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4803U - 电池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4803U
CN220984803U CN202322695156.3U CN202322695156U CN220984803U CN 220984803 U CN220984803 U CN 220984803U CN 202322695156 U CN202322695156 U CN 202322695156U CN 220984803 U CN220984803 U CN 220984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attery
top cover
cover shee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951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陈英旗
易鑫杨
尹欢欢
曹楷
曹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951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4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4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4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该电池包括第一极柱、第二极柱和顶盖片,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均连接于顶盖片;第一极柱包括导电件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池极耳电连接,导电件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固定部电连接,连接件的连接部延伸出电池,且连接部靠近顶盖片的一面与第二极柱远离顶盖片的一面处于同一平面,连接部用于与相邻的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该电池能够降低电池模组高度,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且结构简化,便于加工制造,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一般设置有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用于电流的输出以及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其中,为了满足高容量的使用需求,动力电池一般需要通过转接片串联或者并联成电池模组使用。
目前,电池模组转接片以搭接式连接片为主。以电池相互串联为例,在将电池连接为电池模组时的具体操作是,将电池排列成组,然后利用转接片搭接在相邻电池的正负极柱上,通过转接片将相邻电池的正负极柱连接,具体的,例如在转接片上开通孔,然后将转接片置于极柱平面上,利用激光将转接片上通孔周围的金属熔融,熔融的金属与极柱接触冷凝,从而实现转接片与电池极柱之间的连接。上述方法需要对转接片和电池的正负极柱均进行焊接,焊接次数多、时间长,极易造成制造成本增加。同时,由于采用搭接方式焊接,使得模组Z向高度增加,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因此,亟需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能够降低电池模组高度,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且结构简化,便于加工制造,制造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包括:
第一极柱、第二极柱和顶盖片,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均连接于所述顶盖片;
所述第一极柱包括导电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池极耳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固定部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连接部延伸出所述电池,且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顶盖片的一面与所述第二极柱远离所述顶盖片的一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可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上极柱,所述第一上极柱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上方,部分所述第一上极柱穿设所述顶盖片与所述电池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上极柱背离所述顶盖片的一侧开设插槽,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上极柱导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开设卡槽,所述固定部嵌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导电连接。
可选地,沿靠近所述固定部的方向,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所述固定部的侧壁与所述卡槽的内壁面贴合。
可选地,还包括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设置于所述顶盖片的下方,所述顶盖片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塑胶件的上表面贴合,沿所述顶盖片的长度方向,所述顶盖片的顶面两侧贯穿开设安装孔,所述下塑胶件上对应开设通孔,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分别依次穿设相对应的一组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顶盖片。
可选地,所述顶盖片的安装孔在远离电池极耳的一侧周向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安装有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
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上极柱和第一下极柱,所述第一上极柱和所述连接件的固定部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内部,且所述连接件的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延伸出所述电池。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极柱朝向电池极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穿设所述顶盖片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
