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2502U - 一种码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码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52502U
CN221052502U CN202322441025.2U CN202322441025U CN221052502U CN 221052502 U CN221052502 U CN 221052502U CN 202322441025 U CN202322441025 U CN 202322441025U CN 221052502 U CN221052502 U CN 221052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toon
slope
downgoing
piles
downh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410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邝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410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52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52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52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码头,包括下水坡、浮码头和多个桩柱,下水坡的坡顶与岸边连接,下水坡的坡底延伸至水中,下水坡临水的侧边上设置踏步,浮码头设置在下水坡临水的侧边外侧,且浮码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下水坡的侧边,浮码头与下水坡之间具有空隙;多个桩柱竖直间隔设置,桩柱的底端固定在水底或固定在护岸结构上,桩柱的顶端凸出水面并高于最高水位,浮码头通过抱桩器与多个桩柱滑动连接;便于单人运送船艇上下水;浮码头与下水坡之间没有碰触摩擦关系,不存在因摩擦产生磨损维护费用或微塑胶粒环境污染隐患问题;人员在下水坡踏步与浮码头水平相交点上下浮码头,无需建设引桥,省去建造与维护引桥的费用,适合在极端水位落差的环境下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码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码头,属于码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型船艇从陆地运输到水面一般采用下水坡,将船艇放置在拖架上利用卷扬机或汽车牵引,经由下水坡坡道送到水面上;浮码头是由浮箱承托平台,利用桩柱或锚缆等固定位置,跟随水位升降浮在水面的码头,一般浮码头采用引桥与陆地连接,人员从陆地经由引桥上下浮码头。
现有下水坡一般没有连接浮码头,因此,在船艇下水时,必须配备船员在船上,以便下水后马上开船到附近的码头停泊,此操作至少需要二人,一人操纵汽车/卷扬机,另外一人操纵船艇;当只有一人单独运送船艇下水到码头时,便很难下水;而且,下水坡坡面湿滑,操作人员在水边作业时存在滑倒等安全隐患。
有一些下水坡在坡面放置柔性的塑胶浮桶码头,柔性的塑胶浮桶码头从下水坡地面延伸到水面并随水位升降,人员从下水坡地面走上塑胶浮桶码头牵引水面的船艇,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柔性的塑胶浮桶码头比较颠簸,有安全隐患;二是在波浪推动作用下,柔性的塑胶浮桶码头底部与下水坡粗糙的防滑地面不停的摩擦,导致柔性的塑胶浮桶码头容易损坏,维护成本高;三是柔性的塑胶浮桶码头与下水坡粗糙的地面摩擦产生微塑胶粒,污染水环境,而且微塑胶粒被小生物误吃后会进入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一般浮码头采用引桥与地面连通,为了保证安全的通行坡度,当水位差(潮差)越高,引桥便越长,引桥的造价与维护费用便越高,在水库等极端水位差的环境下,依靠长引桥连接地面,在技术上非常困难,造价也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码头,优化下水坡与浮码头的结合方式,用以解决单人运送船艇上下水、浮码头引桥和下水坡安全等已知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码头,包括下水坡、浮码头和多个桩柱,所述下水坡的坡顶与岸边连接,所述下水坡的坡底延伸至水中,所述下水坡临水的侧边上设置踏步,所述浮码头设置在下水坡临水的侧边外侧,且浮码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下水坡的侧边,浮码头与下水坡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多个桩柱竖直间隔设置,桩柱的底端固定在水底或固定在护岸结构上,桩柱的顶端凸出水面并高于最高水位,所述浮码头通过抱桩器与多个桩柱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多个桩柱沿浮码头的长度方向设置,靠近下水坡的浮码头侧边通过抱桩器与多个桩柱滑动连接;无论水位高低,人员都可以安全地从下水坡的踏步上下浮码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桩柱是工字型桩柱或圆柱形桩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水坡与岸边平行设置,且靠近岸边的下水坡侧边与岸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水坡与岸边垂直设置并伸出水面,且下水坡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踏步,并在下水坡的两个侧边外侧分别设置浮码头;用以增加同时使用下水坡上下水的船艇数量,提高下水坡的利用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浮码头采用刚性结构的浮码头平台;采用刚性结构的浮码头平台避免人员在浮码头上出现颠簸跌倒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单人运送船艇上下水;
