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4433U - 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4433U
CN220914433U CN202322433203.7U CN202322433203U CN220914433U CN 220914433 U CN220914433 U CN 220914433U CN 202322433203 U CN202322433203 U CN 202322433203U CN 220914433 U CN220914433 U CN 220914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attery
cavity
cell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332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永辉
陈剑伟
冯亮
孙威
王光燕
陈泰星
萧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asis Energy Ganzhou Co Ltd
Farasis Energy Zhen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rasis Energy Ganzhou Co Ltd
Farasis Energy Zhen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asis Energy Ganzhou Co Ltd, Farasis Energy Zhen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rasis Energy Gan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332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4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4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4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壳体长度方向两侧呈开口式设计;隔板,沿着平行于壳体的开口方向设置于壳体内,将壳体分成至少两个电芯容纳腔;其中,隔板靠近壳体两侧开口的端部分别低于开口所在平面,使隔板与壳体长度方向两侧开口处分别形成两组台阶安装部;电芯体,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电芯容纳腔内;盖板组件,包括正极盖组件和负极盖组件,分别对应安装于壳体两侧的台阶安装部;壳体两侧呈开口式设计,双端出头的动力电池结构有助于实现电流的均衡分配,减少电池内部的不均匀放电,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整体性能;提高了动力电池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被应用到汽车上,传统动力电池通常采用单端出头的设计,这种设计存在一些限制,包括应用场景限制、电流不均衡和安全风险增加等问题。且现有的双端出头结构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为一块规则的平板设置,直接焊接在开口侧壁处,这样的设计动力电池顶盖结构不仅安装工艺复杂且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旨在解决双端出头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安装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两侧呈开口式设计;
隔板,沿着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开口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壳体分成至少两个电芯容纳腔;其中,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壳体两侧开口的端部分别低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使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两侧所述开口处分别形成两组台阶安装部;
电芯体,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容纳腔内;
盖板组件,包括正极盖组件和负极盖组件,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壳体两侧的台阶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盖组件包括第一侧壳上盖和第一侧壳下盖,所述第一侧壳上盖与所述第一侧壳下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壳下盖位于所述第一侧壳上盖和所述电芯体之间,所述第一侧壳上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开口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盖组件包括第二侧壳上盖和第二侧壳下盖,所述第二侧壳上盖与所述第二侧壳下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壳下盖位于所述第二侧壳上盖和所述电芯体之间,所述第二侧壳上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开口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分别对应不同的电芯容纳腔,所述安装口安装设置有防爆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器板和极柱,所述第一侧壳下盖和第二侧壳下盖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安装有极柱,所述连接器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连接器板相对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电芯体的极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极柱包括阳极极柱和阴极极柱,所述阴极极柱固定安装于所述负极盖组件上,所述阳极极柱固定安装于所述正极盖组件上,所述阳极极柱与所述铜连接器板连接,所述阴极极柱与所述铝连接器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连接器板包括铜连接器板和铝连接器板,所述铜连接器板将所述正极耳并联,所述铝连接器板将所述负极耳并联。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电芯容纳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电芯体,所述电芯体至少包括两个电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周侧设置有外绝缘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体包裹设置有绝缘膜,将所述电芯体与所述壳体隔开。