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7329U -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7329U
CN220917329U CN202322673617.7U CN202322673617U CN220917329U CN 220917329 U CN220917329 U CN 220917329U CN 202322673617 U CN202322673617 U CN 202322673617U CN 220917329 U CN220917329 U CN 220917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position
sliding piece
positioning
slid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36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月林
王德旭
李曙光
王婧
陈传冰
覃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26736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7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7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7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包括壳体、驱动轮及换向组件,驱动轮设于壳体内,换向组件包括滑动件及弹性结构,滑动件设于壳体,弹性结构连接于滑动件与壳体之间,滑动件具有初始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及第二工作位置,滑动件被构造为受力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当滑动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弹性结构形变积蓄驱动滑动件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恢复力。滑动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驱动轮受控沿第一周向转动,滑动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驱动轮受控沿第二周向转动,第一周向和第二周向相反。滑动件具有第一定位部,壳体具有第二定位部,当滑动件复位至初始位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固定实现定位固定。

Description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除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背景技术
除螨吸尘器又名除螨仪,是用来清洁床铺、沙发、地毯、衣物等纺织物品上面灰尘、螨虫等过敏原的除螨设备。除螨清洁器设备一般包括清洁主体及握持手柄,使用除螨吸尘器进行清洁时,一般握持手柄在床铺上推拉主体部分进行除螨操作,但是用户在通过握持手柄进行推拉设备反复操作时,比较吃力。
现有的技术中,一般通过设置传感器检测清洁主体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调节滚刷的驱动力,以改变除螨清洁器与接触面之间的力,从而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较为省力。但是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检测会受正在被清洁表面的影响灵敏度不高,使用费力,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针对现有除螨清洁器使用费力、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该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能够根据需求实现驱动轮的换向,以提供不同方向的助力,方便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的移动。
一种清洁主体,包括:
壳体及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壳体;
换向组件,包括滑动件及弹性结构,所述滑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所述滑动件具有初始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及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滑动件被构造为受力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弹性结构形变并积蓄驱动所述滑动件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驱动轮受控沿第一周向转动,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驱动轮受控沿第二周向转动,所述第一周向和所述第二周向相反;
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壳体具有第二定位部,当所述滑动件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通过磁性作用力吸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及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处于所述初始位置两侧;
所述滑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并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滑动件的相对两端;
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一者被压缩,和/或一者被拉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壳体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限位腔,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第二限位腔;
所述第一抵接部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一限位腔,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限位腔的底壁;
所述第二抵接部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限位腔,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限位腔的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组件、支架组件及接头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两端开口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滑动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支架组件和所述接头组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两端开口,所述接头组件与所述滑动件连接且远离所述外壳组件的一端形成用于安装操作手柄的接口;
