CN221095779U - 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5779U
CN221095779U CN202323079475.8U CN202323079475U CN221095779U CN 221095779 U CN221095779 U CN 221095779U CN 202323079475 U CN202323079475 U CN 202323079475U CN 221095779 U CN221095779 U CN 221095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gear
limit
rotating shaft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794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圣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5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5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包括移动支撑结构、第一箱体、凹槽一、第二箱体、凹槽二、液压升降装置、电机一、固定板和伸缩结构;所述第一箱体底部设有凹槽一,所述移动支撑结构位于凹槽一内部,所述第二箱体位于第一箱体上方且其下端设有凹槽二,所述液压升降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一箱体和凹槽二内部,所述第二箱体一侧中部安装有电机一,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第二箱体中部,所述伸缩结构位于第二箱体内部且对称安装。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支撑架无法移动和支撑架与建筑接触面积无法变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
背景技术
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专利存在以下几种缺点:
现有技术中的专利只设有底座,在使用时需要更换支架位置就需要将安装好的脚手架拆除并重新安装,大大增加了脚手架的使用限制;
现有技术中的专利在单个结构上只设有一个支撑板,不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建筑脚手架,且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较少,受到压力较大,可能会减少支撑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它能够解决支撑架无法移动和支撑架与建筑接触面积无法变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包括移动支撑结构、第一箱体、凹槽一、第二箱体、凹槽二、液压升降装置、电机一、固定板和伸缩结构;所述第一箱体底部设有凹槽一,所述移动支撑结构位于凹槽一内部,所述第二箱体位于第一箱体上方且其下端设有凹槽二,所述液压升降装置滑动连接于第一箱体和凹槽二内部,所述第二箱体一侧中部安装有电机一,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第二箱体中部,所述伸缩结构位于第二箱体内部且对称安装。
进一步,所述移动支撑结构包括电动伸缩杆、支撑脚和万向轮,所述凹槽一顶端四个角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支撑脚固定连接于电动伸缩杆底端,两个所述万向轮固定连接于凹槽一中部。
进一步,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包括液压缸、限位槽一、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连接板一、连接板二、限位滑轮、限位柱一、限位板和转动块,所述第一箱体与凹槽二两侧均对称设有限位槽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具有一个特征角度且该特征角度可由锐角变化为钝角,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一端均设有限位滑轮,所述限位滑轮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一,所述限位柱一穿过限位槽一,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上均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间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两个所述液压缸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一上的转动块上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二上的转动块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与凹槽二内,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转动连接于第一箱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伸缩结构包括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转动轴、螺纹转动轴、螺纹套筒、连接杆、伸缩块、限位槽二、限位柱二、转动连接柱一和转动连接柱二,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二箱体中部,所述齿轮一插接于转动轴的中部,所述转动轴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螺纹转动轴,两个所述螺纹转动轴中部设有齿轮二和齿轮三,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三均与齿轮一啮合,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三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螺纹连接于转动轴两侧的螺纹转动轴上,四个所述螺纹套筒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柱一,两个螺纹转动轴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伸缩块,四个所述限位柱二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伸缩块靠近转动轴方向的两侧,四个限位槽二分别位于第二箱体两侧且其每侧均对称设有两个,所述限位柱二穿过限位槽二,两个所述伸缩块靠近转动轴的两个面上均设有两个转动连接柱二,四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连接柱一上且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连接柱二上。
