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8696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8696U
CN220958696U CN202322277869.8U CN202322277869U CN220958696U CN 220958696 U CN220958696 U CN 220958696U CN 202322277869 U CN202322277869 U CN 202322277869U CN 220958696 U CN220958696 U CN 220958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ipeline
indoor
fixing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78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毅
唐蔚
宋家焕
李伟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778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8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8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8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冷媒回路,在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室外机部,其位于室外侧;连接桥部,其至少部分位于窗口上;其中,冷媒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和室内换热器连接且另一端和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管路为软管;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和压缩机连接;第一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设置在第二外壳内,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将第一管路远离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上。其中,当第二外壳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内,使得第一管路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的一端在随之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可控,确保第一管路的调节顺畅。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窗式空调器是一种可以安装在具有安装口(例如,窗口)的墙体上的空调器。窗式空调器包括室内侧组件及室外侧组件。室内侧壳体具有室内侧进风口及室内侧出风口,室内侧风机运行时,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室内侧进风口流入室内侧壳体、与室内侧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内侧出风口流入室内。室外侧壳体具有室外侧进风口及室外侧出风口,室外侧风机运行时,室外空气可以通过室外侧进风口流入室外侧壳体、与室外侧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外侧出风口流入室外。
相关技术中,窗机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均分开设置,实现了将压缩机、室外风机等主噪音源隔离在室外侧,实现了静音效果。并且,窗机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的。
但是,窗机内的冷媒管路一般直接采用常规的铜管或铝管设计成需要的形态,没有额外的固定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当第二外壳相对于连接桥壳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内,使得第一管路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的一端在随之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可控,确保第一管路的调节顺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冷媒回路,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为室外换热器,另一个为室内换热器;室外机部,其位于室外侧,所述室外机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的室外风扇、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机部,其位于室内侧,所述室内机部包括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室内风扇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桥部,其至少部分位于窗口上,所述连接桥部一端与所述室内机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部连接;所述连接桥部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连接,以实现所述连接桥部连接所述室外机部和所述室内机部,所述第二外壳相对所述连接桥壳可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其中,所述冷媒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且另一端和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为软管;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管路远离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当第二外壳相对于连接桥壳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内,使得第一管路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的一端在随之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可控,确保第一管路的调节顺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限定出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壳体;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和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桥壳和所述第一外壳固定连接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一管路朝向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桥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桥壳上;第四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之间限定出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三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壳体;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背板,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且所述背板和所述隔板之间限定出容纳所述第一管路的容纳空间;所述背板和所述连接桥壳之间相互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相对所述连接桥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