所述第一下极柱设置于所述下塑胶件的下方,所述第一下极柱朝向所述下塑胶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所述通孔;
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抵接并导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二上极柱和第二下极柱,所述第二上极柱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上方,所述第二上极柱的下表面与所述顶盖片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二上极柱朝向所述顶盖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穿设所述顶盖片上的另一个所述安装孔;
所述第二下极柱设置于所述下塑胶件的下方,所述第二下极柱朝向所述下塑胶件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凸台,所述第四凸台穿设与另一个所述安装孔对应的所述通孔;
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四凸台抵接并导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极柱和所述顶盖片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件;
所述第二上极柱和所述顶盖片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极柱的金属活性相同,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导电件的金属活性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电池,多个所述电池依次堆叠,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同一侧的端部的极柱的极性相反,其中一个所述电池上的所述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二极柱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括第一极柱、第二极柱和顶盖片,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均连接于顶盖片。第一极柱包括导电件和连接件,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池极耳电连接,以便于进行电流的传递。连接件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导电件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固定部电连接,连接件的连接部延伸出电池,且连接部靠近顶盖片的一面与第二极柱远离顶盖片的一面处于同一平面,连接部用于与相邻的电池的第二极柱电连接。也就是说,电池两端的极柱高度不同,两个电池之间能够通过其中一个的连接部与另一个的第二极柱进行导电连接,进而形成电池组。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池两端极柱的高度差进行结构优化,有效降低了电池模组的高度,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同时,连接件的固定部能够作为第一极柱的一部分进行使用,其连接部又能够在两电池之间起到转接片的作用,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物料成本。并且,两电池连接时,只需进行连接部与第二极柱的焊接即可完成电池间的导电连接,减少了焊接次数和焊接时间,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的分解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的分解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上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极柱的剖视图。
图中:
1、第一极柱;11、第一上极柱;111、第一凸台;12、第一下极柱;121、第二凸台;122、第一凹槽;14、连接件;141、固定部;1411、插块;142、连接部;1421、卡槽;
2、第二极柱;21、第二上极柱;211、第三凸台;22、第二下极柱;221、第四凸台;222、第二凹槽;
3、顶盖片; 31、安装槽; 32、安装孔;
5、下塑胶件; 51、通孔;
6、第一绝缘件;
7、第二绝缘件;
8、第一密封圈; 81、第一上密封圈; 82、第一下密封圈;
9、第二密封圈; 91、第二上密封圈; 92、第二下密封圈;
1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第一极柱1、第二极柱2和顶盖片3。第一极柱1和第二极柱2均连接于顶盖片3。第一极柱1包括导电件和连接件14,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池极耳电连接,以便于进行电流的传递。连接件14包括固定部141和连接部142,导电件的另一端与连接件14的固定部141电连接,连接件14的连接部142延伸出电池,且连接部142靠近顶盖片3的一面与第二极柱2远离顶盖片3的一面处于同一平面,连接部142用于与相邻的电池的第二极柱2电连接。其中,第一极柱1和第二极柱2中,一个为正极极柱,另一个为负极极柱。示例性地,该电池还包括壳体10,电池极耳设置在壳体10内,顶盖片3扣合于壳体10上。
也就是说,电池两端的极柱高度不同,两个电池之间能够通过其中一个电池的连接部142与另一个电池的第二极柱2进行导电连接,进而形成电池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通过对其两端极柱的高度差进行结构优化,有效降低了电池模组的高度,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同时,连接件14的固定部141能够作为第一极柱1的一部分进行导电使用,其连接部142又能够在两电池之间起到转接片的作用,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物料成本。并且,两电池连接时,只需进行连接部142与第二极柱2的焊接即可完成电池间的导电连接,有效减少了焊接次数和焊接时间,降低了制造成本。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41和连接部142一体成型,结构整体性好,强度高,且便于加工制造。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该电池还包括下塑胶件5。下塑胶件5设置于顶盖片3的下方,顶盖片3的下表面与下塑胶件5的上表面贴合。沿顶盖片3的长度方向,顶盖片3的顶面两侧贯穿开设安装孔32,下塑胶件5上对应开设通孔51。第一极柱1和第二极柱2分别依次穿设相对应的一组通孔51和安装孔32,连接于顶盖片3。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4,顶盖片3的安装孔32在远离电池极耳的一侧周向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上安装有第一绝缘件6,第一绝缘件6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导电件包括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第一上极柱11和连接件14的固定部141依次设置于第一绝缘件6内部,且连接件14的连接部142通过第一避让孔延伸出电池。
