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9382U - 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49382U CN221049382U CN202322579623.6U CN202322579623U CN221049382U CN 221049382 U CN221049382 U CN 221049382U CN 202322579623 U CN202322579623 U CN 202322579623U CN 221049382 U CN221049382 U CN 2210493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m
- tire
- transition section
- bottom groove
- retrea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所述轮缘包括轮缘连接端,所述轮缘连接端位于轮缘靠近第一过渡段的一侧,以及轮缘靠近第二过渡段的一侧;所述轮缘还包括外沿端,所述外沿端为轮缘距离旋转轴线的最远端,所述轮缘连接端至外沿端之间的距离为轮缘高度G;外沿端与轮缘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轮缘过渡段,所述底槽具有与第一过渡段连接的第一底槽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一过渡段的轮缘过渡段,距第一底槽连接端的距离为M1;其中,19%M1≤G≤62.5%M1。针对传统真空胎存在使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轮辋结构的尺寸关系,改善了轮辋与轮胎的配合效果,从而保证翻胎和装胎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针对高承载的重型卡车一般配备可拆卸式轮辋搭配有内胎及垫带的车轮,此种车轮形式中,轮辋承载能力强,但缺点则是重量大,内胎散热性差,极易爆胎,综合成本高,且安装拆卸轮胎繁琐。
由于可拆卸式车轮的上述缺点,更轻盈的真空胎车轮成了更好的可替代方案,部分高承载市场一般配备常规真空胎轮辋,搭配高层级真空轮胎使用,常规真空胎无内胎车轮,可一定程度上解决散热问题,但常规真空胎无内胎车轮大多作为轻卡的车轮,应用于轻载工况,若简单改变轮辋结构,去适配高层级真空胎,容易忽视轮胎在其轮辋上安装拆卸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翻胎难度大,在其轮辋上安装、拆卸轮胎时必须通过专用工具才能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传统真空胎存在使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它对传统轮辋进行了结构的改进,通过调节轮辋结构的尺寸关系,改善了轮辋与轮胎的配合效果,从而保证翻胎和装胎的便捷性。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包括底槽,所述底槽两侧分别同轴设置有用于装配轮胎的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的外侧均同轴设置有轮缘;所述轮缘包括轮缘连接端,所述轮缘连接端位于轮缘靠近第一过渡段的一侧,以及轮缘靠近第二过渡段的一侧;所述轮缘还包括外沿端,所述外沿端为轮缘距离旋转轴线的最远端,所述轮缘连接端至外沿端之间的距离为轮缘高度G;外沿端与轮缘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轮缘过渡段,所述底槽具有与第一过渡段连接的第一底槽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一过渡段的轮缘过渡段,距第一底槽连接端的距离为M1;其中,19%M1≤G≤62.5%M1。
可选的,所述轮缘高度G满足,G>12.7mm。
可选的,所述底槽还具有与第二过渡段连接的第二底槽连接端;所述第一底槽连接端与第二底槽连接端在轮辋宽度方向的长度为L;靠近所述第二过渡段的轮缘过渡段,距第二底槽连接端的距离为M2;还包括轮辋宽度A;其中,A=M1+M2+L。
可选的,所述底槽上表面至轮缘连接端所在平面的距离为H,其中,40%H≤G≤65%H。
可选的,所述H与轮缘高度G满足:42%H≤G≤52%H。
可选的,所述轮缘远离底槽一侧设置有勾边,所述勾边包括第三圆弧,以及与第三圆弧相连的延长边。
一种轮毂,包含上述的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还包括轮辐,所述第一过渡段或第二过渡段一侧设置有轮辐配合段,所述轮辐与所述轮辐配合段固定连接。
一种车轮,包括车胎,所述车胎包覆于上述的一种轮毂上,车胎与轮毂之间构成空腔,所述底槽的一侧设置有气门嘴,所述气门嘴与空腔连通。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针对传统真空胎存在使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传统轮辋进行了结构的改进,通过调节轮辋结构的尺寸关系,改善了轮辋与轮胎的配合效果,从而保证翻胎和装胎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轮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车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包括底槽100,所述底槽100两侧分别同轴设置有用于装配轮胎的第一过渡段101和第二过渡段102;所述第一过渡段101和第二过渡段102的外侧均同轴设置有轮缘200;所述轮缘200包括轮缘连接端201,所述轮缘连接端201位于轮缘200靠近第一过渡段101的一侧,以及轮缘200靠近第二过渡段102的一侧;所述轮缘200还包括外沿端202,所述外沿端202为轮缘200距离旋转轴线106的最远端,所述轮缘连接端201至外沿端202之间的距离为轮缘高度G;外沿端202与轮缘连接端201之间设置有轮缘过渡段203,所述底槽100具有与第一过渡段101连接的第一底槽连接端211,靠近所述第一过渡段101的轮缘过渡段203,距第一底槽连接端211的距离为M1;其中,19%M1≤G≤62.5%M1。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脱胎轮辋,对传统轮辋进行了结构的改进,通过调节轮辋结构的尺寸关系,改善了轮辋与轮胎的配合效果,从而保证翻胎和装胎的便捷性。
