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2007U -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2007U
CN220972007U CN202420710906.1U CN202420710906U CN220972007U CN 220972007 U CN220972007 U CN 220972007U CN 202420710906 U CN202420710906 U CN 202420710906U CN 220972007 U CN220972007 U CN 220972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boat
base
clamping plate
horizontal
boa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7109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振国
陈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Hanj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Hanj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Hanj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Hanj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7109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2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2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2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属于磨削夹具技术领域;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对水平舟本体进行定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包括:底座、滑动槽、滑块、压板、第一支撑架、丝杠、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能够对水平舟本体进行夹持及扶正,以实现水平舟本体的中线能够与底座的中线相重合,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以底座的中线为基准对水平舟本体的两侧端面进行磨削加工,进而实现机床对水平舟本体的每侧端面的加工量相同,以确保成品水平舟本体能够以中线对称,以提升对水平舟本体的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磨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对水平石英舟进行加工时,需要火焰喷枪将石墨治具和水平石英舟加热,再用特殊蜡涂抹在加热好的治具上,再将要加工的水平石英舟放好后,待完全冷却结束后,再进行加工。
采用上述结构,当水平石英舟放置在石墨治具上时,无法保证水平石英舟的中线与石墨治具的中线保持重合,从而导致水平石英舟处于石墨治具上的偏移位置,进而当以石墨治具的中线为基准时,水平石英舟每侧的加工量不同,无法保证水平石英舟的加工成品以中线对称,降低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水平石英舟放置在石墨治具上时,无法保证水平石英舟的中线与石墨治具的中线保持重合,从而导致水平石英舟处于石墨治具上的偏移位置,进而当以石墨治具的中线为基准时,水平石英舟每侧的加工量不同,无法保证水平石英舟的加工成品以中线对称,降低了产品加工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采用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能够对水平舟本体进行夹持及扶正,以实现水平舟本体的中线能够与底座的中线相重合,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以底座的中线为基准对水平舟本体的两侧端面进行磨削加工,进而实现机床对水平舟本体的每侧端面的加工量相同,以确保成品水平舟本体能够以中线对称,以提升对水平舟本体加工精度的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对水平舟本体进行定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包括:底座、滑动槽、滑块、压板、第一支撑架、丝杠、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水平舟本体放置在底座上;滑动槽呈T形,滑动槽设置在底座的顶壁上,且滑动槽位于水平舟本体的下方;滑块呈T形,滑块嵌入滑动槽内;压板与滑块相连接,且压板与水平舟本体相贴合;两个第一支撑架分别固定在底座的前后两侧壁上,且两个第一支撑架相对设置;丝杠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一夹板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夹板的第一螺纹孔套装在丝杠的第一外螺纹的外侧,且第一夹板与水平舟本体的一侧相贴合;第二夹板内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夹板的第二螺纹孔套装在丝杠的第二外螺纹的外侧,且第二夹板与水平舟本体的另一侧相贴合;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第二支撑架和光杠;两个第二支撑架分别固定在底座的前后两侧壁上,且两个第二支撑架相对设置;光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相连接,且光杠依次穿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第一让位槽设置在底座的顶壁上,且至少部分丝杠嵌入第一让位槽内;第二让位槽设置在底座的顶壁上,且至少部分光杠嵌入第二让位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手轮;手轮套装在丝杠的外侧,且手轮位于第一支撑架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连接螺纹孔和连接螺杆;连接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至少两个连接螺纹孔设置在滑块的顶部;连接螺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连接螺杆穿过压板,且连接螺杆嵌入一个连接螺纹孔内;其中,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螺杆为内六角螺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安装部和安装槽;两个安装部分别与底座的左右两侧壁相连接;安装槽呈U形,四个安装槽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部上;其中,安装部的厚度低于底座的厚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安装部与底座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 通过使两个第一支撑架对丝杠进行支撑,并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与丝杠螺纹连接,以实现转动丝杠,使丝杠带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或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移动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能够对水平舟本体进行夹持及扶正。通过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能够对水平舟本体进行夹持及扶正,以实现水平舟本体的中线能够与底座的中线相重合,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以底座的中线为基准对水平舟本体的两侧端面进行磨削加工,进而实现机床对水平舟本体的每侧端面的加工量相同,以确保成品水平舟本体能够以中线对称,以提升对水平舟本体的加工精度。