所述支架组件面向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一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外壳组件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面向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一侧凸出设置第一定位臂,所述第一定位臂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第一定位孔内;
所述滑动件具有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二定位臂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处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沿第三方向正对,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处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三限位腔,所述第三限位腔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连通;
所述第二定位臂穿设于所述第三限位腔内且随所述滑动件在所述第三限位腔内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支撑件,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设于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定位臂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且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还包括作用部,所述作用部连接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侧;
所述清洁主体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被配置为开启时控制所述驱动轮沿所述第一周向转动,所述第二控制部被配置为开启时控制所述驱动轮沿所述第二周向转动;
当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作用部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作用部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光耦传感器及第二光耦传感器,所述第一光耦传感器具有第一导通位,所述第二光耦传感器具有第二导通位;
所述作用部上设有外界光连接的连通缺口,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连通缺口与所述第一导通位正对并开启第一光耦传感器;
所述滑动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连通缺口与所述第二导通位正对并开启第二光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所述清洁主体包括电机;
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所述电机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轮驱动连接;
所述控制板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部或所述第二控制部开启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除螨设备,包括操作手柄及上述任一的清洁主体,所述壳体具有接口,所述操作手柄的部分通过所述接口伸入所述壳体与所述滑动件连接并向所述滑动件施力。
上述清洁主体,滑动件相对壳体移动,使得滑动件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驱动轮沿不同周向转动,从而为除螨设备提供方向相反的驱动力,进而实现除螨设备使用过程中驱动轮的前后推拉助力,且操作灵敏易于实现,并且在清洁主体不需要工作时,通过弹性结构复位滑动件至初始位置,并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固定,将滑动件锁定至初始位置,避免滑动件在复位时产生复位不准或晃动,影响复位操作的顺畅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除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操作手柄相对清洁主体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滑动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支架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滑动件处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滑动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提供的除螨设备的清洁主体的滑动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0、除螨设备;100、清洁主体;10、壳体;11、外壳组件;111、第三限位部;112、第四限位部;113、第三限位腔;115、第一收容空间;116、第二收容空间;117、第三收容空间;119、第二限位部;12、接头组件;121、连接轴;122、接口;13、支架组件;131、第一定位臂;1311、第一定位孔;132、第一限位部;14、第二定位部;L1、第一方向;L2、第二方向;L3、第三方向;20、驱动轮;30、换向组件;31、滑动件;311、第一抵接部;312、第二抵接部;314、连接孔;315、作用部;3151、连通缺口;316、第一定位部;317、第二定位臂;3171、第二定位孔;318、支撑件;3181、第一支撑臂;3182、第二支撑臂;3183、第三支撑臂;32、弹性结构;321、第一弹性件;322、第二弹性件;40、控制组件;41、第一控制部;42、第二控制部;43、控制板;431、端子;200、操作手柄;411、第一光耦传感器;4111、第一导通位;421、第二光耦传感器;4211、第二导通位;70、拍打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螨设备1000,用于对特定的待清洁物如床铺、沙发、地毯、衣物等纺织物品上面的灰尘、螨虫等过敏原进行清除,参阅图1至图3,除螨设备1000包括清洁主体100及与之连接的操作手柄200,清洁主体100是用于主要用于提供清洁功能的部位,操作手柄200用于为用户提供握持部位,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操作清洁主体100。
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8,清洁主体100具体包括壳体10、驱动轮20及换向组件30,驱动轮20设于壳体10,换向组件30包括滑动件31及弹性结构32,滑动件31设于壳体10内,弹性结构32连接于滑动件31与壳体10之间,滑动件31具有初始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及第二工作位置,滑动件31被构造为受力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当滑动件3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弹性结构32形变积蓄驱动滑动件31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滑动件3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驱动轮20受控沿第一周向转动,滑动件3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驱动轮20受控沿第二周向转动,第一周向和第二周向相反。
