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8418B -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 Google Patents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8418B
CN108478418B CN201810433724.3A CN201810433724A CN108478418B CN 108478418 B CN108478418 B CN 108478418B CN 201810433724 A CN201810433724 A CN 201810433724A CN 108478418 B CN108478418 B CN 108478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arding
physiotherapy
concave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37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8418A (zh
Inventor
胡广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ed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ed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ed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ed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337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78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78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8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8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8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4Devices for pressing such points, e.g. Shiatsu or Acu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57Constructive details por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53Driving means driven by a human being, e.g. hand 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61H2205/022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61H2205/022Face
    • A61H2205/024E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61H2205/028Temp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属于健康理疗技术领域。包括理疗工具一,还包括理疗工具二,还包括理疗工具三,还包括理疗工具四,还包括理疗工具五,还包括理疗工具六,还包括理疗工具七,还包括理疗工具八,还包括理疗工具九。本发明能够适当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由身体外部的物理性调整引发身体内部的化学性与内原性的变化产生,而达到医疗的目的;对患者施术的同时,医护人员操作省时省力,不造成施术者身体劳损。

Description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属于中医针灸按摩类的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体功能状态失调,主要是致病因素导致神经、体液、细胞和分子发生病理生理变化。例如1.血管受压;2.神经受压;3.生物电不平衡;4.肌肉肌键接触点应力存在;5.肌筋膜的张力不平衡;6.不该有的张力,异常应力,存在;7.穴位位移;8.情绪不良;等病因造成气滞血淤,营养供应不足,代谢紊乱,酸碱不平衡。因此,使用外治方法,激活人体机能应有的自然自愈及免疫应答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藉由身体外部的物理性调整引发身体内部的化学性与内原性的变化产生,而达到医疗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能够适当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由身体外部的物理性调整引发身体内部的化学性与内原性的变化产生,而达到医疗的目的;对患者施术的同时,医护人员操作省时省力,不造成施术者身体劳损。
本发明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包括理疗工具一,理疗工具一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点按段、第一手持段和第一梳理段,第一点按段外端设为椭圆状,第一梳理段外端设为铲型,第一点按段、第一手持段和第一梳理段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二,理疗工具二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点按段、第二手持段和第二梳理段,第二点按段外部设为倾斜圆弧状,第二梳理段外端设为铲型,第二点按段、第二手持段和第二梳理段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三,理疗工具三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点按段、第三手持段和第三梳理段,第三点按段向外截面逐渐缩小设置,第三点按段外端设为过渡圆弧形;第三梳理段外端设为斜板式,第三点按段、第三手持段和第三梳理段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四,理疗工具四包括顺次连接的第四点按段、第四手持段和第四梳理段,第四点按段外端设为椭球形,第四梳理段外端设有椭球形,第四梳理段宽度大于第四点按段宽度,第四点按段、第四手持段和第四梳理段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五,理疗工具五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五按摩段和第五梳理段,第五按摩段与第五梳理段采用过渡圆弧连接;第五按摩段外端设为圆弧状;第五梳理段外端间隔设有第五凸面梳理部和第五凹面梳理部,第五梳理段一侧开设第五操作孔;
还包括理疗工具六,理疗工具六包括顺次连接的第六按摩梳理段和第六梳理段,第六梳理段外端间隔设有第六凸面梳理部和第六凹面梳理部,第六按摩梳理段一侧与第六梳理段平直连接,第六按摩梳理段另一侧与第六梳理段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六按摩梳理段中部开设第六操作孔;
还包括理疗工具七,理疗工具七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七点按段和第七梳理段,第七点按段外端间隔设有第七凹面点按部和第七凸面点按部;第七凹面点按部和第七凸面点按部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七梳理段外端两侧设有第七梳理部,两个第七梳理部之间通过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八,理疗工具八包括第八点按段、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第八点按段、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内腔连通,第八点按段、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八手持段开设第八清洗孔;第八点按段外端设为封闭端,第八梳理段外端设为椭圆形开口端;
