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6388U - 桅杆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桅杆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6388U
CN220976388U CN202322594316.5U CN202322594316U CN220976388U CN 220976388 U CN220976388 U CN 220976388U CN 202322594316 U CN202322594316 U CN 202322594316U CN 220976388 U CN220976388 U CN 220976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mast crane
slewing
mast
s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943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
李云波
孟进军
赵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to CN2023225943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6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6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6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桅杆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包括作业臂、前回转梁、前平台、后回转梁、中间连接梁和后平台。作业臂的底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回转梁上。前回转梁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平台上。后回转梁通过中间连接梁与前回转梁连接。后平台固定设置在地面。桅杆起重机具有作业位置和装拆位置。在作业位置,后回转梁与后平台固定连接。在从作业位置切换到装拆位置时,后回转梁与后平台解除连接且后回转梁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前平台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桅杆起重机在后回转梁与后平台解除连接后,利用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后回转梁转动,进而使桅杆起重机切换到装拆位置,进而避免在水上进行拆装作业,降低装拆成本。

Description

桅杆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桅杆起重机。
背景技术
桅杆起重机是比较常见的起重机,在港口及建设工地上运用的较多。桅杆起重机通常是固定安装的,通过作业臂的俯仰及吊钩的起落来实现物件的吊运。
在港口的运用场景中,通常用来对船舶进行装卸,其作业臂需要伸出码头岸基以对船舶上的货物进行装卸。在装配及拆解起重机的过程中,由于作业臂伸入水面,需用浮吊船协助作业,因此成本较高,且存在安全隐患。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背景技术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桅杆起重机,以降低拆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桅杆起重机,包括:
作业臂;
前回转梁,作业臂的底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回转梁上;
前平台,前回转梁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平台上;
后回转梁和中间连接梁,后回转梁通过中间连接梁与前回转梁连接;以及
后平台,固定设置在地面;
桅杆起重机具有作业位置和装拆位置,在作业位置,后回转梁与后平台固定连接;在从作业位置切换到装拆位置时,后回转梁与后平台解除连接且后回转梁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前平台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支重轮,支重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后回转梁上,在后回转梁转动时支重轮滚动支撑在地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回转轨道,支重轮被配置为与回转轨道配合以在回转轨道上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转轨道为以后回转梁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后垫片,在作业位置,后垫片设置在后回转梁与后平台之间以将支重轮抬离地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作业位置,前平台被配置为固定设置在地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前垫片,在作业位置,前垫片设置在前回转梁和前平台之间以支撑前回转梁;在从作业位置切换到装拆位置时,前垫片被拆除以使前回转梁相对于前平台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配重,配重设置在后回转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驱动杆,驱动杆与后回转梁连接且用于接收外力的推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设置于前回转梁与前平台之间的回转座圈,前回转梁以回转座圈为中心相对于前平台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包括两个前垫片,两个前垫片设置在前回转梁与前平台之间且分别位于回转座圈的两侧。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桅杆起重机包括作业臂、前回转梁、前平台、后回转梁、中间连接梁和后平台。作业臂的底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回转梁上。前回转梁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平台上。后回转梁通过中间连接梁与前回转梁连接。后平台固定设置在地面。桅杆起重机具有作业位置和装拆位置。在作业位置,后回转梁与后平台固定连接。在从作业位置切换到装拆位置时,后回转梁与后平台解除连接且后回转梁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前平台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桅杆起重机在需要进行装拆时,将后回转梁与后平台之间的连接解除,也就是说使后回转梁脱离后平台,这样后平台留在地面上,后回转梁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前平台转动,进而使得桅杆起重机切换到装拆位置,然后在该位置对桅杆起重机进行装拆。本实用新型的桅杆起重机在后回转梁与后平台解除连接后,利用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后回转梁转动,进而使桅杆起重机切换到装拆位置,进而避免在水上进行拆装作业,降低装拆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桅杆起重机自身不设置驱动机构,而是利用外部的驱动机构,进而使得桅杆起重机的结构简单。