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8958U - 软水机 - Google Patents

软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8958U
CN217708958U CN202221466097.1U CN202221466097U CN217708958U CN 217708958 U CN217708958 U CN 217708958U CN 202221466097 U CN202221466097 U CN 202221466097U CN 217708958 U CN217708958 U CN 217708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nnel
passage
regenera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660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志雄
龙云钲
谢武彬
李文灿
刁文志
董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14660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8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8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8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软水机,包括:相互连接的软水装置及再生装置;软水机具有第一再生状态与第二再生状态;在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时,再生装置向软水装置提供具有第一浓度的第一盐水;在软水机处于第二再生状态时,再生装置向软水装置提供具有第二浓度的第二盐水;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不等。软水机能够向软水装置通入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再生装置只能够向软水装置通入一种浓度的盐水的设置,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相结合能够提高软水机的功能离子的再生率,在再生率提高的情况下,相应地,软水机产生软水的产水量能够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软水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水处理设备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常见的水处理设备包括软水机及净水机等。其中,软水机由于能够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质的硬度,而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软水机包括树脂罐,树脂罐中的树脂上的功能离子(钠离子)与水中的钙、镁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吸附水中多余的钙、镁离子,达到去除水垢(碳酸钙或碳酸镁)的目的。
软水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树脂中的功能离子的浓度较低,从而导致软水机的软水功能不佳或不再具有软水功能,此时,可以通过再生树脂中的功能离子以使软水机正常工作。但是,传统的软水机,功能离子的再生率低,从而导致产生软水的量依然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软水机功能离子再生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功能离子再生率的软水机。
一种软水机,包括:
相互连接的软水装置及再生装置,所述再生装置包括状态切换件;
所述软水机具有第一再生状态与第二再生状态,所述状态切换件能够使所述软水机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与所述第二再生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时,所述再生装置向所述软水装置提供具有第一浓度的第一盐水;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时,所述再生装置向所述软水装置提供具有第二浓度的第二盐水;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不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生装置具有与所述软水装置均连通的第一再生通道和第二再生通道;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时,所述状态切换件使第一再生通道导通以向所述软水装置提供所述第一盐水,并使所述第二再生通道截断;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时,所述状态切换件使第二再生通道导通以向所述软水装置提供所述第二盐水,并使所述第一再生通道截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生装置包括供盐装置及集成水路,所述集成水路包括所述状态切换件,所述集成水路设于所述供盐装置与所述软水装置之间;所述供盐装置中储存有饱和盐水,所述第一再生通道及所述第二再生通道均设于所述集成水路上且均与原水水源连通;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时,原水水源提供的原水及所述供盐装置提供的所述饱和盐水在所述第一再生通道内混合形成所述第一盐水;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时,原水水源提供的原水及所述供盐装置提供的所述饱和盐水在所述第二再生通道内混合形成所述第二盐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再生通道包括第一导水通道、第一导盐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所述第一导水通道、所述第一导盐通道及所述第一混合通道的一端于第一交汇处连通,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原水水源连通,所述第一导盐通道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盐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混合通道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软水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自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到靠近所述第一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再生通道包括第二导水通道、第二导盐通道及第二混合通道,所述第二导水通道、所述第二导盐通道及所述第二混合通道于第二交汇处连通,所述第二导水通道远离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与原水水源连通,所述第二导盐通道远离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盐装置连通,第二混合通道远离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软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导水通道自远离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到靠近所述第二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导水通道的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的横截面积相等;所述第一导水通道靠近所述第一交汇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水通道靠近所述第二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不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水路包括射流器及作为所述状态切换件的多路阀,所述多路阀与所述软水装置连通,所述射流器设于所述多路阀与所述供盐装置之间;
所述第一导水通道、所述第一导盐通道、所述第二导水通道、所述第二导盐通道、所述第一混合通道及所述第二混合通道均设于所述射流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路阀包括:
阀体组件,具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与所述软水装置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混合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混合通道连通;
活动装配于所述阀体组件上动阀片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阀体组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被构造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通道向所述软水装置提供具有第一浓度的盐水,所述第二通道被构造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通道向所述软水装置提供具有第二浓度的盐水;所述第一再生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再生通道包括所述第二通道及所述第三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阀片组件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阀体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阀片组件设有导流槽;
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组件具有第四通道及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连通设于原水水源与所述第一导水通道之间,所述第五通道连通设于原水水源与所述第二导水通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组件具有与原水水源连通的第六通道;
在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时,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六通道连通,原水经所述第六通道流向所述第四通道;在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时,所述第五通道与所述第六通道连通,原水经所述第六通道流向所述第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浓度;
所述软水机依次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和所述第二再生状态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水机还具有慢洗状态,所述状态切换件能够使所述软水机能够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所述第二再生状态及所述慢洗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慢洗状态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和/或所述第二再生状态后执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生装置具有均与所述软水装置连通的软水供应通道、正洗通道及反洗通道;
所述软水机还具有软水供应状态、正洗状态及反洗状态,所述状态切换件能够使所述软水机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所述软水供应状态、所述正洗状态及所述反洗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软水供应状态时,所述软水供应通道导通,所述软水装置通过所述软水供应通道供应软水;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正洗状态时,所述正洗通道导通,原水从上到下对所述软水装置进行清洗;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反洗状态时,所述反洗通道导通,原水从下到上对所述软水装置进行清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生装置还具有原水供应通道;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一再生状态及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时,所述状态切换件使原水供应通道导通以供应原水。
上述软水机,在第一再生状态与第二再生状态时,通入软水装置的第一盐水与第二盐水的浓度不等,即为,本申请中提供的软水机能够向软水装置通入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再生装置只能够向软水装置通入一种浓度的盐水的设置,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相结合能够提高软水机的功能离子的再生率,在再生率提高的情况下,相应地,软水机产生软水的产水量能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的射流器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射流器的A-A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射流器的B-B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射流器的爆炸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的多路阀的轴测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多路阀的阀体的轴测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所示的多路阀的爆炸图;
图10为图6中所示的多路阀的动阀片的轴测图;
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动阀片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12为图10中所示的动阀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图7中所示的阀体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14为图6中所示的多路阀的定阀片的结构图(该图显示第一控流平面);
图15为图6中所示的多路阀的定阀片的结构图(该图显示第二控流平面);
图16为图6中所示的多路阀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中所示的多路阀的C-C面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6中所示的多路阀的D-D面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0中所示的动阀片的平面图(该图显示动阀片面向定阀片一侧的平面);
图20为图10中所示的动阀片的平面图(该图显示动阀片背向定阀片一侧的平面);
图21为图14中所示的定阀片的轴测图;
图22为图6中所示的多路阀的局部结构图(该图中能够显示潜伏式通道);
图23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的局部结构图(该图中定阀片上未放置动阀片);
图24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处于软水供应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25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26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处于第二再生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27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处于慢洗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28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处于正洗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29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处于反洗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30为图1中所示的软水机处于供盐装置补水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软水装置:
200、树脂罐;300、上布水器;400、下布水器;500、中心管;
600、再生装置:
700、供盐装置;
800、集成水路:
10、射流器;11、第一导水通道;12、第二导水通道;13、射流器主体;131、射流器本体;132、第一导水入口;133、第二导水入口;134、第一导盐入口;135、第二导盐入口;136、第一导水出口;137、第二导水出口;14、第一喷嘴;15、第二喷嘴;16、盖板;17、共用通道;18、第一喉管;19、第二喉管;110、第一滤网;111、第二滤网;
900、多路阀:
20、阀体组件;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23、第三通道;24、第一接水入口;25、第二接水入口;26、第四通道;27、第五通道;28、第一接水出口;29、第二接水出口;210、第六通道;211、原水接口;212、第七通道;213、出水接口;214、第八通道;215、阀体;2151、阀腔;216、定阀片;2161、第一控流平面;2162、第二控流平面;2163、凹槽;A、第一口;B、第二口;C1、第一子口;C2、第二子口;D、第四口;E、第五口;F、第六口;G、第七口;G1、第一部分;G2、第二部分;H、第八口;I、第九口;J、出水口;217、阀芯螺母;218、第九通道;219、潜伏式通道;
30、动阀片组件;31、动阀片;311、导流槽;3111、第一导流部;3112、第二导流部;3113、第三导流部;312、入水槽;313、片体;314、截断部;315、排水槽;3151、第一排水槽;3152、第二排水槽;316、阻隔部;32、阀杆;321、杆体;322、内置件;
40、连通腔;
50、导通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软水机,软水机包括相互连接的软水装置100及再生装置600。软水装置100中含有功能离子(钠离子),功能离子能够与原水中的钙、镁离子交换,而吸附原水中多余的钙、镁离子,使硬水变为软水。通常,在钠离子交换过程中,当软水出现了硬度,且残留硬度超过水质标准规定时,则认为钠离子已经失效。再生装置600能够向软水装置100中通入盐水(氯化钠溶液),盐水通过失效的树脂以将其中的钙、镁离子置换至溶液中,从而完成树脂中钠离子的再生,使软水装置100恢复软水功能。
软水机具有软水供应状态及非软水供应状态,再生装置600包括状态切换件,状态切换件能够使软水机在软水供应状态与非软水供应状态之间切换。
在软水供应状态时,原水流向软水装置100中,软水装置100中含有的功能离子(钠离子)与原水中的钙、镁离子交换,而吸附水中多余的钙、镁离子,使硬水变为软水而排出,以供用户使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软水机处于软水供应状态时,软水机将不可供应原水,而在非软水供应状态时,软水机可以供应原水,以保证软水机在软水供应状态及非软水供应状态均有水从软水机流出,以避免软水机断流而给用户造成不良体验。
具体地,再生装置600具有软水供应通道及原水供应通道。在软水机处于软水供应状态时,状态切换件使软水供应通道导通,并使原水供应通道截断,软水装置100通过软水供应通道与原水水源连通,原水经软水供应通道流向软水装置100中。软水装置100中含有的功能离子(钠离子)与原水中的钙、镁离子交换,而吸附水中多余的钙、镁离子,使硬水变为软水,并经软水供应通道排出,以供用户使用。由于原水供应通道截断,则软水机在供应软水时不能供应原水。
在软水机处于非软水供应状态时,状态切换件使软水供应通道截断,并使原水供应通道导通,在软水机不再供应软水的情况下,软水机能够供应原水,而保证软水机不断流,提高用户体验。
软水装置100包括树脂罐200、上布水器300、中心管500及下布水器400。树脂罐200包括罐体及设于罐体中含有功能离子的树脂,上布水器300及中心管500的上端均与再生装置600连接,下布水器400与中心管500的下端连接。软水机处于软水供应状态时,原水经软水供应通道首先流向上布水器300,上布水器300将水喷洒于树脂罐200的树脂中,原水中的钙、镁离子与树脂上的功能离子交换后形成软水,并经下布水器400流向中心管500,从中心管500流出的软水再经再生装置600上的软水供应通道流出,以供用户使用。
一实施例中,非软水供应状态包括再生状态,在再生状态时,再生装置600能够向软水装置100中通入盐水(氯化钠溶液),盐水通过失效的树脂以将其中的钙、镁离子置换至溶液中,从而完成树脂中钠离子的再生,使软水装置100恢复软水功能。
再生状态包括第一再生状态与第二再生状态,在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时,再生装置600向软水装置100提供具有第一浓度的第一盐水,第一盐水通过失效的树脂以将其中的钙、镁离子置换至溶液中,从而完成树脂中钠离子的再生。在第二再生状态时,再生装置600向软水装置100提供具有第二浓度的第二盐水,通过失效的树脂以将其中的钙、镁离子置换至溶液中,从而完成树脂中钠离子的再生。其中,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不等。
本申请提供的软水机,在第一再生状态与第二再生状态时,通入软水装置100的第一盐水与第二盐水的浓度不等,即为,本申请中提供的软水机能够向软水装置100通入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再生装置600只能够向软水装置100通入一种浓度的盐水的设置,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相结合能够提高软水机的功能离子的再生率,在再生率提高的情况下,相应地,软水机产生软水的产水量能够得到提高。
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及第二再生状态时,再生装置600提供的第一盐水及第二盐水均首先经中心管500流向下布水器400,并经下布水器400喷洒于树脂罐200的树脂中,盐水通过失效的树脂以将其中的钙、镁离子置换至溶液中,置换后的溶液流向上布水器300,并从上布水器300进入再生装置600排出。
再生装置600具有第一再生通道和第二再生通道。在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时,状态切换件使第一再生通道与中心管500连通,第一再生通道向软水装置100提供第一盐水,此时第二再生通道截断。在软水机处于第二再生状态时,状态切换件使第二再生通道与中心管500连通,第二再生通道向软水装置100提供第二盐水,此时第一再生通道截断。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再生装置600也可以只设置一条再生通道,当需要通入第一盐水时,通过第一再生通道向软水装置100通入第一盐水,当需要通入第二盐水时,通过第二再生通道向软水装置100通入第二盐水即可。
再生装置600还具有正洗通道和反洗通道。软水机还具有正洗状态及反洗状态,在软水机处于正洗状态时,状态切换件使正洗通道导通,原水经正洗通道从上到下对软水装置100进行清洗。即为,原水从上布水器300流向下布水器400,并从下布水器400经中心管500流出,在该状态下,原水从上到下流经树脂罐200中的树脂层,水压将蓬松的树脂缓慢沉淀、交换离子,同时析出污物。在软水机处于反洗状态时,状态切换件使反洗通道导通,原水经反洗通道上下到上对软水装置100进行清洗。即为,原水经中心管500流向下布水器400,并从下布水器400流向上布水器300。在该状态下,原水从下到上流经树脂罐200中的树脂层,使树脂蓬松达到强力冲洗(离子交换)的目的。
再生装置600包括供盐装置700及集成水路800,集成水路800包括状态切换件,集成水路800设于供盐装置700与软水装置100之间。供盐装置700中储存有饱和盐水,上述软水供应通道、原水供应通道、第一再生通道、第二再生通道、正洗通道及反洗通道均设于集成水路800上且均与原水水源连通。在软水机处于软水供应状态时,软水供应通道导通,原水水源流出的原水能够经软水供应通道流向软水装置100中,软水装置100软化的软水能够经软水供应通道流出以供用户使用。在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时,第一再生通道导通,原水水源提供的原水与供盐装置700提供的饱和盐水在第一再生通道内混合形成第一盐水,并经第一再生通道将第一盐水供至软水装置100中。在软水机处于第二再生状态时,第二再生通道导通,原水水源提供的原水与供盐装置700提供的饱和盐水在第二再生通道内混合形成第二盐水,并经第二再生通道将第二盐水供至软水装置100中。
参阅图2及图3,第一再生通道包括第一导水通道11、第一导盐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第一导水通道11、第一导盐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的一端于第一交汇处连通,第一导水通道远离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原水水源连通,第一导盐通道远离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供盐装置700连通,第一混合通道远离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软水装置100连通。第一导水通道11自远离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到靠近第一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这样,当原水流经第一导水通道11时,由于第一导水通道11远离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到靠近第一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则当原水从第一导水通道11从远离第一混合通道的一端到流向靠近第一混合通道的一端时,原水的流速逐渐增加,而形成第一负压,在第一负压的作用下,供盐装置700中的饱和盐水经第一导盐通道流向第一混合通道内,原水与饱和盐水在第一混合通道内混合形成第一浓度的第一盐水,第一盐水经第一混合通道流向软水装置100中。