管路在开口槽内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桥壳包括:第一桥段,和所述第一外壳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桥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朝向室内的一侧;第二桥段,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桥段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二桥段之间相互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相对所述连接桥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桥段和所述第二桥段可在前后方向上相互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外壳,且所述第二管路为软管,所述第二管路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最小时为弧形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三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第五固定件,所述第五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桥段上;第六固定件,所述第六固定件和所述第五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件和所述第六固定件之间限定出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管路与第二外壳的其中一个方向的固定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管路与第二外壳的又一个方向的固定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连接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管路的固定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媒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外壳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桥壳与第二固定组件、第三固定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上升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窗式空调器;
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121、第二壳体;122、背板;123、底座;124、隔板;125、开口槽;
21、室外换热器; 22、室外风扇; 23、压缩机;
31、室内换热器; 32、室内风扇;
40、冷媒管路;41、第一管路;42、第二管路;43、减压器;
50、连接桥壳;51、第一桥段;52、第二桥段;
61、第一固定组件;611、第一固定件;612、第二固定件;613、第一固定部;62、第二固定组件;621、第三固定件;622、第四固定件;623、第三固定部;63、第二固定部;64、第三固定组件;641、第五固定件;642、第六固定件;643、第四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在图1-图12中,高度方向为图中的上下方向,宽度方向为图中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为图中的前后方向。
结合图1-图3所示,窗式空调器100包括:冷媒回路、室外机部、室内机部和连接桥部。
其中,在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23、冷凝器、减压器43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冷凝器以及蒸发器中的一个为室外换热器21,另一个为室内换热器31;以及,室外机部位于室外侧,室外机部包括第一外壳11以及设置在第一外壳11中的室外风扇22、压缩机23和室外换热器21。减压器43可以为膨胀阀,也可以为毛细管。减压器43将冷凝器来的高压制冷剂节流降压成低压制冷剂,而后到蒸发器中汽化吸热。
具体地,第一外壳11内形成有室外空气通道,第一外壳11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即,第一外壳11表面设置在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出风口位于第一外壳11朝向室外的一侧,以使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11内,再从室外出风口进入室外。
室内机部位于室内侧,室内机部包括第二外壳12以及设置在第二外壳12中的室内风扇32和室内换热器31。第二外壳12内形成有室内空气通道,第二外壳12形成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即,第二外壳12表面设置在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室内出风口位于第二外壳12朝向室内的一侧,以使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12内,再从室内出风口进入室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壳11设置在室外,即,第一外壳11上设置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11内,再从室外出风口进入室外。室外空气通道设置在第一外壳11内,压缩机23、室外换热器21和室外风扇22均设置在第一外壳11内,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11内,并在第一外壳11内进行换热后从室外出风口排出室外。
第二外壳12设置在室内,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相连接,即,第二外壳12上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12内,再从室内出风口进入室内。室内换热器31和室内风扇32位于第二外壳12内,室内空气通道也位于第二外壳12内,室内空气进入第二外壳12内,在室内换热器31处换热后从室内出风口进入室内。
由于第一外壳11设置在室外,第二外壳12设置在室内,则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间隔设置,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之间间隔有窗户,第二外壳12穿过窗户与第一外壳11连接。
压缩机23设置于室外空气通道内,压缩机23设置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压缩机23对冷媒进行压缩,使得低压冷媒变为高压的气态冷媒。低压冷媒从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3,压缩机23将低压的冷媒压缩成高压冷媒后,高压冷媒从排气口排出,冷媒在冷凝器处放热,减压后在蒸发器处吸热,最后从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3。
室外换热器21设置于室外空气通道内,将室外空气与在室外换热器21中传输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11内部的室外空气在室外空气通道内流通,至室外换热器21处与制冷剂换热。
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11内,在室外空气通道内流通,流至室外换热器21;又冷媒在室外换热器21内流通,室外空气经过室外换热器21时,与冷媒换热;换热后的室外空气再流经室外空气通道至室外出气口,从室外出气口排到室外。
