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3896U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Google Patents
软水阀及软水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03896U CN221003896U CN202322555456.1U CN202322555456U CN221003896U CN 221003896 U CN221003896 U CN 221003896U CN 202322555456 U CN202322555456 U CN 202322555456U CN 221003896 U CN221003896 U CN 2210038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main
- water
- auxiliary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4
- 239000008234 soft wat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6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8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9000012267 bri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sodium;chloride;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Na+].[Cl-]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1001 back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9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259 mixe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266 sal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Magnes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Mg+2]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424 calc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425 magnes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33 har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BHPQYMZQTOCNFJ-UHFFFAOYSA-N Calcium cation Chemical compound [Ca+2] BHPQYMZQTOCNF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287 bat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32 lus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347 spindle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软水阀及软水机。软水阀包括:阀壳,包括原水进口、软水出口、主腔、副腔、原水出口和软水入口;原水出口和软水入口可通过软化装置连通,副腔与软水出口连通,主腔与原水出口连通;主阀组件,包括主阀芯和主驱动部,主阀芯位于主腔内,其中,主腔与原水进口之间通过主阀芯可通断调节;副阀组件,包括副阀芯和副驱动部,副阀芯位于副腔内,软水入口与副阀芯的流道可通断调节,副腔与副阀芯的流道可通断调节;基于主驱动部驱动主阀芯转动,副驱动部驱动副阀芯转动,以使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软水阀,简化软水阀的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软水阀及软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日常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民用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人们长期使用硬度较高的水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如长时间用硬水洗衣服,衣服会发黄,缺乏光泽。居民用水管道会因为水垢堵塞,一些加热设备结水垢会影响换热效率,时间较长会损坏设备。降低或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让硬水变成软水,对于人们的生活有诸多好处,如用软水洗澡皮肤不干燥,用软水护肤,皮肤更加光滑。热水器也会提高换热效率,减小维护费用。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软水设备来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软水设备通常配备有软水阀,软水阀的功能集中,结构复杂,软水阀内的水路复杂,软水阀的结构有待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软水阀,通过主腔与主阀组件配合,副腔与副阀组件的配合,可实现多种功能的切换,简化软水阀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软水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软水阀,包括:
阀壳,包括原水进口、软水出口、主腔、副腔、原水出口和软水入口;所述原水出口和所述软水入口可通过软化装置连通,所述副腔与所述软水出口连通,所述主腔与所述原水出口连通;
主阀组件,包括主阀芯和用于驱动所述主阀芯运动的主驱动部,其中,所述主腔与所述原水进口之间通过所述主阀芯可通断调节;
副阀组件,包括副阀芯和用于驱动所述副阀芯运动的副驱动部,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副阀芯的流道可通断调节,所述副腔与所述副阀芯的流道可通断调节;
基于所述主驱动部驱动所述主阀芯转动,所述副驱动部驱动所述副阀芯转动,以使所述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水阀,通过阀壳、主腔、副腔、主阀组件和副阀组件的配合,使得软水阀可以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之间切换,且用户在软水阀处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时均可以用水,实现了多种功能的切换,可以简化软水阀的结构,还满足了用户的24小时用水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制水模式,所述主阀芯的主制水流道连通,所述主制水流道连通所述主腔与所述原水进口,所述副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主制水流道、所述主腔、所述原水出口、所述软水入口、所述副腔和所述软水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阀芯包括主静阀片和主动阀片,所述主动阀片连接于所述主驱动部,所述主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主静阀片构造有主腔进水孔,所述主动阀片构造有主阀进水口,所述主腔进水孔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主阀进水口与所述主腔连通,所述主腔进水孔与所述主阀进水口连通形成所述主制水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制水模式,所述副阀芯的副制水流道连通,所述副制水流道连通软水入口和所述副腔,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主制水流道、所述主腔、所述原水出口、所述软水入口、所述副制水流道、所述副腔和所述软水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副阀进水口连通形成所述副制水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壳设置有盐箱连接口,在所述注水模式,所述副阀芯的注水流道连通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盐箱连接口,使得所述软水入口、所述注水流道和所述盐箱连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和吸盐注水孔,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吸盐注水孔与所述盐箱连接口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和所述吸盐注水孔连通形成所述注水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注水模式,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副腔通过所述注水流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和吸盐注水孔,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吸盐注水孔连通所述副腔与所述盐箱连接口,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吸盐注水孔通过所述副阀进水口连通以形成所述注水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壳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在所述正洗模式,所述副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副阀芯运动至正洗流道连通,所述正洗流道连通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排污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和副阀排污孔,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副阀排污孔与所述排污口连通,通过所述副阀芯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和所述副阀排污孔形成所述正洗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副阀进水口连通所述副腔,所述软化连接孔通过所述副阀进水口和所述副阀排污孔连通形成所述正洗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壳连接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设置有射流流道,所述阀壳设置有盐箱连接口,在所述吸盐模式,所述射流流道的射流入口通过所述副阀芯连通所述原水进口,所述射流流道的吸入口连通所述盐箱连接口,所述射流流道的射流出口通过所述副阀芯连通所述软水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阀芯的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原水出口与所述阀壳的排污口,使得所述原水进口的原水与所述盐箱连接口的盐水在射流流道内混合得到混合液体,所述混合液体沿所述射流流道、所述软水入口、所述原水出口、所述第一排污流道和所述排污口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射流流道的射流入口通过所述副阀芯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副腔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阀芯的第一吸盐流道和第二吸盐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吸盐流道连通所述副腔与所述射流入口,所述第二吸盐流道连通所述射流出口与所述软水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吸盐注水孔、盐水孔和软化连接孔,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和副阀第一凹槽,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吸盐注水孔与所述射流入口连通,所述副阀进水口和所述吸盐注水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吸盐流道,所述盐水孔与所述射流出口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盐水孔通过所述副阀第一凹槽和所述软化连接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吸盐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壳设置有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通道连通所述射流入口与所述第一吸盐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注水模式,所述副阀芯的注水流道连通,所述注水流道连通所述射流入口和所述软水入口,所述主腔连通所述原水进口,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主腔、所述原水出口、所述软水入口、所述注水流道、所述射流流道和所述盐箱连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和吸盐注水孔,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吸盐注水孔与所述射流入口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所述副阀进水口和所述吸盐注水孔连通形成所述注水流道,在所述注水模式,所述射流出口关闭,使得水从所述吸盐注水孔流入所述射流流道,所述射流流道内的水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向所述盐箱连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副动阀片相对于所述副静阀片转动,以使所述副阀芯在所述注水流道连通的位置以及所述射流出口和所述软水入口连通的位置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清洗模式包括反洗模式,在所述反洗模式,所述副阀芯的反洗流道连通,所述反洗流道连通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原水进口,所述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主阀芯运动至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原水出口与所述阀壳的排污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软化连接孔连通形成所述反洗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反洗模式,所述反洗流道连通所述软水入口和所述副腔,所述副腔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副腔、所述反洗流道和所述软水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吸盐模式,所述主阀芯的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主制水流道断开,所述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原水出口与所述阀壳的排污通道,以使所述原水出口、所述第一排污流道和所述排污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阀芯包括主静阀片和主动阀片,所述主动阀片连接于所述主驱动部,所述主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主静阀片设有主阀排污孔,所述主动阀片设有主阀进水口,所述主阀排污孔与所述排污通道连通,所述主阀进水口与所述原水出口连通,所述主阀进水口和所述主阀排污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排污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壳构造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连通通道的入口通过所述主阀芯与所述原水进口可通断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主阀芯,以使得所述主阀芯在连通所述连通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原水进口的第三主阀位置以及连通所述主腔与所述原水进口的第一主阀位置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阀芯的连通流道连通所述原水进口和所述连通通道的入口,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连通流道、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副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阀芯包括主静阀片和主动阀片,所述主动阀片连接于所述主驱动部,所述主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主静阀片构造有主腔进水孔和主副连接孔,所述主动阀片构造有主阀第一凹槽,所述主腔进水孔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主副连接孔与所述连通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主腔进水孔通过所述主阀第一凹槽和所述主副连接孔连通形成所述连通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和反洗模式,在所述制水模式、所述注水模式和所述正洗模式,所述连通流道连通,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主腔断开;在所述吸盐模式和所述反洗模式,所述连通流道断开,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主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主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主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主阀芯的主制水流道连通,所述主制水流道连通所述主腔和所述原水进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壳构造有出水流道,所述副腔设有副腔连通孔,所述出水流道连通所述副腔连通孔和所述软水出口,所述副腔连通孔与所述软水入口通过所述副阀芯通断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壳构造有原水通道和软水通道,所述原水通道位于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主腔之间,所述软水通道位于所述软水出口与所述副腔之间,所述原水通道与所述软水通道之间连接有旁通阀,所述原水通道与所述软水通道通过所述旁通阀连通或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软水机,包括软化装置和上述的所述软水阀,所述软化装置连通所述原水出口与所述软水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水机,通过主腔与主阀组件配合,副腔与副阀组件的配合,可实现多种功能的切换,简化软水阀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侧后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阀壳未安装主阀组件和副阀组件;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静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意主静阀片朝向主动阀片的一侧;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意主动阀片朝向主静阀片的一侧;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静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意副静阀片朝向副动阀片的一侧;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意副动阀片朝向副静阀片的一侧;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的水路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