参阅图4,第二再生通道包括第二导水通道12、第二导盐通道及第二混合通道,第二导水通道12、第二导盐通道及第二混合通道于第二交汇处连通,第二导水通道12远离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与原水水源连通,第二导盐通道远离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与供盐装置连通,第二混合通道远离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二导水通道12自远离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到靠近第二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这样,当原水流经第二导水通道12时,由于第二导水通道12远离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到靠近第二交汇处的一端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则当原水从第二导水通道12从远离第二混合通道的一端到流向靠近第二混合通道的一端时,原水的流速逐渐增加,而形成第二负压,在第二负压的作用下,供盐装置700中的饱和盐水经第二导盐通道流向第二混合通道内,原水与饱和盐水在第二混合通道内混合形成第二浓度的第二盐水,第二盐水经第二混合通道流向软水装置100中。
进一步,第一导水通道11与第二导水通道12的长度相等,第一导水通道11远离第一交汇处的一端,与第二导水通道12远离第二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相等,第一导水通道11靠近第一交汇处的一端,与第二导水通道12靠近第二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不等。如此,保证上述第一负压与第二负压不等,则保证最后形成的第一盐水的第一浓度与第二盐水的第二浓度不等。
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设置方式,以实现第一浓度与第二浓度不等,在此不作限定。
一具体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导水通道11靠近第一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导水通道12靠近第二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这样第一负压小于第二负压,此时第一导盐通道流向第一混合通道内的饱和盐水较多,而第二导盐通道流向第二混合通道内的饱和盐水较少,则第一浓度小于第二浓度。
继续参阅图1,集成水路800包括射流器10及作为状态切换件的多路阀900,多路阀900与软水装置100连通,射流器10设于多路阀900与供盐装置700之间。第一导水通道11、第一导盐通道、第二导水通道12、第二导盐通道、第一混合通道及第二混合通道均设于射流器10上。即为,第一导水通道11、第一导盐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均形成于射流器10上,则第一导水通道11、第一导盐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共同形成第一射流通道。第二导水通道12、第二导盐通道及第二混合通道均形成于射流器10上,则第二导水通道12、第二导盐通道及第二混合通道共同形成第二射流通道。
一实施例中,参阅图5,射流器10包括射流器主体13、第一喷嘴14、第二喷嘴15及盖板16,第一喷嘴14及第二喷嘴15均装配于射流器主体13内,盖板16盖设于射流器主体13上。第一导水通道11形成于第一喷嘴14内,第二导水通道12形成于第二喷嘴15内,第一导盐通道及第二导盐通道均形成于射流器主体13上,射流器主体13及盖板16共同界定形成第一混合通道及第二混合通道。如此,方便第一导水通道11、第二导水通道12、第一导盐通道、第二导盐通道、第一混合通道及第二混合通道的形成。
射流器主体13包括射流器本体131及均与射流器本体131连接的第一导水入口132、第二导水入口133、第一导盐入口134、第二导盐入口135、第二导水出口137及第二导水出口137。第一导水入口132及第二导水入口133均与原水水源连通,第一导盐入口134及第二导盐入口135均与供盐装置700连接,第一导水出口136及第二导水出口137均与多路阀900连接。第一喷嘴14设于第一导水入口132内,第二喷嘴15设于第二导水入口133内,第一导盐通道形成于第一导盐入口134内,第二导盐通道形成于第二导盐入口135内。第一混合通道与第二混合通道具有共用通道17,以简化通道的设置,具体地,盖板16盖设于射流器本体131上,两者界定形成共用通道17,第一混合通道的其他部分形成于第一导水出口136内,第二混合通道的其他部分形成于第二导水出口137内。
射流器10还包括第一喉管18及第二喉管19,第一喉管18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导水入口132内,且与第一喷嘴14间隔设置,第二喉管19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导水入口133内,且与第二喷嘴15间隔设置。这样,在第一喷嘴14与第一喉管18之间形成第一虹吸区,以便于在第一负压的作用下将饱和盐水吸至该区域进行混合,而形成第一盐水。同时,第二喷嘴15与第二喉管19之间形成第二虹吸区,以便于在第二负压的作用下降饱和盐水吸至该区域进行混合,而形成第二盐水。
射流器10还包括第一滤网110,第一滤网110设于第一导水出口136内,以过滤第一盐水中的杂质,以保证流向多路阀900的第一盐水的洁净度。射流器10还包括第二滤网111,第二滤网111设于第二导水出口137内,以过滤第二盐水中的杂质,以保证流向多路阀900的第二盐水的洁净度。
参阅图6,多路阀900包括阀体组件20及动阀片组件30,阀体组件20装配于树脂罐200上,上布水器300及中心管500未与下布水器400连接的一端均与阀体组件20连接,动阀片组件30活动设于阀体组件20上以使软水机在上述软水供应状态与非软水供应状态之间切换。
参阅图7及图8,阀体组件20具有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及第三通道23(入水通道),第一通道21与第一混合通道连通,第二通道22与第二混合通道连通,第三通道23与软水装置100连通,具体地,第三通道23与中心管500未与下布水器400连接的一端连通。
具体地,阀体组件20具有第一接水入口24及第二接水入口25,第一通道21的部分形成于第一接水入口24内或第一通道21与第一接水入口24连通,第二通道22的部分形成于第二接水入口25内或第二通道22与第二接水入口25连通,第一接水入口24与射流器10的第一导水出口136连接,第二接水入口25与射流器10的第二导水出口137连接。这样,方便,第一通道21与第一混合通道的连通,且方便第二通道22与第二混合通道的连通。
动阀片组件30包括动阀片31,动阀片31能够相对于阀体组件20运动以使第三通道23择一地与第一通道21与第二通道22连通。其中,第一通道21被构造为能够通过第三通道23向中心管500提供具有第一浓度的第一盐水,第二通道22被构造为能够通过第三通道23向中心管500提供具有第二浓度的第二盐水。
上述设置,当软水机需要从第二再生状态切换至第一再生状态时,动阀片31相对于阀体组件20运动,第三通道23与第一通道21连通,从第一混合通道流出的第一盐水能够经第一通道21进入第三通道23,并经第三通道23流向中心管500,从中心管500流向下布水器400,经下布水器400流向树脂罐200的树脂中,以再生功能离子。当软水机需要从第一再生状态切换至第二再生状态时,动阀片31再次相对于阀体组件20运动,第三通道23与第二通道22连通,从第二混合通道流出的第二盐水能够经第二通道22进入第三通道23,并经第三通道23流向中心管500,从中心管500流向下布水器400,经下布水器400流向树脂罐200的树脂中,以再生功能离子。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第一通道21与第三通道23均作为第一再生通道的一部分,上述第二通道22及第三通道23均作为第二再生通道的一部分。
具体地,动阀片组件30绕一轴线可转动地装配于阀体组件20上,以使软水机在软水供应状态与非软水供应状态之间切换。也即为,动阀片31绕一轴线可转动地装配于阀体组件20上,以使软水机在软水供应状态与非软水供应状态之间切换。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动阀片31还可以采用其他运动方式与阀体组件20活动连接,只要能够实现软水机在软水供应状态与非软水供应状态之间切换即可。
参阅图10,动阀片31面向阀体组件20的轴向端面设有导流槽311。在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时,导流槽311连通第一通道21与第三通道23,在软水机处于第二再生状态时,导流槽311连通第一通道21与第二通道22。