例如,室外换热器21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下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使得由压缩机23压缩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21将热量散发至室外空气而冷凝。室外换热器21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制热模式下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使得减压后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21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而蒸发。
窗式空调器100制冷时,压缩机23的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21连通,室外换热器21为冷凝器,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的室外空气流至室外换热器21,在室外换热器21处冷媒放出大量的热量;室外空气吸收冷媒的热量。
窗式空调器100制热时,压缩机23的排气口与室内换热器31连通,室外换热器21为蒸发器,冷媒在室内换热器31处放热后流至室外换热器21,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的室外空气流至室外换热器21,在室外换热器21处冷媒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
室外风扇22设置于室外空气通道内,室外风扇22旋转,驱动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室外空气通道与室外换热器21换热后从室外出风口流动至室外。
室外风扇22位于第一外壳11内,在室外风扇22的驱动下,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进入第一外壳11内,流经室外空气通道至室外换热器21,室外空气在室外换热器21处与冷媒换热后,冷媒在室外风扇22的驱动下从室外出风口排到室外。
其中,室内风扇32为贯流风扇,可以将空气沿着风扇轴线方向推进或者抽出,能够提供较好的风量和风压,为用户带来舒适的体验。
以及,用户还可以通过控制室内风扇32的转速来调整窗式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室内换热器31设置于室内空气通道内,将室内空气与在室内换热器31中传输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12内部的室内空气在室内空气通道内流通,至室内换热器31处与制冷剂换热。
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12内,在室内空气通道内流通,流至室内换热器31;又冷媒在室内换热器31内流通,室内空气经过室内换热器31时,与冷媒换热;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再流经室内空气通道至室内出气口,从室内出气口排到室内。
例如,室内换热器31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下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使得减压后的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31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室内换热器31在窗式空调器100的制热模式下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使得由压缩机23压缩的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31将热量散发至室内空气而冷凝。
窗式空调器100制冷时,压缩机23的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21连通,室内换热器31为蒸发器,冷媒在室外换热器21处放热后流至室内换热器31,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流至室内换热器31,在室内换热器31处冷媒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达到制冷室内的效果。
窗式空调器100制热时,压缩机23的排气口与室内换热器31连通,室内换热器31为冷凝器,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流至室内换热器31,在室内换热器31处冷媒放出大量的热量;室内空气吸收冷媒的热量,实现制热室内的效果。
室内风扇32设置于第二外壳12内,室内风扇32旋转,驱动气流从室内进风口进入室内空气通道与室内换热器31换热后从室内出风口流动至室内。室内风扇32位于第二外壳12内,在室内风扇32的驱动下,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二外壳12内,流经室内空气通道至室内换热器31,室内空气在室内换热器31处与冷媒换热后,冷媒在室内风扇32的驱动下从室内出风口排到室内。
此外,连接桥部至少部分位于窗口上,连接桥部一端与室内机部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机部连接。也就是说,室内机部、室外机部和连接桥部三者共同构成可靠的N字型结构,使得窗式空调器100可以骑装在窗台上,相较于传统的一体式方形形态,安装时更加方便,并且,窗式空调器100骑装在窗台上时,位于窗户左右两侧的室内机部和室外机部能够保持窗式空调器100的平衡于稳定,安装效果更加可靠。
如图1所示,连接桥部包括连接桥壳50,连接桥壳50分别与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连接,以实现连接桥部连接室外机部和室内机部。也就是说,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通过连接桥壳50连接,第一外壳11朝向室内的一侧与连接桥壳50抵接,且第一外壳11朝向室内的一侧与连接桥壳50的一端连接;第二外壳12朝向室外的一侧与连接桥壳50抵接,第二外壳12朝向室外的一侧与连接桥壳50的另一端连接。
参照图12所示,第二外壳12相对连接桥壳50可在高度方向上移动。即,第二外壳12在室内可以上下移动,第二外壳12与连接桥壳50可活动地连接,第二外壳12相对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以调整室内出风口的高度。
在一些实际例中,连接桥壳50和第一外壳11固定连接,当第二外壳12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二外壳12同样相对于连接桥壳50向上移动。第一管路41朝向第二管路42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桥壳50上,则第一管路41朝向第二管路42的一端在第二外壳12沿高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高度不变,连接桥壳50对第一管路41与第二管路42连接的一端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一管路41与室内换热器31连接的一端随第二外壳12移动而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失控,导致异响的产生。
冷媒回路还包括:冷媒管路40,冷媒管路40连接在压缩机23和室内换热器31之间。
制冷时,冷媒管路40连通压缩机23、室外换热器21和室内换热器31。冷媒从压缩机23的排气口排出后,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21后在室外换热器21放热;放热后的冷媒经过减压器43减压,并通过冷媒回路流向室内换热器31,冷媒在室内换热器31处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换热后的室内空气流向室内,实现室内制冷。
制热时,冷媒管路40连通压缩机23和室内换热器31。冷媒从压缩机23的排气口排出后,冷媒流经冷媒管路40进入,从第一外壳11内进入第二外壳12内,流经室内空气通道流至室外换热器21,在室外换热器21处放热,实现制热。放热后的冷媒经过减压器43减压,通过冷媒回路流向室外换热器21,冷媒在室外换热器21处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吸热后的冷媒从回气口回到压缩机23。
如图2-图9所示,冷媒管路40包括: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第一管路41的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1连接,并且第一管路41的另一端和第二管路42的一端连接,第二管路42的另一端和压缩机23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管路41设置在第二壳体121内,第一管路41在第二外壳12内弯曲设置,第一管路41的一端与室内换热器31连通,第一管路4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42的一端连通。
