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4385U - 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4385U
CN221064385U CN202322745191.1U CN202322745191U CN221064385U CN 221064385 U CN221064385 U CN 221064385U CN 202322745191 U CN202322745191 U CN 202322745191U CN 221064385 U CN221064385 U CN 221064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arrel
die casting
casting machine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451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丽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aoli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aoli Metal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aoli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aoli Met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4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4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包括相套合的外筒、内筒,本方案中改进结构,内外筒套合结构,可根据需求选择内筒材质,如陶瓷型,且在损坏后方便对应更换,有助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并改进内筒结构,一体成型凸端并在凸端上成型入口腔道,有助延长使用期限,并改进外筒结构,三段式筒体固定成型以方便内筒的安装,且方便在部分筒体上成型水道等结构,降低成型难度。

Description

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
背景技术
为提高压铸机料筒的使用期限同时减少成本,部分企业采用内外筒套合成型料筒,其中内筒采用陶瓷等材质以提高使用期限,外筒可采用次级材质成型,缺陷在于一般料筒的入料口为径向开口,外筒上对应成型腔道,外筒在入料口处同样与金属液等接触,容易出现坑洼等现象,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文件公开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包括相套合的外筒、内筒,所述外筒包括依次相连固定为一体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与第二筒体相抵接面处成型通孔,所述内筒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及凸端,所述凸端处于通孔内且凸端内沿本体径向方向成型入口腔道。
本方案中改进结构,内外筒套合结构,可根据需求选择内筒材质,如陶瓷型,且在损坏后方便对应更换,有助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并改进内筒结构,一体成型凸端并在凸端上成型入口腔道,有助延长使用期限,并改进外筒结构,三段式筒体固定成型以方便内筒的安装,且方便在部分筒体上成型水道等结构,降低成型难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筒体的腔壁内成型循环水道一且第一筒体的首尾端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一相连通的入口一、出口一,所述第二筒体的腔壁内成型循环水道二且第二筒体的首尾端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二相连通的入口二、出口二。
本方案中在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内成型循环水道以通入热液或冷液等,方便调节温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筒体的尾端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一相连通的出口三且出口三延伸至第一筒体的尾端端面处,所述出口三处的端口处设置凸座,所述第二筒体首端端面处设置与循环水道二相连通的入口三,所述凸座的端部嵌入入口三的端口内且凸座内沿轴向成型孔道以使入口三与出口三相连通。
本方案中通过凸座使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内循环水道进行连通,如凸座螺纹连接在端口处,可根据需求降低取下并对端口密封。
进一步,所述凸座的端部处套有弹性套,以提高密封性,弹性套如橡胶材质。
进一步,所述第三筒体的尾端筒口处腔壁成型环状凸楞一,所述凸楞一的环口内径小于本体的外径。本方案中第三筒体筒口处凸楞一用于供内筒抵接以限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筒体的首端筒口处腔内成型环状凸楞二,所述凸楞二的环口内径小于本体的外径且大于本体的内径,凸楞二配合凸楞一夹持固定内筒,方便组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抵接面周壁处均设置凸楞三并以紧固件一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的抵接面周壁处均设置凸楞四并以紧固件二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二筒体上凸楞四对应凸端的位置处成型缺口。增加凸楞三、凸楞四以方便紧固件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内筒上一体成型凸端以延长使用期限,并降低成本,并改进外筒结构以方便内筒的安装,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本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第三筒体;4、凸端;5、本体;6、凸楞三;7、凸楞四;8、紧固件二;9、紧固件一;10、凸楞二;11、紧固件三;12、循环水道一;13、入口一;14、出口一;15、循环水道二;16、入口二;17、出口二;18、凸座;19、入口三;20、弹性套;21、出口三;22、凸楞一;23、缺口;31、通孔;41、入口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例中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包括相套合的外筒、内筒,其中内筒采用陶瓷材质,外筒包括依次相连固定为一体的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第三筒体3,处于尾端处的第三筒体3与第二筒体2相抵接面处沿径向成型通孔31,该通孔的一侧延伸至第三筒体的端面处形成类似缺口的结构,方便凸端进入通孔。内筒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5及凸端4,本体5即筒状,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第三筒体3均套在本体5上,凸端4处于通孔31内且凸端4内沿本体径向方向成型入口腔道41,入口腔道与本体腔内相连通。