在一些特定使用场景中,如高气压重载情况下,现有的轮辋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目前传统轮胎的情况如下:以传统可拆卸式轮辋搭配有内胎的车轮为对比,目前市场上针对高承载的重型卡车一般配备可拆卸式轮辋搭配有内胎及垫带的车轮,此种车轮形式中,轮辋承载能力强,但缺点则是重量大,内胎散热性差,极易爆胎,综合成本高,且安装拆卸轮胎繁琐。因此,为克服这些弊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容易想到采用真空胎车轮,替换可拆卸式轮辋搭配有内胎的车轮。
进一步以传统真空胎为参考,根据传统真空胎车轮的工况可知,当轮胎在负载情况下,其两侧边缘部分,尤其是轮胎两侧与轮缘200接触的部分,会出现向轮缘200外侧膨胀的现象,此时轮胎的胎圈钢丝会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产生轮胎自轮缘200的边缘滑脱的风险。对于现有市售的常规真空胎的轮辋而言,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显然,轮辋结构的形变,也会产生轮胎自轮缘200的边缘滑脱的风险。由此可知,轮胎的形变,叠加轮辋结构的形变,会造成传统真空胎车轮极大的脱胎风险。因此,现有市售的真空胎主要引用于轻载的情况,载荷不大的工况中。
对于上述传统轮辋结构的不足,一种可想到的针对真空胎轮辋的改进方式为,加高轮缘的高度,去防止脱胎。但显然,直接加高轮缘高度,必然会对装胎和翻胎带来影响,因此,本实施例针对翻胎和装胎进行了进一步设计,目的在于,针对任何轮缘高度的调整,轮辋依然能够保证装胎和翻胎的便捷性。
结合对传统轮辋结构的分析可知,影响装胎便捷性的因素之一,即为本实施例提出的M1的尺寸。对于现有的市售车轮而言,其轮辋用于装胎的截面宽度,受到市售轮胎尺寸限制,因此可以视作确定的尺寸值。本实施例由此进一步提出了M1与轮缘高度G的尺寸关系,当满足本实施例中,19%M1≤G≤62.5%M1,这一尺寸关系时,即可改善轮辋与轮胎的配合效果,从而保证翻胎和装胎的便捷性。
实施例2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轮缘高度G满足,G>12.7mm。
对于现有的市售轮辋而言,均可以满足装胎和翻胎的便捷性,但对于轮缘高度G加高调整后的轮胎,实际市售轮辋并没有现成的参考。因此结合上述实施例,当轮缘高度G大于12.7mm时,依然可以满足翻胎和装胎的便捷性,同时,还能起到更好的防脱胎效果。
实施例3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底槽100还具有与第二过渡段102连接的第二底槽连接端212;所述第一底槽连接端211与第二底槽连接端212在轮辋宽度方向的长度为L;靠近所述第二过渡段102的轮缘过渡段203,距第二底槽连接端212的距离为M2;还包括轮辋宽度A;其中,A=M1+M2+L。
本实施例中,M1+M2+L=A,轮辋宽度A一般与市售的轮胎匹配,即轮辋宽度A的值为确定值,其大小与市售轮胎的宽度一致。M1为靠近第一过渡段101的轮缘过渡段203,距第一底槽连接端211的距离;M2为靠近第二过渡段102的轮缘过渡段203,距第二底槽连接端212的距离。
轮辋宽度A为确定值,当通过提高轮缘高度G,去提高防脱胎性能时,为保证装胎、翻胎的便捷性,在符合上述参数间对应关系的前提下,至少包括如下几种实施方式,且不排除下列实施方式在不相互冲突的前提下进一步组合:
可想到的,由于M1与G的关系符合19%M1≤G≤62.5%M1,即使轮缘高度G增大,M1随着G的增大而增大仅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并不意味着M1一定会随着G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轮缘高度G增大时,M1和M2均可适应性减小,或者仅减小两者之一,而L增大,实现综合调整。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L≥45mm;48mm≤M1≤78mm。
实施例4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底槽100上表面至轮缘连接端201所在平面的距离为H,其中,40%H≤G≤65%H。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定了底槽100上表面至轮缘连接端201所在平面的距离H,与轮缘高度G之间的关系,当H与G符合40%H≤G≤65%H时,可更进一步保证装胎、翻胎的便捷性。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H≥32mm。
实施例5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H与轮缘高度G满足:42%H≤G≤52%H。
本实施例提出了H与轮缘高度G更为优选的尺寸关系,当42%H≤G≤52%H时,可更进一步保证装胎、翻胎的便捷性。
结合上述实施方式中,轮缘高度G与H的取值关系,轮缘高度G可落入40%H至42%H之间,也可落入52%H至65%H之间。
实施例6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轮缘200远离底槽100一侧设置有勾边140,所述勾边140包括第三圆弧141,以及与第三圆弧141相连的延长边142。
本实施例中,轮缘200一侧设置有勾边140,勾边140由第三圆弧141及与其相连的延长边142构成,勾边140整体沿圆周方向呈现环形,从而对轮缘200以及轮辋结构的整体支撑起到加固效果,提升轮辋结构整体刚度,保证轮辋不易变形。可想到的,在装胎过程中,轮胎会与轮辋发生相对倾斜,轮胎自轮辋一侧装入,轮胎的一侧先接触轮辋,随着装胎的进行,轮胎的另一侧与轮辋发生接触,直至轮胎完全安装,因此第三圆弧141的设置,也有利于轮胎装入轮辋。
结合实际车轮使用工况可知,脱胎的原因一般为轮辋形变和轮胎形变相互叠加,而轮辋刚度增强,有助于克服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辋自身的形变,有效防止因轮辋和轮胎因形变量过大,而发生脱胎的情况。
实施例7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轮毂,包含上述的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还包括轮辐103,所述第一过渡段101或第二过渡段102一侧设置有轮辐配合段107,所述轮辐103与所述轮辐配合段107固定连接。
