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0595U - 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0595U
CN221060595U CN202322969140.7U CN202322969140U CN221060595U CN 221060595 U CN221060595 U CN 221060595U CN 202322969140 U CN202322969140 U CN 202322969140U CN 221060595 U CN221060595 U CN 221060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dirt
brush
floor brush
suc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691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卢均山
吕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691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60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0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0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地刷上设有辊刷以及朝向辊刷的吸污口,地刷在吸污口和辊刷之间具有导流面,导流面从吸污口向待清洁表面方向延伸,导流面上设有与吸污口对应的导水槽,以限制吸污口处回流的污水沿着导流面向辊刷的两端方向流动。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吸污口回流污水沿导流面向地刷两端流动,降低回流污水收集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技术的发展,表面清洁设备成为清洁地板的常用电器。其中一些表面清洁设备(例如洗地机)包括机身和地刷,地刷中设有辊刷作为清洁件。在地刷中设有朝向辊刷的吸污口,吸污口与抽真空设备连通。地刷中设有被吸污口贯穿的导流侧壁,以及从吸污口向待清洁表面延伸的导流面。该导流面用于实现污物从辊刷以及待清洁面之间运动时的导向。导流面靠近污水口中间部分较高,越靠近两边高度逐渐降低。
目前洗地机在自清洁结束,或者正常洗地之后,将洗地机放置于支撑基座位置,部分管道中的水会从吸污口回流。吸污口处流出的污水有少部分直接沿着与其相邻的导流面向前流动至基座的清洗槽中;大部分的污水会在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影响下,沿着导流面和导流侧壁之间的交界线顺势朝导流面左右两端流动,然后向前流动至清洗槽。
发明人认为,回流污水沿导流面流动至吸污口左右两端后,会使得整个导流面残留回流污水,回流污水在导流面处残留过多;部分污水容易从导流面端部流动至辊刷端盖与基座清洗槽的间隙之间。导流面上表面残留的污水以及处于辊刷端盖和清洗槽之间的污水难以在辊刷自清洁以及烘干的过程中被去除,容易产生异味,影响使用。
特别的,当导流面与辊刷之间设置刮取待清洁表面污物的刮条组件时,该刮条组件中部与地刷连接且间隙较小,刮条组件两端与地刷不连接,进而流至导流面两端的回流污水容易在间隙处发生渗漏,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能够避免回流污水沿导流面向两端流动造成的污水收集不方便,以及污水残留于导流面两端而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地刷上设有辊刷以及朝向辊刷的吸污口,地刷在吸污口和辊刷之间具有导流面,导流面从吸污口向待清洁表面方向延伸,导流面上设有与吸污口对应的导水槽,以限制吸污口处回流的污水沿着导流面向辊刷的两端方向流动。
进一步的,与所述吸污口对应的导流面设有弧形的凹面,所述弧形的凹面形成导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吸污口相对的导流面处设有引流部,所述导流面的两端高于所述引流部以使所述导流面形成导水槽。
进一步的,与所述吸污口对应的导流面上设有两条间隔排布的隔离筋,所述隔离筋之间的导流面与隔离筋共同形成导水槽。
进一步的,导水槽的宽度大于吸污口的宽度,吸污口沿地刷前后方向的投影处于导水槽两端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能刮取待清洁面处污物且沿地刷左右方向延伸的刮条组件,刮条组件和导流面之间形成沿平行于辊刷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连接缝隙,刮条组件的中部与地刷固定,导水槽正对于刮条组件的中部。
进一步的,刮条组件的中部通过卡扣与地刷固定,导水槽和/或吸污口沿地刷前后方向的投影处于卡扣所在的区域内。
进一步的,刮条组件包括刮条,以及连接刮条和地刷的连接板;连接板具有凸起,凸起嵌入刮条的凹槽中。
进一步的,刮条组件与地刷之间的连接缝隙中填充有沿地刷左右方向延伸的密封条。
进一步的,至少刮条组件的中部与地刷之间填充有密封条。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辊刷和吸污口之间设置导流面,导流面从吸污口向待清洁表面方向延伸,导流面上设有与吸污口相对的导水槽,以限制吸污口处回流的污水沿着导流面向辊刷的两端方向流动。当表面清洁装置停机时,吸污口处回流的污水会反向流至导流面并集中于导流面中部的导水槽,使得回流污水会沿地刷的前后方向从导流面流出,且不会越过导水槽向导流面的两端流动。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回流污水仅从导流面中部流过,残留的污水也存在于导流面中部;相对于整个导流面上表面残留污水来说,本方案能够降低污水在导流面处的残留量,且残留污水集中于吸污口位置,方便清理。
