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2426U - 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42426U
CN221042426U CN202322789900.6U CN202322789900U CN221042426U CN 221042426 U CN221042426 U CN 221042426U CN 202322789900 U CN202322789900 U CN 202322789900U CN 221042426 U CN221042426 U CN 221042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haft
rotor
motor
bearing assembl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899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艳
邓春志
刘军锋
关红艳
舒静
张亚龙
何宗格
李毅斌
李晗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long Electric Shanghai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Longchuang Mot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 ltd
Wolong Electric Dri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long Electric Shanghai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Longchuang Mot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 ltd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long Electric Shanghai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Longchuang Mot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 ltd,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long Electric Shanghai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899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42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42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42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轴;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定子组件的至少部分套设在转子组件上,转子组件包括导磁本体和转子铁芯,转子铁芯套设在电机轴上,导磁本体位于转子铁芯远离电机轴的一侧;导磁本体为多个,多个导磁本体沿转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其中,各个导磁本体为铜板结构。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转速比较高的电机往往转矩较小,转矩大则转速比较低,若同时实现高转速且大转矩,通常在大转矩电机上连接一套增速用齿轮箱,用来实现高转速,进而带动负载,以满足负载的高转速同时大转矩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采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驱动负载,
传动效率更高,传动过程也更加稳定,能够显著提高电动机和负载的使用寿命。
但是现有的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中的电磁结构,采用磁钢作为转子与定子配合,虽然满足了高转速与大转速兼容,但磁钢与碳纤维价格较高,大大提高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轴;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定子组件的至少部分套设在转子组件上,转子组件包括导磁本体和转子铁芯,转子铁芯套设在电机轴上,导磁本体位于转子铁芯远离电机轴的一侧;导磁本体为多个,多个导磁本体沿转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其中,至少一个导磁本体为铜板结构。
进一步地,转子组件还包括:端环,套设在电机轴上并位于转子铁芯的侧方,导磁本体的至少部分位于端环远离电机轴的一侧;齿压板,套设在电机轴上并位于端环与转子铁芯之间,齿压板的两侧分别与转子铁芯和端环贴合。
进一步地,转子组件还包括:平衡环,套设在电机轴上,平衡环为两个,两个平衡环沿电机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导磁本体位于两个平衡环之间。
进一步地,各个导磁本体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凹槽,转子组件还包括:紧固部件,紧固部件为环状结构,紧固部件的至少部分嵌设在各个导磁本体的安装凹槽内。
进一步地,安装凹槽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安装凹槽沿导磁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紧固部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紧固部件与至少两个安装凹槽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机壳和轴承组件,转子组件和轴承组件分别位于机壳内,轴承组件套设在电机轴上;机壳上设置有散热开口,散热开口与轴承组件相对,通过散热开口向轴承组件吹入气流以对轴承组件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机壳上,第二连接部环绕散热开口设置,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引风部件连接,以使引风部件与散热开口相对,散热开口通过引风部件向轴承组件吹入气流。
进一步地,引风部件包括引风管,引风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对接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翻边,连接翻边的延伸方向与引风管的轴线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连接翻边环绕引风管的管口设置;第二连接部包括固定孔,连接翻边与机壳贴合,以使引风管的管口与散热开口相对,紧固件依次穿过连接翻边和固定孔,使引风管与机壳连接。