还包括理疗工具九,理疗工具九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九梳理段一和第九梳理段二,第九梳理段一和第九梳理段二两侧均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九梳理段一两侧设为圆弧状,第九梳理段二第一侧间隔设有第九凸面梳理部和第九凹面梳理部,第九梳理段二第二侧设为圆弧状,第九梳理段一中部开设第九操作孔。
机理解释:
1、气出而病愈、使皮肤揍理开发郁利。
本发明根据人体解剖学、腧穴学、经络学的原理设计,不同人体部位可以采用本发明中的不同型号产品,其结构在于厚度、弧度和力臂长度不同。可以精准定量拨筋、点穴,刺激穴位后,通过经络调节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使皮肤腠理开合,宣泄里郁,消散郁结,活血祛癖、调整阴阳、舒筋通络、信息调整,使患者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2、在物理学里,作用力促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称为力矩,torque,也就是扭转的力。力矩等于作用于杠杆的作用力乘以支点到力的垂直距离。力矩大力量就大,力矩小力量就小。力距原理可以看出本发明创造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通过适当的力臂设计,本发明临床应用时,运用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与身体接触空间产生的力矩效应,施术者施加患者身体部位的力量相应放大,与传统的按摩点穴相比,操作者应用较小的力量就可以对肌肉筋腱、筋膜等较深透的进行梳理,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梳理肌纤维,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回流。通络正常人体肌肉需要的张力、柔软度与稳定度三大要件。临床上,凡是肌肉起止点引发损伤疼痛时,该肌肉必然会出现保护性痉挛。一开始的挛缩状态,对于保护肌肉有利。同时,由于该块肌肉己经有一端或两端起止点处有损伤刺激的存在,也会迫使该肌肉不断受到伤害性刺激的激活,而使该肌肉处于痉挛的状态。长期痉挛会使肌肉间血液的循环受阻,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并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内大量的致痛物质渗出,形成“津液渗出”之状态,出现“组织水肿”的结果会加重疼痛和肌肉痉挛。肌丝和肌原纤维的规则排列是保证肌肉正常收缩与舒张的结构基础。肌纤维与肌原纤维紊乱会造成肌肉病变。按摩拨筋动作使力适当与否,力线方向对不对,不但产生了省力与不省力的差别,更有会不会受伤的差异。本发明,在于其结构可以精细化的根据肌纤维和力学方向,调理紊乱的肌纤维。根据经络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点穴和按摩,达到疏经通络,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组织液回流,达到解痉、消肿止痛的目的。
4、点按腧穴,疏经通络,祛除瘀阻。“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鍉针于井荥分俞”,这里的井荥分俞,所出为井,所溜为荥,并不仅仅代表五输穴的井穴和荥穴,应该泛指气血流淌循行之处,需要让经脈里被堵的气血流淌过去,分俞挤开堵塞之处,通过疏通经络来达到调理气血,增强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目的。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的总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无创、无痛,疗效确切,患者体验舒服的优势。临床操作首先进行相应手法训练,圆钝的针刃方向与血管、神经、肌肉方向相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大部分操作在皮部、经筋、肌肉、韧带及其附属组织上。筋膜粘连处,直按至病灶点或前后、左右各举针一次,稍用力至骨;不刺破皮肤,不用麻药,定位精准,对正常组织无损伤。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梳理段中部开设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20-0.35cm;第一点按段外端从两侧向顶端曲率逐渐变大;第一手持段与第一点按段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第一手持段与第一梳理段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梳理段中部开设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20-0.35cm;第二手持段与第二点按段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第二手持段与第二梳理段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
进一步优选地,第三手持段第一侧设有突起的第三手持按摩部,第三手持按摩部分别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三点按段和第三梳理段;第三手持段第二侧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三点按段和第三梳理段。
进一步优选地,第四手持段中部开设第四凹陷部一,第四凹陷部一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3-0.8cm;第四梳理段中部设有类圆形凹陷部;类圆形凹陷部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9-1.3cm。
进一步优选地,第五梳理段外端两侧设为第五凸面梳理部,第五凸面梳理部曲率大于第五凹面梳理部曲率;第五梳理段与第五按摩段一侧通过内凹的过渡圆弧连接;第五梳理段与第五按摩段另一侧通过外凸的过渡圆弧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第六梳理段外端设有4个第六凸面梳理部和3个第六凹面梳理部,设于中部的第六凸面梳理部曲率小于第六凹面梳理部曲率;第一侧的第六凸面梳理部、中部的第六凸面梳理部和第二侧的第六凸面梳理部曲率逐渐变小。
进一步优选地,第七凹面点按部曲率小于第七凸面点按部曲率,第七梳理段与第七点按段第一侧通过内凹的过渡圆弧连接;第七梳理段与第七点按段第二侧通过外凸的过渡圆弧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第七梳理段上开设第七操作孔。
进一步优选地,第八点按段、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第一侧通过外凸的过渡圆弧连接,第八点按段、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第二侧通过内凹过渡圆弧连接,第八点按段、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第一侧曲率大于第八点按段、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第二侧曲率。
进一步优选地,第九梳理段二一侧两端均设有第九凸面梳理部,第九凸面梳理部曲率大于第九凹面梳理部,第九梳理段一两侧曲率小于第九梳理段二第二侧曲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理疗工具一、理疗工具二、理疗工具三和理疗工具五多用于脸部理疗,理疗工具一第一点按段外端设为细长椭圆形,用于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迎香穴点穴,点穴力度便于控制;第二点按段外端按摩眼睑;第三点按段外端用于眼部睛明、承泣穴、四白点穴;