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部绝缘板,所述底部绝缘板设于所述盖板组件和所述连接器板之间,将所述盖板组件和所述电芯体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供所述隔板安装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侧壁设置有密封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两侧呈开口式设计;隔板,沿着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开口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壳体分成至少两个电芯容纳腔;其中,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壳体两侧开口的端部分别低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使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两侧所述开口处分别形成两组台阶安装部;电芯体,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容纳腔内;盖板组件,包括正极盖组件和负极盖组件,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壳体两侧的台阶安装部;壳体长度方向两侧呈开口式设计,为双端出头的动力电池结构,双端出头的设计有助于实现电流的均衡分配,这能够减少电池内部的不均匀放电,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整体性能;且隔板相对于壳体开口处下沉设置,盖板组件安装到下沉空间里,简化盖板组件的安装工艺,降低组装的复杂性,实现安装的高效性;盖板组件对应多个电芯容纳腔设置,即多个电芯容纳器腔共用一个盖板组件,这样设置与现有技术中一个电芯容纳腔设置一个盖板组件相比,本申请的设置降低了盖板组件的生产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安装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时间成本;其中,隔板的设置一方面将壳体隔开形成多个电芯容纳腔安装电芯体,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隔板的设置也提高了动力电池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壳体强度不足而导致电芯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的局部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的壳体示意图;
其中:
1、壳体;11、安装口;12、滑槽;
2、隔板;
3、电芯容纳腔;31、电芯体;311、绝缘膜;
4、盖板组件;41、正极盖组件;411、第一侧壳上盖;412、第一侧壳下盖;42、负极盖组件;421、第二侧壳上盖;422、第二侧壳下盖;423、安装孔;
5、防爆件;51、防护件;
61、铝连接器板;62、铜连接器板;
71、阴极极柱;72、阳极极柱;73、密封环;
81、正极耳;82、负极耳;
9、外绝缘层;91、绝缘支架;911、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和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两侧呈开口式设计;
隔板2,沿着平行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将所述壳体1分成至少两个电芯容纳腔3;其中,所述隔板2靠近所述壳体1两侧开口的端部分别低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使所述隔板2与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两侧所述开口处分别形成两组台阶安装部;
电芯体31,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容纳腔3内;
盖板组件4,包括正极盖组件41和负极盖组件42,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壳体1两侧的台阶安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包括矩形状壳体1、隔板2、电芯体31和盖板组件4,壳体1长度方向两侧呈开口式设计,为双端出头的动力电池结构,将其设置为双端出头的动力电池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正极和负极两个输出端口同时供电,这样在连接设备或应用时更加灵活,适应各种不同的电路配置和连接需求,且由于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都具有输出能力,双端出头的设计有助于实现电流的均衡分配,这能够减少电池内部的不均匀放电,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整体性能;相应的,双端出头的动力电池相比于单端出头的动力电池,双端出头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电流分流和电压平衡,减少过电流和过热的风险。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壳体1内沿着平行于壳体1的开口方向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壳体1分成至少两个电芯容纳腔3;其中,隔板2靠近壳体1两侧的开口的端部低于开口所在平面,使得隔板2与壳体1长度方向两侧的开口处分别形成台阶安装部;盖板组件4包括正极盖组件41和负极盖组件42,正极盖组件41和负极盖组件42为规则矩形状,隔板2相对于壳体1开口处下沉设置形成台阶安装部,正极盖组件41和负极盖组件42分别安装下沉到对应的台阶安装部里,正极盖组件41和负极盖组件42安装至台阶安装部后,再将正极盖组件41和负极盖组件42分别与壳体1两侧的开口侧壁焊接,这样设置简化了盖板组件4的安装工艺,使得盖板组件4的安装更加简易,降低组装的复杂性,实现安装的高效性,降低时间成本;
正极盖组件41和负极盖组件42对应多个电芯容纳腔3设置,即多个电芯容纳器腔共用一个盖板组件4,这样设置与现有技术中一个电芯容纳腔3设置一个盖板组件4相比,本申请的设置降低了盖板组件4的生产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安装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时间成本;其中,壳体1内隔板2的设置一方面是将壳体1隔开形成多个电芯容纳腔3安装电芯体31,另一方面,隔板2的设置也提高了动力电池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壳体1的结构强度和电池的能量密度,避免因壳体1强度不足而导致电芯体31变形的问题。
参照图1和4,正极盖组件41包括第一侧壳上盖411和第一侧壳下盖412,所述第一侧壳上盖411与所述第一侧壳下盖4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壳下盖412位于所述第一侧壳上盖411和所述电芯体31之间,所述第一侧壳上盖411固定安装于所述开口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正极盖组件包括第一侧壳下盖412和第一侧壳上盖411,第一侧壳下盖412位于第一侧壳上盖411和电芯体之间,第一侧壳下盖412与第一侧壳上盖411固定连接,第一侧壳上盖411与壳体1侧壁焊接,在本申请中,第一侧壳下盖412为塑胶PP,具有绝缘的作用,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如果没有绝缘体隔离,第一侧壳上盖411可能直接与电芯体31直接接触,导致电池短路。第一侧壳下盖412采用绝缘材料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第一侧壳上盖411设置的目的是将电芯体31及第一侧壳下盖412固定在壳体1内,使得动力电池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盖组件包括第二侧壳上盖421和第二侧壳下盖422,所述第二侧壳上盖421与所述第二侧壳下盖4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壳下盖422位于所述第二侧壳上盖421和所述电芯体之间,所述第二侧壳上盖421固定安装于所述开口侧壁。
负极盖组件包括第二侧壳下盖422和第二侧壳上盖421,第二侧壳下盖422位于第二侧壳上盖421和电芯体之间,第二侧壳下盖422与第二侧壳上盖421固定连接,第二侧壳上盖421与壳体侧壁焊接,在本申请中,第二侧壳下盖422为塑胶PP,具有绝缘的作用,采用注塑成型工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基于电池安全性和性能方面考虑,第二侧壳上盖421作为动力电池的外壳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绝缘体隔离,第二侧壳上盖421可能直接与电芯体直接接触,导致电池短路。第二侧壳下盖422采用绝缘材料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第二侧壳上盖421设置的目的是将电芯体及第二侧壳下盖422固定在壳体内,使得动力电池的结构更加稳定。
