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13857U - 一种刮痧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刮痧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13857U
CN221013857U CN202321932709.6U CN202321932709U CN221013857U CN 221013857 U CN221013857 U CN 221013857U CN 202321932709 U CN202321932709 U CN 202321932709U CN 221013857 U CN221013857 U CN 221013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ping
skin
cutting edge
edge
scrap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27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上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Mingyihu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Mingyihu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Mingyihu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Mingyihu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327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13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13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13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刮痧板,设有第一刮痧部,所述第一刮痧部为一向外凸起的弧形,所述第一刮痧部的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部分为单面刃口状,刃口的最薄处为0.5mm‑0.8mm,刃口处的斜面长度为5mm‑10mm;所述第一刮痧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刃口的最厚处的厚度,所述第一刮痧部的单面刃口所在的面为光滑的抛物斜面。本实用新型源于《黄帝内经》的《灵枢·九针十二原》“鑱针”刃口,制作出了单面缝刃的刮痧器具;宽度或边长可以设计为8‑10cm,单面锋口,锋口斜面长度5‑10mm,锋口边缘厚度0.5‑0.8mm,锋口面光滑平整,与皮肤有亲和感;锋口位于后半部分,以利于施术者手持刮痧板进行刮痧操作,利于施术者手持把握,便于术后的清洗消毒;能够对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表皮皱褶产生刺激。

Description

一种刮痧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刮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刮痧板。
背景技术
在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刮痧》基础上,进一步以《内经》浅表刺激皮部络脉原理为根据,针对《痧胀玉衡》中的肌肤痧证的刮痧疗痧法,是近年来发明人一直深入研究推广应用的中医外治疗法。这个疗法的最大特点,是针对肌肤痧(一种全身湿气遏郁,浅表络脉闭阻的中医证候),使用刮痧器具对表皮产生刺激,以出痧疹、痧团、痧斑样的充血瘀血反映为手段,形成《灵枢·经脉》篇中“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的刺络效应,起到当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综合治疗疾病,以及早期防治疾病的积极效果。
发明人早在2002年就认识到,我们使用的刮痧器具,应该本着《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的“头大末锐”能够浅表刺激皮肤的的鑱针形态来制作。自2020年以来,发明人更详尽地观察了刮痧疗痧法前后皮肤形态上的变化,结合皮肤的解剖特点,进一步认识到,刮痧疗痧法的器具,更应该秉承鑱针的理念来打造和应用。发明人在《中医刮痧术的刺络特征阐释》中,认识到通过刮痧出现的痧象,是皮肤的表皮部份发生了明显的充血、瘀血样的形态变化。表皮的厚度仅仅只有0.2毫米,是一个非常薄、非常容易发生形态变化的组织结构。在解剖学上,皮肤从里到外,分为皮下组织、真皮和表皮部份。由于表皮致密的基底层结构阻隔了真皮乳突层丰富的毛细血管,致使表皮基底层之上的刺状层、颗粒层和角质层没有任何血管存在。表皮基底层与真皮乳突层相互嵌合样的紧密连接,甚至包裹了毛囊、皮脂腺。
表皮的皮脊勾及其毛窍形成了很多高低不平的表皮皱褶,它们可以成为刮痧时相当的摩擦阻力被刮痧器具刺激,并对真皮乳突层产生连带刺激效果,导致真皮乳突层中丰富的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充血和瘀血现象。在临床上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当我们与毛窍、皮脊勾及其形成的条索状皱褶成90度横向刮痧时,更容易发生痧象反应,更说明刮痧对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皱褶的刺激最容易对真皮乳突层产生连带刺激,而不过多伤及皮下组织,既容易出痧,也利于出痧之后,在一周之内通过人体“自加溶血”效应,让痧疹、痧斑、痧团自行消退。
松软的皮下组织让皮肤具有了弹性。在刮痧刺激表皮,向下用力时,皮肤向下凹陷形成相对阻力,是有利于产生刮痧效应的。但皮肤的弹性阻力只是一个辅助条件。如果不把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皱褶作为刮痧着力点,只用光滑圆润的器具按压刮拭皮肤,特别是在皮肤涂抹了刮痧油之后,更不易对毛窍、皮脊勾及其皱褶产生刺激,就不易产生对真皮乳突层的连带刺激,就不利于出痧。因此,在制作刮痧器具时,应该充分重视打造一种能够对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表皮皱褶产生刺激的器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对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表皮皱褶产生刺激、很少伤及皮下组织的刮痧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刮痧板,设有第一刮痧部,所述第一刮痧部为一向外凸起的弧形,所述第一刮痧部的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部分为单面刃口状,刃口的最薄处为0.5mm-0.8mm,刃口处的斜面长度为5mm-10mm;所述第一刮痧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刃口的最厚处的厚度,所述第一刮痧部的单面刃口所在的面为光滑的抛物斜面。
本技术方案通过发明人大量的临床实践得出,刮痧器具,必须是一个能够有效刺激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皱褶,类似于《灵枢》鑱针,有一定锋口的器具。