可以理解,第一上极柱11和顶盖片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件6,第一上极柱11嵌设于第一绝缘件6内部。顶盖片3朝向第一上极柱1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1,上述安装孔32与安装槽31一一对应,且开设于安装槽31的槽底,第一绝缘件6嵌设于安装槽31内。安装槽31用于为第一上极柱11的安装提供定位。同时,为了保证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能够导电连接,第一绝缘件6上开设第一避让孔。第一绝缘件6嵌设于安装槽31内后,第一绝缘件6的第一避让孔与上述安装孔32和通孔51同轴。
继续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6上开设容置槽,第一上极柱11和固定部141均嵌设于第一绝缘件6的容置槽内。容置槽的槽壁高度与第一上极柱11和固定部141的高度之和相等,以防止固定部14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错位导致连接失效。相应地,容置槽的侧壁开设避让口,以便于连接部142伸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槽的高度也可以小于第一上极柱11和固定部141的高度之和。当容置槽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上极柱11的高度时,容置槽的侧壁则无需开设避让口。容置槽和避让口的具体结构和设置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此处不设限。
再为具体地,为了实现导电件与固定部141之间的连接,继续参照图6,第一上极柱11远离电池极耳的一侧开设插槽,固定部141上设置有插块1411。插块1411插入插槽,进而实现固定部141与第一上极柱11之间的导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导电件包括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件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为了实现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的连接,可选地,如图3-图6和图8所示,第一上极柱11朝向电池极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111,第一凸台111穿设顶盖片3上的其中一个安装孔32。第一下极柱12设置于下塑胶件5的下方,与电池极耳电连接。第一下极柱12朝向下塑胶件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台121,第二凸台121穿设与上述安装孔32对应的通孔51。第一凸台111与第二凸台121抵接,进而实现第一下极柱12与第一上极柱11的导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32和通孔51的设置均是为了保证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能够接触以进行导电。
再为具体地,参照图3、图6和图8,为了提高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在第二凸台121上开设第一凹槽122,且第一凹槽122形状结构与第一凸台111形状结构相适配,使第一凸台111卡接于第一凹槽122内部,进而提高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作为可选地,如图3、图4和图6所示,为了防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泄漏,该电池还包括第一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8设置于第一上极柱11与第一下极柱12之间,且第一密封圈8套接于第二凸台121外周表面。使第一密封圈8设置于顶盖片3和下塑胶件5之间,第一上极柱11、第一密封圈8和第一下极柱12安装位置确定好后,通过施加外力到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上,压缩第一密封圈8,同时完成激光焊接,被压缩的第一密封圈8可以隔绝电解液通过第一下极柱12流出电池内部,造成漏液。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8包括第一上密封圈81和第一下密封圈82。第一上密封圈81位于第一上极柱11和顶盖片3之间,与安装孔32同心;第一下密封圈82位于第一下极柱12和顶盖片3之间,与安装孔32同心。其中,施加外力时,压力主要施加在第一上密封圈81上,采用双密封圈的方式防止电解液进入第一绝缘件6下表面与安装槽31上表面之间。通过施加外力的同时激光焊接第一下极柱12上的第一凹槽122,通过第一凸台111和第一凹槽122结合,实现稳定的焊接效果和可靠的密封作用。
可选地,继续参照图3-图5和图7,第二极柱2包括第二上极柱21和第二下极柱22。第二上极柱21设置于顶盖片3上方,第二上极柱21的下表面与顶盖片3的上表面贴合,第二上极柱21朝向顶盖片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凸台211,第三凸台211穿设顶盖片3上的另一个安装孔32。第二下极柱22设置于下塑胶件5的下方,第二下极柱22朝向下塑胶件5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凸台221,第四凸台221穿设与另一个安装孔32对应的通孔51。第三凸台211与第四凸台221抵接,进而实现第二下极柱22与第二上极柱21的导电连接。
具体地,参照图3、图6和图7,为了提高第二上极柱21和第二下极柱2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在第四凸台221上开设第二凹槽222,且第二凹槽222形状结构与第三凸台211形状结构相适配,使第三凸台211卡接于第二凹槽222内部,进而提高第二上极柱21和第二下极柱2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再为具体地,第二上极柱21和顶盖片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件7,第二上极柱21嵌设于第二绝缘件7内部,第二绝缘件7嵌设于另一个安装槽31内。安装槽31用于为第二上极柱21的安装提供定位。同时,为了保证第二上极柱21和第二下极柱22能够导电连接,第二绝缘件7上开设第二避让孔。第二绝缘件7嵌设于安装槽31内后,第二绝缘件7的第二避让孔与上述安装孔32和通孔51同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6和第二绝缘件7均可选用塑胶材料制成,绝缘性好,使用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当然,第一绝缘件6和第二绝缘件7也可选用其他材质,此处不做限制。
