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99682U - 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99682U
CN220999682U CN202322623921.0U CN202322623921U CN220999682U CN 220999682 U CN220999682 U CN 220999682U CN 202322623921 U CN202322623921 U CN 202322623921U CN 220999682 U CN220999682 U CN 220999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small
chamber
small chamber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239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忠泽
于文龙
袁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Institute Of Sports Health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Institute Of Sports Healt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Institute Of Sports Health filed Critical Jiangsu Institute Of Sports Health
Priority to CN2023226239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99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99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99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包括底板、盖板、第一小室、第二小室以及用于连通的小管;多个第一小室通过第三小管连接形成培养小室组;一个第一小室和一个倒置的第二小室卡合形成共培养小室;多个共培养小室通过第二小管和第三小管联通形成共培养小室组;小管内设置可手动控制通断的阀门;培养装置使用蠕动泵和软管连接进液孔;培养液通过进液孔注入各个培养小室组及共培养小室,再流入底板内,最后从出液孔流出。本实用新型的类器官培养装置,主体的通量高,并且整体尺寸、培养小室的尺寸以及培养小室的数量可以灵活设计。可以满足共培养,维持微流控,且培养的类器官一致性很好,有利于药物筛选等实验研究。

Description

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类器官对于生物学、疾病病理学、再生机制、精准医疗以及药物筛选等很多方面的研究而言,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借助于类器官,能够更加高效、安全地帮助人类攻克很多生物和医疗方面的研究难题。
近几年,伴随着类器官在研究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类器官的培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在培养类器官时,所使用的培养板(或称为芯片)结构比较简单,一方面无法实现共培养,无法满足在微流控的基础上批量培养;另一方面,培养的类器官一致性不好,不利于后续实验结果的对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包括底板、盖板、第一小室、第二小室以及用于连通的小管,底板为透明中空结构,底板上预设多个定位孔;底板的侧面设置出液孔;
第一小室设置多个且均安装在底板上表面;第一小室的一侧预留与定位孔连接的第四小管;第一小室的侧面设置用于与其他第一小室连接的第三小管;
第一小室上设置定位槽;第二小室上设置对应的卡板;第二小室设置多个,且均通过卡板与第一小室连接;第二小室的底部设置第一小管,侧面设置用于与其他第二小室连接的第二小管;
多个第一小室通过第三小管连接形成培养小室组;
一个第一小室和一个倒置的第二小室卡合形成共培养小室;
多个共培养小室通过第二小管和第三小管联通形成共培养小室组;
小管内设置可手动控制通断的阀门;
盖板覆盖培养小室组中的非端部的培养小室和多个共培养小室;盖板上预留进液孔;
培养装置使用蠕动泵和软管连接进液孔;培养液通过盖板上的进液孔依次注入各个培养小室组及共培养小室,再由第一小室一侧的第四小管流入底板内,从中空的底板及出液孔流出,培养装置内形成微流控环境。
优选的,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滑槽;盖板的两侧设置对应的长条形的滑块;滑块沿着滑槽滑动,使得盖板通过滑动方式与底板进行组合。
优选的,第一小室上设置的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
第一小室一侧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开设倾斜的切槽,形成第一定位槽;
第二小室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竖直的条形槽,形成第二定位槽。
优选的,第二小室上设置的卡板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
第一卡板与第一小室上的第一定位槽卡合;
第二卡板与第一小室上的第二定位槽卡合。
优选的,第二小室的底部设置向下凹陷的培养凹陷部。
优选的,培养凹陷部为圆形底面或方形底面。
优选的,第一小管的伸入第二小室内的一侧,其底部与第二小室的底面齐平。
优选的,培养小室可沿着任意方向排列成行;相邻的培养小室组通过小管5相互联通或相互不联通。
优选的,培养小室组和共培养小室组交替排布。
优选的,小管包括管体、旋钮和翻板;
管体中部由上至下设置竖直的转轴,旋钮位于管体的顶部并与转轴连接;管体内以转轴为对称轴一半为导通部一半为密封区;翻板与转轴连接,通过转轴转动带动翻板在密封区和导通部转动,控制管体的通断;
管体的内壁上设置弹性的密封条,翻板转动与密封条贴合形成密封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类器官培养装置,主体的通量高,并且整体尺寸、培养小室的尺寸以及培养小室的数量可以灵活设计。同时,一方面可以满足共培养,维持微流控;另一方面培养的类器官一致性很好,有利于药物筛选等实验研究。此外,类器官培养装置的结构设计并不复杂,造价和成本也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与共培养小室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小室与第二小室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小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小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小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盖板;11、进液孔;12、滑块;2、底板;21、出液孔;22、定位孔;23、滑槽;3、第一小室;31、第一定位槽;32、第二定位槽;4、第二小室;41、第一卡板;42、第二卡板;43、培养凹陷部;5、小管;51、第一小管;52、第二小管;53、第三小管;54、旋钮;55、管体;56、导通部;57、转轴;58、翻板;59、密封条;50、第四小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底板2、盖板1、第一小室3、第二小室4以及用于连通的小管5,底板2为透明中空结构,底板2上预设多个定位孔22;底板2的侧面设置出液孔21;