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桅杆起重机处于作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桅杆起重机处于装拆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桅杆起重机处于作业位置时前回转梁与前平台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桅杆起重机处于作业位置时后回转梁与后平台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桅杆起重机,包括作业臂2、前回转梁6、前平台7、后回转梁11、中间连接梁9和后平台14。作业臂2的底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回转梁6上。前回转梁6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平台7上。后回转梁11通过中间连接梁9与前回转梁6连接。后平台14固定设置在地面。桅杆起重机具有作业位置和装拆位置。在作业位置,后回转梁11与后平台14固定连接。在从作业位置切换到装拆位置时,后回转梁11与后平台14解除连接且后回转梁11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前平台7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桅杆起重机在需要进行装拆时,将后回转梁11与后平台14之间的连接解除,也就是说使后回转梁11脱离后平台14,这样后平台14留在地面上,后回转梁11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前平台7转动,进而使得桅杆起重机切换到图2示出的装拆位置,然后在该位置对桅杆起重机进行装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桅杆起重机在后回转梁11与后平台14解除连接后,利用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后回转梁11转动,进而使桅杆起重机切换到装拆位置,进而避免在水上进行拆装作业,降低装拆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桅杆起重机自身不设置驱动机构,而是利用外部的驱动机构,进而使得桅杆起重机的结构简单。
如图1所示,前回转梁6通过中间连接梁9与后回转梁11连接。前回转梁6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平台7上,这样当后回转梁11受到外力时,后回转梁11将带动前回转梁6转动。
具体地,前回转梁6绕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平台7上。在桅杆起重机从作业位置切换到装拆位置的过程中,后回转梁11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前平台7转动,具体地,后回转梁11的转动中心也就是前回转梁6的转动中心。
在作业位置,后回转梁11与后平台14固定连接,具体地,后回转梁11通过螺栓与后平台1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支重轮13。支重轮13可转动地设置在后回转梁11上。在后回转梁11转动时支重轮13滚动支撑在地面上。如图4所示,支重轮13通过支架连接在后回转梁11上,在后回转梁11转动时,支重轮13滚动支撑后回转梁11,进而提高桅杆起重机位置切换时的运动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桅杆起重机位置切换时的运动平稳性和位置准确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回转轨道8,支重轮13被配置为与回转轨道8配合以在回转轨道8上移动。具体地,如图1所示,回转轨道8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桅杆起重机包括间隔设置在后回转梁11两侧的两组支重轮。其中,第一组支重轮与第一导轨配合,第二组支重轮与第二导轨配合。而且第一组支重轮包括分别位于后回转梁11两端的两个支重轮。第二组支重轮包括分别位于后回转梁11两端的两个支重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转轨道8为以后回转梁11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具体地,弧形轨道为四分之一的圆周。也就是说,桅杆起重机从作业位置切换到装拆位置,后回转梁11转动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后垫片80。在作业位置,后垫片80设置在后回转梁11与后平台14之间以将支重轮13抬离地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作业位置,前平台7被配置为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在作业位置,前平台7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且后平台14也固定设置在地面上。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前垫片30。在作业位置,前垫片30设置在前回转梁6和前平台7之间以支撑前回转梁6。在从作业位置切换到装拆位置时,前垫片30被拆除以使前回转梁6相对于前平台7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配重16。配重16设置在后回转梁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驱动杆12。驱动杆12与后回转梁11连接且用于接收外力的推动。具体地,驱动杆12连接在后回转梁11的外侧,也就是说,外力施加在位于后回转梁11外侧的驱动杆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设置于前回转梁6与前平台7之间的回转座圈40。前回转梁6以回转座圈40为中心相对于前平台7转动。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包括两个前垫片30。两个前垫片30设置在前回转梁6与前平台7之间且分别位于回转座圈40的两侧。前垫片30的厚度使得回转座圈40不承受压力,前回转梁6的压力通过前垫片30直接传递到前平台7。
在一些实施例中,桅杆起重机还包括前撑杆4、后撑杆5和拉板3。前撑杆4的底端铰接在前回转梁6上。后撑杆5的底端铰接在后回转梁11上。前撑杆4的顶端和后撑杆5的顶端连接且通过拉板3与作业臂2的顶端连接。而且前撑杆4、后撑杆5以及前回转梁6和后回转梁11形成三角形结构进而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下面根据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桅杆式起重机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桅杆式起重机包括吊钩1、作业臂2、拉板3、前撑杆4、后撑杆5、前回转梁6、前平台7、回转轨道8、中间连接梁9、变幅卷扬10、后回转梁11、驱动杆12、支重轮13、后平台14、起升卷扬15和配重16。
前回转梁6、中间连接梁9和后回转梁11连接。
作业臂2的底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前回转梁6上。作业臂2的顶端与拉板3的第一端连接。拉板3的第二端与前撑杆4和后撑杆5的顶端连接。前撑杆4的底端与前回转梁6连接,后撑杆5的底端与后回转梁11连接。
前平台7通过地脚螺栓与基础锚固。后平台14通过螺栓紧固。前回转梁6与前平台7之间设置有回转座圈40。支承轮13承载后回转梁11。
起重机的上车设置在前平台7和后平台14上。在作业过程中,前平台7承压,后平台14承拉,力均可传递至基础。
在装卸时,如图3所示,在前平台7与前回转梁6之间,放置前垫片30,前垫片30的厚度,能使回转座圈40不承受压力,前回转梁6上的前铰点61的压力通过前垫片30直接传递至前平台7。其中,前回转梁6上的前铰点61用于与作业臂2铰接。
如图4所示,在作业位置,后平台14与后回转梁11之间,放置后垫片80。后垫片80的厚度能使支重轮13脱离与回转轨道8接触,避免紧固后平台14与后连接梁11的螺栓时支重轮13承压。如图3所示,为将前垫片30和后垫片80放置到位,借用外部工具,将上车整体抬升。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业位置指的是起重机吊装作业的位置,垂直于码头。装卸位置沿码头方向,即与起重机作业位置成90度。