其中,滑动件31具有第一定位部316,壳体10具有第二定位部14,当滑动件31复位至初始位置,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配合固定。
可以理解地,滑动件3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时,此时清洁主体100处于清洁状态,清洁主体100对待清洁物进行清洁。滑动件31处于初始位置时,此时清洁处理处于闲置状态,驱动轮20不工作。在除螨设备1000开机之后,若需要驱动轮20提供助力,提供作用力作用于滑动件31上,实现滑动件31的前后滑动。
具体地,当驱动轮20受控沿第一周向转动,为清洁主体100提供第一驱动力。当驱动轮20沿第二周向转动,为清洁主体100提供第二驱动力,第一驱动力和第二驱动力方向相反,进而实现清洁主体100使用过程中驱动轮20的前后推拉助力。
当滑动件31受力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此时驱动轮20可以顺时针转动从而助力除螨设备1000沿第一方向L1运动,当滑动件31运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此时驱动轮20可以逆时针转动从而助力除螨设备1000沿第二方向L2运动,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相反,从而通过驱动轮20的转动实现对除螨设备1000的向前和向后的推拉助力,节省用户用力,且操作灵敏易于实现。
可以理解地,当操作手柄200推动清洁主体100沿第一方向L1运动时,驱动轮20产生第一方向L1的助力,当操作手柄200推动清洁主体100沿第二方向L2运动时,驱动轮20产生第一方向L2的助力。
壳体10是用于承载驱动轮20、换向组件30及其他零件的结构,其内部可以形成多个空间,如用于承载驱动轮20的第一收容空间115、用于承载换向组件30的第二收容空间116等等,驱动轮20设于第一收容空间115内且与壳体10转动连接,从而在驱动轮20接触到待清洁物时驱动清洁主体100相对待清洁物运动。
参阅图2,除螨设备1000还包括拍打器70,清洁主体100还包括第三收容空间117,拍打器70转动设于第三收容空间117内,在除螨设备1000进行清洁工作时拍打器70持续拍打待清洁物并将拍打扬起的灰尘、螨虫等通过第三收容空间117传递至并进行收集。可以理解地,可以在壳体10的适当位置设置尘杯与第三收容空间117连通,以实现清洁的同时自收集。
在滑动件31沿第一方向L1从初始位置切换至第一工作位置的过程和沿第二方向L2从初始位置切换至第二工作位置的过程中,随着滑动件31的运动,弹性结构32产生弹性形变从而积蓄弹性恢复力,当作用在滑动件31上的作用力消失,弹性恢复力驱动滑动件31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实现滑动件31的自动复位。
弹性结构32的形变可以是拉伸、压缩,弹性结构32的具体形式可以为弹簧、扭簧等结构,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弹性结构32在释放弹性力的时候,例如当弹性结构32较软时,有可能会产生晃动或者复位不准确的情况,导致滑动件31在多次运动时无法保证每次都准确停止在初始位置,影响用户的操作手感。基于此,通过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的固定,在滑动件31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对滑动件31的位置进行定位锁定,避免弹性结构32再对滑动件31进行驱动导致其复位的情况,产生滑动件31复位不准或晃动的问题,提高滑动件31复位的顺畅度。
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的固定,可以但不限于是吸合、卡合,吸合但不限于是真空吸合、面面贴合吸合、磁性吸合等等,通过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的配合,在滑动件31通过弹性结构32复位时,精准定位滑动件31使其固定于初始位置,避免滑动件31被复位时在壳体10内产生错位晃动的情况,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手柄200可部分伸入壳体10内与滑动件31连接并通过操作手柄200推拉滑动件31使其相对壳体10移动,从而选择性地控制驱动轮20沿第一周向或第二周向转动,驱动除螨设备1000沿不同的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16与第二定位部14通过磁性作用力吸合。
磁性作用力可以但不限于产生于磁铁与磁铁、磁铁与铁、电磁线圈与磁铁、电磁线圈与铁之间,此时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分别但不限于是磁铁与磁铁、磁铁与铁、电磁线圈与磁铁、电磁线圈与铁。当两者通过磁性作用力吸合,此时两者之间可以不完全贴合即具有一定的间隙,只要磁性作用力足够保证滑动件31的固定即可。
在滑动件31固定至初始位置时,此时若需要操作使得滑动件31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被配置为当滑动件31受力时分离,此时需要对滑动件31施加作用力,且作用力大于磁性作用力,使得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分离,从而滑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实现滑动件31在壳体10内的往复滑动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位置及第二工作位置处于初始位置两侧,滑动件31沿第一方向L1运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并能够沿第二方向L2运动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相反。
第一工作位置及第二工作位置处于初始位置的两侧,滑动件31被构造为能够被操作手柄200带动沿第一方向L1相对壳体10运动以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也能够被操作手柄200带动沿第二方向L2相对壳体10运动以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
由于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相反,因此当滑动件31沿第二方向L2相对壳体10运动时操作手柄200为推动作用,当滑动件31沿第一方向L1相对壳体10运动时操作手柄200为拉动作用,从而通过操作手柄200的推拉,实现滑动件31在壳体10内不同位置的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及图5,弹性结构32包括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沿第一方向L1设于滑动件31的相对两端,当滑动件3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中的一者被压缩,和/或一者被拉伸。
