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2832U - 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2832U
CN220932832U CN202322647757.7U CN202322647757U CN220932832U CN 220932832 U CN220932832 U CN 220932832U CN 202322647757 U CN202322647757 U CN 202322647757U CN 220932832 U CN220932832 U CN 220932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guide ring
rotating
fixedly connected
tra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77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旭腾
马毅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26477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2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2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2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可移动底座、检测组件、行程杆、导向环和旋转组件;行程杆的一端固定于可移动底座上;导向环可移动的套设在行程杆上;旋转组件配置在行程杆上,且与行程杆螺纹连接,旋转组件的一侧与导向环可转动连接;旋转组件的另一侧与检测组件固定连接;牵引组件的一端与导向环固定,用于牵引导向环沿行程杆移动;随着导向环沿行程杆的移动,旋转组件和检测组件同步发生旋转。通过行程杆、导向环和旋转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管道内表面缺陷的快速且全方位的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一般是用联接件将多段管子连接而成,主要用于输送液体、气体、颗粒等流体,流体在输送过程中一般会对管道增压,利用压力来对管道内的流体进行输送。一般情况,多段管子之间也会通过焊接固定。由于管道内表面长时间处于压力环境下,且受到流体的冲刷作用以及锈蚀、腐蚀等物理化学作用,无论是使用联接件连接的管道,还是焊接而成的管道,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管道的内表面上都会存在一些缺陷或磨损。而管道内表面缺陷或摩擦的产生往往会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会造成管道输送过程中的不稳定或漏液情况的发生。因此,对于管道内表面的缺陷检测是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目前,现有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主要是由检测组件、旋转组件、伸缩组件、弯曲组件和控制器依次连接而成,通过控制器控制旋转组件、伸缩组件、弯曲组件运转,实现检测装置在管道弯头内部的自由动作,然后通过旋转组件控制检测组件的旋转移动,实现对管道内壁表面缺陷的全方位拍摄。然而,现有的检测装置需要通过旋转组件、伸缩组件、弯曲组件这三个部分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检测组件在管道内表面的拍摄工作,操作过于复杂,操作不熟练可能会延长检测时间,因此,为了精简结构,使检测装置操作简便,有必要提供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还能使操作更简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存在的需要多部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检测组件在管道内表面的拍摄工作,操作过于复杂,操作不熟练可能会延长检测时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还能使操作更简便,且方便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可移动底座和检测组件,还包括:
行程杆,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可移动底座上;
导向环,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行程杆上;
旋转组件,配置在所述行程杆上,且与所述行程杆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组件的一侧与所述导向环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检测组件固定连接;
牵引组件,其一端与所述导向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组件能够牵引所述导向环沿所述行程杆移动;
随着所述导向环沿所述行程杆的移动,所述旋转组件和所述检测组件同步发生旋转。
进一步,还包括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牵引绳和收线组件,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导向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卷绕于所述收线组件上。
更进一步,所述收线组件包括:
支座;
转动轴,可转动的配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牵引绳的一部分卷绕于所述转动轴上;
驱动部件,配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动轴旋转。
更进一步,所述驱动部件为手摇柄或驱动电机,
当所述驱动部件为手摇柄时,所述手摇柄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
当所述驱动部件为驱动电机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送带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收线组件固定于所述可移动底座上。
进一步,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旋转盘,套设在所述行程杆上,且与所述行程杆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盘上配置有多个导向滑槽;
弹性件,具有多个,且配置在与其对应的导向滑槽内;
滑动挡件,具有多个,且可滑动的配置在与其对应的导向滑槽内;每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均与所述导向滑槽的一端固定,每个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滑动挡件固定;
