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7329U - 接触器辅助开关、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和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辅助开关、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和接触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57329U CN221057329U CN202322708389.2U CN202322708389U CN221057329U CN 221057329 U CN221057329 U CN 221057329U CN 202322708389 U CN202322708389 U CN 202322708389U CN 221057329 U CN221057329 U CN 2210573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auxiliary
- contactor
- auxiliary moving
- moving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和接触器。接触器辅助开关包括:辅助动触头,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接触面;和辅助静触头,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接触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使得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在空间上十字交叉并适于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中,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采用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能够减低摩擦产生的绝缘粉末的不利影响,提高了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的电接触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包括该接触器辅助开关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以及包括该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接触器通常包括主开关和辅助开关,主开关用于控制高压主回路的通断,辅助开关用于控制检测回路的通断。主开关包括主动触头和主静触头,辅助开关包括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在现有技术中,当主动触头和主静触头处于彼此电接触的闭合位置时,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也处于彼此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当主动触头和主静触头处于彼此电分离的断开位置时,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也处于彼此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因此,能够根据检测回路的通断来判断主动触头和主静触头的状态,即能够根据检测回路的通断来判断主动触头和主静触头是处于闭合位置,还是处于断开位置。
在现有技术中,辅助静触头具有平坦的接触面,辅助动触头具有接触线,辅助动触头的接触线用于与辅助静触头的接触面接触。这种线面接触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出现电接触不良的问题。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当接触器的主动触头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时,接触器上的一些绝缘件会被摩擦并产生绝缘粉末,这些摩擦产生的绝缘粉末很容易聚集在辅助静触头的平坦的接触面上,这也会导致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出现电接触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所述接触器辅助开关包括:辅助动触头,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接触面;和辅助静触头,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在空间上十字交叉并适于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接触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横截面呈弧形,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面为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接触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辅助动触头适于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在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辅助动触头被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彼此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辅助动触头包括:第一主体部,呈板状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和第一接触部,呈舌状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相连,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辅助静触头包括:第二主体部,呈板状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和第二接触部,呈筋状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相连,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形成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辅助开关包括一对辅助静触头,所述辅助动触头包括一对第一接触部,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用于与所述一对辅助静触头的第二接触部分别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相连并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弯折90度;和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连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弯折180度,所述第二弯折部贴靠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上,并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半圆柱面,所述半圆柱面构成所述第二接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弯折90度,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平坦端面,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平坦端面构成所述第二接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辅助动触头为一体式冲压件或一体式机加工件;和/或所述辅助静触头为一体式冲压件或一体式机加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所述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包括:前述接触器辅助开关;安装架,所述辅助动触头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和弹性元件,被压缩在所述辅助动触头和所述安装架之间,用于向所述辅助动触头施加预定接触力。所述安装架适于随接触器的主动触头同步移动,以驱动所述辅助动触头沿第三方向在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到所述主动触头上;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辅助动触头;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在所述安装部中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弹性元件被容纳在所述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辅助动触头的第一主体部被容纳在所述安装架的容纳腔中,所述辅助动触头的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安装架的外部,用于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架的容纳腔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的底壁和顶壁,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和所述辅助动触头的第一主体部的底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内侧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在所述辅助动触头的第一主体部的底部上形成定位凹部和位于所述定位凹部中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弹性元件的下端中,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中,并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被定位在所述定位凹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容纳腔的顶壁上形成有引导槽,在所述辅助动触头的第一主体部的顶部上形成有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与所述引导槽配合,用于引导所述辅助动触头相对于所述安装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浮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包括:前述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主静触头;和主动触头,所述安装架被固定到所述主动触头。所述主动触头能够沿第三方向在与所述主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所述主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主动触头同步移动,用于驱动所述辅助动触头在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主动触头被移动到与所述主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辅助动触头被移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并且当所述主动触头被移动到与所述主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辅助动触头被移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主动触头被移动到与所述主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辅助动触头被移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并且当所述主动触头被移动到与所述主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辅助动触头被移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采用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能够减低摩擦产生的绝缘粉末的不利影响,提高了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的电接触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辅助静触头的接触面为弧面,使得摩擦产生的绝缘粉末不容易聚集在辅助静触头的接触面上,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的电接触可靠性。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辅助动触头处于断开位置;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的辅助动触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的辅助静触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辅助动触头处于闭合位置;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主开关和辅助开处于断开位置;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主开关和辅助开处于闭合位置;