参照图1和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口11,所述安装口11分别对应不同的电芯容纳腔3,所述安装口11安装设置有防爆件5。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防爆件5,壳体1设置有安装口11,安装口11安装设置防爆件5,且安装口11分别与不同的电芯容纳腔3连通,多个电芯容纳腔3共用一个防爆件5,设置防爆件5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体内部储存着高能量的化学物质。在极端情况下,例如电池过度充放电、电池内部发生故障或电池遭受外部冲击等,电池内部可能会产生过高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无法得到释放,就有可能导致电池的爆炸或燃烧等严重事故。
本申请中,防爆件5为防爆阀,防爆阀是一种可以自动释放压力的安全装置。防爆件5远离电芯体31的一侧设置有防护件51。防护件51设置在防爆件5远离电芯体31的一侧,设置防护件51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防爆件5的保护功能,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设置防爆件5保护件的目的包括:防爆件5保护件可以在防爆件5周围添加一层隔热材料或阻燃材料,以进一步隔离电芯体31和防爆件5,减少热量传导和火势传播的风险。防爆件5保护件可以提供额外的物理支撑和保护,以防止防爆件5在振动、碰撞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意外触发或损坏。
参照图1,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还包括连接器板和极柱,所述盖板组件4设置有安装孔423,所述安装孔423安装有极柱,所述连接器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连接器板相对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电芯体31的极耳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还包括有连接器板和极柱,正极盖组件41和负极盖组件42上设置有用于供极柱安装的安装孔423,连接器板的第一侧面与极柱连接,连接器板相对于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的一侧与电芯体31的极耳焊接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降低结构件内阻,进而减少温升,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81和负极耳82,所述连接器板包括铜连接器板62和铝连接器板61,所述铜连接器板62将所述正极耳81并联,所述铝连接器板61将所述负极耳82并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包括正极耳81和负极耳82,连接器板包括铝连接器板61和铜连接器板62,极耳包括正极耳81和负极耳82,铝连接器板61与负极耳82连接,将设置在电芯容纳腔3的电芯体31的负极耳82焊接并联连接,铜连接器板62将设置在电芯容纳腔3的电芯体31的正极耳81焊接并联连接,采用并联的连接可降低结构件的内阻,进而减少温升,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本申请中,铝连接器板61和铜连接器板62均设置有两组,设置两组的目的是将两个电芯体31的极耳进行连接,实际安装状态下,铜连接器板62和正极耳81独立焊接,一个电芯体31的正极耳81对应一个铜连接器板62焊接,将两组铜连接器板62分别对应两个电芯体31的正极耳81焊接完成后,再将两组铜连接器板62进行焊接集成到阳极极柱72上,铝连接器板61同理。
所述极柱包括阳极极柱72和阴极极柱71,所述阴极极柱71固定安装于所述负极盖组件42上,所述阳极极柱72固定安装于所述正极盖组件41上,所述阳极极柱72与所述铜连接器板62连接,所述阴极极柱71与所述铝连接器板61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柱包括阳极极柱72和阴极极柱71,在本申请中,阳极极柱72和阴极极柱71均设置有两组,第一侧壳下盖412上设置有两组第一安装位,两组第一安装位分别对应安装设置两组阳极极柱72,两组阳极极柱72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侧壳下盖412上,第二侧壳下盖422设置有两组第二安装位,两组第二安装位分别对应安装设置两组阴极极柱71,两组阴极极柱71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侧壳下盖422上,设置两组阴极极柱71和阳极极柱72的主要为了增大过流面积,提升电池的快充的载流能力,降低温度的集中效应;相应的,阳极极柱72与正极耳81连接的铜连接器板62焊接并联,阴极极柱71与负极耳82连接的铝连接器板61焊接并联,阳极极柱72与正极耳81及阴极极柱71与负极耳82的连接实现动力电池的电流输出或输入,极柱和极耳是电池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连接部件,它们共同工作以确保电池的正常运行和电流传输。
每一个所述电芯容纳腔3内至少设置有一个电芯体31,所述电芯体31至少包括两个电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大能量密度,本申请中,一个电芯容纳腔3中设置有两组电芯体31,一组电芯体31由两个电芯组成
所述壳体1周侧设置有外绝缘层9。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周侧包裹设置有外绝缘层9,其中,包裹外绝缘层9的目的是地隔离正负电芯,防止正负电芯之间产生直接接触,减少短路的风险;此外,外绝缘层9还可以提供额外的机械保护作用,保护电池免受外部冲击和挤压的损害;在本申请中,外绝缘层9采用阻燃绝缘导热的高分子材料设计,采用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电池发生火灾或爆炸等事故的风险,并减小其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同时还具备有较好的导热性能,以便将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出去,防止电池过热。因此,采用阻燃绝缘导热的高分子材料作为电芯周侧的外绝缘层9,在保障电池安全性的同时,还能提供良好的热管理和绝缘性能。
所述电芯体31外侧包裹设置有绝缘膜311,将所述电芯体31与所述壳体1隔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体31外侧用绝缘膜311全部包裹起来,由于电芯体31是由多组电芯组合而成,因此绝缘膜311主要是将电芯体31包裹住,防止电芯体31和壳体1接触,起到绝缘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型腔结构动力电池还包括绝缘支架91,所述绝缘支架91设于所述盖板组件4和所述连接器板之间,将所述盖板组件4和所述电芯体31绝缘。
多型腔结构动力电池还包括绝缘支架91,设置在第一侧壳下盖412和第二侧壳下盖422与连接器板之间,设置的目的是将第一侧壳下盖412和第二侧壳下盖422与连接器板进行绝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91两侧设置有固定件911。
绝缘支架91高度方向两侧设置有固定件911,用于将绝缘支架911固定,绝缘支架91为矩形框架设计,在其拐角处设置有缺口,缺口的设计使得绝缘支架结构不稳定,因此为使得绝缘支架91的结构更加稳定,保证绝缘支架91良好绝缘的效果,设置固定件911,通过固定件911弥补绝缘支架91存在缺口不稳定的缺陷;在本申请中,固定件911为绝缘胶纸。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壳体1内壁设置有供所述隔板2安装的滑槽12。
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滑槽12,滑槽12的设置是对隔板2进行限位,便于隔板2的安装,用于供隔板2的安装和定位,隔板2通过滑槽12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侧壁设置有密封环73。
