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13394U -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13394U CN221013394U CN202322089846.4U CN202322089846U CN221013394U CN 221013394 U CN221013394 U CN 221013394U CN 202322089846 U CN202322089846 U CN 202322089846U CN 221013394 U CN221013394 U CN 2210133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electrode
- electrode
- discharge
- shock wav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2614 Polyether block 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077 sacc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4434 Calci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2 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66 Platinum-iridium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80 W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08 calc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26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9441 perflouroethylene 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HWLDNSXPUQTBOD-UHFFFAOYSA-N platinum-iridium alloy Chemical class [Ir].[Pt] HWLDNSXPUQTBO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5 tantal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tantal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Ta]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包括:设置于内管上的冲击波发生部件,所述冲击波发生部件包括内电极对、绝缘层和外电极;所述内电极对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套接于所述内管上,所述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绝缘层套接于所述内电极对上,所述外电极套接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导线设置于远离放电通道的一侧,所述放电通道分别在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外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与所述外电极之间形成。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导管的组装难度,避免导线在放电过程中受到损坏,提高导管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心血管钙化是困扰人们健康安全的疾病,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中。冲击波碎石术是一种基于液电效应破坏钙化病灶的手段,治疗时,冲击波球囊被施加低压强紧贴于血管壁,球囊内的冲击波发生部件通过导线与脉冲电源连接,被施加高电压产生的冲击波传输到钙化部位,将钙化部位软化、裂解,不会损伤血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的冲击波球囊导管的冲击波发生部件一般为并列结构或是三层结构,并列结构的部件,导线设置在电弧放电通道的下方,放电过程中易损坏导线;三层结构的部件,其内电极对称粘接在内管上,组装难度大,良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以解决导线易损坏和组装难度大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包括:设置于内管上的冲击波发生部件,冲击波发生部件包括内电极对、绝缘层和外电极;
所述内电极对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套接于所述内管上,所述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所述绝缘层套接于所述内电极对上,所述外电极套接于所述绝缘层上;
所述导线设置于远离放电通道的一侧,所述放电通道分别在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外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与所述外电极之间形成。
可选的,所述内管上设置多个所述冲击波发生部件,对于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其中一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第一内电极与另一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内第二内电极通过导线相连接,该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相邻。
可选的,所述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通过导线一体成型。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之间的距离范围为5-10mm。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之间间隔预定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内电极对与所述外电极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mm-2mm,所述内电极对与所述外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05-0.4mm。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内电极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放电通孔。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内电极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放电通孔,所述外电极上与所述内电极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放电通孔,所述第二放电通孔与所述第三放电通孔同心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三放电通孔与所述第二放电通孔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三放电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放电通孔的直径。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冲击波发生部件包括内电极对、绝缘层和外电极,内电极对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套接于内管上,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绝缘层套接于内电极对上,外电极套接于绝缘层上,导线设置于远离放电通道的一侧。由于内电极、绝缘层和外电极可依次套接在内管上,组装简单方便,同时可避免导线在放电过程中受到损坏,提高导管可靠性,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波球囊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击波发生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的两个内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相关技术中,冲击波球囊导管的内管上设置冲击波发生部件,用于通过高电压产生的冲击波将钙化部位裂解。一种结构是,冲击波发生部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导线设置在两电极的下方,两电极发生电弧放电产生冲击波,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冲击波极易损坏放电通道下方的导线,影响冲击波球囊导管的使用寿命。另一种结构是,冲击波发生部件包括内电极、外电极和绝缘层,两个内电极呈180度对称粘接在直径很小(小于1毫米)的内管上,组装难度大,良品率低,在装配过程中胶水容易堵住放电通孔,影响产品性能。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其冲击波发生部件包括两个环状的内电极、绝缘层和外电极,两个内电极套接于内管上,绝缘层套接于两个内电极上,外电极套接于绝缘层上,组装简单,能够提高良品率;导线设置于远离内电极与外电极形成的放电通道的一侧,能够避免放电过程中损坏导线,提高导管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包括:设置于内管上的冲击波发生部件20,冲击波发生部件20包括内电极对、绝缘层和外电极;