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轴承组件,轴承组件套设在电机轴上,轴承组件包括:轴承;防护盖板,设置在轴承的侧方,防护盖板上设置有供电机轴穿过的轴孔,轴孔的内壁面上设置有阻挡部件,阻挡部件由轴孔的内壁面上朝向靠近轴孔的孔心线方向延伸;阻挡部件为环形结构,阻挡部件为多个,多个阻挡部件沿轴孔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电机,取消了庞大的齿轮箱和油站,结构简单,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负载,减少了中间环节,制造成本低,技术先进,效率高、系统稳定性好。通过将现有的电机转子中的磁钢结构设置为铜板结构,改变了转子的材质,降低了电机的制造成本,此外,还避免了高温对磁钢产生的不可逆的退磁现象的问题,此外,增加了对轴承组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开口,利用散热开口向轴承组件吹风以达到降温效果,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电机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电机的E-E面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电机的正视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电机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电机中引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电机中轴承组件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A-A面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B-B面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T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电机轴;2、转子组件;20、导磁本体;21、转子铁芯;22、端环;23、齿压板;
24、平衡环;25、紧固部件;26、支撑环;201、安装凹槽;3、定子组件;4、机壳;5、轴承组件;40、散热开口;41、第二连接部;50、轴承;51、防护盖板;510、外压盖;511、内压盖;512、内防护盖;52、轴孔;520、插设槽;53、阻挡部件;531、第一本体;532、第二本体;54、间隔槽;6、引风部件;60、第一连接部;601、连接翻边;7、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实现高转速的电机大多为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其转子上使用的磁钢和碳纤维价格昂贵,此外,由于电机与变频器连接,磁钢还容易受到变频器谐波的干扰,电机在高转速过程中导致磁钢升温,造成不可逆的退磁;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保证电机的性能,本申请中的电机为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为铜板结构,与磁钢材质相比,铜材质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还能够使电机提供高转速与较大的转矩。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轴1;转子组件2和定子组件3,定子组件3的至少部分套设在转子组件2上,转子组件2包括导磁本体20和转子铁芯21,转子铁芯21套设在电机轴1上,导磁本体20位于转子铁芯21远离电机轴1的一侧;导磁本体20为多个,多个导磁本体20沿转子铁芯21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其中,至少一个导磁本体20为铜板结构。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机,包括电机轴1、转子组件2和定子组件3,定子组件3的至少部分套设在转子组件2上,转子组件2包括导磁本体20和转子铁芯21,转子铁芯21套设在电机轴1上,导磁本体20位于转子铁芯21远离电机轴1的一侧;导磁本体20为多个,多个导磁本体20沿转子铁芯21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其中,至少一个导磁本体20为铜板结构。将导磁本体20设置为铜板结构,相较于磁钢材料,降低了成本的同时,还避免了电机在于变频器连接并运行的过程中,对磁钢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导致影响电机正常运行。
具体地,转子组件2还包括:端环22,套设在电机轴1上并位于转子铁芯21的侧方,导磁本体20的至少部分位于端环22远离电机轴1的一侧;齿压板23,套设在电机轴1上并位于端环22与转子铁芯21之间,齿压板23的两侧分别与转子铁芯21和端环22贴合。通过将齿压板23与端环22贴合,利用端环22对转子铁芯21进行限位,从而使转子组件2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端环22位两个,两个端环22分别设置在转子铁芯21的两侧,其中,电机轴1上设置有凸起块,凸起块与电机轴1之间形成台阶结构,转子铁芯21的一端与台阶结构的台阶端面贴合,两个端环22中的一个端环22的至少部分与凸起块的顶面贴合,进而转子组件2还包括支撑环26,支撑环26套设在电机轴1上且位于转子铁芯21的另一端,两个端环22中的另一个端环22套设在支撑环26上,具体地,支撑环26的厚度为凸起块的厚度,这样利用支撑环26弥补两个端环22之间的高度差,使转子铁芯21的两端得到平衡的作用力。
如图1所示,转子组件2还包括:平衡环24,套设在电机轴1上,平衡环24为两个,两个平衡环24沿电机轴1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导磁本体20位于两个平衡环24之间。优选地,平衡环24位于端环22远离转子铁芯21的一侧,利用两个平衡环24防止导磁本体20不平衡影响磁场。
由于导磁本体20为多个,为了使多个导磁本体20同步转动且保持固定,各个导磁本体20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凹槽201,转子组件2还包括:紧固部件25,紧固部件25为环状结构,紧固部件25的至少部分嵌设在各个导磁本体20的安装凹槽201内。优选地,紧固部件25为护环,防止多个导磁本体20在高速的离心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位移和偏心。