进一步,所述齿轮二两侧对称安装的螺纹套筒内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齿轮三两侧对称安装的螺纹套筒内的螺纹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伸缩块远离转动轴方向的一侧穿过第二箱体。
进一步,所述电机驱动轴穿过第二箱体且套接于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与两侧的螺纹转动轴均位于固定板底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上设有移动支撑结构,当需要支架进行移动时,电动伸缩柱在凹槽一内,使用万向轮将支架移动到固定位置后启动电动伸缩杆再将支撑脚顶出凹槽一,以此完成支架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上伸缩结构,当需要建筑脚手架的大小较大时,打开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上齿轮一带动齿轮二和齿轮三同时转动,以此来带动转动轴两侧螺纹转动轴一起转动,由于螺纹套筒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从而使得螺纹套筒只能在螺纹转动柱上左右进行移动,同时齿轮二和齿轮三两侧螺纹套筒移动方向相同,同时向齿轮二或齿轮三靠拢或同时远离齿轮二和齿轮三,以此推动两个伸缩块伸出或缩入第二箱体,从而增大支撑架与建筑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立体图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立体图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右视图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前视图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伸缩结构立体图图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伸缩结构俯视图图六。
如图所示:1、移动支撑结构;2、第一箱体;3、凹槽一;4、第二箱体;5、凹槽二;6、液压升降装置;7、电机;8、固定板;9、伸缩结构;101、电动伸缩杆;102、支撑脚;103、万向轮;601、液压缸;602、限位槽一;603、第一支撑杆;604、第二支撑杆;605、连接板一;606、连接板二;607、限位滑轮;608、限位柱一;609、限位板;610、转动块;901、齿轮一;902、齿轮二;903、齿轮三;904、转动轴;905、螺纹转动轴;906、螺纹套筒;907、连接杆;908、伸缩块;909、限位槽二;910、限位柱二;911、转动连接柱一;912、转动连接柱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包括移动支撑结构1、第一箱体2、凹槽一3、第二箱体4、凹槽二5、液压升降装置6、电机7、固定板8、伸缩结构9、电动伸缩杆101、支撑脚102、万向轮103、液压缸601、限位槽一602、第一支撑杆603、第二支撑杆604、连接板一605、连接板二606、限位滑轮607、限位柱一608、限位板609、转动块610、齿轮一901、齿轮二902、齿轮三903、转动轴904、螺纹转动轴905、螺纹套筒906、连接杆907、伸缩块908、限位槽二909、限位柱二910、转动连接柱一911、转动连接柱二912;第一箱体2底部设有凹槽一3,移动支撑结构1位于凹槽一3内部,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电动伸缩杆101伸出凹槽一3将支撑架固定在支撑位置,在需要移动的时候电动伸缩杆101收入凹槽一3内部,通过万向轮103进行移动,第二箱体4位于第一箱体2上方且其下端设有凹槽二5,液压升降装置6滑动连接于第一箱体2和凹槽二5内部,液压升降装置6通过液压缸601将第二箱体4举起,第二箱体4一侧中部安装有电机7,固定板8固定连接于第二箱体4中部,伸缩结构9位于第二箱体4内部且对称安装,在需要改变支撑架与建筑的接触面积时通过电机7转动带动两个伸缩块908同时伸出或收缩进第二箱体4内,从而达成接触面的增大或减小。
如图2所示,移动支撑结构1包括电动伸缩杆101、支撑脚102和万向轮103,凹槽一3顶端四个角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1,支撑脚102固定连接于电动伸缩杆101底端,当需要进行支撑的时候电动伸缩杆101会将支撑脚102顶出凹槽一3,从而完成支撑,两个万向轮103固定连接于凹槽一3中部,当需要进行移动的时候电动伸缩杆101会将支撑脚102收入凹槽一3内部,使用万向轮103完成支撑架的移动。
如图1至图4所示,液压升降装置6包括液压缸601、限位槽一602、第一支撑杆603、第二支撑杆604、连接板一605、连接板二606、限位滑轮607、限位柱一608、限位板609和转动块610,第一箱体2与凹槽二5两侧均对称设有限位槽一602,第一支撑杆603和第二支撑杆604均有两个,第一支撑杆603与第二支撑杆604具有一个特征角度且该特征角度可由锐角变化为钝角,通过第一支撑杆603与第二支撑杆604之间夹角的变化来完成升降任务,第一支撑杆603与第二支撑杆604一端均设有限位滑轮607,限位滑轮607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一608,限位柱一608穿过限位槽一602,使得第一支撑杆603和第二支撑杆604一侧可以进行滑动,两个第一支撑杆603之间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605,两个第二支撑杆604之间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二606,增加支撑架的稳定性,连接板一605与连接板二606上均设有限位板609,限位板609间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10,两个液压缸601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一605上的转动块610上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二606上的转动块610上,液压缸601的伸缩会带动第一支撑杆603与第二支撑杆604之间夹角的变化,第一支撑杆60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与凹槽二5内,第二支撑杆604底部转动连接于第一箱体2内部,使得第一支撑杆603和第二支撑杆604另一端只能转动连接与第一箱体2或凹槽二5内部一侧。