内电极对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套接于内管上,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绝缘层套接于内电极对上,外电极套接于绝缘层上;
导线设置于远离放电通道的一侧,放电通道分别在第一内电极与外电极、第二内电极与外电极之间形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包括球囊10、冲击波发生部件20、内管40、外管30、导管座50和提供高压脉冲的电源60,内管40穿设于外管30的内腔,外管30的远端与球囊10的近端相连接,内管40的远端贯穿于球囊10,内管40和外管30与导管座50固定连接,内管10贯穿过导管座50,导管座50上设有导线连接端,导线的一端与电源60连接,另一端穿过导线连接端,经过内管40和外管30之间的腔体,与冲击波发生部件20相连接。
结合图2、3所示,在球囊10内部的内管40上设有冲击波发生部件20,冲击波发生部件20包括内电极对、绝缘层和外电极。其中,内电极对包括第一内电极201a和第二内电极201b,第一内电极201a和第二内电极201b均为金属环,两个内电极201a、201b套接于内管40上,绝缘层202和外电极203均为环状结构,绝缘层202套接于第一内电极201a和第二内电极201b上,外电极203套接于绝缘层202上。由于内电极对、绝缘层和外电极均为环状结构,均可直接套接组装,简单便利。
一些方式中,第一内电极201a和第二内电极201b均为与内管40适配的金属环,可以同轴套接在内管40上,并采用焊接、热收缩、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内管40上,装配工艺简单,良品率高。外电极203同样为可以直接套接在绝缘层外的金属环,金属环可由金、银、铜、钽、不锈钢、钨合金或铂铱合金等其中一种或几种金属制成。绝缘层202可由聚酰胺、聚醚嵌段酰胺(PEB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聚酰胺、尼龙等其中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第一内电极201a、第二内电极201b、绝缘层202、外电极203的厚度范围均为0.05-0.2mm。
第一内电极201a和第二内电极201b分别通过导线204a、204b与电源60的正负极相连接(导线204a仅与第一内电极201a连接,导线204b仅与第二内电极201b连接),接通电源60后,电源施加高压脉冲,将第一内电极201a和第二内电极201b周围的导电液体击穿,当击穿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内电极和外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通道。电流经电源正极、第一内电极201a、第一内电极201a和外电极202之间形成的放电通道205a、外电极202、第二内电极201b和外电极202之间形成的放电通道205b、第二内电极201b、电源负极形成电流回路。当放电通道205a、205b通过大的电流时,在极短的时间可获得大量的能量,温度急剧上升,放电通道受热体积升高,形成冲击波将病变部位软化、裂解,达到治疗目的。
如图3、4所示,内电极对与电源60连接的导线设置于远离放电通道205a、205b的一侧,例如,第一内电极201a、第二内电极201b与内管40连接的一面,放电通道与导线之间通过内电极、绝缘层202隔离;或者是第一内电极201a、第二内电极201b的侧面与导线连接,放电通道与导线互不干涉,因而,放电通道在放电过程中,不会影响并损坏导线,进而可以提高导管的可靠性,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一些实施例中,内管40上可以设置多个冲击波发生部件,对于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其中一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第一内电极与另一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第二内电极通过导线相连接,该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相邻。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冲击波球囊导管可以配置多个冲击波发生部件。对于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20A、20B,冲击波发生部件20A包括第一内电极201A、第二内电极2011A、绝缘层202A和外电极203A,冲击波发生部件20B包括第一内电极201B、2011B、绝缘层202B和外电极203B,第二内电极2011A与第一内电极201B相邻。为简化布设的导线结构,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相邻的两个内电极可以直接通过绝缘或非绝缘导线连接,即第二内电极2011A与第一内电极201B通过导线205连接,这样,电流经电源正极、导线204A、冲击波发生部件20A的第一内电极201A、外电极203A、第二内电极2011A、导线205、第一内电极201B、外电极203B、第二内电极2011B、导线204B、电源负极形成电流回路。
一些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10mm,二者的距离可根据治疗部位的距离和范围进行调整和选择,具体不做限定。
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还可以通过导线一体成型,即对于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其中一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第一内电极2011C与另一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第二内电极201D通过导线206连接,且第一内电极2011C、导线206和第二内电极201D一体成型。
一些方式中,一体成型的第一内电极2011C、导线206和第二内电极201D由金属件整体切割成型,第一内电极2011C和第二内电极201D切割为金属环,导线为金属环连接件。整体切割成型的两个内电极,无需导线焊接,整体加工工艺简单,两个内电极之间的距离由金属环连接件的长度所确定,相较于分别安装两个内电极,可以精确的控制两个内电极之间的距离,避免安装误差。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电极201a与第二内电极201b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且,第一内电极201a与第二内电极201b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电极对与外电极203之间的距离,即,大于第一内电极201a、第二内电极201b中任意一个与外电极203之间的距离,能够防止放电通道在两个内电极之间产生而不经过外电极,损坏导线。
一些方式中,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mm-2mm,内电极对与外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05-1mm。
如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上与内电极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放电通孔。在绝缘层202d上对应第一内电极201d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一放电通孔206d,第一内电极201d经第一放电通孔206d与外电极203d形成放电通道;绝缘层202d上对应第二内电极201e的位置设有另一个第一放电通孔206e,第二内电极201e经第一放电通孔206e与外电极203d形成放电通道,通过设置放电通孔能够精确的控制冲击波发生位置。
