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23217U - 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23217U
CN221023217U CN202322642815.7U CN202322642815U CN221023217U CN 221023217 U CN221023217 U CN 221023217U CN 202322642815 U CN202322642815 U CN 202322642815U CN 221023217 U CN221023217 U CN 221023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oor
clamping
flanging
guard plate
clamp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28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du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28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23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23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23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包括:车门护板;车门护板包括车门护板本体与第一翻边,第一翻边位于车门护板本体的边缘并朝向车门钣金一侧翻折;第一翻边朝向车门护板本体的中心一侧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接部;车门组件还包括地图袋和吸能盒,地图袋和吸能盒分别与车门护板本体朝向车门钣金一侧固定连接;地图袋朝向第一翻边的边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吸能盒朝向第一翻边的边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接部;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与第三卡接部卡接连接。该车门组件的第一卡接部分别与第二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卡接连接,为第一翻边提供向内的拉力,以改善车门护板翻边易外翻变形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板可以增加乘客区舒适美观性,还对车身钣金、线束等起经久耐用的包覆作用。车门护板作为汽车内饰板的一部分,通常设置在车门的内侧并将车门钣金等结构包覆。
为了留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扬声器、车门锁、升降车窗结构等,车门护板本体通常与车门钣金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并在车门护板本体的边缘设置翻边将车门护板本体与车门钣金之间的间隙封挡。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车门护板翻边容易外翻变形的问题,未能具有较好地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以改善车门护板翻边易外翻变形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门组件,该车门组件包括:车门护板;所述车门护板包括车门护板本体与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车门护板本体的边缘并朝向车门钣金一侧翻折;
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车门护板本体的中心一侧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接部;
所述车门组件还包括地图袋和吸能盒,所述地图袋和所述吸能盒分别与所述车门护板本体朝向车门钣金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地图袋朝向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所述吸能盒朝向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接部;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车门护板的第一翻边上设置第一卡接部,在固定于车门护板上的地图袋上设置第二卡接部,在固定于车门护板上的吸能盒上设置第三卡接部,并使第一卡接部分别与第二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卡接连接,在车门护板的第一翻边因外力有外翻趋势时,为第一翻边提供向内的拉力,进而改善车门护板翻边易外翻变形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车门护板本体指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翻边背离所述车门护板本体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地图袋的边缘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车门护板本体朝向所述车门钣金一侧贴合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翻边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部所在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地图袋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二翻边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两端;
所述车门护板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一一对应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地图袋朝向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还设置有抵接部;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翻边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车门护板本体的中心一侧翻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吸能盒朝向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边缘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部所在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吸能盒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地图袋与所述吸能盒一体成型;
所述地图袋与所述吸能盒之间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门护板固定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的如上述任一种所述车门组件。