在制水模式的水路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阀芯在制水模式的结构示意图,主阀芯处于第一主阀位置;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阀芯在制水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副阀芯处于第一副阀位置;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在注水模式的水路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阀芯在注水模式的结构示意图,主阀芯处于第一主阀位置;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阀芯在注水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副阀芯处于第二副阀位置;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在吸盐模式的水路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阀芯在吸盐模式的结构示意图,主阀芯处于第三主阀位置;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阀芯在吸盐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副阀芯处于第三副阀位置;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在反洗模式的水路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阀芯在反洗模式的结构示意图,主阀芯处于第三主阀位置;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阀芯在反洗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副阀芯处于第一副阀位置;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在正洗模式的水路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阀芯在正洗模式的结构示意图,主阀芯处于第一主阀位置;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阀芯在正洗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副阀芯处于第四副阀位置;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的出水硬度可调节状态的水路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结构示意图,与图32的区别在于,旁通动阀片的位置不同,原水通道与软水通道之间连通的开度发生变化;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旁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过软水机取用自来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射流器处于分解状态,未示意主驱动部和副驱动部;
图3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流器在阀壳内安装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带箭头的虚线示意了吸盐模式中原水和盐溶液的流路;
图3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流器在阀壳内安装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带箭头的虚线示意了注水模式中原水的流路;
图4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示意了软化装置内的水路;
其中,上述的水路示意图中,虚线箭头示意了水的流动路径;
图17、图20、图23、图26、图29示意了主静阀片在主动阀片的上方,从主静阀片向主动阀片的视角;图18、图21、图24、图27、图30示意了副静阀片在副动阀片的上方,从副静阀片向副动阀片的视角。
附图标记:
110、阀壳;111、主腔;112、副腔;113、原水进口;114、软水出口;115、排污口;116、主腔连通孔;118、原水出口;119、软水入口;1110、盐箱连接口;1111、副腔连通孔;1112、出水流道;1113、连通通道;1114、排污通道;1115、过滤通道;1116、封盖;1117、排污槽;1119、吸盐注水口;1120、盐水口;1121、软化连接口;1124、第二排污开口;1125、第一排污开口;1132、旁通槽;1133、封盖件;1134、第一连通口;1135、第二连通口;
1140、第一壳部;1141、第二壳部;1142、第三壳部;1143、软化连接部;
120、主阀组件;121、主动阀片;1211、主阀进水口;1212、主阀第一凹槽;1213、主阀第二凹槽;122、主静阀片;1221、主腔进水孔;1222、主阀排污孔;1223、主副连接孔;124、主阀芯;125、主驱动部;1251、主轴组件;126、主制水流道;127、第一排污流道;128、连通流道;
130、副阀组件;131、副动阀片;1311、副阀第一凹槽;1312、副阀第二凹槽;1313、副阀第三凹槽;1314、副阀进水口;1315、副阀第四凹槽;1316、副阀第五凹槽;132、副静阀片;1321、副阀排污孔;1322、软化连接孔;1323、盐水孔;1324、吸盐注水孔;134、副阀芯;1341、第一吸盐流道;1342、第二吸盐流道;135、副驱动部;1351、副轴组件;136、副制水流道;137、注水流道;138、正洗流道;
140、旁通阀;141、旁通动阀片;1411、第一扇形部;1412、第二扇形部;142、旁通静阀片;1421、第一旁通开口;1422、第二旁通开口;143、旁通电机;144、旁通密封圈;
150、流量计;
160、射流器;161、射流入口;162、射流出口;163、吸入口;164、第一流道;165、第二流道;166、射流限流件;190、软化装置;
200、盐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43所示,提供一种应用于软水机的软水阀,软水阀用于调节软水机的流路变化,以通过软水阀实现多种功能模式的切换。
参考图1至图6及图4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软水阀,包括阀壳110、主阀组件120和副阀组件130,阀壳110包括有主腔111和副腔112,通过调节主阀组件120对应的流道的通断,调节副阀组件130对应的流道的通断,再配合主腔111与副腔112,可实现多种功能模式的切换。
其中,软水阀可切换的功能模式包括: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制水模式中,可通过软水阀向软化装置190送入原水,软化装置190软化得到的软水再送回到软水阀中,用户可从软水阀的软水出口114取到软水;注水模式,可通过软水阀的盐箱连接口1110向盐箱200注水,注入盐箱200的水可为原水或软水,以使水溶解盐箱200内的盐;在水注入到盐箱200之后,可使盐箱200内的盐溶解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可称为融盐模式;吸盐模式,盐箱200中的盐水通过软水阀送入软化装置190,清洗过软化装置190的水通过软水阀排出;清洗模式,原水通过软水阀通入软化装置190,清洗过软化装置190的水再通过软水阀排出;清洗模式包括反洗模式与正洗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反洗模式可以理解为,原水通过软水入口119通入到软化装置190内,再通过原水出口118排到软水阀;正洗模式可以理解为,原水通过原水出口118通入软化装置190内,再通过软水入口119排到软水阀。
需要说明的是,原水可以理解为,软水阀的原水进口113通入的水,如自来水,原水的硬度大于软水的硬度。软化装置190包括树脂罐,树脂罐内的树脂对原水进行软化并得到软水,当然,软化装置190还可以为其他可用于软化原水的结构。
参考图2至图6、图9至图14以及图21所示,阀壳110包括原水进口113、软水出口114、主腔111、副腔112、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原水进口113用于与原水管道连接,以使原水进入到软水阀的阀壳110内,主腔111与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原水进口113连通,也就是原水可通入主腔111与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内,再通过对应的阀组件,调控原水的流向。原水出口118与原水进口113可通过主阀组件120调节通断,当主阀组件120连通原水进口113与原水出口118,可使得原水通过原水出口118输送到软化装置190,基于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可通过软化装置190连通,原水在软化装置190内软化后,软化装置190内的软水可通过软水入口119输送到软水阀内,软水入口119连通软水出口114,以将软水通过软水阀送出。当然,软水入口119还可以与副阀组件130内部的流道通断调节,以调节软水的流向。
其中,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连通,可以理解为常通,在主腔111进水的情况下,水可以通过原水出口118流向软化装置,主腔111不进水的情况下,则停止原水出口118向软化装置送水,无需调控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的通断,可简化主阀芯124的结构。原水经原水进口113进入阀壳110内,然后通过主阀组件120控制原水的流向,使得原水流向主腔111或副腔112。当原水流向主腔111时,原水可以从原水出口118流入软化装置190,当原水流向副腔112时,至少部分原水可以流向软水出口114,并从软水出口114排出软水阀。当然,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也可以通过主阀芯124通断调节(图中未示意)。
示例性的,主腔111设有主腔连通孔116,主腔连通孔116与原水出口118连通,使得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连通,使得主腔111内的水可以通过主腔连通孔116流动到原水出口118,或者是原水出口118处的水可以通过主腔连通孔116流动到主腔111内。
副腔112和软水出口114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副腔112和软水出口114常通,在副腔112进水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软水出口114取到副腔112内的水,可以为原水或软水,在副腔112不进水的情况下,用户不能取到副腔112内的水,其中副腔112内的水还可以通过副阀芯134输送到盐箱200或软化装置19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使副腔112保持进水,使得用户可以持续从副腔112取水,达到24小时用水的目的。
示例性的,副腔112设有副腔连通孔1111,副腔连通孔1111和软水出口114连通,使得副腔112内的水可以沿着副腔连通孔1111和软水出口114流动。即用户在软水出口114处获取的水和副腔112内的水是同一种水,通过主阀组件120和副阀组件130的配合控制,可以使得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时,副腔112内的水均为可使用的水,例如在制水模式和注水模式,副腔112内的水为软水,在吸盐模式,副腔112内的水为原水,使得用户不管在什么模式下均有水可用。
示例性的,阀壳110构造有出水流道1112,出水流道1112连通副腔连通孔1111和软水出口114,使得副腔112内的水可以沿着副腔连通孔1111、出水流道1112和软水出口114流动。
需要注意的是,出水流道1112可以直接和软水出口114连通,出水流道1112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通道与软水出口114连通。
其中,阀壳110构造有软水通道,软水通道连通副腔112和软水出口114,使得副腔112内的水可以沿着软水通道流动待软水出口114。
可以理解的,软水通道可以通过出水流道1112与副腔112连通,使得副腔112内的水可以沿着出水流道1112和软水通道流动到软水出口114。
示例性的,阀壳110连接有流量计150,流量计150的检测部位位于软水通道内,流量计150可以对经软水通道流出的水流量进行检测。
其中,阀壳110构造有原水通道,原水通道的一端形成有原水进口113,原水通道的另一端可与主腔111和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连通,使得原水可以通入主腔111和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
可以理解的,将主阀组件120位于原水通道的另一端,使得原水先输送到主阀组件120处,主阀组件120具有至少两个流路,其中一个流路用于连通原水通道的另一端和主腔111,另一个流路用于连通原水通道的另一端和副腔112,通过主阀组件120控制两个流路的通断,可以实现原水进口113与主腔111的通断控制,还可以实现原水进口113与副腔112之间的通断控制。
其中,阀壳110构造有连通通道1113,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与副腔112连通,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可与原水进口113通断调节,即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可以和原水进口113连通,也可以和原水进口113断开。当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与原水进口113连通时,原水通过原水进口113进入阀壳110,然后原水通过连通通道1113进入到副腔112;当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与原水进口113断开时,说明此时原水无法直接流动到副腔112。
示例性的,将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通过主阀组件120与原水进口113通断,由于主阀组件120位于原水进口113和连通通道1113之间,通过主阀组件120可以实现原水进口113与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的通断控制。
当然,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也可以与副腔112可通断调节(图中未示意),副阀组件130通断调节副腔112与连通通道1113,此时连通通道1113与原水进口113可为常通或通过主阀组件120通断。其中,连通通道1113也可以通过主阀组件120与主腔111可通断,在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连通的情况下,主阀组件120调控主腔111和副腔112的通断,也就是主阀组件120可控制主腔111和副腔112均与原水进口113连通,或,主阀组件120使得原水进口113同时连通主腔111和副腔112。
参考图2所示,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位于主腔111底部,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和主静阀片122的主副连接孔1223对应,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进水主要是通过位于主腔111的主阀芯124来控制。主动阀片121可以主动控制原水是否可以流入到副腔112中,两腔的连通通道1113设计成可控状态,主要是保证该软水机的软化材料再生过程中,用户可以用水,并且不会影响软化材料再生。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与副腔112连通,在副腔112的侧壁开副腔进水孔,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为副腔进水孔,这样就形成了两腔连接的通道。
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端与副腔112的副连通口连通,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端与主腔111的主连通口连通,主连通口通过主阀芯124与原水进口113连通,使得软水阀可以在原水进口113与主连通口连通的状态,以及原水进口113与主连通口断开的状态之间切换,即通过主阀芯124可以控制原水进口113与连通通道1113之间的通断,而连通通道1113可以通过副连通口与副腔112连通,使得主阀芯124可以控制原水进口113与副腔112之间的通断。
其中,副连通口可以通过副阀芯134与原水进口113可通断连接,使得软水阀可以在原水进口113与副连通口连通的状态,以及原水进口113与副连通口断开的状态之间切换,即可以控制原水进口113与副腔112之间的通断。
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形成于副腔112的壁面,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与副腔连通孔1111位于副阀芯134的同一侧。当连通通道1113与原水进口113连通时,原水可以经原水进口113和连通通道1113直接流动到副腔连通孔1111,然后经副腔连通孔1111流动到软水出口114,而无需经过副阀芯134,简化了副阀芯134的结构。
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与软水入口119分别位于副阀芯134的两侧,便于副阀芯134控制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和软水入口119之间的通断,副阀芯134可以起到分隔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和软水入口119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副阀芯134的两侧”中“两侧”指的是副阀芯134分隔开的两个位置,即“两侧”指的是包括但并不限于前后、左右、上下的关系。
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高于副腔连通孔1111,使得原水经连通通道1113流动到副腔连通孔1111时,原水可以全部经副腔连通孔1111流到软水出口114,避免了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低于副腔连通孔1111而导致的副腔112内积水的问题。
基于软水阀处于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连通的状态,副阀进水口1314与副连通口对应连通。副阀进水口1314与副腔112连通,原水经原水进口113和副连通口流动到副腔112内时,原水可以直接流动到副腔112内,副动阀片不会阻挡原水流动到副腔112内,使得原水可以顺利的流动到副腔112内。
具体的,主驱动部125用于驱动主阀芯124,以使得主阀芯124在连通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与原水进口113的第三主阀位置以及连通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的第一主阀位置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的,通过主驱动部125驱动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和第三主阀位置之间切换,主阀芯124处于第一主阀位置时,主阀芯124连通主腔111和原水进口113,同时主阀芯124阻断原水进口113和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使得原水流动到主腔111内,此时软水阀处于制水模式或注水模式或正洗模式。主阀芯124处于第三主阀位置时,主阀芯124连通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和原水进口113,使得原水经原水进口113和连通通道1113流动到副腔112内,且此时主阀芯124阻断原水进口113和主腔111,此时软水阀处于吸盐模式或反洗模式。
也就是说,当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和反洗模式,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和正洗模式,主阀芯124处于第一主阀位置,连通流道128断开,原水进口113与主腔111连通,此时主阀组件120主要用于向主腔111输送原水,使得原水进入软化装置190,此时的副阀组件130则通过流路切换,使得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和正洗模式之间的切换;在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连通流道128连通,原水进口113与主腔111断开,此时主阀组件120主要用于将软化装置190输送到原水出口118的污水排出阀壳110,此时的副阀组件130则通过流路切换使得软水阀在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之间切换。
需要注意的是,在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驱动主阀芯124处于第三主阀位置,使得连通通道1113连通原水进口113和副腔112,使得原水进口113、连通通道1113和副腔112连通。原水可以经原水进口113和连通通道1113流动到副腔112,然后通过副阀组件130的流路切换实现软水阀在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之间的切换,但是无论副阀组件130如何切换,原水均需先流到副腔112内,而副腔112与软水出口114连通,使得在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时,软水出口114处的水为原水,保证了用户在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时有水可用。