第一梳理段的铲型外端用于鼻梁和眉弓及颧骨部位的按摩梳理;第二梳理段的外端开天门用于从印堂,头围,角孙及太阳穴位的疏通;第三梳理段的外端用于眼轮匝肌的梳理;第五按摩段外端和第五梳理段外端用于脸部面颊下颌部的的穴位按摩。锯齿端用于梳理头部胆经,自降眉肌与降眉间肌向上梳理,枕额肌额腹方向。从前发际向后发际两侧方向治疗。共同达到醒五窍,安神益智的作用;
理疗工具一、理疗工具二、理疗工具三和理疗工具五相互配合,常用于周围性面瘫、青春痘、鼻炎、干眼症、面部除皱美容、失眠效果都非常明显。
2、理疗工具四第四点按段外端用于胸部任脉及二胁不疏肝,开胸理气;理疗工具四第四梳理段外端为椭球形,可以点按或者拨深部的穴位、筋膜或有粘连的肌腱组织。
理疗工具六第六按摩梳理段外端和第六梳理段外端用于头部梳理五经、五手指及脚趾,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的弯曲是依据手指的解剖结构设计的。对痛风、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理疗工具七第七点按段外端和第七梳理段用于颈、肩、背部,可以梳理肩胛内侧、肩外、后侧;肘关节内、外侧,避开鹰嘴等骨性标志物;膝关节上部及下部,注意避开骨性物;可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等;
理疗工具八,用于肌肉比较丰富的地方,如背部,腹部。可以治疗颈、肩,腰疼痛,痛经,理疗工具第八点按段外端点穴拨筋,第八梳理段外端开口,其空腔可以正对肚脐神阙穴,团肉,力度可透过腹肌内达腹内脏器,治疗痛经、便秘疗效显著等。理疗工具八第八梳理段外端用于沿背后斜方肌,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由寰枢椎至第十二胸椎T12,向下操作,至腰椎为止,其开口大小契合斜方肌生理弧度,有效的使力量可以透过斜方肌至位于二层肌肉的大小菱形肌和三层肌肉的上后锯肌与颈夹肌。治疗颈腰椎疾病,调理五脏六腑。
理疗工具九第九梳理段一外端和第九梳理段二外端,用于乳房点穴和经络梳理,对于积乳、乳腺炎、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丰胸健乳等疾病治疗效果明显。
3、第五操作孔、第六操作孔、和第九操作孔,易于操作者固定,防止滑脱,便于操作,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缓解操作者疲劳。
4、第一手持段、第二手持段、第三手持段、第四手持段和第八手持段用于操作者施术时手握,第八手持段设为过渡圆弧连接,操作者握持时,第八手持段的中心恰好对准操作者劳宫穴,操作者施术的同时能够按摩自身劳宫穴,不易疲劳,有益身体健康;第一手持段、第二手持段、第三手持段和第四手持段设为过渡圆弧连接,操作者握持时,第一手持段、第二手持段、第三手持段和第四手持段与操作者手型契合,握持非常舒适,兼之能够对操作者手心进行按摩,特别是按摩劳宫穴,不易疲劳,有益身体健康;第三手持段中部设有突起的第三手持按摩部,第三手持按摩部对操作者手部按摩效果更好。
5、第八清洗孔用于对理疗工具八内腔进行清洗,保持理疗工具八能够很好地进行消毒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理疗工具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理疗工具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理疗工具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理疗工具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理疗工具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理疗工具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理疗工具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理疗工具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理疗工具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理疗工具一 2、理疗工具二 3、理疗工具三 4、理疗工具四 5、理疗工具五6、理疗工具六 7、理疗工具七 8、理疗工具八 9、理疗工具九;
1.1、第一点按段 1.2、第一凹陷部 1.3、第一手持段 1.4、第一梳理段;
2.1、第二点按段 2.2、第二凹陷部 2.3、第二手持段 2.4、第二梳理段;
3.1、第三点按段 3.2、第三手持段 3.3、第三手持按摩部 3.4、第三梳理段;
4.1、第四点按段、和 4.2、第四手持段 4.3、第四凹陷部一 4.4、第四梳理段 4.5、第四凹陷部二;
5.1、第五凸面梳理部一 5.2、第五凹面梳理部一 5.3、第五凸面梳理部二 5.4、第五凹面梳理部二 5.5、第五凸面梳理部三 5.6、第五按摩段 5.7、第五操作孔 5.8、第五梳理段;
6.1、第六凸面梳理部一 6.2、第六凹面梳理部一 6.3、第六凸面梳理部二 6.4、第六凹面梳理部二 6.5、第六凸面梳理部三 6.6、第六凹面梳理部三 6.7、第六凸面梳理部四6.8、第六按摩梳理段 6.9、第六操作孔 6.10、第六梳理段;
7.1、第七点按段 7.2、第七凸面点按部一 7.3、第七凹面点按部 7.4、第七凸面点按部二 7.5、第七操作孔 7.6第七梳理段 7.7、第七梳理部一 7.8、第七梳理部二;
8.1、第八点按段 8.2、第八手持段 8.3、第八梳理段 8.4、第八清洗孔;
9.1、第九凸面梳理部六 9.2、第九梳理段一 9.3、第九凸面梳理部七 9.4、第九梳理段二 9.5、第九凸面梳理部八 9.6、第九凸面梳理部一 9.7、第九凹面梳理部一 9.8、第九凸面梳理部二 9.9、第九凹面梳理部二 9.10、第九凸面梳理部三 9.11、第九凹面梳理部三 9.12、第九凸面梳理部四 9.13、第九凹面梳理部四 9.14、第九凸面梳理部五 9.15、第九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包括理疗工具一1,理疗工具一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点按段1.1、第一手持段1.3和第一梳理段1.4,第一点按段1.1外端设为椭圆状,第一梳理段1.4外端设为铲型,第一点按段1.1、第一手持段1.3和第一梳理段1.4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二2,理疗工具二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点按段2.1、第二手持段2.3和第二梳理段2.4,第二点按段2.1外部设为倾斜圆弧状,第二梳理段2.4外端设为铲型,第二点按段2.1、第二手持段2.3和第二梳理段2.4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三3,理疗工具三3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点按段3.1、第三手持段3.2和第三梳理段3.4,第三点按段3.1向外截面逐渐缩小设置,第三点按段3.1外端设为过渡圆弧形;第三梳理段3.4外端设为斜板式,第三点按段3.1、第三手持段3.2和第三梳理段3.4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四4,理疗工具四4包括顺次连接的第四点按段4.1、第四手持段4.2和第四梳理段4.4,第四点按段4.1外端设为椭球形,第四梳理段4.4外端设有椭球形,第四梳理段4.4宽度大于第四点按段4.1宽度,第四点按段4.1、第四手持段4.2和第四梳理段4.4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五5,理疗工具五5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五按摩段5.6和第五梳理段5.8,第五按摩段5.6与第五梳理段5.8采用过渡圆弧连接;第五按摩段5.6外端设为圆弧状;第五梳理段5.8外端间隔设有第五凸面梳理部和第五凹面梳理部,如图5所示,第五梳理段5.8外端顺次设有第五凸面梳理部一5.1、第五凹面梳理部一5.2、第五凸面梳理部二5.3、第五凹面梳理部二5.4和第五凸面梳理部三5.5,第五梳理段5.8一侧开设第五操作孔5.7;