滑动件31从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L1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时,其可以压缩第一弹性件321的同时,拉伸处于另一侧的第二弹性件322,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共同提供沿第二方向L2的弹性恢复力。同样地,当滑动件31从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L2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其可以压缩第二弹性件322的同时,拉伸处于另一侧的第一弹性件321,此时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共同提供沿第一方向L1的弹性恢复力。
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可为弹簧,弹簧的变形方向即为第一方向L1(或第二方向L2)。可以理解地,当滑动件31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向初始位置复位的时候,由于两侧的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同时作用,容易产生滑动件31的推拉串位,此时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的吸合作用,可以及时稳住滑动件31,避免其产生错位或者晃动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件31包括在第一方向L1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壳体10包括在第一方向L1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132和第二限位部119,第一限位部132具有第一限位腔,第二限位部119具有第二限位腔,第一抵接部311的部分伸入第一限位腔,第一弹性件321连接于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一限位腔的底壁,第二弹性件322的一端伸入第二限位腔并与腔底壁连接,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抵接部312。
具体地,第一限位腔和第二限位腔均具有开口,两者的开口相对设置,以便于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分别伸入第一限位腔和第二限位腔内。
第一限位腔沿第一方向L1(或第二方向L2)对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一抵接部311进行限位,第二限位腔沿第一方向L1(或第二方向L2)对第二弹性件322和第二抵接部312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只能沿着第一限位部132面向第一限位腔的内壁和第二限位部119面向第二限位腔的内壁进行滑动,从而保证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至能够沿第一方向L1(或第二方向L2)产生形变,不会产生其他方向上的弯折,提高滑动件31的运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也可以将滑动件31的第一抵接部311(第二抵接部312)不伸入第一限位腔(第二限位腔)与第一限位腔(第二限位腔)的开口相对设置,此时第一弹性件321(第二弹性件322)的一端需要与第一抵接部311(第二抵接部312)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可均设置多个,且每个第一弹性件321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部132和一个第一抵接部311,每个第二弹性件322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限位部119和一个第二抵接部312,从而保证滑动件31的运动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及图6,壳体10包括外壳组件11、支架组件13及接头组件12,外壳组件11形成在第一方向L1上两端开口的第二收容空间116,滑动件31活动设于第二收容空间116内,支架组件13和接头组件12分别设于第二收容空间116的两端开口,接头组件12与滑动件31连接且远离外壳组件11的一端形成用于安装操作手柄200的接口122,支架组件13面向第二收容空间116的一侧凸出设置第一限位部132,外壳组件11设有第二限位部119,且第一限位部132和第二限位部119在第一方向L1上相对设置。
具体地,参阅图5至图7,滑动件31具有连接孔314,接头组件12具有连接轴121,接头组件12设于第二收容空间116的一侧开口并通过连接轴121与滑动件31实现在第一方向L1上和第二方向L2上的固定连接,当接头组件12沿第一方向L1运动,则滑动件31沿第一方向L1运动。
具体地,可以在连接轴121上设置中空的孔状结构,以通过连接轴121实现操作手柄200和接头组件12的固定,操作手柄200端用户用力,带动接头组件12及滑动件31同步沿第一方向L1或第二方向L2运动。
涉及到一具体实施例中,操作手柄200还可相对接头组件12绕第一方向L1圆周转动,以适配不同的清洁距离和角度,例如,当需要清洁较远的位置时,此时可使得操作手柄200相对滑动件31转动至与壳体10基本平行(如图1和图2),从而实现较远位置的拍打清洁,当需要清洁较近的位置时,此时可使得操作手柄200相对滑动件31转动至与壳体10基本垂直(如图3),从而实现较近位置的拍打清洁,可以理解地,此时的远近是以拍打器70相对操作手柄200远离壳体10的一侧进行定义。
第一限位腔和第二限位腔可呈圆柱状,此时支架组件13凸出设置的第一限位部132呈圆柱状设置,如此,通过接头组件12和外壳组件11与支架组件13的配合,实现滑动件31的位置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7至图10,支架组件13面向第二收容空间116的一侧凸出设置第一定位臂131,第一定位臂131具有第一定位孔1311,第一定位部316设于第一定位孔1311内。滑动件31具有第二定位臂317,第二定位臂317具有第二定位孔3171,第二定位部14处于第二定位孔3171内。当滑动件31处于初始位置,第一定位孔1311和第二定位孔3171沿第三方向L3正对,第三方向L3与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均相交。
第一定位臂131和第一限位部132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两者均朝向靠近滑动件31的一侧凸出设置,当滑动件31带动第一抵接部311在第一限位部132内滑动时,第一定位臂131的第一定位孔1311靠近滑动件31的第二定位臂317的第二定位孔3171。
在滑动件3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初始位置向第一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以及初始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定位孔1311和第二定位孔3171在第三方向L3上错开,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不吸合。当滑动件31运动至初始位置后,第一定位孔1311和第二定位孔3171在第三方向L3上对准(两者同轴),此时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吸合,将滑动件31固定至此位置。