2. 通过将光杠依次穿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以实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沿着光杠移动,从而避免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移动的稳定性。
3. 通过将第一让位槽设置在底座的顶壁,并将至少部分丝杠嵌入第一让位槽内,以实现丝杠能够嵌入底座内,从而避免因丝杠位于底座的上方,致使机床的刀具与丝杠发生干涉,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通过将第二让位槽设置在底座的顶壁,并将至少部分光杠嵌入第二让位槽内,以实现光杠能够嵌入底座内,从而避免因光杠位于底座的上方,致使机床的刀具与光杠发生干涉,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4. 通过将手轮套装在丝杠的外侧,并使手轮位于第一支撑架的外侧,以实现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轮带动丝杠转动,以降低转动丝杠的难度,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5. 通过将至少两个连接螺纹孔设置在滑块的顶部,将连接螺杆穿过压板,并将连接螺杆嵌入一个连接螺纹孔内,以实现连接螺杆通过连接螺纹孔与滑块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将压板与滑块相连接,进而实现通过调节连接螺杆旋入连接螺纹孔的深度,使压板将水平舟本体压紧在底座上,以提升水平舟本体的稳定性。
6. 通过将连接螺杆设置为内六角螺栓,以实现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内六角扳手旋拧连接螺杆,从而避免因采用扳手旋拧连接螺杆,致使扳手与水平舟本体发生干涉,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7. 通过将两个安装部分别与底座的两侧相连接,并将四个呈U形的安装槽分别贯穿设置在两个安装部上,以实现安装螺栓能够穿过安装槽,并使安装螺栓将底座与机床的工作台连接在一起,从而降低底座安装在工作台上的难度。通过使安装部的厚度低于底座的厚度,以缩短安装螺栓穿过安装槽的长度,从而缩短安装螺栓所需长度,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8. 通过将两个安装部与底座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以实现两个安装部与底座能够一次加工成形,从而降低安装部与底座的加工难度,同时提升安装部与底座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舟本体的立体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水平舟本体,11底座,12滑动槽,13滑块,14压板,15第一支撑架,16丝杠,17第一夹板,18第二夹板,19第二支撑架,20光杠,21第一让位槽,22第二让位槽,23手轮,24连接螺纹孔,25连接螺杆,26安装部,27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如图1至图4所示,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对水平舟本体10进行定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包括:底座11、滑动槽12、滑块13、压板14、第一支撑架15、丝杠16、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水平舟本体10放置在底座11上;滑动槽12呈T形,滑动槽12设置在底座11的顶壁上,且滑动槽12位于水平舟本体10的下方;滑块13呈T形,滑块13嵌入滑动槽12内;压板14与滑块13相连接,且压板14与水平舟本体10相贴合;两个第一支撑架15分别固定在底座11的前后两侧壁上,且两个第一支撑架15相对设置;丝杠16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丝杠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架15转动连接;第一夹板17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夹板17的第一螺纹孔套装在丝杠16的第一外螺纹的外侧,且第一夹板17与水平舟本体10的一侧相贴合;第二夹板18内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夹板18的第二螺纹孔套装在丝杠16的第二外螺纹的外侧,且第二夹板18与水平舟本体10的另一侧相贴合;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
通过将呈T形的滑动槽12设置在底座11的顶壁上,并将呈T形的滑块13嵌入滑动槽12内,以实现滑块13能够在滑动槽12内移动,从而调节滑块13的位置;通过将水平舟本体10放置在底座11上,将压板14与滑块13相连接,并将压板14与水平舟本体10相贴合,以实现压板14能够与滑块13同步移动,以调节压板14对水平舟本体10的压紧位置,从而实现将水平舟本体10固定在底座11上。通过将两个第一支撑架15固定在底座11的上下两侧,并将丝杠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架15转动连接,以实现两个第一支撑架15相配合对丝杠16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丝杠16能够在两个第一支撑架15之间转动。通过将第一夹板17的第一螺纹孔套装在丝杠16的第一外螺纹的外侧,将第二夹板18的第二螺纹孔套装在丝杠16的第二外螺纹的外侧,并使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以实现转动丝杠16,使丝杠16带动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相对或相反方向移动;同时,通过将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分别与水平舟本体10的两侧相贴合,以实现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能够将水平舟本体10夹持并扶正,从而确保水平舟本体10的中线与底座11的中线相重合,以便于工作人员以底座11的中线为基准对水平轴本体的两侧端面进行磨削加工。