另外,本方案中,在回流污水不会沿导流面向两端流动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污水从导流面两端进入辊刷端盖与基座清洗槽的间隙之间,不需要额外清理该间隙处的污水,降低了回流污水的清除难度。
(2)本方案中所述导水槽的弧形凹面与进污口的形状相对应,在吸污时能够形成更好的导流作用,使得污物污液能够更加顺畅的被吸入吸污口,而且还能对回流的污液形成更好的汇集导水作用。
(3)本方案中所述吸污口相对的导流面处设有引流部,所述导流面的两端高于所述引流部以使所述导流面形成导水槽。使得导流面的高度从吸污口中心向辊刷的两端方向递增;此时导流面形成中间低、两边高的结构特征;这种设置方式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结构,仅通过导流面高度从吸污口向两端的单调变化就能够避免回流污水从导流面中间向两端流动,便于降低导流面处的结构复杂程度,便于加工。
(4)本方案中与所述吸污口对应的导流面上设有两条间隔排布的隔离筋,所述隔离筋之间的导流面与隔离筋共同形成导水槽,能够利用两侧的隔离筋形成导水槽,能够避免回流污水向导流面两端流动,而且可以在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方案基础上进行模具简单调整,减少改模成本。
(5)本方案中导水槽宽度大于吸污口的宽度,并且吸污口沿地刷前后方向的投影处于导水槽的两端之间;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吸污口处排出的污水能够完全流入导水槽中,避免污水在进入导水槽之前分流至导水槽的外部,进一步避免回流污水流至非导水槽位置并向导流面两端流动的概率。
(6)本方案在地刷处安装刮取待清洁面处污物的刮条组件,刮条组件与导流面之间形成连接缝隙,刮条组件的中部与地刷固定且导水槽正对于刮条组件的中部;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刮条组件中部与地刷之间的连接缝隙较小,回流污水能够从连接缝隙较小的刮条组件中部流过,进而降低回流污水从连接缝隙渗漏的概率。
(7)本方案中刮条组件的中部通过卡扣与地刷卡接固定,该导水槽处于卡扣所在的区域;这种设置方式便于利用卡扣实现刮条组件与地刷间的紧密连接,降低二者连接位置的缝隙,并且能够方便将刮条组件拆除清洗。
(8)本方案中,刮条组件包括刮条,以及连接刮条和地刷的连接板;连接板具有凸起,凸起嵌入刮条的凹槽中。这种设置方式中,刮条与连接板之间的凹槽和凸起便于增加二者的连接面积,减少回流污水从刮条和连接板间渗漏的概率。
(9)本方案中,刮条组件和地刷之间填充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密封条,该密封条能够填充其所在位置的缝隙,进而使得回流污水从导流面流向刮条组件所在的位置流过时不会渗漏进入缝隙中。
(10)本方案中,至少刮条组件的中部与地刷之间填充有密封条;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在减少密封条用量的情况下,保证从导水槽流向刮条组件中部的污水基本不会发生渗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地刷局部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地刷局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流面处设置隔离筋的轴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流面处设置隔离筋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地刷通过基座支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流面高度从吸污口向两端递增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流面高度从吸污口向两端先递增后递减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刮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刮板组件安装于地刷且地刷通过底座支撑的部分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刮板组件安装于地刷后导流面端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刮板组件处安装密封件的轴测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刮板组件处安装密封件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手柄;2、机身;3、后轮组件;4、地刷;5、基座;41、导流面;411、卡扣;42、吸污口;43、导流侧壁;44、联轴器;45、隔离筋;47、刮条组件;471、刮条;472、卡槽;473、连接板;48、密封条;49、导水槽;51、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4-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该表面清洁装置用来清洁包括地板之类的表面,其可以为手持式表面清洁装置,例如电动拖把和洗地机等;也可以为自移动式表面清洁装置,例如扫地机器人等。以洗地机为例,参见图1,其一般包括有机身2和地刷4,机身2的下部与地刷4的后部枢接,机身2能够相对于地刷4前后转动、左右转动。机身2上部设置有手柄1,地刷4前端设有辊刷(图中未示出),辊刷与旋转驱动件之间通过联轴器44连接。地刷4后端设有成对的后轮组件3。在使用时通过手柄1来控制地刷4的运动方向,辊刷与动力组件连接以自旋转,进而提供清洁时的动力。
