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3756U - 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3756U
CN220953756U CN202322597669.0U CN202322597669U CN220953756U CN 220953756 U CN220953756 U CN 220953756U CN 202322597669 U CN202322597669 U CN 202322597669U CN 220953756 U CN220953756 U CN 220953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joint
foundation
pipeline
reinforc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976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永武
毛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976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3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3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3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涉及雨水管道施工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包封;混凝土基础的砌筑工序在混凝土包封之前;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包封的内部包裹雨水管道;混凝土基础和混凝土包封在与进出检查井或雨水口的第一个雨水管道的管节接口位置处设置有变形缝,变形缝为沿管节圆周方向的通缝;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和/或原路面铣刨料铺筑。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雨水管道混凝土满包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损害的发生,并且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将原路面铣刨料用于垫层施工,施工简易,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市政管网施工中,通常涉及到管网的敷设、安装等,(特别是过街管网安装中),如雨水下水道、污水下水道等管道的安装施工;很多项目,尤其在新技术革新的趋势下,管道材质在强度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材质越来越轻,在设计上要求将各类轻质管网进行混凝土包封,即将自身密度较低的塑料管道、橡胶管道或其他合成材质的管道(PVC等),敷设在混凝土中,用混凝土包裹在轻质管道的四周,形成混凝土包封管道结构。
其中,满包混凝土是将管道或设备完全包覆在混凝土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可视为有混凝土外壳保护的管道。当重力流排水管道埋于车行道路下其管顶覆土层厚度小于0.70m时,或临水面布置且管顶覆土小于1.0m时,为了管道的安全,在管道地基处理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管道采用满包混凝土保护是通行做法。
满包混凝土在施工中至少需砌筑两次以上才能完成整个混凝土工序,然而在第二次砌筑时往往出现较为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让此道砌筑施工工序成了一种质量通病;究其原因是:管道的材质采用塑料、橡胶、PVC或钢,管道内部为空气,从而管道整体的密度较小,特别是直径大于两米的大口径管道,管道(尤其是密度较低的轻质管道)材质密度比混凝土未初凝前小,在对管道进行混凝土包封的砌筑振捣过程中轻质管道会产生上浮,比较容易导致管道移位,造成最后的施工质量不合格,有些施工现场上常常采取在管道上放置重物(如石块)的简易方式来防止管道上浮,而多数情况下都不能解决上述施工难题,很难保证施工质量。
目前避免管道上浮的大部分施工方法是将管道进行定位,限制管道在进行混凝土包封时发生移动。在挖好沟槽中将管道用钢带、钢管等材料就位固定,在管道两侧往下灌注素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到期后,再做闭水试验。但是以上方法在实施中,发现有如下问题:
1、在砌筑混凝土时,由于未凝固混凝土其流体特性会对管道产生较大的浮力(比水的浮力大近2.4倍),致使管道难以在管槽中稳固,造成固定管道用的钢绳、钢带、钢管等材料脱出或绷断,或者将管道破坏(如紧固钢绳、钢带勒裂塑料管等),造成施工事故或质量事故;
2、在混凝土砌筑完毕后,如做闭水试验发现管道连接不满足设计、施工规范要求时,难以发现隐患点并对其进行有效修复;
3、混凝土养护到期后,再做闭水试验,不能连续作业,影响工期。
并且,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受外部施工条件的影响,有些地方的室外埋地排水管道的掩埋深度较浅,即管顶覆土厚度不足,难以满足管道承重抗压要求,比如地下室顶板上部扶梯较浅,或为了与市政排水管道标高衔接,往往需要将排水管道浅埋。尤其,当排水管道埋设于道路等承重能力要求较高的土壤环境时,由于管道顶部覆土深度不足,导致排水管道的承重抗压能力不足,存在排水管道受压破裂或变形的隐患,严重时甚至造成排水事故。
目前现有的排水管道加固做法五花八门,现场施工无据可依,后期使用安全性没有保障。同时,混凝土满包存在施工质量不稳定,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等痛点和难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设计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对雨水管道进行加固处理,提高管道的承重抗压能力,设置变形缝提高结构在环境变化(包括温度、湿度)下的稳定性,减少损害的发生,并简化工艺,采用原路面铣刨料用于垫层施工,以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包括:
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包封;所述混凝土基础的砌筑工序在所述混凝土包封之前;所述混凝土基础与所述混凝土包封的内部包裹雨水管道;
所述混凝土基础和所述混凝土包封在与进出检查井或雨水口的第一个雨水管道的管节接口位置处设置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为沿管节圆周方向的通缝,由混凝土基础变形缝、混凝土包封变形缝连接而成;
通缝是指砌体中,上、下相邻砌层竖缝连通在一条垂直线上的现象;
所述混凝土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包封采用C20混凝土,所述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和/或原路面铣刨料铺筑。
本实用新型的原路面铣刨料包括:原有破损的沥青砂路面用铣刨机刮下来的沥青石子混合料。
将原路面铣刨料作为原路面的材料回填用做垫层基础,减少了建筑废弃物的排放,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参见下表表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的管内径与C20混凝土量的关系:
表1