转向轮,具有多个,每个所述转向轮上均具有连接柄,每个所述连接柄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动挡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检测组件具有多个,每个所述检测组件均包括:
支架,均匀配置在所述行程杆的周侧;每个所述支架的一端均与所述旋转组件固定连接,每个支架的另一端均朝向所述旋转组件的外侧辐射设置;
拍摄部件和照明部件,固定配置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上。
更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竖向部分和水平部分,且互为一体式连接,所述竖向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分的一端具有突出部,所述拍摄部件固定于所述突出部的中部,所述照明部件固定于在所述拍摄部件的两侧。
更进一步,所述拍摄部件为摄像头,所述照明部件为LED灯。
进一步,还包括图像接收系统:所述图像接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处理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多个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检测组件拍摄的图像无线传输给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的图像并比对,以筛选出具有表征管道内表面缺陷部分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行程杆、导向环和旋转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管道内表面缺陷的快速检测。随着导向环的向下移动,能够使旋转组件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旋转,从而能够带动检测组件随之发生旋转,用以对管道内表面进行全方位的拍摄检测,在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实现对管道内表面缺陷的全方位检测,还能使操作更简便,且方便移动。
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拉动导向环沿行程杆移动即可实现对管道内表面缺陷的快速且全方位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移动底座和行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像接收系统的连线图。
图中,1、可移动底座;2、检测组件;21、支架;211、竖向部分;212、水平部分;22、拍摄部件;23、照明部件;3、行程杆;4、导向环;5、旋转组件;51、旋转盘;511、导向滑槽;52、弹性件;53、滑动挡件;54、转向轮;6、牵引组件;61、牵引绳;62、收线组件;621、支座;622、转动轴;623、驱动部件;7、图像接收系统;71、电源模块;72、处理模块;73、无线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可移动底座1、检测组件2、行程杆3、导向环4、旋转组件5和牵引组件6。
可移动底座1主要起支撑和稳定作用。可移动底座1包括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的底部周侧的万向轮,由于万向轮的设置能够使底座可移动。底座的底部还安装有可调节支脚。可调节支脚包括长杆螺栓和支脚,支脚固定于长杆螺栓的一端,底座的底部具有第一螺纹孔,长杆螺栓的另一端插入第一螺纹孔,且与底座固定。通过旋转长杆螺栓可以调节支脚距离地面的高度,当调节长杆螺栓使万向轮脱离地面时,底座处于锁止状态,当调节长杆螺栓使支脚脱离地面时,底座处于可移动状态。由此通过调节长杆螺栓,可以使底座实现可移动状态和锁止状态的转换。
行程杆3的一端固定于可移动底座1上;具体的,底座的中部具有安装孔,行程杆的一端插入安装孔,且固定在安装孔内。行程杆主要用于旋转组件的移动导向作用,行程杆的表面具有外螺纹,且能够与旋转组件和导向环相互配合,使旋转组件和检测组件能够同步发生旋转,用以检测管道的内表面缺陷。
导向环4可移动的套设在行程杆3上;在此,导向环上具有导向孔,行程杆穿设在导向孔上,使导向环能够沿行程杆发生轴向移动。当然,还可以在行程杆的侧壁上开设一条限位槽,导向环的内壁固定一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插入限位槽内,且能够沿限位槽移动,由此能够使导向环稳定的沿行程杆发生轴向移动。
旋转组件5配置在行程杆3上,且与行程杆3螺纹连接,旋转组件5的一侧与导向环4可转动连接;旋转组件5的另一侧与检测组件2固定连接;具体的,旋转组件的一侧具有环形凹槽,导向环的一侧具有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嵌入环形凹槽内,且能够沿环形凹槽转动,由此实现旋转组件的一侧与导向环的可转动连接。检测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旋转组件的远离底座的一侧。随着导向环4沿行程杆3的移动,旋转组件5和检测组件2同步发生旋转。
具体的,旋转组件5包括:旋转盘51、弹性件52、滑动挡件53、转向轮54。旋转盘51套设在行程杆3上,且与行程杆3螺纹连接;例如,旋转盘的中部具有第二螺纹孔,行程杆的表面具有外螺纹,行程杆的一端插入第二螺纹孔,且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随着旋转组件的旋转,旋转组件逐步沿行程杆发生轴向移动。旋转盘51上具有多个导向滑槽511。
弹性件52具有多个,且多个弹性件52分别配置在与其对应的导向滑槽511内。导向滑槽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例如,弹性件52为可压缩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导向滑槽的封闭一端固定连接。
滑动挡件53具有多个,且滑动挡件53可滑动的配置在与其对应的导向滑槽511内;例如,每个导向滑槽511的相对侧壁上具有长条形的槽体,滑动挡件的两侧壁上具有滑块,每个滑块均卡入对应的槽体内,且能够沿槽体移动。当然,在每个导向滑槽的开口一端上具有限位部分,用于阻挡滑动挡件滑出导向滑槽。其中,滑动挡件可以为滑动块、滑动板或滑动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滑动挡件为滑动块、滑动板或滑动环。每个弹性件52的一端均与导向滑槽511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弹性件52的另一端均与滑动挡件53固定连接。滑动挡件的作用是固定转向轮,并使转向轮的一端能够沿导向滑槽移动,转向轮54始终保持抵接在管道的内表面上,使旋转组件5能够适应不同的管道内壁情况,即使管道内壁不规则也能够正常使用。
转向轮54具有多个,每个转向轮54上均具有连接柄,每个连接柄的一端均与滑动挡件5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转向轮为万向轮,万向轮的轮体与连接柄为可转动连接关系,由此能够使该转向轮适应旋转组件5沿管道内壁向下或向上旋转移动。
