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3438U - 一种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3438U
CN220933438U CN202322415943.8U CN202322415943U CN220933438U CN 220933438 U CN220933438 U CN 220933438U CN 202322415943 U CN202322415943 U CN 202322415943U CN 220933438 U CN220933438 U CN 220933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board card
along
width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159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荣南
吴春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s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s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s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Qs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159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3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3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3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包括机箱、主控板和板卡组件。机箱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口;每个板卡组件均包括沿第二方向并排且间隔的多个板卡,每个板卡的第二端均垂直连接有板卡面板,板卡面板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有耳板部,耳板部与机箱的外侧面贴合且连接;同一板卡组件的同一侧的所有耳板部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个板卡的相邻耳板部在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服务器,能够在机箱沿第一方向宽度不变的基础上,增加板卡沿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增加板卡上能够设置的端口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科技的发展,具有强大执行功能的服务器被广泛应用于视频处理、生物识别、医疗等各个领域。
现有服务器通常包括机箱、主控板和多个板卡,主控板和板卡安装于机箱上,且板卡的一端与主控板连接,板卡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外接设备的外接端子,以扩展和丰富服务器的功能。为增加服务器上携带的板卡数量,现有服务器通常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两组板卡组件,且每组板卡组件包括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板卡。
现有技术提供服务器,虽然可以通过行列设置的多个板卡,增加服务器上的板卡数量,但是由于服务器的机箱通常为尺寸具有一定规范的标准件,使得当机箱型号确定后,能携带的板卡数量即为确定,且板卡的宽度较大地受限于机箱的宽度;尤其当板卡组件沿水平方向设置多组时,由于机箱需要在两组板卡之间预留固定板卡的安装部,安装部的宽度需要满足两组板卡组件并排连接的空间,导致板卡的宽度进一步受限,影响板卡上能够设置的接口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以在机箱尺寸满足通用设计的基础上,增加板卡的宽度,增加板卡上能够设置的端口数量,提升板卡以及服务器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服务器,包括:
机箱,所述机箱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口;
主控板,安装于所述机箱内;
板卡组件,与所述安装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板卡组件均包括沿第二方向并排且间隔的多个板卡,每个所述板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控板通讯连接,每个所述板卡的第二端均垂直连接有板卡面板,所述板卡面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有耳板部,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板卡面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耳板部与所述机箱的外侧面贴合且连接;
同一所述板卡组件的同一侧的所有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个所述板卡的相邻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作为一种服务器的可选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板卡组件中,一所述板卡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耳板部之间的间距为d,另一所述板卡组件朝向该所述板卡组件的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W,0≤d-W≤0.5mm。
作为一种服务器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板卡面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A,所述板卡面板的每一侧具有N个所述耳板部,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W,W=A/(2N)。
作为一种服务器的可选技术方案,同一所述板卡面板两侧的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错位设置。
作为一种服务器的可选技术方案,同一所述板卡组件中,所有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相同;
和/或,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和/或,每个所述耳板部朝向相邻所述板卡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倒角。
作为一种服务器的可选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口之间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耳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差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4mm。