更为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7所示,为了防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泄漏,该电池还包括第二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9设置于第二上极柱21与第二下极柱22之间,且第二密封圈9套接于第二凸台121外周表面。使第二密封圈9设置于顶盖片3和下塑胶件5之间,第二上极柱21、第二密封圈9和第二下极柱22安装位置确定好后,通过施加外力到第二上极柱21和第二下极柱22上,压缩第二密封圈9,同时完成激光焊接,被压缩的第二密封圈9可以隔绝电解液通过第二下极柱22流出电池内部,造成漏液。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9包括第二上密封圈91和第二下密封圈92。第二上密封圈91和第二下密封圈92的结构和作用与第一上密封圈81和第一下密封圈82的结构和作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地,第一密封圈8和第二密封圈9均可选为橡胶圈,或其他密封圈,此处不设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柱1为负极极柱,第二极柱2为正极极柱。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因此,设置连接件14和第二极柱2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即连接件14和第二上极柱21及第二下极柱22的金属活性相同,可以保证不同电池的正负极柱之间能够通过激光焊接进行导电连接。连接件14和导电件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即连接件14和第一上极柱11及第一下极柱12的金属活性不同,连接件14和第一上极柱11通过复合工艺直接成型为一体。连接件14和第二极柱2优选为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优选为铜或铜合金材料制成。材质不指定,只要满足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的导电和集流要求即可。
作为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顶盖片3和下塑胶件5上均开设有注液孔。在下塑胶件5上还设置有防爆阀,在顶盖片3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防爆阀连接的保护贴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方案中的电池。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电池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堆叠。相邻两个电池的同一端具有极性相反的极柱,其中一个电池上的连接部142与另一个电池的第二极柱2导电连接。电池的数量此处不设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实施例二
如图9-图12所示,本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其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及电池模组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连接件14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0和图11,连接件14包括固定部141和连接部142。连接部142上开设卡槽1421,固定部141嵌设于卡槽1421内。固定部141与连接部142之间间隙配合,固定部141的外部与卡槽1421的内壁面之间留有0.1-0.2mm的间隙。固定部141与连接部142导电连接,优选为激光焊接。固定部141固连于第一上极柱11背离顶盖片3的一侧,连接部142导电连接于另一个电池的第二上极柱21。
作为优选地,如图12所示,沿靠近固定部141的方向,卡槽1421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固定部141的侧部形状匹配于卡槽1421的形状。也就是说,卡槽1421的纵截面为梯形,固定部141由梯形的下底面向梯形的上底面移动,直至固定部141嵌设于卡槽1421内。梯形的侧边可以在装配时为固定部141的移动提供导向。
在本实施例中,各导电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固定部141、连接部142、第二上极柱21和第二下极柱22是同一种金属活性材质(例如铝或铝合金材料),可以保证不同电池正负极柱之间能够通过激光焊接进行导电连接;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是另外一种金属活性材质(例如铜或铜合金材料)。具体地,固定部141和第一上极柱11因活性不同,通过复合工艺直接成型为一体,第一上极柱11再通过激光焊接工艺与第一下极柱12进行导电连接,形成第一极柱1;第二上极柱21和第二下极柱22通过激光焊接工艺进行导电连接,形成第二极柱2。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极柱(1)、第二极柱(2)和顶盖片(3),所述第一极柱(1)和所述第二极柱(2)均连接于所述顶盖片(3);
所述第一极柱(1)包括导电件和连接件(14),所述连接件(14)包括固定部(141)和连接部(142),所述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池极耳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4)的固定部(141)电连接,所述连接件(14)的连接部(142)延伸出所述电池,且所述连接部(142)靠近所述顶盖片(3)的一面与所述第二极柱(2)远离所述顶盖片(3)的一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部(142)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二极柱(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41)和所述连接部(142)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上极柱(11),所述第一上极柱(11)设置于所述顶盖片(3)上方,部分所述第一上极柱(11)穿设所述顶盖片(3)与所述电池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上极柱(11)背离所述顶盖片(3)的一侧开设插槽,所述固定部(141)上设置有插块(1411),所述插块(1411)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固定部(141)与所述第一上极柱(11)导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42)上开设卡槽(1421),所述固定部(141)嵌设于所述卡槽(1421)内,所述固定部(141)与所述连接部(142)导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靠近所述固定部(141)的方向,所述卡槽(1421)