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6664U - 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6664U
CN221076664U CN202322506881.1U CN202322506881U CN221076664U CN 221076664 U CN221076664 U CN 221076664U CN 202322506881 U CN202322506881 U CN 202322506881U CN 221076664 U CN221076664 U CN 221076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ying filter
filter element
water
fa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68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克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6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6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属于加湿器技术领域。该加湿器包括水箱、加湿滤芯和风扇;水箱设置于加湿滤芯的底部,水箱用于向加湿滤芯供水并承接加湿滤芯流出的水;加湿滤芯采用透气且吸附水的材质,加湿滤芯的内部中空形成空腔,顶部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开口;风扇位于加湿滤芯的顶部的开口处,风扇用于驱动气流将气流从加湿滤芯的顶部吸引至空腔再经过加湿滤芯的外侧壁吹出,在风扇工作时,风扇吸入空气,吹入加湿滤芯内,在加湿滤芯的作用下空气变得湿润,湿润后的空气从加湿滤芯的外侧壁吹出,不仅有利于高湿度的空气在喷出的方向上进行扩散,而且也不会造成天花板被打湿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悬挂在加湿器正上方的电器。

Description

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能够提高室内湿度的家用电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
加湿器在使用时,低湿度的空气被吸入加湿器内部,经过加湿滤芯增加湿度,成为高湿度的空气,再通过出风孔排到加湿器外部,以提高环境湿度。
加湿器的出风孔通常位于加湿器的顶部,不仅不利于高湿度的空气的扩散,而且长时间使用,容易打湿天花板,或是对悬挂在加湿器正上方的灯具等电器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加湿器,有利于高湿度的空气扩散,避免天花板被打湿,不会对悬挂在加湿器正上方的电器造成不良影响。所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方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该加湿器包括水箱、加湿滤芯和风扇;
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加湿滤芯的底部,所述水箱用于向所述加湿滤芯供水并承接所述加湿滤芯流出的水;
所述加湿滤芯采用透气且吸附水的材质,所述加湿滤芯的内部中空形成空腔,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
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加湿滤芯的顶部的开口处,所述风扇用于驱动气流将所述气流从所述加湿滤芯的顶部吸引至所述空腔再经过加湿滤芯的外侧壁吹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滤芯呈筒状,
所述加湿滤芯的空腔位于所述风扇的正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滤芯与所述风扇同轴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上水管和与所述上水管连接的水泵;
所述水泵用于提供动力,以使得所述水箱内的水流入所述上水管;
所述上水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加湿滤芯,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上水管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流引入所述加湿滤芯以使其浸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水管从所述加湿滤芯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加湿滤芯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壳体,所述水箱、所述加湿滤芯和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进风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加湿滤芯的外侧壁的区域具有出风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孔有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孔围绕所述加湿滤芯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位于所述水箱和所述加湿滤芯之间,且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下水管,所述下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托板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水箱中,所述下水管用于将所述托板上的水引入所述水箱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板具有多个漏水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具有限位内凸缘,所述限位内凸缘位于所述加湿滤芯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相连,所述加湿滤芯和所述风扇位于所述上壳体中,所述水箱位于所述下壳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罩,所述调节罩套在所述壳体外,且能够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滑动,所述调节罩用于遮挡或露出所述出风孔。