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5375U - 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5375U
CN220895375U CN202322705566.1U CN202322705566U CN220895375U CN 220895375 U CN220895375 U CN 220895375U CN 202322705566 U CN202322705566 U CN 202322705566U CN 220895375 U CN220895375 U CN 220895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c extinguishing
rotary switch
accommodating cavity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055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豪
郑彬
张红伟
计新华
何金垚
金显将
葛世伟
杨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055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5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5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5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包括:壳体,其设有容纳腔;第一静触片延伸至容纳腔内的一端设有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片延伸至容纳腔内的一端设有第二静触头;连接件,位于容纳腔内,连接件上设有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动触组件设有两个动触头;第一静触头、第三静触头与其中一个动触头配合形成电气连接,第二静触头、第四静触头与另外一个动触头配合形成电气连接;两个动触头动作,同时形成电气连接或同时形成电气断开。此种结构,形成了四个触点同时连通或同时断开的效果,四个触点在开关的通断过程中,会形成四段电弧,四个触点可以有效的降低电弧电压,从而满足在高压、高电流的环境下进行可靠分断。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光伏系统的迅猛发展,新能源电力系统采用直流供电的优势越发明显。
而旋转开关作为一种重要安全措施,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无法满足在高压、高电流的环境下进行可靠分断,故急需要对现有结构进行改进,提高在高压、高电流的环境下的分断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无法满足在高压、高电流的环境下进行可靠分断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包括:
壳体,其设有容纳腔;
第一静触片,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静触片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设有第一静触头;
第二静触片,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静触片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设有第二静触头;
连接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
动触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所述容纳腔转动,所述动触组件设有两个动触头;
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与其中一个所述动触头配合形成电气连接,所述第二静触头、所述第四静触头与另外一个所述动触头配合形成电气连接;两个所述动触头动作,同时形成电气连接或同时形成电气断开。
所述动触组件上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两组所述动触头分隔在所述隔板的两侧面上。
所述动触组件上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一侧与所述隔板相抵,所述弹性支撑件另一侧与所述动触头相抵。
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与对应的所述动触头连接,所述第三静触头、所述第四静触头与对应的所述动触头连接,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的假想中心连线与所述第三静触头、所述第四静触头的假想中心连线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三静触头的假想中心连线与所述第三静触头、所述第四静触头的假想中心连线的投影形成夹角为A,45°≤A小于等于135°。
还包括四个灭弧组件,四个所述灭弧组件分别位于对应所述动触头的运动轨迹上。
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第一隔弧挡板。
所述动触组件上设有第二隔弧挡板。
所述灭弧组件包括灭弧罩,所述灭弧罩内设有若干个灭弧栅片。
所述灭弧组件还包括产气板。
所述容纳腔侧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灭弧组件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层开关单元层,相邻两个所述开关单元层拼接固定,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开关单元层内。
