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7656U - 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7656U
CN220887656U CN202322530482.9U CN202322530482U CN220887656U CN 220887656 U CN220887656 U CN 220887656U CN 202322530482 U CN202322530482 U CN 202322530482U CN 220887656 U CN220887656 U CN 220887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carburizing
impact shaft
rock drill
tray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04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亮
李文杰
寇筱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shui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shui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shui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shui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304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7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7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7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凿岩机零件氮碳共渗领域,公开了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以解决现有技术氮碳共渗凿岩机冲击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该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包括底盘,底盘上连接有立柱,立柱的顶部固定有托盘,托盘上开设有多个装挂孔,装挂孔内装有卡套,卡套内装有待氮碳共渗冲击轴,且卡套卡装在待氮碳共渗冲击轴的轴肩处,托盘的中部固定有吊耳座,吊耳座上设有起吊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可一次性装挂多个冲击轴零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冲击轴零件能够均匀装挂,有利于各部位受热及冷却均匀,可以提高零件氮碳共渗质量,可有效防止零件倾斜而造成变形量超差,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凿岩机零件氮碳共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背景技术
氮碳共渗是现代产品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经过该工艺处理的零件可大大提高其耐磨性能,抗咬卡和抗擦伤性能以及疲劳强度,这些性能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 同时,氮碳共渗渗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而且可提高零件的抗腐蚀能力,是构成产品使用价值的重要因素。
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在装炉时,要求冲击轴零件相互间间隙必须足够大而均匀,装载过密处往往会引起受热不均匀、共渗气氛循环不流畅和冷却不均匀导致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满足不了质量要求,出现冲击轴零件不合格现象,并且经氮碳共渗的冲击轴零件都是成品件,后续不再进行机械加工,对处理后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极高,冲击轴类零件倾斜或平放装炉时都会引起大量的变形,导致尺寸精度超差而造成零件不合格,因此,需要设计氮碳共渗料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氮碳共渗凿岩机冲击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包括底盘,底盘上连接有立柱,立柱的顶部固定有托盘,托盘上开设有多个装挂孔,装挂孔内装有卡套,卡套内装有待氮碳共渗冲击轴,且卡套卡装在待氮碳共渗冲击轴的轴肩处,卡套的内径与待氮碳共渗冲击轴的外径相适配,卡套的外径与装挂孔相适配,卡套上还设有卡装凸起,所述托盘的中部固定有吊耳座,吊耳座上设有起吊孔。
进一步地,卡套为两半式活动卡套。
进一步地,底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托盘的圆周及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底盘的圆周及中心处均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立柱。
进一步地,立柱的两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相适配的安装端。
进一步地,托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开设有多个装挂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结构简单,易操作,可一次性装挂20个甚至更多的冲击轴零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冲击轴零件能够均匀装挂,有利于各部位受热及冷却均匀,氮碳共渗气氛循环好,可以提高零件氮碳共渗质量,并且能保证冲击轴零件垂直吊挂,可以有效防止零件倾斜而造成变形量超差,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卡套为两半式活动卡套,方便套装在冲击轴的轴肩上,然后将卡套卡装在装挂孔处,方便对冲击轴进行定位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底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氮碳共渗后工件在油槽中冷却时便于冷却油的流动,提高冷却速度及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的圆周及中心处开设第一安装孔,底盘的圆周及中心处开设第二安装孔,方便安装立柱的安装端,且安装后焊接,保证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耳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吊耳座;2.卡套;3.托盘;4.立柱;5. 底盘;6.起吊孔;7.装挂孔;8.第一安装孔;9.第二安装孔;10.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1.通孔;12.卡装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包括底盘5,底盘5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1,底盘5上连接有立柱4,立柱4的顶部装托盘3,具体安装为:托盘3的圆周及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8,底盘5的圆周及中心处均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9,第一安装孔8、第二安装孔9内安装有立柱4的安装端11,且第一安装孔8、第二安装孔9与安装端11安装后焊接。