为了方便使导向环4沿行程杆3发生轴向移动,本实施例设置了牵引组件6,利用牵引组件的牵引作用使导向环沿行程杆3发生轴向移动。牵引组件6的一端与导向环4固定连接,牵引组件6能够牵引导向环4沿行程杆3移动。具体的,牵引组件6包括牵引绳61和收线组件62,牵引绳61的一端与导向环4固定连接,牵引绳61的另一端卷绕于收线组件62上。例如,导向环的一侧具有穿线孔,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穿线孔内,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收线组件上,且绕设在收线组件上。随着收线组件启动,收线组件能够卷绕牵引绳,使牵引绳被卷绕收紧,随着牵引绳的牵拉作用能够带动导向环向下移动,而由于旋转盘51与行程杆的螺纹连接,使旋转盘51能够在沿行程杆发生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旋转,有助于检测组件2对管道内表面的检测。
收线组件62包括支座621、转动轴622和驱动部件623。收线组件62的数量可以有1个,2个,3个,等,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收线组件的数量。本实施例中,收线组件62固定于可移动底座1上。具体的,支座621固定于可移动底座1上,当然,也可以将收线组件卡接在可移动底座1上,使收线组件整体稳定在可移动底座1上。
转动轴622可转动的配置在支座621上,牵引绳61的一部分卷绕于转动轴622上;例如,支座上具有两个固定耳,转动轴的两端均装配在固定耳上,且能够在两个固定耳上转动。当然,也可以在固定耳上固定轴承,转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在轴承的内环上,由此可使转动轴与支座之间可转动连接。轴承可以为滚珠轴承,也可以为其他可以购买的轴承,轴承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驱动部件623配置于转动轴622的一端,驱动部件623能够驱动转动轴622发生旋转,以实现对牵引绳的卷绕收紧功能。例如,驱动部件623为手摇柄或驱动电机。当驱动部件623为手摇柄时,手摇柄的一端与转动轴622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手摇柄即可实现对转动轴的转动。当驱动部件623为驱动电机时,驱动电机与支座621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622固定连接,或者,驱动电机通过传送带与转动轴622相连接。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利用驱动电机来驱动转动轴转动,实现转动轴旋转的自动控制。
检测组件2具有多个,每个检测组件2均包括:支架21、拍摄部件22和照明部件23。多个支架21均匀配置在行程杆3的周侧;支架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或三个以上,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支架的数量。支架的作用是将拍摄部件22和照明部件23固定在旋转组件上。每个支架21的一端均与旋转组件5固定连接,每个支架21的另一端均朝向旋转组件5的外侧辐射设置。拍摄部件22和照明部件23,固定配置于支架21的另一端上。具体的,支架21包括竖向部分211和水平部分212,竖向部分211和水平部分212相互垂直且互为一体式连接,竖向部分211的一端与旋转组件5固定连接,水平部分212的一端具有突出部,拍摄部件22固定于突出部的中部,照明部件23固定于拍摄部件22的两侧,且照明部件23固定在突出部上。本实施例中,拍摄部件22为摄像头,照明部件23为LED灯。多个拍摄部件22均位于沿行程杆3的不同高度位置,当然,也可以有相同高度位置的拍摄部件22,以便于实现对管道内壁的全方位检测。
为了实现对检测图像的收集处理,该装置还包括图像接收系统7:图像接收系统7包括电源模块71、处理模块72和无线传输模块73,电源模块71与处理模块72电连接;电源模块为电池组,电池组由至少一个电池组成。无线传输模块73与多个检测组件2电连接,用于将检测组件2拍摄的图像无线传输给处理模块72;无线传输模块为蓝牙无线传输模块。处理模块72与无线传输模块73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无线传输模块73无线传输的图像。图像接收系统7由计算机控制。通过计算机控制处理模块接收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的图像,然后对各图像进行比对,用以筛选出具有表征管道内表面缺陷部分的图像。处理模块接收图像以及比对和筛选图像的过程均由计算机控制,且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使用时,将行程杆穿插入管道中,然后将导向环4和旋转组件5自可移动底座1向管道内移动,使导向环4和旋转组件5移动至管道的另一端,然后调整旋转组件上的转向轮54,使多个转向轮54均抵接在管道的内壁上,松开导向环4和旋转组件5,利用导向环4和旋转组件5的自重向下移动,并使旋转组件5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旋转,从而使检测组件2也同步发生旋转,用以对管道内表面缺陷进行拍摄记录,以便于通过计算机对拍摄的图像进行缺陷比对和检查。
当然,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导向环4的底部连接牵引组件,利用牵引组件的牵引作用使导向环沿行程杆3发生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旋转组件5也同步发生轴向移动。无论管道使横向、纵向、还是其他角度布设,都可以采用该带有牵引组件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进行缺陷检测。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能够实现对管道内表面缺陷的快速检测,且能够适应不同的管道内壁情况,即使管道内壁不规则也能够正常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可移动底座(1)和检测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行程杆(3),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上;
导向环(4),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行程杆(3)上;
旋转组件(5),配置在所述行程杆(3)上,且与所述行程杆(3)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组件(5)的一侧与所述导向环(4)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5)的另一侧与所述检测组件(2)固定连接;
牵引组件(6),其一端与所述导向环(4)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组件(6)能够牵引所述导向环(4)沿所述行程杆(3)移动;