第一管路41为软管,在连接桥壳50和第二外壳12在同一高度时为弧形管。第一管路41为软管,则第一管路41的弧度可变化,第一管路41的长度可伸长。第二外壳12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41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化。第二外壳12可相对于连接桥壳50移动至高于连接桥壳50的高度,以调整室内出风口的高度。
设连接桥壳50和第二外壳12处于同一高度为第一位置,设第二外壳12的高度高于连接桥壳50为第二位置,第二外壳12相对于连接桥壳50向上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管路41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大;接着第二外壳12从第二位置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则第一管路41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减小。
第二管路42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之间设置,第二管路42的一端邻近室内的一端与第一管路4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管路42的另一端与压缩机23连通,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内部中空,以连通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冷媒可在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内流通。
根据图2和图3所示,第一管路41远离第二管路4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12内,即,第一管路41与室内换热器31连通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12内,第一管路41固定在第二外壳12的一端随第二外壳12上下移动而移动,第二外壳12对第一管路41起到固定作用,保证第一管路41的排布有序。
当第二外壳12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41固定在第二壳体121的一端随第二外壳12移动而移动,在第二外壳12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41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第一管路41的弧度也变化,以补偿第二外壳12和第一外壳11的高度差。
如图2-图5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固定组件61,第一固定组件61设置在第二外壳12内,第一固定组件61将第一管路41远离第二管路4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12内。具体来说,第一固定组件61位于第二外壳12的下部,第一固定组件61与室内换热器31间隔设置,第一管路41远离第二管路42的一端与室内换热器31连通,第一固定组件61对第一管路41与室内换热器31连接的一端起到固定作用,使得第一管路41在第二外壳12沿高度方向移动时走向可控。
在第二外壳12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41与第二外壳12固定连接的一端在随之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可控,确保第一管路41的调节顺畅。
由此,当第二外壳12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4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12内,使得第一管路41与第二外壳12固定连接的一端在随之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可控,确保第一管路41的调节顺畅。
如图2-图5所示,第一固定组件61包括:第一固定件611和第二固定件612,第一固定件611固定在第二外壳12上,第二固定件612和第一固定件61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611和第二固定件612之间限定出第一固定部613,第一固定部613用于使第一管路41与第一固定部613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第一固定件611固定在第二外壳12上,第二固定件612与第一固定件61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611和第二固定件612限定出一个可供第一管路41穿过的孔,即,第一固定部613。第一管路41的周侧配合在第一固定部613内,第一固定部613对第一管路41与室内连接器的一端起到卡紧固定作用,防止第一管路41在第二外壳12沿高度方向移动时走向混乱,引发异响。
以及,第二外壳12包括:第二壳体121、底座123和隔板124,底座123固定在第二壳体121的下方,隔板124设置于第二壳体121内且和底座123固定连接,隔板124和底座123之间形成有第二固定部63,第二固定部63用于使第一管路41与第二固定部63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底座123位于第二外壳12的下部,底座123在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固定组件61设置在底座123上,室内风扇32和室内换热器31也固定在底座123上,第一固定组件61和室内风扇32间隔设置,底座123为室内风扇32和室内换热器31提供安装位置。
隔板124位于第二壳体121内,隔板124的下端与底座123固定连接,隔板124设置在第一固定组件61和室内风扇32之间,将第一管路41与室内换热器31、室内风扇32相隔开来。隔板124和底座123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固定部63,第一管路41穿过第二固定部63,第二固定部63对第一管路41起到限定作用,保证第二外壳12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41的走向可控。
如图6-图11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62,第二固定组件62设置在连接桥壳50内,第二固定组件62包括:第三固定件621和第四固定件622。第二固定组件62设置在连接桥壳50上,第二固定组件62对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连接的一端起到固定作用,使得第一管路41朝向第二管路42的一端在第二外壳12沿高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高度不变,对第一管路41与压缩机23连接的一端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一管路41与室内换热器31连接的一端随第二外壳12移动而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失控,导致异响的产生。
第三固定件621固定在连接桥壳50上,第四固定件622盖设在第三固定件621上,第四固定件622和第三固定件621固定连接,第三固定件621和第四固定件622限定出第三固定部623,第一管路41穿过第三固定部623,以从连接桥壳50延伸至第二外壳12内,第三固定部623对第一管路41与第二管路42的连接处进行限位固定,第三固定部623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部63使得第一管路41的排布整齐有序。
如图10所示,第二外壳12包括:背板122,背板122和第二壳体121相互连接,背板122和隔板124之间限定出容纳第一管路41的容纳空间,背板122和连接桥壳50之间相互移动,以驱动第二外壳12相对连接桥壳50在高度方向上移动。背板122和连接桥壳50之间可以相互移动,即,背板122可沿高度方向移动,背板122和第二壳体121固定连接,使得整个第二壳体121相对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