其中,在第三主阀位置,通过主驱动部125驱动主阀芯124,使得主阀芯124的连通流道128连通,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和原水进口113通过连通流道128连通,使得原水进口113、连通流道128、连通通道1113和副腔112连通。通过连通流道128使得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和原水进口113连通,使得水可以沿着原水进口113、连通流道128、连通通道1113和副腔112的路径流动。通过连通流道128连接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和原水进口113,主阀芯124转动至第一主阀位置时,连通流道128断开,使得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和原水进口113断开,主阀芯124转动至第三主阀位置时,连通流道128连通,使得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和原水进口113连通。
示例性的,连通流道128的入口与原水进口113连通,连通流道128的出口与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连通,连通流道128的入口朝向原水进口113一侧,即此时连通流道128的入口与主腔111不连通,原水经原水进口113、连通流道128的入口、连通流道128、连通通道1113和副腔112的路径流动,原水无需经过主腔111,可以将主腔111和原水进口113分隔开,保证了在主阀第三位置时,主腔111内不会进原水。
示例性的,主静阀片122的主腔进水孔1221通过主动阀片121的主阀第一凹槽1212和主静阀片122的主副连接孔1223连通形成连通流道128,主副连接孔1223与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连通,连通流道128的入口形成于主腔进水孔1221,连通流道128的出口形成于主副连接孔1223。通过主驱动部125带动主动阀片121转动至第三主阀位置,使得主阀第一凹槽1212连通主腔进水孔1221和主副连接孔1223,使得主腔进水孔1221、主阀第一凹槽1212和主副连接孔1223连通形成连通流道128,原水可以沿着原水进口113、主腔进水孔1221、主阀第一凹槽1212、主副连接孔1223、连通通道1113和副腔112的路径流动。
其中,主腔进水孔1221可以和原水进口113保持常态连通,通过主驱动部125带动主动阀片121转动实现对连通流道128的通断控制,可以简化主阀组件120的结构。
参考图7、图8、图36和图40所示,主阀组件120包括主阀芯124和用于驱动主阀芯124运动的主驱动部125,主阀芯124位于主腔111内,主腔111和原水进口113之间通过主阀芯124可通断调节,使得主腔111和原水进口113之间可以在连通和断开之间切换。
还有一些情况下,副腔112和原水进口113之间通过主阀芯124可通断调节,使得副腔112和原水进口113之间可以在连通和断开之间切换。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连通时,原水进入副腔112内,然后再通过副阀组件130分配水的流向。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断开时,原水通过主阀芯124流动到主腔111内,然后水经原水出口118流动到软水入口119,然后由副阀组件130和副腔112配合控制水的流向。
副阀组件130包括副阀芯134和用于驱动副阀芯134运动的副驱动部135,副阀芯134位于副腔112内,调控副阀芯134的流道的通断,可调节软水入口119与副阀芯134内对应的通道的通断,也可以调节副腔112与副阀芯134内对应的通道的通断,如副阀芯134可以调控软水入口119与副腔112的通断、副腔112与阀壳110的盐箱连接口1110的通断以及软水入口119与软水阀的射流器160的通断等,副腔112与副阀组件130主要为了实现软化装置190内软化材料的再生(再生过程包括: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副腔112与副阀组件130还为了给软水出口114持续送水。
可基于主驱动部125驱动主阀芯124运动,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运动,以使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之间切换。
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配合主要用于向软化装置190送水,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的功能主要是正常制水使用,由于正常制水流量比较大,所以利用主腔111和主阀芯124的大开孔结构进行制水,此时副阀芯134用于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副腔112和副阀组件130配合主要用于将软化装置190的软水输送到副腔112,用于各个需要软水的模式,副腔112和副阀芯134的大开孔结构以供用户取水。由于软水机还有其他状态的功能,如正洗、反洗、注水、吸盐慢洗等,这些状态对流量要求比较小,所以副阀芯134中用于注水和吸盐的孔的开孔面积可小于用于进水的孔的开孔面积,因此这些状态主要由副腔112和副阀组件130进行控制,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起到辅助功能。副腔112与副阀组件130主要用于其他流路的调控,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配合可增大向软化装置190送水的流量,副腔112与主腔111配合执行其他功能。
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配合的功能主要是正常制水,由于制水模式的原水流量需求比较大,主阀芯124形成主制水流道126,主制水流道126连通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连通,利用主阀芯124的大开孔结构进行制水。在制水模式中,副阀芯134形成副制水流道136,软水入口119通过副制水流道136与副腔112连通,软水出口114与副腔112连通,利用副阀芯134的大开孔结构进行取水。
由于软水机还有其他状态的功能,如清洗、注水、吸盐慢洗等,这些状态对原水的流量需求比较小,所以副阀芯134可形成多个流道,副阀芯134形成的流道所需的流通面积较小,这些状态主要由副腔112与副阀组件130进行控制,同时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配合这些再生过程进行排污。一些情况下,主腔111与副腔112的形状相同,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的外轮廓的尺寸相同,副腔112与副阀组件130形成的流道的流通面积小于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形成的主制水流道126的流通面积。
上述,主腔111与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原水进口113连通,可以理解为,主腔111与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通入原水,通过主腔111与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将原水送入到软化装置190内,其中,主腔111与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可通过通道与原水进口113连通,也就是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之间可设置与原水通道,和/或,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之间也可以设置有通道;当然,当主腔111和副腔112均与原水进口113连通的情况下,主腔111和副腔112可通过独立的通道与原水进口113连通,还可以,主腔111和副腔112中的一个通过通道与原水进口113连通,主腔111与副腔112通过连通通道1113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水阀,多功能的两腔体结构设计,可以满足软水机不同状态的使用要求,通过主阀组件120和副阀组件130的水路切换,实现软水机的不同状态的水路调节,也就是制水模式、清洗模式(包括正洗与反洗中的至少一种)、注水模式、吸盐慢洗模式(下面称为吸盐模式)等多个状态的水路功能要求,整个阀头结构紧凑、简单,可靠性较高,且工作稳定好。
参考图1至图6以及图40至42所示,软水阀的阀壳110还开设有排污口115和盐箱连接口1110,排污口115用于将污水排出,排污口115可连通主腔111和副腔112中至少一个的流道,实现不同流路的排污;盐箱连接口1110用于与盐箱200连接,盐箱连接口1110可向盐箱200注水,盐箱连接口1110也可以从盐箱200导出盐水并送到软水阀内,盐箱连接口1110可具有注水和吸盐中的至少一个功能,主阀组件120和副阀组件130中的一个可用于通断调节盐箱连接口1110,以实现软水阀与盐箱200的通断。
阀壳110形成有排污通道1114,排污通道1114可连通主腔111和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实现不同流路的排污。示例性的,排污通道1114的一端与主腔111和副腔112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排污通道1114的另一端形成排污口115,使得阀壳110内的污水可以通过排污通道1114和排污口115排出。
一些情况下,参考图7和图8所示,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中的至少一个为多位多通阀,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均可以在多个位置切换,切换后可实现多种流路的通断调节。
例如,主阀组件120可以在至少两个主阀位置之间切换,一个主阀位置下,主阀组件120连通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用于向软化装置190通水,此时的软水阀对应在制水模式和注水模式;另一个主阀位置下,主阀组件120连通原水出口118与排污口115,实现排污,此时的软水阀对应在反洗模式和吸盐模式;在另一个主阀位置下时,主阀组件120还可以连通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副阀组件130可以在多个副阀位置(如三个、四个、五个等)之间切换,一个副阀位置对应一种软水阀的模式。副阀组件130也可以在三个副阀位置之间切换(图中未示意),副阀位置主要用于清洗及配合注水与吸盐模式。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的结构多样,可根据需要设置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的功能及结构。
一些情况下,参考图7、图8和图40所示,主阀组件120的主驱动部125用于驱动主阀芯124转动,主阀芯124通过转动在多个主阀位置之间切换。和/或,副阀组件130的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阀芯134转动,副阀芯134通过转动在多个副阀位置之间切换。
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中的至少一个为碟片阀,碟片阀的结构简单,主阀芯124的阀片和副阀芯134的阀片均可选用瓷片。当主阀组件120为碟片阀,主阀芯124包括主静阀片122与主动阀片121,主静阀片122固定在主腔111内,主驱动部125连接主动阀片121,主驱动部125用于驱动主动阀片121相对于主静阀片122转动,以使主阀组件120对应的流道通断调节。和/或,当副阀组件130为碟片阀,副阀芯134包括副静阀片132与副动阀片131,副静阀片132固定在副腔112内,副驱动部135连接副动阀片131,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动阀片131相对于副静阀片132转动,以使副阀组件130对应的流道通断调节。
其中,当碟片阀的阀片为瓷片,由于瓷片耐磨性较好,碟片阀的寿命和可靠性较高。相较于柱塞阀对结构加工精度较高的情况,碟片阀的制作成本降低,是软水阀发展的重要方向。
示例性的,主动阀片121设有至少一个缺口结构或凹槽结构,主静阀片122具有至少一个孔结构,使得主阀芯124具有至少一个流道。当主阀芯124具有至少两个流道时,可以通过主驱动部125驱动主动阀片121转动,使得主动阀片121和主静阀片122形成不同的流道。
示例性的,主动阀片121与主静阀片122相接触的一侧,主动阀片121呈大扇形分布,侧边有较大的主阀进水口1211,主阀进水口1211也呈扇形分布,主静阀片122设置有主腔进水孔1221,原水进口113内的水可以通过主静阀片122的主腔进水孔1221、主动阀片121的主阀进水口1211进入到主腔111。同时主动阀片121还设计有两个槽体,通过旋转主动阀片121,主动阀片121的槽体可以连通或断开主静阀片122的主阀排污孔1222与主腔111,以实现对应流道的连通或断开。主腔进水孔1221和主阀进水口1211的流通面积较大,主要是制水时用,主阀排污孔1222的流通面积较小,可减小排污流量。
一些情况下,当副腔112通过主阀芯124与原水进口113通断,主静阀片122还设置有主副连接孔1223,主副连接孔1223连通副腔112,主动阀片121设置有主阀第一凹槽1212,主阀第一凹槽1212可连通主副连接孔1223与主腔进水孔1221,可形成连通流道128。
参考图16至图30所示,一些情况下,主阀芯124具有主制水流道126、连通流道128和第一排污流道127等流道结构,其中,主动阀片121的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静阀片122的主腔进水孔1221连通可以形成主制水流道126,此时的主阀芯124处于第一主阀位置,软水阀可处于制水模式或注水模式或正洗模式;主静阀片122的主腔进水孔1221通过主动阀片121的主阀第一凹槽1212和主静阀片122的主副连接孔1223连通形成连通流道128,此时的主阀芯124处于第三主阀位置,软水阀可处于吸盐模式或反洗模式;主静阀片122的主阀排污孔1222与主动阀片121的主阀进水口1211连通形成第一排污流道127,此时的主阀芯124处于第三主阀位置,软水阀处于吸盐模式或反洗模式。
示例性的,副阀芯134具有至少一个流道,副动阀片131设有至少一个缺口结构或凹槽结构,副静阀片132具有至少一个孔结构,使得副阀芯134具有至少一个流道。当副阀芯134具有至少两个流道时,可以通过副驱动部135驱动副动阀片131转动,使得副动阀片131和副静阀片132形成不同的流道。
一些情况下,副阀芯134具有副制水流道136、注水流道137、正洗流道138、反洗流道、第一吸盐流道1341和第二吸盐流道1342,其中,副静阀片132的软化连接孔1322与副动阀片131的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形成副制水流道136,此时副阀芯134处于第一副阀位置,软水阀处于制水模式;副静阀片132的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静阀片132的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形成注水流道137,如软化连接孔1322和吸盐注水孔1324可以通过副动阀片131的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此时副阀芯134处于第二副阀位置,软水阀处于注水模式;副静阀片132的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静阀片132的副阀排污孔1321连通形成正洗流道138,如副阀排污孔1321可以通过副动阀片131的副阀进水口1314与软化连接孔1322连通,此时的副阀芯134处于第四副阀位置,软水阀处于正洗模式;副静阀片132的软化连接孔1322与副动阀片131的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形成反洗流道,此时的副阀芯134处于第一副阀位置,软水阀处于反洗模式;副动阀片131的副阀进水口1314和副静阀片132的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形成第一吸盐流道1341,副静阀片132的盐水孔1323通过副动阀片131的副阀第一凹槽1311和副静阀片132的软化连接孔1322连通形成第二吸盐流道1342,此时的副阀芯134处于第三副阀位置,软水阀处于吸盐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水模式和反洗模式,副阀芯134处于第一副阀位置,副阀芯134、副腔112和软化装置190的连通方式相同,但水的流动方向不同。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下,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流道通断的切换,如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中的一个通过移动实现流道切换,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中的一个可以为柱塞阀。
一些情况下,参考图36所示,主驱动部125包括主阀电机和主轴组件1251,主轴组件1251的一端连接主阀电机,另一端连接主动阀片121,主阀电机通过主轴组件1251带动主阀电机转动,主阀电机可以带动主动阀片121转动,使得主动阀片121和主静阀片122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主阀芯124形成不同的流道。
一些情况下,参考图36所示,副驱动部135包括副阀电机和副轴组件1351,副轴组件1351的一端连接副阀电机,另一端连接副动阀片131,副阀电机通过副轴组件1351带动副阀电机转动,副阀电机可以带动副动阀片131转动,使得副动阀片131和副静阀片132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副阀芯134形成不同的流道。
需要说明的是,主驱动部125与副驱动部135还可以共用驱动电机,不局限于上述的设置主阀电机和副阀电机。
下面,参考图9至图30所示,在软水阀包括阀壳110、主阀组件120和副阀组件130的情况下,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配合,实现多个模式的切换,进行说明。
关于制水模式:
参考图9至图14、图16至图1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制水模式,主阀芯124的主制水流道126连通,主制水流道126连通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副腔112与软水入口119连通,原水进口113、主制水流道126、主腔111、原水出口118、软水入口119、副腔112和软水出口114连通。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主要用于在制水模式中向软化装置190送水,有助于增大软水阀向软化装置190送水的流量,进而增大软化装置190制得软水的流量,以便于用户取用软水。
在制水模式中,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配合,使得原水进口113与主腔111连通,副腔112与副阀组件130配合,使得副腔112与软水出口114连通,基于原水进口113、主制水流道126、主腔111、原水出口118、软水入口119、副腔112和软水出口114连通,使得水沿着原水进口113、主制水流道126、主腔111、原水出口118、软水入口119、副腔112和软水出口114连通的路径流动,实现通过主阀组件120和主腔111向软化装置190供水,软化装置190软化后得到的软水可通过软水入口119排放到副腔112,副腔112内的软水通过软水出口114排出,此过程中,副腔112与副阀组件130用于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使得软水可以从软水入口119排放到副腔112,保证软水从副腔112排放到软水出口114,方便用户取水。
其中,主驱动部125用于驱动主阀芯124运动,以使主阀芯124切换至主制水流道126连通。可以理解为:主制水流道126可在一些模式下连通,一些模式下断开。
其中,参考图9所示,主阀芯124包括主静阀片122和主动阀片121,主动阀片121连接于主驱动部125,主静阀片122与阀壳110相固定,主静阀片122构造有主腔进水孔1221,主动阀片121构造有主阀进水口1211,主腔进水孔1221与原水进口113连通,主阀进水口1211与主腔111连通,主腔进水孔1221与主阀进水口1211连通形成主制水流道126。通过主驱动部125驱动主动阀片121相对于主静阀片122进行位置调节,实现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的通断调节,结构简单且调节简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水模式,主驱动部125驱动主动阀片121运动,使得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腔进水孔1221对应连通,即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腔进水孔1221形成的主制水流道126连通,原水进口113处的水可以通过主制水流道126流动到主腔111。在部分非制水模式中,主驱动部125驱动主动阀片121运动,使得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腔进水孔1221不对应连通,即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腔进水孔1221断开,主制水流道126断开,原水进口113无法与主腔111连通,原水进口113处的水也就无法流动到主腔111。