所述开关单元层上设有定位柱以及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相邻所述开关单元层的定位槽配合。
所述定位柱内设有第一铆钉孔,所述定位槽内设有第二铆钉孔,所述第一铆钉孔与所述第二铆钉孔呈同轴心设置。
所述开关单元层侧壁上设有卡槽以及卡扣,所述卡槽与相邻所述开关单元层的卡扣配合。
所述开关单元层上设有两个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相抵。
所述开关单元层上设有两个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靠近所述动触头一侧相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第一静触片延伸至容纳腔的一端与对应动触头的一端形成电气连接,对应动触头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一端形成电气连接,连接件另一端与另一个对应动触头的一端形成电气连接,此动触头的另一端与第二静触片延伸至容纳腔内的一端形成电气连接,此种结构,形成了四个触点的效果,当动触组件转动未形成电路连通时,第一静触片与第二静触片不连通,当动触组件转动形成电路连通时,第一静触片与第二静触片串联,形成电气连接效果,即形成了四个触点同时连通或同时断开的效果。四个触点在开关的通断过程中,会形成四段电弧,相对比现有技术中双触点结构,四个触点可以有效的降低电弧电压,从而满足在高压、高电流的环境下进行可靠分断。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隔板的设置,形成了两个隔离区域,使得两个动触头形成有效的分离,可以有效的区分动触头区域。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弹性支撑件与动触头配合,形成了动触头的压紧效果,使得动触头与第一静触片、第二静触片、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更好的实现电气连接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第一静触头、第三静触头的假想中心连线与第三静触头、第四静触头的假想中心连线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了分隔效果,静触头更好的与动触头配合,形成电气连接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角度的限定,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确保,四个触点同时连通或者同时断开。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四个灭弧组件对应形成四个灭弧区域,而且每个灭弧区域都是相互独立的,使得每个触点形成的电弧仅可以在相应灭弧区域内,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第一隔弧挡板与第二隔弧挡板配合形成了相邻两个灭弧区域之间的隔离效果,确保一段电弧无法同时穿过两个灭弧区域,从而有效地阻止电弧传播。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灭弧栅片的设置,提高灭弧效果,此处灭弧栅片按照动触头的运动轨迹排布。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产气板产生的气体能够有序地流动,为灭弧过程提供支持。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容纳腔侧壁上至少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连通灭弧组件与外部,排气孔的作用是促进气体的排出,降低电弧产生的压力和温度,从而增强灭弧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每个开关单元层采用拼接设置,使得每个开关单元层可以独立装配,提高整体的装配效率,同时还满足自动化加工的需求。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增强了产品的横向结构强度。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通过使用铆钉穿过第一铆钉孔、第二铆钉孔将每层开关压紧固定,实现了产品的稳定组装。铆钉结构具有高强度、装配简单以及便于自动化生产等优点。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卡扣与卡槽配合形成了与安装固定的效果,最好通过铆钉实现整体的固定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当开关单元层与开关单元层拼接后,形成了第一静触片与第二静触片的二次固定效果,同时也防止电弧直接通过静触片排向至外部。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第二压块用于固定静触片与动触头配合的一侧,防止动触头与静触片配合时,导致静触片的固定位置发生偏差,同时第二压块也起到了隔离防护的效果,第二压块位于相邻两个灭弧组件之间,进一步加强隔离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单元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单元层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单元层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单元层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触组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纳腔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邻两个开关单元层配合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邻两个开关单元层配合