(2)浮码头与下水坡之间具有空隙,没有碰触摩擦关系,不存在因摩擦产生磨损维护费用或微塑胶粒环境污染隐患问题;
(3)下水坡上设计踏步,便于人员安全平稳走动,避免人员在湿滑的坡面上滑倒;浮码头随水位升降总有一点与下水坡踏步水平相交,人员在下水坡踏步与浮码头水平相交点上下浮码头,无需建设引桥,省去建造与维护引桥的费用,利用踏步取代引桥,踏步的造价与维护费用相对低廉;
(4)解决了在极端水位落差的环境下不能使用引桥上下浮码头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图中船艇未下水;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二,图中船艇已下水;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下水坡,2-浮码头,3-桩柱,4-踏步,5-抱桩器,6-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码头,包括下水坡1、浮码头2和多个桩柱3,下水坡1的坡顶与岸边连接,下水坡1的坡底延伸至水中,下水坡1与岸边平行设置,且靠近岸边的下水坡1侧边与岸边连接,下水坡1临水的侧边上设置踏步4,踏步4宽度满足双人通过条件;浮码头2设置在下水坡1临水的侧边外侧,且浮码头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下水坡1的侧边,浮码头2与下水坡1之间具有空隙,浮码头2与下水坡1之间保留尽量小的空隙,用以保障人员安全通过,空隙宽度以在极端波浪冲击下浮码头2与下水坡1不碰撞为原则;多个桩柱3竖直间隔设置,桩柱3的底端固定在水底,桩柱3的顶端凸出水面并高于最高水位,浮码头2通过抱桩器5与多个桩柱3滑动连接;浮码头2供使用下水坡1上下水的船艇临时靠泊,浮码头2随水位变化沿桩柱3上下滑动,使用下水坡1上下水的船艇数量较多时,则需要设置较长的浮码头2供船艇排队靠泊。
本实施例中,多个桩柱3沿浮码头2的长度方向设置,靠近下水坡1的浮码头2侧边通过抱桩器5与多个桩柱3滑动连接;无论水位高低,人员都可以安全地从下水坡1的踏步4上下浮码头2。
本实施例中的桩柱3采用圆柱形桩柱,抱桩器5上具有多个滑轮6,滑轮6与圆柱形桩柱滚动接触,从而使浮码头2随着水位变化沿桩柱3上下滑动位移;在实际应用时,桩柱3也可以采用工字型桩柱,工字型桩柱的侧面也可以固定在护岸结构上,而无需固定在水底。
本实施例浮码头2采用刚性结构的浮码头2平台;采用刚性结构的浮码头2平台避免人员在浮码头2上出现颠簸跌倒的安全隐患。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码头,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结构相似,其区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中,下水坡1与岸边垂直设置并伸出水面,且下水坡1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踏步4,并在下水坡1的两个侧边外侧分别设置浮码头2;用以增加同时使用下水坡1上下水的船艇数量,提高下水坡1的利用率。
单人运送船艇上下水时,操作过程如下:
(1)船艇下水时,人员用汽车或卷扬机把拖架以及拖架上的船艇沿下水坡1溜下到水边;
(2)人员一边牵拉船艇的长绳一边从下水坡1踏步4直接登上浮码头2,把船艇的长绳临时系到浮码头2上;
(3)人员用汽车或卷扬机把拖架以及拖架上的船艇溜到水里,让船艇浮起脱开拖架的钩;
(4)人员到浮码头2上通过牵拉长绳把船艇拉到浮码头2临时靠泊;
(5)人员用汽车或卷扬机拉动拖架回到岸边;实现单人操作完成船艇的下水过程;
(6)船艇在水面回来上岸时,人员先把船艇系到浮码头2临时靠泊;
(7)然后人员用汽车或卷扬机把拖架溜到水里;
(8)人员通过长绳拉动船艇使船艇回到拖架上,并与拖架的钩连接;
(9)人员用汽车或卷扬机拉动拖架以及拖架上的船艇回到岸边;实现单人操作完成船艇的上岸过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单人运送船艇上下水;
(2)浮码头与下水坡之间具有空隙,没有碰触摩擦关系,不存在因摩擦产生磨损维护费用或微塑胶粒环境污染隐患问题;
(3)下水坡上设计踏步,便于人员安全平稳走动,避免人员在湿滑的坡面上滑倒;浮码头随水位升降总有一点与下水坡踏步水平相交,人员在下水坡踏步与浮码头水平相交点上下浮码头,无需建设引桥,省去建造与维护引桥的费用,利用踏步取代引桥,踏步的造价与维护费用相对低廉;