图9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辅助静触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所述接触器辅助开关包括:辅助动触头,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接触面;和辅助静触头,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在空间上十字交叉并适于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所述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包括:前述接触器辅助开关;安装架,所述辅助动触头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和弹性元件,被压缩在所述辅助动触头和所述安装架之间,用于向所述辅助动触头施加预定接触力。所述安装架适于随接触器的主动触头同步移动,以驱动所述辅助动触头沿第三方向在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包括:前述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主静触头;和主动触头,所述安装架被固定到所述主动触头。所述主动触头能够沿第三方向在与所述主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所述主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主动触头同步移动,用于驱动所述辅助动触头在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的剖视图;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辅助动触头1处于断开位置;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的辅助动触头1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的辅助静触头2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辅助动触头1处于闭合位置。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该接触器辅助开关包括:辅助动触头1和辅助静触头2。辅助动触头1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接触面1a。辅助静触头2具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接触面2a。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使得第一接触面1a和第二接触面2a在空间上十字交叉并适于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第一接触面1a为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平行的平面,第二接触面2a的横截面呈弧形,使得第二接触面2a为弧面。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动触头1适于沿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的第三方向Z在与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如图6所示,当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闭合位置时,第一接触面1a和第二接触面2a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彼此电接触。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动触头1包括:第一主体部10和第一接触部11。第一主体部10呈板状并沿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延伸。第一接触部11呈舌状并沿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延伸。第一接触部11与第一主体部10相连,并且第一接触面1a形成在第一接触部11上。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静触头2包括:第二主体部20和第二接触部21。第二主体部20呈板状并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接触部21呈筋状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接触部21与第二主体部20相连,并且第二接触面2a形成在第二接触部21上。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器辅助开关包括一对辅助静触头2,辅助动触头1包括一对第一接触部11,一对第一接触部11用于与一对辅助静触头2的第二接触部21分别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21包括第一弯折部21a和第二弯折部21b。第一弯折部21a与第二主体部20相连并相对于第二主体部20弯折90度。第二弯折部21b与第一弯折部21a相连并相对于第一弯折部21a弯折180度。第二弯折部21b贴靠在第一弯折部21a的一侧上,并在第一弯折部21a和第二弯折部21b之间形成半圆柱面,该半圆柱面构成第二接触面2a。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动触头1可以为一体式冲压件或一体式机加工件。辅助静触头2可以为一体式冲压件或一体式机加工件。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该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包括:接触器辅助开关、安装架3和弹性元件4。辅助动触头1安装在安装架3上。弹性元件4被压缩在辅助动触头1和安装架3之间,用于向辅助动触头1施加预定接触力,以保证辅助动触头1和辅助静触头2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力。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架3适于随接触器的主动触头5同步移动,以驱动辅助动触头1沿第三方向Z在与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架3包括:固定部31、安装部32和连接部33。固定部31用于固定到主动触头5上。安装部32用于安装辅助动触头1。连接部33连接在固定部31和安装部32之间。在安装部32中形成有容纳腔301,弹性元件4被容纳在容纳腔301中。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主体部10被容纳在安装架3的容纳腔301中,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接触部11位于安装架3的外部,用于与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架3的容纳腔301具有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的底壁321和顶壁322,弹性元件4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容纳腔301的底壁321和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主体部10的底部上。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容纳腔301的底壁321的内侧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3c,在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主体部10的底部上形成定位凹部101和位于定位凹部101中的第二定位凸起1c。弹性元件4为螺旋弹簧,第一定位凸起3c插入弹性元件4的下端中,第二定位凸起1c插入弹性元件4的上端中,并且弹性元件4的上端被定位在定位凹部101中。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容纳腔301的顶壁322上形成有引导槽3b,在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主体部10的顶部上形成有引导柱13,引导柱13与引导槽3b配合,用于引导辅助动触头1相对于安装架3在第三方向Z上浮动。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主开关和辅助开处于断开位置;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主开关和辅助开处于闭合位置。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接触器。该接触器包括:前述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主静触头6和主动触头5。安装架3被固定到主动触头5。主动触头5能够沿第三方向Z在与主静触头6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主静触头6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安装架3与主动触头5同步移动,用于驱动辅助动触头1在与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主动触头5被移动到与主静触头6电接触的闭合位置时,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与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当主动触头5被移动到与主静触头6电分离的断开位置时,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与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当主动触头5被移动到与主静触头6电接触的闭合位置时,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与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当主动触头5被移动到与主静触头6电分离的断开位置时,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与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
请注意,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1-8所示的实施例,例如,图9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辅助静触头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静触头2包括:第二主体部20和第二接触部21。第二主体部20呈板状并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接触部21沿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延伸。第二接触部21与第二主体部20相连,并且第二接触部21相对于第二主体部20弯折90度。第二接触部21具有平坦端面,第二接触部21的平坦端面构成第二接触面2a。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面2a为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平行的平面。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1a和第二接触面2a均为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平行的平面。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辅助动触头(1),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接触面(1a);和
辅助静触头(2),具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接触面(2a),