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所述固定部(141)的侧壁与所述卡槽(1421)的内壁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塑胶件(5),所述下塑胶件(5)设置于所述顶盖片(3)的下方,所述顶盖片(3)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塑胶件(5)的上表面贴合,沿所述顶盖片(3)的长度方向,所述顶盖片(3)的顶面两侧贯穿开设安装孔(32),所述下塑胶件(5)上对应开设通孔(51),所述第一极柱(1)和所述第二极柱(2)分别依次穿设相对应的一组所述安装孔(32)和所述通孔(51),连接于所述顶盖片(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片(3)的安装孔(32)在远离电池极耳的一侧周向设有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上安装有第一绝缘件(6),所述第一绝缘件(6)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
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上极柱(11)和第一下极柱(12),所述第一上极柱(11)和所述连接件(14)的固定部(141)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件(6)内部,且所述连接件(14)的连接部(142)通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延伸出所述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极柱(11)朝向电池极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111),所述第一凸台(111)穿设所述顶盖片(3)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32);
所述第一下极柱(12)设置于所述下塑胶件(5)的下方,所述第一下极柱(12)朝向所述下塑胶件(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台(121),所述第二凸台(121)穿设于与所述安装孔(32)对应的所述通孔(51);
所述第一凸台(111)与所述第二凸台(121)抵接并导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4)和所述第二极柱(2)的金属活性相同,所述连接件(14)和所述导电件的金属活性不同。
10.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多个所述电池依次堆叠,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同一侧的端部的极柱的极性相反,其中一个所述电池上的所述连接部(142)与另一个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二极柱(2)导电连接。
CN202322695156.3U 2023-10-08 2023-10-08 电池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20984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95156.3U CN220984803U (zh) 2023-10-08 2023-10-08 电池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95156.3U CN220984803U (zh) 2023-10-08 2023-10-08 电池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4803U true CN220984803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4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95156.3U Active CN220984803U (zh) 2023-10-08 2023-10-08 电池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4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04628B2 (ja) バイポーラ電池、バイポーラ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イプレート積層体
KR101627631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CN113346201A (zh) 圆柱型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US8722239B2 (en) Terminal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terminal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US20230122520A1 (en) Top cover assembly and battery
CN102738522A (zh) 二次电池
KR101074780B1 (ko) 캡 조립체, 캔,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JP2009009852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760855A (zh) 二次电池
US20240154176A1 (en) Batter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13871763B (zh) 圆柱形电池的壳体、圆柱形电池及圆柱形电池的安装方法
CN201478392U (zh) 具有集流盘的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
CN116169441A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池包
KR20120089900A (ko) 이차 전지
JP7481431B2 (ja) 動力電池トップカバーおよび動力電池
CN219180634U (zh) 动力电池盖板和电池
CN220984803U (zh)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7387315U (zh) 电池结构组件、电池及电动交通工具
CN212542629U (zh) 传导组件和具有其的电芯
KR20150144602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CN107369853B (zh) 电化学储能装置
CN215299368U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
CN219106344U (zh) 电池单体以及电池
CN219371171U (zh) 电池
CN217387470U (zh) 电池结构组件、电池及电动交通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