起重机装配:先将前平台7按作业位置就位并锚固,起重机上车组装,作业臂起臂时加载配重,组装完成时如图2所示。前垫片30不装,去掉配重,后平台14就位但不锚固,用外部设备牵引驱动杆12,让起重机回转至作业位置。调整前平台位置,使其与上车螺孔可对应。撤掉牵引设备,用千斤顶将上车顶升,放入前后垫片,将后平台11与后回转梁14通过螺栓紧固。至此起重机可进行作业,如图1所示。
起重机拆解:解除后平台11与后回转梁14之间的螺栓,用千斤顶顶升上车,取走前、后垫片,放下上车,顶推驱动杆,将起重机回转至装配位置,加配重,拆解起重机。
本实施例的桅杆起重机在处于装拆位置时,前回转梁6和前平台7之间设置有前垫片30进而降低对前回转梁6的刚度需求。而且在后回转梁14与后平台11之间设置后垫片80,进而抬升支重轮,保护支重轮。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业臂(2);
前回转梁(6),所述作业臂(2)的底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回转梁(6)上;
前平台(7),所述前回转梁(6)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平台(7)上;
后回转梁(11)和中间连接梁(9),所述后回转梁(11)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梁(9)与所述前回转梁(6)连接;以及
后平台(14),固定设置在地面;
所述桅杆起重机具有作业位置和装拆位置,在作业位置,所述后回转梁(11)与所述后平台(14)固定连接;在从所述作业位置切换到所述装拆位置时,所述后回转梁(11)与所述后平台(14)解除连接且所述后回转梁(11)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前平台(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起重机还包括支重轮(13),所述支重轮(1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后回转梁(11)上,在所述后回转梁(11)转动时所述支重轮(13)滚动支撑在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起重机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回转轨道(8),所述支重轮(13)被配置为与所述回转轨道(8)配合以在所述回转轨道(8)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轨道(8)为以所述后回转梁(11)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弧形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起重机还包括后垫片(80),在所述作业位置,所述后垫片(80)设置在所述后回转梁(11)与所述后平台(14)之间以将所述支重轮(13)抬离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在作业位置,所述前平台(7)被配置为固定设置在地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起重机还包括前垫片(30),在所述作业位置,所述前垫片(30)设置在所述前回转梁(6)和所述前平台(7)之间以支撑所述前回转梁(6);在从所述作业位置切换到所述装拆位置时,所述前垫片(30)被拆除以使所述前回转梁(6)相对于所述前平台(7)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起重机还包括配重(16),所述配重(16)设置在所述后回转梁(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起重机还包括驱动杆(12),所述驱动杆(12)与所述后回转梁(11)连接且用于接收外力的推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起重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回转梁(6)与所述前平台(7)之间的回转座圈(40),所述前回转梁(6)以所述回转座圈(40)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前平台(7)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桅杆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起重机包括两个前垫片(30),所述两个前垫片(30)设置在所述前回转梁(6)与所述前平台(7)之间且分别位于所述回转座圈(40)的两侧。
CN202322594316.5U 2023-09-22 2023-09-22 桅杆起重机 Active CN220976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94316.5U CN220976388U (zh) 2023-09-22 2023-09-22 桅杆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94316.5U CN220976388U (zh) 2023-09-22 2023-09-22 桅杆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6388U true CN220976388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66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94316.5U Active CN220976388U (zh) 2023-09-22 2023-09-22 桅杆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6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9564B1 (en) Mobile lift crane with variable position counterweight
US6089388A (en) Mobile crane
CN102849624B (zh) 操作起重机的方法和起重机
CN102431908B (zh) 一种定柱式全回转起重机
US4394911A (en) Heavy duty crane
JPH06206692A (ja) ホイールクレーン
CN111498704A (zh) 一种车体式龙门起重机
US6491174B1 (en) Inverted pedestal crane
KR100328309B1 (ko) 스키드 탑재공법을 이용한 드라이 도크에서의 선박건조공법 및 이를 위한 스키드 보기 시스템
CN220976388U (zh) 桅杆起重机
CN219239043U (zh) 一种防倾覆门式起重机
US4480757A (en) Collapsible frame support for pivotal boom on a portable crane
CN2820780Y (zh) 卷材装舱装置
CN202936122U (zh) 变幅定滑轮机构和起重机械
CN212832472U (zh) 一种小吨位三自由度起重机
CN209275701U (zh) 一种四连杆浮式卸船机的柔性组装系统
CN210655825U (zh) 一种旋转式土箱吊钩
CN219928548U (zh) 一种带升降支腿的自装卸集装箱
CN215048114U (zh) 船舶吊机结构
CN216863442U (zh) 一种移动式门架起重转运装置
CN220844549U (zh) 一种翻料机
CN212924183U (zh) 一种木材活动吊机
CN116142970B (zh) 水电站大型液压油缸翻身作业装备及方法
CN217947471U (zh) 一种桥梁安装用移动式吊装支架
US11724922B2 (en) Portable crane and cantilevered bas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