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4179U - 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 - Google Patents

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54179U
CN221054179U CN202322722004.8U CN202322722004U CN221054179U CN 221054179 U CN221054179 U CN 221054179U CN 202322722004 U CN202322722004 U CN 202322722004U CN 221054179 U CN221054179 U CN 221054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disc
ratchet
self
clutch output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220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绍奇
李娜
吕亚东
马述俭
郭三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O 3 MACHINE TOOL WORKS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O 3 MACHINE TOOL WORKS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O 3 MACHINE TOOL WORKS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O 3 MACHINE TOOL WORK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54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54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机构技术领域,是一种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包括安装轴、传动轮、卡爪、离合盘、后棘齿和弹性复位件,安装轴后端外侧套装有传动轮,传动轮前端面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至少两个卡爪。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安装轴,能够提高安装时的灵活性,便于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的成批加工制作,将安装轴固定在具有双向自锁功能的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端部,正常情况下输出轴可以驱动传动轮双向旋转,当出现断电或者机械故障导致输出轴无法转动时,通过人力驱动传动齿轮旋转,弹性复位件可以使得卡爪和后棘齿在一个方向上卡合后转动,另一个方向上转动传动轮能够使得卡爪和后棘齿相互分离,实现平移门的单向移动。

Description

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机构技术领域,是一种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
背景技术
齿轮齿条传动电动平移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源多采用蜗轮蜗杆减速电机,这种电机输出轴具有双向自锁性,在无电力驱动的场合下,无法实现人力开启或关闭。因特定场合的需要,在无电力驱动的情况下,需要实现人力开启或者关闭功能,门需要具有一个方向自锁,而另一个方向则可人力推动的特点。为此,需要实用新型一款正向自锁反向可调扭矩齿轮输出器,安装在蜗轮蜗杆减速电机输出轴上,实现蜗轮蜗杆减速电机可双向驱动门正反运动,而人的推力只能在一个方向通过离合作用使齿轮与电机脱开,实现门体在断电情况下单向移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具有双向自锁的电机断电后存在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包括安装轴、传动轮、卡爪、离合盘、后棘齿和弹性复位件,安装轴后端外侧套装有传动轮,传动轮前端面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至少两个卡爪,安装轴中部外侧传动连接有能够前后移动的圆环形离合盘,离合盘后端固定有至少一个能够设于其中两个相邻卡爪之间的后棘齿,离合盘前端和安装轴前部外侧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能够在传动轮顺时针转动时使得后棘齿与卡爪相互卡合,并且在传动轮逆时针转动时后棘齿与卡爪相互分离,或者,所述弹性复位件能够在传动轮逆时针转动时使得后棘齿与卡爪相互卡合,并且在传动轮顺时针转动时后棘齿与卡爪相互分离。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卡爪的截面可呈矩形,后棘齿呈开口向前的V形,沿顺时针方向,后棘齿的前侧面与离合盘后端面相互垂直,后棘齿的后侧面与离合盘后端面之间设有夹角。
上述离合盘前端可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前棘齿,前棘齿与后棘齿结构相同。
上述离合盘内侧和安装轴外侧可通过平键传动连接。
上述安装轴前端外侧可螺接有调节螺母,弹性复位件为套装于调节螺母和离合盘前端之间的安装轴外侧的压缩弹簧。
上述离合盘前端可设有导向槽,压缩弹簧后部外侧安装于导向槽内。
上述调节螺母和压缩弹簧前端之间可设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安装轴,能够提高安装时的灵活性,便于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的成批加工制作,将安装轴固定在具有双向自锁功能的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端部,正常情况下输出轴可以驱动传动轮双向旋转,当出现断电或者机械故障导致输出轴无法转动时,通过人力驱动传动齿轮旋转,弹性复位件可以使得卡爪和后棘齿在一个方向上卡合后转动,另一个方向上转动传动轮能够使得卡爪和后棘齿相互分离,实现平移门的单向移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一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三中离合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安装轴,2为传动轮,3为卡爪,4为离合盘,5为后棘齿,6为弹性复位件,7为前棘齿,8为调节螺母,9为导向槽,10为垫片,11为蜗轮蜗杆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2、3所示,该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包括安装轴1、传动轮2、卡爪3、离合盘4、后棘齿5和弹性复位件6,安装轴1后端外侧套装有传动轮2,传动轮2前端面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至少两个卡爪3,安装轴1中部外侧传动连接有能够前后移动的圆环形离合盘4,离合盘4后端固定有至少一个能够设于其中两个相邻卡爪3之间的后棘齿5,离合盘4前端和安装轴1前部外侧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6,所述弹性复位件6能够在传动轮2顺时针转动时使得后棘齿5与卡爪3相互卡合,并且在传动轮2逆时针转动时后棘齿5与卡爪3相互分离,或者,所述弹性复位件6能够在传动轮2逆时针转动时使得后棘齿5与卡爪3相互卡合,并且在传动轮2顺时针转动时后棘齿5与卡爪3相互分离。