用于安装极柱的安装孔423圆周侧壁设置有密封环73,通过设置密封环73,当动力电池工作时,电芯容纳腔3内的气压增大,当气压超过0.9MPa~1.2MPa区间时,使得气压从壳体上的防爆件5喷出,实现定向爆喷的功能,防止从侧边喷发,提高动力电池结构的稳定性,达到定向爆喷,同时也可以有效隔离外部环境和电池内部,提高电池的性能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两侧呈开口式设计;
隔板,沿着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开口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壳体分成至少两个电芯容纳腔;其中,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壳体两侧开口的端部分别低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使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两侧所述开口处分别形成台阶安装部;
电芯体,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容纳腔内;
盖板组件,包括正极盖组件和负极盖组件,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壳体两侧的台阶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盖组件包括第一侧壳上盖和第一侧壳下盖,所述第一侧壳上盖与所述第一侧壳下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壳下盖位于所述第一侧壳上盖和所述电芯体之间,所述第一侧壳上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开口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盖组件包括第二侧壳上盖和第二侧壳下盖,所述第二侧壳上盖与所述第二侧壳下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壳下盖位于所述第二侧壳上盖和所述电芯体之间,所述第二侧壳上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开口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分别对应不同的电芯容纳腔,所述安装口安装设置有防爆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板和极柱,所述盖板组件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安装有极柱,所述连接器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连接器板相对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电芯体的极耳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连接器板包括铜连接器板和铝连接器板,所述铜连接器板将所述正极耳并联,所述铝连接器板将所述负极耳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阳极极柱和阴极极柱,所述阴极极柱固定安装于所述负极盖组件上,所述阳极极柱固定安装于所述正极盖组件上,所述阳极极柱与所述铜连接器板连接,所述阴极极柱与所述铝连接器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电芯容纳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电芯体,所述电芯体至少包括两个电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周侧设置有外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体包裹设置有绝缘膜,将所述电芯体与所述壳体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绝缘板,所述底部绝缘板设于所述盖板组件和所述连接器板之间,将所述盖板组件和所述电芯体绝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壁设置有供所述隔板安装的滑槽。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侧壁设置有密封环。
CN202322433203.7U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 Active CN220914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3203.7U CN220914433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3203.7U CN220914433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4433U true CN220914433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5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33203.7U Active CN220914433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4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07777A1 (en) Power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KR20170044473A (ko) 배터리 팩
CN212991189U (zh) 电池盒、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4589171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120225335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1883731A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6773367U (zh) 电池顶盖、电池及电池包
CN115832548B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4937853A (zh) 电池箱箱体结构、电芯和电池包
CN112838331B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1017175U (zh) 一种方形动力电池方形模组
CN220914433U (zh) 一种多型腔双头结构动力电池
CN115425353A (zh) 电池、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529117U (zh)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CN113782902B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13036276B (zh) 电池包和电动车
JP2024507420A (ja) 電池の筐体、電池、電力消費装置、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221057568U (zh) 一种多腔体结构动力电池
KR101514426B1 (ko) 커넥터,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조립 방법
CN218414828U (zh) 电池结构及用电设备
CN220821738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
CN217641669U (zh) 电池箱箱体结构、电芯和电池包
CN220627932U (zh) 盖板组件、电芯以及用电设备
CN219534819U (zh) 一种双负极耳锂离子电池
CN219959332U (zh) 电池包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