可以理解地,第一定位部316可以在第三方向L3上与第二定位部14贴合从而吸合,也可以通过磁性作用力间隔吸合均可。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臂317在第一方向L1上处于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之间,当滑动件31处于初始位置时,此时滑动件31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中部位置与第二定位部14吸合,如此可以在第一抵接部311的一侧和第二抵接部312的一侧预留相同的运动空间,使得滑动件31在第二收容空间116内的布设和运动更加合理,当处于初始位置时滑动件31处于第二收容空间116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中部位置,方便了滑动件21沿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两侧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壳体10具有第三限位腔113,第三限位腔113与第二收容空间116连通,第二定位臂317穿设于第三限位腔113内且随滑动件31在第三限位腔113内移动。
具体地,第三限位腔113可以是外壳组件11向第二收容空间116内凸出筋条设置形成,其形状与第二定位臂317相匹配,第三限位腔113限定第二定位臂317在外壳组件11内的位置,使得第二定位臂317产生第一方向L1或第二方向L2上的平移不产生其他方向上的错位,使得第二定位部14和第一定位部316在滑动件31在壳体10内多次运动后仍能有效吸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件31包括支撑件318,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设于支撑件318在第一方向L1的相对两侧,连接孔314设置在支撑件318上,第二定位臂317与支撑件318连接且沿第三方向L3延伸。
进一步地,连接孔314也可沿第三方向L3延伸,当支撑件318受力相对壳体10移动,其可以动第一抵接部311、第二抵接部312以及第二定位臂317同步移动。
当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均包括两个,支架可以呈U形状,将形状的支撑件318拆为相对且形成U型的开口的第一支撑臂3181和第二支撑臂3182,第一支撑臂3181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并在第一支撑臂3181上设置沿第三方向L3延伸的连接孔314和第一定位臂131,同样地,第二支撑臂3182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并在第二支撑臂3182上设置沿第三方向L3延伸的连接孔314和第一定位臂131。
可以理解地,第一支撑臂3181和第二支撑臂3182在运动时同步运动,且第一支撑臂3181上设置的结构,与第二支撑臂3182上设置的结构,在第三方向L3上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7至图8,滑动件31包括作用部315,作用部315设于支撑件318远离第一抵接部311的一侧,当支撑件318呈U形状,则支撑件318还包括与U形开口相对的且分别与第一支撑臂3181和第二支撑臂3182连接的第三支撑臂3183,作用部315连接于第三支撑臂3183背离U形开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40包括第一控制部41和第二控制部42,第一控制部41被配置为开启时控制驱动轮20沿第一周向转动,第二控制部42被配置为开启工作时控制驱动轮20沿第二周向转动。当滑动件31处于至第一工作位置,作用部315开启第一控制部41,滑动件3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作用部315开启第二控制部42。
具体地,控制组件40设于第二收容空间116内与滑动件31的作用部315相对,作用部315运动到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时,能够接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打开第一控制部41和第二控制部42,当第一控制部41或第二控制部42被打开,驱动轮20可沿第一周向或第二周向运动,从而为除螨设备1000提供不同方向的助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1至图14,控制组件40包括控制板43,清洁主体100包括电机,第一控制部41、第二控制部42、电机均与控制板43电连接,电机与驱动轮20驱动连接,控制板43用于在第一控制部41或第二控制部42开启时控制电机驱动驱动轮20转动。
第一控制部41被开启,控制板43收到第一控制部41被开启的信号之后,控制电机驱动驱动轮20沿第一周向转动。当第二控制部42被开启,控制板43收到第二控制部42被开启的信号之后,控制电机驱动驱动轮20沿第二周向转动,定义第一周向为正转,第二周向为反转,则驱动轮20正转反转的同时,为除螨设备1000提供不同方向的驱动力,协助用户向不同的方向推拉除螨设备1000。
具体地,控制板43即为PCB控制板,其上设置有用于接入第一控制部41和第二控制部42的端子431,且内置有用于控制与之电连接的元器件的控制程序,从而通过第一控制部41和第二控制部42的状态,实现驱动轮20的换向。
涉及到一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1至图14,第一控制部41和第二控制部42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光耦传感器411及第二光耦传感器421,第一光耦传感器411具有第一导通位4111,第二光耦传感器421具有第二导通位4211,如图12至图14,作用部315上设有外界光连接的连通缺口3151,滑动件3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连通缺口3151与第一导通位4111正对并开启第一光耦传感器411,滑动件3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连通缺口3151与第二导通位4211正对并开启第二光耦传感器421。
即,滑动件3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如图13,滑动件31通过作用部315上的连通缺口3151导通第一导通位4111,滑动件3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如图14,滑动件31通过作用部315上的连通缺口3151导通第二导通位4211。
由于初始位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当滑动件31处于初始位置时,如图12,此时第一导通位4111和第二导通位4211均被滑动件31覆盖,驱动轮20不工作。当需要驱动轮20工作时,可根据需要推拉滑动件31从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L1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或推拉滑动件31从初始位置沿第二方向L2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以使连通缺口3151与第一导通位4111或第二导通位4211正对。
在除螨设备1000的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操作手柄200推拉滑动件31使其相对壳体10移动,使得连通缺口3151与第一导通位4111或者第二导通位4211正对,从而选择性地控制驱动轮20沿第一周向或第二周向转动,驱动除螨设备1000沿不同的方向运动。
可以理解地,第一光耦传感器411及第二光耦传感器421沿第一方向L1或第二方向L2间隔设置,第一光耦传感器411和第二光耦传感器421均为能够通过接收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电子元件,其设置有光敏部位(如光敏二极管)分别形成第一导通位4111和第二导通位4211,当第一导通位4111接收到通过连通缺口3151照射的光信号,第一导通位4111开启第一光耦传感器411,当第二导通位4211接收到通过连通缺口3151照射的光信号,第二导通位4211开启第二光耦传感器421。