作为一种服务器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耳板部上开设有安装孔,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口之间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紧固孔,所述安装部与对应所述耳板部通过穿设于所述紧固孔和所述安装孔的紧固件连接,所述紧固孔的中心位于所述安装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处。
作为一种服务器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板与第三方向垂直,所述板卡与所述主控板垂直且插拔连接,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均垂直。
作为一种服务器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板对应每组板卡组件均设置有插拔端口组,插拔端口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端子组件,每个所述端子组件均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个板卡端子,所述端子组件与对应所述板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板卡端子与所述板卡插拔连接;
一所述插拔端口组的至少部分所述端子组件与另一所述插拔端口组的部分所述端子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对应设置且信号导通。
作为一种服务器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机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连接有接口护板,所述接口护板沿所述第三方向向外凸出所述机箱开设有所述安装口的一侧,所述接口护板上开设有多个穿线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服务器,通过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板卡组件,且每个板卡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板卡,能够增加服务器内板卡的数量,从而拓展服务器的功能,提高服务器的控制能力;由于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卡的相邻耳板部在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使得两个安装口之间的结构宽度仅需要满足单个耳板部在其上的固定需求即可,减小相邻两个安装口之间的间距需求,从而能够在机箱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减小对板卡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限制,增加板卡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从而能够增加板卡上携带的接口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后视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卡组件、板卡支架及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散热气流的流动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机箱;11、主箱体;111、主面板;112、第一侧板;1121、主进风孔;113、第二侧板;1131、侧出风孔;114、顶板;115、底板;116、背板;1161、安装口;1162、安装部;1163、风扇抽拉口;1164、过滤抽拉口;117、辅进风口;12、安装框架;121、镂空口;13、第二空腔;14、第一空腔;15、限位件;16、抽拉滑轨;
2、散热组件;21、散热风扇;22、风扇支架;221、安装板部;222、折边部;23、转接板;24、风扇抽拉板;
3、过滤组件;
4、板卡组件;41、板卡;411、电路板;412、插板端口;413、外接端口;42、端口架;421、板卡面板;422、耳板部;423、第一折板部;424、第二折板部;425、导向板部;
5、主控模块;51、主控板;52、板卡端子;53、风扇端子;54、电源端子;55、CPU风扇;
6、板卡支架;6a、第一支架;6b、第二支架;61、侧框部;62、滑轨部;621、板卡滑槽;63、第一固定板部;64、第三固定板部;65、底固定板部;66、第二固定板部;67、电源盒部;68、挡板部;69、架散热通道;
7、电源模块;8、接口护板;81、穿线口;9、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服务器中的板卡宽度受限机箱1宽度较大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以在机箱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服务器内的板卡宽度,从而增加板卡上能够设置的端口数量,提升服务器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但不限定为视频控制器。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包括机箱1、主控模块5和板卡组件4。其中,机箱1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口1161;主控模块5安装于机箱1内,且主控模块5包括主控板51;板卡组件4与安装口116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板卡组件4均包括沿第二方向并排且间隔的多个板卡41,每个板卡41的第一端均与主控板51通讯连接,每个板卡41的第二端均垂直连接有板卡面板421,板卡面板42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有耳板部422,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板卡面板42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耳板部422与机箱1的外侧面贴合且连接;同一板卡组件4的同一侧的所有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个板卡41的相邻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通过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至少两个板卡组件4,且每个板卡组件4包括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板卡41,能够增加服务器内板卡41的数量,从而拓展服务器的功能,提高服务器的控制能力;由于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卡41的相邻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使得两个安装口1161之间的结构宽度仅需要满足单个耳板部422在其上的固定需求即可,减小相邻两个安装口1161之间的间距需求,从而能够在机箱1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减小对板卡4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限制,增加板卡41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从而能够增加板卡41上携带的接口的数量。