该汽车的车身上设置的车门组件,通过在车门护板的第一翻边上设置第一卡接部,在固定于车门护板上的地图袋上设置第二卡接部,在固定于车门护板上的吸能盒上设置第三卡接部,并使第一卡接部分别与第二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卡接连接,在车门护板的第一翻边因外力有外翻趋势时,为第一翻边提供向内的拉力,进而改善车门护板翻边易外翻变形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朝向车门钣金一侧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三卡接部卡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门组件的地图袋处局部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门组件的吸能盒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首先说明其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可应用于交通工具上。现有的汽车,尤其是乘用汽车,为了容纳扬声器、车门锁、升降车窗结构等,通常会设置车门护板本体与车门钣金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而在车门护板的边缘处,为了提升美观度与密封性,一般会从车门护板本体的边缘延伸翻边至车门钣金处。此时,对于一些车门护板翻边较宽的车型,一方面车门护板材料本身的刚性有限,另一方面缺少对翻边额外的加强结构,使得车门护板翻边易外翻变形,影响车门的美观以及密封性。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以改善车门护板翻边易外翻变形的问题。
为了方便描述以及避免产生歧义,下述实施例中,将车门护板的翻边命名为第一翻边。
一并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朝向车门钣金一侧的内部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包括车门护板,车门护板包括大面积遮挡车门钣金2的车门护板本体11,以及在车门护板本体11的边缘处向车门钣金2一侧翻折的第一翻边12。
由图1及图2中还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还包括地图袋3和吸能盒4。地图袋3和吸能盒4分别与车门护板本体11朝向车门钣金2一侧固定连接。具体的,地图袋3可作为车门上的储物空间,固定设置在车门护板本体11上,在具体固定地图袋3时,地图袋3可包括内衬板与外包板,地图袋3的内衬板与车门护板本体11朝向车门钣金2一侧固定连接,以实现地图袋3的固定。而吸能盒4则位于车门护板本体11与车门钣金2之间并与车门护板本体11朝向车门钣金2一侧固定连接,吸能盒4可在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溃缩吸收能量,缓冲撞击产生的冲击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在第一翻边12朝向车门护板本体11的中心一侧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13,第一翻边12朝向车门护板本体11中心的一侧,即为第一翻边12朝向车门护板与车门钣金2围成的空间的内侧;地图袋3朝向第一翻边12的边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31,吸能盒4朝向第一翻边12的边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接部41;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卡接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13与第三卡接部41卡接连接。具体的卡接发生部位为地图袋3和吸能盒4与第一翻边12之间。
这样的卡接连接,可以使得在第一翻边12发生朝向背离卡接发生部位翻转的趋势,即第一翻边12具有外翻的趋势时,第一翻边12会带动第一卡接部13具有外翻的趋势,并将作用力通过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使得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产生远离地图袋3和吸能盒4的趋势。此时,由于地图袋3和吸能盒4与车门护板本体11是固定连接的,故地图袋3和吸能盒4会为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提供降低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远离地图袋3和吸能盒4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通过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传递至第一卡接部13,使得第一卡接部13拉住第一翻边12,以限制第一翻边12外翻。故在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卡接连接的作用下,可以改善车门护板的翻边、即第一翻边12易外翻变形的问题。
应理解的是,第一翻边12朝向车门护板本体11的中心一侧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13是指第一卡接部13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2个、3个、4个等其他数量,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的数量也可以分别为1个、2个、3个、4个等。但一般情况下,第一卡接部13的数量与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数量的加和相等。
并且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卡接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多种,例如卡扣与卡孔配合、两个卡勾勾和的方式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地图袋3和吸能盒4上分别设置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并且第二卡接部31与第三卡接部41与第一卡接部13分别卡接连接,可以在第一翻边12具有外翻趋势时,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可以同时为阻止第一翻边12外翻提供拉力,并且拉力分别由地图袋3和吸能盒4提供,提升了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分别与第一卡接部13卡接连接的可靠性。
当然,在具体设置第二卡接部31时,地图袋3上可以设置1个、2个、3个、4个等数量的第二卡接部31,吸能盒4上可以设置1个、2个、3个、4个等数量的第三卡接部41。具体的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的数量可由实际第一翻边12的延伸范围确定,在第一翻边12延伸范围较大时,可能需要较多数量的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以达到较好的控制第一翻边12外翻变形的效果。
另外,对与第一卡接部13或第二卡接部31具体位置的设定,可以根据对预装的车门组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判断具体第一翻边12易发生外翻变形的部位,进而设置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卡接连接的结构对第一翻边12进行加强。
还应理解,在具体设置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时,第一卡接部13与第一翻边12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第二卡接部31与地图袋3和吸能盒4的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为一体成型或焊接、粘接等。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介绍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的形式。
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三卡接部卡接示意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具体设置第一卡接部13与第三卡接部41和第三卡接部41时,沿车门护板本体11指向车门钣金2的方向,第一卡接位于第一翻边12背离所述车门护板本体11一侧。设置第一卡接部13位于第一翻边12背离所述车门护板本体11一侧,是为了在第一卡接部13拉住第一翻边12时产生较大的力矩,进而获得更好地限制第一翻边12外翻的效果。