将第一光耦传感器411和第二光耦传感器421间隔设置,并控制滑动件31能够在两者之间移动,从而使得连通缺口3151能够选择性地移动至开启第一光耦传感器411或第二光耦传感器421,实现驱动轮20的不同方向的驱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控制部41和第二控制部42设置为可按压开关,定义为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作用部315设置为抵接头,当滑动件31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抵接头按压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从而选择性地控制驱动轮20沿第一周向或第二周向转动,驱动除螨设备1000沿不同的方向运动。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述实施例中的清洁主体100,其具体特征已在上文中进行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清洁主体100及除螨设备1000,通过对滑动件31的位置切换,从而实现清洁主体100使用过程中驱动轮20的前后推拉助力,节省用户用力,并且通过第一定位部316和第二定位部14的吸合固定,使得滑动件31在复位时定位更加稳定准确,操作体验感更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及驱动轮(20),所述驱动轮(20)设于所述壳体(10);
换向组件(30),包括滑动件(31)及弹性结构(32),所述滑动件(31)设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弹性结构(32)连接于所述滑动件(31)与所述壳体(10)之间;
所述滑动件(31)具有初始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及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滑动件(31)被构造为受力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弹性结构(32)形变并积蓄驱动所述滑动件(31)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驱动轮(20)受控沿第一周向转动,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驱动轮(20)受控沿第二周向转动,所述第一周向和所述第二周向相反;
其中,所述滑动件(31)具有第一定位部(316),所述壳体(10)具有第二定位部(14),当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定位部(316)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4)配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316)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4)通过磁性作用力吸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及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处于所述初始位置两侧;
所述滑动件(31)沿第一方向(L1)运动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并能够沿第二方向(L2)运动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方向(L1)和所述第二方向(L2)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32)包括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所述第一弹性件(3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2)沿所述第一方向(L1)设于所述滑动件(31)的相对两端;
当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3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2)中的一者被压缩,和/或一者被拉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1)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L1)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所述壳体(10)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L1)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132)和第二限位部(119),所述第一限位部(132)具有第一限位腔,所述第二限位部(119)具有第二限位腔;
所述第一抵接部(311)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一限位腔,所述第一弹性件(321)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311)和所述第一限位腔的底壁;
所述第二抵接部(312)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限位腔,所述第二弹性件(322)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部(312)和所述第二限位腔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外壳组件(11)、支架组件(13)及接头组件(12),所述外壳组件(11)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L1)上两端开口的第二收容空间(116),所述滑动件(31)活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16)内,所述支架组件(13)和所述接头组件(12)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16)的两端开口,所述接头组件(12)与所述滑动件(31)连接且远离所述外壳组件(11)的一端形成用于安装操作手柄(200)的接口(122);
所述支架组件(13)面向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16)的一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132),所述外壳组件(11)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119),且所述第一限位部(13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19)在所述第一方向(L1)上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3)面向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16)的一侧凸出设置第一定位臂(131),所述第一定位臂(131)具有第一定位孔(1311),所述第一定位部(316)设于第一定位孔(1311)内;
所述滑动件(31)具有第二定位臂(317),所述第二定位臂(317)具有第二定位孔(3171),所述第二定位部(14)处于所述第二定位孔(3171)内;
