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5846U - 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5846U
CN220955846U CN202323203352.0U CN202323203352U CN220955846U CN 220955846 U CN220955846 U CN 220955846U CN 202323203352 U CN202323203352 U CN 202323203352U CN 220955846 U CN220955846 U CN 220955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grated
engine
oil
cylinder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033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皓
连源
张竣
唐德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aokang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aoka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aokang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aoka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2033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5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5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5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所述发动机总成,包括缸体和缸盖,所述缸体一侧集成有机油冷却结构,所述机油冷却结构包括与所述缸体一体成型的冷却室,所述冷却室连通所述缸体的机油通道,所述缸体内还沿纵向设置有下导管通道;所述缸盖设置于所述缸体上,所述缸盖内沿纵向设置有上导管通道,且,所述上导管通道与所述下导管通道连通,共同形成集成油位计导管,所述集成油位计导管连通至所述缸体底部的机油室中,所述机油室内的机油通过机油泵泵入所述机油通道。本申请发动机总成采用集成化结构,减少了装配部件。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
汽车发动机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许多关键的组成部件构成。这些部件紧密配合,相互协调,以实现高效的燃烧和动力输出,正是由于现有发动机总成组成零件多,导致装配工序多,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改善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装配部件多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一侧集成有机油冷却结构,所述机油冷却结构包括与所述缸体一体成型的冷却室,所述冷却室连通所述缸体的机油通道,所述缸体内还沿纵向设置有下导管通道;
缸盖,所述缸盖设置于所述缸体上,所述缸盖内沿纵向设置有上导管通道,且,所述上导管通道与所述下导管通道连通,共同形成集成油位计导管,所述集成油位计导管连通至所述缸体底部的机油室中,所述机油室内的机油通过机油泵泵入所述机油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的曲轴箱内设置有集成主轴承座镶件,所述集成主轴承座镶件与所述缸体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盖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集成排气歧管以及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总成还包括:缸盖罩,所述缸盖罩设置于所述缸盖的上部,所述缸盖罩的一侧一体成型有集成中冷管路,另一侧一体成型有集成压差传感器支架,所述集成中冷管路连通至发动机总成的中冷器;
所述缸盖罩内还形成有集成PCV阀管路,所述集成PCV阀管路连通所述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总成还包括: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中的气路连通所述集成排气歧管以及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阀,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上还设有集成冷却管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总成还包括:正时链罩,所述正时链罩设置于所述缸体的一侧,所述正时链罩的外侧设置有集成悬置托架、集成吊钩以及集成机油滤清器座,所述集成悬置托架、集成吊钩以及集成机油滤清器座均与所述正时链罩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油泵的进口设置有集成机油集滤器,所述集成机油集滤器与所述机油泵的进口为一体成型结构。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总成。
上述发动机总成,采用集成结构,一方面将机油冷却结构集成在缸体上,减少了传统的机油冷却器的安装;另一方面,在缸体中形成下导管通道,在缸盖中形成上导管通道,上、下导管通道共同形成油位计导管,减少了传统发动机需要额外安装的油位计导管部件;通过该种集成方式,减少发动机总成需要装配的零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总成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现有技术中机油冷却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3B为一个实施例中机油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3C为一个实施例中机油冷却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A为现有技术中油位计导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4B为一个实施例中集成油位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现有技术中机油滤清器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5B为一个实施例中集成机油滤清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现有技术中主轴承座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一个实施例中集成主轴承座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现有技术中排气歧管、进气歧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B为一个实施例中集成排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一个实施例中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现有技术中缸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一个实施例中集成PCV阀管路、集成中冷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C为一个实施例中集成压差传感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现有技术中正时链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一个实施例中正时链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现有技术中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一个实施例中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如下:
缸体100、机油冷却结构101、下导管通道102、集成主轴承座镶件103、缸盖200、上导管通道201、集成排气歧管202、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203、缸盖罩300、集成中冷管路301、集成压差传感器支架302、集成PCV阀管路303、正时链罩400、集成悬置托架401、集成吊钩402、集成机油滤清器座403、机油泵500、集成机油集滤器501、废气再循环冷却器600、集成冷却管路6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纵向”、“横向”、“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亦仅为了便于简化叙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心脏,其结构复杂,包括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和起动系统等,为实现这些复杂系统的协同工作,常采用独立的零部件进行油料供给、高温散热等,例如对于发动机机油的冷却,需要安装单独的机油冷却器;为实现机油的感测,需要额外安装油位计导管,使得发动机总成装配涉及的零部件众多,极大地增加了装配的难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采用高度集成结构,将部分零部件集成至发动机总成的主要结构中,从而减少需要装配的零部件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如图1-2所示,包括缸体100以及缸盖200。
在现有的发动机总成中,机油冷却器和油位计导管通常作为单独的部件进行安装,如图3A,示出了在现有的发动机总成100a中机油冷却器101a的安装示意图以及图4A示出了现有的油位计导管20a的安装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3B以及图3C所示,所述缸体100一侧集成有机油冷却结构101,所述机油冷却结构101包括与所述缸体100一体成型的冷却室,所述冷却室连通所述缸体100的机油通道,在缸体100的底部,借助油底壳封闭形成机油室,机油室中安装机油泵500对机油进行加压,将机油泵入遍布发动机缸体100、缸盖200的机油通道内,机油通道连通发动机总成内需要润滑的部件,并进入冷却室中,发动机本身还具有水道,借助水道中流动的散热介质进行机油降温,特别地,将水道布置在油道的外壁(即共用壁厚),在冷却室的内外壁布置散热筋,加强换热。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所述缸体100内还沿纵向设置有下导管通道102。
所述缸盖200设置于所述缸体100上,所述缸盖200内沿纵向设置有上导管通道201,且,所述上导管通道201与所述下导管通道102连通,共同形成集成油位计导管,所述集成油位计导管连通至所述缸体100底部的机油室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集成油位计导管探测油底壳中的机油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总成,通过将油位计导管结构以及机油冷却结构101集成在发动机总成的本体内,使其一体化,减少了发动机总成需要额外装配的零部件。
机油泵500作为机油循环的重要部件,在其进口位置通常还设置有机油集滤器,如图5A所示的传统的机油泵500a以及机油集滤器501a,两者是分立的部件,需要额外的装配过程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针对机油泵500,设置集成机油集滤器501,集成机油集滤器501与所述机油泵500的进口为一体成型结构,如图5B所示。
在传统的发动机总成中,发动机的缸体100部分通常采用分立的主轴承座镶件103a,在装配时安装至发动机曲轴箱中,主轴承座镶件103a如图6A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设置有集成主轴承座镶件103的发动机总成,集成主轴承座镶件103一体成型地设置在钢铁的曲轴箱内,如图6B所示。
采用集成主轴承座镶件103,减少了该部件的装配工序,且进一步地减少装配公差对发动机的影响。
相比于传统发动机总成,本申请还对缸盖200进行集成化设计,在传统发动机总成中,如图7A所示,车辆的排气歧管202a、进气歧管203a采用独立的部件安装在缸盖200a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集成的缸盖200,缸盖200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集成排气歧管202以及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203,如图7B以及图7C所示。
在缸体100、缸盖200之外,发动机总成还包括缸盖罩300、正时链罩400。缸盖罩300设置与缸盖200的上部,最基本的作用是盖住和密封缸盖200,保持机油在里面,同时将污垢和水分等污染物隔离在外,传统的缸盖罩如图8A所示,其上还用于安装压差传感器、PCV(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曲轴箱强制通风)阀管路303a等,并需要对应装配压差传感器支架302a。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B以及图8C所示,缸盖罩300的一侧一体成型有集成压差传感器支架302,从而减少支架的装配。所述缸盖罩300内还形成有集成PCV阀管路303,所述集成PCV阀管路303连通所述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203。PCV阀作为曲轴箱到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203之间的一个单向阀。
可以理解的是,集成PCV阀管路303可以是PCV阀到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203之间的管路,其可借助其他集成式或分立式部件连通曲轴箱。
特别的,缸盖罩300还设置有集成中冷管路301,在现有的发动机总成中,中冷管路301a采用单独的部件,本实施例中缸盖罩300中一体成型集成中冷管路301,发动机进气经集成中冷管路301→中冷器→节气门→进气歧管→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203的顺序进入发动机。