可选地,在具体设置第一卡接部13和第三卡接部41,第一卡接部13包括卡勾,第三卡接部41分别包括卡孔;卡勾穿设于卡孔中,完成第一卡接部13与第三卡接部41的卡接连接。具体的,第一卡接部13可沿与第一翻边12平行或与第一翻边12呈一定角度的方向穿设于卡孔中,并且在卡孔的孔壁与卡勾可以相互抵接,以实现第三卡接部41可以在第一翻边12具有外翻趋势时拉住第一卡接部13,进而限制第一翻边12外翻。
其中,采用卡勾与卡孔卡接的方式,具有卡接连接稳定性好,卡勾与卡孔不易窜位脱钩的特点。
应理解的是,这里以第一卡接部13与第三卡接部41的形式举例说明卡接部的卡接形式,第二卡接部31的卡接形式可参考第三卡接部41,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用卡勾与卡孔的卡接作为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的卡接形式时,也可以采用将卡勾设置在第二卡接部31和第三卡接部41、将卡孔设置在第一卡接部13的形式。
一并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门组件的地图袋处局部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门组件的吸能盒处局部视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地图袋3的边缘具有第二翻边32,第二翻边32与车门护板本体11朝向车门钣金2一侧贴合并固定连接,以将地图袋3固定于车门护板本体11上。在设置第二卡接部31时,第二卡接部31与第二翻边32固定连接,并通过折弯的形式朝向车门钣金2方向延伸至第一卡接部13所在的位置,且与第一卡接部13卡接。因为第二翻边32直接与车门护板本体11固定连接,故设置第二卡接部31从第二翻边32处开始延伸,距离地图袋3与车门护板本体11之间的固定点较近,可以提升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卡接连接的稳定性。其中,具体的第二翻边32与车门护板本体11的固定连接形式,可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焊接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卡接部31与地图袋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33。通过设置加强筋33,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二卡接部31与地图袋3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的卡接连接稳定性,利于获得较好的限制第一翻边12外翻变形。另外,采用加强筋33作为加强结构,加强筋33可与地图袋3和第二卡接部31一体注塑成型,便于生产制造。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翻边3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具体的,定位孔位于第二翻边32上,并位于第二卡接部31的两端;车门护板本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销14,至少两个定位销14一一对应穿设于定位孔中,完成定位连接。在第二翻边32上设置定位孔,是为了精确定位地图袋3和吸能盒4的位置,进一步限定第二卡接部31的位置,可降低因为地图袋3和吸能盒4的装配误差导致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因窜位无法卡接的风险。将定位孔设置在地图袋3的第二翻边32上的第一卡接部13的两侧,是为了使得定位孔与第二卡接部31尽可能接近,以尽可能地降低地图袋3自身的尺寸误差对第二卡接部31位置的影响,提升第二卡接部31的定位精度,利于车门组件的装配安装。设置至少两个定位孔,可以同时限制地图袋3的位置的平移与旋转,提高定位精度。具体的,定位孔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地图袋3朝向第一翻边12的边缘还设置有抵接部34,具体的,抵接部34可与第二翻边32固定连接,并有第二翻边32延伸至第一翻边12,并使抵接部34与第一翻边12抵接。抵接部34从第一翻边12的内侧与第一翻边12相抵,可以限制所述第一翻边12朝向所述车门护板本体11的中心一侧翻转,即限制了第一翻边12的内翻变形。在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限制第一翻边12外翻的同时,设置抵接部34限制第一翻边12内翻,更加利于第一翻边12形状的保持,也利于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边12内翻导致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卡接脱钩,进而影响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的卡接连接对限制第一翻边12外翻变形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具体设置第三卡接部41时,第三卡接部41与吸能盒4朝向第一翻边12的一侧边缘连接,并延伸至第一卡接部13所在位置。其中,在将吸能盒4固定于车门护板本体11时,需将吸能盒4的边缘与车门护板本体11固定,具体的,可以由车门护板的边缘延伸出一些类似第二翻边32的结构并于车门护板本体11贴合固定。设置第三卡接部41与吸能盒4的边缘连接,亦为欲使第三卡接部41与吸能盒4的连接处距离吸能盒4与车门护板本体11的连接点尽可能接近,以提升第三卡接部41与吸能盒4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可以降低在第三卡接部41受拉时拉动吸能盒4变形的风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三卡接部41与吸能盒4之间设置有一至少一条加强筋42,以提升第三卡接部41的抗变形能力以及降低第三卡接部41被拉断的风险。其中,第三卡接部41与吸能盒4之间的加强筋42的形式可参考第二卡接部31与地图袋3之间的加强筋33的形式,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吸能盒4的边缘处,在第三卡接部41的两侧也可设置一些定位装置,具体定位装置的形式可参考第二翻边32上的定位孔与定位销14,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吸能盒4本身还具有倾斜结构,具体形式为吸能盒4的侧壁,沿车门护板本体11指向车门钣金2的方向,逐渐向吸能盒4的中间倾斜。通过设置吸能盒4为倾斜结构,在第三卡接部41受拉时,可利用倾斜结构较强的抗变形能力,进一步利于第三卡接部41的位置的保持,以提升第一翻边12的抗变形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地图袋3与吸能盒4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地图袋3与吸能盒4,在生产时可以采用一体式模具同时注塑生产,减少了生产过程的步骤。同时由于零件数量的减少,也简化了车门组件装配的步骤。并且一体成型的地图袋3与吸能盒4可以使得地图袋3与吸能盒4的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利于获得较大的吸能盒4尺寸提升车辆的安全性,或者利于获得较大的地图袋3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一体成型的地图袋3与吸能盒4之间具有连接部5,连接部5具有与第二翻边32类似的形状,连接部5与车门护板本体11贴合并且与车门护板本体11固定连接。设置连接部5与车门护板本体11固定连接,一方面可以提升地图袋3与吸能盒4固定于车门护板本体11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在地图袋3上的第二卡接部31受到第一卡接部13的拉力时,部分拉力将由吸能盒4传递至连接部5,此时,连接部5与车门护板本体11的固定连接,可以提供一部分反作用力;连接部5还可将一部分受力传递至地图袋3,共同为第二卡接部31提供对抗第一卡接部13的拉力的反作用力,可以提升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31卡接连接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车身上的如上述任一种车门组件。该设置在车身上的车门组件,通过在车门护板的第一翻边上设置第一卡接部,在固定于车门护板上的地图袋和吸能盒上设置第二卡接部,并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连接,在车门护板的第一翻边因外力有外翻趋势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可为第一翻边提供向内的拉力,进而改善车门护板翻边易外翻变形问题。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护板;所述车门护板包括车门护板本体与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车门护板本体的边缘并朝向车门钣金一侧翻折;