可以理解的是,在软水阀从其他模式切换到制水模式时,主驱动部125驱动主动阀片121转动到第一主阀位置,此时的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腔进水孔1221连通以形成主制水流道126,使得原水进口113可以通过主制水流道126和主腔111连通,可以通过主制水流道126往树脂罐注水。
当主驱动部125用于驱动主动阀片121转动,主动阀片121可转动至主阀进水口1211与主腔进水孔1221连通或断开。主腔进水孔1221可以为扇形孔,主阀进水口1211可通过主动阀片121的扇形的缺口形成,以保证原水的流通面积。
上述内容,对于在制水模式中,主阀组件120、主腔111与阀壳110进行说明。
制水模式为软水阀的主要功能模式,软水阀的其他功能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清洗模式),主要是为了保证软化装置190的软化效果,使软化装置190内的软化材料再生,以持续提供软水。其中,注水模式主要是将水注入到盐箱200内,以使盐箱200内的盐融化并用于给软化装置190内的软化材料再生。
下面,对在制水模式中,副阀组件130、副腔112和阀壳110进行说明。
在制水模式中,副阀芯134的副制水流道136连通,副制水流道136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使得原水进口113、主制水流道126、主腔111、原水出口118、软水入口119、副制水流道136、副腔112和软水出口114连通。可以理解的,在制水模式,通过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即可使得副阀芯134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具体的,在制水模式,副阀芯134的副制水流道136连通,副制水流道136主要用于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基于制水模式中主阀组件120的状态可知,原水进口113、主制水流道126、主腔111、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是连通的,即原水可以输送从原水出口118输送到软化装置190,软化装置190将原水转化为软水后,将软水从软水入口119输送到阀壳110。此时的软水入口119通过副制水流道136和副腔112连通,则软水入口119、副制水流道136、副腔112和软水出口114是连通的,软水入口119处的软水可以沿着副制水流道136、副腔112和软水出口114的路径流动,使得用户可以在软水出口114处获取得到软水,实现了软水阀的制水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运动,使得副阀芯134处于第一副阀位置,此时副阀芯134可以连通副腔112和软水入口119,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水可以流动到副腔112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副阀芯134处于第一副阀位置时,副阀芯134的副制水流道136连通,软水入口119通过副制水流道136和副腔112连通。
其中,副阀芯134包括副静阀片132和副动阀片131,副动阀片131连接于副驱动部135,副静阀片132与阀壳110相固定,副静阀片132构造有软化连接孔1322,副动阀片131构造有副阀进水口1314,软化连接孔1322与软水入口119连通,副阀进水口1314与副腔112连通,软化连接孔1322与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形成副制水流道136。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水模式,副驱动部135驱动副动阀片131转动,使得副动阀片131和副静阀片132之间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副阀进水口1314和软化连接孔1322连通形成副制水流道136,此时软水入口119可以通过副制水流道136和副腔112连通,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水可以流动到副腔112内。在部分非制水模式中,例如吸盐模式,副驱动部135驱动副动阀片131转动,使得副动阀片131相对于副静阀片132发生转动,使得副阀进水口1314和软化连接孔1322不再连通,即此时的副制水流道136断开,软水入口119无法通过副制水流道136与副腔112连通,以便于软水阀实现运行其他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水模式,副驱动部135驱动副动阀片131运动到第一副阀位置,使得副动阀片131和副静阀片132可以组成一个连通的副制水流道136,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可以通过副制水流道136连通。
还有一些情况下,副腔112与软水入口119可以为常通,不需要通过副阀芯134调控(图中未示意),可简化副阀芯134的结构。关于注水模式:
参考图9至图14、图19至图21以及图36至图39可以理解的是,阀壳110设置有用于连接盐箱200的盐箱连接口1110,在注水模式,副阀芯134的注水流道137连通软水入口119与盐箱连接口1110,使得软水入口119、注水流道137和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通过调节副阀组件130的状态,使得软化装置190与盐箱200连通,软化装置190软化后的软水输送到盐箱200中,使得盐箱200中盐溶解,以便将盐溶液通入软化装置190。
具体的,在注水模式,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转动至第二副阀位置,副阀芯134的注水流道137使得吸盐注水孔1324和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吸盐注水孔1324可以与软水入口119或副腔112连通,吸盐注水孔1324处的水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输送到盐箱连接口1110,然后从盐箱连接口1110输送到盐箱200内,实现对盐箱200的注水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水从软水入口119流动到盐箱连接口1110的方式: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的状态可以与制水模式相同时,原水可以沿原水进口113、主制水流道126、主腔111、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的路径流动,使得原水经过软化装置190转换成软水后输送到软水出口114,软水从软水出口114处再输送到盐箱连接口1110,实现向盐箱200注软水的操作。
水从副腔112流动到盐箱连接口1110的方式:当通过主阀组件120的流道切换,使得原水进口113和副腔112连通,即此时原水进口113处的水可以直接输送到副腔112内,通过副阀芯134可以使得副腔112和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实现向盐箱200注原水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软水入口119处的水可以直接流动到注水流道137,即软水入口119直接与注水流道137连通;软水入口119处的水也可以经过副腔112后再流动到注水流道137,即软水入口119、副腔112和注水流道137连通。
即软水入口119通过副腔112与注水流道137连通,实现软水入口119、副腔112和注水流道137连通,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水可以经副腔112后再流动到注水流道137,软水入口119处的水也可以一部分流动到注水流道137,另一部分流动到副腔112内。也就是说,可以保证在注水模式时,会有水流动到副腔112,副腔112内的水可以从软水出口114流出,保证了用户在注水模式时仍有水可用,且此时流动到副腔112内的水是经过软化装置190处理后的软水,即用户在注水模式时仍有软水可用。
可以理解的是,注水模式中,原水进口113向软化装置190送水的方式,可与上述的制水模式相同,也就是,可通过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配合连通原水进口113与原水出口118,使得原水沿着原水进口113、主制水流道126、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的路径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有助于简化主腔111与主阀组件120的结构。
在主阀芯124设置有主制水流道126的情况下,主制水流道126连通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具体可参考上述关于制水模式的说明,此处不在赘述。可以理解为,注水模式与制水模式的区别在于,副阀组件130的状态不同。软水阀在注水模式与制水模式之间切换,主阀芯124位于第一主阀位置,通过切换副阀芯134的位置,可实现两种模式的切换。制水模式中,副阀芯134的位置可理解为第一副阀位置,注水模式中,副阀芯134的位置可理解为第二副阀位置,通过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转动,使得副阀芯134在第一副阀位置与第二副阀位置之间切换,也就是,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阀芯134转动至注水流道137连通或断开,副制水流道136也随之通断,副阀组件130的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
其中,副阀芯134包括副静阀片132和副动阀片131,副动阀片131连接于副驱动部135,副静阀片132与阀壳110相固定,副静阀片132构造有软化连接孔1322和吸盐注水孔1324,软化连接孔1322与软水入口119连通,吸盐注水孔1324与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软化连接孔1322和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形成注水流道137。副静阀片132与副动阀片131配合,可连通软化装置190与盐箱200,顺利将软化装置190内的软水送入盐箱200,结构简单。
具体的,在注水模式,通过副驱动部135带动副动阀片131转动至第二副阀位置,使得副动阀片131与副静阀片132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软化连接孔1322和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形成注水流道137,软水入口119通过注水流道137和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水可以通过注水流道137输送到盐箱连接口1110。在部分非注水模式,通过副驱动部135带动副动阀片131转动,使得吸盐注水孔1324和软化连接孔1322不再连通,使得软水入口119无法通过注水流道137与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水无法流动到盐箱连接口1110,以便于软水阀实现在不同的模式下运行。
其中,副阀芯134包括副静阀片132和副动阀片131,副动阀片131连接于副驱动部135,副静阀片132与阀壳110相固定,副静阀片132构造有软化连接孔1322和吸盐注水孔1324,软化连接孔1322与软水入口119连通,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副腔112与盐箱连接口1110,副动阀片131构造有副阀进水口1314,副阀进水口1314与副腔112连通,软化连接孔1322与吸盐注水孔1324通过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以形成注水流道137。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副驱动部135带动副动阀片131转动,可以使得软化连接孔1322和吸盐注水孔1324通过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以形成注水流道137,此时的注水流道137不仅可以连通软水入口119和盐箱连接口1110,还可以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软水可以流动到盐箱连接口1110,也可以经过副腔112后再流动到软水出口114。
其中,当软水阀包括射流器160,通过射流器160连通吸盐注水孔1324与盐箱连接口1110,也就是通过射流器160连通注水流道137与盐箱连接口1110;通过切换副阀芯134的状态,软水阀还可以通过射流器160从盐箱200抽吸盐溶液并送入软化装置190,也就是在注水模式与吸盐模式中,水在软化装置190、射流器160及盐箱200之间的流路不同;在注水模式,水沿软化装置190通过副阀组件130流向射流器160,或是沿从副腔112流向射流器160,然后通过射流器160流入盐箱连接口1110;在吸盐模式,副腔112中进入射流器160内的原水带动盐箱200中盐溶液进入射流器160,再将射流器160内的混合溶液通过副阀组件130送入软化装置190;需要说明的是,注水模式与吸盐模式中,副阀组件130内连通的流道不同。当然,注水模式中,通过副阀组件130的注水流道137流向盐箱连接口1110的水,也可以不通过射流器160而直接流入盐箱连接口1110,此时,吸盐注水孔1324可直接与盐箱连接口1110对应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在注水模式中,原水进口113向副阀组件130通水的路径与制水模式相同,也就是,通过软水阀控制软化装置190向盐箱连接口1110输送软水,但是,注水模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原水引入盐箱连接口1110中。一些情况下,在注水模式中,主腔111可不参与工作,通过调节副阀组件130的状态,在原水进口113连通副腔112的情况下,调控副阀组件130,以使副腔112与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或通过其他方式使软水出口114与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原水通过盐箱连接口1110通入到盐箱200中(图中未示意),使得盐箱200中的盐溶解,以便将盐水通入软化装置190。例如,阀壳110的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连通,注水流道137连通副腔112与盐箱连接口1110,可将副腔112内的原水送入到盐箱200中,也能在盐箱200中溶解得到盐水,此时,副动阀片131的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吸盐注水孔1324,副腔112内的原水沿副阀进水口1314、吸盐注水孔1324和盐箱连接口1110的方向流动,此时,主阀组件120可断开或连通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
上述内容对注水模式进行了说明,在盐箱200内注水完成后,盐箱200内的盐溶解预设时长,一般可为1小时、2小时等,此过程可以理解为盐箱200进入融盐状态,在融盐状态进行过程中,可执行制水模式,使得用户可从软水出口114取到软水。在盐箱200内的盐溶解完成后,将盐水送入软化装置190内,也就是执行吸盐模式,下面对吸盐模式进行说明。
吸盐模式:
参考图9至图14、图22至图34以及图36至图3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阀壳110连接有射流器160,阀壳110设置有盐箱连接口1110,通过射流器160将盐箱连接口1110中的盐溶液吸入盐箱连接口1110,并通过射流器160和副阀组件130配合,将盐溶液送入到软化装置190内,再将软化装置190内的软化材料再生后的污水排出。
在吸盐模式,结合图36至图39所示,阀壳110连接有射流器160,射流器160设置有射流流道,阀壳110设置有盐箱连接口1110,在吸盐模式,射流流道的射流入口161通过副阀芯134连通原水进口113,射流流道的吸入口163连通盐箱连接口1110,射流流道的射流出口162通过副阀芯134连通软水入口119。软水入口119连通软化装置190,原水进口113、射流入口161、射流出口162和软水入口119连通,使得原水进口113的原水可以流动到射流流道内,原水与盐箱连接口1110的盐水在射流流道内混合得到混合液体,混合液体沿着射流出口162和软水入口119通入软化装置190。其中,吸入口163位于射流入口161与射流出口162之间的流路上,原水沿射流入口161向射流出口162流动,原水在射流流道内流动,使得吸入口163处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将盐箱200内的盐溶液沿盐箱连接口1110、吸入口163被吸入到射流入口161、射流流道内,使得盐溶液与原水在射流流道内混合得到混合溶液,混合溶液沿射流出口162流向软化装置190,完成将混合溶液送入软化装置190的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在吸盐模式,副阀芯134在副驱动部135的驱动下位于第三副阀位置,使得射流流道的射流入口161与原水进口113连通,射流流道的射流出口162与软水入口119连通,原水可以沿着原水进口113、射流入口161、射流出口162和软水入口119的路径流动。
在一些情况下,射流入口161通过副阀芯134与副腔112连通,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连通,使得射流入口161与原水进口113连通。原水从原水进口113流动到副腔112,然后从副腔112处通过射流入口161流动到射流流道内,实现了射流入口161与原水进口113的连通。当然,射流入口16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原水进口113连通,例如射流入口161直接与原水进口113连通,或是通过其他阀组件与原水进口113连通,而无需通过副阀组件130。
可以理解的是,当射流入口161通过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连通时,原水会先流动到副腔112内,副腔112内的原水的一部分会流动到射流流道内,副腔112内的原水的另一部分会从软水出口114排出,使得用户在软水阀处于吸盐模式时仍有水可用。且盐溶液与原水在射流流道内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溶液,是通过射流出口162流动到软水入口119处,而软水入口119与副腔112通过副阀组件130断开,即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不连通,软水入口119处的盐水不会流动到副腔112内,保证了副腔112内的水是原水而不是盐水,保证了用户在软水阀处于吸盐模式时有原水可用。
在一些情况下,副驱动部135驱动副动阀片131转动,使得副阀进水口1314与软化连接孔1322错开,副动阀片131阻断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腔112。在吸盐模式时,副阀进水口1314与软化连接孔1322错开,即软水入口119与副阀进水口1314分隔开,使得软水入口119与副腔112分隔开,阻断了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可以避免软水入口119处的盐水污染副腔112处的水。
其中,主阀芯124的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原水出口118与阀壳110的排污口115,使得原水进口113的原水与盐箱连接口1110的盐水在射流流道内混合得到混合液体,混合液体沿射流流道、软水入口119、原水出口118、第一排污流道127和排污口115流出。原水和盐水混合得到的混合液体沿着射流出口162和软水入口119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混合液体对软化装置190进行再生后从原水出口118排出,而原水出口118通过第一排污流道127和阀壳110的排污口115连通,则混合液体会沿着原水出口118、第一排污流道127和排污口115流动并排出阀壳110。
在一些情况下,原水出口118例如通过主腔111与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即混合液体会沿着原水出口118、主腔111和第一排污流道127流动。当然,原水出口118也可以直接和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使得软水阀的结构更加的简单。
还有一些情况下,射流出口162的混合溶液不限于引流到软水入口119,还可以通过副阀组件130和主阀组件120配合引流到原水出口118,使得混合溶液沿原水出口118流入软化装置190,混合溶液在软化装置190内清洗软化材料,清洗后的污水通过副阀组件130引流到排污口115。向软化装置190送入混合溶液和从软化装置190排出污水的路径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
其中,在通过副阀组件130将副腔112内的原水通入射流入口161,通过副阀组件130将射流出口162的混合溶液送入软水入口119,通过主阀组件120将原水出口118的污水排放到排污口115的情况下,副阀芯134的第一吸盐流道1341和第二吸盐流道1342连通,第一吸盐流道1341连通副腔112与射流入口161,第二吸盐流道1342连通射流出口162与软水入口119,主阀芯124的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原水出口118与阀壳110的排污通道1114(排污通道1114的端部形成排污口115),副腔112内的原水沿第一吸盐流道1341进入射流入口161,原水与盐溶液在射流流道内混合得到混合液体,混合液体沿射流出口162、软水入口119、原水出口118、第一排污流道127和排污口115流出,实现软化装置190的吸盐慢洗。