继续参阅图7及图8,阀体组件20具有第四通道26及第五通道27,第四通道26与第一导水通道11连通,第五通道27与第二导水通道12连通。原水经过第四通道26流向第一导水通道11内,经第五通道27流向第二导水通道12内。如此,将向射流器10引入原水的通道设置于阀体组件20上,简化了集成水路800的结构。
阀体组件20具有第一接水出口28及第二接水出口29,第四通道26的部分设于第一接水出口28内或第四通道26与第一接水出口28连通,第五通道27的部分设于第二接水出口29内或第五通道27与第二接水出口29连通。第一接水出口28与射流器10的第一导水入口132连接,以使第四通道26与第一导水通道11连通,第二接水出口29与射流器10的第二导水入口133连接,以使第五通道27与第二导水通道12连通。
阀体组件20具有与原水水源直接连通的第六通道210(进水通道),在第三通道23与第一通道21连通时,第四通道26与第六通道210连通,原水经第六通道210流向第四通道26,并从第四通道26流向第一导水通道11内。在第三通道23与第二通道22连通时,第五通道27与第六通道210连通,原水经第六通道210流向第五通道27,并从第五通道27流向第二导水通道12内。这样,将直接引入原水的通道设置于阀体组件20上,能够进一步简化集成水路800的结构。
阀体组件20具有原水接口211,原水接口211与原水水源连接,第六通道210的部分设于原水接口211内或第六通道210通过原水接口211与原水水源连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六通道210及第四通道26作为第一再生通道的一部分,第六通道210及第五通道27作为第二再生通道的一部分。
进一步,参阅图11及图12,动阀片31上设有入水槽312,在第三通道23连通第一通道21时,入水槽312连通第四通道26与第六通道210,在第三通道23连通第二通道22时,入水槽312连通第五通道27与第六通道210。
继续参阅图7及图8,阀体组件20具有第七通道212(出水通道),在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及第二再生状态,即为,第三通道23与第一通道21连通,或者第三通道23与第二通道22连通时,第七通道212与第六通道210连通,即为出水通道与进水通道连通,此时软水机能够供应原水,以实现不断流。
阀体组件20具有出水接口213,出水接口213与外界出水管连接,第七通道212的部分设于出水接口213内或第七通道212通过出水接口213与外界出水管连通。
阀体组件20还具有第八通道214,第八通道214与树脂罐200中的上布水器300连接。在软水机处于软水供应状态时,入水槽312连通第六通道210与第八通道214,第三通道23与第七通道212连通,第七通道212与第六通道210截断。此时,原水从原水水源流向第六通道210,从第六通道210流向第八通道214,并经第八通道214流向上布水器300,上布水器300使原水均匀分布于树脂罐200中的树脂中,原水中的钙、镁离子与树脂中的钠离子进行交换析出而变为软水,软水经下布水器400流向中心管500,并从中心管500流向第三通道23,最后进入第七通道212流出以供应软水。此时,由于第七通道212与第六通道210截断,则第七通道212不会供应原水,即为软水机在供应软水时不会供应原水。
继续参阅图9,阀体组件20包括阀体215及定阀片216,阀体215具有阀腔2151(参阅图13),定阀片216设于阀腔2151内,上述第一通道21至第八通道214均开设于阀体215及定阀片216上。即为,第一通道21至第八通道214的部分形成于阀体215上,剩余部分形成于定阀片216上。具体地,上述第一接水入口24、第二接水入口25、第一接水出口28、第二接水出口29、原水接口211及出水接口213均设于阀体215上。
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阀体组件20可以省略定阀片216,此时,第一通道21至第八通道214均形成于阀体215上,在此亦不作限定。
阀体215具有连通于外界与阀腔2151之间的开口,定阀片216设于阀腔2151正对开口的阀腔2151底壁上。具体地,参阅图14及图15,定阀片216具有第一控流平面2161及第二控流平面2162,第一控流平面2161与第二控流平面2162在轴向上相对,定阀片216的第一控流平面2161与阀腔2151底壁抵接。参阅图16-图18,阀体组件20还包括阀芯螺母217,阀芯螺母217设于阀腔2151内,阀芯螺母217、定阀片216及阀体215三者界定形成装配腔,动阀片组件30还包括阀杆32,动阀片31设于装配腔内且在轴向上与定阀片216的第二控流平面2162抵接,导流槽311设于动阀片31面向定阀片216的端面上。
阀杆32穿设于阀芯螺母217内,并与动阀片31连接。阀杆32相对于阀芯螺母217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动阀片31运动,以使软水机在软水供应状态及非软水供应状态之间切换。
阀体组件20与动阀片组件30界定形成连通腔40,连通腔40连通动阀片31的入水槽312与第六通道210。即为,入水槽312通过连通腔40与第六通道210连通。入水槽312开设于动阀片31的边缘(参阅图19),以便于与连通腔40连通。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七通道212共同形成原水供应通道,即为原水供应通道为设于阀体组件20和动阀片组件30上的一条水路。
参阅图19及图20,动阀片31包括片体313及径向延伸设于片体313外的截断部314,导流槽311及入水槽312均设于片体313上。入水槽312设于片体313的径向边缘,以便于连通腔40的水流向入水槽312。具体地,入水槽312为开设于片体313面向定阀片216的轴向端面的盲槽,即为,入水槽312并非轴向贯穿片体313设置。入水槽312自靠近片体313的中心的一端的宽度到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以使入水槽312形成较大的入口,方便水进入入水槽312内。
在软水机处于软水供应状态时,截断部314截断原水供应通道连通,具体地,在软水机处于软水供应状态时,截断部314截断第七通道212与连通腔40的连通,这样,当原水从第六通道210流向连通腔40时,将不可流向第七通道212。在软水机处于非软水供应状态时,截断部314允许原水供应通道导通,具体地,在软水机处于非软水供应状态时,截断部314允许第七通道212与连通腔40连通,这样,当原水从第六通道210流向连通腔40时,能够从连通腔40流向第七通道212流出,以实现不断流。
参阅图21,第一通道21至第八通道214均具有设于定阀片216的第二控流平面2162的口。
具体地,第一通道21具有第一口A,第二通道22具有第二口B,第三通道23具有第三口,第四通道26具有第四口D,第五通道27具有第五口E,第六通道210具有第六口F,第七通道212具有第七口G(端口),第八通道214具有第八口H。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定阀片216与阀体215分体设置,此时阀体215上同样设置八个口,这八个口分别与第一口A至第八口H一一相对。具体地,这八个口与第一口A至第八口H的大小相等。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这八个口与第一口A至第八口H的大小也可以不等,在此亦不作限定。
进一步,第三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口C1与第二子口C2。在定阀片216的周向上,第一口A、第二口B、第八口H、第一子口C1、第四口D、第五口E、第七口G及第二子口C2依次间隔设置。第六口F设于定阀片216的周缘,在定阀片216的径向上,第六口F与第一口A及第二口B相对。
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7,阀体组件20具有第九通道218(排水通道),具体地,第九通道218开设于阀体215上,阀体215上设有与外界排水管连接的排水接口,第九通道218的部分设于排水接口内或者第九通道218通过排水接口与外界排水管连通。
继续参阅图10,动阀片31的片体313上设有排水槽315,在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与第二再生状态时,排水槽315连通第八通道214与第九通道218。软水装置100排出的废水经第八通道214流向排水槽315,并经排水槽315流向第九通道218排出。具体地,第九通道218具有开设于阀体215的内壁上的第九口I,排水槽315连通第八口H与第九口I。
阀杆32及阀芯螺母217界定形成导通腔50(参阅图18),导通腔50导通排水槽315及第九通道218。阀杆32包括杆体321及内置件322(参阅图17),杆体321与动阀片31连接,内置件322设于杆体321内,杆体321、内置件322及阀芯螺母217三者界定形成导通腔50。排水槽315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槽3151及第二排水槽3152(参阅图10),第一排水槽3151轴向贯穿设于动阀片31的中心位置,第二排水槽3152的一端与第一排水槽3151连通,另一端沿片体313的径向延伸,第二排水槽3152并非在轴向贯穿设于动阀片31,而是设于动阀片31面向定阀片216的轴向端面上。