参数表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基础砌筑成型后的上表面设置凿毛处理结构。
在砌筑二期混凝土(混凝土包封)前,要把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接茬处进行凿毛处理;凿毛(chiselling)处理是把光滑的基层表面变得粗糙,以提高砂浆的粘结力。将混凝土基础上表面凿毛,使新老混凝土接合良好,用凿子或风镐等将老混凝土表面结硬的乳皮凿去形成毛面。凿毛深度以老混凝土上的石子有1/3~1/2裸露为准。
对于表面比较光滑的混凝土,使用刨锛、剁斧等工具进行凿毛,凿毛后的基层用钢丝刷子把粉尘刷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浇水湿润时最好采用喷浆泵,再抹刷108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对凸出基层的混凝土鼓包,特别对嵌在混凝土中的木条和碎木片等,使用錾子先剔凿干净,并按要求剔平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与管节之间接口处设置有橡胶圈。
橡胶圈用于管节之间的流体密封,避免出现流体渗漏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变形缝在雨水管道管段中的间距≤10m。
进一步地,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10-15mm。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基础在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两侧每一侧的砌筑宽度≥2倍的管节壁厚,并且不小于100mm。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包封在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两侧每一侧的砌筑宽度≥100mm。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底部与所述混凝土基础底部之间的距离≥2倍的管节壁厚,并且不小于100mm。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包封的每段之间均间隔设置有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所述聚乙烯泡沫塑料板的厚度为30mm。
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是一种新型的接缝止水材料,已应用于公路、道桥胀缝、立交桥、高速公路、机场跑道、地道桥、地下通道、地铁、桥头挡阻墙接缝、公路两侧护坡,路基护坡等混凝土工程中的接缝及止水材料,电厂防潮闸、冷却塔、建筑等工程中混凝土接缝、胀缝及止水材料混凝土公路、高架桥梁、涵洞隧道、机场路道、堤坝护坡等水利电力混凝土工程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雨水管道混凝土满包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损害的发生,并且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将原路面铣刨料用于垫层施工,施工简易,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基础变形缝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包封变形缝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图中标记表示为:
1、垫层,2、混凝土基础,21、凿毛处理结构,3、混凝土包封,4、混凝土基础变形缝,5、混凝土包封变形缝,6、聚乙烯泡沫塑料板,7、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具体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参见图1-3所示,包括:
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1、混凝土基础2、混凝土包封3;所述混凝土基础2的砌筑工序在所述混凝土包封3之前;所述混凝土基础2与所述混凝土包封3的内部包裹雨水管道;
所述混凝土基础2和所述混凝土包封3在与进出检查井或雨水口的第一个雨水管道的管节接口位置处设置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为沿管节圆周方向的通缝,由混凝土基础变形缝4、混凝土包封变形缝5连接而成;
所述变形缝在雨水管道管段中的间距≤10m。
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10-15mm。
所述混凝土基础2在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两侧每一侧的砌筑宽度≥2倍的管节壁厚,并且不小于100mm。
所述混凝土包封3在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两侧每一侧的砌筑宽度≥100mm。
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底部与所述混凝土基础2底部之间的距离≥2倍的管节壁厚,并且不小于100mm。
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与管节之间接口处设置有橡胶圈7。
橡胶圈7用于管节之间的流体密封,避免出现流体渗漏现象。
所述混凝土基础2、混凝土包封3的每段之间均间隔设置有聚乙烯泡沫塑料板6,所述聚乙烯泡沫塑料板6的厚度为30mm。
所述混凝土基础2采用C20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包封3采用C20混凝土,所述垫层1采用C15混凝土和/或原路面铣刨料铺筑。
本实施例中的原路面铣刨料包括:原有破损的沥青砂路面用铣刨机刮下来的沥青石子混合料。
将原路面铣刨料作为原路面的材料回填用做垫层基础,减少了建筑废弃物的排放,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参见下表表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的管内径与C20混凝土量的关系:
表1
参数表
所述混凝土基础砌筑成型后的上表面设置凿毛处理结构21。
在砌筑二期混凝土(混凝土包封)前,要把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接茬处进行凿毛处理;凿毛(chiselling)处理是把光滑的基层表面变得粗糙,以提高砂浆的粘结力。将混凝土基础上表面凿毛,使新老混凝土接合良好,用凿子或风镐等将老混凝土表面结硬的乳皮凿去形成毛面。凿毛深度以老混凝土上的石子有1/3~1/2裸露为准。
对于表面比较光滑的混凝土,使用刨锛、剁斧等工具进行凿毛,凿毛后的基层用钢丝刷子把粉尘刷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浇水湿润时最好采用喷浆泵,再抹刷108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对凸出基层的混凝土鼓包,特别对嵌在混凝土中的木条和碎木片等,使用錾子先剔凿干净,并按要求剔平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雨水管道混凝土满包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损害的发生,并且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将原路面铣刨料用于垫层施工,施工简易,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应用例