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吸盐流道1341连通副腔112和射流入口161时,副腔112和原水进口113连通,使得原水进口113处的原水可以沿着副腔112和射流入口161流动到射流流道内。当然,第一吸盐流道1341也可以直接连通射流入口161和原水进口113,使得原水进口113处的原水可以通过射流入口161输送到射流流道内。
在一些情况下,阀壳110设置有过滤通道1115,过滤通道1115内设置有过滤件,过滤通道1115连通射流入口161与第一吸盐流道1341,使得第一吸盐流道1341流出的原水经过过滤通道1115过滤后,再沿射流流道、第二吸盐流道1342送入软化装置190,原水过滤后再用于软化材料的再生。
过滤件可以为过滤网、滤芯、滤膜等,过滤件的结构多样。过滤件可固定在过滤通道1115内,过滤件可通过卡接、紧固件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过滤件的固定方式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过滤件可拆卸连接于过滤通道1115内,方便更换。
其中,阀壳110设置有安装通道,射流器160可拆卸安装在安装通道内,方便射流器160拆装。一些情况下,参考图35和图40所示,阀壳110一体成型出安装通道,方便阀壳110加工,也能简化软水阀的结构。或者,阀壳110直接连接射流器160(图中未示意),射流器160无需安装在通道内,射流器160的独立性更强,当阀壳110设置有过滤通道1115,过滤通道1115也可以通过独立于阀壳110的结构件形成,如可拆卸连接于阀壳110的管件,此管件可以与独立的射流器160连接为一体,减少零件数量。基于前述,射流器160和过滤件在阀壳110的安装方式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36至图39所示,射流器160可以为文丘里结构,阀壳110左侧设置射流器160,阀壳110的左侧侧边开有两根通道,最下面通道装过滤件的过滤通道1115,用于过滤杂质,防止射流器160堵塞,上面设置用于安装射流器160的安装通道,射流器160的侧边装有与该管的水流动方向垂直的盐箱连接口1110。盐箱连接口1110可通过软管与盐箱连接口1110连接,再生时进行吸盐。
参考图36至图39所示,射流器160内设置有第一流道164和第二流道165,第一流道164的一端连通吸入口163,第一流道164的另一端形成射流入口161,第二流道165的一端与吸入口163连通,第二流道165的另一端形成射流出口162。第一流道164的端部插设有射流限流件166,以调节射流器160的流量。
下面,对于形成第一吸盐流道1341和第二吸盐流道1342的副阀芯134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考图10、图13和图14所示,副阀芯134包括副静阀片132和副动阀片131,副动阀片131连接于副驱动部135,副静阀片132与阀壳110相固定,副静阀片132构造有吸盐注水孔1324、盐水孔1323和软化连接孔1322,副动阀片131构造有副阀进水口1314和副阀第一凹槽1311,副阀进水口1314与副腔112连通,吸盐注水孔1324与射流入口161连通,副阀进水口1314和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形成第一吸盐流道1341,盐水孔1323与射流出口162连通,软化连接孔1322与软水入口119连通,盐水孔1323通过副阀第一凹槽1311和软化连接孔1322连通形成第二吸盐流道1342。
可以理解的是,副阀进水口1314和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形成第一吸盐流道1341,使得第一吸盐流道1341可以连通副腔112和射流入口161,副腔112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吸盐流道1341流动到射流流道内。盐水孔1323和软化连接孔1322通过副阀第一凹槽1311连通,以得到第二吸盐流道1342,使得第二吸盐流道1342可以连通射流出口162和软水入口119,射流流道内原水和盐水混合后的混合液体可以通过第二吸盐流道1342流动到软水入口119,然后混合液体从软水入口119进入软化装置190内,实现向软化装置190内输送盐水。也就是说,在吸盐模式,原水沿副腔112、副阀进水口1314、吸盐注水孔1324、射流入口161、射流出口162和软水入口119的路径流动,原水进入射流入口161后,在原水的负压作用下,使得盐箱200内的盐溶液沿盐箱连接口1110进入吸入口163,使得盐溶液与原水在射流流道内混合得到混合溶液,混合溶液沿射流出口162、盐水孔1323、副阀第一凹槽1311和软化连接孔1322的路径流动,混合溶液通过软化连接孔1322进入软化装置190,按照前述的路径,进行盐溶液输送。
副阀进水口1314的原水来自副腔112,副腔112中的原水来自原水进口113。
一些情况下,参考图41和图42所示,阀壳110包括连通通道1113,连通通道1113连通副腔112和原水进口113,使得原水可以沿原水进口113和连通通道1113输送到副腔112,可简化原水输送的流路,可简化软水阀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与副腔112连通,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通过主阀芯124与原水进口113可通断调节。通过主驱动部125驱动主阀芯124,可以使得主阀芯124在连通连通通道1113与原水进口113的第三主阀位置以及连通主腔111和原水进口113的第一主阀位置之间切换,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时,原水进口113与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断开,实现了连通通道1113与原水进口113的可通断调节,也就实现了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的可通断调节。
在吸盐模式,连通通道1113通过主阀芯124与原水进口113连通,原水经原水进口113、主阀芯124和连通通道1113流动到副腔112内。然后副腔112内的一部分水通过副阀芯134流向软水入口119,且在流向软水入口119的过程中,原水和盐箱200内的盐水混合,原水和盐水混合后的混合溶液流动到软水入口119,并从软水入口119进入软化装置190。副腔112内的另一部分水则可以流向软水出口114,使得用户在吸盐模式仍可以有水可用,此时,用于从软水出口114取到原水。
上述内容对于吸盐模式中副阀组件130的结构和状态进行了说明,也就是对混合溶液输送到软化装置190的路径进行了说明,下面对于,混合溶液在软化装置190内对软化材料再生之后产生的污水的流动路径进行说明。
参考图23所示,在吸盐模式,主阀芯124的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原水出口118与阀壳110的排污通道1114,以使原水出口118、第一排污流道127和排污通道1114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原水和盐水的混合液体进入软化装置190后,污水沿着原水出口118、第一排污流道127和排污通道1114的路径流动,使得污水可以排出阀壳110。
需要注意的是,原水出口118可以直接和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也可以通过主腔111与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当原水出口118通过主腔111与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时,污水沿着原水出口118、主腔111、第一排污流道127和排污通道1114排出阀壳110,此时的主制水流道126断开,主腔111和原水进口113断开,使得主腔111内的污水不会和原水混合,可以避免原水进口113处的原水受到污染,保证了原水进口113流动到副腔112内的是原水而不是污水,而副腔112与软水出口114连通,即用户用的水就是副腔112内的水,则保证了用户在软水阀处于吸盐模式时用到的是原水而不是污水。
需要注意的是,在软水阀处于反洗模式和吸盐模式时,主阀芯124的流路相同,使得软水阀在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时均可以将污水排出阀壳110,且两个模式共用一种排污流路,可以简化主阀芯124的结构。
其中,主阀芯124包括主静阀片122和主动阀片121,主动阀片121连接于主驱动部125,主静阀片122与阀壳110相固定,主静阀片122设有主阀排污孔1222,主动阀片121设有主阀进水口1211,主阀排污孔1222与排污通道1114连通,主阀进水口1211与原水出口118连通,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阀排污孔1222连通形成第一排污流道127。通过主驱动部125驱动主阀芯124处于第三主阀位置,使得主阀芯124形成第一排污流道127,通过第一排污流道127将原水出口118和排污通道1114连通,使得阀壳110内的污水可以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阀排污孔1222连通形成的第一排污流道127可以连通原水出口118和排污通道1114,使得污水可以沿着原水出口118、主阀进水口1211、主阀排污孔1222和排污通道1114流动并排出阀壳110,实现污水的排放。
当然,主静阀片122也可以开设两个主阀排污孔1222(图中未示意),一个主阀排污孔1222连通原水出口118,另一个主阀排污孔1222连通阀壳110的排污口115,两个排污孔通过主动阀片121的槽体连通,也能将软化装置190内的污水排出。
下面在阀壳110具有射流流道等相关结构的情况下,对副阀芯134执行注水模式进行说明。
在注水模式,参考图21所示,副阀芯134的注水流道137连通,注水流道137连通射流入口161和软水入口119,主腔111连通原水进口113,使得原水进口113、主腔111、原水出口118、软水入口119、注水流道137、射流流道和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也就是,水沿原水进口113、主腔111、原水出口118、软水入口119、注水流道137、射流流道和盐箱连接口1110的路径流动,再通过盐箱连接口1110通入盐箱200。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供了将软水送入盐箱200的路径,提供了软水从软化装置190流出后的水流路径,并未介绍原水向软化装置190流动的路径,原水向软化装置190流动的路径可参考上述的制水模式,也就是主制水流道126连通,将原水进口113处的原水送到原水出口118,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路径。
可以理解的,射流入口161与软水入口119连通,使得软水可以通过射流入口161流入到射流流道内,此时射流出口162关闭,吸入口163和盐箱连接口1110连通,使得水通过射流入口161流向吸入口163,然后流向盐箱连接口1110。
其中,副阀芯134包括副静阀片132和副动阀片131,副动阀片131连接于副驱动部135,副静阀片132与阀壳110相固定,副静阀片132构造有软化连接孔1322和吸盐注水孔1324,副动阀片131构造有副阀进水口1314,吸盐注水孔1324与射流入口161连通,软化连接孔1322与软水入口119连通,软化连接孔1322、副阀进水口1314和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形成注水流道137,在注水模式,射流出口162关闭,使得水从吸盐注水孔1324流入射流流道,射流流道内的水通过吸入口163流向盐箱连接口1110。软化连接孔1322、副阀进水口1314、吸盐注水孔1324和射流入口161连通,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软水可以通过射流入口161流入到射流流道内。
在软水输送到射流流道内时,射流出口162关闭,射流入口161连通吸盐注水孔1324,吸入口163连通盐箱连接口1110,使得水通过吸盐注水孔1324流入射流入口161,射流流道内的水通过吸入口163流向盐箱连接口1110。
基于射流出口162对应盐水孔1323,可通过副动阀片131运动到封闭盐水孔1323,实现射流出口162的关闭,使得射流流道内的水通过吸入口163进入到盐箱连接口1110中。
结合上述对于主阀组件120和副阀组件130的阀种类说明,当副阀组件130为碟片阀,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动阀片131相对于副静阀片132转动,以使副阀芯134在注水流道137连通的位置以及第一吸盐流道1341和第二吸盐流道1342连通的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动阀片131相对于副静阀片132转动,以使副阀芯134在注水流道137连通的位置以及射流出口162和软水入口119连通的位置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副驱动部135驱动副动阀片131转动,使得副阀芯134在注水模式对应的第二副阀位置和吸盐模式对应的第三副阀位置之间切换。在软水阀处于注水模式,即副阀芯134处于第二副阀位置时,副阀芯134的注水流道137连通,使得软水入口119可以通过注水流道137和射流入口161连通,软水入口119处的软水可以通过注水流道137和射流入口161流动到射流流道内,然后流动到盐箱连接口1110,实现对盐箱200的注水操作。在软水阀处于吸盐模式,即副阀芯134处于第三副阀位置时,副阀芯134连通射流出口162和软水入口119,使得射流流道内原水和盐水混合后的混合溶液,可以从射流出口162流动到软水入口119,然后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实现对软化装置190的注盐水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副阀芯134处于第二副阀位置时,主阀芯124处于第一主阀位置,副阀芯134处于第三副阀位置时,主阀芯124处于第三主阀位置。也就是说,软水阀在注水模式和吸盐模式之间切换时,主驱动部125驱动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和第三主阀位置之间变化,以实现注水模式和吸盐模式的切换。
在经过注水模式和吸盐模式之后,实现软化装置190内软化材料的再生,还需要对软化装置190进行清洗,也就是软水阀可控制清洗模式执行,清洗模式包括反洗模式和正洗模式中的至少一种,保证软化装置190及软水阀被清洗干净即可。
下面对反洗模式进行说明。
参考图9至图14以及图25至图27所示,在反洗模式中,副阀芯134的反洗流道连通,反洗流道连通软水入口119与原水进口113,主驱动部125用于驱动主阀芯124运动至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原水出口118与阀壳110的排污口115。
可以理解的是,反洗流道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原水进口113,使得原水可以沿着原水进口113和软水入口119流动,然后从软水入口119流入软化装置190,从原水出口118流出软化装置190,实现对软化装置190的反洗操作。由于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原水出口118和阀壳110的排污口115,则从原水出口118流出的污水可以沿着第一排污流道127和排污口115排出阀壳110,实现软水阀的排污。
其中,副阀芯134包括副静阀片132和副动阀片131,副动阀片131连接于副驱动部135,副静阀片132与阀壳110相固定,副静阀片132构造有软化连接孔1322,副动阀片131构造有副阀进水口1314,软化连接孔1322与软水入口119连通,副阀进水口1314与原水进口113连通,副阀进水口1314与软化连接孔1322连通形成反洗流道。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运动至第一副阀位置,使得副阀进水口1314和软化连接孔1322连通形成反洗流道,反洗流道可以连通原水进口113和软水入口119,使得原水进口113、反洗流道和软水入口119连通,原水可以沿着原水进口113、反洗流道和软水入口119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
需要注意的是,副阀进水口1314可以和副腔112连通,副腔112则通过主阀芯124连通原水进口113,使得原水进口113、副腔112、副阀进水口1314、软化连接孔1322和软水入口119连通,原水可以沿着原水进口113、副腔112、副阀进水口1314、软化连接孔1322和软水入口119的路径流动。
其中,在反洗模式,反洗流道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副腔112与原水进口113连通,使得原水进口113、副腔112、反洗流道和软水入口119连通。原水可以沿着原水进口113、副腔112、反洗流道和软水入口119的路径流动,在原水流动到副腔112时,部分原水沿着反洗流道和软水入口119的路径流动,另一部分原水流向软水出口114,使得用户可以在软水出口114获得原水,实现了用户在软水阀处于反洗状态时仍有水可用。
需要说明的是,反洗模式与吸盐模式均通过第一排污流道127向外排水,即在反洗模式和吸盐模式中,主阀芯124的状态相同,可简化主阀组件120的结构以及软水阀中的流路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中,原水流动到副腔112的路径相同,主阀组件120均用于连通原水进口113和副腔112,主阀组件120同时用于使得原水进口113和主腔111断开,可以简化主阀组件120的结构以及软水阀中的流路布置。
还可以理解为,反洗模式和吸盐模式中,主阀组件120的状态相同,通过主阀组件120向软水阀的外侧排水,但排水的流路不局限于前述的第一排污流道127,还可以为图中未示意的结构,如上述的“主静阀片122开设两个排污孔”的技术方案,具体可参考上述内容,此处不在赘述。也就是,在吸盐模式向反洗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可调控副阀组件130的状态,主阀组件120的状态可保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反洗模式和制水模式中,副阀组件130的状态可以相同,副阀芯134均用于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通过主阀芯124的位置切换即可实现软水阀在制水模式和反洗模式的切换。在反洗模式,副阀组件130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是为了使副腔112内的原水通过软水入口119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在制水模式,副阀组件130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是为了使软水入口119处的软水通过副腔112流动到软水出口114。通过在反洗模式和制水模式中,共用一个状态的副阀芯134,可以简化副阀组件130的结构。
上述内容,对于反洗模式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正洗模式进行说明。
参考图9至图14以及图28至图30所示,阀壳110设有排污口115,在正洗模式中,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阀芯134运动至正洗流道138连通,正洗流道138连通软水入口119与排污口115。通过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运动至第四副阀位置,使得正洗流道138连通,此时主阀芯124的主制水流道126连通主腔111和原水进口113,使得原水可以沿着原水进口113、主腔111、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的路径流动,而正洗流道138连通软水入口119和排污口115,使得水可以沿着软水入口119和排污口115的路径流动,实现在正洗模式时将污水排出阀壳110。
可以理解的是,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通过副阀芯134的位置切换实现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和正洗模式的切换。主阀芯124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和正洗模式时,均处于第一主阀位置,即主阀芯124的状态相同,水从原水进口113流动到软水入口119的路径相同。此时通过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进行相应的位置切换,即可实现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和正洗模式三者之间的切换,使得软水阀的控制更加的简单,简化了软水阀的结构。
其中,副阀芯134包括副静阀片132和副动阀片131,副动阀片131连接于副驱动部135,副静阀片132与阀壳110相固定,副静阀片132构造有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阀排污孔1321,软化连接孔1322与软水入口119连通,副阀排污孔1321与排污口115连通,通过副阀芯134连通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阀排污孔1321形成正洗流道138。
可以理解的是,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阀排污孔1321连通形成的正洗流道138,可以连通软水入口119和排污口115,使得软水入口119、正洗流道138和排污口115连通。在正洗模式时,原水经原水进口113、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对软化装置190进行正洗操作,对软化装置190进行清洗后的污水从软水出口114排出,然后污水沿着软水入口119、正洗流道138和排污口115的路径流动并排出阀壳110,实现了正洗模式下的排污。
其中,副动阀片131构造有副阀进水口1314,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副腔112,软化连接孔1322通过副阀进水口1314和副阀排污孔1321连通形成正洗流道138。