(4)在极端水位落差的环境下,采用引桥上下浮码头会太陡与太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极端水位落差的环境下不能使用引桥上下浮码头的难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术语“安装”、“连接”、“设置”、“形成”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者是采用一体式结构;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坡、浮码头和多个桩柱,所述下水坡的坡顶与岸边连接,所述下水坡的坡底延伸至水中,所述下水坡临水的侧边上设置踏步,所述浮码头设置在下水坡临水的侧边外侧,且浮码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下水坡的侧边,浮码头与下水坡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多个桩柱竖直间隔设置,桩柱的底端固定在水底或固定在护岸结构上,桩柱的顶端凸出水面并高于最高水位,所述浮码头通过抱桩器与多个桩柱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桩柱沿浮码头的长度方向设置,靠近下水坡的浮码头侧边通过抱桩器与多个桩柱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是工字型桩柱或圆柱形桩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坡与岸边平行设置,且靠近岸边的下水坡侧边与岸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坡与岸边垂直设置并伸出水面,且下水坡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踏步,并在下水坡的两个侧边外侧分别设置浮码头。
6.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码头采用刚性结构的浮码头平台。
CN202322441025.2U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码头 Active CN221052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1025.2U CN221052502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码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1025.2U CN221052502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码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52502U true CN221052502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02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41025.2U Active CN221052502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码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52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57498A (en) Concentrators for recovering liquid pollutant fl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a sheet of water
CN108407984A (zh) 一种开放海岸运输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12283043B (zh) 一种深远海Spar立柱式平台风机施工方法
EP221218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material from water systems
CN108216502A (zh) 一种开放海岸的浮桥滚装运输系统
CN221052502U (zh) 一种码头
CN112609659B (zh) 一种大型浮式检修闸门起坡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5645296A (zh) 一种高桩式可升降游艇停泊码头设备
CN101941510A (zh) 一种提高集装箱(或散杂货)船舶装卸效率的方法及设备
CN103195038A (zh) 由平台单元连接形成自升式人工岛的制造方法
KR101415488B1 (ko) 부유식 발전설비의 해상 정박장치
RU2659189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удержания лодок, находящихся на плаву в водоеме, после их спуска и/или перед их подъемом
CN211171807U (zh) 一种新型梳式斜坡客运码头
CN209798656U (zh) 大船小码头、人工礁盘及海洋旅游系统设施
CN105539739A (zh) 一种码头登船梯
CN214875454U (zh) 一种垂挂履带的趸船
CN214875405U (zh) 一种高水位差浮式系揽桩基靠船墩结构
CN220924469U (zh) 一种超宽浮式平台下水结构
US4387660A (en) Single point mooring
CN214607976U (zh) 一种水上吊装设备
US20050257727A1 (en) Floating dock lift
CN219527493U (zh) 一种蜿蜒式岸坡架空直立式框架货运码头
JP2001334987A (ja) 搬送装置付き浮き桟橋
CN215289910U (zh) 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区域的水陆衔接系统
CN202935104U (zh) 水陆两用江海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