背板122沿高度方向延伸,背板122和隔板124形成容纳空间,第一管路41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容纳空间将第一管路41和室内换热器31隔开,使得第一管路41的排线整齐有序,走向可控。
背板122位于第二外壳12朝向第一外壳11的一侧,背板122在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组成的平面上延伸,第二壳体121和背板122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1和背板122形成有室内空气流道,室内空气进入第二外壳12内后,在室内空气流道内流通;在室内风扇32的驱动下,室内空气流向室内换热器31,在室内换热器31换热后从室内出风口进入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22上设置有开口槽125,开口槽125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外壳12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时,第一管路41在开口槽125内上下移动。部分第一管路41位于第二外壳12内,另一部分第一管路41位于连接桥壳50和第二外壳12之间,即,第一管路41与第二管路42的连接处位于连接桥壳50和第二外壳12之间,这部分第一管路41穿过背板122上的开口槽125以在连接桥壳50和第二外壳12之间延伸。
开口槽125沿高度方向延伸,第二外壳12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向上移动时,第一管路41伸长,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的连接处位置不变,则第一管路41与第二管路42连接的一端在开口槽125内移动,适应第二外壳12的上下移动。
开口槽125的深度略小于背板122的高度,第二外壳12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第二外壳12向上移动最大位移)时,第一管路41与第二管路42连接的一端与开口槽125的底部相抵接,开口槽125对第一管路41起到限位作用。
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50,连接桥壳50连接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之间,连接桥壳50包括:第一桥段51和第二桥段52,第一桥段51和第一外壳11相互连接,第一桥段51设置于第一外壳11朝向室内的一侧,第二桥段52设置于第二外壳12朝向室外的一侧,第二外壳12和第二桥段52之间相互移动,以驱动第二外壳12相对连接桥壳50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第一桥段51与第一外壳11固定连接,且第一桥段51与第一外壳11朝向室内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桥段52与背板122滑动连接,第二桥段52与第二外壳12朝向室外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一桥段51的内侧与第二桥段52外侧相配合。背板122相对于第二桥段52沿高度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外壳12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
第一桥段51和第二桥段52可在前后方向上相互滑动,以驱动第二外壳12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或远离第一外壳11。第一桥段51与第二桥段52滑动连接,第一桥段51的内侧与第二桥段52的外侧滑动配合,使得第二桥段52可相对于第一桥段51沿前后方向移动。
由于第二桥段52与背板122仅在高度方向滑动连接,即,第二外壳12可相对于第一外壳1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适用于不同的窗户厚度,适用于多种安装情况。
以及,第二管路42为软管,且第二管路42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最小时为弧形管。由于第二管路42为软管,则第二管路42的弧度可变化,第二管路42的长度可伸长。
第二外壳12相对于第一外壳11沿前后方向移动时,第二管路42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变化。第二外壳12可相对于第一外壳11朝向室内移动(即朝向远离第一外壳11的方向),以调整室内出风口的高度。若第二外壳12相对于第一外壳11朝向室内移动,第二管路4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增大;若第二外壳12从第四位置朝向室外移动,则第二管路42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减小。
如图6所示,第二管路42朝向压缩机2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桥段51朝向第一外壳11的一端,即,第二管路42与压缩机23连接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桥段51上,使得第二管路42与压缩机23的连接处位置固定,使得第二管路42的排线整齐有序。
第二管路42朝向第一管路4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桥段52远离第一外壳11的一端,即,第二管路42与第一管路41的连接处固定在第二桥段52上,第二桥段52对第二管路42的另一端起到固定作用,使得第二管路42排线整齐。
又因为第一桥段51与第一外壳11固定连接,第二桥段52与第二外壳12滑动连接,则第二管路42固定在第一桥段51的一端位置不变;第二管路42固定在第二桥段52的一端,即,第一管路41与第二管路42连接的一端,随第二外壳12沿前后方向移动而移动,第二管路42在第二外壳12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弧度变化,第二管路4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变化。
如图7和图11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固定组件64,第三固定组件64设置在连接桥壳50内,第三固定组件64设置在连接桥壳50内,第三固定组件64位于连接桥壳50靠近第一外壳11的一侧。第二管路42远离第一管路41的一端,即第二管路42与压缩机23连接的一端固定在第三固定组件64内,第三固定组件64对第二管路42与压缩机23连接的一端进行卡紧固定,使得第二管路42的排线整齐有序。
第三固定组件64包括:第五固定件641和第六固定件642,第五固定件641固定在第一桥段51上,第六固定件642和第五固定件641固定连接,且第五固定件641和第六固定件642之间限定出第四固定部643,第四固定部643用于使第二管路42与第四固定部643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第五固定件641固定在第一桥段51靠近第一外壳11的一侧,第六固定件642与第五固定件641固定连接,第五固定件641和第六固定件642之间限定出第四固定部643,第二管路42与压缩机23连接的一端穿过第四固定部643,第四固定部643对第二管路42的周侧进行卡紧固定。第四固定部643对第二管路42与压缩机23连接的一端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二管路42与第一管路41连接的一端随第二外壳12移动而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失控,导致异响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
冷媒回路,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为室外换热器,另一个为室内换热器;
室外机部,其位于室外侧,所述室外机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的室外风扇、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
室内机部,其位于室内侧,所述室内机部包括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室内风扇和所述室内换热器;
连接桥部,其至少部分位于窗口上,所述连接桥部一端与所述室内机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部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桥部包括:
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连接,以实现所述连接桥部连接所述室外机部和所述室内机部,所述第二外壳相对所述连接桥壳可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
其中,所述冷媒管路包括: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为软管;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接桥壳内;
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管路远离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上;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
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限定出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
第二壳体;
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隔板和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桥壳和所述第一外壳固定连接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一管路朝向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桥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第三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桥壳上;
第四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之间限定出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三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
第二壳体;
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
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背板,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且所述背板和所述隔板之间限定出容纳所述第一管路的容纳空间;
所述背板和所述连接桥壳之间相互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相对所述连接桥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管路在开口槽内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桥壳包括:
第一桥段,和所述第一外壳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桥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朝向室内的一侧;
第二桥段,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朝向室外的一侧;
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二桥段之间相互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相对所述连接桥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段和所述第二桥段可在前后方向上相互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外壳,且所述第二管路为软管,所述第二管路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最小时为弧形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三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
第五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桥段上;
第六固定件,所述第六固定件和所述第五固定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固定件和所述第六固定件之间限定出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CN202322277869.8U 2023-08-23 2023-08-23 窗式空调器 Active CN220958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7869.8U CN220958696U (zh) 2023-08-23 2023-08-23 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7869.8U CN220958696U (zh) 2023-08-23 2023-08-23 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8696U true CN220958696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2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7869.8U Active CN220958696U (zh) 2023-08-23 2023-08-23 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8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96753B2 (ja) 冷凍サイクル用消音器
US7818974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2095869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958906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20958697U (zh) 窗式空调器
JP3432108B2 (ja) 電気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13251493B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20958698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54265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040015875A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전선고정구조
JP2018112339A (ja) 圧縮機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室外機
CN21893648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100931077B1 (ko) 버스용 냉방장치
CN220793297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0434811C (zh) 一体型空调机
WO2024116630A1 (ja) 冷媒流路モジュール及び熱源ユニット
CN221629875U (zh) 柜式空调器
CN221403244U (zh) 空调器
CN22154881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20817902U (zh) 挂式空调
CN217209584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4198881U (zh) 便于散热的空调
CN21717874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21237922U (zh) 挂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