非软水供应状态还包括慢洗状态,在软水机处于慢洗状态时,再生装置600向软水装置100中提供原水以慢洗。具体地,再生装置600向软水装置100提供原水的速度,小于软水机处于第一再生状态及第二再生状态时再生装置600向软水装置100提供盐水的速度。这样,当软水机进行第一再生状态后,切换至慢洗状态,此时再生装置600能够向软水装置100提供速度较慢的原水,当软水机进行第二再生状态后,切换至慢洗状态,此时再生装置600能够向软水装置100提供速度较慢的原水。再生状态结合慢洗状态使用,能够提高盐液的利用率。
参阅图22及图23,定阀片216与阀体215界定形成用于慢洗的潜伏式通道219,且定阀片216上开设有与潜伏式通道219均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J。当需要对软水装置100进行慢洗时,入水槽312与进水口连通,原水经第六通道210流向连通腔40,并从连通腔40流向入水槽312以进入进水口,从进水口流向潜伏式通道219内,从潜伏式通道219流向出水口J,经出水口J流向软水装置100以慢洗。这样,避免另设管路以对软水装置100进行慢洗,简化了软水机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定阀片216的第一控流平面2161上开设有凹槽2163(参阅图14),凹槽2163的槽壁与阀体215形成潜伏式通道219,在凹槽2163的延伸方向上,进水口与出水口J分别布设于凹槽2163的两端。另一实施例中,阀体215面向定阀片216的表面开设有凹槽2163,凹槽2163的槽壁与定阀片216的第二控流平面2162形成潜伏式通道219。又一实施例中,定阀片216与阀体215两者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均开设有凹槽2163,两个凹槽2163的槽壁形成潜伏式通道219。
进水口与第四口D为同一个口,以进一步简化软水机的结构。在潜伏式通道219的延伸方向上,进水口与出水口J分别布设于潜伏式通道219的两端。如此,当潜伏式通道219沿直线延伸,且进水口与第四口D为同一个口时,出水口J在定阀片216的周向上位于第一口A与第二口B之间,以便于在软水机处于慢洗状态时,导水槽将出水口J与第二子口C2导通,以便于原水从出水口J流向第二子口C2以通过第三通道23流向软水装置100中,以从下向上冲洗树脂层。
定义进水口与定阀片216的中心点的连线为第一连线,出水口J与定阀片216的中心点的连线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如此,能够使进水口与出水口J在定阀片216的周向上的间距较大,以便于其他各个口在定阀片216上的排布,从而保证软水机的各个状态不会相互产生干扰。
导流槽311与动阀片31的中心点之间具有间距,以使导流槽311在动阀片31上的位置与上述各个口在定阀片216上的位置相对应,进而便于导流槽311连通上述多个口中的两个口。继续参阅图10,导流槽311包括在片体313的周向上依次连通的第一导流部3111、第二导流部3112及第三导流部3113,第一导流部3111与第三导流部3113之间形成阻隔部316。在动阀片31的径向上,阻隔部316位于第二导流部3112的其中一侧。这样设置,当导流槽311连通两个口时,阻隔部316能够阻挡导流槽311连通的两个口之间的其余的口,以使软水机在各个状态之间正常运行。
如当导流槽311导通第二子口C2与第二口B时,阻隔部316能够覆盖第一口A及出水口J,以避免第一口A与第二子口C2或第二口B导通,及避免出水口J与第二子口C2或第二口B导通。当导流槽311导通第二子口C2与出水口J时,阻隔部316能够覆盖第一口A,以避免第一口A与第二子口C2或出水口J导通。
具体地,在片体313的径向上,阻隔部316位于第二导流部3112的外侧。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片体313的径向上,还可以将阻隔部316设于第二导流部3112的内侧,在此亦不作限定。
导流槽311的外轮廓位于一虚拟扇形内,此时导流槽311形成“门”字型导流槽311,以便于导流槽311在连通两个口时,阻隔部316能够阻挡导流槽311连通的两个口之间的其余的口。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导流槽311的形状不作限定。
在动阀片31的径向上,截断部314延伸设于片体313设有导流槽311的外周缘,具体地,截断部314在动阀片31的周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导流部3111在动阀片31的周向上的延伸长度,以在第一导流部3111与第七口G连通时,截断部314能够覆盖第七口G与连通腔40连通的部分,从而避免在供应软水时混入原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阀杆32转动,动阀片31联动,在动阀片31相对于定阀片216运动时,定阀片216上与入水槽312连通的口不同,且导流槽311连通的口不同,则使多路阀900在软水供应工位、第一再生工位、第二再生工位、正洗工位、反洗工位、慢洗工位及供盐装置补水工位之间切换,相应地,以使软水机在软水供应状态、第一再生状态、第二再生状态、正洗状态、反洗状态、慢洗状态及供盐装置补水状态之间切换。
为了便于对各个状态进行说明,定义第七口G包括在径向上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G1和第二部分G2(参阅图23),第二部分G2相对于第一部分G1远离定阀片216的中心点而设。
在软水供应状态时(参阅图24):
入水槽312与第八口H连通,导流槽311连通第二子口C2及第七口G的第一部分G1,截断部314覆盖第七口G的第二部分G2。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八通道214、第三通道23及第七通道212形成软水供应通道。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七通道212形成的原水供应通道截断。
原水依次流经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八通道214到上布水器300,上布水器300将水喷洒于树脂罐200的树脂中,原水中的钙、镁离子与树脂上的功能离子交换后形成软水,并经下布水器400流向中心管500,从中心管500流出的软水经第三通道23流向第七通道212,以供应软水。
在第一再生状态时(参阅图25):
入水槽312与第四口D连通,导流槽311连通第一口A与第二子口C2,排水槽315与第八口H连通,此时,第七口G的第二部分G2与连通腔40连通。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四通道26、第一射流通道、第一通道21、第三通道23、第八通道214、导通腔50及第九通道218形成第一再生通道。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七通道212形成的原水供应通道导通。
原水依次流经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四通道26、第一射流通道、第一通道21及第三通道23到中心管500,经中心管500流向下布水器400,并经下布水器400喷洒于树脂罐200的树脂中,盐水通过失效的树脂以将其中的钙、镁离子置换至溶液中,置换后的形成的废水流向上布水器300,并从上布水器300依次流向第八通道214、排水槽315、导通腔50及第九通道218排出。此时,由于原水供应通道导通,则原水能够从第六通道210到连通腔40,并经连通腔40到第七通道212排出。
在第二再生状态时(参阅图26):
入水槽312与第五口E连通,导流槽311连通第二口B与第二子口C2,排水槽315与第八口H连通,此时,第七口G的第二部分G2与连通腔40连通。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五通道27、第二射流通道、第二通道22、第三通道23、第八通道214、导流腔及第九通道218形成第二再生通道。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七通道212形成的原水供应通道导通。
原水依次流经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五通道27、第二射流通道、第二通道22及第三通道23到中心管500,经中心管500流向下布水器400,并经下布水器400喷洒于树脂罐200的树脂中,盐水通过失效的树脂以将其中的钙、镁离子置换至溶液中,置换后的形成的废水流向上布水器300,并从上布水器300依次流向第八通道214、排水槽315、导通腔50及第九通道218排出。此时,由于原水供应通道导通,则原水能够从第六通道210到连通腔40,并经连通腔40到第七通道212排出。
在慢洗状态时(参阅图27):
入水槽312与第四口D连通,导流槽311连通出水口J与第二子口C2,排水槽315与第八口H连通。此时,第七口G的第二部分G2与连通腔40连通。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四口D、潜伏式通道219、出水口J、第三通道23、第八通道214、导流腔及第九通道218形成慢洗通道。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七通道212形成的原水供应通道导通。
原水依次流经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四口D、潜伏式通道219、出水口J及第三通道23到中心管500,经中心管500流向下布水器400,从下布水器400经树脂层到上布水器300,由下向上缓慢冲洗树脂层,带走破碎树脂及残留的污物,废水从上布水器300依次流向第八通道214、排水槽315、导通腔50及第九通道218排出。此时,由于原水供应通道导通,则原水能够从第六通道210到连通腔40,并经连通腔40到第七通道212排出。