还包括理疗工具六6,理疗工具六6包括顺次连接的第六按摩梳理段6.8和第六梳理段6.10,第六梳理段6.10外端间隔设有第六凸面梳理部和第六凹面梳理部,如图6所示,第六梳理段6.10外端可以顺次设有第六凸面梳理部一6.1、第六凹面梳理部一6.2、第六凸面梳理部二6.3、第六凹面梳理部二6.4、第六凸面梳理部三6.5、第六凹面梳理部三6.6、第六凸面梳理部四6.7,第六按摩梳理段6.8一侧与第六梳理段6.10平直连接,第六按摩梳理段6.8另一侧与第六梳理段6.10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六按摩梳理段6.8中部开设第六操作孔6.9;
还包括理疗工具七7,理疗工具七7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七点按段7.1和第七梳理段7.6,第七点按段7.1外端间隔设有第七凹面点按部7.3和第七凸面点按部;如图7所示,第七凹面点按部7.3两侧分别设有第七凸面点按部一7.2和第七凸面点按部二7.4。第七凹面点按部7.3和第七凸面点按部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七梳理段7.6外端两侧设有第七梳理部,两个第七梳理部之间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七梳理部包括第七梳理部一7.7和第七梳理部二7.8。
第七梳理段7.6上设有第七操作孔7.5。
还包括理疗工具八8,理疗工具八8包括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8.3,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8.3内腔连通,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8.3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八手持段开设第八清洗孔8.4;第八点按段8.1外端设为封闭端,第八梳理段8.3外端设为椭圆形开口端;
第八手持段开设第八清洗孔8.4;方便清洗,清洗时,将水从椭圆形开口端加入,从第八清洗孔8.4流出,能够将理疗工具八8内腔冲洗干净。第八手持段两侧可以开设对穿的第八清洗孔8.4,两个第八清洗孔8.4相对设置,理疗工具八8内的水可以从两个第八清洗孔8.4中流出,水流速度提高,冲洗更干净。
还包括理疗工具九9,理疗工具九9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九梳理段一9.2和第九梳理段二9.4,第九梳理段一9.2和第九梳理段二9.4两侧均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九梳理段一9.2两侧设为圆弧状,第九梳理段二9.4第一侧间隔设有第九凸面梳理部和第九凹面梳理部,如图9所示,第九梳理段二9.4第一侧顺次设有第九凸面梳理部一9.6、第九凹面梳理部一9.7、第九凸面梳理部二9.8、第九凹面梳理部二9.9、第九凸面梳理部三9.10、第九凹面梳理部三9.11、第九凸面梳理部四9.12、第九凹面梳理部四9.13、第九凸面梳理部五9.14;第九梳理段二第二侧设为圆弧状,第九梳理段一中部开设第九操作孔9.15。
中医按摩或者理疗操作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按摩或者理疗的辅助器具,通常是操作者直接手持,用于对患者进行按摩,操作者手指容易打滑,按摩一段时间后,操作者手指出汗,就更容易打滑,影响了按摩效果。而且,操作者手指容易疲劳,夹持不稳固,按摩效果也相应减弱。
本发明突破现有技术思路限制,开设第五操作孔5.7、第六操作孔6.9、第七操作孔7.5或第九操作孔9.15,能够用于操作者拇指与其他手指对握,操作者夹持更稳固,操作更方便。操作者手指不容易打滑,也不容易疲劳,夹持更稳固,按摩能够更持久,能够长时间保持适当的按摩力度,改善了按摩效果,减轻了操作者的疲劳。
实施例2
如图1~图9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梳理段1.4中部开设第一凹陷部1.2;第一凹陷部1.2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20-0.35cm;第一凹陷部1.2的最底端与第一凹陷部1.2外边缘顶端的垂直距离为0.20-0.35cm,通常地,第一凹陷部1.2的最底端与第一凹陷部1.2外边缘顶端的垂直距离为0.20cm、0.25cm、0.30cm或0.35cm,根据患者体形相应设置,增加患者按摩的舒适度,改善按摩效果。第一点按段1.1外端从两侧向顶端曲率逐渐变大;第一手持段1.3与第一点按段1.1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第一手持段1.3与第一点按段1.1连接的过渡圆弧可以设为内凹的过渡圆弧;方便握持。第一手持段1.3与第一梳理段1.4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第一手持段1.3与第一梳理段1.4连接的过渡圆弧可以设为内凹的过渡圆弧;方便握持。
实施例3
如图1~图9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梳理段2.4中部开设第二凹陷部2.2,第二凹陷部2.2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20-0.35cm;第二凹陷部2.2的最底端与第二凹陷部2.2外边缘顶端的垂直距离为0.20-0.35cm;通常地,第二凹陷部2.2的最底端与第二凹陷部2.2外边缘顶端的垂直距离为0.20cm、0.25cm、0.30cm或0.35cm,根据患者体形相应设置,增加患者按摩的舒适度,改善按摩效果。第二手持段2.3与第二点按段2.1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第二手持段2.3与第二点按段2.1连接的过渡圆弧可以设为内凹的过渡圆弧;方便握持。第二手持段2.3与第二梳理段2.4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第二手持段2.3与第二梳理段2.4连接的过渡圆弧可以设为内凹的过渡圆弧;方便握持。
实施例4
如图1~图9所示,实施例3的基础上,第三手持段3.2第一侧设有突起的第三手持按摩部3.3,第三手持按摩部3.3分别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三点按段3.1和第三梳理段3.4;第三手持按摩部3.3分别与第三点按段3.1和第三梳理段3.4连接的过渡圆弧可以设为内凹的过渡圆弧;方便握持。第三手持段3.2第二侧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三点按段3.1和第三梳理段3.4。第三手持段3.2第二侧分别与第三点按段3.1和第三梳理段3.4连接的过渡圆弧可以设为内凹的过渡圆弧;方便握持。
实施例5
如图1~图9所示,实施例4的基础上,第四手持段4.2中部开设第四凹陷部一4.3,第四凹陷部一4.3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3-0.8cm;第四凹陷部一4.3的最底端与第四凹陷部一4.3外边缘顶端的垂直距离为0.3-0.8cm;通常地,第四凹陷部一4.3的最底端与第四凹陷部一4.3外边缘顶端的垂直距离为0.3cm、0.4cm、0.5cm、0.6cm、0.7cm或0.8cm,根据患者体形相应设置,增加患者按摩的舒适度,改善按摩效果。第四梳理段4.4中部设有类圆形的第四凹陷部二4.5;第四凹陷部二4.5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9-1.3cm。第四凹陷部二4.5的最底端与第四凹陷部二4.5外边缘顶端的垂直距离为0.3-0.8cm;通常地,第四凹陷部二4.5的最底端与第四凹陷部二4.5外边缘顶端的垂直距离为0.3cm、0.4cm、0.5cm、0.6cm、0.7cm或0.8cm,根据患者体形相应设置,增加患者按摩的舒适度,改善按摩效果。
实施例6
如图1~图9所示,实施例5的基础上,第五梳理段5.8外端两侧设为第五凸面梳理部,第五凸面梳理部曲率大于第五凹面梳理部曲率;第五梳理段5.8与第五按摩段5.6一侧通过内凹的过渡圆弧连接;第五梳理段5.8与第五按摩段5.6另一侧通过外凸的过渡圆弧连接。
实施例7
如图1~图9所示,实施例6的基础上,第六梳理段6.10外端设有4个第六凸面梳理部和3个第六凹面梳理部,设于中部的第六凸面梳理部曲率小于第六凹面梳理部曲率;第六梳理段6.10外端第一侧的第六凸面梳理部、中部的第六凸面梳理部到第六梳理段6.10外端第二侧的第六凸面梳理部曲率逐渐变小。