有锋口的刮痧器具,能够在涂抹了刮痧油的皮肤上,有效的切入毛窍、皮脊勾及其皱褶,产生敏感的神经刺激感,并连带刺激真皮乳突层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不过多伤及皮下组织发生充血现象;没有锋口的刮痧器具在刮拭皮肤时,多没有这样的神经敏感现象,而是一种按摩推拿样的感觉与医疗效应。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刮痧部的刃口的截面夹角为25°-40°。目的是保证达到刃口的使用安全与最佳医疗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该刮痧板还设有一与第一刮痧部连接的手持柄,手持柄的一侧与第一刮痧部连接。目的是保证使用刮痧板的时候,可以有最佳的使用状态。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持柄与所述第一刮痧部为一体成型结构。目的是便于制造。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持柄与所述第一刮痧部为可拆卸连接结构。这样的设计,当第一刮痧部出现损坏时,降低更换的成本,也利于消毒。甚至可以将第一刮痧部,用有机物材料制作成一次性鑱板锋口,更利于无菌操作,提高施术的安全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持柄上设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一刮痧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槽卡接的第二夹持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持柄的外部形状为与人体手部呈握持状态的内轮廓相配合的结构。手持柄的设计,既利于与第一刮痧部连接,也便于使用者更好握持。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刮痧部为牛角材料,也可以利用有机材料将第一刮痧部做成一次性的锋口,可在使用之后即刻销毁,提升刮痧无菌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源于《黄帝内经》的《灵枢·九针十二原》“鑱针”刃口,制作出了单面锋刃的刮痧器具;
2、本实用新型的刮痧板宽度或边长可以设计为8-10cm,单面锋口,锋口斜面长度5-10mm,锋口边缘厚度0.5-0.8mm,锋口面光滑平整,具有抛弧光滑圆润的斜面特点,与皮肤有亲和感,该部最厚处在单面锋口的对面约为1cm左右,或有一与第二刮痧部连接的相应槽口;
3、本实用新型的刮痧板,锋口位于长边部分,以利于施术者手持刮痧板进行刮痧操作,利于施术者手持把握,也便于术后拆解与清洗消毒、灭菌,提升刮痧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的刮痧板,能够对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表皮皱褶产生刺激,进而连带刺激真皮乳突层丰富的毛细血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刮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截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刮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刮痧部,20-手持柄,30-颈部刮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刮痧板,设有第一刮痧部10,所述第一刮痧部10为一向外凸起的弧形,所述第一刮痧部10的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部分为单面刃口状,刃口的最薄处为0.5mm-0.8mm,刃口处的斜面长度为5mm-10mm;所述第一刮痧部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刃口的最厚处的厚度,所述第一刮痧部10的单面刃口所在的面为光滑的抛物斜面。
本技术方案通过发明人大量的临床实践得出,刮痧器具,必须是一个能够有效刺激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皱褶,类似于《灵枢》鑱针,有一定锋口的器具。有锋口的刮痧器具,能够在涂抹了刮痧油的皮肤上,有效的切入毛窍、皮脊勾及其皱褶,产生敏感的神经刺激感,并连带刺激真皮乳突层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不过多伤及皮下组织发生充血现象;没有锋口的刮痧器具在刮拭皮肤时,多没有这样的神经敏感现象,而是一种按摩推拿样的感觉与医疗效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痧部10的刃口的截面夹角为25°-40°。目的是保证达到刃口的使用安全与最佳医疗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该刮痧板还设有与第一刮痧部连接的手持柄20,手持柄20的一侧与第一刮痧部10连接。目的是保证使用刮痧板的时候,可以有最佳的使用状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柄20与所述第一刮痧部10为一体成型结构。
目的是便于制造。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柄20与所述第一刮痧部10为可拆卸连接结构。这样的设计,当第一刮痧部10出现损坏时,降低更换的成本,也利于消毒。甚至可以将第一刮痧部10,用有机物材料制作成一次性鑱板锋口,更利于无菌操作,提高施术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柄20上设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一刮痧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槽卡接的第二夹持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柄20的外部形状为与人体手部呈握持状态的内轮廓相配合的结构。手持柄20的设计,既利于与第一刮痧部连接,也便于使用者更好握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痧部10为牛角材料,也可以利用有机材料将第一刮痧部10做成一次性的锋口,可在使用之后即刻销毁,提升刮痧无菌操作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该刮痧板还设有颈部刮痧部30。
本实用新型源于《黄帝内经》的《灵枢·九针十二原》“鑱针”刃口,制作出了单面缝刃的刮痧器具。本实用新型的刮痧板宽度或边长可以设计为8-10cm,单面锋口,锋口斜面长度5-10mm,锋口边缘厚度0.5-0.8mm,锋口面光滑平整,具有抛弧光滑圆润的斜面特点,最厚处在单面锋口的对面约为1cm左右,或有一与第二刮痧部连接的相应槽口。与皮肤有亲和感。本实用新型的刮痧板,锋口位于长边部分,以利于施术者手持刮痧板进行刮痧操作,利于施术者手持把握,便于术后的清洗消毒、灭菌,提高刮痧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刮痧板,能够对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表皮皱褶产生刺激,进而连带刺激真皮乳突层丰富的毛细血管,很少伤及皮下组织。
通过发明人大量的临床实践得出,刮痧器具器具,必须是一个能够有效刺激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皱褶,类似于《灵枢》鑱针——有一定锋口的器具。
有锋口的刮痧器具,能够在涂抹了刮痧油的皮肤上,有效的切入毛窍、皮脊勾及其皱褶,产生敏感的神经刺激感;没有锋口的刮痧器具在刮拭皮肤时,多没有这样的神经敏感现象,而是一种按摩推拿样的感觉。