板卡41包括与第二方向垂直的电路板411,电路板411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板端口412和外接端口413,插板端口412与主控板51插拔连接,以实现板卡41与主控板51的通讯连接,外接端口413用于实现板卡41与服务器外部电器件的连接,以实现服务器的功能实现和功能拓展。
板卡组件4包括与板卡41可拆卸连接的端口架42,端口架42包括上述的板卡面板421和耳板部422。板卡面板421上开设有多个端子插口,且板卡面板421上的端子插口与板卡41的插板端口412一一对应设置,插板端口412通过端子插口外露,以实现板卡41与外部电器件的插拔连接。板卡41和对应的端口架42组合形成板卡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板卡41可以分别为输入卡、输出卡、扩展卡等,其中输入卡可以但不限定为DVI输入卡、HDBT输入卡、HDMI输入卡、SDI输入卡等,输出卡可以但不限定为HDMI输出卡、光纤输出卡、SDI输出卡等。板卡41的类型和数量可以根据服务器的具体使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赘述。
相邻两个安装口1161之间形成有安装部1162,安装部1162沿第二方向延伸,安装于安装部1162两侧的板卡组件4的相邻侧的耳板部422均与安装部1162可拆卸连接。为提高安装于同一安装部1162的耳板部422上的布局紧密性,优选地,相邻两个板卡组件4中,一板卡组件4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耳板部422之间的间距为d,另一板卡组件4朝向该板卡组件4的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W,0≤d-W≤0.5mm。该种设置,能够有效减小在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耳板部422之间的间距,且能够在板卡面板421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增加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从而提高耳板部422与安装部1162的连接可靠性。
为简化板卡组件4的加工,同一板卡组件4中,所有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相同,由此使得同一类型的板卡41的端口架42的尺寸相同,提高板卡面板421的通用性,降低板卡面板421的加工成本。进一步地,同一板卡组件4中,所有耳板部42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也相同,即所有耳板部422的尺寸相同。
同一板卡面板421两侧的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错位设置,由此使得两个尺寸相同的端口架42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时,两个端口架42的相邻耳板部422即可在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进一步提高端口架42结构的通用性,降低端口架42的设计和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板卡面板42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A,板卡面板421每一侧具有N个耳板部422,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W,则W=A/(2N)。该种设置,使得所有在第二方向上宽度相等的板卡面板421对应的耳板部422尺寸相同,以进一步提高端口架42的结构通用性和设计难度,且有效保证一板卡组件4的耳板部422可以插设在另一相邻板卡组件4的相邻两个耳板部422之间,且配合较为紧密,有效节省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板卡41,其所需板卡面板42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不同,通常而言,板卡面板421的宽度具有两种型号,分别为第一类板卡面板和第二类板卡面板,第二类板卡面板的高度为第一类板卡面板高度的两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类板卡面板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一耳板部422,且两个耳板部422分别与板卡面板42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边缘平齐;第二类板卡面板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设置两个耳板部422,且同侧的两个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任一耳板部422可插入另一组板卡组件4中相邻两个耳板部422之间。
进一步地,耳板部42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耳板部42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以进一步减小耳板部422在第一方向的占地空间,减小对安装部116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需求。
为保证端口架42与机箱1的连接可靠性,板卡面板421在第一方向的宽度略大于安装口1161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由此使得板卡面板42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机箱1的外侧面抵接,由此保证端口架42与机箱1的外侧面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安装部116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耳板部42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差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4mm。由此在保证板卡面板421与安装部1162抵接的同时,减小安装部116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进一步增加板卡41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为降低相邻两个耳板部422错位设置时相互之间的剐蹭,每个耳板部422朝向相邻板卡组件4的一侧两端设置有倒角,倒角优选为圆弧倒角。