第六梳理段6.10外端第一侧设有第六凸面梳理部一6.1;第六梳理段6.10外端第二侧设有第六凸面梳理部四6.7;设于中部的第六凸面梳理部包括第六凸面梳理部二6.3和第六凸面梳理部三6.5。实施例8
如图1~图9所示,实施例7的基础上,第七凹面点按部7.3曲率小于第七凸面点按部曲率,第七梳理段7.6与第七点按段7.1第一侧通过内凹的过渡圆弧连接;第七梳理段7.6与第七点按段7.1第二侧通过外凸的过渡圆弧连接。
实施例9
如图1~图9所示,实施例8的基础上,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8.3第一侧通过外凸的过渡圆弧连接,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8.3第二侧通过内凹的过渡圆弧连接,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8.3第一侧曲率大于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8.3第二侧曲率。也就是,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8.3第一侧的外凸的过渡圆弧曲率大于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和第八梳理段8.3第二侧内凹的过渡圆弧曲率。
操作者握持理疗工具八8的第八手持段时,通常地,外凸的过渡圆弧位于掌心内,外凸的过渡圆弧刚好对准操作者掌心内劳宫穴,操作者对患者进行点按或梳理操作时,同时按摩操作者的劳宫穴,不仅能够缓解操作者点按或梳理的疲劳,有利于操作者的健康,而且,能够延长操作者的操作时间,能够更方便地为患者进行点按或者梳理。
实施例10
如图1~图9所示,实施例9的基础上,第九梳理段一9.2两侧两端均设有第九凸面梳理部,第九凸面梳理部曲率大于第九凹面梳理部,第九梳理段一9.2两侧曲率小于第九梳理段二9.4第二侧曲率。如图9所示,第九梳理段一9.2两侧可以分别设有第九凸面梳理部六9.1和第九凸面梳理部七9.3,第九梳理段二9.4第二侧可以设有第九凸面梳理部八9.5。第九凸面梳理部六9.1曲率小于第九凸面梳理部七9.3曲率,第九凸面梳理部七曲率小于第九凸面梳理部八9.5曲率。
实施例11
如图1~图9所示,实施例10的基础上,理疗工具一1、理疗工具二2、理疗工具三3、理疗工具四4、理疗工具五5、理疗工具六6、理疗工具七7、理疗工具八8或理疗工具九9材质均可以选用陶瓷、不锈钢或医用树脂,便于加工成型,能够耐高温便于消毒,也能够耐化学药品消毒。现有技术中理疗工具多采用玉石、牛角或砭石,价格高昂,数量稀少;而且,玉石、牛角和砭石在高温下易变质变形,成分发生改变,外形改变;而且,容易与消毒药品发生反应,其成分和外表面发生改变,因此,其无法进行消毒,影响了其后续扩展推广和应用。
理疗工具一1、理疗工具二2、理疗工具三3和理疗工具五5可以用于脸部按摩梳理,常用于周围性面瘫、青春痘、鼻炎、干眼症、面部除皱美容、失眠效果都非常明显。理疗工具一1第一点按段1.1外端可以用于攒竹、鱼腰穴、丝竹空、迎香穴点穴,理疗工具一1第一梳理段1.4外端可以用于鼻梁和眉弓及颧骨部位的按摩梳理。理疗工具二2第二点按段2.1外端可以按摩眼睑,理疗工具二2第二梳理段2.4外端开天门可以用于从印堂,头围,角孙及太阳穴位的疏通。理疗工具三3第三点按段3.1外端可以用于眼部睛明、承泣穴、四白点穴,理疗工具三3第三梳理段3.4外端可以用于眼轮匝肌的梳理;理疗工具五5第五按摩段5.6和第五梳理段5.8相连接的弧形侧可以用于脸部面颊下颌部的的穴位按摩,第五梳理段5.8设为锯齿形,第五梳理段5.8外端可以用于梳理头部胆经,自降眉肌与降眉间肌向上梳理,枕额肌额腹方向。从前发际向后发际两侧方向治疗。共同达到醒五窍,安神益智的作用。
理疗工具四4第四点按段4.1外端用于胸部任脉及二胁不疏肝,开胸理气;第四梳理段4.4外端可以点按或者拨深部的穴位、筋膜或有粘连的肌腱组织。第四梳理段4.4外端也可以设为卵圆球形。
理疗工具六6的第六按摩梳理段6.8外端和第六梳理段6.10外端可以用于头部梳理五经、五手指及脚趾,第六梳理段6.10外端的弯曲是依据手指的解剖结构设计的。对痛风、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第六操作孔6.9易于操作者固定,防止滑脱,便于操作。
理疗工具八8,用于肌肉比较丰富的地方,如背部,腹部。可以治疗颈、肩,腰疼痛,痛经,理疗工具第八点按段8.1外端点穴拨筋,第八梳理段8.3外端开口,其空腔可以正对肚脐神阙穴,团肉,力度可透过腹肌内达腹内脏器,治疗痛经、便秘疗效显著等。理疗工具八8第八梳理段8.3外端用于沿背后斜方肌,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由寰枢椎至第十二胸椎T12,向下操作,至腰椎为止,其开口大小契合斜方肌生理弧度,有效的使力量可以透过斜方肌至位于二层肌肉的大小菱形肌和三层肌肉的上后锯肌与颈夹肌。治疗颈腰椎疾病,调理五脏六腑。
理疗工具九9第九梳理段一外端和第九梳理段二外端,用于乳房点穴和经络梳理,对于积乳、乳腺炎、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丰胸健乳等疾病治疗效果明显。
第五操作孔5.7、第六操作孔6.9和第九操作孔9.15,易于操作者固定,防止滑脱,便于操作,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缓解操作者疲劳。
开天门:是运用各种推拿手法,作用于头面部的腧穴而产生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病案举例:本发明创造理疗工具一1、理疗工具二2、理疗工具三3和理疗工具四4,治疗周围性面瘫非常有效。现代医学认为局部冷刺激、神经代谢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也是引发面瘫的原因;中医则认为,面瘫是由于人体过度疲劳,加之受风寒侵袭,面部长时间受冷刺激,使面部气血运行,经络失和,导致口眼歪斜。
典型案例一:
临床病案例举:张某,男,24岁,学生。2017年12月28日出诊,主诉口角右歪伴左侧眼睑无法完全闭合12天。患者病前因学习压力较大、急躁易怒等因素,出现面部不适感,略感面部僵硬,翌日,发现左侧面部活动不利,口角歪斜,漱口漏水,鼓腮漏气,伴有左侧眼睑无法完全闭合,迎风流泪等症状,遂至友谊医院治疗,诊断面神经炎,予以口服醋酸泼尼松龙片,维生素B1片,注射甲钴胺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十四日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仍有面部活动不利及眼睑闭合不全等表现,遂至我医院就诊。刻下:左侧面部不利,左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额纹及左侧鼻唇沟变浅,苔薄,舌质淡,舌下脉络粗胀,呈青紫色,脉弦滑。
诊断:左侧面瘫
治疗:本发明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理筋、疏经、通络
1.选穴:印堂、睛明、承泣、阳白、太阳、四白、迎香、下关、地仓、颊车、承浆、翳风、风池、同侧肘髎、对侧合谷。
操作方法:
第一步:理疗工具一1的第一点按段1.1外端点按印堂、阳白、太阳、四白、迎香、下关、地仓、颊车、承浆;
第二步:理疗工具一1的第一梳理段1.4外端轻柔地梳理承浆至地仓、地仓至颊车、四白至太阳、阳白至太阳、迎香至下关,反复多次,歪斜的口角回复正常停止。
第三步:理疗工具二2的第二梳理段2.4外端由内向外方向,梳理眼轮匝肌,再用理疗工具二2第二点按段2.1外端梳理眼轮匝肌及上下眼睑,眼睛能够闭合为止。
第四步:理疗工具三3第三点按段3.1外端点双侧睛明穴、承泣穴。
第五步:理疗工具四4第四点按段4.1外端点按翳风、风池穴,对侧合谷,同侧肘髎穴,以患者酸麻舒适为度。
第六步:理疗工具五5第五梳理段5.8外端梳理头部左侧胆经。
第七步:理疗工具五5第五按摩段5.6与第五梳理段5.8之间内凹的弧形面,第五按摩段5.6与第五梳理段5.8之间靠近第五梳理段5.8一端的外凸的弧形面,在左侧面颊沿咬肌起止方向交替做柔和的横向与纵向运动,用力轻柔,以局部潮红为度。
第八步:理疗工具四4第四梳理段4.4外端梳理额部,开天门30次,自印堂至上星。
按上述操作步骤,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后,患者口角歪斜已痊愈,鼓气、示齿动作完全正常,鼻唇沟恢复正常。左侧眼睑完全闭合,皱眉额纹加深,未见不自主流泪。
典型案例二
付某,男,64岁,退休在家。2017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口角歪斜、右侧眼睑闭合无力2月余。