可以理解的是,软化连接孔1322通过副阀进水口1314和副阀排污孔1321连通,而副阀进水口1314与副腔112连通,则软水入口119处的水可以一部分沿着正洗流道138流动到排污口115,另一部分沿着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阀进水口1314流动到副腔112,由于正洗模式之前已经先对软水阀进行了反洗操作,正洗模式产生的污水的含盐量较低,可以使用,当用户需要在正洗模式时用水时,副腔112内的水通过软水出口114排出,以供用户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软水入口119处的水也可以沿着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阀进水口1314流动到副腔112内,然后副腔112内的水一部分沿着副阀进水口1314和副阀排污孔1321的路径流动到排污口115,另一部分流动到软水出口114,使得用户在正洗模式时仍有水可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洗模式,软化连接孔1322与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此时的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阀进水口1314除了用于形成正洗流道138,还用于形成副制水流道136。即副阀芯134在正洗模式和制水模式时,副阀芯134均起到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的作用,副阀芯134均具有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形成的流道,只是在正洗模式,副阀芯134的副阀排污孔1321还与副阀进水口1314连通。
其中,在正洗模式,正洗流道138连通软水入口119与阀壳110的排污通道1114,排污口115形成于排污通道1114的端部,原水出口118与原水进口113连通,软水阀内的原水通过原水出口118进入到软化装置190内,软化装置190内的水通过软水入口119通入软水阀,以通过副阀芯134的正洗流道138以及阀壳110的排污通道1114排出,实现清洁软化装置190的污水的排放。
可以理解的是,在主阀芯124设置有主制水流道126的情况下,在正洗模式,原水出口118与原水进口113通过主制水流道126连通。也可以理解为,正洗模式中主阀芯124的状态与制水模式中主阀芯124的状态相同,也就是主阀芯124处于第一主阀位置,当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可通过调节副阀芯134的状态,可切换制水模式与正洗模式。
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阀芯134转动至正洗流道138连通或断开,也就是,副驱动部135通过驱动副动阀片131相对于副静阀片132转动,可实现副阀芯134的状态切换,进而实现软水阀的功能模式切换。
其中,在软水阀执行吸盐模式之后,需要对软化装置190进行清洗,软化装置190的清洗方式可以为上述的反洗模式与正洗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当清洗模式包括反洗模式或正洗模式,则可在吸盐模式执行之后,通过反洗模式或正洗模式对软化装置190进行清洗;当清洗模式包括反洗模式和正洗模式,吸盐模式结束之后,可先执行反洗模式或正洗模式,可根据需要选择。一些情况下,吸盐模式之后,先执行反洗模式,再执行正洗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主静阀片122的孔和副静阀片132的孔,在阀壳110上均开设有与孔对应并连通的开口,保证水可通过静阀片的孔流出。
上述内容,对于软水阀的各个模式对应的流路进行了说明,下面,对于软水阀的调控方式进行说明。
基于上述内容,主阀组件120包括两个主阀位置,副阀组件130包括多个副阀位置,对于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主驱动部125用于驱动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和第三主阀位置之间切换,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阀芯134在多个副阀位置之间切换,以使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之间切换。
参考图17、图20、图23、图26和图29所示,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与第三主阀位置切换,也就是,至少两种模式下,主阀芯124的位置是相同的,可简化主阀芯124的调控方式。
一些情况下,参考图17、图20及图29所示,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主阀芯124的主制水流道126连通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同时,主腔111连通原水出口118,也就是,可通过主阀芯124将原水进口113的原水输送到原水出口118,实现向软化装置190输送原水的过程,此时,通过副阀芯134的位置切换实现软水阀在制水模式与注水模式的切换。
当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可以通过副阀芯134的位置切换,使得软水阀切换至正洗模式。其中,“主制水流道126”的结构形式,可参考上述关于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和正洗模式内容,例如,主动阀片121的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静阀片122的主腔进水孔1221连通可以形成主制水流道126。
另一些情况下,参考图23和图26所示,主阀芯124在第三主阀位置,主阀芯124的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主制水流道126断开,第一排污流道127连通原水出口118与阀壳110的排污通道1114,以使污水沿原水出口118、第一排污流道127和排污通道1114排出。在第三主阀位置,主阀芯124用于将软化装置190内的污水导出。在需要排放污水的模式中,可将主阀芯124切换至第三主阀位置,此时,可通过主阀芯124将原水输送到副腔112,然后通过副阀芯134控制水的流动,实现向盐箱200送水以及向软化装置190内送水等操作。
当清洗模式包括反洗模式,主阀芯124在第三主阀位置,通过副阀芯134的位置切换实现软水阀在吸盐模式与反洗模式的切换。可以理解为,吸盐模式与反洗模式,均通过主阀芯124将原水输送到副腔112,副阀芯134将副腔112处的水输送到软化装置190,通过主阀芯124将软化装置190内的污水导出,这两种模式,副阀芯134连通的流道不同。其中,在吸盐模式,副阀芯134的第一吸盐流道1341和第二吸盐流道1342连通,在反洗模式,副阀芯134的反洗流道连通。
上述内容,对于主阀组件120的两个位置进行了说明,下面,结合主阀组件120和副阀组件130的位置,对于各个模式进行说明。
参考图18所示,在制水模式,副阀芯134在第一副阀位置,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主阀芯124用于向软化装置190通水,副阀芯134用于使得软水入口119与软水出口114连通,保证软水出水,且副阀芯134还用于使得软水入口119与其他流道断开,避免其他流路内的水污染软水。
参考图21所示,在注水模式,副阀芯134在第二副阀位置,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主阀芯124用于向软化装置190通水,副阀芯134用于将软化装置190内的软水通入到盐箱连接口1110中。在第二副阀位置,副阀芯134的注水流道137连通,注水流道137连通软水入口119与盐箱连接口1110。且在第二副阀位置,副阀芯134还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水可以流动到副腔112内,然后水可以从副腔112流动到软水出口114,保证用户在注水模式有水可用。
参考图24所示,在吸盐模式,副阀芯134在第三副阀位置,主阀芯124在第三主阀位置,主阀芯124用于隔断原水进口113和主腔111,副阀芯134用于将原水通入到射流器160内,并在原水的流动动力带动下,将盐箱连接口1110内的盐溶液吸入到射流器160内,并将射流器160内的混合溶液送入到软化装置190内,软化装置190内的水通过主阀芯124沿阀壳110排出。其中,在第三副阀位置,副阀芯134的第一吸盐流道1341和第二吸盐流道1342连通,射流流道的射流入口161通过第一吸盐流道1341连通副腔112,射流流道的吸入口163连通盐箱连接口1110,射流流道的射流出口162通过第二吸盐流道1342连通软水入口119。其中,在吸盐模式,主阀芯124还用于连通原水进口113和副腔112,使得原水可以流动到副腔112内,副腔112内的原水除了流动到射流器160内外,还可以流动到软水出口114,使得用户在吸盐模式有原水可用,且副阀芯134还用于分隔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可以避免软水入口119处的盐水对副腔112内的原水造成污染。
参考图27所示,当清洗模式包括反洗模式,在反洗模式,副阀芯134在第一副阀位置,主阀芯124在第三主阀位置,副阀芯134用于将原水通入到软化装置190内,软化装置190内的水通过主阀芯124沿阀壳110排出。在第一副阀位置,副阀芯134的反洗流道连通,反洗流道连通软水入口119与副腔112。主阀芯124在第三主阀位置,主阀芯124隔断原水进口113和主腔111,主阀芯124连通原水进口113和副腔112,使得原水可以进入到副腔112内,然后一部分原水从副腔112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另一部分原水流动到软水出口114,使得用户在反洗时有水可用。
参考图30所示,当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在正洗模式,副阀芯134在第四副阀位置,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主阀芯124用于将原水通入到软化装置190内,软化装置190内的水通过副阀芯134沿阀壳110排出。在第三副阀位置,副阀芯134的正洗流道138连通,正洗流道138连通软水入口119与阀壳110的排污通道1114。需要注意的是,可以控制软水阀处于正洗模式之前,控制软水阀处于反洗模式,即先对软水阀进行清洗,降低软水阀内的水的盐分。然后再控制软水阀处于正洗模式,此时软水阀内的水的盐分已经较低,用户可以使用,可以将正洗操作理解的兜底的清洗步骤,也就是说,软水阀在经过反洗模式后,软水阀内的水已经是可以正常使用的状态,则保证了在正洗模式,用户可以用水。
当软水阀包括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和吸盐模式,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阀芯134在第一副阀位置、第二副阀位置、第三副阀位置之间转动切换,第一副阀位置、第二副阀位置、第三副阀位置沿副阀芯134的周向顺次设置,方便副阀芯134进行位置调节。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副驱动部135用于驱动副阀芯134在第一副阀位置、第二副阀位置、第三副阀位置和第四副阀位置之间转动切换,第一副阀位置、第二副阀位置、第三副阀位置和第四副阀位置沿副阀芯134的周向顺次设置。
对于软水阀的状态与功能模式的说明,关于各个流道的结构,此处并未赘述,可结合上述对于各个模式的说明。
在软水阀运行过程中,软水阀主要处于制水模式,在软化装置190内的软化材料需要再生时,先向盐箱200中注水,执行注水模式,再执行吸盐模式,向软化装置190内送具有再生功能的盐溶液的混合溶液,之后,再执行清洗模式,当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和反洗模式,可先执行反洗模式,再执行正洗模式。
在制水模式中,主阀芯124处于第一主阀位置,副阀芯134处于第一副阀位置;在需要执行注水模式时,主阀芯124的位置不需要调整,副阀芯134调整到第二副阀位置;在注水模式之后,盐箱200需要进行融盐预设时长,以得到盐溶液,此时,可调整至制水模式,主阀芯124的位置不需要调整,副阀芯134可回复到第一副阀位置;在融盐完成后,执行吸盐模式,需要将主阀芯124调整到第三主阀位置,副阀芯134调整到第三副阀位置。以吸盐模式之后,先执行反洗模式为例,此时,主阀芯124的位置不需要调整,副阀芯134调整至第一副阀位置,然后在执行正洗模式,主阀芯124需要调整至第一主阀位置,副阀芯134需要调整至第四副阀位置,完成软化材料的再生过程。最后,将软水阀调整至制水模式,继续执行制水功能。
还有一些情况下,主阀芯124还包括第二主阀位置,主阀芯124适于在第一主阀位置、第二主阀位置与第三主阀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二主阀位置,主阀芯124阻断原水进口113与主腔111,主阀芯124阻断原水进口113和副腔112,控制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的位置切换,此时,原水进口113的水不会进入软水阀,停止向主腔111、副腔112、软化装置190进水,副腔112内的副阀芯134受到水的流动压力变小,可减小水压对于副阀芯134位置切换的阻力,使得副阀芯134的位置切换更加省力,可减小副驱动部135向副动阀片131提供的驱动力,可减小动力消耗,减小副阀组件130的损耗,有助于延长副阀组件130的寿命以及软水阀的寿命。
主阀芯124在第二主阀位置,可控制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在多个副阀位置之间切换。在副阀芯134需要进行位置切换之前,将主阀芯124的位置切换至第二主阀位置,可减小水压对于副阀芯134位置切换的阻力,使得副阀芯134的位置切换更加省力,且操作简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水模式向注水模式切换时,主阀芯124的位置需要先调整至第二主阀位置,再将副阀芯134的位置调整至第二副阀位置,副阀芯134调整完成后,主阀芯124回复到第一主阀位置,则可执行注水过程;在注水结束之后,再次将主阀芯124调整至第二主阀位置,再将副阀芯134回复至第一副阀位置,然后将主阀芯124调整回第一主阀位置,此时盐箱连接口1110处于融盐状态,软水阀处于制水模式,用户可取水。融盐完成后,进行吸盐模式,此时,先将主阀芯124调控至第二主阀位置,再将副阀芯134调控至第三副阀位置,然后再将主阀芯124调控至第三主阀位置,以执行吸盐模式;吸盐模式完成后,调整至反洗模式,此时,主阀芯124先调控至第二主阀位置,然后将副阀芯134调控至第一副阀位置,再将主阀芯124调控至第三主阀位置,以执行反洗模式;反洗模式之后,调整至正洗模式,此时,主阀芯124先调控至第二主阀位置,然后将副阀芯134调控至第四副阀位置,再将主阀芯124调控至第一主阀位置,以执行正洗模式。正洗模式完成之后,需要调整至制水模式,先将主阀芯124调控至第二主阀位置,然后将副阀芯134调控至第一副阀位置,再将主阀芯124调控至第一主阀位置,可进行制水。
上述内容,对于软水阀的制水模式、用于软化装置190内软化材料再生的其他功能模式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进行了说明,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当软水阀应用于软水机,用户可从软水机取得单一硬度的软水,也就是软水机制得的软水的硬度不方便调节,因此,下述内容提供软水硬度可调节的技术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31至图34所示,阀壳110构造有原水通道和软水通道,原水通道位于原水进口113与主腔111之间,软水通道位于软水出口114与副腔112之间,原水通道与软水通道之间连接有旁通阀140,原水通道与软水通道通过旁通阀140连通或断开。当旁通阀140连通原水通道与软水通道,在原水通道的原水进口113的进水压力作用下,原水通道内的原水可向软水通道流动,以通过向软水通道内通入原水的方式,调节软水出口114的出水硬度。
其中,原水通道与软水通道之间连接有旁通阀140,旁通阀140的安装位置灵活,有助于减小软水阀的体积。
还有一些情况下,在软水装置不制水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旁通阀140连通原水通道与软水通道,用户可从软水出口114取到原水。
其中,旁通阀140的结构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参考图34所示,旁通阀140可以为碟片阀,结构简单且方便拆装。
参考图41所示,阀壳110的第一壳部1140内形成原水通道,阀壳110的第二壳部1141内形成软水通道,第一壳部1140开设有与原水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1134,第二壳部1141开设有与软水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口1135,阀壳110还形成有旁通腔,旁通阀140的旁通阀140芯位于旁通腔内,旁通阀140芯用于调节第一连通口1134与第二连通口1135的通断。
参考图34所示,旁通阀140芯可以包括旁通静阀片142和旁通动阀片141,旁通静阀片142开设有第一旁通开口1421和第二旁通开口1422,第一旁通开口1421与第一连通口1134对应并连通,第二旁通开口1422与第二连通口1135对应并连通;旁通动阀片141可运动至封闭第一旁通开口1421和第二旁通开口1422,此时旁通阀140关闭,原水通道与软水通道断开;旁通动阀片141可运动至打开第一旁通开口1421和第二旁通开口1422,此时,旁通阀140打开,原水通道与软水通道连通。旁通动阀片141包括第一扇形部1411和第二扇形部1412,第一扇形部1411用于开闭第一旁通开口1421,第二扇形部1412用于开闭第二旁通开口1422,结构简单且方便加工。
旁通动阀片141连接于旁通电机143,旁通电机143用于驱动旁通动阀片141转动,通过旁通动阀片141转动,切换旁通阀140的状态。
参考图32和图33所示,上述的阀壳110设置旁通腔,一种形式为:阀壳110形成有旁通槽1132,旁通槽1132连通第一连通口1134和第二连通口1135,旁通阀140芯可通过旁通槽1132的开口安装在其内,旁通槽1132的开口通过封盖件1133封闭以形成旁通腔,旁通腔的结构简单,方便阀壳110成型,也方便旁通阀140拆装。旁通静阀片142通过旁通密封圈144密封连接于阀壳110的内壁。
用户还可以通过软水阀取原水,此时,主阀芯124可在第二主阀位置。
下面,对阀壳1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考图1至图6、图40至图42所示,阀壳110包括第一壳部1140、第二壳部1141和第三壳部1142,第一壳部1140内形成原水通道,第二壳部1141内形成有软水通道,第三壳部1142形成主腔111和副腔112,第三壳部1142还形成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位于第三壳部1142的同侧,以方便软化装置190安装。
第一壳部1140、第二壳部1141和第三壳部1142固定为一体式的阀壳110,简化阀壳110的结构。
第一壳部1140与第二壳部1141并列设置,第三壳部1142在第一壳部1140和第二壳部1141的一端,主腔111与副腔112并列设置,主腔111与第一壳部1140位于同侧(右侧),副腔112与第二壳部1141位于同侧(左侧),阀壳110的结构分布更合理。
其中,阀壳110(如第三壳部1142)设置有用于连通原水进口113与副腔112的连通通道1113,连通通道1113通过主阀芯124与原水进口113可通断连接,即可以控制原水进口113是否与副腔112连通。其中,连通通道1113的出口与副腔112连通,连通通道1113的入口通过主阀芯124与原水进口113可通断连接。
阀壳110开设有软化连接口1121,软化连接口1121与副静阀片132的软化连接孔1322对应并连通,软化连接口1121可连通软化连接孔1322与软水入口119,通过副动阀片131的位置切换,可实现软化装置190与其他流路的通断调节。软化连接口1121位于软水入口119和副阀芯134之间,软化连接口1121与副静阀片132相邻设置,以便于软化连接孔1322和软化连接口1121直接对应连通。副阀芯134位于软化连接口1121和副腔112之间,使得副阀芯134可以控制软化连接口1121和副腔112之间的连通,即可以控制副腔112和软水入口119之间的连通。软化连接孔1322朝向软水入口119的一侧,使得软化连接孔1322可以和软化连接口1121保持常态连通,即软化连接孔1322可以和软水入口119保持常态连通,可以简化副阀芯134的结构,通过控制副动阀片131转动,使得软化连接孔1322在与副腔112连通的状态和不与副腔112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在不需要软化连接孔1322与副腔112连通时,可以通过副动阀片131阻隔软化连接孔1322和副腔112。
第三壳部1142还设置有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第三壳部1142设置有软化连接部1143,软化连接部1143用于连接软化装置190,软化装置190可通过螺纹连接、卡接、插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与阀壳110连接。参考图36所示,阀壳110设置有外螺纹,软化装置190设置有内螺纹,软化装置190通过螺纹结构与阀壳110旋拧连接,方便拆装。
第三壳部1142还开设有吸盐注水口1119,吸盐注水口1119与副静阀片132的吸盐注水孔1324对应并保持连通,吸盐注水口1119与射流流道的射流入口161连通;第三壳部1142还开设有盐水口1120,盐水口1120与副静阀片132的盐水孔1323对应并连通,盐水口1120与射流流道的射流出口162可连通,通过副动阀片131的位置切换,实现射流流道与其他流路的通断调节。
副阀芯134位于吸盐注水口1119和副腔112之间,以便于副阀芯134控制吸盐注水口1119与副腔112的通断,即便于控制副腔112和射流流道之间的通断。吸盐注水口1119和副静阀片132相邻设置,以便于吸盐注水口1119和吸盐注水孔1324直接对应连通,可简化吸盐注水口1119和吸盐注水孔1324之间的连通结构。吸盐注水孔1324朝向吸盐注水口1119一侧,使得吸盐注水孔1324和吸盐注水口1119可以保持常态连通,可以简化副阀芯134的结构,通过控制动阀片转动,使得吸盐注水孔1324在与副腔112连通的状态和不与副腔112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在不需要吸盐注水孔1324与副腔112连通时,可以通过副动阀片131阻隔吸盐注水孔1324和副腔112。
