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4303U - 阀门 - Google Patents

阀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54303U
CN221054303U CN202322749642.9U CN202322749642U CN221054303U CN 221054303 U CN221054303 U CN 221054303U CN 202322749642 U CN202322749642 U CN 202322749642U CN 221054303 U CN221054303 U CN 221054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valve
bottom wall
channel
valv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496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496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54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54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54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门,该阀门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内阀座、阀芯和驱动件,前壳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前通道,前通道沿轴线方向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后壳体的前端与前壳体的后端连接且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后通道,后通道与前通道连通且后通道的底壁设有阀芯安装位,阀芯安装位的前端为内段,内段的底壁、第二段的底壁至第一段的底壁依次降低或者内段的底壁、第二段的底壁和第一段的底壁平齐。内阀座设置在后通道内,并与后通道的内壁密封相连;阀芯位于后通道内并与阀芯安装位可转动连接;驱动件贯穿后壳体,驱动阀芯挤压接触内阀座以关闭后通道或驱动阀芯与内阀座分离以打开后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可有效地防止前壳体或后壳体内出现积液现象。

Description

阀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存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中型散装存储容器的阀门,如蝶阀的开启方式为阀芯中间转轴旋转,带动阀芯两边转动打开,因为阀芯一般位于阀体的内部,其流量受到阀芯和转轴的影响;密封性较差。因为蝶阀密封圈和阀体的摩擦,启闭阀门的力度较大。
国内外最近研制出导向槽式升降杆球阀,阀杆上有S形导向槽,与导销配合,使阀杆上升时带动球体脱离阀座后,再逆时针旋转90°,完全开启阀门。当阀杆下降时,带动球体顺时针回转90°,然后压向阀座,实现关闭阀门,该项技术的缺点是阀杆上具有长S形导向槽,旋转启闭时,需要阀杆在导向槽内螺旋式上升或下降,所以导向槽占用空间大,旋转角度大等缺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9124192.4公布了一种盘形双轨道式旋转加撑拢的阀门启闭结构,其由固定盘、旋转盘和限位销组合而成,当外力驱动阀杆连同旋转盘带动限位销,限位销沿固定盘上的“圆弧”轨道的轨迹作顺时针旋转,当旋转到“圆弧”轨道相连的“直线”轨道时,旋转盘继续顺时针旋转,限位销在旋转盘上“撑拢”轨道的强制作用下,按固定盘上的“直线”轨道轨迹向固定盘周边撑开,这时限位销连同阀门密封结构件向阀座,阀门关闭。当阀杆连同旋转盘逆时针旋转,在旋转盘上“撑拢”轨道的强制作用下,限位销连同阀门的密封结构件先按固定盘上的“直线”轨道的轨迹向固定盘中心收拢,再按固定盘上“圆弧”轨道的轨迹逆时针旋转,阀门开启,该项专利的技术缺点是使用“圆弧连直线”的轨道,其要求精度高,加工工艺复杂,阀芯为组合的球体,难以获得均衡的预紧力,从而造成阀芯损坏,缩短了阀门寿命。
中国专利200620105067介绍了一种轨道式旋塞阀,包括阀体、阀盖、操作件、阀杆、阀座,与阀座构成圆锥面密封副的阀塞,以及轨道式机构,轨道式机构由安装在阀塞颈部具有两个导向槽的轨道圈和具有两个导向销销入所述导向槽的双销板组成,还包括调整轨道圈安装位置的锁紧螺母和调节圈,本专利的缺点是传动装置结构复杂,极其占用阀体外部空间;传动装置涉及零部件较多,装配过程复杂;
另外,由于有圆锥面密封副的阀塞,以及调整轨道圈安装位置的锁紧螺母和调节圈,其需要多次调节,所以操作复杂。
一般的塑料阀门密封为朝向螺纹口方向的挤压密封,这样如果有高温蒸汽消毒的需求时,阀门的阀芯会在蒸汽的作用下,向远离内阀座的方向运行,这样必须用强度非常高的价格同时结构做的非常强,无疑成本会增加非常多。
一般的密封结构,在阀芯密封后,壳体的螺纹口和内部空腔有下沉的凹部,这样多次排放或者底部灌装后,液体会残留在凹部,不利于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阀门,包括:
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前通道,所述前通道沿所述轴线方向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
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前端与所述前壳体的后端连接且设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后通道,所述后通道与所述前通道连通且所述后通道的底壁设有阀芯安装位,所述后通道的位于所述阀芯安装位的前端的部分为内段,其中,所述内段的底壁、所述第二段的底壁以及所述第一段的底壁依次降低;或者,所述内段的底壁、所述第二段的底壁和所述第一段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