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车门护板本体的中心一侧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接部;
所述车门组件还包括地图袋和吸能盒,所述地图袋和所述吸能盒分别与所述车门护板本体朝向车门钣金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地图袋朝向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所述吸能盒朝向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接部;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门护板本体指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翻边背离所述车门护板本体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图袋的边缘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车门护板本体朝向所述车门钣金一侧贴合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翻边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部所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地图袋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二翻边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两端;
所述车门护板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一一对应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图袋朝向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还设置有抵接部;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翻边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车门护板本体的中心一侧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吸能盒朝向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边缘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部所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吸能盒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图袋与所述吸能盒一体成型;
所述地图袋与所述吸能盒之间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门护板固定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组件。
CN202322642815.7U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 Active CN221023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2815.7U CN221023217U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2815.7U CN221023217U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23217U true CN221023217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39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2815.7U Active CN221023217U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23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23496B1 (en) Automotive door with enhanced side collision performance
US6779830B2 (en) Anti-intrusion beam for a vehicle door assembly
US8403399B2 (en) Composite liftgate system
US7125067B2 (en) Magnesium door assembly for automobiles
JP4778936B2 (ja) 自動車におけるピラー部構造
US20110179719A1 (en) Back d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21023217U (zh) 一种车门组件及汽车
WO2013094314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10143453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5422594B2 (ja) 車両用外装部材
KR102067746B1 (ko) 측부 충격의 경우에 중앙 필러 구조물의 변형을 안내할 수 있는 추가 보강부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216070205U (zh) 车辆的侧围结构和车辆
JP5235126B2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CN208698902U (zh) 一种汽车中滑门门槛安装结构
CN216580722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结构、车身以及车辆
CN220430304U (zh) 一种轮罩外封板结构
JP4366112B2 (ja) 車両のリヤゲート構造
CN220924307U (zh) 装饰盖板、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20363399U (zh) 一种车身后围侧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6184392U (zh) 一种汽车窗框腰线翻边的结构
CN211731579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d柱结构
CN114475791B (zh) 一种对开门汽车的c柱结构
CN210126559U (zh) B柱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1963079U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锁加强件
JP6170464B2 (ja)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