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壳体;12、第一静触片;13、第二静触片;14、连接件;15、动触组件;16、灭弧组件;18、开关单元层;111、容纳腔;121、第一静触头;131、第二静触头;141、第三静触头;142、第四静触头;151、动触头;152、隔板;154、动触盘;155、弹性支撑件;161、灭弧罩;162、灭弧栅片;163、环氧板;164、产气板;181、定位柱;182、定位槽;183、卡槽;184、卡扣;185、第一压块;186、第二压块;1111、第一固定槽;1112、第二固定槽;1113、第三固定槽;1114、第四固定槽;1115、第五固定槽;1116、第一隔弧挡板;1117、排气孔;1118、缺口;1511、动触点Ⅰ;1512、动触点Ⅱ;1513、动触点Ⅲ;1514、动触点Ⅳ;1541、第二隔弧挡板;1811、第一铆钉孔;1821、第二铆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如图1-11所示,包括:
壳体11,其设有容纳腔111,容纳腔111用于固定第一静触片12、第二静触片13、连接件14以及动触组件15。
第一静触片12,延伸至容纳腔111内,第一静触片12延伸至容纳腔111一端上设有第一静触头121,第一静触头121用于与对应的动触头151配合,实现电气连接效果。第一静触片12实现容纳腔111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静触片12为导电材质。
第二静触片13,延伸至容纳腔111内,第二静触片13延伸至容纳腔111一端上设有第二静触头131,第二静触头131用于与对应的动触头151配合,实现电气连接效果。第二静触片13同样也实现容纳腔111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静触片13为导电材质。
第一静触片12、第二静触片13位于容纳腔111内的固定方式可以为插槽固定或螺栓固定。
连接件14,位于容纳腔111内固定,形成了一个内部连通的效果。连接件14位于容纳腔111内的固定方式可以为插槽固定或螺栓固定。连接件14的两端为第三静触头141、第四静触头142。
动触组件15,位于容纳腔111内且其相对容纳腔111转动,此处转动具体是指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动触组件15具体是通过开关内的操作机构实现转动效果,此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描述。
动触组件15设有两个动触头151,两个动触头151分别与对应的静触头配合。本实施例中,为了更清楚的进行描述,其中一个动触头151的两端为两个动触点,分别为动触点Ⅰ1511、动触点Ⅱ1512,动触点Ⅰ1511与动触点Ⅱ1512之间为电气连接。另外一个动触头15的两端分别为动触点Ⅲ1513、动触点Ⅳ1514,动触点Ⅲ1513与动触点Ⅳ1514之间为电气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两个动触头151之间为相互独立设置,两组之间不会产生电气连接效果。
第一静触头121位于动触点Ⅰ1511的运动轨迹上,第三静触头141位于动触点Ⅱ1512的运动轨迹上,第四静触头142位于动触点Ⅲ1513的运动轨迹上,第二静触头131位于动触点Ⅳ1514的运动轨迹上。动触头151触发具体是通过动触组件15转动实现的。
在断开状态下,第一静触片12无法通过连接件14、动触头151与第二静触片13形成电气连接效果,即两者之间为断开状态。当动触组件15转动,使得第一静触头121与动触点Ⅰ1511形成电气连接效果,第三静触头141与动触点Ⅱ1512形成电气连接效果,第四静触头142与动触点Ⅲ1513形成电气连接效果,第二静触头131与动触点Ⅳ1514形成电气连接效果。故,第一静触头121通过、动触点Ⅰ1511、动触点Ⅱ1512、连接件14、动触点Ⅲ1513、动触点Ⅳ1514实现与第二静触头131的电气连接效果,即几者之间形成了一个串联的效果。这几个部件在连接过程中,形成了四个触点,四个触点同时连通,或四个触点同时关闭。四个触点在开关的通、断过程中,会形成四段电弧,相对比现有技术中双触点结构,四个触点可以有效的降低电弧电压,从而满足在高压、高电流的环境下进行可靠分断。
具体地,如图6-7所示,动触组件15上设有隔板152,隔板152将两个动触头151分隔在隔板152的两侧面上。例如,本实施例中,将动触点Ⅰ1511、动触点Ⅱ1512固定在隔板152的上侧面上,将动触点Ⅲ1513、动触点Ⅳ1514位于隔板152的下侧面上,形成了上下两个隔离区域,使得两个动触头151形成有效的分离,可以有效的区分动触头151区域。本实施例中,除了将两个动触头151分隔在上下两侧面上,两个动触头151也可以位于同一面上,仅需保证两个动触头151之间的隔离。除此之外,动触点还可以位于隔板152的边壁上(将隔板152的厚度增加),四个动触点分设在边壁上,通过隔板152内部形成隔离防护效果。
具体地,如图4、图6-7所示,第一静触头121、第三静触头141的假想中心连线与第二静触头131、第四静触头142的假想中心连线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了上下分隔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4、图6-7所示,第一静触头121、第三静触头141的假想中心连线与第二静触头131、第四静触头142的假想中心连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形成夹角A,采用上下交错,提高隔离性能,降低相互之间的干扰。此处45°≤A≤135°。本实施例中,第一静触头121、第三静触头141的假想中心连线位于X轴平面上,第二静触头131、第四静触头142的假想中心连线位于Y轴平面上,故两个假想中心连线的投影为垂直连接,其夹角为90°,即A为90°。除此之外,两个假想中心连线的投影可以形成X型,A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具体地,如图3、图6-7所示,动触点Ⅰ1511、动触点Ⅱ1512、动触点Ⅲ1513、动触点Ⅳ1514与其对应的位置配合时,是通过朝向外侧一面与对应的部件形成电气连接效果。例如,动触点Ⅰ1511与第一静触头121配合时,第一静触头121转动至动触点Ⅰ1511的上方,且两者贴合,从而实现电气连接效果。此处动触点Ⅰ1511的侧面与第一静触头121的运动轨迹存在一定交集,故动触点Ⅰ1511、第一静触头121的侧面上均设有导向面,形成导向效果,从而使得第一静触头121转动至动触点Ⅰ1511的上方。本实施中,动触点Ⅰ1511也可以与隔板152形成夹持槽,第一静触头121延伸至夹持槽内。再或者,动触点Ⅰ1511本身上设有夹持槽,第一静触头121延伸至夹持槽内。