现病史:患者缘于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于,起床后发现,口角歪斜向左侧、漱口漏水,鼓腮漏气,右侧眼睑闭合无力。当时未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于次日前往当地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予泼尼松片、甲钴胺分散片口服,具体方案不详,病情未有明显好转;患者又于发病后20余天前往当地中医院行针刺加电针治疗,治疗3周,经治疗症状稍好转,但治疗后期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求诊治,2017年5月20日至我医院。刻下见:右侧面部不利,口角右歪,鼓腮、吹气无力,左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额纹及右侧鼻唇沟变浅,右眼球发红,不自主流泪较多。饮食、食纳及二便尚可,苔薄,舌质淡,舌下脉络粗胀,呈青紫色,脉弦滑。
治疗:本发明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疏经、通络
1.选穴:印堂、睛明、承泣、阳白、太阳、四白、迎香、下关、地仓、颊车、承浆、翳风、风池、同侧肘髎、对侧合谷。
操作方法:
第一步:理疗工具一1第一点按段1.1外端点按印堂、阳白、太阳、四白、迎香、下关、地仓、颊车、承浆;
第二步:理疗工具一1第一梳理段1.4外端轻柔地梳理承浆至地仓、地仓至颊车、四白至太阳、阳白至太阳、迎香至下关,反复多次,歪斜的口角回复正常停止。
第三步:理疗工具二2第二梳理段2.4外端由内向外方向,梳理眼轮匝肌,再用理疗工具二2第二点按段2.1外端梳理眼轮匝肌及上下眼睑,眼睛能够闭合为止。
第四步:理疗工具三3第三点按段3.1外端点双侧睛明穴、承泣穴。
第五步:理疗工具四4第四点按段4.1外端点按翳风、风池穴,对侧合谷,同侧肘髎穴,以患者酸麻舒适为度。
第六步:理疗工具五5第五梳理段5.8外端梳理头部左侧胆经。
第七步:理疗工具五5第五按摩段5.6与第五梳理段5.8之间内凹的弧形面,第五按摩段5.6与第五梳理段5.8之间靠近第五梳理段5.8一端的外凸的弧形面,在左侧面颊沿咬肌起止方向交替做柔和的横向与纵向运动,用力轻柔,以局部潮红为度。
第八步:理疗工具四4第四梳理段4.4外端梳理额部,开天门30次,自印堂至上星。
按上述操作步骤,隔日治疗1次。至2017年6月13日患者口角歪斜已痊愈,鼓气、示齿动作完全正常,鼻唇沟恢复正常。右侧眼睑基本闭合,皱眉额纹加深,未见不自主流泪。
典型案例三
陈某,女,18岁,学生,因经来小腹痛2年,于2017.12.5初诊。自诉月经15岁初潮,30天左右一至,经期5~6天,量中等。开始经来小腹疼痛轻,近两年经行下腹疼痛渐进性加重,痛而拒按,持续1~2天,经色黯红,有小血块,随经血增多,血块流出疼痛减轻。纳谷不香,心烦易怒,每至经前数日乳房胀痛,胸胁胀满。曾服过当归丸、痛经丸等,经行腹痛症状减轻不显,常因疲劳或情绪不好致经行腹痛加重。舌黯胖,苔薄,脉细弦。末次月经2017年11月28日。中医诊断:痛经。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辨证分型:肝郁气滞,气虚血瘀。
治疗法则:疏肝理气,益气活血,调经止痛。
治疗:本发明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疏经、通络
选穴:神阙、天枢、关元、气海、曲骨、中极、期门、八髎、地机、血海、膻中、乳根、三阴交。
操作步骤:
第一步:用理疗工具四4第四梳理段4.4外端梳理腹部带脉;
第二步:用理疗工具四4第四梳理段4.4外端沿任脉,自神阙至曲骨梳理。
第三步:理疗工具八8第八点按段8.1外端点按膻中、乳根,期门穴、天枢、关元、气海、中极;
第四步:理疗工具八8第八梳理段8.3外B端中空正对肚脐神阙穴,200次/每分钟顺时针方向团揉,力度以透过腹肌内达腹内脏器感震动并有微热为度。
第五步:用理疗工具八8第八梳理段8.3外端,从正中线任脉与第6肋间交汇处,由内向轻柔梳理至期门穴,先左后右,局部透热为度。
第六步:用理疗工具九9的第九梳理段二第二侧,自乳根穴起始,沿着乳腺管走行方向,梳理乳腺管至乳头穴。
第七步:用理疗工具七7的第七点按段7.1的第七凸面点按部一和第七凸面点按部二点按八髎穴,然后沿着背腰骶部肌肉起止方向,梳理肌肉筋腱组织。
第八步:理疗工具八8第八点按段8.1外端点按地机、血海、三阴交。接着用理疗工具七7的第七梳理部和第七凸面点按部一,点地机、血海、三阴交穴位,根据肌肉及经络走行方向拨筋、理筋。
每周治疗2次,经一月治疗,患者自述经行小腹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治疗至第二个月经周期,小腹疼痛症状已不明显,5天干净,经期乳房胀痛明显改善。嘱按上法继续调理巩固疗效一个月至月经周期,患者自述痛经治愈,乳房柔软胀痛消失。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圆针、鍉针的案例记载,并没有其具体设计的尺寸与形状,更没有照片记载,迄今尚未有考古发现。目前临床治疗中,从来没有这样一种针具组合,能够无创的疏通人体内瘀堵的功能。本发明创造,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经络腧穴学、人体解剖学、人体工程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原理,应用现代高科技材料和技术,设计发明并制作出“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经过多地域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欢迎。
本发明创造根据人体解剖学和工程学,设计防滑杠杆手柄,一方面保障患者治疗疗效,同时医护人员操作时省力,不造成施术者身体劳损。
经络是一个横向的层面,是人体气血循行的路线,理疗工具一1、理疗工具二2、理疗工具三3和理疗工具四4设计为长条形,可以统称为鍉针,鍉针扁平的针体也最顺应经络之经气所在层面。鍉针长条形,施术者手握方便,用来疏通经脉之气是比较合理的。所以,鍉针的作用,就是用来疏通那些因遭受风寒暑湿侵袭而气血受到瘀堵的经脉,相当于一个管道疏通器。
理疗工具五5、理疗工具六6、理疗工具七7、理疗工具八8和理疗工具九9其中设有圆弧状侧面,而且,圆弧状侧面用于按摩梳理,因此,理疗工具五5、理疗工具六6、理疗工具七7、理疗工具八8和理疗工具九9,可以统称为圆针。
鍉针和圆针的运用,主要是进入皮下脂肪层与包裹肌肉的筋膜层两者之间的间隙里面,去剥离、点按和抽送,从而疏导气血。圆针和鍉针均没有针尖,不刺破皮肤,均设计为微圆形,摩擦力和阻力相对比较小,很方便在分间前后滑行。软组织紧紧包裹着类圆形的针头,但对这些软组织并不会造成伤害。在剥离和抽送过程中,经脉里瘀阻的气就会被圆针和鍉针带动,从而被动的产生循环,正气循行通常了,也就很自然的将邪气祛除开了。
本发明中对结构的方向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如前后左右上下的描述,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仅为描述方便。

Claims (8)

1.一种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理疗工具一(1),理疗工具一(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点按段(1.1)、第一手持段(1.3)和第一梳理段(1.4),第一点按段(1.1)外端设为椭圆状,第一梳理段(1.4)外端设为铲型,第一点按段(1.1)、第一手持段(1.3)和第一梳理段(1.4)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二(2),理疗工具二(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点按段(2.1)、第二手持段(2.3)和第二梳理段(2.4),第二点按段(2.1)外部设为倾斜圆弧状,第二梳理段(2.4)外端设为铲型,第二点按段(2.1)、第二手持段(2.3)和第二梳理段(2.4)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三(3),理疗工具三(3)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点按段(3.1)、第三手持段(3.2)和第三梳理段(3.4),第三点按段(3.1)向外截面逐渐缩小设置,第三点按段(3.1)外端设为过渡圆弧形;第三梳理段(3.4)外端设为斜板式,第三点按段(3.1)、第三手持段(3.2)和第三梳理段(3.4)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四(4),理疗工具四(4)包括顺次连接的第四点按段(4.1)、第四手持段(4.2)和第四梳理段(4.4),第四点按段(4.1)外端设为椭球形,第四梳理段(4.4)外端设有椭球形,第四梳理段(4.4)宽度大于第四点按段(4.1)宽度,第四点按段(4.1)、第四手持段(4.2)和第四梳理段(4.4)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五(5),理疗工具五(5)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五按摩段(5.6)和第五梳理段(5.8),第五按摩段(5.6)与第五梳理段(5.8)采用过渡圆弧连接;第五按摩段(5.6)外端设为圆弧状;第五梳理段(5.8)外端间隔设有第五凸面梳理部和第五凹面梳理部,第五梳理段(5.8)一侧开设第五操作孔(5.7);