进一步地,每个耳板部422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机箱1对应侧面上开设有紧固孔,耳板部422与机箱1通过穿设于紧固孔和安装孔的紧固件连接。紧固件可采用现有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开设于安装部1162处的紧固孔的中心位于安装部1162沿第一方向的中心处,由此能够保证紧固孔开设在安装部1162宽度方向的正中处,提高安装部1162的受力平衡性,在减小安装部1162的宽度的同时,保证安装部1162的结构强度。
电路板411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插板端口412和外接端口413均位于电路板411的第二侧面。板卡面板421在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垂直弯折有第一折板部423和第二折板部424,第一折板部423包裹控制板411的第一侧面的局部,第二折板部424与第二侧面相对且间隔设置,外接端口413位于第二折板部424和第二侧面之间。即,第一折板部423、板卡面板421和第二折板部424合围形成有板卡插槽,板卡41远离主控板51的一端插设于板卡插槽中,由此使得端口架42对板卡41的外接端口413进行保护,避免板卡41在插拔过程中对外接端口413造成碰撞、损伤或连接松动。
端口架42与板卡4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电路板411的第一侧面凸设有安装柱,安装柱与第一折板部423抵接,第一折板部423与安装柱通过穿设于两者的紧固螺钉连接。安装柱优选沿第一折板部4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紧固螺钉与安装柱一一对应设置,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为降低板卡单元拆装时,板卡单元与相邻板卡单元碰撞的概率,第二折板部424远离板卡面板421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板部425,导向板部425沿远离板卡面板421的方向倾斜向电路板411延伸,以为板卡41插入板卡插槽进行导向。第二折板部424优选开设有多个散热口,以有利于实现板卡41上插板端口412的散热。
如图5和图6所示,为提高板卡41与主控板51的连接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板51与第三方向垂直,且板卡41与主控板51垂直且插拔连接。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垂直。
主控板51对应每组板卡组件4均设置有插拔端口组,插拔端口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端子组件,端子组件与对应板卡组件4的板卡4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端子组件均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板卡端子52,板卡端子52用于与板卡41插拔连接。一插拔端口组的至少部分端子组件与另一插拔端口组的部分端子组件在第一方向对应设置且信号导通。由此能够提高板卡41的插拔灵活性,实现同一类型的板卡41可在多个不同安装位置处插拔的设置。
如图6和图7所示,机箱1包括主箱体11,主箱体11包括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顶板114和底板115以及在第三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主面板111和背板116,第一侧板112、顶板114、底板115、主面板111和背板116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容纳腔的六面体箱体结构。安装口1161开设于背板116上。
为提高主控板51在机箱1内部的安装便利性,机箱1还包括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安装框架12,安装框架12沿第二方向设置且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连接。主控板51安装于安装框架12上,由此提高主控板51的安装稳定性和便利性。主控板51和安装框架12将容纳腔在第三方向分隔为第一空腔14和第二空腔13,板卡组件4安装在第一空腔14内。
主控板51朝向第一空腔14的一侧具有多个插拔端子,优选地,主控板51安装于安装框架12远离第一空腔14的一侧,安装框架12上设置有镂空口121,插拔端子穿设于镂空口121中并伸入第一空腔14中,部分插拔端子与板卡41的插板端口412插拔连接。镂空口121优选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孔,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在保证所有插拔端口均能伸入第一空腔14的同时,减小镂空口121的个数,提高安装框架12的安装便利性。如图6和图7所示,机箱1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连接有接口护板8,接口护板8沿第三方向向外凸出机箱1开设有安装口1161的一侧,接口护板8上开设有多个穿线口81。接口护板8用于对板卡41与外部电器件的接线结构进行遮挡,防止因外部碰撞或其他原因造成接线松动,提高接线安全性。同时,穿线口81的设置,有利于对接线进行规整和固定,降低接电线被拉扯或缠绕的概率,提高服务器的使用安全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靠近背板116的一端均连接有接口护板8,接口护板8伸出机箱1的背板116。
如图7至图9所示,为提高板卡41在机箱1内的拆装便利性,第一空腔14内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板卡支架6,且背板116沿第一方向并排开设有两个安装口1161,板卡41能通过安装口1161沿第三方向抽拉地安装于板卡支架6上中。即可通过安装口1161对板卡41进行插拔安装和拆卸,提高板卡41安装和拆卸的便利性。
板卡支架6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有多组板卡滑槽621,每组板卡滑槽621均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板卡滑槽621,板卡41插设于板卡滑槽621中,在第二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板卡滑槽621之间形成架散热通道69,以使架散热通道69与相邻两个板卡41之间的间隙正对连通,实现散热通道在第一方向上的导通。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卡滑槽621之间的间距可根据标准进行设置。
具体地,板卡支架6包括主框体,主框体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框部61和连接于两个侧框部61底部之间的底框部,侧框部61为矩形口状结构,侧框部61沿第三方向的相对两侧之间连接有多个滑轨部62,多个滑轨部62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两个侧框部61的所有滑轨部62在第一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滑轨部62上设置有上述的板卡滑槽621,相邻两个滑轨部62之间形成上述架散热通道69。
