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48407U - 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 Google Patents

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48407U
CN220948407U CN202323116694.9U CN202323116694U CN220948407U CN 220948407 U CN220948407 U CN 220948407U CN 202323116694 U CN202323116694 U CN 202323116694U CN 220948407 U CN220948407 U CN 220948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pe
centralizing
arm
floating platform
chai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166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敖武平
庄瑞民
李娟�
刘向文
韦汉群
陈耿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co Shippi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co Shippi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co Shippi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co Shippi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166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48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48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48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涉及海洋能源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导链轮机构,设置于浮式平台甲板一侧;导链筒机构,设置于浮式平台舷侧的工作平台处,锚系钢丝绳的一端连接锚链,锚链穿过导链筒机构;以及;钢丝绳扶正机构,设置于导链轮机构和导链通机构之间,钢丝绳扶正机构一端与浮式平台舷侧铰接,另一端与锚系钢丝绳接触,用于补偿锚系钢丝绳的跳动、跑偏和脱槽缺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导链轮机构的锚系钢丝绳与导链筒机构的锚链连接并通过钢丝绳扶正机构支撑锚系钢丝绳,防止锚链的跳动、跑偏和脱槽,使系泊操作正常运行,可以稳定维持锚系钢丝绳,有效排除浮式平台系泊工况设计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能源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背景技术
海洋能源工程结构因其需要承受海上特殊环境运行,结构形式要求高,设计外形形式复杂多变。浮式平台装置除主体结构外,还设计了锚系泊系统布置在浮式平台上。
中国专利CN201910454628.1公开一种浮船坞抱桩系泊装置,包括坞柱和卡环,其中一个设置在浮船坞的坞墙外侧,另一个设置在系坞墩上,卡环可拆卸、可套设在坞柱外部;卡环包括一个固定瓦环与两个活动瓦环,三者均为轴瓦状、通过销轴首尾依次相连形成完整的环形;固定瓦环相对于环形的圆心角小于180°。
现有技术的锚系泊系统中系泊钢丝绳在传动过程比较容易受操作振动和海上风浪影响,导致系泊钢丝绳容易跳脱或脱槽,直接影响系泊系统的正常操作,对浮式平台系泊造成海上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系泊钢丝绳在传动过程比较容易受操作振动和海上风浪影响,导致系泊钢丝绳容易跳脱或脱槽,直接影响系泊系统的正常操作,对浮式平台系泊造成海上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使浮式平台海上系泊能进行连续运营作业,确保浮式平台装置运营过程安全性,保护浮式平台装置设施安全使用,扶正结构可反复使用,方便施工,同时具有较低的成本和高效的施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包括浮式平台,所述浮式平台包括浮式平台甲板和浮式平台舷侧,所述浮式平台舷侧设置有工作平台;包括:
导链轮机构,设置于所述浮式平台甲板一侧,用于收放锚系钢丝绳;
导链筒机构,设置于所述浮式平台舷侧的所述工作平台处,所述锚系钢丝绳的一端连接锚链,所述锚链穿过所述导链筒机构;以及;
钢丝绳扶正机构,设置于所述导链轮机构和所述导链筒机构之间,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舷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锚系钢丝绳接触,用于补偿所述锚系钢丝绳的跳动、跑偏和脱槽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侧向支撑油缸,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舷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中部铰接,用于控制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的上下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链轮机构的底座设置有油缸悬挂连接板,所述侧向支撑油缸的中部通过连接钢丝绳与所述油缸悬挂连接板连接;所述浮式平台舷侧设置有油缸连接板,所述侧向支撑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油缸连接板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采用双主臂组合结构,每侧主臂包括扶正臂腹板,两所述扶正臂腹板之间通过扶正臂连接板连接固定,两所述扶正臂腹板