在正洗状态时(参阅图28):
入水槽312与第八口H连通,排水槽315与第二子口C2连通,第七口G的第二部分G2与连通腔40连通。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八通道214、第三通道23、导通腔50及第九通道218形成正洗通道。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七通道212形成的原水供应通道导通。
原水依次流经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八通道214,并经上布水器300流向下布水器400,并从下布水器400经中心管500流出,原水从上到下流经树脂罐200中的树脂层,水压将蓬松的树脂缓慢沉淀、交换离子,同时析出污物,废水从中心管500依次流向第三通道23、排水槽315、导通腔50及第九通道218排出。此时,由于原水供应通道导通,则原水能够从第六通道210到连通腔40,并经连通腔40到第七通道212排出。
在反洗状态时(参阅图29):
入水槽312与第一子口C1连通,排水槽315与第八口H连通,第七口G的第二部分G2与连通腔40连通。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三通道23、第八通道214、导通腔50及第九通道218形成正洗通道。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七通道212形成的原水供应通道导通。
原水依次流经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三通道23,并经中心管500流向下布水器400,从下布水器400到上布水器300流出,原水从下到上流经树脂罐200中的树脂层,使树脂蓬松达到强力冲洗(离子交换)的目的,废水从上布水器300依次流向第八通道214、导通腔50及第九通道218排出。此时,由于原水供应通道导通,则原水能够从第六通道210到连通腔40,并经连通腔40到第七通道212排出。
在供盐装置补水状态时(参阅图30):
在供盐装置700中盐水储量不足时,需要向供盐装置700中补充原水,并在原水中添加盐,以使供盐装置700中形成充足的饱和盐水。
入水槽312与第二口B连通,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二通道22、第二混合通道及导盐通道(包括第一导盐通道及第二导盐通道)形成供盐装置700补水通道。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及第七通道212形成的原水供应通道导通。
原水依次流经第六通道210、连通腔40、第二通道22、第二混合通道及导盐通道至供盐装置700,以给供盐装置700补充充足的原水。此时,由于原水供应通道导通,则原水能够从第六通道210到连通腔40,并经连通腔40到第七通道212排出。
具体地,第一浓度小于第二浓度,软水机依序进行第一再生状态与第二再生状态。
这样,当需要再生软水装置100中的功能离子时,软水机先进行第一再生状态再进行第二浓度再生状态,即为先向软水装置100中通入低浓度的盐水,再通入高浓度的盐水,这样,低浓度与高浓度依序进行,在提高功能离子再生率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盐液的浪费。
具体地,控制多路阀900上的第三通道23依次与第一通道21及第二通道22连通。
进一步,慢洗状态在第一再生状态和/或第二再生状态后执行。具体地,在第一再生状态后,软水机处于慢洗状态,在第二再生状态后,软水机处于又一次慢洗状态。即为,在每一次再生状态后,使软水机均切换至慢洗状态,这样,能够从下向上缓慢冲洗树脂层,带走破碎树脂及残留的污物,并且提高盐液利用率。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再生状态和第二再生状态依序进行时,还可以选择在第一再生状态后进行慢洗,而在第二再生状态后不进行慢洗,或者在第一再生状态后不进行慢洗,而在第二再生状态后进行慢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软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连接的软水装置(100)及再生装置(600),所述再生装置(600)包括状态切换件;
所述软水机具有第一再生状态与第二再生状态,所述状态切换件能够使所述软水机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与所述第二再生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时,所述再生装置(600)向所述软水装置(100)提供具有第一浓度的第一盐水;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时,所述再生装置(600)向所述软水装置(100)提供具有第二浓度的第二盐水;所述第一浓度与所述第二浓度不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装置(600)具有与所述软水装置(100)均连通的第一再生通道和第二再生通道;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时,所述状态切换件使第一再生通道导通以向所述软水装置(100)提供所述第一盐水,并使所述第二再生通道截断;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时,所述状态切换件使第二再生通道导通以向所述软水装置(100)提供所述第二盐水,并使所述第一再生通道截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装置(600)包括供盐装置(700)及集成水路(800),所述集成水路(800)设于所述供盐装置(700)与所述软水装置(100)之间,所述集成水路(800)包括所述状态切换件;所述供盐装置(700)中储存有饱和盐水,所述第一再生通道及所述第二再生通道均设于所述集成水路(800)上且均与原水水源连通;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时,原水水源提供的原水及所述供盐装置(700)提供的所述饱和盐水在所述第一再生通道内混合形成所述第一盐水;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时,原水水源提供的原水及所述供盐装置(700)提供的所述饱和盐水在所述第二再生通道内混合形成所述第二盐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再生通道包括第一导水通道(11)、第一导盐通道及第一混合通道,所述第一导水通道(11)、所述第一导盐通道及所述第一混合通道的一端于第一交汇处连通,所述第一导水通道(11)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原水水源连通,所述第一导盐通道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盐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混合通道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软水装置(100)连通;所述第一导水通道(11)自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到靠近所述第一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再生通道包括第二导水通道(12)、第二导盐通道及第二混合通道,所述第二导水通道(12)、所述第二导盐通道及所述第二混合通道于第二交汇处连通,所述第二导水通道(12)远离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与原水水源连通,所述第二导盐通道远离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盐装置连通,第二混合通道远离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软水装置(100)连通;所述第二导水通道(12)自远离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到靠近所述第二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通道(11)与所述第二导水通道(12)的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导水通道(11)远离所述第一交汇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交汇处的另一端的横截面积相等;所述第一导水通道(11)靠近所述第一交汇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水通道(12)靠近所述第二交汇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不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800)包括射流器(10)及作为所述状态切换件的多路阀(900),所述多路阀(900)与所述软水装置(100)连通,所述射流器(10)设于所述多路阀(900)与所述供盐装置(700)之间;