具体地,安装凹槽20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安装凹槽201沿导磁本体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紧固部件25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紧固部件25与至少两个安装凹槽201一一对应地设置。优选地,安装凹槽201位两个,两个安装凹槽201分别位于导磁本体20的两端,紧固部件25为两个,两个紧固部件25分别嵌设在两个安装凹槽201内。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机还包括机壳4和轴承组件5,转子组件2和轴承组件5分别位于机壳4内,轴承组件5套设在电机轴1上;机壳4上设置有散热开口40,散热开口40与轴承组件5相对,通过散热开口40向轴承组件5吹入气流以对轴承组件5进行散热。在电机高速运行的过程中,轴承组件5的温度逐渐升高,现有的电机中通常只设置对转子组件2和定子组件3冷却的接口,进而本申请在机壳4上设置有对轴承组件5进行散热的散热开口40,以避免轴承组件5的温度过高影响电机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轴承组件5散热,电机还包括:第二连接部41,设置在机壳4上,第二连接部41环绕散热开口40设置,第二连接部41用于与引风部件6连接,以使引风部件6与散热开口40相对,通过引风部件6向轴承组件5吹入气流。
引风部件6包括引风管,引风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60,第一连接部60与第二连接部41对接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60包括连接翻边601,连接翻边601的延伸方向与引风管的轴线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连接翻边601环绕引风管的管口设置;第二连接部41包括固定孔,连接翻边与机壳4贴合,以使引风管的管口与散热开口40相对,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连接翻边601和固定孔,使引风管与机壳4连接。这样设置的结构简单且便于实施,将引风管与机壳4之间采用法兰方式连接,操作方便,同时容易拆装,可根据实际使用场合将引风管远离机壳4的一端与散热风机连接,散热风机进行吹风,将散热风机放置在任意位置对轴承组件5进行散热。
在本申请中,电机还包括轴承组件5,轴承组件5套设在电机轴1上,轴承组件5包括:轴承50;防护盖板51,设置在轴承50的侧方,防护盖板51上设置有供电机轴1穿过的轴孔52,轴孔5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阻挡部件53,阻挡部件53由轴孔52的内壁面上朝向靠近轴孔52的孔心线方向延伸;阻挡部件53为环形结构,阻挡部件53为多个,多个阻挡部件53沿轴孔5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利用多个阻挡部件53对润滑油液进行层层阻挡,避免油液泄露至防护盖板51的外部,不会引发电机其他问题例如振动增大的同时,解决了电机内的润滑液容易泄露的问题。
具体地,在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中,阻挡部件53为环状结构,阻挡部件53的第一端面为阻挡部件53的外圆周面,阻挡部件53的第二端面为阻挡部件53的内圆周面,以与防护盖板51能够紧密贴合并连接;和/或阻挡部件53为铜板结构。优选地,阻挡部件53的材质选用铜,具体为黄铜H62,选用黄铜H62充分利用的铜良好的延展性,铜板与电机轴1之间为间隙配合,以便于电机轴1能够顺畅的装配,电机运行时,轴体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振动,位置可能会发生偏移,从而与铜板之间相互摩擦形成新的配合,但由于铜良好的延展性,避免了引起电机振动。
在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中,阻挡部件53为圆环片状结构,阻挡部件53的表面设置有铜层,在生产过程中,将铜层镀在阻挡部件53的表面,这样利用铜层与轴体接触,以避免引起电机振动的问题。
在本申请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中,阻挡部件53位圆环片状结构,阻挡部件53的外圆周面与防护盖板51连接,阻挡部件53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齿结构,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利用齿端面与电机轴1接触。优选地,阻挡部件53的材质选用黄铜,或者,在阻挡部件53的齿结构的表面镀设铜层。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安装阻挡部件53,轴孔5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插设槽520,插设槽520由轴孔52的内壁面朝向远离轴孔52的孔心线方向凹陷;阻挡部件53的至少部分嵌设在插设槽520内。利用插设槽520对阻挡部件53进行限位安装,优选地,阻挡部件53与插设槽520为过盈配合,插设槽520的槽宽沿插设槽520的凹陷方向逐渐减小,以保证阻挡部件53能够嵌设在插设槽520内。或者,阻挡部件53与插设槽520过渡配合,阻挡部件53插设在插设槽520内后,将阻挡部件53与防护盖板51焊接。
具体地,插设槽520沿轴孔52的周向方向延伸;和/或插设槽520为多个,多个插设槽520与多个阻挡部件53一一对应地设置。优选地,插设槽520为环状结构,多个插设槽520沿轴孔52的轴线方向以多个阻挡部件53一一对应地设置。
或者,将阻挡部件53的外端面直接与防护盖板51进行焊接,但是,这样的焊接方式,在阻挡部件53与电机轴1发生碰撞摩擦的过程中,容易导致阻挡部件53带动焊接点脱落,为电机造成安全隐患。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阻挡部件53包括:第一本体531,设置在轴孔52的内壁面上;第二本体532,与第一本体531连接,第二本体532由第一本体531上朝向靠近轴孔52的孔心线方向延伸,沿第二本体532的延伸方向,第二本体532的厚度逐渐减小。优选地,第一本体531和第二本体53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本体532的厚度方向即轴孔52的轴线方向,将第二本体532的厚度设计为沿第二本体532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这样在电机轴1与阻挡部件53的第二本体532接触时,避免较大强度的刚性碰撞,进一步地,第二本体532的表面为斜面,斜面朝向轴孔的中部方向,这样在油液流动至阻挡部件53时,在斜面的导流作用下下落到电机轴1上继续润滑,从而达到了避免油液泄露的风险。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轴承结构还包括:间隔槽54,设置在轴孔52的内壁面上,间隔槽54沿轴孔52的周向方向延伸,间隔槽54位于任意一个阻挡部件53的侧方。优选地,间隔槽54的宽度大于插设槽520的宽度,宽度方向为轴孔52的轴线方向,利用间隔槽54,配合多个阻挡部件53,增加了油液在防护盖板51上的流动路程,优选地,间隔槽54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阻挡部件53之间,这样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阻挡部件53之间留有一定的气密空间,对轴承结构内部的油液利用间隔槽54内的气体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轴承结构的密封性,有效地放置了漏油问题的发生。