具体地,还包括动触盘154,隔板152位于动触盘154上,本实施例中,隔板152为动触盘154的一部分。隔板152与动触盘154之间也可以为分体结构,通过焊接或螺栓或卡扣连接,从而实现隔板152与动触盘154之间的连接固定效果。
具体地,动触盘154与操作机构配合实现联动效果,此处操作机构可以直接一个转轴依次穿过所有的动触盘154,从而实现联动效果。操作机构也可以与最接近的动触盘154联动,动触盘154与位于相邻的动触盘154联动,形成整体的联动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动触组件15上设有弹性支撑件155,弹性支撑件155分设在隔板152的上下两侧上,弹性支撑件155一侧与隔板152相抵,弹性支撑件155另一侧与动触头151相抵,形成了动触头151的压紧效果,使得动触头151与第一静触片12、第二静触片13、连接件14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更好的实现电气连接效果。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155可以为弹片,弹片对应两个动触头151的压紧效果,故弹性支撑件15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支撑件155分设在隔板152的上下两侧面上。除此之外,弹性支撑件155还可以为弹簧。
具体地,如图3、图8所示,容纳腔111内设有第一固定槽1111、第二固定槽1112、第三固定槽1113、第四固定槽1114、第五固定槽1115,此五个固定槽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布,且相邻两个固定槽之间为相互独立设置,两者不为连通。第一固定槽1111用于固定第一静触片12,第一静触片12延伸至容纳腔111部分嵌入至第一固定槽1111内固定,此处第一静触片12顶面低于第一固定槽1111的顶面。第二固定槽1112用于固定第二静触片13,第二静触片13延伸至容纳腔111部分也是嵌入至第二固定槽1112内固定。第三固定槽1113为空置,用于与灭弧组件16配合,形成排气效果。第四固定槽1114用于固定连接件14,连接件14也是嵌入至第四固定槽1114内。通过连接件14内嵌至开关内,不会增加开关的体积,也可以满足四触点的效果。第五固定槽1115也为空置,用于与灭弧组件16配合。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不同部件固定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一静触片12与第二静触片13两者伸出至容纳腔111外侧的部分可以位于壳体11的同一侧面上,也可以不同侧面上。第一静触片12与第二静触片13伸出至容纳腔111外侧部分与外部形成电气连接效果,此处可以通过插拔式连接方式与外部连接,也可以通过接线端子方式与外部连接。
具体地,如图2、图3、图9所示,还包括四个灭弧组件16。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1具体为方形结构,四个灭弧组件16分设在四个角上,四个灭弧组件16分别位于对应动触头151的运动轨迹上。四个灭弧组件16对应形成四个灭弧区域,而且每个灭弧区域都是相互独立的,使得每个触点形成的电弧仅可以在相应灭弧区域内,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具体地,如图3、图8所示,容纳腔111内设有第一隔弧挡板1116。第一隔弧挡板1116用于分隔相邻两个灭弧组件16,使得相邻两个灭弧组件16起到隔离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隔弧挡板1116高于动触头151与其余部件之间的连接面或低于动触头151与其余部件之间的连接面,确保电弧不会窜入至相邻的灭弧组件16内。本实施例中,第一隔弧挡板11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隔弧挡板1116为圆周阵列分布。
具体地,如图2-7所示,动触组件15上设有第二隔弧挡板1541。具体来说,是动触盘154上设有第二隔弧挡板1541,第二隔弧挡板1541具体与第一隔弧挡板1116配合,使得相邻两个灭弧组件16起到隔离效果。本实施例中,由于动触盘154为转动设置,故第二隔弧挡板1541的数量为八个,在动触盘154的上侧面上设有四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二隔弧挡板1541,在动触盘154的下侧面上设有四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第二隔弧挡板1541。第一隔弧挡板1116与第二隔弧挡板1541配合形成了相邻两个灭弧区域之间的隔离效果,确保一段电弧无法同时穿过两个灭弧区域,从而有效地阻止电弧传播。
具体地,如图2、图3、图9所示,灭弧组件16包括灭弧罩161,灭弧罩161内设有若干个灭弧栅片162、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环氧板163,灭弧栅片162垂直固定在两个环氧板163之间,此处灭弧栅片162与环氧板163之间可以为铆接,也可以为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灭弧栅片162具体为扇形等间距排布,故形成了类似弧形的结构,使得动触头151在通断过程中产生的电弧可以更好的进入至灭弧罩161内。
具体地,如图2、图3、图9所示,灭弧组件16还包括产气板164。产气板164的数量为两个,产气板164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产气板164与位于上方的环氧板163连接固定,另一个产气板164与位于下方的环氧板163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产气板164相对于灭弧栅片162更靠近动触组件15一侧。产气板164产生的气体能够有序地流动,为灭弧过程提供支持。