托盘3上沿圆周方向从内向外开设有多个装挂孔7,装挂孔7内装有卡套2,卡套2为两半式活动卡套,卡套2内装有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0,且卡套2卡装在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0的轴肩处,卡套2的内径与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0的外径相适配,卡套2的外径与装挂孔7相适配。卡套2上还设有卡装凸起12,托盘3的中部固定有吊耳座1,吊耳座1上设有起吊孔6。
氮碳共渗作业时,操作人员先将卡套2套在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0指定轴肩部位的轴上,再将卡套2和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0一起放入托盘3上的装挂孔7内吊挂,通过卡套2上的卡装凸起12将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0限位在装挂孔7处。
装挂时,从托盘3的内圈装挂孔7开始顺同一方向装入冲击轴零件,然后按同样的方式装满托盘3的外圈装挂孔7。装挂完成后,即可吊入氮碳共渗炉内处理冲击轴零件。

Claims (6)

1.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其特征是:包括底盘(5),底盘(5)上连接有立柱(4),立柱(4)的顶部固定有托盘(3),托盘(3)上开设有多个装挂孔(7),装挂孔(7)内装有卡套(2),卡套(2)内装有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0),且卡套(2)卡装在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0)的轴肩处,卡套(2)的内径与待氮碳共渗冲击轴(10)的外径相适配,卡套(2)的外径与装挂孔(7)相适配,卡套(2)上还设有卡装凸起(12),所述托盘(3)的中部固定有吊耳座(1),吊耳座(1)上设有起吊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其特征是:所述卡套(2)为两半式活动卡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其特征是:所述底盘(5)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其特征是:所述托盘(3)的圆周及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8),底盘(5)的圆周及中心处均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9),第一安装孔(8)、第二安装孔(9)内固定安装有立柱(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其特征是:所述立柱(4)的两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8)、第二安装孔(9)相适配的安装端(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其特征是:所述托盘(3)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开设有多个装挂孔(7)。
CN202322530482.9U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Active CN220887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0482.9U CN220887656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0482.9U CN220887656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7656U true CN220887656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1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0482.9U Active CN220887656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7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887656U (zh) 一种凿岩机冲击轴氮碳共渗料架
CN212144882U (zh) 一种弧形孔多孔同时加工装置
CN212168868U (zh) 不锈钢工件的锻造机床
CN111112644A (zh) 一种大规格多台阶轴的外圆加工方法
CN202107740U (zh) 大型齿轮渗碳淬火用工装吊具
CN202465809U (zh) 井式热处理吊具
CN107649986A (zh) 一种方便调节大小的铝合金轮毂加工用打磨机
CN214350541U (zh) 大型圆盘薄壁件焊接变形控制装置
CN210367882U (zh) 一种用于薄壁内齿圈渗碳淬火加工的工装
CN210481446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淬火夹具
CN205973415U (zh) 一种吊装夹具结构
CN204529921U (zh) 一种曲轴淬火机床
CN106399644A (zh) 一种防止45号钢工件淬裂的淬火工艺
CN204369931U (zh) 一种长轴零件淬火工装
CN212451522U (zh) 一种销轴淬火加工工装
KR101431808B1 (ko) 해머 단조를 이용한 로워암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되는 로워암
CN110541063A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淬火夹具
CN214814645U (zh) 一种异型轧辊离心铸造模具
CN114433665A (zh) 汽车轮辋生产用轮辋整形设备
CN106755890A (zh) 一种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热处理的工装
CN218507862U (zh) 一种钢圈类零件的淬火回火挂具
CN219059050U (zh) 衬套热处理套架
CN206279259U (zh) 一种环形零件氮化的夹具
CN210683860U (zh) 一种薄壁工件的热处理装置
CN215393566U (zh) 一种螺栓根部r区滚压强化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