痧象虽然有表皮的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表皮主要组织结构是没有被损伤的,特别是表皮的基底层一定是完好的。我们在制作刮痧器具的选材上,一定要选择对皮肤更有亲和力的角质材料或其它有机材料,而且打磨锋口时,器具表面一定要光滑圆润,具有一定抛弧光滑圆润的斜面特点。这样既容易对表皮产生最有效出痧刺激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保护好皮肤。
发明人在20多年的刮痧实践中,一直使用牛角板材料的刮痧器具,而且在成都针灸学会中医刮痧专业委员会的专用刮痧板,也坚持使用牛角材料,表面光滑圆润,有相当锋口的刮痧板。
这样的刮痧器具,正是本着《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九针论》中所阐述的鑱针形态打造出来的。将牛角材料刮痧板的锋口表面打磨得光滑圆润,牛角材料刮痧板末端更是有显著锋刃刮痧疗痧法所使用的器具及其手法,一定是有利于对表皮基底层下富含毛细血管的真皮乳突层产生连带刺激。
概而论之,在刮痧疗痧法中发生的痧象,是真皮乳突层中丰富的毛细血管破裂后发生的大面积充血和瘀血现象。这样的痧象,是传统中医本着刺络泻邪的基本原理,以出血性痧疹排泻络脉病邪的治疗效应。
在中医临床要实现这样的治疗效应,除了要准确诊断全身湿气遏郁,浅表络脉闭阻的中医证候(肌肤痧证)之外,打造一种更能有效刺激皮肤,导致真皮充血瘀血现象的刮痧器具,是一个有着医学实践基础的重要创新。
类似《灵枢》中鑱针形态——表面光滑圆润、又有一定锋口、牛角材料的刮痧器具,既能保护好皮肤,又能通过相应手法刺激表皮毛窍、皮脊勾及其高低不平的表皮皱褶,进而对表皮之下的真皮乳突层产生连带刺激,是一个很好的刮痧器具。
发明人20多年来一直援用这样的刮痧器具,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2018年到2019年经过成都针灸学会中医刮痧专业委员会讨论,将这种刮痧器具进行相应规范,写进了该专委会《中医刮痧疗痧法治疗肌肤痧证操作规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刮痧板,设有第一刮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痧部为一向外凸起的弧形,所述第一刮痧部的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部分为单面刃口状,刃口的最薄处为0.5mm-0.8mm,刃口处的斜面长度为5mm-10mm;所述第一刮痧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刃口的最厚处的厚度,所述第一刮痧部的单面刃口所在的面为光滑的抛物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痧部的刃口的截面夹角为25°-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刮痧板,其特征在于,该刮痧板还设有一与第一刮痧部连接的手持柄,手持柄的一侧与第一刮痧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刮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与所述第一刮痧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刮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与所述第一刮痧部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刮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上设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一刮痧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槽卡接的第二夹持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刮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的外部形状为与人体手部呈握持状态的内轮廓相配合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痧部为牛角材料。
CN202321932709.6U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刮痧板 Active CN221013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2709.6U CN221013857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刮痧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2709.6U CN221013857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刮痧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13857U true CN221013857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3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2709.6U Active CN221013857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刮痧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13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24059U (en) Conductive membrane
CN221013857U (zh) 一种刮痧板
CN108478418B (zh)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RU2265430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ого массажа лиц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6284216B1 (ja) 皮膚吸引ヘッド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引装置
CN209713666U (zh) 麦灸棒
KR200478601Y1 (ko) 피부관리용 마사지 도구
CN214048924U (zh) 一种经络微创针刀
WO2017124765A1 (zh) 多功能按摩梳
CN203154299U (zh) 一种平针
CN217091346U (zh) 一种古医按跷推拿器
CN219167076U (zh) 一种临床直形点穴刮痧治疗钳
WO2021075670A3 (ko) 롤러 전극을 구비한 고주파 치료용 핸드피스
CN111743584A (zh) 一种脸部埋线术前塑形方法
CN209004078U (zh) 一种新型壮医针挑针
CN215689682U (zh) 一种凤尾经络梳
CN211300996U (zh) 一种多用途温熨刮筋装置
CN210991741U (zh) 筋铲
CN218501134U (zh) 一种膏摩给药头及膏摩治疗装置
CN213129627U (zh) 一种用于聋哑、脑瘫、疼痛的多功能治疗针具
CN208464596U (zh) 多功能刮痧梳
CN209789960U (zh) 经筋膜松解板
CN2250115Y (zh) 一种针灸刀
CN215308078U (zh) 经络疏通棒
CN211658748U (zh) 一种蒙医舌脉放血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