具体地,如图2-7所示,容纳腔111侧壁上设有排气孔1117,排气孔1117与灭弧组件16连通。本实施例中,排气孔111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排气孔1117分别对应四个灭弧组件16。进一步,第二固定槽1112、第三固定槽1113、第四固定槽1114、第五固定槽1115上均设有与灭弧组件16连通的缺口1118,灭弧组件16产生的气体通过缺口1118、对应的固定槽、对应的排气孔1117进行排出。本实施例中,缺口1118与排气孔1117并非垂直连通,而是形成了一个Z字型结构,增加了气体的流动长度,确保电弧不会通过排气孔1117直接排除至外部。排气孔1117连通灭弧组件16与外部,排气孔1117的作用是促进气体的排出,降低电弧产生的压力和温度,从而增强灭弧效果。
具体地,如图1、图10-11所示,壳体11包括至少两层开关单元层18,相邻两个开关单元层18拼接固定,容纳腔111位于开关单元层18内。每个开关单元层18采用拼接设置,使得每个开关单元层18可以独立装配,提高整体的装配效率,同时还满足自动化加工的需求。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1也可以直接位于壳体11内。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最上方的开关单元层18为了配合操作机构,其顶面结构与其余开关单元层18有所不同,位于最下方开关单元层18为了形成封闭效果,故其底面结构与其余开关单元层18有所不同。
具体地,如图1-2、图5、图10所示,开关单元层18上设有定位柱181以及定位槽182,定位柱181与相邻开关单元层18的定位槽182配合。此处,具体可以为开关单元层18顶面上设有定位柱181,开关单元层18底面上设有定位槽182,定位柱181延伸至位于上方的定位槽182内,从而实现开关单元层18与开关单元层18之间的预定位拼接效果。定位柱181与定位槽182配合,增强了产品的横向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8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定位柱18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柱181为对角设置。除此固定方式外,相邻两个开关单元层18还可以为卡扣连接,或螺栓连接。
具体地,如图1-2、图5、图10所示,定位柱181内设有第一铆钉孔1811,定位槽182内设有第二铆钉孔1821,第一铆钉孔1811与第二铆钉孔1821呈同轴心设置。通过使用铆钉穿过第一铆钉孔1811、第二铆钉孔1821将每层开关压紧固定,实现了产品的稳定组装。铆钉结构具有高强度、装配简单以及便于自动化生产等优点。本实施例中,除了铆钉固定结构,还可以为卡扣固定,还可以为超声波熔接焊,还可以为螺栓固定。
具体地,如图1-2、图5所示,开关单元层18侧壁上设有卡槽183以及卡扣184,卡槽183与相邻开关单元层18的卡扣184配合。卡扣184与卡槽183配合形成了与安装固定的效果,最好通过铆钉实现整体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卡扣1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扣184为对称设置,同样也起到了加强固定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1-2、图5所示,开关单元层18上设有两个第一压块185,第一压块185分别与第一静触片12、第二静触片13相抵。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块185相抵的位置具体为第一静触片12,第二静触片13位于容纳腔111的侧壁上,容纳腔111的侧壁上设有开口,位于上方的开关单元层18的第一压块185延伸至位于下方开关单元层18的开口内。当开关单元层18与开关单元层18拼接后,形成了第一静触片12与第二静触片13的二次固定效果,同时也防止电弧直接通过静触片排向至外部。
具体地,如图1-2、图5、图11所示,开关单元层18上设有两个第二压块186,第二压块186分别与第一静触片12、第二静触片13靠近动触头151一侧相抵。此处第二压块186的位置具体为第一隔弧挡板1116与灭弧组件16之间。第二压块186位于上方的开关单元层18上,当两个开关单元层18拼接时,位于上方开关单元层18的第二压块186嵌入至位于下方开关单元层18内,使得第二压块186位于第一隔弧挡板1116与灭弧组件16之间。第二压块186用于固定静触片与动触头151配合的一侧,防止动触头151与静触片配合时,导致静触片的固定位置发生偏差,同时第二压块186也起到了隔离防护的效果,第二压块186位于相邻两个灭弧组件16之间,进一步加强隔离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其设有容纳腔(111);
第一静触片(12),延伸至所述容纳腔(111)内,所述第一静触片(12)延伸至所述容纳腔(111)内的一端设有第一静触头(121);
第二静触片(13),延伸至所述容纳腔(111)内,所述第二静触片(13)延伸至所述容纳腔(111)内的一端设有第二静触头(131);
连接件(14),位于所述容纳腔(111)内,所述连接件(14)上设有第三静触头(141)和第四静触头(142);
动触组件(15),位于所述容纳腔(111)内且相对所述容纳腔(111)转动,所述动触组件(15)设有两个动触头(151);