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将水箱布置在加湿滤芯的底部,将风扇布置在加湿滤芯的顶部,在风扇工作时,风扇吹出的气流进入到加湿滤芯的顶部的开口中,然后进入到加湿滤芯内。气流在加湿滤芯的作用下变得湿润,湿润后的空气从加湿滤芯的外侧壁吹出,不仅有利于高湿度的空气在喷出的方向上进行扩散,而且也不会造成天花板被打湿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悬挂在加湿器正上方的电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工作时的气流路径示意图。
下面对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进行说明:
10、壳体 10a、进风孔 10b、出风孔 101、上壳体
102、下壳体 111、托板 111a、漏水孔 112、限位内凸缘
20、水箱
30、加湿滤芯
40、进风扇
50、空气滤芯
61、上水管62、水泵63、下水管
70、调节罩。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加湿器包括水箱20、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水箱20设置加湿滤芯30的底部,风扇40位于加湿滤芯30的顶部;加湿滤芯30的外侧壁用于出风。
水箱20用于向加湿滤芯30供水并承接加湿滤芯30流出的水。加湿滤芯30采用透气且吸附水的材质。加湿滤芯30的内部中空形成空腔,顶部设置有与该空腔连通的开口。风扇40位于加湿滤芯30的顶部的开口处,风扇40用于驱动气流,将气流从加湿滤芯30的顶部吸引至空腔,再经过加湿滤芯30的外侧壁吹出。
示例性地,加湿器整体可以呈柱状,例如圆柱状、棱柱状等。
通过将水箱20布置在加湿滤芯30的底部,将风扇40布置在加湿滤芯30的顶部,在风扇40工作时,风扇40吹出的气流进入到加湿滤芯30的顶部的开口中,然后进入到加湿滤芯30内。气流在加湿滤芯30的作用下变得湿润,湿润后的空气从加湿滤芯30的外侧壁吹出,不仅有利于高湿度的空气在喷出的方向上进行扩散,而且也不会造成天花板被打湿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悬挂在加湿器正上方的电器。
如图1所示,该加湿滤芯30呈筒状,加湿滤芯30的内侧壁围成的空腔位于风扇40的正下方。
筒状的加湿滤芯30的顶端与风扇40相对,使得风扇40吹出的气流能够进入到加湿滤芯30的内侧壁围成的空腔中,然后沿径向向外进入到加湿滤芯30的内部,这有利于加湿滤芯30的外侧壁上各处出气的均匀性,使高湿度的空气在喷出后能够更均匀的扩散。
可选地,加湿滤芯30与风扇40同轴布置。这有利于增加吹入加湿滤芯30的内侧壁围成的空腔中的气流量。
示例性地,加湿滤芯30可以包括滤芯支架和与滤芯支架固定连接的滤棉。
如图1所示,该加湿器还包括上水管61和与上水管61连接的水泵62。水泵62用于提供动力,以使得水箱20内的水流入上水管61。上水管61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出水端连通加湿滤芯30,进水端连通水箱20,上水管61用于将水箱20内的水流引入加湿滤芯30以使其浸润。
在本示例中,上水管61插设在加湿滤芯30中,且上水管61的一端位于加湿滤芯30的顶部,另一端插设在水箱20中,与水泵62相连。上水管61从加湿滤芯30的底部延伸至加湿滤芯30的顶部,使得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从加湿滤芯30的顶部向下浸透整个加湿滤芯30。
水泵62用于提供动力,将水箱20中的水沿上水管61送到加湿滤芯30的顶部,这样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渗透进加湿滤芯30中。
在一些示例中,水箱20、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可以为独立的结构,可以分别具有外壳结构,可以方便水箱20、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的拆卸。
在一些示例中,水箱20、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也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壳体中。例如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加湿器包括壳体10、水箱20、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水箱20、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均位于壳体10内。
加湿器整体可以呈柱状,例如圆柱状、棱柱状等。作为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加湿器呈圆柱状,壳体10为圆柱形。
加湿滤芯30呈筒状,具有相反的两端。水箱20位于加湿滤芯30的下端。风扇40位于加湿滤芯30的上端。