还包括理疗工具六(6),理疗工具六(6)包括顺次连接的第六按摩梳理段(6.8)和第六梳理段(6.10),第六梳理段(6.10)外端间隔设有第六凸面梳理部和第六凹面梳理部,第六按摩梳理段(6.8)一侧与第六梳理段(6.10)平直连接,第六按摩梳理段(6.8)另一侧与第六梳理段(6.10)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六按摩梳理段(6.8)中部开设第六操作孔(6.9);
还包括理疗工具七(7),理疗工具七(7)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七点按段(7.1)和第七梳理段(7.6),第七点按段(7.1)外端间隔设有第七凹面点按部(7.3)和第七凸面点按部;第七凹面点按部(7.3)和第七凸面点按部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七梳理段(7.6)外端两侧设有第七梳理部,两个第七梳理部之间通过过渡圆弧连接;
还包括理疗工具八(8),理疗工具八(8)包括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8.2)和第八梳理段(8.3),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8.2)和第八梳理段(8.3)内腔连通,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8.2)和第八梳理段(8.3)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八手持段(8.2)开设第八清洗孔(8.4);第八点按段(8.1)外端设为封闭端,第八梳理段(8.3)外端设为椭圆形开口端;
还包括理疗工具九(9),理疗工具九(9)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九梳理段一(9.2)和第九梳理段二(9.4),第九梳理段一(9.2)和第九梳理段二(9.4)两侧均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九梳理段一(9.2)两侧设为圆弧状,第九梳理段二(9.4)第一侧间隔设有第九凸面梳理部和第九凹面梳理部,第九梳理段二(9.4)第二侧设为圆弧状,第九梳理段一(9.2)中部开设第九操作孔(9.15);
第一梳理段(1.4)中部开设第一凹陷部(1.2);第一凹陷部(1.2)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20-0.35cm;第一点按段(1.1)外端从两侧向顶端曲率逐渐变大;第一手持段与第一点按段(1.1)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第一手持段(1.3)与第一梳理段(1.4)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
第二梳理段(2.4)中部开设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20-0.35cm;第二手持段(2.3)与第二点按段(2.1)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第二手持段(2.3)与第二梳理段(2.4)连接的过渡圆弧曲率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三手持段(3.2)第一侧设有突起的第三手持按摩部(3.3),第三手持按摩部(3.3)分别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三点按段(3.1)和第三梳理段(3.4);第三手持段(3.2)第二侧通过过渡圆弧连接第三点按段(3.1)和第三梳理段(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四手持段(4.2)中部开设第四凹陷部一,第四凹陷部一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3-0.8cm;第四梳理段(4.4)中部设有类圆形凹陷部;类圆形凹陷部的凹陷垂直距离为0.9-1.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五梳理段(5.8)外端两侧设为第五凸面梳理部,第五凸面梳理部曲率大于第五凹面梳理部曲率;第五梳理段(5.8)与第五按摩段(5.6)一侧通过内凹的过渡圆弧连接;第五梳理段(5.8)与第五按摩段(5.6)另一侧通过外凸的过渡圆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六梳理段(6.10)外端设有4个第六凸面梳理部和3个第六凹面梳理部,设于中部的第六凸面梳理部曲率小于第六凹面梳理部曲率;第六梳理段(6.10)外端第一侧的第六凸面梳理部、中部的第六凸面梳理部到第六梳理段(6.10)外端第二侧的第六凸面梳理部曲率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七凹面点按部(7.3)曲率小于第七凸面点按部曲率,第七梳理段(7.6)与第七点按段(7.1)第一侧通过内凹的过渡圆弧连接;第七梳理段(7.6)与第七点按段(7.1)第二侧通过外凸的过渡圆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8.2)和第八梳理段(8.3)第一侧通过外凸的过渡圆弧连接,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8.2)和第八梳理段(8.3)第二侧通过内凹过渡圆弧连接,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8.2)和第八梳理段(8.3)第一侧曲率大于第八点按段(8.1)、第八手持段(8.2)和第八梳理段(8.3)第二侧曲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九梳理段二(9.4)一侧两端均设有第九凸面梳理部,第九凸面梳理部曲率大于第九凹面梳理部,第九梳理段一(9.2)两侧曲率小于第九梳理段二(9.4)第二侧曲率。
CN201810433724.3A 2018-05-08 2018-05-08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Active CN108478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3724.3A CN108478418B (zh) 2018-05-08 2018-05-08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3724.3A CN108478418B (zh) 2018-05-08 2018-05-08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8418A CN108478418A (zh) 2018-09-04
CN108478418B true CN108478418B (zh) 2023-09-29

Family