随着所述导向环(4)沿所述行程杆(3)的移动,所述旋转组件(5)和所述检测组件(2)同步发生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6)包括牵引绳(61)和收线组件(62),所述牵引绳(61)的一端与所述导向环(4)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61)的另一端卷绕于所述收线组件(6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组件(62)包括:
支座(621);
转动轴(622),可转动的配置在所述支座(621)上,所述牵引绳(61)的一部分卷绕于所述转动轴(622)上;
驱动部件(623),配置于所述转动轴(622)的一端,所述驱动部件(623)能够驱动所述转动轴(622)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623)为手摇柄或驱动电机,
当所述驱动部件(623)为手摇柄时,所述手摇柄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622)固定连接;
当所述驱动部件(623)为驱动电机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座(62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622)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送带与所述转动轴(62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组件(62)固定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5)包括:
旋转盘(51),套设在所述行程杆(3)上,且与所述行程杆(3)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盘(51)上配置有多个导向滑槽(511);
弹性件(52),具有多个,且配置在与其对应的导向滑槽(511)内;
滑动挡件(53),具有多个,且可滑动的配置在与其对应的导向滑槽(511)内;每个所述弹性件(52)的一端均与所述导向滑槽(511)的一端固定,每个所述弹性件(5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滑动挡件(53)固定;
转向轮(54),具有多个,每个所述转向轮(54)上均具有连接柄,每个所述连接柄的一端均与所述滑动挡件(5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2)具有多个,每个所述检测组件(2)均包括:
支架(21),均匀配置在所述行程杆(3)的周侧;每个所述支架(21)的一端均与所述旋转组件(5)固定连接,每个支架(21)的另一端均朝向所述旋转组件(5)的外侧辐射设置;
拍摄部件(22)和照明部件(23),固定配置于所述支架(21)的另一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包括竖向部分(211)和水平部分(212),且互为一体式连接,所述竖向部分(211)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分(212)的一端具有突出部,所述拍摄部件(22)固定于所述突出部的中部,所述照明部件(23)固定于所述拍摄部件(22)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部件(22)为摄像头,所述照明部件(23)为LED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像接收系统(7):所述图像接收系统(7)包括电源模块(71)、处理模块(72)和无线传输模块(73),所述电源模块(71)与所述处理模块(72)电连接;
所述无线传输模块(73)与多个所述检测组件(2)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检测组件(2)拍摄的图像无线传输给所述处理模块(72);
所述处理模块(72)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73)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无线传输模块(73)无线传输的图像。
CN202322647757.7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932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7757.7U CN22093283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7757.7U CN22093283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2832U true CN220932832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2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7757.7U Active CN22093283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2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9023A (zh) 一种轨道悬挂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
CN211217892U (zh) 一种管道内壁清洁机器人
CN110774289A (zh) 一种风井巡检机器人
CN115076512B (zh) 一种高驱动力的自适应管道检测清理装置
CN110919668A (zh) 智能语音控制管道及风管视频检测设备和机器人系统
CN211206369U (zh) 一种油气管道检测设备
CN110539817B (zh) 一种蠕动爬行式管道外检测机器人
CN220932832U (zh) 一种管道内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CN110131519B (zh) 一种管道检测机器人
CN214119373U (zh) 一种可变径管道检测机器人
US20120269311A1 (en) In-reactor piping work device and in-reactor piping work method
CN213954696U (zh) 一种管道内壁巡检机器人
CN2586565Y (zh) 可伸缩柔性臂装置
CN211667391U (zh) 隔水管内检测装置
CN212243482U (zh) X射线探伤机及其行走装置
CN114544667A (zh) 钢索检测装置
CN209589865U (zh) 一种用于套管螺纹的自动视觉检测生产设备
CN220551666U (zh) 一种管道探伤x射线机支撑装置
CN105880742B (zh) 全自动钢管平头生产线
CN110186321A (zh) 火炮身管机器人爬行驱动系统
CN111089217A (zh) 隔水管内检测装置
CN216201601U (zh) 一种管道支管检测系统
CN218036504U (zh) 一种γ射线无损探伤检测装置
CN219187989U (zh) 一种管道检测机的管道导引机构
CN218723924U (zh) 一种基于视觉检测的传动轴形变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