施工方案:
1、混凝土厚30cm,宽53cm,管皮外侧厚10cm。
2、本施工井段为平口满包封段,包封混凝土为C20混凝土,坍落度为14—16cm。
3、在混凝土砌筑前对每根管节进行检查,管节安装牢固,严禁出现漂管现象。
4、混凝土砌筑前检查模板安装与支撑要牢固,混凝土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模板的结构尺寸和相互位置明确。模板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性和强度。
5、模板支设达到板缝严密,严禁漏浆,模板平整。支模过程中,严禁砸碰模板,管道中心符合设计要求,模板位置准确。后备支搭牢固。模板相邻板差控制在2mm以内,平整度控制在5mm以内。在保证模板尺寸正确、支模牢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混凝土砌筑。
6、进行混凝土砌筑时为防止漂管应分层砌筑,每次砌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
7、在砌筑过程中管道两侧同时振捣,不得漏振或过振。分层砌筑时注意接茬的振捣,在上层振捣时注意振捣棒的插入深度,振捣棒插入下层深度不得小于10cm,以免出现工作缝。
8、混凝土砌筑后擀光压实,混凝土补凝后及时养护。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包封;所述混凝土基础的砌筑工序在所述混凝土包封之前;所述混凝土基础与所述混凝土包封的内部包裹雨水管道;
所述混凝土基础和所述混凝土包封在与进出检查井或雨水口的第一个雨水管道的管节接口位置处设置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为沿管节圆周方向的通缝,由混凝土基础变形缝、混凝土包封变形缝连接而成;
所述混凝土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包封采用C20混凝土,所述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和/或原路面铣刨料铺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砌筑成型后的上表面设置凿毛处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与管节之间接口处设置有橡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在雨水管道管段中的间距≤10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1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在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两侧每一侧的砌筑宽度≥2倍的管节壁厚,并且不小于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包封在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两侧每一侧的砌筑宽度≥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道的管节底部与所述混凝土基础底部之间的距离≥2倍的管节壁厚,并且不小于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包封的每段之间均间隔设置有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所述聚乙烯泡沫塑料板的厚度为30mm。
CN202322597669.0U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 Active CN220953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97669.0U CN220953756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97669.0U CN220953756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3756U true CN220953756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0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97669.0U Active CN220953756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3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6616B (zh) 一种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
CN110607809B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CN104594387A (zh) 改进的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方法
CN110206073B (zh) 格构柱桩与主体结构节点防水施工方法
CN106640154A (zh) 隧道衬砌环向施工缝裂缝渗水处治方法及结构
CN110878700A (zh) 一种隧道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997088A (zh) 一种沟槽式预制装配式电缆排管及工作井安装施工方法
CN108005116A (zh) 装配式现浇混凝土结构免拆模板管廊
CN111764428A (zh) 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541431A (zh) 一种管廊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006779U (zh) 格构柱桩的止水环装置
CN220953756U (zh) 一种混凝土满包加固结构
CN210288284U (zh) 一种与新旧出水箱涵连接的双重止水系统
CN112195970A (zh) 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
CN113186977B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逆序施工方法
CN210562300U (zh) 车站主体与附属通道接口处的防水结构
CN112195975A (zh) 一种新型检查井加固方法
CN210946357U (zh) 一种机动车道横向双排排水沟结构
CN115897669B (zh) 一种桩头防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9690530U (zh) 一种基坑结构模筑防水施工构造
CN110345309B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铺设预埋方法
Niedostatkiewicz et al. Design errors of the external lift shaft and their negative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clinic building
CN220644525U (zh) 一种砖砌雨水检查井
CN111827354B (zh) 湖底隧道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989059B (zh) 一种现浇梁支架基础垫层结构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