内阀座,所述内阀座设置在所述后通道内,并与所述后通道的内壁密封相连;
阀芯,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后通道内并与所述阀芯安装位可转动连接;以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贯穿所述后壳体,用于驱动所述阀芯挤压接触所述内阀座以关闭所述后通道或驱动所述阀芯与所述内阀座分离以打开所述后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段的底壁、所述第二段的底壁至所述第一段的底壁逐渐降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段的底壁为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的底壁为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段的底壁平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的尺寸由所述前壳体的后端至所述第一段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的顶壁由所述第二段的底壁沿周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段的顶壁为截圆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为圆环状;所述第二段沿竖直方向的中心高于所述第一段的圆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为扁平状结构,所述阀芯的底端设有定位杆;所述阀芯安装位设有用于所述定位杆插入的杆孔;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阀芯绕所述定位杆的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后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还包括:
外阀座,所述外阀座设置在所述前壳体前端;以及
阀盖,所述阀盖可操作地封盖所述前壳体的前端并与所述外阀座密封相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还包括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后壳体的后端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前壳体的前通道底壁和后壳体的后通道部分底壁高度,并使得后通道的内段底壁高于或等于前通道的第二段的底壁高度,而第二段的底壁高度高于或等于第一段的底壁高度,可有效地防止前壳体或后壳体内出现积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阀门的爆炸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阀门的组装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阀门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后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前壳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00、阀门;1、前壳体;11、前通道;111、第一段;1111、第一段的底壁;112、第二段;1121、圆锥体;1122、第二段的底壁;113、流出口;114、挡块;2、后壳体;21、后通道;211、内段;2111、内段的底壁;212、中段;2121、杆孔;213、外段;214、流入口;215、横梁;3、内阀座;4、阀芯;41、定位杆;5、驱动件;6、外阀座;7、阀盖;8、法兰;9、密封圈;X、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100,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阀门100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内阀座3、阀芯4、驱动件5、外阀座6、阀盖7、密封圈9和法兰8。
前壳体1具有沿一轴线方向X延伸的前通道11,后壳体2具有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后通道21。前壳体1沿轴线方向X的后端和后壳体2的沿轴线方向X的前端固定连接,前壳体1和后壳体2连接方式可以为粘合剂、焊接、倒扣等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前壳体1和后壳体2的具体连接方式。
前壳体1的前通道11和后壳体2的后通道21沿轴线方向X连通形成液体流道。后壳体2的后端开口为流入口214,而前壳体1的前端开口为流出口113,液体可从后壳体2的流入口214流入液体流道,并从前壳体1的流出口113流出。
后壳体2的后通道21内还设有阀芯安装位,阀芯4为扁平状结构且安装于该后壳体2的后通道21内,且阀芯4的底端与阀芯安装位可转动连接。内阀座3设置在后通道21内且相对于阀芯4更靠近后壳体2的后端,内阀座3与后通道21的内壁密封相连。驱动件5贯穿后壳体2的顶壁,并与阀芯4的顶端连接,驱动件5可驱动阀芯4转动,阀芯4转动后可挤压接触内阀座3以关闭后通道21或驱动阀芯4与内阀座3分离以打开后通道21,进而实现液体流道的开关。