本实施例中,在地刷4上设有辊刷以及朝向辊刷的吸污口42,地刷4在吸污口42和辊刷之间具有导流面41和导流侧壁43,吸污口42贯穿导流侧壁43,导流面41处于吸污口42下侧且与导流侧壁43相交;导流面41从吸污口42向待清洁表面方向延伸。以辊刷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以垂直辊刷轴线的前后方向为第二方向。具体的,该导流面41呈喇叭状且导流面41开口较小的一端沿第二方向伸入吸污口42内部,导流面41开口较大的一端沿第二方向朝向辊刷及待清洁面延伸。
更具体地,为了实现吸污口42处的引流效果,吸污口42两侧的导流侧壁43呈夹角设置,进而形成喇叭状开口。
在现有技术中,参见图2和图3,导流面41的大端朝向辊刷方向延伸的同时,其沿辊刷的轴向朝地刷4的左右两端(即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为了便于实现污物从靠近地面的位置向较高的吸污口42转移,其导流面41一般由沿地刷4的中间向两端逐渐降低。而当吸污口42污水回流时,导流面41中间高、两端低的特点会使得污水流向导流面41两端而不便回收以及残留污水不便清理。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回流污水流向导流面41两端,导流面41上设有与吸污口42对应的导水槽49,以限制吸污口42处回流的污水沿着导流面41向辊刷的两端方向流动。此时,吸污口42处的回流污水直接流至与其相对的导水槽49,回流污水受到导水槽49的限位作用,只会沿第二方向朝吸污口前方流出,而不会沿第一方向流向两端。
为了在导流面41处形成导水槽49,本实施例提供三种具体地结构形式。导水槽49形成方式一为:与吸污口对应的导流面41设有弧形的凹面,所述弧形的凹面形成导水槽。导水槽49形成方式二为:所述吸污口相对的导流面处设有引流部,所述导流面的两端高于所述引流部以使所述导流面形成导水槽,即导流面41的高度从吸污口42中心向辊刷的两端方向递增。导水槽49形成方式三为:与所述吸污口对应的导流面上设有两条间隔排布的隔离筋,所述隔离筋之间的导流面与隔离筋共同形成导水槽。
参见图8,其给出了导水槽49形成方式一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与吸污口对应的导流面41设有弧形的凹面,所述弧形的凹面形成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弧形凹面与进污口的形状相对应,在吸污时能够形成更好的导流作用,使得污物污液能够更加顺畅的被吸入吸污口,而且还能对回流的污液形成更好的汇集导水作用。作为方式一种的一种可能结构,如图8所示,吸污口42左右两侧的导流面41大致对称设置,均为沿远离吸污口42方向,先升高后降低。在吸污口42每一侧,导流面41包括相交的两个分导流面,两个分导流面之间的相交线处具有导流面41的最高点O。导流面41在两个最高点O之间的部分围合成该导水槽49。该最高点O被设置为:其能够阻碍回流污水越过,且不会对正常工作时污物从地刷4左右两端朝向吸污口42的运动造成较大的阻碍。此处最高点O与吸污口42中心点位置导流面41的高度差为0.5mm~3mm。作为方式一中的另外一种可能结构,所述导流面从导水槽的边沿向辊刷端部水平延伸。
参见图7,其给出了导水槽49形成方式二的具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吸污口42相对的导流面处设有引流部,所述导流面的两端高于所述引流部以使所述导流面形成导水槽。具体的,吸污口42左右两侧的导流面41对称设置;均为沿远离吸污口42方向,导流面41的高度单调增加。在吸污口42每一侧,导流面41远离吸污口42一端的端点为导流面41的最高点。此处导流面41最高点与吸污口42中心点位置导流面41的高度差H2为0.5mm~3mm。可知的,在导水槽49形成方式二中,因为导流面41单调上升,导水槽49和非导水槽49区域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非导水槽49的导流面41高度大于导水槽49位置的导流面41高度。该导水槽49所覆盖的区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设置,例如,由吸污口42中心向两端延伸20mm的区域都设定为导水槽49。此处20mm,也可以替换为19mm或者22mm等其他数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设置,只需要保证导水槽49的两端靠近吸污口42且两端高度能够阻碍回流污水流过即可。
参见图4-图6,其给出了导水槽49形成方式三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与所述吸污口对应的导流面上设有两条间隔排布的隔离筋,所述隔离筋之间的导流面与隔离筋共同形成导水槽,本方式可以在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方案基础上进行模具简单调整,减少改模成本。为了形成导水槽49,在导流面41的中部设置两个隔离筋45,两个隔离筋45之间围合成该导水槽49。具体的,该隔离筋45沿第二方向(即地刷4的前后方向)延伸。该隔离筋45的一端与导流侧壁43止抵,另一端与导流面41沿第二方向远离吸污口42的一端平齐。为了避免隔离筋45阻碍表面清洁装置正常工作时的污物流动,该隔离筋45的高度H1为0.5mm~3mm。在本方式三的一种可能结构中,导流面41的高度从吸污口42中心向辊刷的两端方向递减,导流面41上设有隔离筋45。从图6中可以看出,吸污口42左右两侧的导流面41同样对称设置;两侧导流面41均为沿远离吸污口42方向,导流面41的高度单调降低,进而便于将地刷4左右两端较低位置的污物逐渐引导至中部位置较高的吸污口42。
此处隔离筋45的数量可以为大于两个,多个隔离筋45沿导流面41的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相邻隔离筋45之间围合成一个导水槽49,此时导水槽49的数量比隔离筋45的数量少一个。当采用多个隔离筋45时,吸污口42处排出的回流污水会均匀分布于多个导水槽49中,进而提高回流污水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均匀性。
具体的,参看图4和图4,隔离筋45为长条状结构,隔离筋45沿垂直第二方向的横截面为定截面,其横截面可以为方形、半圆形或者梯形等形状,此处不做更多的限制。