正时链罩400设置于所述缸体100的一侧,用来保护正时链条,同时其上还会装配额外的部件以提供额外的能力,具体的,传统的正时链罩如图9A所示,其上装配有悬置托架401a、吊钩402a以及机油滤清器座403a,悬置托架401a是与整车车架的连接点,吊钩402a是用来吊装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座403a用来安装机油滤清器,三者均为单独装配,本申请提供一个实施例,如图9B所示,正时链罩400的外侧设置有集成悬置托架401、集成吊钩402以及集成机油滤清器座403,所述集成悬置托架401、集成吊钩402以及集成机油滤清器座403均与所述正时链罩400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总成还包括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冷却器,EGR冷却器是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降低进入汽缸的废气温度,现有的EGR冷却器中包括气体通道,气体通道外围设置冷却管601a,如图10A所示,冷却管601a藉由卡箍等部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0B所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600中的气路连通所述集成排气歧管202以及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阀,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600上还设有集成冷却管路601,该集成冷却管路601可以是与EGR冷却器一体结构的,或采用一体的连接件实现连接,减少需要装配的连接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发动机总成。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一侧集成有机油冷却结构,所述机油冷却结构包括与所述缸体一体成型的冷却室,所述冷却室连通所述缸体的机油通道,所述缸体内还沿纵向设置有下导管通道;
缸盖,所述缸盖设置于所述缸体上,所述缸盖内沿纵向设置有上导管通道,且,所述上导管通道与所述下导管通道连通,共同形成集成油位计导管,所述集成油位计导管连通至所述缸体底部的机油室中,所述机油室内的机油通过机油泵泵入所述机油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体的曲轴箱内设置有集成主轴承座镶件,所述集成主轴承座镶件与所述缸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盖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集成排气歧管以及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总成还包括:
缸盖罩,所述缸盖罩设置于所述缸盖的上部,所述缸盖罩的一侧一体成型有集成中冷管路,另一侧一体成型有集成压差传感器支架,所述集成中冷管路连通至发动机总成的中冷器;
所述缸盖罩内还形成有集成PCV阀管路,所述集成PCV阀管路连通所述集成进气歧管稳压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总成还包括: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中的气路连通所述集成排气歧管以及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阀,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上还设有集成冷却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总成还包括:
正时链罩,所述正时链罩设置于所述缸体的一侧,所述正时链罩的外侧设置有集成悬置托架、集成吊钩以及集成机油滤清器座,所述集成悬置托架、集成吊钩以及集成机油滤清器座均与所述正时链罩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油泵的进口设置有集成机油集滤器,所述集成机油集滤器与所述机油泵的进口为一体成型结构。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总成。
CN202323203352.0U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20955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03352.0U CN220955846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03352.0U CN220955846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5846U true CN220955846U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75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203352.0U Active CN220955846U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5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6737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cooling system an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US6394078B1 (e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 ventilation system
US20040211400A1 (en) Recycling circuit for crankcase gase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162001B (zh) 一种发动机汽缸体
US20100077972A1 (en) Crankcase pressure regulato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0067613B (zh) 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ATE434120T1 (de) Kraftfahrzeugkühlsystem
JP2014532147A (ja) 内燃機関用吸気モジュール
US20210354760A1 (en) Off-road vehicle
JP4310083B2 (ja)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処理装置
JP5580107B2 (ja) エンジン
CN111485973A (zh)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及车辆
CN220955846U (zh) 一种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CN213331330U (zh) 一种车用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
CA2204903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rankcase vacuum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90120387A1 (en) Engine equipped with cooling water chamber
JPH09317579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H0627772Y2 (ja) ブロ−バイガス還元装置
CN211258754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JP4079828B2 (ja) Pcvバルブ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CN216157775U (zh) 发动机通风系统及车辆
KR20020085153A (ko) 인터쿨러와 일체로 형성된 라디에이터
CN207278377U (zh) 发动机缸盖组件及其缸盖、涡轮增压器
CN219431950U (zh) 内置pcv通风管路的进气歧管安装结构
JP3451397B2 (ja) 内燃機関のpcvバルブの取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