在本申请中,防护盖板51包括:外压盖510,用于套设在电机轴1上并位于轴承50的第一侧,轴孔52的部分孔段位于外压盖510上,多个阻挡部件53设置在外压盖510所对应的轴孔段的内壁面上;其中,任意一个阻挡部件53的侧方设置有间隔槽54。通过外压盖510对轴承50进行固定,优选地,间隔槽54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阻挡部件53之间,这样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阻挡部件53之间形成气密空间,对轴承结构内部的油液利用间隔槽54内的气体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地对油液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防护盖板51还包括:内压盖511,用于套设在电机轴1上并位于轴承50的第二侧,轴孔52的部分孔段位于内压盖511上,多个阻挡部件53设置在内压盖511所对应的轴孔段的内壁面上;其中,任意一个阻挡部件53的侧方设置有间隔槽54。内压盖511和外压盖510分别设置在轴承50的两侧对轴承50进行固定,同理,在内压盖511中,间隔槽54优选地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阻挡部件53之间,对轴承结构内部的油液利用间隔槽54内的气体起到密封作用,以达到对油液密封的效果。
防护盖板51还包括:内防护盖512,用于套设在电机轴1上并位于内压盖511远离轴承50的一侧,轴孔52的部分孔段位于内防护盖512上,多个阻挡部件53设置在内防护盖512所对应的轴孔段的内壁面上;其中,任意一个阻挡部件53的侧方设置有间隔槽54。内防护盖512设置在内压盖511远离轴承50的一侧并通过紧固螺钉与内压盖511连接,同理,在内防护盖512中,间隔槽54优选地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阻挡部件53之间,对轴承结构内部的油液利用间隔槽54内的气体起到密封作用,以达到对油液密封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机还包括接线盒7,接线盒7设置在机壳4上,接线盒7内用于放置电气元件,通过接线盒7使电机与变频器等功能电器连接。在运行时,转速小于或等于3000rpm为Y接,以实现大转矩,但是电机的电流不会太大;转速大于3000rpm为角接,能够实现高转速。其中,三相电的Y接法是将各相电源或负载的一端都接在一点上,而他们的另一端作为引出线,分别为三相电的三条相线;角接是指将三个电机绕组的起始端自相间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三角形电路;通过Y-角继电器切换箱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以以下参数为例:功率为400kw,电压460V,频率为0Hz至367Hz,转速范围为0rpm至11000rpm,最大转矩为5000N/M,电机的机座采用空水冷结构设计,水道采用螺旋型结构,定子组件的定子绕组嵌圆铜线,H级绝缘,灌封处理,硅钢片采用高强度JFE STEEL 20JNEH1200硅钢片,转轴采用42CrMo锻压轴,加工完成后热处理;轴承:超精密高速陶瓷球轴承背靠背且有弹簧预紧;接线盒:特制不锈钢铜排接线盒;辅助接线盒:辅助信号专用接线盒。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电机,为了实现高转速与大转矩兼容的同时,降低电机的制造成本,将现有技术中的转子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磁钢以及碳纤维材料替换为铜板结构,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够避免电机与变频器连接之后对磁钢造成的不可逆的退磁现象;且根据铜板结构对端环与齿压板23之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取消了端环22与齿压板23之间的间隙,直接将端环22与齿压板23之间焊接,此外,增加了对轴承组件5的散热开口40,实现了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对轴承组件5进行散热,以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轴(1);
转子组件(2)和定子组件(3),所述定子组件(3)的至少部分套设在所述转子组件(2)上,所述转子组件(2)包括导磁本体(20)和转子铁芯(21),所述转子铁芯(21)套设在所述电机轴(1)上,所述导磁本体(20)位于所述转子铁芯(21)远离所述电机轴(1)的一侧;所述导磁本体(20)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磁本体(20)沿所述转子铁芯(21)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磁本体(20)为铜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2)还包括:
端环(22),套设在所述电机轴(1)上并位于所述转子铁芯(21)的侧方,所述导磁本体(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端环(22)远离所述电机轴(1)的一侧;
齿压板(23),套设在所述电机轴(1)上并位于所述端环(22)与所述转子铁芯(21)之间,所述齿压板(2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转子铁芯(21)和所述端环(22)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2)还包括:
平衡环(24),套设在所述电机轴(1)上,所述平衡环(24)为两个,两个所述平衡环(24)沿所述电机轴(1)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磁本体(20)位于两个所述平衡环(2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各个导磁本体(20)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凹槽(201),所述转子组件(2)还包括:
紧固部件(25),所述紧固部件(25)为环状结构,所述紧固部件(25)的至少部分嵌设在各个所述导磁本体(20)的安装凹槽(2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20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凹槽(201)沿所述导磁本体(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紧固部件(25)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紧固部件(25)与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凹槽(201)一一对应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机壳(4)和轴承组件(5),所述转子组件(2)和所述轴承组件(5)分别位于所述机壳(4)内,所述轴承组件(5)套设在所述电机轴(1)上;
所述机壳(4)上设置有散热开口(40),所述散热开口(40)与所述轴承组件(5)相对,通过所述散热开口(40)向所述轴承组件(5)吹入气流以对所述轴承组件(5)进行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
第二连接部(41),设置在所述机壳(4)上,所述第二连接部(41)环绕所述散热开口(40)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41)用于与引风部件(6)连接,以使所述引风部件(6)与所述散热开口(40)相对,所述散热开口(40)通过所述引风部件(6)向所述轴承组件(5)吹入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部件(6)包括引风管,所述引风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60),所述第一连接部(6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1)对接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0)包括连接翻边(601),所述连接翻边(60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引风管的轴线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连接翻边(601)环绕所述引风管的管口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部(41)包括固定孔,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机壳(4)贴合,以使所述引风管的管口与所述散热开口(40)相对,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翻边(601)和所述固定孔,使所述引风管与所述机壳(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轴承组件(5),所述轴承组件(5)套设在所述电机轴(1)上,所述轴承组件(5)包括:
轴承(50);
防护盖板(51),设置在所述轴承(50)的侧方,所述防护盖板(51)上设置有供电机轴(1)穿过的轴孔(52),所述轴孔(5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阻挡部件(53),所述阻挡部件(53)由所述轴孔(52)的内壁面上朝向靠近所述轴孔(52)的孔心线方向延伸;
所述阻挡部件(53)为环形结构,所述阻挡部件(53)为多个,多个所述阻挡部件(53)沿所述轴孔(5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CN202322789900.6U 2023-10-16 2023-10-16 电机 Active CN221042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89900.6U CN221042426U (zh) 2023-10-16 2023-10-16 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89900.6U CN221042426U (zh) 2023-10-16 2023-10-16 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42426U true CN221042426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39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89900.6U Active CN221042426U (zh) 2023-10-16 2023-10-16 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42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48591B1 (en) Electric blower
KR20060051920A (ko) 영구자석식 회전전기 및 풍력 발전시스템
CN105048715A (zh) 具有叶轮的集成式电机
CN105024490A (zh) 具有叶轮的集成式电机
CN221042426U (zh) 电机
CN112510949A (zh) 无磁轭定子组件及轴向永磁轮毂式电机
CN105048716A (zh) 具有叶轮的集成式电机
JP7486629B2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WO2022121413A1 (zh) 动力组件和风机
CN214124956U (zh) 无磁轭定子组件及轴向永磁轮毂式电机
CN214412437U (zh) 一种改进型水冷风冷磁悬高速电机
CN213846401U (zh) 一种高温电机
CN105186760A (zh) 电机轴承安装结构及电机
CN111102292A (zh) 磁悬浮轴承组件、外转子电机组件以及电机
CN214959219U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永磁同步变频电动机
KR101843456B1 (ko) 동기 발전기
CN216929838U (zh) 一种高速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
CN220754455U (zh) 一种高压发电机
CN213693416U (zh) 动力组件和风机
CN117386722B (zh) 一种轴向磁悬浮轴承及其保护轴承的安装结构
CN210898727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电机
CN216356295U (zh) 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水冷三相异步电动机
CN211737763U (zh) 磁悬浮轴承组件、外转子电机组件以及电机
CN112383173B (zh) 一种设有转子冷却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
CN216356223U (zh) 一种箱式高速异步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