壳体10的顶部具有进风孔10a,进风孔10a与风扇40相对。壳体10的侧壁上对应加湿滤芯30的外侧壁的区域具有出风孔10b。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工作时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水箱20、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将加湿滤芯30布置在水箱20的顶端,将风扇40布置在加湿滤芯30远离水箱20的一端,在风扇40工作时,从位于壳体10的顶部的进风孔10a吸入空气。加湿滤芯30是筒状的,被吸入壳体10的空气在风扇40的作用下进入加湿滤芯30的内侧,然后向加湿滤芯30的外侧流动。该过程中空气的湿度增加,成为高湿度的空气。高湿度的空气从位于壳体10的侧壁上的出风孔10b排出。通过位于壳体10的侧壁的出风孔10b排出高湿度的空气,不仅有利于高湿度的空气在喷出的方向上进行扩散,而且也不会造成天花板被打湿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悬挂在加湿器正上方的电器。
如图2所示,出风孔10b有多个,多个出风孔10b围绕加湿滤芯30分布。
通过围绕加湿滤芯30布置多个出风孔10b,使高湿度的空气可以向多个方向喷出,能够增大出风面积,有利于高湿度的空气向加湿器四周扩散。
此外,由于增大了出风孔10b,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排风量,风扇40可以采用更小的功率工作,有利于减小加湿器工作时的噪声。在加湿器靠近墙壁放置时,也能够避免高湿度的空气直喷墙壁将墙壁打湿。
示例性地,多个出风孔10b可以围绕加湿滤芯30呈360°分布。
如图2所示,壳体10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可拆卸相连。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位于上壳体101中,水箱20位于下壳体102中。
将水箱20单独设置在下壳体102中,而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都设置在上壳体101中,在需要向水箱20中加水时,可以将上壳体101取下,向下壳体102中的水箱20加水,然后再装回上壳体101。
示例性地,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通过卡扣相连。
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均可以为塑料结构件,以方便通过注塑的方式加工成型。
在一些示例中,上壳体101也可以包括可拆卸的两部分,例如包括呈筒状的筒状部和位于筒状部的端部的端盖部,加湿滤芯30位于筒状部中,风扇40位于端盖部中。这样就可以通过拆卸端盖部,取出风扇40,进行清洗、修理、更换等工作。
如图2所示,该加湿器还包括调节罩70。调节罩70套在壳体10外,且调节罩70能够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滑动。调节罩70用于遮挡或露出出风孔10b。
示例性地,调节罩70呈筒状,调节罩70可以套在上壳体101上。
通过调整调节罩70的位置,利用调节罩70对部分出风孔10b进行遮挡,从而改变加湿器的出风量。此外,在加湿器不使用时,还可以利用调节罩70将所有的出风孔10b都挡住,避免加湿器存放过程中有杂物堵塞出风孔10b。
如图2所示,该加湿器还包括托板111。托板111位于水箱20和加湿滤芯30之间。且托板111与壳体10的内侧壁相连。
示例性地,托板111与上壳体101的内侧壁相连。
托板111能够起到支撑加湿滤芯30的作用。将托板111与上壳体101相连,这样在拆卸上壳体101时,可以在托板111的作用下将加湿滤芯30一起取下。
作为一种示例,托板111具有多个漏水孔111a。
通过设置漏水孔111a,使得从加湿滤芯30上滴落下来的水可以从漏水孔111a中流回水箱中,循环使用。
加湿滤芯30是筒状的,在中间具有贯穿加湿滤芯30的通道。多个漏水孔111a可以分布在托板111与加湿滤芯30的端面相对的区域内,也就是说,托板111上与加湿滤芯30中间的通道相对的区域没有漏水孔111a分布,这样可以利用托板111挡住通道的端部,使得在风扇40的作用下气流更好地从通道向加湿滤芯30外流动。
作为另一种示例,加湿器还包括下水管63。下水管63的一端与托板111相连,下水管63的另一端位于水箱20中。下水管63用于将托板111上的水引入水箱20中。
托板111可以起到收集从加湿滤芯30滴落的清水的作用,滴落到托板111的水则可以通过下水管63向下流回到水箱中,循环使用。
如图2所示,该加湿器还包括上水管61和水泵62。上水管61插设在加湿滤芯30中,且上水管61的一端位于水箱20中,上水管61的另一端位于加湿滤芯30靠近风扇40的一端。水泵62与上水管61的一端相连。
水泵62用于提供动力,将水箱20中的水沿上水管61送到加湿滤芯30远离水箱20的一端。这样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渗透进加湿滤芯30中。
作为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水泵62与上水管61位于水箱20中的一端相连。
在其他示例中,水泵62也可以设置在上水管61远离水箱20的一端。只需要能够将水箱20中的水送到加湿滤芯30远离水箱20的一端即可。
如图2所示,壳体10的内侧壁还具有限位内凸缘112。限位内凸缘112位于加湿滤芯30的顶部,即位于加湿滤芯30远离托板111的一端。
限位内凸缘112用于对加湿滤芯30进行轴向的限位。通过设置托板111和限位内凸缘112可以从两端对加湿滤芯30进行限位,避免加湿滤芯30松动。
限位内凸缘112的内径大于加湿滤芯30的内径,以避免限位内凸缘112影响由上水管61送到加湿滤芯30的端面的清水从加湿滤芯30的端面伸入加湿滤芯30中。
如图2所示,该加湿器还包括空气滤芯50。空气滤芯50位于风扇40靠近进风孔10a的一侧,且空气滤芯50与壳体10相连。
空气滤芯50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避免空气中的粉尘污染水箱20内的清水,也避免粉尘污染加湿滤芯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切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20)、加湿滤芯(30)和风扇(40);
所述水箱(20)设置于所述加湿滤芯(30)的底部,所述水箱(20)用于向所述加湿滤芯(30)供水并承接所述加湿滤芯(30)流出的水;
所述加湿滤芯(30)采用透气且吸附水的材质,所述加湿滤芯(30)的内部中空形成空腔,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