前壳体1的前端外侧为螺纹口,用于匹配常规的灌装口或其他常用设备,也就是说,该螺纹口也常规尺寸,即前壳体1的前端尺寸基本不能该变。而前壳体1的第一段111位于前壳体1的前端,第一段111的尺寸基本不能改变。但是阀芯4为扁平状结构,为了方便阀芯4在液体流道内打开或关闭,前壳体1的第二段112和后壳体2的后通道21需要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阀门100,所以前壳体1的第二端112和后壳体2的后通道21的空间一般设计成比第一段111大,因此该阀门100的前壳体1和后壳体2连接后,从外部看整体为中间大但前后端小的葫芦型结构。液体从后壳体2流出前壳体1后,由于该前壳体1的流出口113较小,底部经常有积液现象,而且非常不方便清理。
前通道11沿轴线方向X具有第一段111和第二段112,如图5所示,第一段111靠近前端,第二段112靠近后端。后通道21内,沿轴线方向X,阀芯安装位的前端的部分为内段211,阀芯安装位的后端的部分为后段,阀芯安装位处处于中段212,内段211、中段212和外段213依次连通。内段211抵靠前壳体1的第二段112,且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至第一段的底壁1111依次降低。阀芯4打开后,液体从后壳体2的流入口214流入液体流道后再经过流出口113流出,由于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依次降低,液体可顺利从阀芯4至内段211、第二段112流至第一段111,再从第一段111的流出口113流出,不会产生积液现象,而且方便清洗。
前壳体1的前端为螺纹口,用于匹配常规的灌装口或设备,即该螺纹口的尺寸基本不能该变。而阀芯4为扁平状结构,为了方便阀芯4在液体流道内打开或关闭,液体流道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因此该阀门100的前壳体1和后壳体2连接后,从外部整体看为中间大但是前后端小的葫芦型结构。液体从后壳体2流至前壳体1后,由于该前壳体1的流出口113较小,底部经常有积液现象,而且非常不方便清理。
为此,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前壳体1和后壳体2的底壁的形状,将前壳体1的底壁设置成低于后壳体2的底壁或者与后可以的底壁平齐,方便液体流出和清理。
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内段的底壁2111和第二段的底壁1122为相互抵靠的平面,第一段111为圆环状,且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111的底壁均平齐。
在现有设计中,内段211一般为圆环状内壁,而且圆环状内壁的底壁会低于前壳体1的的底壁,容易产生积液。为了防止液体积液,本实用新型在圆环状内壁的添加横梁215,如图4所示,该横梁215的顶面和圆环状内壁的顶部共同形成内段211的内壁,而横梁215的顶面为平面,横梁215的顶面为上述的内段的底壁2111。由此可知,横梁215的顶面高于现有设计中圆环状内壁的底壁,可以防止液体积存。
此外,现有设计的第二段112的内壁一般为圆锥体1121,也就是从后壳体2的后端至第一段111逐渐减小的圆锥体1121,该圆锥体1121靠近后端的底壁低于第一段的底壁1111,因此,液体从后壳体2流入前壳体1过程中,会有积液在第二段112内,而且由于第二段的底壁1122比第一段111低,也不容易清理积液。本实用新型在圆锥体1121内设计了挡块114,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挡块114位于圆锥体1121的底部且顶面为平面,该挡块114的顶面和圆锥体1121的顶部内壁形成第二段112的内壁,而挡块114的顶面为第二段的底壁1122,该挡块114的顶面也高于圆锥体1121的底壁,可以防止液体积存在圆锥体1121的底壁。
第二段112内挡块114的顶面和横梁215的顶面平齐,液体从后壳体2流入后,流经横梁215和挡块114后,可从第一段111流出,由于横梁215的顶面、挡块114的顶面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平齐,所以液体可顺利从第一段111流出,不会流入圆环状内壁的底壁和圆锥体1121的底壁内,而且方便清理。
此外,第二段的底壁1122虽然为平面,但是第二段112的顶壁还是圆锥体1121的顶部,也就是截圆锥形状,截圆锥可以看成第二段的底壁1122沿周向延伸形成,从而使得第二段112内壁的整体尺寸由前壳体1的后端至第一段111逐渐减少,方便液体流畅排出。
第一段111为圆环状,该圆环状具有圆心,而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111平齐,第二段112的顶壁为圆锥体1121,也就是第二段112的最高处的顶端高于第一段111的顶壁,从而使得第二段112沿竖直方向的中心高于第一段111的圆心,即,挡块114的增加使得第二段112竖直方向的中心向上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内段211的横梁215的顶面高于挡块114的顶面,或者挡块114的顶面高于第一段的底壁1111,也就是说,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依次降低或者平齐都可以满足需求。例如,内段的底壁2111可以高于或等于第二段的底壁1122,而第二段的底壁1122可以高于第一段的底壁1111或与第一段的底壁1111平齐,即,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可以形成阶梯型下降形式。
再如,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均为从后端至前端逐渐降低的曲面或倾斜面,内段的底壁2111前端高于第二段112后端的底壁或者与第二段112后端的底壁平齐,而第二段112前端的底壁和第一段111后端的底壁平齐或高于第一段111后端的底壁,也就是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至第一段的底壁1111逐渐降低,三者形成从后端至前端逐渐降低的曲面或倾斜面,也方便液体从后壳体2至前壳体1流出,不会造成积液现象。