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扶正臂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所述扶正臂腹板之间设置有滚动滑轮轴,一滚动滑轮转动套接于所述滚动滑轮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式平台舷侧设置有扶正臂转轴连接板,所述扶正臂腹板与所述扶正臂转轴连接板通过扶正臂转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扶正臂面板靠近所述浮式平台舷侧一侧设置有扶正臂固定连接板,所述浮式平台舷侧设置有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和所述扶正臂固定连接板通过插销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扶正臂面板的中部设置有扶正臂油缸连接板,所述扶正臂油缸连接板与所述侧向支撑油缸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扶正臂面板对应所述扶正臂油缸连接板的位置另一侧设置有扶正臂底部连接板;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下方设置有所述工作平台,所述扶正臂底部连接板坐落于所述工作平台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导链轮机构的所述锚系钢丝绳与所述导链筒机构的所述锚链连接并通过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支撑所述锚系钢丝绳,防止所述锚链的跳动、跑偏和脱槽,使系泊操作正常运行,可以稳定维持锚系钢丝绳,有效排除浮式平台系泊工况设计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扶正系统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扶正系统工作工况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扶正系统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扶正系统休息工况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扶正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扶正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臂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滚动滑轮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
浮式平台100、浮式平台舷侧110、浮式平台甲板120、工作平台130、
导链轮机构210、导链筒机构220、锚链230、
锚系钢丝绳300、
侧向支撑油缸400、
钢丝绳扶正机构500、扶正臂腹板511、扶正臂面板512、扶正臂连接板513、滚动滑轮521、滚动滑轮轴522、
扶正臂转轴连接板611、扶正臂转轴612、扶正臂固定连接板620、扶正臂油缸连接板630、固定连接板640、油缸悬挂连接板650、油缸连接板660、连接钢丝绳670、扶正臂底部连接板6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如图1-图8所示,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包括浮式平台100,浮式平台100包括浮式平台甲板120和浮式平台舷侧110,浮式平台舷侧110设置有工作平台130。在本实施例中,浮式舷侧设置有多个工作平台130,工作平台130用于固定浮式平台舷侧110处的固定部件。
包括导链轮机构210,设置于浮式平台甲板120一侧,用于收放锚系钢丝绳300。导链筒机构220,设置于浮式平台舷侧110的工作平台130处,锚系钢丝绳300的一端连接锚链230,锚链230穿过导链筒机构220。以及钢丝绳扶正机构500,设置于导链轮机构210和导链筒机构之间,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一端与浮式平台舷侧110铰接,另一端与锚系钢丝绳300接触,用于补偿锚系钢丝绳300的跳动、跑偏和脱槽缺陷。导链筒机构220设置在对应的工作平台130上,锚链230在导链筒机构220内升降。
具体地,浮式平台100的浮式平台甲板120上方布置导链轮机构210,浮式平台舷侧110设计布置了工作平台130。浮式平台100系泊系统中,导链筒机构220设计布置在工作平台130上,锚链230连接锚系钢丝绳300,通过导链筒机构220并经过导链轮机构210,实现正常、顺畅的锚链230的上下传动,从而完成顺畅的收放锚流程,实现了浮式平台100系泊系统正常功能作用。
本实施例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能够使锚系钢丝绳300工作状态不偏离位置,确保在海上恶劣风浪条件下,浮式平台100晃动情况下,锚系钢丝绳300保持最佳工作状态,防止锚系钢丝绳300偏离脱槽,从而保证浮式平台100海上系泊安全。具体地,在导链轮机构210和导链筒机构220之间,布置钢丝绳扶正机构500,由侧向支撑油缸400实现钢丝绳扶正功能。锚系钢丝绳300传动需跨导链轮机构210和导链筒机构220,由于海上风浪不稳定,以及系泊操作过程中,锚系钢丝绳300经常性会出现跳动、跑偏状况,造成锚系钢丝绳300在导链轮机构210和导链筒机构220中脱槽,同样带动锚链230跳动、跑偏、脱槽,造成系泊操作失灵,影响浮式平台100的系泊。设计布置钢丝绳扶正机构500,弥补了跳动、跑偏、脱槽缺陷,可以稳定维持锚系钢丝绳300,有效排除浮式平台100系泊工况设计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钢丝绳扶正机构500端部到锚系钢丝绳300的距离与导链筒机构220到浮式平台舷侧110的距离相等。
具体地,其中导链筒机构220处锚系钢丝绳300距浮式平台舷侧110的距离L1,导链轮机构210处的锚系钢丝绳300距浮式平台舷侧110的距离L,正常最佳状态下L=L1,L值设计值约1~2m,侧向支撑油缸400为锚系钢丝绳300提供即时侧向支撑,确保L=L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侧向支撑油缸400,一端与浮式平台舷侧110铰接,另一端与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中部铰接,用于控制钢丝绳扶正机构500的上下转动。