侧框部61优选为板状结构,以简化加工,侧框部61朝向安装框架1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板部63,第一固定板部63与安装框架12贴合并连接,以实现在安装框架12上的安装定位。侧框部61朝向顶板114的一端具有第二固定板部66,第二固定板部66与顶板114内侧面贴合,以避免板卡支架6在机箱1内沿第二方向晃动。侧框部61远离安装框架12的一侧具有第三固定板部64,第三固定板部64与背板116内侧面贴合并连接。由此使得板卡支架6在机箱1内部的安装位置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紧固,保证板卡支架6在机箱1内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由此能够保证板卡41与主控板51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侧框部61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还连接有底固定板部65,底固定板部65用于与主箱体11的底板115连接。
第二固定板部66优选连接在两个侧框部61的顶端之间,以更好地保证主框体为相连为一体的刚性结构,避免两个侧框部61的上端发生相对晃动,提高板卡组件4在板卡支架6上的设置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两个定位板卡支架6在机箱1第一方向内的安装位置,安装框架12朝向第一空腔14的一侧安装有限位件15(见图6),限位件15位于两组板卡组件4之间,板卡支架6朝向另一板卡支架6的一端与限位件15抵接,以使限位件15限制板卡支架6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限位件15优选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以增强对板卡支架6的限位效果。
服务器包括还包括电源模块7,电源模块7设置在第一空腔14并位于板卡组件4和第一空腔14的腔底之间,电源模块7与主控板51电连接,用于为主控板51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电源模块7的拆装便利性,电源模块7安装至一板卡支架6上。为方便描述,将设置有电源模块7的板卡支架6称为第一支架6a,将另一板卡支架6称为第二支架6b。第一支架6a朝向底板115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安装腔,电源模块7安装于电源安装腔中。
优选地,电源安装腔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每个电源安装腔均可容纳电源模块7,主控板51上的插拔端子包括电源端子54,电源端子54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并与电源安装腔一一对应设置。该种设置,允许服务器配备两个电源模块7,实现电源模块7的冗余设计,由此能够提高服务器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提高电源模块7的安装便利性,电源模块7可沿第三方向插拔安装至电源安装腔中,提高电源模块7的拆卸便利性。优选地,第一支架6a朝向底板115的一端设置有电源盒部67,电源盒部67沿第三方向贯通,电源盒部67的内腔电源安装腔。电源盒部67的设置有利于为电源模块7的插拔安装进行导向,提高电源模块7的拆卸便利性。电源盒部67优选与主框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6a还包括挡板部68,挡板部68连接于两个侧框部61之间且位于主框体远离安装框架12的一侧,挡板部68对应两个电源盒部67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源抽拉口,电源盒部67与挡板部68抵接,电源模块7可通过电源抽拉口抽拉。
如图6、图10及图11所示,由于主控模块5、电源模块7及板卡组件4在运行时会散热大量热量,为提高服务器的散热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2开设有主进风孔1121,第二侧板113开设有侧出风孔1131,主进风孔1121、第一空腔14和侧出风孔1131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服务器还包括散热组件2,散热组件2设置于第二侧板113和板卡组件4之间,散热组件2用于引导散热气流依次经过主进风孔1121、相邻两个板卡41之间的间隙及侧出风孔1131。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通过将主进风孔1121和侧出风孔1131分别设置在机箱1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在散热组件2运行时,气流由主进风孔1121进入到第一空腔14中,并沿第一方向通过相邻两个板卡41之间的间隙流向侧出风孔1131,将板卡41上的热量带出机箱1外部,实现对板卡41散热。由于气流在第一方向流动,散热气流的流动路径受板卡41和机箱1内壁的干扰较小,能够有效减小机箱1内部的乱流,降低乱流对冷风进风的影响,提高散热性能;同时,由于散热气流沿第一方向流动路径较短,且沿平行于板卡41的方向对板卡41进行直吹,能够实现对板卡41的迅速散热,提高服务器的散热性能,提高服务器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主控模块5还包括电连接在主控板51背侧的CPU风扇55,CPU风扇55用于对主控板51和其上的电气元件进行散热,散热风扇21位于第二空腔13且进风口与第二空腔13连通,散热风扇21的出风口与第一空腔14连通,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均开设有辅进风口117,辅进风口117与第二空腔13连通。机箱1外部的冷风在CPU风扇55的驱动下,从辅进风口117进入到第二空腔13中并流经主控板51向第一空腔14流动,以对主控板51进行散热。CPU风扇55优选设置在主控板51远离第一侧板112的一侧,以增强服务器的整体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均设置有多个辅进风口117,以增强进风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第一侧板112或仅第二侧板113上设置有辅进风口117。
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上的辅进风口117均呈阵列式排布有多个,以减小单个辅进风口117的大小,降低灰层或杂质通过辅进风口117进入到机箱1内部的概率。为进一步实现对进风的过滤,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内侧均安装有第二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9覆盖对应侧的所有辅进风口117,以对从辅进风口117通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保证机箱1的使用和维护便利性。第二过滤网9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接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安装于机箱1内部。
主进风孔1121在第一侧板112上设置有多个,以减小单个主进风孔1121的大小,降低灰层或水汽等进入到第一空腔14内的概率。多个主进风孔1121优选但不限于呈阵列式排布。为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2对服务器的散热效果,第一空腔14在第一侧板112上的投影面积为S1,所有主进风孔1121的总通风面积为Sin,Sin≥0.7S1,由此能够增大主进风孔1121在第一侧板112上的覆盖面积,提高进风气流的大小,从而增加散热效果。进一步优选地,Sin≥0.85S1,最优为Sin≥0.9S1