盐水口1120和副静阀片132相邻设置,以便于盐水口1120和盐水孔1323直接对应连通,可简化盐水口1120和盐水孔1323之间的连通结构。盐水孔1323朝向盐水口1120一侧,使得盐水口1120和盐水孔1323可以保持常态连通,可以简化副阀芯134的结构,通过控制动阀片转动,使得盐水孔1323在与射流流道连通的状态和不与射流流道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在不需要盐水孔1323与射流流道连通时,可以通过副动阀片131阻隔盐水孔1323与射流流道。
阀壳110(如第三壳部1142)开设有第一排污开口1125和第二排污开口112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排污开口1125与主阀排污孔1222对应并连通,通过控制主动阀片121进行位置切换,实现第一排污开口1125与对应的流道的通断,可通过第一排污开口1125排出污水;第二排污开口1124与副阀排污孔1321对应并连通,通过控制副动阀片131的位置切换,实现第二排污开口1124与对应的流道的通断,可通过第二排污开口1124排出污水。当阀壳110还设置有排污通道1114,排污通道1114连通第一排污开口1125和第二排污开口1124中的至少一个,排污通道1114的端部形成排污口115,使得污水沿排污口115排出,可简化排污管路。其中,排污通道1114内设置有限流件,以调整排污流速;排污通道1114位于阀壳110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软化材料再生时,主阀排污孔1222与副阀排污孔1321单独工作,不会同时工作,当两个排污孔通过排污通道1114与排污口115连通时,主阀排污孔1222工作时,副阀排污孔1321不工作,不会有污水倒流,同理,副阀排污孔1321工作时,主阀排污孔1222不工作。
参考图41和图42所示,当阀壳110设置有排污通道1114,阀壳110包括壳体和连接于壳体的封盖1116,壳体形成排污槽1117,排污槽1117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开口,封盖1116盖设在壳体以封闭第一开口,使得阀壳110内形成阀壳110的排污通道1114,排污通道1114的端部形成排污口115。排污通道1114的功能与上述内容相同,不再赘述。排污通道1114的结构形式不同,排污通道1114的结构不局限于前述的结构形式,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在制造软水阀时,直接在阀壳110开设相应的凹槽即可形成排污槽1117,通过将封盖1116盖设于排污槽1117处以封闭第一开口,即可形成排污通道1114,而无需在阀壳110的内部形成内部流道,使得软水阀头的开模制造更加的简单方便。
阀壳110设有主腔连通孔116,主腔连通孔116连通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使得主腔111内的水可以通过主腔连通孔116流动到原水出口118,实现对软化装置190的注水。原水出口118处的水可以通过主腔连通孔116流动到主腔111内,例如可以将软化装置190内的污水排放到主腔111内,然后通过排污通道1114排出阀壳110,实现排污操作。
主腔连通孔116形成于主腔111的壁面,主阀芯124位于主腔连通孔116和原水进口113之间,使得主阀芯124可以控制原水进口113和主腔连通孔116的通断,也就可以控制原水是否可以经主腔连通孔116和原水出口118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实现了对软化装置190注水的控制。在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主阀芯124可以阻隔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即可以阻隔主腔连通孔116和原水进口113,使得经原水出口118和主腔连通孔116流道主腔111内的污水,无法流动到原水进口113处,避免对原水进口113处的原水造成污染,使得污水只能通过主阀芯124流动到排污通道1114,最后排出阀壳110。
阀壳110构造有出水流道1112,副腔112的壁面设有副腔连通孔1111,出水流道1112连通副腔连通孔1111和软水出口114,副腔连通孔1111与软水入口119通过副阀芯134通断调节。副腔112通过副腔连通孔1111和出水流道1112保持常态连通,使得副腔112内的水会流动到软水出口114,通过副阀芯134的流路切换,副腔112还可以和其他流路连通,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也就是说,副腔112内的水可以沿着至少两个流路流动,其中一个流路固定为副腔112流向软水出口114,其他流路则根据副阀芯134的控制切换而改变,则只要保证副腔112内有可用的水,就可以保证软水出口114处有可用的水。将副阀芯134设于副腔连通孔1111和软水入口119之间,使得副阀芯134可以控制副腔连通孔1111和软水入口119之间的通断,可以在吸盐模式时,通过副阀芯134阻隔副腔连通孔1111和软水入口119,避免软水入口119处的盐水流动到副腔连通孔1111,保证了通过副腔连通孔1111流动到软水出口114的水不会被盐水污染。
其中,副腔连通孔1111和软水入口119分别位于副阀芯134的两侧,以便于副阀芯134控制副腔连通孔1111和软水入口119之间的通断。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提及的“副阀芯134的两侧”中“两侧”,与上文中提及的“副阀芯134的两侧”中“两侧”的意思相同,不再重复叙述。
其中,参考图2、图3和图6所示,出水流道1112例如形成于副腔112的前端。
基于上述内容,软水机通过软水阀接在用户主管路上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水阀的设计构思在于,在阀壳110内形成主腔111和副腔112两个腔室,每个腔室配设一个阀组件,即主腔111配设主阀组件120、副腔112配设副阀组件130,主阀组件120与副阀组件130配合,实现软水阀的功能,可缩小软水阀的体积,有助于增大软水阀的软水出水流量,并简化阀片的结构。
其中,主腔111和副腔112内部空间和结构组成基本一样,两腔的区别为开设的孔洞结构、数量、位置不一样,即主腔111与副腔112的功能不同。两个腔体结构呈圆形结构,左右两个腔室水平布置,腔室的轴向(对应的阀组件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为水平,且与底部连接的树脂罐呈垂直分布,与之对应的,树脂罐在软水机中竖直放置。
上述内容,对阀壳11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参考图7至图30以及图40对主阀组件120和副阀组件130的结构进行说明。
主阀组件120包括主阀芯124和主驱动部125,主阀芯124包括主静阀片122和主动阀片121,主静阀片122固定在阀壳110的主腔111内,主动阀片121可转动的设置在主腔111内。
其中,在软水阀处于不同模式时,主静阀片122的孔结构在主动阀片121的正投影位于主动阀片121的槽(此处的槽可以为前述的主阀第一槽体,也可以是工艺槽)内,通过槽封闭主静阀片122的孔结构,可以提高主静阀片122的孔结构的密封效果,可以减少主静阀片122和主动阀片12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主动阀片121和主静阀片122之间的摩擦力,便于驱动主动阀片121相对于主静阀片122转动,且槽通过主静阀片122的孔结构与主静阀片122一侧的空间连通,使得水可以通过进入到槽内,可以起到平衡水压的作用,可以平衡主动阀片121和主静阀片122的压力。
其中,主动阀片121设有主阀进水口1211、主阀第一凹槽1212;主静阀片122设有主腔进水孔1221。
一些情况下,主静阀片122设有主阀排污孔1222,还有一些情况下,主静阀片122设有主副连接孔1223。
还有一些情况下,主动阀片121还设有主阀第二凹槽1213,可以理解的,主阀第二凹槽1213可以为主阀工艺槽。
示例性的,主阀进水口1211、主阀第一凹槽1212和主阀第二凹槽1213沿着主动阀片121的周向顺次设置,便于控制主动阀片121的转动;主腔进水孔1221、主阀排污孔1222和主副连接孔1223沿着主静阀片122的周向顺次设置,便于控制主静阀片122的孔与主动阀片121配合。
主阀工艺槽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主静阀片122的孔结构的开孔面积,保证了凹槽结构可以将孔结构包围在内,使得孔结构的封闭性更好,可以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
示例性的,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和正洗模式,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腔进水孔1221连通可以形成主制水流道126,主制水流道126连通原水进口和主腔111,使得原水可以流动到主腔111内。此时,主静阀片122的主副连接孔1223在主动阀片121的正投影位于主阀第二凹槽1213内,即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阀第一凹槽1212均与主副连接孔1223断开,主阀排污孔1222在主动阀片121的正投影位于主阀第一凹槽1212内,即主阀进水口1211和主阀第二凹槽1213均与主副连接孔1223断开,通过主阀第二凹槽1213封闭主副连接孔1223,通过主阀第一凹槽1212封闭主阀排污孔1222,可以提高主副连接孔1223和主阀排污孔1222的密封效果。
示例性的,主阀第二凹槽1213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主副连接孔1223的开孔面积。保证了主阀第二凹槽1213可以将主副连接孔1223包围在内,使得主副连接孔1223的封闭性更好,可以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
参考图23和图26所示,在吸盐模式和反洗模式,主腔进水孔1221通过主阀第一凹槽1212与主副连接孔1223连通,原水进口的原水通过主腔进水孔1221、主阀第一凹槽1212、主副连接孔1223进入副腔。其中,主腔进水孔12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主腔进水孔1221的第一区域与主阀第一凹槽1212连通,即主腔进水孔1221的第一区域通过主阀第一凹槽1212与主副连接孔1223连通,主腔进水孔1221的第二区域与主阀第二凹槽1213对应并通过主阀第二凹槽1213封闭,主阀排污孔1222与主阀进水口1211连通。
副阀组件130包括副阀芯134和副驱动部135,副阀芯134包括副静阀片132和副动阀片131,副静阀片132固定在阀壳110的副腔112内,副动阀片131可转动的设置在副腔112内。
其中,在软水阀处于不同模式时,副静阀片132至少部分的孔结构在副动阀片131的正投影位于副动阀片131的槽(此处的槽可以为副阀工艺槽,或,前述的副阀第一凹槽)内,以副阀工艺槽为例,通过副阀工艺槽封闭副静阀片132的孔结构,可以提高副静阀片132的孔结构的密封效果,可以减少副静阀片132和副动阀片13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副动阀片131和副静阀片132之间的摩擦力,便于驱动副动阀片131相对于副静阀片132转动,且副阀工艺槽通过副静阀片132的孔结构与副静阀片132一侧的空间连通,使得水可以通过进入到副阀工艺槽内,可以起到平衡水压的作用,可以平衡副动阀片131和副静阀片132的压力。
其中,副动阀片131设有副阀进水口1314、副阀第一凹槽1311;副静阀片132设有软化连接孔1322、盐水孔1323和吸盐注水孔1324。
一些情况下,副静阀片132设有副阀排污孔1321。
一些情况下,副动阀片131设有副阀第二凹槽1312、副阀第三凹槽1313、副阀第四凹槽1315和副阀第五凹槽1316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理解的,副阀工艺槽可以是副阀第二凹槽1312、副阀第三凹槽1313、副阀第四凹槽1315和副阀第五凹槽1316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副阀工艺槽也可以是副阀第二凹槽1312、副阀第三凹槽1313、副阀第四凹槽1315和副阀第五凹槽1316之外的其他凹槽结构。
示例性的,副阀第一凹槽1311、副阀第二凹槽1312、副阀第三凹槽1313、副阀进水口1314、副阀第四凹槽1315和副阀第五凹槽1316沿着副动阀片131的周向顺次设置,便于控制副动阀片131的转动;副阀排污孔1321、软化连接孔1322和吸盐注水孔1324沿着副静阀片132的周向顺次设置,便于控制副静阀片132的孔与副动阀片131配合。
副阀工艺槽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副静阀片132的孔结构的开孔面积,保证了凹槽结构可以将孔结构包围在内,使得孔结构的封闭性更好,可以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
一些情况下,副阀第一凹槽1311沿副动阀片131的径向延伸,通过副动阀片131转动,使得副阀第一凹槽1311在连通或断开盐水孔1323和软化连接孔1322的状态之间切换。副阀第一凹槽1311运动的过程中,副阀第一凹槽1311可以与盐水孔1323常通,或者,可通断调节。当副阀第一凹槽1311可以与盐水孔1323常通,盐水孔1323可以在副动阀片131的中心。
其中,在制水模式,副阀进水口1314和软化连接孔1322连通可以形成副制水流道136,副制水流道136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水可以流动到副腔112内。此时,副静阀片132的副阀排污孔1321在副动阀片131的正投影位于副阀第四凹槽1315内,即副阀进水口1314与副阀排污孔1321断开,盐水孔1323在主动阀片121的正投影位于副阀第一凹槽1311内,即副阀进水口1314以及副动阀片131的其他凹槽结构均与盐水孔1323断开,吸盐注水孔1324在副动阀片131的正投影位于副阀第三凹槽1313内,即副阀进水口1314以及副动阀片131的其他凹槽结构均与吸盐注水孔1324断开,通过副阀第四凹槽1315封闭副阀排污孔1321,通过副阀第一凹槽1311封闭盐水孔1323,通过副阀第三凹槽1313封闭吸盐注水孔1324,可以提高副阀排污孔1321、盐水孔1323和吸盐注水孔1324的密封效果。
示例性的,副阀第四凹槽1315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副阀排污孔1321的开孔面积。保证了副阀第四凹槽1315可以将副阀排污孔1321包围在内,使得副阀排污孔1321的封闭性更好,可以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
示例性的,副阀第一凹槽1311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盐水孔1323的开孔面积,副阀第三凹槽1313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吸盐注水孔1324的开口面积。
其中,在注水模式,软化连接孔1322和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形成注水流道137,使得软水入口119处的软水可以通过注水流道137注入到盐箱200。此时,副阀排污孔1321在副动阀片131的正投影位于副阀第五凹槽1316内,即副阀进水口1314以及副动阀片131的其他凹槽结构均与副阀排污孔1321断开,盐水孔1323在副动阀片131的正投影位于副阀第一凹槽1311内,即副阀进水口1314以及副动阀片131的其他凹槽结构均与盐水孔1323断开。
示例性的,副阀第五凹槽1316的开口面积大于副阀排污孔1321的开孔面积。
其中,在吸盐模式,副阀进水口1314和吸盐注水孔1324连通形成第一吸盐流道1341,盐水孔1323通过副阀第一凹槽1311和软化连接孔1322连通形成第二吸盐流道1342。此时,副阀排污孔1321在副动阀片131的正投影位于副阀第二凹槽1312内,即副阀进水口1314以及副动阀片131的其他凹槽结构均与副阀排污孔1321断开。
示例性的,副阀第二凹槽1312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副阀排污孔1321的开孔面积。
其中,在反洗模式,副阀芯134的状态与制水模式时的状态相同,不再重复叙述。
其中,在正洗模式,吸盐注水孔1324在副动阀片131的正投影位于副阀第二凹槽1312内,即副阀排污孔1321以及副动阀片131的其他凹槽结构均与吸盐注水孔1324断开,盐水孔1323在副动阀片131的正投影位于副阀第一凹槽1311内,即副阀进水口1314以及副动阀片131的其他凹槽结构均与盐水孔1323断开。
示例性的,副阀第二凹槽1312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吸盐注水孔1324的开孔面积。
上述内容,对于软水阀的结构进行了说明,软水阀可应用于软水机,与软水机内的软化装置190和盐箱200等部件配合,实现原水的软化,方便用户取用软水。
下面参考图1和图42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软水阀包括:
阀壳110,包括原水进口113、软水出口114、主腔111、副腔112、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原水出口118和软水入口119可通过软化装置190连通,副腔112与软水出口114连通,主腔111与原水出口118连通;
主阀组件120,包括主阀芯124和用于驱动主阀芯124运动的主驱动部125,主阀芯124位于主腔111内,其中,主腔111与原水进口113之间通过主阀芯124可通断调节;
副阀组件130,包括副阀芯134和用于驱动副阀芯134运动的副驱动部135,副阀芯134位于副腔112内,软水入口119与副阀芯134的流道可通断调节,副腔112与副阀芯134的流道可通断调节;
基于主驱动部125驱动主阀芯124转动,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转动,以使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主驱动部125驱动主阀芯124转动,使得主阀芯124在第一主阀位置和第三主阀位置之间切换,通过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转动,使得副阀芯134在多个副阀位置之间切换,以使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之间切换。
需要软水阀处于制水模式时,驱动主阀芯124处于第一主阀位置,此时主腔111和原水进口113通过主阀芯124连通,副腔112和原水进口113之间断开,使得原水可以从原水进口113进入阀壳110,然后原水通过主阀芯124流动到主腔111,由于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连通,主腔111内的原水会通过原水出口118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原水经过软化装置190的处理后变为软水,然后软水从软水入口119流入阀壳110。此时副阀芯134在副驱动部135的驱动下处于第一副阀位置,软水入口119通过副阀芯134与副腔112连通,使得软水可以通过副阀芯134从软水入口119流动到副腔112内,然后软水从副腔112流动到软水出口114,使得用户可以在软水出口114获取到软水,使得软水阀实现制水功能。
需要软水阀处于注水模式时,驱动主阀芯124处于第一主阀位置,此时原水的流动路径与制水模式相同,原水沿着原水进口113、主阀芯124、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的路径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此时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处于第二副阀位置,副阀芯134连通软水入口119和副腔112,同时软水入口119和/或副腔112还与副阀芯134内的注水流道137连通,使得软水可以流动到副腔112内,同时软水还可以通过注水流道137流到与软水阀连接的盐箱200内,实现软水阀的注水功能。
需要软水阀处于吸盐模式时,驱动主阀芯124处于第三主阀位置,此时副腔112和原水进口113通过主阀芯124连通,主阀芯124使得原水进口113和主腔111断开,此时原水可以从原水进口113进入阀壳110,然后原水通过主阀芯124流动到副腔112。此时驱动副阀芯134处于第三副阀位置,使得副腔112无法直接与软水入口119连通,而是需要通过副阀芯134内的流道与软水入口119连通,使得副腔112内的部分原水沿着副阀芯134内的流道流动到软水入口119,在原水流动从副阀芯134内的流道流动到软水入口119的过程中,可以和盐水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液体输送到软水入口119,并从软水入口119进入到软化装置190内,使得盐水可以对软化装置190进行再生。副腔112内的另一部分原水可以流动到软水出口114,使得用户在吸盐模式仍有原水可以用。
当清洗模式包括反洗模式,需要软水阀处于反洗模式时,驱动主阀芯124处于第三主阀位置,此时原水流动到副腔112内的路径与吸盐模式相同,原水沿着原水进口113和主阀芯124流动到副腔112内。此时副驱动部135驱动副阀芯134处于第一副阀位置,使得副腔112和软水入口119连通,则副腔112内的部分原水通过副阀芯134流动到软水入口119,然后通过软水入口119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对软化装置190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从原水出口118流出软化装置190并排出阀壳110。副腔112内的另一部分原水可以流动到软水出口114,使得用户在吸盐模式仍有原水可以用。