在具体使用产品时,先将底座11安装在机床的工作台上,并对底座11进行找正,以确保底座11的中线与机床的X轴相平行;然后,滑块13嵌入滑动槽12内,并将水平舟本体10放置在底座11上;再后,转动丝杠16,丝杠16带动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与水平舟本体10两侧端面相贴合,进而使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将水平舟本体10扶正;再后,将压板14与滑块13相连接,并将压板14与水平舟本体10相贴合,以将水平舟本体10固定在底座11上;再后,反向转动丝杠16,使丝杠16带动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与水平舟本体10相分离,并使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与水平舟本体10之间留有足够的加工空间;再后,启动机床对水平舟本体10的两侧端面进行磨削加工。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两个第一支撑架15对丝杠16进行支撑,并使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分别与丝杠16螺纹连接,以实现转动丝杠16,使丝杠16带动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相对或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当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相对移动时,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能够对水平舟本体10进行夹持及扶正。通过使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能够对水平舟本体10进行夹持及扶正,以实现水平舟本体10的中线能够与底座11的中线相重合,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以底座11的中线为基准对水平舟本体10的两侧端面进行磨削加工,进而实现机床对水平舟本体10的每侧端面的加工量相同,以确保成品水平舟本体10能够以中线对称,以提升对水平舟本体10的加工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第二支撑架19和光杠20;两个第二支撑架19分别固定在底座11的前后两侧壁上,且两个第二支撑架19相对设置;光杠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19相连接,且光杠20依次穿过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
通过将两个第二支撑架19固定在底座11的上下两侧,并将光杠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19相连接,以实现两个第二支撑架19相配合对光杠20进行支撑,从而提升光杠20的稳定性;通过将光杠20依次穿过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以实现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沿着光杠20移动,从而避免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第一夹板17和第二夹板18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第一让位槽21和第二让位槽22;第一让位槽21设置在底座11的顶壁上,且至少部分丝杠16嵌入第一让位槽21内;第二让位槽22设置在底座11的顶壁上,且至少部分光杠20嵌入第二让位槽22内。
通过将第一让位槽21设置在底座11的顶壁,并将至少部分丝杠16嵌入第一让位槽21内,以实现丝杠16能够嵌入底座11内,从而避免因丝杠16位于底座11的上方,致使机床的刀具与丝杠16发生干涉,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通过将第二让位槽22设置在底座11的顶壁,并将至少部分光杠20嵌入第二让位槽22内,以实现光杠20能够嵌入底座11内,从而避免因光杠20位于底座11的上方,致使机床的刀具与光杠20发生干涉,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手轮23;手轮23套装在丝杠16的外侧,且手轮23位于第一支撑架15的外侧。
通过将手轮23套装在丝杠16的外侧,并使手轮23位于第一支撑架15的外侧,以实现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轮23带动丝杠16转动,以降低转动丝杠16的难度,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连接螺纹孔24和连接螺杆25;连接螺纹孔24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至少两个连接螺纹孔24设置在滑块13的顶部;连接螺杆2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连接螺杆25穿过压板14,且连接螺杆25嵌入一个连接螺纹孔24内;其中,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相适配。
通过将至少两个连接螺纹孔24设置在滑块13的顶部,将连接螺杆25穿过压板14,并将连接螺杆25嵌入一个连接螺纹孔24内,以实现连接螺杆25通过连接螺纹孔24与滑块13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将压板14与滑块13相连接,进而实现通过调节连接螺杆25旋入连接螺纹孔24的深度,使压板14将水平舟本体10压紧在底座11上,以提升水平舟本体10的稳定性。由于连接螺纹孔24为多个,因此通过使连接螺杆25嵌入不同的连接螺纹孔24,以调节压板14压紧底座11的位置,从而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螺杆25为内六角螺栓。
通过将连接螺杆25设置为内六角螺栓,以实现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内六角扳手旋拧连接螺杆25,从而避免因采用扳手旋拧连接螺杆25,致使扳手与水平舟本体10发生干涉,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安装部26和安装槽27;两个安装部26分别与底座11的左右两侧壁相连接;安装槽27呈U形,四个安装槽27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部26上;其中,安装部26的厚度低于底座11的厚度。
通过将两个安装部26分别与底座11的两侧相连接,并将四个呈U形的安装槽27分别贯穿设置在两个安装部26上,以实现安装螺栓能够穿过安装槽27,并使安装螺栓将底座11与机床的工作台连接在一起,从而降低底座11安装在工作台上的难度。通过使安装部26的厚度低于底座11的厚度,以缩短安装螺栓穿过安装槽27的长度,从而缩短安装螺栓所需长度,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个安装部26与底座11为一体式结构。
通过将两个安装部26与底座11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以实现两个安装部26与底座11能够一次加工成形,从而降低安装部26与底座11的加工难度,同时提升安装部26与底座11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所述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对水平舟本体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包括:
底座,所述水平舟本体放置在所述底座上;
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呈T形,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壁上,且所述滑动槽位于所述水平舟本体的下方;
滑块,所述滑块呈T形,所述滑块嵌入所述滑动槽内;
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滑块相连接,且所述压板与所述水平舟本体相贴合;
第一支撑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壁上,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设置;
丝杠,所述丝杠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相连接;
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螺纹孔套装在所述丝杠的第一外螺纹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水平舟本体的一侧相贴合;
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内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二螺纹孔套装在所述丝杠的第二外螺纹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水平舟本体的另一侧相贴合;
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适配,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适配;
第二支撑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壁上,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相对设置;
光杠,所述光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相连接,且所述光杠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
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壁上,且至少部分所述丝杠嵌入所述第一让位槽内;
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让位槽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壁上,且至少部分所述光杠嵌入所述第二让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
手轮,所述手轮套装在所述丝杠的外侧,且所述手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
连接螺纹孔,所述连接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螺纹孔设置在所述滑块的顶部;
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连接螺杆穿过所述压板,且所述连接螺杆嵌入一个所述连接螺纹孔内;
其中,所述第三内螺纹与所述第三外螺纹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螺杆为内六角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还包括:
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与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壁相连接;
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呈U形,四个所述安装槽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部上;
其中,所述安装部的厚度低于所述底座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底座为一体式结构。
CN202420710906.1U 2024-04-09 2024-04-09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 Active CN220972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710906.1U CN220972007U (zh) 2024-04-09 2024-04-09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710906.1U CN220972007U (zh) 2024-04-09 2024-04-09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2007U true CN220972007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710906.1U Active CN220972007U (zh) 2024-04-09 2024-04-09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2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58638U (zh) 一种金属异形工件加工用新结构固定夹具
CN108747520A (zh) 一种基于叶根斜面定位的可调试夹具
CN220972007U (zh) 一种水平舟端面磨削夹具
CN201720704U (zh) 可调平面式慢走丝加工夹具
CN215942201U (zh) 一种用于钛合金加工的可调式夹具
CN216882804U (zh) 一种便于异形工件夹紧稳定机构
CN216178621U (zh) 一种立式铣床夹具
CN214490175U (zh) 一种精密零件高精度加工夹具装置
CN209737092U (zh) 一种用于在工件上铣削燕尾槽的专用夹具
CN112823984A (zh) 一种l形零件钻孔用夹具及使用方法
CN220409160U (zh) 一种简易陶瓷生坯加工整形工装
CN217475394U (zh) 一种数控机械用多功能夹具
CN215747878U (zh) 一种可调节立式铣床工件夹紧装置
CN216503482U (zh) 一种深孔钻加工车床用工件固定机构
CN217292045U (zh) 一种机械不规则部件加工调节式夹具
CN214186250U (zh) 一种用于工件加工的夹具装置
CN220296417U (zh) 一种销体加工夹具
CN216859124U (zh) 一种数控磨床定位组件及数控磨床
CN209664486U (zh) 一种磨床用的蜗杆加工夹具
CN218460963U (zh) 一种轴用铣槽夹具工装
CN214922398U (zh) 一种机床加工用夹具
CN219403366U (zh) 一种带手柄的槽状零件加工的铣床夹具
CN215846939U (zh) 汽车转向节加工夹具
CN220718528U (zh) 收卷臂镗铣机加工治具
CN219901708U (zh) 一种接头焊接打磨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