如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上与内电极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放电通孔,外电极上与内电极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放电通孔,第二放电通孔与第三放电通孔同心设置。在绝缘层202f上对应第一内电极201f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二放电通孔206f,外电极203f上对应第一内电极201f和第二放电通孔206f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三放电通孔207f,且第二放电通孔206f与第三放电通孔207f同心设置,第一内电极201f经第二放电通孔206f、第三放电通孔207f与外电极203f形成放电通道。在绝缘层202f上对应第一内电极201h的位置设有另一个第二放电通孔206h,外电极203f上对应第一内电极201h和第二放电通孔206h的位置设有另一个第三放电通孔207h,且第二放电通孔206h与第三放电通孔207h同心设置,第一内电极201h经第二放电通孔206h、第三放电通孔207h与外电极203f形成放电通道,通过设置放电通孔能够精确的控制冲击波发生位置,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一些方式中,第一放电通孔、第二放电通孔和第三放电通孔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圆形、矩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等,优选为圆形。圆形通孔的直径范围为0.05-0.5mm。矩形和菱形通孔的长、宽范围为0.05-0.5mm,椭圆形的长、短轴范围为0.05-0.5mm,三角形的边长参数范围为0.05-0.5mm。当使用三角形、矩形或者菱形时,由于放电通孔通过尖端放电,可以使用更低的输入电压产生冲击波,降低用电设备负荷。
其中,第三放电通孔与第二放电通孔的形状相同,第三放电通孔的尺寸大于第二放电通孔的直径,且二者的尺寸比值范围为1.5-2。即,如果通孔为圆形,则第三放电通孔的直径与第二放电通孔的直径比值范围为1.5-2,对于其他形状的通孔,二者的相应尺寸参数比值为1.5-2。
一些方式中,球囊、内管、外管均可由聚氨酯、Pebax、FEP、尼龙、聚酰亚胺、PTFE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冲击波球囊导管,设置一个或多个冲击波发生部件,冲击波发生部件包括环状的内电极、绝缘层和外电极,内电极、绝缘层和外电极依次套接在内管上,组装工艺简单方便,良品率高;导线设置在远离放电通道的一侧,能够避免放电过程中损坏导线,提高导管可靠性,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相邻的内电极可通过导线连接或是直接一体成型,能够进一步降低组装难度,提高组装精度。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内管上的冲击波发生部件,所述冲击波发生部件包括内电极对、绝缘层和外电极;
所述内电极对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套接于所述内管上,所述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所述绝缘层套接于所述内电极对上,所述外电极套接于所述绝缘层上;
所述导线设置于远离放电通道的一侧,所述放电通道分别在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外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与所述外电极之间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上设置多个所述冲击波发生部件,对于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其中一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第一内电极与另一个冲击波发生部件的第二内电极通过导线相连接,该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通过导线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冲击波发生部件之间的距离范围为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之间间隔预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内电极对与所述外电极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mm-2mm,所述内电极对与所述外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05-0.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内电极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放电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内电极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放电通孔,所述外电极上与所述内电极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放电通孔,所述第二放电通孔与所述第三放电通孔同心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放电通孔与所述第二放电通孔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三放电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放电通孔的直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89846.4U CN221013394U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89846.4U CN221013394U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13394U true CN221013394U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87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089846.4U Active CN221013394U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133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14988A (zh) * | 2024-08-09 | 2024-09-10 |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 |
-
2023
- 2023-08-04 CN CN202322089846.4U patent/CN2210133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14988A (zh) * | 2024-08-09 | 2024-09-10 |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1013394U (zh) |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 | |
US10543035B2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rapeutic heat treatment | |
KR102007109B1 (ko) | 벌룬형 어블레이션 카테터 및 어블레이션 카테터 장치 | |
CN105214215B (zh) | 除颤导管 | |
CN113332568B (zh) | 一种球囊导管及冲击波发生系统 | |
EP1884208B1 (en) | Medical wire | |
EP2719350A1 (en) | Ablation catheter with balloon | |
CN112220526B (zh) | 一种脉冲球囊及使用方法 | |
CN113633346A (zh) | 一种电极装置及冲击波发生系统 | |
CN115463317B (zh) |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 | |
EP3666327A1 (en) | Contacting method and system | |
US11653970B2 (en) | Plasma guide wire | |
CN115702820A (zh) | 用于肾去神经的方法 | |
JP5678493B2 (ja) | 液中プラズマ用電極および液中プラズマ装置 | |
EP3666330A1 (en) | Contacting method and system | |
CN115154858A (zh) | 爆裂波球囊导管 | |
JP2022124298A (ja) | 体組織穿孔用デバイス | |
JP3168428U (ja) | バイポーラ型電気処置器具 | |
CN221490113U (zh) | 一种冲击波发生导管 | |
CN118236144B (zh) | 多功能脉冲通电装置及加工方法 | |
CN118236143B (zh) | 脉冲通电装置及加工方法 | |
US20240138862A1 (en) | 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catheter | |
WO2024085206A1 (ja) | 血管内デバイス | |
CN115105160B (zh) | 一种具有疏水结构的脉冲球囊扩张导管 | |
CN117338373B (zh) | 冲击波球囊导管激励方法和冲击波球囊导管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