本例中第三筒体3的尾端筒口处腔壁径向外凸成型环状凸楞一22,凸楞一22的环口内径小于本体5的外径。第一筒体1的首端筒口处腔内径向外凸成型环状凸楞二10,凸楞二10的环口内径小于本体5的外径且大于本体的内径,本体5的首端周壁沿轴向呈阶梯状以供凸楞二安置,安装时将第二筒体、第三筒体套在内筒的本体上,凸端处于通孔内,本体的尾端抵接凸楞一,之后将第一筒体套在内筒本体的首端处,凸楞二与本体首端周壁的阶梯面抵接,自凸楞二沿轴向成型安装孔,对应的本体壁处成型螺纹孔,以螺栓为紧固件三11,以紧固件三穿过安装孔并拧入螺纹孔即可完成固定。
本例中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的抵接面周壁处均径向外凸成型凸楞三6,在第一筒体1尾端与第二筒体2首端抵接时,凸楞三6上成型的安装孔对应,以螺栓配套螺母作为紧固件一9,以螺栓穿过安装孔并拧上螺母完成固定即可。
同样地,第二筒体2与第三筒体3的抵接面周壁处均径向外凸成型凸楞四7,在第二筒体2尾端与第三筒体3首端抵接后,凸楞四7上成型的安装孔对应,以螺栓配套螺母作为紧固件二8,以螺栓穿过安装孔并拧上螺母即可完成固定。
从图1、图2可知,第二筒体2上凸楞四7对应凸端4的位置处成型缺口23,第三筒体3上凸楞四7与凸端4处预留空隙,方便与外设管道的对接。
此外,还可在第一筒体1的腔壁内成型循环水道一12,第一筒体1的首尾端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一12相连通的入口一13、出口一14,第二筒体2的腔壁内成型循环水道二15且第二筒体2的首尾端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二15相连通的入口二16、出口二17,可将热液等输入循环水道一、循环水道二以调整温度。
此外,还可在第一筒体1的尾端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一12相连通的出口三21且出口三21延伸至第一筒体1的尾端端面处,出口三21处的端口处螺纹连接凸座18,第二筒体2首端端面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二15相连通的入口三19,凸座18的端部嵌入入口三19的端口内且凸座18内沿轴向成型孔道以使入口三与出口三相连通,为提高密封性可在凸座18的端部处套弹性套20,如橡胶材质以提高密封性,循环水道一与循环水道二相连通。当然也可取下凸座并将入口三、出口三封闭。
本结构下,陶瓷内筒材质有助延长使用期限,在损坏后方便对应更换,三段式筒体组成外筒方便内筒的安装,且方便在部分筒体上成型水道等结构,降低成型难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包括相套合的外筒、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包括依次相连固定为一体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与第二筒体相抵接面处成型通孔,所述内筒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及凸端,所述凸端处于通孔内且凸端内沿本体径向方向成型入口腔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腔壁内成型循环水道一且第一筒体的首尾端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一相连通的入口一、出口一,所述第二筒体的腔壁内成型循环水道二且第二筒体的首尾端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二相连通的入口二、出口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尾端处成型与循环水道一相连通的出口三且出口三延伸至第一筒体的尾端端面处,所述出口三处的端口处设置凸座,所述第二筒体首端端面处设置与循环水道二相连通的入口三,所述凸座的端部嵌入入口三的端口内且凸座内沿轴向成型孔道以使入口三与出口三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座的端部处套有弹性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筒体的尾端筒口处腔壁成型环状凸楞一,所述凸楞一的环口内径小于本体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的首端筒口处腔内成型环状凸楞二,所述凸楞二的环口内径小于本体的外径且大于本体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抵接面周壁处均设置凸楞三并以紧固件一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的抵接面周壁处均设置凸楞四并以紧固件二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二筒体上凸楞四对应凸端的位置处成型缺口。
CN202322745191.1U 2023-10-12 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 Active CN22106438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4385U true CN221064385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64385U (zh) 新型压铸机用料筒机构
CN111102381A (zh) 一种新型组焊阀
CN105194927B (zh) 一种组合式机油滤清器
CN204922117U (zh) 一种高压集液型调压、溢流、安全阀
CN221064386U (zh) 温控型压铸机料筒机构
CN201225469Y (zh) 一种法兰连接件
CN210716379U (zh) 一种管件密封快速安装结构
US3648572A (en) Dismountable cylinder for reciprocable piston machines
CN209354284U (zh) 一种喷油器安装定位工装
CN220185435U (zh) 一种分体式泵体结构
CN214247954U (zh) 一种六角压帽
CN217927624U (zh) 一种耐腐蚀管件
CN217029056U (zh) 一种放油塞座组件
CN216479470U (zh) 一种不锈钢连接装置
CN210359952U (zh) 水冷焊枪
CN217021346U (zh) 镶套式模芯冷却管、模芯结构及广口瓶的注坯模具
CN215410437U (zh) 一种用于坐便器的过滤角阀
CN212480479U (zh) 一种组合式三通接头
CN210623438U (zh) 一种连接叉外露长度可调的制动气室
CN214196694U (zh) 一种燃油泵组件组装装置
CN219388022U (zh) 一种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
CN218152910U (zh) 一种防虹吸接头
CN219123072U (zh) 一种变压器呼吸器连接装置
CN219453193U (zh) 一种高负压气体管道连接结构
CN211039254U (zh) 一种液压缸冷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液压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