由此可知,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均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从后端至前端逐渐下降的平面,不能出现向下凹陷的部位,且内段的底壁2111不能低于第二段的底壁1122,第二段的底壁1122也不能低于第一段的底壁1111,以防止积液。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段的底壁2111为平面,而第二段的底壁1122为从后至前逐渐下降的曲面,且第二段的底壁1122低于内段的底壁2111,而第一段111的内壁为环状,且第一段111后端的底壁与第二段112前端的底壁衔接,即第一段111后端的底壁与第二段112前端的底壁形状匹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内段的底壁2111为曲面,第二段的底壁1122为平面且低于内段的底壁2111。
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均为从后端至前端依次降低,即包括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间歇性降低,例如内段的底壁2111高于第二段的底壁1122但是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平齐,也包括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缓慢过渡降低的情况;还可以包括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各自从自身的后端至前端逐渐降低或缓慢减低,内段的底壁2111、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第一段的底壁1111不会出现积液的凹坑。也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就是将前壳体1的第二段的底壁1122和后壳体2的内段的底壁2111抬高至不低于第一段的底壁1111的位置,以方便液体排出和清理液体流道的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前端为靠近流出口113的端部,而后端为靠近后壳体2的流入口214的端部,而顶端和底端分别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顶端和底端。
阀芯4的底端设有定位杆41,而阀芯安装位设有用于定位杆41插入的杆孔2121,阀芯4的定位杆41超如杆孔2121内,驱动件5驱动阀芯4绕定位杆41的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后通道21。
前壳体1的前端面设有用于容纳外阀座6的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绕前壳体1的前端周向延伸。外阀座6位于环状凹槽内且略微凸出于环状凹槽的前端。阀盖7可操作地封盖前壳体1的前端并与前壳体1螺纹连接,阀盖7的内壁与外阀座6密封相抵,从而使得阀盖7和前壳体1密封连接。阀盖7可以从前壳体1拆下,即阀门100开启使用时取下,阀门100关闭不用时盖上。
后壳体2的后端与法兰8通过密封圈9密封连接,该密封圈9位于后壳体2的后端且与法兰8内壁之间,从而使得法兰8与后壳体2的后端密封连接。
阀芯4的顶端设有导向柱,后壳体2上开设有朝向阀芯4方向开口的导向槽,导向槽沿后通道21的轴线方向X延伸。驱动件5可驱动阀芯4转动,并使得导向柱正对导向槽的槽口,驱动件5驱动阀芯4与其相连的一端朝向内阀座3的方向轴线移动让导向柱插入导向槽。继续转动驱动件5,此时驱动件5不会带动阀芯4转动而是让阀芯4沿后通道21的延伸方向向内阀座3方向偏移,让导向柱插入导向槽中,阀芯4与内阀座3紧贴实现密封。在阀芯4朝向或远离内阀座3的方向轴向移动时可以是阀芯4与驱动件5相连的部分移动,带动阀芯4整体朝向或背离内阀座3方向稍微倾倒,使得阀芯4可紧贴内阀座3让阀门100关闭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的驱动件5和阀芯4的配合方式可以参考申请号202310511372X和申请号2023105113804。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驱动件5和阀芯4的驱动方向并不局限于202310511372X和申请号2023105113804中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驱动阀芯4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阀门100的流出口113也可以作为液体的入口端,例如需要灌装时候,也可以将阀门100的流出口113作为入口端。此时,液体经过前壳体1的流出口113进液后,也可以防止液体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2内积存,而且方面清理内部液体。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前壳体1的前通道11底壁和后壳体2的后通道21部分底壁高度,并使得后通道21的内段211底壁高于或等于前通道11的第二段的底壁1122高度,而第二段的底壁1122高度高于或等于第一段的底壁1111高度,可有效地防止前壳体1或后壳体2内出现积液现象。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前通道,所述前通道沿所述轴线方向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