如图5和图6所示,伸缩结构9包括齿轮一901、齿轮二902、齿轮三903、转动轴904、螺纹转动轴905、螺纹套筒906、连接杆907、伸缩块908、限位槽二909、限位柱二910、转动连接柱一911和转动连接柱二912,转动轴904转动连接于第二箱体4中部,齿轮一901插接于转动轴904的中部,转动轴904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螺纹转动轴905,两个螺纹转动轴905中部设有齿轮二902和齿轮三903,齿轮二902与齿轮三903均与齿轮一901啮合,使得齿轮一901转动时会带动齿轮二902和齿轮三903一起转动,齿轮二902与齿轮三903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螺纹套筒906,螺纹套筒906螺纹连接于转动轴904两侧的螺纹转动轴905上,四个螺纹套筒906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柱一911,通过转动连接柱一911与转动连接住二的连接,使得伸缩块908伸出或收入第二箱体4内部,两个螺纹转动轴905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伸缩块908,四个限位柱二910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伸缩块908靠近转动轴904方向的两侧,四个限位槽二909分别位于第二箱体4两侧且其每侧均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柱二910穿过限位槽二909,通过限位槽二909与限位柱二910的配合,使得伸缩块908不会随着螺纹转动轴905一起转动,两个伸缩块908靠近转动轴904的两个面上均设有两个转动连接柱二912,四个连接杆907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连接柱一911上且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连接柱二912上,通过两个连接杆907之间的角度变化来改变伸缩块908伸缩。
齿轮二902两侧对称安装的螺纹套筒906内的螺纹方向相同,齿轮三903两侧对称安装的螺纹套筒906内的螺纹方向相同,以此使得螺纹套筒906同时向齿轮二902或齿轮三903靠拢或远离,两个伸缩块908远离转动轴904方向的一侧穿过第二箱体4,电机7驱动轴穿过第二箱体4且套接于转动轴904上,转动轴904与两侧的螺纹转动轴905均位于固定板8底部。
在具体使用中,首先使用万向轮103将支撑架移动到支撑位置,控制电动伸缩杆101将支撑脚102顶出凹槽一3以此完成支撑架的固定,其次打开液压缸601,液压缸601伸出会使得第一支撑杆603与第二支撑杆604一侧的限位滑轮607向转动侧移动,使得第一支撑杆603与第二支撑杆604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然后会将伸缩结构9举起,接着打开电机7带动转动轴904及转动轴904上齿轮一901转动,齿轮一901带动齿轮二902和齿轮三903转动,齿轮二902和齿轮三903两侧的螺纹套筒906会同时向齿轮二902货齿轮三903靠拢或远离,从而带动同侧两个连接杆907之间夹角变小或变大,从而使伸缩块908伸出或缩入第二箱体4内,以此完成支撑架与建筑接触面积的增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支撑结构(1)、第一箱体(2)、凹槽一(3)、第二箱体(4)、凹槽二(5)、液压升降装置(6)、电机(7)、固定板(8)和伸缩结构(9);
所述第一箱体(2)底部设有凹槽一(3),所述移动支撑结构(1)位于凹槽一(3)内部,所述第二箱体(4)位于第一箱体(2)上方且其下端设有凹槽二(5),所述液压升降装置(6)滑动连接于第一箱体(2)和凹槽二(5)内部,所述第二箱体(4)一侧中部安装有电机(7),所述固定板(8)固定连接于第二箱体(4)中部,所述伸缩结构(9)位于第二箱体(4)内部且对称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结构(1)包括电动伸缩杆(101)、支撑脚(102)和万向轮(103),所述凹槽一(3)顶端四个角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1),所述支撑脚(102)固定连接于电动伸缩杆(101)底端,两个所述万向轮(103)固定连接于凹槽一(3)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升降装置(6)包括液压缸(601)、限位槽一(602)、第一支撑杆(603)、第二支撑杆(604)、连接板一(605)、连接板二(606)、限位滑轮(607)、限位柱一(608)、限位板(609)和转动块(610),所述第一箱体(2)与凹槽二(5)两侧均对称设有限位槽一(602),所述第一支撑杆(603)和第二支撑杆(604)均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603)与第二支撑杆(604)具有一个特征角度且该特征角度可由锐角变化为钝角,所述第一支撑杆(603)与第二支撑杆(604)一端均设有限位滑轮(607),所述限位滑轮(607)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一(608),所述限位柱一(608)穿过限位槽一(60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603)之间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605),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04)之间