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面(1a)和所述第二接触面(2a)在空间上十字交叉并适于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面(1a)为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二接触面(2a)的横截面呈弧形,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面(2a)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面(1a)为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二接触面(2a)为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平行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动触头(1)适于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X、Y)垂直的第三方向(Z)在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面(1a)和所述第二接触面(2a)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彼此电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动触头(1)包括:
第一主体部(10),呈板状并沿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三方向(Z)延伸;和
第一接触部(11),呈舌状并沿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三方向(Z)延伸,
所述第一接触部(11)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0)相连,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面(1a)形成在所述第一接触部(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静触头(2)包括:
第二主体部(20),呈板状并沿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和
第二接触部(21),呈筋状并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二接触部(21)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0)相连,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2a)形成在所述第二接触部(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器辅助开关包括一对辅助静触头(2),所述辅助动触头(1)包括一对第一接触部(11),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11)用于与所述一对辅助静触头(2)的第二接触部(21)分别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电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触部(21)包括:
第一弯折部(21a),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0)相连并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0)弯折90度;和
第二弯折部(21b),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a)相连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1a)弯折180度,
所述第二弯折部(21b)贴靠在所述第一弯折部(21a)的一侧上,并在所述第一弯折部(21a)和所述第二弯折部(21b)之间形成半圆柱面,所述半圆柱面构成所述第二接触面(2a)。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触部(21)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0)弯折90度,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21)具有平坦端面,所述第二接触部(21)的平坦端面构成所述第二接触面(2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动触头(1)为一体式冲压件或一体式机加工件;和/或
所述辅助静触头(2)为一体式冲压件或一体式机加工件。
11.一种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
安装架(3),所述辅助动触头(1)安装在所述安装架(3)上;和
弹性元件(4),被压缩在所述辅助动触头(1)和所述安装架(3)之间,用于向所述辅助动触头(1)施加预定接触力,
所述安装架(3)适于随接触器的主动触头(5)同步移动,以驱动所述辅助动触头(1)沿第三方向(Z)在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3)包括:
固定部(31),用于固定到所述主动触头(5)上;
安装部(32),用于安装所述辅助动触头(1);和
连接部(33),连接在所述固定部(31)和所述安装部(32)之间,
在所述安装部(32)中形成有容纳腔(301),所述弹性元件(4)被容纳在所述容纳腔(301)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主体部(10)被容纳在所述安装架(3)的容纳腔(301)中,所述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接触部(11)位于所述安装架(3)的外部,用于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3)的容纳腔(301)具有在第三方向(Z)上相对的底壁(321)和顶壁(322),所述弹性元件(4)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容纳腔(301)的底壁(321)和所述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主体部(10)的底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纳腔(301)的底壁(321)的内侧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凸起(3c),在所述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主体部(10)的底部上形成定位凹部(101)和位于所述定位凹部(101)中的第二定位凸起(1c);
所述弹性元件(4)为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定位凸起(3c)插入所述弹性元件(4)的下端中,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c)插入所述弹性元件(4)的上端中,并且所述弹性元件(4)的上端被定位在所述定位凹部(101)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纳腔(301)的顶壁(322)上形成有引导槽(3b),在所述辅助动触头(1)的第一主体部(10)的顶部上形成有引导柱(13),所述引导柱(13)与所述引导槽(3b)配合,用于引导所述辅助动触头(1)相对于所述安装架(3)在所述第三方向(Z)上浮动。
17.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
主静触头(6);和
主动触头(5),所述安装架(3)被固定到所述主动触头(5),
所述主动触头(5)能够沿第三方向(Z)在与所述主静触头(6)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所述主静触头(6)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安装架(3)与所述主动触头(5)同步移动,用于驱动所述辅助动触头(1)在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和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主动触头(5)被移动到与所述主静触头(6)电接触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并且
当所述主动触头(5)被移动到与所述主静触头(6)电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主动触头(5)被移动到与所述主静触头(6)电接触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并且
当所述主动触头(5)被移动到与所述主静触头(6)电分离的断开位置时,所述辅助动触头(1)被移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2)电接触的闭合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08389.2U CN221057329U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接触器辅助开关、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和接触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08389.2U CN221057329U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接触器辅助开关、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和接触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57329U true CN221057329U (zh) | 2024-05-31 |
Family
ID=91204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08389.2U Active CN221057329U (zh) | 2023-10-09 | 2023-10-09 | 接触器辅助开关、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和接触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57329U (zh) |
-
2023
- 2023-10-09 CN CN202322708389.2U patent/CN2210573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39222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US2015033344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 |
US1132941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having a movable contact portion | |
JPS635868B2 (zh) | ||
US5495220A (en) | Iron core retaining structure of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 |
KR20060108239A (ko) | 전자 계전기 | |
JP2022141410A (ja) | 電磁継電器 | |
WO2018216523A1 (ja) | 端子モジュール | |
CN115997267A (zh) | 电磁接触器 | |
CN221057329U (zh) | 接触器辅助开关、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和接触器 | |
CN110970266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11463069B (zh) | 电磁继电器 | |
US20220368053A1 (en) | Terminal for contacting a contact pin | |
US11031203B2 (en) | Contact poin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221101956U (zh) | 继电器 | |
CN212161654U (zh) | 触点机构及微动开关 | |
CN221596311U (zh) | 线圈引脚组件、线圈组件及继电器 | |
CN219066721U (zh) | 弹性件和继电器 | |
CN218918737U (zh) |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 |
JP7428074B2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JPH1012206A (ja) | 電池収納構造 | |
KR200436975Y1 (ko) | 벌브홀더조립체 | |
CN117316717A (zh) | 继电器 | |
JP2024039490A (ja) | 電磁石装置、及び電磁継電器 | |
CN117253747A (zh) | 线圈引脚组件、线圈组件及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