以图6为例,其示出了将设置有导水槽49的地刷4放置于基座5的部分结构轴测示意图。该基座5用于实现表面清洁装置在使用完毕后的支撑和储存。一般情况下,基座5的上表面具有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放置地刷4。容纳腔中还设置有集水槽51,该集水槽51处于辊刷的下方,以集中收集从辊刷以及吸污口42回流的污水。
本实施例中,导水槽49的宽度大于吸污口42的宽度,吸污口42沿地刷4前后方向的投影处于导水槽49两端之间。以图5为例,当采用隔离筋45形成导水槽49时,两个隔离筋45的间距大于吸污口42的宽度,更具体的,吸污口42沿地刷4前后方向的投影与隔离筋45没有重叠。即隔离筋45完全处于吸污口42沿第一方向的两侧。
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导水槽49的宽度小于吸污口42的宽度(图中未示出)。则此时吸污口沿地刷前后方向的投影不会完全处于导水槽49的两端之间。
实施例2
如图9-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刮条组件47。刮条组件47能刮取待清洁面处污物,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刮条组件47处于辊刷和导流面41之间。刮条组件47和导流面41之间形成沿第一方向的连接缝隙,刮条组件47的中部与地刷4固定,导水槽49正对于刮条组件的中部。此时,刮板组件47中部与地刷之间的连接缝隙较小,刮板组件47两端因为不与地刷直接连接,所以连接缝隙较大。
参见图11和图12,该刮条组件47包括刮条471和连接板473,刮条471以及连接板473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73用于将刮条471安装于导流面41朝向待清洁面以及辊刷的一侧。连接板473包括相互垂直的竖板部和横板部,竖板部的高度远小于横板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竖板部和横板部的端部连接,并大致呈L型。
具体地,将连接板473中的竖板部设置于刮条471和地刷4中的导流面41之间,刮条471与地刷4抵接。横板部贴合设置于地刷4的下表面。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利用螺丝等连接件将横板部与地刷4下表面固定。
可知的,当污水流动至刮条组件47与地刷中壳体间的连接缝隙较大位置时,以图12中刮板组件47两端剖视图为例:参考图12中污水渗漏的箭头方向,具污水首先进入竖板部和地刷的壳体之间,然后横向沿着横板部与地刷壳体之间向后流动,最终还会有部分污水从连接板后方流出,难以清理。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使得刮条组件的中部与地刷的壳体连接,能够使得回流污水从导水槽47流向刮条组件中部,减少回路污水从连接缝隙处渗漏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刮条471采用橡胶或者硅胶之类的弹性材质,弹性材质的刮条471抵接于待清洁面时,其能够与待清洁面紧密接触。具体地,该刮条471与连接板473之间的间隙同样沿第一方向延伸,但是因为刮条471本身为弹性材质,所以该刮条471可以紧抵连接板473,因为刮板与连接板473之间的缝隙可以做得很小,基本不会出现污水从二者之间缝隙渗漏的情况。
具体的,刮条组件的中部通过卡扣411与地刷4固定,导水槽49和或吸污口42沿地刷4前后方向的投影处于卡扣411所在的区域内。
在上述提及刮条组件包括刮条471和连接板473的基础上,该连接板473在竖板部具有卡槽472,该卡槽472处于竖板部沿第一方向的中部。卡槽472的数量可以为单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卡槽472为单个时,卡槽472的中心正对于吸污口42的中心;当卡槽472为多个时,多个卡槽472关于吸污口42的中心对称布置。与卡槽472对应的,在地刷4处设置卡扣411,该卡扣411沿第二方向凸出于导流面41,卡扣411的数量与卡槽472的数量相等。在使用时,分别将卡扣411插接至与其对应的卡槽472中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连接板473具有凸起,凸起嵌入刮条471的凹槽中。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增加连接板473与刮条471间的接触面积。在上述刮条471采用弹性材质的基础上,刮条471与连接板473之间的接触面都能够形成密封面。利用凹槽与凸起实现连接板473和刮条471的连接,能够增加二者的密封面积,减少污水从此处渗漏的概率。
参见图13,本实施例中,至少刮条组件的中部与地刷4之间的连接缝隙中填充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密封条48。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条48仅设置于刮条组件的中部,即在连接板473沿第一方向的中部与导流面41中部的地刷4之间设置密封条48。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条48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刮条组件的长度相同,刮条组件与地刷4之间的缝隙时刻通过该密封条48填充。
具体地,该密封条48的沿垂直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方形,也可以为椭圆形、提醒或者正六边形等其他形状。