实施例8
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轮,包括车胎104,所述车胎104包覆于上述的一种轮毂上,车胎104与轮毂之间构成空腔,所述底槽100的一侧设置有气门嘴105,所述气门嘴105与空腔连通。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包括底槽,所述底槽两侧分别同轴设置有用于装配轮胎的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的外侧均同轴设置有轮缘;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包括轮缘连接端,所述轮缘连接端位于轮缘靠近第一过渡段的一侧,以及轮缘靠近第二过渡段的一侧;所述轮缘还包括外沿端,所述外沿端为轮缘距离旋转轴线的最远端,所述轮缘连接端至外沿端之间的距离为轮缘高度G;
外沿端与轮缘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轮缘过渡段,所述底槽具有与第一过渡段连接的第一底槽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一过渡段的轮缘过渡段,距第一底槽连接端的距离为M1;其中,19%M1≤G≤62.5%M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高度G满足,G>12.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还具有与第二过渡段连接的第二底槽连接端;所述第一底槽连接端与第二底槽连接端在轮辋宽度方向的长度为L;靠近所述第二过渡段的轮缘过渡段,距第二底槽连接端的距离为M2;还包括轮辋宽度A;其中,A=M1+M2+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上表面至轮缘连接端所在平面的距离为H,其中,40%H≤G≤65%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H与轮缘高度G满足:42%H≤G≤5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远离底槽一侧设置有勾边,所述勾边包括第三圆弧,以及与第三圆弧相连的延长边。
7.一种轮毂,包含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辐,所述第一过渡段或第二过渡段一侧设置有轮辐配合段,所述轮辐与所述轮辐配合段固定连接。
8.一种车轮,包括车胎,所述车胎包覆于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轮毂上,其特征在于,车胎与轮毂之间构成空腔,所述底槽的一侧设置有气门嘴,所述气门嘴与空腔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79623.6U CN221049382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79623.6U CN221049382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49382U true CN221049382U (zh) | 2024-05-31 |
Family
ID=9119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79623.6U Active CN221049382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49382U (zh) |
-
2023
- 2023-09-22 CN CN202322579623.6U patent/CN2210493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57637B2 (ja) | 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用スポークホイール | |
CN214873979U (zh) | 一种型钢轮辋及车轮 | |
WO2019205311A1 (zh) | 一种可拆装轮缘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及无内胎车轮 | |
CN221049382U (zh) | 一种便于装胎和翻胎的轮辋、轮毂及车轮 | |
CN221049383U (zh) | 一种防脱胎轮辋、轮毂及车轮 | |
CN221049380U (zh) | 一种用于真空胎的轮辋及轮毂及车轮 | |
US6640857B2 (en) | Heavy-duty pneumatic radial tire and wheel rim assembly with support ring | |
TW201924959A (zh) | 公路無內胎自行車輪 | |
CN221049381U (zh) | 一种重载用轮辋、轮毂及车轮 | |
CN117341385A (zh) | 一种轮辋、轮毂及车轮 | |
CN2878109Y (zh) | 一种防爆轮胎及轮毂 | |
CN221250384U (zh) | 一种改善胎唇压力的轮胎 | |
CN214138111U (zh) | 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3002241A (zh) | 一种型钢轮辋及车轮 | |
CN215435847U (zh) | 一种轻量化加强型轮辋 | |
CN219360747U (zh) | 一种用于轻型载货汽车的轻量化小偏距车轮 | |
CN217969136U (zh) | 改进的缺气保用轮胎 | |
CN218616072U (zh) | 加强型车轮轮辋 | |
CN215621213U (zh) | 一种自行车真空胎及其车轮 | |
CN216942503U (zh) | 一种对称式轮辋及应用其的轮毂 | |
CN216886108U (zh) | 一种新型13r22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结构 | |
CN217477006U (zh) | 一种超级载重轮胎 | |
CN200981452Y (zh) | 新型5°dc深槽磙型车轮 | |
CN2860896Y (zh) | 一种15°dc无内胎车轮轮辋 | |
JP3410647B2 (ja)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