ID=6335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3724.3A Active CN108478418B (zh) 2018-05-08 2018-05-08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784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6995A (zh) * 2019-12-12 2020-03-27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一种多功能理疗器
CN112587297A (zh) * 2020-11-13 2021-04-02 江苏一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理近视眼的装置及方法
CN113181041A (zh) * 2020-12-12 2021-07-30 江苏一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脸部经络疏通的装置及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6988Y (zh) * 1992-11-10 1993-11-24 任新昌 针按摩器
CN2715747Y (zh) * 2004-07-28 2005-08-10 王春清 多功能理疗保健器
JP3130859U (ja) * 2007-01-30 2007-04-12 麗嬌 廖 スクレーピング療法用多機能マッサージ器
CN201342080Y (zh) * 2009-02-16 2009-11-11 龚彦 拨筋通穴理疗减肥棒
CN201394163Y (zh) * 2009-05-08 2010-02-03 孙春燕 一种理疗板
CN203252903U (zh) * 2013-04-03 2013-10-30 陈立新 一种鍉针
CN203291204U (zh) * 2013-05-06 2013-11-20 刘�英 椎骨触诊理疗健康棒
CN203790282U (zh) * 2014-02-10 2014-08-27 杜春海 手持磁鍉针点穴器
CN105267030A (zh) * 2014-07-22 2016-01-27 孔静波 鍉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98911A1 (en) * 2016-10-07 2018-04-12 Sharon James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est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CN208851978U (zh) * 2018-05-08 2019-05-14 北京明医明药中医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TWD205161S (zh) * 2019-12-11 2020-06-11 柏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螢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6988Y (zh) * 1992-11-10 1993-11-24 任新昌 针按摩器
CN2715747Y (zh) * 2004-07-28 2005-08-10 王春清 多功能理疗保健器
JP3130859U (ja) * 2007-01-30 2007-04-12 麗嬌 廖 スクレーピング療法用多機能マッサージ器
CN201342080Y (zh) * 2009-02-16 2009-11-11 龚彦 拨筋通穴理疗减肥棒
CN201394163Y (zh) * 2009-05-08 2010-02-03 孙春燕 一种理疗板
CN203252903U (zh) * 2013-04-03 2013-10-30 陈立新 一种鍉针
CN203291204U (zh) * 2013-05-06 2013-11-20 刘�英 椎骨触诊理疗健康棒
CN203790282U (zh) * 2014-02-10 2014-08-27 杜春海 手持磁鍉针点穴器
CN105267030A (zh) * 2014-07-22 2016-01-27 孔静波 鍉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8418A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8418B (zh)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US20120143081A1 (en) Pure silv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pain in the human body
KR101615993B1 (ko) 지압구가 자유자재로 회동되는 신체 밀착형 마사지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압 베개
CN208851978U (zh)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RU2174829C1 (ru) Способ омоложения лица и шеи
RU2295325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анения морщин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остеопатических приемов по методу доктора артёмова
RU2576084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и устранения изменений кожи лица, вызванных старением
RU2705237C1 (ru) Способ нейро-мышечной релаксации лицевых мышц
US10765598B2 (en)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KR20160132788A (ko) 피부미용법
JP5612095B2 (ja) ネックケアキット
RU2802146C1 (ru) Структурно-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ая техника массажа лица Чинарихиной А.В.
Liu Techniqu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U2744997C1 (ru) Способ омоложения лица путем мануальной пластики лица, шеи, плеч, верхней части спины и верхней трети грудной клетки
KR100912435B1 (ko) 물 분사기 이용한 핸드경락관리방법
Paulo INTEGRATIVE FACIAL CUPPING: Lymphatic drainage and face-lifting protocols
Hou et al. Systematic 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ovement Disorder
Wei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 Its Effect on Hemodynamics of Patients
KR20090081237A (ko) 근막경선 마사지 기구
RU2139030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миофасциальной боли
Пелепiшина et al. Acupuncture as a non-traditional method of treatment
Wee Alternative pain relief techniques
CN1393212A (zh) 颈椎按摩枕
BR102014012625A2 (pt) tratamentos e respectivos procedimentos aplicados na face e corpo de seres humanos
KR101559866B1 (ko) 비침습형 개혈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