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前端与所述前壳体的后端连接且设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后通道,所述后通道与所述前通道连通且所述后通道的底壁设有阀芯安装位,所述后通道的位于所述阀芯安装位的前端的部分为内段,其中,所述内段的底壁、所述第二段的底壁以及所述第一段的底壁依次降低;或者,所述内段的底壁、所述第二段的底壁和所述第一段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
内阀座,所述内阀座设置在所述后通道内,并与所述后通道的内壁密封相连;
阀芯,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后通道内并与所述阀芯安装位可转动连接;以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贯穿所述后壳体,用于驱动所述阀芯挤压接触所述内阀座以关闭所述后通道或驱动所述阀芯与所述内阀座分离以打开所述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段的底壁、所述第二段的底壁至所述第一段的底壁逐渐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段的底壁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底壁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段的底壁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尺寸由所述前壳体的后端至所述第一段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顶壁由所述第二段的底壁沿周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段的顶壁为截圆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为圆环状;所述第二段沿竖直方向的中心高于所述第一段的圆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扁平状结构,所述阀芯的底端设有定位杆;所述阀芯安装位设有用于所述定位杆插入的杆孔;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阀芯绕所述定位杆的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后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还包括:
外阀座,所述外阀座设置在所述前壳体前端;以及
阀盖,所述阀盖可操作地封盖所述前壳体的前端并与所述外阀座密封相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还包括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后壳体的后端密封连接。
CN202322749642.9U 2023-10-12 2023-10-12 阀门 Active CN221054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9642.9U CN221054303U (zh) 2023-10-12 2023-10-12 阀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9642.9U CN221054303U (zh) 2023-10-12 2023-10-12 阀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54303U true CN221054303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0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49642.9U Active CN221054303U (zh) 2023-10-12 2023-10-12 阀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54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9505B2 (en) Valve core assembly and valve adopting the valve core assembly
CN221054303U (zh) 阀门
CN100384698C (zh) 带活门的盖子组件
CN207539391U (zh) 一种轴流式止回阀
CN117167497A (zh) 阀门
CN106704643A (zh) 倒流防止器
CN219827742U (zh) 阀门
CN212690886U (zh) 一种带回流的偏心罐装阀
CN214197280U (zh) 一种防冻效果好的阀门
CN208519258U (zh) 球阀
CN212196651U (zh) 一种水龙头盖
CN219734353U (zh) 阀门
CN116398646A (zh) 阀门
CN221628926U (zh) 一种双重密封止回阀
CN218118656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截止阀
CN219340311U (zh) 一种盖组件
CN108945783B (zh) 含单向阀的泵头
CN221762651U (zh) 一种无摩擦球阀
CN218895015U (zh) 单向阀
CN220134738U (zh) 一种法兰件、阀门、液袋及容器
JPH10245060A (ja) 定量流出容器
CN210624159U (zh) 一种用于冷媒加液罐的防爆开瓶器
CN221423872U (zh) 一种可防止流体滞留的抗生素截止阀
CN220117355U (zh) 一种高效旋压式消火栓
CN212318847U (zh) 一种可调节的三通截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