所述第一静触头(121)、所述第三静触头(141)与其中一个所述动触头(151)配合形成电气连接,所述第二静触头(131)、所述第四静触头(142)与另外一个所述动触头(151)配合形成电气连接;两个所述动触头(151)动作,同时形成电气连接或同时形成电气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组件(15)上设有隔板(152),所述隔板(152)将两个所述动触头(151)分隔在所述隔板(152)的两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组件(15)上设有弹性支撑件(155),所述弹性支撑件(155)一侧与所述隔板(152)相抵,所述弹性支撑件(155)另一侧与所述动触头(151)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121)、所述第三静触头(141)与对应的所述动触头(151)连接,所述第三静触头(141)、所述第四静触头(142)与对应的所述动触头(151)连接,所述第一静触头(121)、所述第三静触头(141)的假想中心连线与所述第三静触头(141)、所述第四静触头(142)的假想中心连线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121)、所述第三静触头(141)的假想中心连线与所述第三静触头(141)、所述第四静触头(142)的假想中心连线的投影形成夹角为A,45°≤A小于等于1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灭弧组件(16),四个所述灭弧组件(16)分别位于对应所述动触头(151)的运动轨迹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组件(16)包括灭弧罩(161),所述灭弧罩(161)内设有若干个灭弧栅片(16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组件(16)还包括产气板(164)。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1)侧壁上设有排气孔(1117),所述排气孔(1117)与所述灭弧组件(16)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至少两层开关单元层(18),相邻两个所述开关单元层(18)拼接固定,所述容纳腔(111)位于所述开关单元层(18)内;所述开关单元层(18)上设有定位柱(181)以及定位槽(182),所述定位柱(181)与相邻所述开关单元层(18)的定位槽(182)配合;所述定位柱(181)内设有第一铆钉孔(1811),所述定位槽(182)内设有第二铆钉孔(1821),所述第一铆钉孔(1811)与所述第二铆钉孔(1821)呈同轴心设置。
CN202322705566.1U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Active CN220895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5566.1U CN220895375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5566.1U CN220895375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5375U true CN220895375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9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05566.1U Active CN220895375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5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19296B1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bus bar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EP2765632B1 (e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medium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EP2595238B1 (en) Battery pack having compact structure
EP3054500B1 (en) Battery module with hole vent part
CN111863538A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车辆
CN111900318A (zh) 二次电池及汽车
CN113764799A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09119259B (zh) 分极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EP0634765A1 (en) Flexible connector for a circuit interrupter
CN220895375U (zh) 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CN117133580A (zh) 一种旋转开关的灭弧系统
CN217562756U (zh) 电芯单元及总成
CN116313679A (zh) 断路器
US20230143556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115064403A (zh) 一种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
CN219759442U (zh) 一种具有新接线布局的旋转隔离开关
CN217280666U (zh) 断路器
CN221009187U (zh) 电池包
CN218939965U (zh) 一种具有支撑绝缘结构的电池包
CN220233648U (zh) 电连接结构及继电器插座
CN219591526U (zh) 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21176418U (zh) 电芯结构及动力系统
CN220873513U (zh) 一种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灭弧室装配结构
CN210575623U (zh) 一种开关
CN21744446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包、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