具体地,侧向支撑油缸400为锚系钢丝绳300提供即时侧向支撑,确保L=L1。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一端固定于浮式平台舷侧110结构上。处于工作工况时,其另外一端(即外端)顶住锚系钢丝绳300,其中间下方落在对应的工作平台130上,其中间上方与侧向支撑油缸400连接,由侧向支撑油缸400牵引,控制其上下转动,调节距离L,使其即时保持L=L1。
钢丝绳扶正机构500的外端限位宽度b,b值设计值为200~300mm,限制锚系钢丝绳300水平方向滑移,滑移活动幅度b,即同样限制锚系钢丝绳300在导链轮机构210和导链筒机构220间滑移幅度b,达到限制其分别在导链轮机构210、导链筒机构220滑移脱槽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链轮机构210的底座设置有油缸悬挂连接板650,侧向支撑油缸400的中部通过连接钢丝绳670与油缸悬挂连接板650连接。浮式平台舷侧110设置有油缸连接板660,侧向支撑油缸400的一端与油缸连接板660铰接。
具体地,侧向支撑油缸400上端与浮式平台舷侧110结构通过油缸连接板660活动连接。油缸悬挂连接板650与浮式平台舷侧110焊接固定,侧向支撑油缸400中间通过油缸悬挂连接板650,采用连接钢丝绳670,固定侧向支撑油缸400,使侧向支撑油缸400不会跌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钢丝绳扶正机构500采用双主臂组合结构,每侧主臂包括扶正臂腹板511,两扶正臂腹板511之间通过扶正臂连接板513连接固定,两扶正臂腹板511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扶正臂面板512。
扶正臂腹板511、扶正臂面板512、扶正臂连接板513采用钢板材料,厚度依据设计确定,材质采用Q235。
进一步,如图6-图8所示,两扶正臂腹板511之间设置有滚动滑轮轴522,一滚动滑轮521转动套接于滚动滑轮轴522上。
具体地,扶正臂连接板513连接固定两侧扶正臂腹板511(即主臂),两侧主臂外端设置有滚动滑轮521并通过滚动滑轮轴522滚动,滚动滑轮521能够引导锚系钢丝绳300滑动。当滚动滑轮521顶住锚系钢丝绳300时,锚系钢丝绳300上下滚动运行,可以有效的减少锚系钢丝绳300运行时对其产生摩擦损坏。
滚动滑轮521和滚动滑轮轴522采用圆钢材料加工,圆钢直径依据设计确定,材质Q235。其中扶正臂腹板511高度依据设计确定,约为100~200mm。扶正臂腹板511长度依据设计匹配确定,约为1000~2000mm。双主臂组合结构中,双主臂间距即两侧扶正臂腹板511间距离b1,滚动滑轮521长度小于b1,b1设计值200~3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浮式平台舷侧110设置有扶正臂转轴连接板611,扶正臂腹板511与扶正臂转轴连接板611通过扶正臂转轴612连接。
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一端固定于浮式平台舷侧110上,端部扶正臂转轴连接板611焊接固定在浮式平台舷侧110上。钢丝绳扶正机构500可绕扶正臂转轴612转动,其另外一端顶住锚系钢丝绳3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扶正臂面板512靠近浮式平台舷侧110一侧设置有扶正臂固定连接板620,浮式平台舷侧110设置有固定连接板640,固定连接板640和扶正臂固定连接板620通过插销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当浮式平台100系泊系统处于休息状态时,即锚系钢丝绳300处于休息工况时,此时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不工作,由侧向支撑油缸400向上方转动,带动钢丝绳扶正机构500向上方转动,钢丝绳扶正机构500外端脱离锚系钢丝绳300。固定连接板640可以固定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使其不会跌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扶正臂面板512的中部设置有扶正臂油缸连接板630,扶正臂油缸连接板630与侧向支撑油缸400铰接。
进一步,扶正臂面板512对应扶正臂油缸连接板630的位置另一侧设置有扶正臂底部连接板680。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下方设置有工作平台130,扶正臂底部连接板680坐落于工作平台130表面。
具体地,扶正臂底部连接板680对应与侧向支撑油缸400连接受力点,连接并落于工作平台130上,支撑、抵消侧向支撑油缸400伸缩运动时对钢丝绳扶正机构500的受力,确保钢丝绳扶正机构500受力平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包括浮式平台(100),所述浮式平台(100)包括浮式平台甲板(120)和浮式平台舷侧(110),所述浮式平台舷侧(110)设置有工作平台(130);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链轮机构(210),设置于所述浮式平台甲板(120)一侧,用于收放锚系钢丝绳(300);
导链筒机构(220),设置于所述浮式平台舷侧(110)的所述工作平台(130)处,所述锚系钢丝绳(300)的一端连接锚链(230),所述锚链(230)穿过所述导链筒机构(220);以及;
钢丝绳扶正机构(500),设置于所述导链轮机构(210)和所述导链筒机构之间,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舷侧(11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锚系钢丝绳(300)接触,用于补偿所述锚系钢丝绳(300)的跳动、跑偏和脱槽缺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向支撑油缸(400),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舷侧(11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中部铰接,用于控制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500)的上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链轮机构(210)的底座设置有油缸悬挂连接板(650),所述侧向支撑油缸(400)的中部通过连接钢丝绳(670)与所述油缸悬挂连接板(650)连接;