根据需求,对应传动轮2后端位置的安装轴1外侧固定有限位环台,传动轮2可为现有公知的圆柱齿轮或者链轮或者钢丝绳筒或者钢丝绳轮。使用时,当将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安装于平移门上时,将安装轴1后端和蜗轮蜗杆减速电机11的输出轴端部固定在一起,传动轮2为圆柱齿轮,并且传动轮2和安装于平移门上的齿条相互啮合,当蜗轮蜗杆减速电机11断电后,蜗轮蜗杆减速电机11的输出轴无法转动,即安装轴1无法转动。
当正向推动平移门时,使得齿条带动传动轮2顺时针转动,卡爪3能够挤压后棘齿5,使得离合盘4压缩弹性复位件6后向前移动,卡爪3和后棘齿5相互分离,当后棘齿5在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再次向后移动卡入两个卡爪3之间时,传动轮2继续顺时针转动后使得卡爪3挤压后棘齿5,使得离合盘4压缩弹性复位件6后再次向前移动,卡爪3和后棘齿5再次分离,如此往复,平移门被正向推动后关闭。
当反向推动平移门时,使得齿条带动传动轮2逆时针转动,卡爪3在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和卡爪3卡合在一起,安装轴1无法转动,使得离合盘4无法转动,最终后棘齿5作用于卡爪3使得传动轮2无法转动,平移门无法反向推动,即平移门无法被打开。
同理,当将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安装于提升装置时,将安装轴1后端和具有电磁刹车的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在一起,传动轮2为钢丝绳筒,并且传动轮2和钢丝绳的端部固定在一起,当电机断电后,电磁刹车动作使得电机输出轴无法转动,即安装轴1无法转动。
当向下拉动钢丝绳时,带动传动轮2顺时针转动,卡爪3能够挤压后棘齿5,使得离合盘4压缩弹性复位件6后向前移动,卡爪3和后棘齿5相互分离,当后棘齿5在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再次向后移动卡入两个卡爪3之间时,传动轮2继续顺时针转动后使得卡爪3挤压后棘齿5,使得离合盘4压缩弹性复位件6后再次向前移动,卡爪3和后棘齿5再次分离,悬挂在钢丝绳下端的重物可快速降落至地面,降低安全隐患。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安装轴1,能够提高安装时的灵活性,便于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的成批加工制作,将安装轴1固定在具有双向自锁功能的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端部,正常情况下输出轴可以驱动传动轮2双向旋转,当出现断电或者机械故障导致输出轴无法转动时,可以通过人力驱动传动齿轮单向旋转,弹性复位件6的设置可以使得卡爪3和后棘齿5在一个方向上卡合后转动,另一个方向转动传动轮2能够使得卡爪3和后棘齿5相互分离,实现平移门的单向移动。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实施例二: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2、3所示,卡爪3的截面呈矩形,后棘齿5呈开口向前的V形,沿顺时针方向,后棘齿5的前侧面与离合盘4后端面相互垂直,后棘齿5的后侧面与离合盘4后端面之间设有夹角。
根据需求,卡爪3的数量可为八个,后棘齿5的数量可为四个,后棘齿5的后侧面可为螺旋面也可为倾斜面。使用时,将安装轴1后端与蜗轮蜗杆减速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传动轮2与齿条安装后。当蜗轮蜗杆减速电机11故障或者停止运行后,当移动齿条带动传动轮2顺时针转动时,卡爪3沿着后棘齿5的后侧面移动至后棘齿5的前方,卡爪3沿着后棘齿5的后侧面移动时,卡爪3挤压后棘齿5,使得后棘齿5和离合盘4挤压弹性复位件6并沿安装轴1向前移动,卡爪3沿着后棘齿5的后侧面移动至后棘齿5的前方时,后棘齿5在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向后移动至相邻的卡爪3之间,如此往复,持续的使齿条移动,使得离合盘4前后移动,传动轮2可以实现持续的顺时针旋转;当移动齿条带动传动轮2逆时针转动时,卡爪3侧面与后棘齿5的前侧面相互卡合,后棘齿5的前侧面与离合盘4后端面相互垂直,此时安装轴1停止转动,离合盘4在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与传动轮2卡在一起,此时传动轮2无法转动,实现了离合盘4和传动轮2的单向自锁。
实施例三: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2、3、4所示,离合盘4前端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前棘齿7,前棘齿7与后棘齿5结构相同。根据需求,前棘齿7与后棘齿5结构相同且前后对称分布。使用时,将离合盘4调换方向后安装在安装轴1上可以改变离合盘4和传动轮2的自锁方向,当移动齿条带动传动轮2逆时针转动时,卡爪3沿着前棘齿7的后侧面移动至前棘齿7的前方,卡爪3沿着前棘齿7的后侧面移动时,卡爪3挤压前棘齿7,使得前棘齿7和离合盘4挤压弹性复位件6并沿安装轴1向前移动,卡爪3沿着前棘齿7的后侧面移动至棘齿的前方时,前棘齿7在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向后移动至相邻的卡爪3之间,如此往复,持续的使齿条移动,使得离合盘4前后移动,传动轮2可以实现持续的逆时针旋转,当移动齿条带动传动轮2顺时针转动时,卡爪3侧面与前棘齿7的前侧面相互卡合,前棘齿7的前侧面与离合盘4前端面相互垂直,此时安装轴1停止转动,离合盘4在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与传动轮2卡在一起,此时传动轮2无法转动,实现了离合盘4和传动轮2的单向自锁。