第一小室3设置多个且均安装在底板2上表面;第一小室3的一侧预留与定位孔22连接的第四小管50;第一小室3的侧面设置用于与其他第一小室3连接的第三小管53;
第一小室3上设置定位槽;第二小室4上设置对应的卡板;第二小室4设置多个,且均通过卡板与第一小室3连接;第二小室4的底部设置第一小管51,侧面设置用于与其他第二小室4连接的第二小管52;
多个第一小室3通过第三小管53连接形成培养小室组;
一个第一小室3和一个倒置的第二小室4卡合形成共培养小室;
多个共培养小室通过第二小管52和第三小管53联通形成共培养小室组;
小管5内设置可手动控制通断的阀门;
盖板1覆盖培养小室组中的非端部的培养小室和多个共培养小室;盖板1上预留进液孔11;
培养装置使用蠕动泵和软管连接进液孔11;培养液通过盖板1上的进液孔11依次注入各个培养小室组及共培养小室,再由第一小室3一侧的第四小管50流入底板2内,从中空的底板2及出液孔21流出,培养装置内形成微流控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第一小室3通过第三小管53连接形成培养小室组;第一小室3和一个倒置的第二小室4则可通过卡合形成共培养小室;
多个共培养小室通过第二小管52和第三小管53联通拼接形成共培养小室组;共培养小室组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小室4的培养凹陷部43底部需要铺设基质胶,类器官细胞在生长、分裂后,会形成一个立体的结构,基质胶可以模仿生物体内的环境,让该立体结构存在其中;还可以通过小管接口向共培养小室内注入培养液,在共培养小室内,可以通过凭借小管接上软管和蠕动泵,将培养基在培养小室内循环。这样,构建出了微流控的培养液环境。微流控的培养液环境,不仅可以在体外控制培养条件,同时可以控制培养液流速,从而深度模拟体内微环境。微流控的设置不仅可以促进类器官快速的生成转化,同时也可实现定期培养,减少换液操作,解放实验员。通过微流控的微流操作,可以在达到低耗量的前提下,一直更换新鲜培养液。因此,可以降低实验的劳动成本。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在底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滑槽23;盖板1的两侧设置对应的长条形的滑块12;滑块12沿着滑槽23滑动,使得盖板1通过滑动方式与底板2进行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通过长条形的滑块12通过滑动的方式与底板2上的滑槽23滑动连接,相比与传统的按压式开启/关闭的方式更加方便,同时长条形的滑块12在滑动的过程中稳定性更好;此外盖板1的尺寸可以针对不同的共培养小室进行定制以满足需求。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5-7,第一小室3上设置的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槽31和第二定位槽32;
第一小室3一侧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开设倾斜的切槽,形成第一定位槽31;
第二小室3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竖直的条形槽,形成第二定位槽32。
第二小室4上设置的卡板包括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
第一卡板41与第一小室3上的第一定位槽31卡合;
第二卡板42与第一小室3上的第二定位槽32卡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小室3与第二小室4通过卡合的方式进行安装,形成共培养小室,在共培养小室内,可以通过凭借小管接上软管和蠕动泵,将培养基在培养小室内循环。这样,构建出了微流控的培养液环境,方便进行实验。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第二小室4的底部设置向下凹陷的培养凹陷部43。
培养凹陷部43为圆形底面或方形底面。
第一小管51的伸入第二小室4内的一侧,其底部与第二小室4的底面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在培养凹陷部43铺设基质胶,类器官细胞在生长、分裂后,会形成一个立体的结构,基质胶可以模仿生物体内的环境,让该立体结构存在其中。可以通过可封闭的小管接口向共培养小室内注入培养液;在培养的过程中类器官细胞可以下落到培养凹陷部43内。通过设置培养凹陷部43,可以便于培养贴壁或者小球。而第一小管51底部与第二小室4的底面齐平,方便第二小室4内的液体排出。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8-9所示,小管5包括管体55、旋钮54和翻板58;
管体55中部由上至下设置竖直的转轴57,旋钮54位于管体55的顶部并与转轴57连接;管体55内以转轴57为对称轴一半为导通部56一半为密封区;翻板58与转轴57连接,通过转轴57转动带动翻板58在密封区和导通部56转动,控制管体55的通断;
管体55的内壁上设置弹性的密封条59,翻板58转动与密封条59贴合形成密封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旋钮54带动转轴57和翻板58转动,可方便的控制小管5的通断;小管5内壁上的密封条59为弹性件,翻板58与其接触时,密封条59弹性形变从而形成密封结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包括底板(2)、盖板(1)、第一小室(3)、第二小室(4)以及用于连通的小管(5),其特征在于,底板(2)为透明中空结构,底板(2)上预设多个定位孔(22);底板(2)的侧面设置出液孔(21);
第一小室(3)设置多个且均安装在底板(2)上表面;第一小室(3)的一侧预留与定位孔(22)连接的第四小管(50);第一小室(3)的侧面设置用于与其他第一小室(3)连接的第三小管(53);
第一小室(3)上设置定位槽;第二小室(4)上设置对应的卡板;第二小室(4)设置多个,且均通过卡板与第一小室(3)连接;第二小室(4)的底部设置第一小管(51),侧面设置用于与周边第二小室(4)连接的第二小管(52);
多个第一小室(3)通过第三小管(53)连接形成培养小室组;
一个第一小室(3)和一个倒置的第二小室(4)卡合形成共培养小室;
多个共培养小室通过第二小管(52)和第三小管(53)联通形成共培养小室组;
小管(5)内设置可手动控制通断的阀门;
盖板(1)覆盖培养小室组中的非端部的培养小室和多个共培养小室;盖板(1)上预留进液孔(11);