所述风扇(40)位于所述加湿滤芯(30)的顶部的开口处,所述风扇(40)用于驱动气流将所述气流从所述加湿滤芯(30)的顶部吸引至所述空腔再经过加湿滤芯(30)的外侧壁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滤芯(30)呈筒状,
所述加湿滤芯(30)的空腔位于所述风扇(40)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滤芯(30)与所述风扇(40)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器还包括上水管(61)和与所述上水管(61)连接的水泵(62);
所述水泵(62)用于提供动力,以使得所述水箱(20)内的水流入所述上水管(61);
所述上水管(61)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加湿滤芯(30),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水箱(20),所述上水管(61)用于将所述水箱(20)内的水流引入所述加湿滤芯(30)以使其浸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水管(61)从所述加湿滤芯(30)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加湿滤芯(30)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0),所述水箱(20)、所述加湿滤芯(30)和所述风扇(40)位于所述壳体(10)中,所述壳体(10)的顶部具有进风孔(10a),所述壳体(10)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加湿滤芯(30)的外侧壁的区域具有出风孔(10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10b)有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孔(10b)围绕所述加湿滤芯(30)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托板(111),所述托板(111)位于所述水箱(20)和所述加湿滤芯(30)之间,且与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下水管(63),所述下水管(63)的一端与所述托板(111)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水箱(20)中,所述下水管(63)用于将所述托板(111)上的水引入所述水箱(2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11)具有多个漏水孔(111a)。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具有限位内凸缘(112),所述限位内凸缘(112)位于所述加湿滤芯(30)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1)与所述下壳体(102)可拆卸相连,所述加湿滤芯(30)和所述风扇(40)位于所述上壳体(101)中,所述水箱(20)位于所述下壳体(102)中。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罩(70),所述调节罩(70)套在所述壳体(10)外,且能够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滑动,所述调节罩(70)用于遮挡或露出所述出风孔(10b)。
CN202322506881.1U 2023-09-14 加湿器 Active CN221076664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6664U true CN221076664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8851B1 (ko) 방향기능이 겸비된 세척이 간편한 초음파 가습기
KR102560978B1 (ko) 가습겸용 공기청정기
JP6032994B2 (ja) 液体供給装置、加湿装置及び容器
WO2019033610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0593524A (ja) 冷風扇
CN207540060U (zh) 加湿装置
JP4450865B1 (ja) イオンミスト噴射による加湿方法および組み立て移動式加湿器
CN221076664U (zh) 加湿器
KR100848535B1 (ko) 자연증발식 가습기
CN106871250B (zh) 多功能净化器
JP2013155958A (ja) 加湿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加湿温風機
CN210601931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JP2019023546A (ja) 加湿装置
CN218627181U (zh) 空气净化加湿器
CN216384445U (zh) 无雾加湿器
JP2003106578A (ja) 加湿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暖房機器
CN111397056B (zh) 加湿器及加湿空气净化器
CN110848824B (zh) 一种带有空气净化组件的节能饮水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0701777A (zh) 一种大加湿量加湿器
CN105526658B (zh) 布水器及加湿装置
CN106885312B (zh) 空气清洗机
CN215838842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基站的集污装置及基站
CN220624267U (zh) 加湿器
CN212930318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加湿器
CN213713296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