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二(606),所述连接板一(605)与连接板二(606)上均设有限位板(609),所述限位板(609)间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10),两个所述液压缸(601)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一(605)上的转动块(610)上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二(606)上的转动块(610)上,所述第一支撑杆(60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与凹槽二(5)内,所述第二支撑杆(604)底部转动连接于第一箱体(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结构(9)包括齿轮一(901)、齿轮二(902)、齿轮三(903)、转动轴(904)、螺纹转动轴(905)、螺纹套筒(906)、连接杆(907)、伸缩块(908)、限位槽二(909)、限位柱二(910)、转动连接柱一(911)和转动连接柱二(912),所述转动轴(904)转动连接于第二箱体(4)中部,所述齿轮一(901)插接于转动轴(904)的中部,所述转动轴(904)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螺纹转动轴(905),两个所述螺纹转动轴(905)中部设有齿轮二(902)和齿轮三(903),所述齿轮二(902)与齿轮三(903)均与齿轮一(901)啮合,所述齿轮二(902)与齿轮三(903)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螺纹套筒(906),所述螺纹套筒(906)螺纹连接于转动轴(904)两侧的螺纹转动轴(905))上,四个所述螺纹套筒(906)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柱一(911),两个螺纹转动轴(905)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伸缩块(908),四个所述限位柱二(910)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伸缩块(908)靠近转动轴(904)方向的两侧,四个限位槽二(909)分别位于第二箱体(4)两侧且其每侧均对称设有两个,所述限位柱二(910)穿过限位槽二(909),两个所述伸缩块(908)靠近转动轴(904)的两个面上均设有两个转动连接柱二(912),四个所述连接杆(907)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连接柱一(911)上且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连接柱二(9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二(902)两侧对称安装的螺纹套筒(906)内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齿轮三(903)两侧对称安装的螺纹套筒(906)内的螺纹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伸缩块(908)远离转动轴(904)方向的一侧穿过第二箱体(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驱动轴穿过第二箱体(4)且套接于转动轴(904)上,所述转动轴(904)与两侧的螺纹转动轴(905)均位于固定板(8)底部。
CN202323079475.8U 2023-11-15 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 Active CN22109577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5779U true CN221095779U (zh) 2024-06-0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5777A (zh) 一种高空吊挂全玻璃幕墙擦拭清理智能装备
CN112900894B (zh) 一种钢结构组装建造的支撑立柱扶正装置
CN108773816A (zh) 一种用于维修的升降平台
CN22109577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爬架
CN114704061A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07055428A (zh) 模具翻转装置
CN214462378U (zh)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支撑架
CN209740640U (zh) 一种室内作业用升降平台
CN218881573U (zh) 一种土木工程模板支撑结构
CN114703767A (zh) 一种挂篮施工装置
CN21383763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CN106073619A (zh) 一种用于高空室内建筑玻璃清洁的自动擦拭设备
CN214560645U (zh) 一种可移动式钢结构支撑架
CN112593765A (zh) 基于折叠伸缩的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CN105967117B (zh) 一种可便捷拆卸型建筑稳定支撑设备
CN21640609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施工架
CN219973831U (zh) 一种升降式建筑施工平台
CN110977814A (zh) 一种从动齿轮定位夹紧装置
CN221031306U (zh) 一种建筑施工辅助工作台
CN219196812U (zh)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安全联动设备
CN220226155U (zh) 可升降临时支架
CN216038389U (zh) 便携式汽车液压千斤顶
CN213871999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智能化综合服务装置
CN220182706U (zh) 一种移动式升降平台
CN220502458U (zh) 一种可调式吊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