为进一步增强空气过滤效果,第一侧板112和板卡组件4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3,过滤组件3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用于对从主进风孔1121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降低灰层等杂质对板卡组件4的污染。
为提高过滤组件3的清理和更换便利性,过滤组件3还包括过滤支架,过滤网安装在过滤支架上。机箱1的背板116上设置有过滤抽拉口1164,过滤支架可通过过滤抽拉口1164沿第三方向抽拉地设置在板卡组件4和第一侧板112之间,由此可直接通过抽出过滤支架的形式,对第一过滤网进行拆卸,方便过滤组件3的清理和更换。
侧出风孔1131在第二侧板113上设置有多个,以减小单个侧出风孔1131的大小,提高加工便利性。多个侧出风孔1131优选但不限于呈阵列式排布。优选地,所有侧出风孔1131的总通风面积为Sout,第一空腔14在第二侧板113上的正投影面积为S2,Sout≥0.7S2,由此能够增大侧出风孔1131在第二侧板113上的覆盖面积,增强散热气流,提高散热效果,从而更好地保证对板卡组件4的散热效果。进一步优选地,Sout≥0.8S2,最优为Sout≥0.9S2
为减小散热风扇21的静压盲区,避免局部区域气流不畅,优选地,散热组件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风扇21,以在减小单个散热风扇21的尺寸的同时,增加散热组件2的气流覆盖范围,增强散热性能。多个散热风扇21优选呈阵列式排布,以提高气流在第一空腔14内的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21在第三方向上设置有两列,每一列具有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三个散热风扇21。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风扇21的个数可以根据散热需求和安装空间进行具体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板卡41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板卡41与主控板51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板卡41的温度,以控制散热组件2的运行。通过对每个板卡41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更好地对服务器的内部局部温度进行检测,实现对机箱1内部的及时散热,且主控板51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调节散热风扇21的转速,提高服务器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且使得散热风扇21的转速与机箱1内部温度相匹配,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节省能耗。
为提高散热风扇21的安装和拆卸便利性,散热组件2还包括风扇支架22,所有散热风扇21均安装于风扇支架22上,风扇支架22与机箱1可拆卸连接。风扇支架22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安装板部221,安装板部221的四周均沿朝向第二侧板113的方向垂直弯折形成有折边部222,安装板部221和折边部222合围形成有安装槽,散热风扇21位于安装槽中并与安装板部221连接。该种设置,能够使得折边部222对散热风扇21进行遮挡,降低散热组件2拆卸过程中,散热风扇21与机箱1或其他结构碰撞或干涉的概率,增强对散热风扇21的保护。风扇支架22朝向安装框架12一侧的折边部222与安装框架12抵接,以限制风扇支架22在机箱1内的安装位置。
为提高散热风扇21与主控板51的连接便利性,散热组件2还包括转接板23,转接板23竖直设置且安装于安装板部221上,所有散热风扇21均与转接板23电连接,且转接板23具有插接端口,主控板51上的插拔端子包括风扇端子53,插接端口与风扇端子53水平插拔连接。由此当散热组件2插入至风扇支架22与安装框架12抵接时,插接端口与风扇端子53连接,主控板51可以控制散热风扇21运行;当散热组件2从机箱1中卸下时,插接端口与风扇端子53分离,即散热组件2与主控板51脱离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机箱1背板116上设置有风扇抽拉口1163,散热组件2能通过风扇抽拉口1163沿第三方向抽拉地设置于第一空腔14中,以提高散热组件2在机箱1中的安装、拆卸和更换便利性。
为提高过滤组件3和散热组件2的抽拉便利性,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的内侧均设置有抽拉滑轨16,抽拉滑轨16具有抽拉滑槽,抽拉滑槽沿第三方向延伸,过滤组件3和散热组件2的对应端滑动设置于抽拉滑槽中。抽拉滑轨16的设置,有利于为过滤组件3和散热组件2的抽拉进行导向,保证抽拉方向的准确性,从而降低过滤组件3和散热组件2在抽拉过程中与板卡组件4碰撞的概率。
每一侧的推拉滑道优选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过滤组件3及散热组件2的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推拉滑槽中,以进一步提高推拉稳定性和可靠性,且有效限制过滤组件3及散热组件2在第二方向上的晃动,提高过滤组件3及散热组件2的设置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风扇支架22沿第二方向的两端的两个折边部222分别滑动设置于抽拉滑槽中,以提高滑动配合可靠性。
为提高风扇组件的抽拉便利性,风扇支架22朝向背板116的一端连接有风扇抽拉板24,风扇抽拉板24与第三方向垂直且面积大于风扇抽拉口1163的面积,且当风扇支架22与安装框架12抵接时,风扇抽拉板24与背板116远离主面板111的一侧面抵接,以限制散热组件2插入机箱1内的深度,避免散热组件2与安装框架12产生硬碰撞,提高散热组件2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风扇抽拉板24位于背板116的外侧,也能够提高对散热组件2的抽拉便利性。风扇抽拉板24可以与风扇支架22一体连接,或风扇抽拉板24也可以与风扇支架22焊接或可拆卸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1),所述机箱(1)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口(1161);
主控板(51),安装于所述机箱(1)内;
板卡组件(4),与所述安装口(116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板卡组件(4)均包括沿第二方向并排且间隔的多个板卡(41),每个所述板卡(41)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控板(51)通讯连接,每个所述板卡(41)的第二端均垂直连接有板卡面板(421),所述板卡面板(42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有耳板部(422),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板卡面板(42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耳板部(422)与所述机箱(1)的外侧面贴合且连接;