参见图11,该刮条组件用于刮取待清洁面处污物(例如固定废弃物或污水),刮条组件处于导流面41和待清洁面之间。因为导流面41和待清洁面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该刮条组件由导流面41向下方的待清洁面延伸。即刮条组件的上端与地刷4连接,此时刮条组件的上端的上表面与相邻的导流面41平齐。刮条组件的上表面由与导流面41平齐到与待清洁面接触的状态,其整体呈倒置的L型结构,在刮条组件的上表面具有平滑过渡曲面。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优选实施例。在不偏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所述地刷上设有辊刷以及朝向辊刷的吸污口,所述地刷在吸污口和辊刷之间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从吸污口向待清洁表面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上设有与吸污口对应的导水槽,以限制吸污口处回流的污水沿着导流面向辊刷的两端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吸污口对应的导流面设有弧形的凹面,所述弧形的凹面形成导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口相对的导流面处设有引流部,所述导流面的两端高于所述引流部以使所述导流面形成导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吸污口对应的导流面上设有两条间隔排布的隔离筋,所述隔离筋之间的导流面与隔离筋共同形成导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的宽度大于吸污口的宽度,所述吸污口沿地刷前后方向的投影处于导水槽两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刮取待清洁面处污物且沿平行于辊刷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刮条组件,所述刮条组件的中部与地刷固定,所述刮条组件和导流面之间形成沿地刷左右方向的连接缝隙,所述导水槽正对于所述刮条组件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组件的中部通过卡扣与地刷固定,所述导水槽和/或吸污口沿地刷前后方向的投影处于卡扣所在的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组件包括刮条,以及连接刮条和地刷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嵌入刮条的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组件与地刷之间的连接缝隙中填充有沿地刷左右方向延伸的密封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刮条组件的中部与地刷之间填充有所述密封条。
CN202322969140.7U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 Active CN221060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69140.7U CN221060595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69140.7U CN221060595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0595U true CN221060595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69140.7U Active CN221060595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60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45322A (zh) 清洗装置及基站
CN221060595U (zh) 一种便于收集回流污水的表面清洁装置
CN114766971B (zh) 一种清洁头及清洁工具
CN216602750U (zh) 一种清洁用具
CN216797558U (zh)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4718787U (zh) 清洗装置及基站
CN217185962U (zh) 清洁地刷和具有它的洗地机
JPH10211147A (ja) 床面洗浄機用スキージ
CN116098532A (zh) 地刷机构、清洁设备和清洁系统
CN217310124U (zh) 洗地机水路系统及洗地机
CN113693520A (zh) 一种清洁用具
CN218514666U (zh) 一种便于表面清理的5g信号箱
CN219126231U (zh) 清洁装置地拖结构和表面清洁设备
CN217488537U (zh) 一种洗地机
CN216417099U (zh) 拖把挤水装置及挤水架、拖把
CN216020839U (zh) 一种可防止污水外溢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5078093U (zh) 一种地刷及清洁装置
CN219846366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21285635U (zh)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7365693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8684157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地刷组件
CN218304796U (zh) 基站
CN221865563U (zh) 清洁洗地机的刮条组件及清洁洗地机
CN216628421U (zh) 除污结构及扫地机器人
CN218186674U (zh) 一种吸污效率高的表面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