所述浮式平台舷侧(110)设置有油缸连接板(660),所述侧向支撑油缸(400)的一端与所述油缸连接板(660)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500)采用双主臂组合结构,每侧主臂包括扶正臂腹板(511),两所述扶正臂腹板(511)之间通过扶正臂连接板(513)连接固定,两所述扶正臂腹板(511)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扶正臂面板(5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扶正臂腹板(511)之间设置有滚动滑轮轴(522),一滚动滑轮(521)转动套接于所述滚动滑轮轴(5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平台舷侧(110)设置有扶正臂转轴连接板(611),所述扶正臂腹板(511)与所述扶正臂转轴连接板(611)通过扶正臂转轴(6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臂面板(512)靠近所述浮式平台舷侧(110)一侧设置有扶正臂固定连接板(620),所述浮式平台舷侧(110)设置有固定连接板(640),所述固定连接板(640)和所述扶正臂固定连接板(620)通过插销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臂面板(512)的中部设置有扶正臂油缸连接板(630),所述扶正臂油缸连接板(630)与所述侧向支撑油缸(400)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臂面板(512)对应所述扶正臂油缸连接板(630)的位置另一侧设置有扶正臂底部连接板(680);
所述钢丝绳扶正机构(500)下方设置有所述工作平台(130),所述扶正臂底部连接板(680)坐落于所述工作平台(130)表面。
CN202323116694.9U 2023-11-17 2023-11-17 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Active CN220948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16694.9U CN220948407U (zh) 2023-11-17 2023-11-17 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16694.9U CN220948407U (zh) 2023-11-17 2023-11-17 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48407U true CN220948407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16694.9U Active CN220948407U (zh) 2023-11-17 2023-11-17 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48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54447A (en) Offshore hydrocarbon production system
US4841895A (en) Mooring system
US4169296A (en) Connecting bridge for personnel to connect two mutually movable marine structures
EP2114813B1 (en) Hoisting crane and vessel with such a crane
KR102450895B1 (ko) 터빈 시스템 및 계류 시스템
KR920004049B1 (ko) 자동중심조정 사분면 페어리이드
CN100366150C (zh) 起网辅助滚筒装置以及起网方法
EP0337531B1 (en) Mooring system with quick-action coupling
US4727819A (en) Single line mooring system
CN111877271B (zh) 一种桥梁防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6348370A (zh) 风力涡轮机在漂浮基座上的安装
CN100575184C (zh) 带有一体的链止动器的导缆器
US20020197114A1 (en) Apparatus for guiding the legs of a lift boat
US20230399206A1 (en) Offshore wind turbine assembly vessel
US6131224A (en) Coupling device for transfer between a static structure and a dynamic structure
CN111071393A (zh) 一种新型液压船用铝制跳板
CN220948407U (zh) 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CN109231026B (zh) 用于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的吊装装置
CN117644940A (zh) 系泊钢丝绳扶正结构
KR102124888B1 (ko) 크레인의 평형추를 줄이기 위한 시스템
GB2141470A (en) Offshore production systems
US11975803B2 (en) Hoist apparatus for mobile offshore platform
US4359959A (en) Device for mooring a floating installation to an anchored offshore installation
EP2440708B1 (en) Foundation for offshore tower
CN210139943U (zh) 水下张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