同一所述板卡组件(4)的同一侧的所有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个所述板卡(41)的相邻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板卡组件(4)中,一所述板卡组件(4)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耳板部(422)之间的间距为d,另一所述板卡组件(4)朝向该所述板卡组件(4)的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W,0≤d-W≤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卡面板(42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A,所述板卡面板(421)的每一侧具有N个所述耳板部(422),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W,W=A/(2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板卡面板(421)两侧的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板卡组件(4)中,所有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均相同;
和/或,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和/或,每个所述耳板部(422)朝向相邻所述板卡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口(1161)之间形成有安装部(1162),所述安装部(1162)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安装部(116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耳板部(42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差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部(422)上开设有安装孔,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口(1161)之间形成有安装部(1162),所述安装部(1162)上开设有紧固孔,所述安装部(1162)与对应所述耳板部(422)通过穿设于所述紧固孔和所述安装孔的紧固件连接,所述紧固孔的中心位于所述安装部(116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51)与第三方向垂直,所述板卡(41)与所述主控板(51)垂直且插拔连接,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均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51)对应每组板卡组件(4)均设置有插拔端口组,插拔端口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端子组件,每个所述端子组件均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个板卡端子(52),所述端子组件与对应所述板卡(4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板卡端子(52)与所述板卡(41)插拔连接;
一所述插拔端口组的至少部分所述端子组件与另一所述插拔端口组的部分所述端子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对应设置且信号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连接有接口护板(8),所述接口护板(8)沿第三方向向外凸出所述机箱(1)开设有所述安装口(1161)的一侧,所述接口护板(8)上开设有多个穿线口(81),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
CN202322415943.8U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服务器 Active CN220933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5943.8U CN220933438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5943.8U CN220933438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3438U true CN220933438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15943.8U Active CN220933438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3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4581B2 (en) Modular chassis divided along a midplane and cooling system therefor
US7614247B2 (en) Cooling arrangement
JP5269205B2 (ja) 通信用サブラック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用サブラック
US9392722B2 (en) Cable backplane assembly and method
CN112394781A (zh) 服务器和具有其的数据中心
CN220933438U (zh) 一种服务器
WO2014004972A1 (en) Power supply and circuit module fo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CN215729603U (zh) 服务器机箱
CN220776233U (zh) 一种视频控制器
CN215729605U (zh) 服务器机箱
CN215729604U (zh) 服务器机箱
CN215006483U (zh) 适用于多种系列总线的风冷式全加固型计算机
CN114513936A (zh) 一种具有警示功能的电力柜
CN201422220Y (zh) 用于平组件的机箱
CN211656674U (zh) 一种支持无线缆的工控机平台
CN219039683U (zh) 服务器装置
CN217308117U (zh) 驱控一体模块
CN215954224U (zh) 一种散热功能好的电脑主机箱
CN110740606A (zh) 一种支持无线缆的工控机平台
CN211019716U (zh) 机箱和插卡式视频处理器
CN214540691U (zh) 一种错位设计的散热风扇及其服务器
CN218499450U (zh) 机箱
CN112860035B (zh) 适用于多种系列总线的风冷式全加固型计算机
CN214253088U (zh) 一种用于机箱的防尘部件
CN213934735U (zh) 一种机箱侧面抽拉防尘部件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