培养装置使用蠕动泵和软管连接进液孔(11);培养液通过盖板(1)上的进液孔(11)依次注入各个培养小室组及共培养小室,再由第一小室(3)一侧的第四小管(50)流入底板(2)内,从中空的底板(2)及出液孔(21)流出,培养装置内形成微流控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滑槽(23);盖板(1)的两侧设置对应的长条形的滑块(12);滑块(12)沿着滑槽(23)滑动,使得盖板(1)通过滑动方式与底板(2)进行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小室(3)上设置的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槽(31)和第二定位槽(32);
第一小室(3)一侧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开设倾斜的切槽,形成第一定位槽(31);
第一小室(3)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竖直的条形槽,形成第二定位槽(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小室(4)上设置的卡板包括第一卡板(41)和第二卡板(42);
第一卡板(41)与第一小室(3)上的第一定位槽(31)卡合;
第二卡板(42)与第一小室(3)上的第二定位槽(32)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小室(4)的底部设置向下凹陷的培养凹陷部(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培养凹陷部(43)为圆形底面或方形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小管(51)的伸入第二小室(4)内的一侧,其底部与第二小室(4)的底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培养小室可沿着任意方向排列成行;相邻的培养小室组通过小管(5)相互联通或相互不联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培养小室组和共培养小室组交替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小管(5)包括管体(55)、旋钮(54)和翻板(58);
管体(55)中部由上至下设置竖直的转轴(57),旋钮(54)位于管体(55)的顶部并与转轴(57)连接;管体(55)内以转轴(57)为对称轴一半为导通部(56)一半为密封区;翻板(58)与转轴(57)连接,通过转轴(57)转动带动翻板(58)在密封区和导通部(56)转动,控制管体(55)的通断;
管体(55)的内壁上设置弹性的密封条(59),翻板(58)转动与密封条(59)贴合形成密封结构。
CN202322623921.0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Active CN220999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23921.0U CN22099968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23921.0U CN22099968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99682U true CN220999682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5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23921.0U Active CN22099968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99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79323A1 (en) Fluidic devices including microplates with interconnected wells
CN109055216B (zh) 高通量3d细胞、类组织及类器官动态培养系统
US10577574B2 (en) Interconnections of multiple perfused engineered tissue constructs and microbioreactors, multi-microformulator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ame
EP3190172A2 (en) Interconnections of multiple perfused engineered tissue constructs and microbioreactors, multi-microformulator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ame
US7820430B2 (en) Micro device for cell culture
TW201237163A (en) Microfluidic cell culture chip for miniaturized 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with high-throughput perfusion
CN112481077B (zh) 一种微流控灌流培养装置及其灌流方法
CN220999682U (zh) 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
CN111269830B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多器官芯片及其应用
CN116622506A (zh) 一种脑类器官培养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脑类器官培养方法
CN116200267A (zh) 一种3d细胞、类器官动态培养设备
CN112358968B (zh) 一种用于肿瘤细胞迁移研究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2151A (zh) 一种用于细胞共培养的微流控芯片装置及一种细胞共培养方法
CN112877211A (zh) 一种类器官培养阵列及其使用方法
CN220715896U (zh) 一种类器官芯片
CN219260049U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
CN216445380U (zh) 类器官培养芯片
CN113528334A (zh)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培养方法
CN212247072U (zh) 一种用于体外3d细胞、组织培养的微流控装置
CN220951836U (zh) 一种类器官芯片
CN221192175U (zh) 一种基于Transwell结构的高通量多通道肠器官芯片
CN218459549U (zh) 微流控芯片
CN219409758U (zh) 三维培养芯片
CN216972485U (zh) 一种生物培养装置
CN217757476U (zh) 用于高通量药物测试的类器官芯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