当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孔(1311)和所述第二定位孔(3171)沿第三方向(L3)正对,所述第三方向(L3)与所述第一方向(L1)和所述第二方向(L2)均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臂(317)在所述第一方向(L1)上处于所述第一抵接部(311)和第二抵接部(31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三限位腔(113),所述第三限位腔(113)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16)连通;
所述第二定位臂(317)穿设于所述第三限位腔(113)内且随所述滑动件(31)在所述第三限位腔(113)内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1)包括支撑件(318),所述第一抵接部(311)和所述第二抵接部(312)设于所述支撑件(318)在所述第一方向(L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定位臂(317)与所述支撑件(318)连接且沿所述第三方向(L3)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1)还包括作用部(315),所述作用部(315)连接于所述支撑件(318)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部(311)的一侧;
所述清洁主体(100)还包括控制组件(40),所述控制组件(40)包括第一控制部(41)和第二控制部(42),所述第一控制部(41)被配置为开启时控制所述驱动轮(20)沿所述第一周向转动,所述第二控制部(42)被配置为开启时控制所述驱动轮(20)沿所述第二周向转动;
当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作用部(315)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部(41),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作用部(315)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部(4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41)和所述第二控制部(42)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光耦传感器(411)及第二光耦传感器(421),所述第一光耦传感器(411)具有第一导通位(4111),所述第二光耦传感器(421)具有第二导通位(4211);
所述作用部(315)上设有外界光连接的连通缺口(3151),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连通缺口(3151)与所述第一导通位(4111)正对并开启第一光耦传感器(411);
所述滑动件(31)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连通缺口(3151)与所述第二导通位(4211)正对并开启第二光耦传感器(42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0)包括控制板(43),所述清洁主体(100)包括电机;
所述第一控制部(41)、所述第二控制部(42)、所述电机均与所述控制板(43)电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轮(20)驱动连接;
所述控制板(43)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部(41)或所述第二控制部(42)开启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轮(20)转动。
14.一种除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手柄(200)及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清洁主体(100),所述壳体(10)具有接口(122),所述操作手柄(200)的部分通过所述接口(122)伸入所述壳体(10)与所述滑动件(31)连接并向所述滑动件(31)施力。
CN202322673617.7U 2023-09-28 2023-09-28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Active CN220917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3617.7U CN220917329U (zh) 2023-09-28 2023-09-28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3617.7U CN220917329U (zh) 2023-09-28 2023-09-28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7329U true CN220917329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3617.7U Active CN220917329U (zh) 2023-09-28 2023-09-28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7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0225B2 (en) Vacuum cleaner
US7594296B2 (en) Convertible vacuum cleaner
US4686736A (en) Vacuum cleaner
US5392491A (en) Cleaner head for a vacuum cleaner
US20060218742A1 (en) Upright vacuum cleaner with movement control grip
CN210810774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以及手持立式一体的吸尘器
JP2006021019A (ja) 真空掃除機の吸引ブラシ
KR20180057491A (ko) 청소장치
CN220917329U (zh)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US20090217483A1 (en) Upright type cleaner
CN117179623A (zh)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CN210810799U (zh) 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机械式连接结构及扫地机器人
CN211460018U (zh) 控制开关及设有其的电动工具
CN220916291U (zh) 清洁设备
CN117397658A (zh) 清洁设备
CN114504281B (zh) 清洁系统及其清洁模块拆装组件
CN117297384A (zh)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CN216135817U (zh) 一种便捷挤水棉头拖把
CN117243521A (zh) 清洁主体及除螨设备
US20090044359A1 (en) Suction brush having hair removal unit for vacuum cleaner
JPH08140915A (ja) 雑巾の交換しやすいウェットモップ掃除機
JP2021153782A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216788110U (zh) 具有门体的家用电器
CN215914417U (zh) 连接结构及吸尘器
KR100228867B1 (ko) 전기 소제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