当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需要软水阀处于正洗模式时,驱动主阀芯124处于第一主阀位置,此时原水的流动路径与制水模式相同,原水沿着原水进口113、主阀芯124、主腔111和原水出口118的路径流动到软化装置190内对软化装置190进行清洗。此时驱动副阀芯134处于第四副阀位置,软水入口119通过副阀芯134与副腔112连通,对软化装置190进行清洗后的水从软水入口119流出软化装置190,然后水从软化入口流动到副腔112内。在对控制软水阀处于正洗模式之前,可以先控制软水阀处于反洗模式,即先对软水阀进行反洗操作,降低软水阀内水的含盐量。经过反洗模式后,正洗模式时,软水阀内水的含盐量较低,水可以供用户使用,所以此时副腔112内的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副阀芯134排出阀壳110,另一部分流动到软水出口114,使得用户在正洗模式有水可用。
即本实用新型的软水阀,通过阀壳110、主腔111、副腔112、主阀组件120和副阀组件130的配合,使得软水阀可以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之间切换,且用户在软水阀处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时均可以用水,实现了多种功能的切换,可以简化软水阀的结构,还满足了用户的24小时用水需求。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参考图43所示,提供一种软水机,包括软化装置190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软水阀,软化装置190的进口连通原水出口118,软化装置190的出口连通软水入口119,实现软水阀与软化装置190的水流调控。
其中,软化装置190位于软水阀的阀壳110的下方,软水机内部的空间布局合理。软化装置190可以为树脂罐,树脂罐内的树脂材料,可根据需要再生,以保证软化效果。
软水阀的软化连接部1143设置有螺纹孔,树脂罐通过螺纹孔与软水阀的内部连通,目前大部分树脂罐进口采用2.5英寸标准螺纹孔,因此软水阀的该螺纹孔与之匹配。螺纹部分主要由两个口,一个中心孔,中心孔与树脂罐内的出水管连通,中心孔的外周设置有出口,出口用于将软水阀内的原水送入到树脂罐内,树脂罐里面装有树脂,树脂罐里面的自来水经过树脂过滤会从中心孔,即树脂罐的软水口流入到软水阀的软水入口119,最后从软水阀的软水出口114流出,供用户使用。
图中带箭头的虚线示意了,原水从上进入到树脂罐中,再通过树脂罐的出水管向上送出软水的流动路径。
软水机还包括盐箱200,盐箱200通过盐箱连接口1110与软水阀连接,盐箱200可与软化装置190并列设置,盐箱200的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设置。
软水阀装在树脂罐上面,树脂罐的旁边有盐箱200,软水阀的盐箱连接口1110通过软管与盐箱200连接,吸盐时,通过射流器160可以将盐箱200中的盐水吸到软水阀中。当给盐箱200注水时,也是通过该管路将软水阀中的水注入到盐箱200中。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软水阀,可在不改变软水机内软化装置190和盐箱200等部件的结构和位置的情况下,更换软水阀后,可达到增大软水出水流量的作用。当然,更换软水阀后,也可以适应性的调整软水机内其他部件的结构和形状。
软水机整个外壳后部有两根1寸管接口,分变为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接外部自来水,通过进水管通过原水进口113与阀壳110的内部空间连通,以使原水流入到软水阀内部,软水阀流出的软水通过软水出口114与出水管连通,供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实现软水机的不同状态的水路调节,整个阀头结构紧凑,并采用瓷片设计,可靠性较高,工作稳定。多功能的软水阀采用两腔体设计,阀体流道结构简单且巧妙,外观结构的整体性强,有助于减小体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5)
1.一种软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壳,包括原水进口、软水出口、主腔、副腔、原水出口和软水入口;所述原水出口和所述软水入口可通过软化装置连通,所述副腔与所述软水出口连通,所述主腔与所述原水出口连通;
主阀组件,包括主阀芯和用于驱动所述主阀芯运动的主驱动部,其中,所述主腔与所述原水进口之间通过所述主阀芯可通断调节;
副阀组件,包括副阀芯和用于驱动所述副阀芯运动的副驱动部,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副阀芯的流道可通断调节,所述副腔与所述副阀芯的流道可通断调节;
基于所述主驱动部驱动所述主阀芯转动,所述副驱动部驱动所述副阀芯转动,以使所述软水阀在制水模式、注水模式、吸盐模式和清洗模式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水模式,所述主阀芯的主制水流道连通,所述主制水流道连通所述主腔与所述原水进口,所述副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主制水流道、所述主腔、所述原水出口、所述软水入口、所述副腔和所述软水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包括主静阀片和主动阀片,所述主动阀片连接于所述主驱动部,所述主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主静阀片构造有主腔进水孔,所述主动阀片构造有主阀进水口,所述主腔进水孔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主阀进水口与所述主腔连通,所述主腔进水孔与所述主阀进水口连通形成所述主制水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水模式,所述副阀芯的副制水流道连通,所述副制水流道连通软水入口和所述副腔,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主制水流道、所述主腔、所述原水出口、所述软水入口、所述副制水流道、所述副腔和所述软水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副阀进水口连通形成所述副制水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设置有盐箱连接口,在所述注水模式,所述副阀芯的注水流道连通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盐箱连接口,使得所述软水入口、所述注水流道和所述盐箱连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和吸盐注水孔,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吸盐注水孔与所述盐箱连接口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和所述吸盐注水孔连通形成所述注水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水模式,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副腔通过所述注水流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和吸盐注水孔,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吸盐注水孔连通所述副腔与所述盐箱连接口,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吸盐注水孔通过所述副阀进水口连通以形成所述注水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在所述正洗模式,所述副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副阀芯运动至正洗流道连通,所述正洗流道连通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排污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和副阀排污孔,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副阀排污孔与所述排污口连通,通过所述副阀芯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和所述副阀排污孔形成所述正洗流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副阀进水口连通所述副腔,所述软化连接孔通过所述副阀进水口和所述副阀排污孔连通形成所述正洗流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连接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设置有射流流道,所述阀壳设置有盐箱连接口,在所述吸盐模式,所述射流流道的射流入口通过所述副阀芯连通所述原水进口,所述射流流道的吸入口连通所述盐箱连接口,所述射流流道的射流出口通过所述副阀芯连通所述软水入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的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原水出口与所述阀壳的排污口,使得所述原水进口的原水与所述盐箱连接口的盐水在射流流道内混合得到混合液体,所述混合液体沿所述射流流道、所述软水入口、所述原水出口、所述第一排污流道和所述排污口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流道的射流入口通过所述副阀芯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副腔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芯的第一吸盐流道和第二吸盐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吸盐流道连通所述副腔与所述射流入口,所述第二吸盐流道连通所述射流出口与所述软水入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吸盐注水孔、盐水孔和软化连接孔,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和副阀第一凹槽,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吸盐注水孔与所述射流入口连通,所述副阀进水口和所述吸盐注水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吸盐流道,所述盐水孔与所述射流出口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盐水孔通过所述副阀第一凹槽和所述软化连接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吸盐流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设置有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通道连通所述射流入口与所述第一吸盐流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水模式,所述副阀芯的注水流道连通,所述注水流道连通所述射流入口和所述软水入口,所述主腔连通所述原水进口,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主腔、所述原水出口、所述软水入口、所述注水流道、所述射流流道和所述盐箱连接口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和吸盐注水孔,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吸盐注水孔与所述射流入口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软化连接孔、所述副阀进水口和所述吸盐注水孔连通形成所述注水流道,在所述注水模式,所述射流出口关闭,使得水从所述吸盐注水孔流入所述射流流道,所述射流流道内的水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向所述盐箱连接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副动阀片相对于所述副静阀片转动,以使所述副阀芯在所述注水流道连通的位置以及所述射流出口和所述软水入口连通的位置之间切换。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模式包括反洗模式,在所述反洗模式,所述副阀芯的反洗流道连通,所述反洗流道连通所述软水入口与所述原水进口,所述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主阀芯运动至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原水出口与所述阀壳的排污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芯包括副静阀片和副动阀片,所述副动阀片连接于所述副驱动部,所述副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副静阀片构造有软化连接孔,所述副动阀片构造有副阀进水口,所述软化连接孔与所述软水入口连通,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副阀进水口与所述软化连接孔连通形成所述反洗流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洗模式,所述反洗流道连通所述软水入口和所述副腔,所述副腔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副腔、所述反洗流道和所述软水入口连通。
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盐模式,所述主阀芯的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主制水流道断开,所述第一排污流道连通所述原水出口与所述阀壳的排污通道,以使所述原水出口、所述第一排污流道和所述排污通道连通。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包括主静阀片和主动阀片,所述主动阀片连接于所述主驱动部,所述主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主静阀片设有主阀排污孔,所述主动阀片设有主阀进水口,所述主阀排污孔与所述排污通道连通,所述主阀进水口与所述原水出口连通,所述主阀进水口和所述主阀排污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排污流道。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任意一项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构造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副腔连通,所述连通通道的入口通过所述主阀芯与所述原水进口可通断调节。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主阀芯,以使得所述主阀芯在连通所述连通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原水进口的第三主阀位置以及连通所述主腔与所述原水进口的第一主阀位置之间切换。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的连通流道连通所述原水进口和所述连通通道的入口,使得所述原水进口、所述连通流道、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副腔连通。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包括主静阀片和主动阀片,所述主动阀片连接于所述主驱动部,所述主静阀片与所述阀壳相固定,所述主静阀片构造有主腔进水孔和主副连接孔,所述主动阀片构造有主阀第一凹槽,所述主腔进水孔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主副连接孔与所述连通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主腔进水孔通过所述主阀第一凹槽和所述主副连接孔连通形成所述连通流道。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模式包括正洗模式和反洗模式,在所述制水模式、所述注水模式和所述正洗模式,所述连通流道连通,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主腔断开;在所述吸盐模式和所述反洗模式,所述连通流道断开,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主腔连通。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主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主阀芯的主制水流道连通,所述主制水流道连通所述主腔和所述原水进口。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任意一项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构造有出水流道,所述副腔设有副腔连通孔,所述出水流道连通所述副腔连通孔和所述软水出口,所述副腔连通孔与所述软水入口通过所述副阀芯通断调节。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任意一项所述的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构造有原水通道和软水通道,所述原水通道位于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主腔之间,所述软水通道位于所述软水出口与所述副腔之间,所述原水通道与所述软水通道之间连接有旁通阀,所述原水通道与所述软水通道通过所述旁通阀连通或断开。
35.一种软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化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34任意一项所述的软水阀,所述软化装置连通所述原水出口与所述软水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55456.1U CN221003896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55456.1U CN221003896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03896U true CN221003896U (zh) | 2024-05-24 |
Family
ID=91125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55456.1U Active CN221003896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03896U (zh) |
-
2023
- 2023-09-19 CN CN202322555456.1U patent/CN2210038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05482Y (zh) | 一种多功能软化阀 | |
WO2023240981A1 (zh) | 软水机 | |
WO2023240974A1 (zh) | 软水机 | |
CN217708959U (zh) | 软水机 | |
WO2019228398A1 (zh) | 水处理机及其机体 | |
CN217815127U (zh) | 多路阀及软水机 | |
CN217708958U (zh) | 软水机 | |
CN114962713A (zh) | 多路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896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915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904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897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894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913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914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903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895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909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110862166B (zh) | 多功能水处理机 | |
CN221003901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900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908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221003898U (zh) | 软水阀及软水机 | |
CN110550765B (zh) | 水处理机及其机体 | |
CN217713745U (zh) | 动阀片、阀芯组件、多路阀及软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