所述第一导水通道(11)、所述第一导盐通道、所述第二导水通道(12)、所述第二导盐通道、所述第一混合通道及所述第二混合通道均设于所述射流器(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900)包括:
阀体组件(20),具有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及与所述软水装置(100)连通的第三通道(23),所述第一通道(21)与所述第一混合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2)与所述第二混合通道连通;
活动装配于所述阀体组件(20)上动阀片组件(30),能够相对于所述阀体组件(20)运动以使所述第三通道(23)与所述第一通道(21)或所述第二通道(22)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21)被构造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通道(23)向所述软水装置(100)提供具有第一浓度的盐水,所述第二通道(22)被构造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通道(23)向所述软水装置(100)提供具有第二浓度的盐水;所述第一再生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道(21)及所述第三通道(23),所述第二再生通道包括所述第二通道(22)及所述第三通道(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阀片组件(30)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阀体组件(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阀片组件设有导流槽(311);
所述导流槽(311)连通所述第三通道(23)与所述第一通道(21)或所述导流槽(311)连通所述第三通道(23)与所述第二通道(2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20)具有第四通道(26)及第五通道(27),所述第四通道(26)连通设于原水水源与所述第一导水通道之间,所述第五通道(27)连通设于原水水源与所述第二导水通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20)具有与原水水源连通的第六通道(210);
在所述第三通道(23)与所述第一通道(21)连通时,所述第四通道(26)与所述第六通道(210)连通,原水经所述第六通道(210)流向所述第四通道(26);在所述第三通道(23)与所述第二通道(22)连通时,所述第五通道(27)与所述第六通道(210)连通,原水经所述第六通道(210)流向所述第五通道(27)。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浓度;
所述软水机依次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和所述第二再生状态之间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水机还具有慢洗状态,所述状态切换件能够使所述软水机能够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所述第二再生状态及所述慢洗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慢洗状态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和/或所述第二再生状态后执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装置(600)具有均与所述软水装置(100)连通的软水供应通道、正洗通道及反洗通道;
所述软水机还具有软水供应状态、正洗状态及反洗状态,所述状态切换件能够使所述软水机在所述第一再生状态、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所述软水供应状态、所述正洗状态及所述反洗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软水供应状态时,所述软水供应通道导通,所述软水装置(100)通过所述软水供应通道供应软水;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正洗状态时,所述正洗通道导通,原水从上到下对所述软水装置(100)进行清洗;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反洗状态时,所述反洗通道导通,原水从下到上对所述软水装置(100)进行清洗。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装置(600)还具有原水供应通道;
在所述软水机处于所述第一再生状态及所述第二再生状态时,所述状态切换件使原水供应通道导通以供应原水。
CN202221466097.1U 2022-06-13 2022-06-13 软水机 Active CN217708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6097.1U CN217708958U (zh) 2022-06-13 2022-06-13 软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6097.1U CN217708958U (zh) 2022-06-13 2022-06-13 软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8958U true CN217708958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8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66097.1U Active CN217708958U (zh) 2022-06-13 2022-06-13 软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89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0974A1 (zh) * 2022-06-13 2023-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软水机
WO2023240981A1 (zh) * 2022-06-13 2023-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软水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0974A1 (zh) * 2022-06-13 2023-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软水机
WO2023240981A1 (zh) * 2022-06-13 2023-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软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08958U (zh) 软水机
CN217583275U (zh) 多路阀及软水机
CN115072835A (zh) 软水机
CN217815127U (zh) 多路阀及软水机
CN217708959U (zh) 软水机
CN217815128U (zh) 定阀片、阀体组件、多路阀及软水机
CN114962715A (zh) 多路阀及软水机
CN115072834A (zh) 软水机
CN114962713A (zh) 多路阀及软水机
CN114941731A (zh) 定阀片、阀体组件、多路阀及软水机
JP2011520051A (ja) ビデの流路システム
CN114941733A (zh) 动阀片、阀芯组件、多路阀及软水机
CN217713745U (zh) 动阀片、阀芯组件、多路阀及软水机
CN217713747U (zh) 动阀片、阀芯组件、多路阀及软水机
CN217713746U (zh) 多路阀及软水机
CN112573619B (zh) 软水设备软化方法、系统以及软水设备
CN114941732A (zh) 软水机、多路阀及其控流组件
KR101595571B1 (ko) 중력식 자동 재생 연수기 및 중력식 자동 재생 연수기의 자동 재생 방법
CN217713750U (zh) 多路阀、定阀片及软水机
CN221003909U (zh) 软水阀及软水机
CN112576784A (zh) 一种阀结构及具有其的软水机
CN221003896U (zh) 软水阀及软水机
CN114962712A (zh) 多路阀及软水机
CN221003903U (zh) 软水阀及软水机
CN217713748U (zh) 多路阀及软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