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0881U - 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0881U
CN220890881U CN202322618132.8U CN202322618132U CN220890881U CN 220890881 U CN220890881 U CN 220890881U CN 202322618132 U CN202322618132 U CN 202322618132U CN 220890881 U CN220890881 U CN 220890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rake disc
fixed ring
fixedly connected
calip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181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maishi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maishi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maishi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maishi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181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0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0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0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涉及刹车制动器技术领域,该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包括制动盘,所述制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制动器钳体,制动器钳体内壁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两个液压杆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刹车片,制动器钳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通过冷却机构的设置,使装置在对制动盘进行制动时,能够对制动盘上的凹槽进行填充水分,从而能够利用水分对制动盘与刹车片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了制动盘与刹车片之间长时间因摩擦产生热量导致制动盘和刹车片均发生较大的磨损,进而降低制动盘与刹车片之间使用寿命的情况,能够较快的制动盘和刹车片之间的热量进行吸收,减少了制动盘与刹车片之间的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制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
背景技术
制动器是具有使运动部件(或运动机械)减速、停止或保持停止状态等功能的装置,是使机械中的运动部件停止或减速的机械零件,俗称刹车、闸,制动器主要由制架、制动件和操纵装置等组成,常见的是汽车上的刹车系统。
然而现有的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来达到对运动部件的减速,停止的,然而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制动盘与车轮保持同步转动,转速较快,从而刹车片在对制动盘进行制动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从而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使制动盘与刹车片之间会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产生较大的磨损,由于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没有冷却机构,从而会降低刹车片与制动盘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制动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能够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包括制动盘,所述制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制动器钳体,制动器钳体内壁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两个液压杆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刹车片,制动器钳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
冷却机构包括进水管,进水管固定连接在制动器钳体的表面,制动器钳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进水管与储水腔的内部相互连通,制动器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水腔内部相连通的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内壁设置有电动阀门,电动阀门与液压杆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制动盘的表面开设有呈圆周等距排列的凹槽,凹槽并未贯穿制动盘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制动盘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表面与制动器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环与制动盘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
优选的,两个所述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弧形的填充板,两个填充板的表面均与固定环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填充板的表面均不与制动盘的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固定环表面的进水口,出水管的下端插入进水口中。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固定环表面的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位于固定环的最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多功能刹车制动器,通过冷却机构的设置,使装置在对制动盘进行制动时,能够对制动盘上的凹槽进行填充水分,从而能够利用水分对制动盘与刹车片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了制动盘与刹车片之间长时间因摩擦产生热量导致制动盘和刹车片均发生较大的磨损,进而降低制动盘与刹车片之间使用寿命的情况,能够较快的制动盘和刹车片之间的热量进行吸收,减少了制动盘与刹车片之间的磨损,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该多功能刹车制动器,通过填充板的设置,避免了制动盘在进行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凹槽中的水分甩出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凹槽中水分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了水分对制动盘的冷却效果,使制动盘能够被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3)、该多功能刹车制动器,通过出水管插入进水口的设置,使出水管在进行出水时,水分能够顺利通过进水口进入凹槽中,进而避免了水分流到固定环的表面,从而对制动盘的表面进行沾染,从而使制动盘的表面变得湿滑,进而导致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发生打滑的情况,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动器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动器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动盘主视图。
附图标记:1、制动盘;2、固定环;3、凹槽;4、出水口;5、刹车片;6、制动器钳体;7、电动阀门;8、进水管;9、储水腔;10、进水口;11、轴承;12、填充板;13、出水管;14、液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包括制动盘1,制动盘1能够与汽车车轮进行同步转动,制动盘1的一侧设置有制动器钳体6,制动器钳体6连接在汽车上,制动器钳体6与汽车的连接为本领域人员已知技术,从而这里不再进行赘,制动器钳体6内壁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4,两个液压杆14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刹车片5,从而通过两个液压杆14的设置,能够在两个液压杆14启动时,能够推动两个刹车片5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使两个刹车片5与制动盘1的两侧接触,进而对制动盘1进行夹持,从而利用摩擦对制动盘1进行制动,从而完成刹车。
制动器钳体6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进水管8,进水管8固定连接在制动器钳体6的表面,同时进水管8与汽车上的水箱相连通,制动器钳体6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9,用以对水分进行储存,进水管8与储水腔9的内部相互连通,制动器钳体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水腔9内部相连通的出水管13,用以将储水腔9中的水分排出,出水管13的内壁设置有电动阀门7,电动阀门7与液压杆14电性连接,从而能够使液压杆14在启动时,能够使电动阀门7打开,进而将储水腔9中的水流排出,对制动盘1进行冷却。