实施例四: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2所示,离合盘4内侧和安装轴1外侧通过平键传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离合盘4的拆装和维护,还能够将离合盘4快速拆卸后反向安装于安装轴1外侧,使得前棘齿7与卡爪3啮合,这样可以调节自锁方向。
实施例五: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2、3所示,安装轴1前端外侧螺接有调节螺母8,弹性复位件6为套装于调节螺母8和离合盘4前端之间的安装轴1外侧的压缩弹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旋转调节螺母8,可以改变压缩弹簧的变形量,从而调节传动轮2转动时使得卡爪3和后棘齿5相互分离时所需的力,旋转调节螺母8改变压缩弹簧的变形量使得蜗轮蜗杆减速电机11正常运行时能够驱动传动轮2和离合盘4双向转动,人力驱动时,推动平移门带动传动轮2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得卡爪3和后棘齿5或者前棘齿7相互分离,实现平移门按设定的一个方向移动,而另一方向因后棘齿5和卡爪3或者前棘齿7和卡爪3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自锁,使得平移门无法移动。
实施例六: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2、3所示,离合盘4前端设有导向槽9,压缩弹簧后部外侧安装于导向槽9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对压缩弹簧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安装轴1转动时压缩弹簧偏心导致离合盘4受力不均匀影响离合盘4和传动轮2之间的传动。
实施例六: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2、3所示,调节螺母8和压缩弹簧前端之间设有垫片10。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大压缩弹簧的受力面积,可以安装多种规格的压缩弹簧,调节螺母8在旋转过程中能够避免压缩弹簧前端与调节螺母8后端摩擦,降低调节难度。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轴、传动轮、卡爪、离合盘、后棘齿和弹性复位件,安装轴后端外侧套装有传动轮,传动轮前端面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至少两个卡爪,安装轴中部外侧传动连接有能够前后移动的圆环形离合盘,离合盘后端固定有至少一个能够设于其中两个相邻卡爪之间的后棘齿,离合盘前端和安装轴前部外侧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能够在传动轮顺时针转动时使得后棘齿与卡爪相互卡合,并且在传动轮逆时针转动时后棘齿与卡爪相互分离,或者,所述弹性复位件能够在传动轮逆时针转动时使得后棘齿与卡爪相互卡合,并且在传动轮顺时针转动时后棘齿与卡爪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卡爪的截面呈矩形,后棘齿呈开口向前的V形,沿顺时针方向,后棘齿的前侧面与离合盘后端面相互垂直,后棘齿的后侧面与离合盘后端面之间设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离合盘前端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前棘齿,前棘齿与后棘齿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离合盘内侧和安装轴外侧通过平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安装轴前端外侧螺接有调节螺母,弹性复位件为套装于调节螺母和离合盘前端之间的安装轴外侧的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安装轴前端外侧螺接有调节螺母,弹性复位件为套装于调节螺母和离合盘前端之间的安装轴外侧的压缩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离合盘前端设有导向槽,压缩弹簧后部外侧安装于导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离合盘前端设有导向槽,压缩弹簧后部外侧安装于导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母和压缩弹簧前端之间设有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母和压缩弹簧前端之间设有垫片。
CN202322722004.8U 2023-10-11 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 Active CN22105417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54179U true CN221054179U (zh) 2024-05-3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90697Y (zh) 滚珠丝杆式电动推杆
CN201312194Y (zh) 一种丝杆推进器
CN202736814U (zh) 一种隔离开关电动操动机构
CN210265738U (zh) 一种能实现滚珠丝杠副自锁功能的装置
CN221054179U (zh) 正向自锁反向可调离合输出器
CN2818013Y (zh) 高能离合器螺旋压力机
CN109185361B (zh) 一种齿轮传动离合器
CN212077846U (zh) 高扭矩螺杆输送启闭机
CN202441245U (zh) 一种蜗轮蜗杆式卷门机
CN109236893B (zh)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离合器
CN115584905A (zh) 齿轮式车门的自动开关执行装置及其汽车
CN211313719U (zh) 一种带电机的自动锁体
CN110905315B (zh) 一种汽车可调限位力的限位装置
CN2531230Y (zh) 可控联轴器
CN208793486U (zh) 一种用于滑块装模高度调整的机构
CN2136320Y (zh) 卷闸门自动开门器
CN1246211C (zh) 电梯安全装置
CN220074566U (zh) 一种用于摩擦限距器的拆卸工具
CN214114738U (zh) 一种摇臂式控制装置
CN2564797Y (zh) 卷帘机用减速箱
CN116838762A (zh) 一种基于行星滚柱丝杠的执行机构及电动装置
CN217271724U (zh) 一种齿条动力传递机构
CN211604953U (zh) 一种电动操作开关的离合结构
CN111420438B (zh) 一种适用于实验室用途的压滤机
CN220636120U (zh) 一种变强度汽车热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