制动盘1的表面开设有呈圆周等距排列的凹槽3,凹槽3并未贯穿制动盘1的表面,制动盘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环2,固定环2的表面与制动器钳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环2与制动盘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11,从而通过轴承11的设置,避免了制动盘1在进行转动时与固定环2的产生较大的摩擦,从而对制动盘1的表面和固定环2的内壁因磨损产生较大热量而产生磨损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两个轴承11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垫,从而能够对轴承11的两端进行密封,从而避免了凹槽3内部的水分从轴承11的内圈和外圈之间流出的情况,从而能够延长水分在凹槽3中的存留时间,使水分能够充分对制动盘1进行冷却的情况,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两个轴承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弧形的填充板12,两个填充板12的表面均与固定环2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填充板12的表面均不与制动盘1的表面接触,能够对凹槽3的开口进行一定的遮盖,从而避免了制动盘1在进行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凹槽3中的水分甩出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凹槽3中水分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了水分对制动盘1的冷却效果,使制动盘1能够被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固定环2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固定环2表面的进水口10,出水管13的下端插入进水口10中,从而通过出水管13插入进水口10的设置,使出水管13在进行出水时,水分能够顺利通过进水口10进入凹槽3中,进而避免了水分流到固定环2的表面,从而对制动盘1的表面进行沾染,从而使制动盘1的表面变得湿滑,进而导致刹车片5与制动盘1之间发生打滑的情况,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固定环2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固定环2表面的出水口4,出水口4位于固定环2的最底部,进而保证了1上的3再与出水口4相互对应时,3中的水分能够顺利通过4排出,从而避免了吸收热量后的水分始终滞留在3中的情况,进而保证了装置的顺利运行。
进一步的,在使用该装置时,当两个液压杆14启动时,两个液压杆14带动两个刹车片5进行相对移动,进而对制动盘1进行制动,而液压杆14在进行启动时,通过电信号使电动阀门7打开,进而不再对出水管13进行遮挡,从而使储水腔9中的水分通过出水管13和进水口10落入凹槽3中,同时随着制动盘1的转动,进而使装有水分的凹槽3与出水口4进行对应,从而使凹槽3中的水分通过出水口4排出,进而通过冷却机构的设置,使装置在对制动盘1进行制动时,能够对制动盘1上的凹槽3进行填充水分,从而能够利用水分对制动盘1与刹车片5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了制动盘1与刹车片5之间长时间因摩擦产生热量导致制动盘1和刹车片5均发生较大的磨损,进而降低制动盘1与刹车片5之间使用寿命的情况,能够较快的制动盘1和刹车片5之间的热量进行吸收,减少了制动盘1与刹车片5之间的磨损,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当两个液压杆14启动时,两个液压杆14带动两个刹车片5进行相对移动,进而对制动盘1进行制动,而液压杆14在进行启动时,通过电信号使电动阀门7打开,进而不再对出水管13进行遮挡,从而使储水腔9中的水分通过出水管13和进水口10落入凹槽3中,同时随着制动盘1的转动,进而使装有水分的凹槽3与出水口4进行对应,从而使凹槽3中的水分通过出水口4排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包括制动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1)的一侧设置有制动器钳体(6),制动器钳体(6)内壁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4),两个液压杆(14)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刹车片(5),制动器钳体(6)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
冷却机构包括进水管(8),进水管(8)固定连接在制动器钳体(6)的表面,制动器钳体(6)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9),进水管(8)与储水腔(9)的内部相互连通,制动器钳体(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水腔(9)内部相连通的出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3)的内壁设置有电动阀门(7),电动阀门(7)与液压杆(14)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1)的表面开设有呈圆周等距排列的凹槽(3),凹槽(3)并未贯穿制动盘(1)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环(2),固定环(2)的表面与制动器钳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环(2)与制动盘(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轴承(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弧形的填充板(12),两个填充板(12)的表面均与固定环(2)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填充板(12)的表面均不与制动盘(1)的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固定环(2)表面的进水口(10),出水管(13)的下端插入进水口(10)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的表面开设有贯穿固定环(2)表面的出水口(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4)位于固定环(2)的最底部。
CN202322618132.8U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 Active CN220890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8132.8U CN220890881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8132.8U CN220890881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0881U true CN220890881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1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18132.8U Active CN220890881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0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11947U (zh) 水冷叶轮同向双转液力缓速器
CN206329653U (zh) 一种新型车辆水冷式盘式制动装置
CN102537142A (zh) 一种用于行车制动的行走减速机制动器
CN220890881U (zh) 一种多功能刹车制动器
CN107314063B (zh) 一种安装在半挂车轮辋上制动用液力减速器
CN201934549U (zh) 行车制动的行走减速机制动器
CN203308971U (zh) 改进结构的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CN102011815B (zh)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CN111016854A (zh) 一种用于煤矿整体式防爆车辆的液力-机械联合制动系统
CN201078244Y (zh) 马达气泵两用气体能量转换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节能系统
CN212447478U (zh) 一种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
CN206360790U (zh) 一种带排气制动碟阀的发动机排气管
CN110725873B (zh) 一种平稳型湿式多盘制动器
CN212959617U (zh) 一种用于湿式多盘制动器的分段式增力机构
CN213839349U (zh) 一种制动系统的油路结构
CN209833606U (zh) 小型无轨胶轮车湿式制动系统
CN210153116U (zh) 一种活塞制动装置
CN210106456U (zh) 一种环形活塞式制动系统
CN111878529A (zh) 一种水介质双向动轮液力缓速器
CN104859604B (zh) 一种汽车用水涡流缓速器系统
CN203472507U (zh) 电液双蓄能系统混合动力客车
CN207630877U (zh) 一种行车驻车一体的湿式制动轮胎全液压压路机驱动桥
CN216742541U (zh) 罗茨式高粘度油介质高压缓速器及汽车
CN205559650U (zh) 一种液压制动缸
CN112178079A (zh) 一种制动系统的油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