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4043U - 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4043U
CN220884043U CN202322681295.0U CN202322681295U CN220884043U CN 220884043 U CN220884043 U CN 220884043U CN 202322681295 U CN202322681295 U CN 202322681295U CN 220884043 U CN220884043 U CN 220884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ing module
sealing structure
protrusion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812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业鑫
武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sch Automotive Components Changch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sch Automotive Components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sch Automotive Components Changch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sch Automotive Components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812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4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4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4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壳体、热交换单元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围成进风通道,第二壳体围成出风通道,进风通道从入口到出口的横截面逐渐增大,出风通道从入口到出口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在进风通道出口处设置有凹凸结构,在出风通道入口处设置有配对凹凸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凹凸结构和配对凹凸结构彼此连接,使得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连通,热交换单元布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中,其中,在凹凸结构上设置有密封结构,在配对凹凸结构上设置有匹配于密封结构的配对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和配对密封结构形状配合地贴合。

Description

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前端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前端冷却模块和包括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前端冷却模块是车辆前端的热交换部件组成的模块,用于通过气体的热交换制冷或制热,包括壳体、散热器、冷凝器和风扇等部件。车辆前端冷却模块通常布置在车辆驱动系统处,其能够冷却输入的空气,以提供冷风用于车辆驱动系统的冷却,同时还能够通过冷凝器进行放热,以提供车辆的供暖。
已知的车辆前端冷却模块通常紧邻车辆驱动系统竖直地布置在车辆前端,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围成进风通道,第二壳体围成出风通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都设计成类似漏斗形的结构,并在其横截面较大的通道口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通道口出通常以简单的凹凸结构进行插接,这种连接方式可能难以实现对气体或气体冷却时产生的液体的较好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不同的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如何提高前端冷却模块两个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冷却模块,包括第一壳体、热交换单元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围成进风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围成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从入口到出口的横截面逐渐增大,所述出风通道从入口到出口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在进风通道出口处设置有凹凸结构,在出风通道入口处设置有配对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凹凸结构和所述配对凹凸结构彼此连接,使得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热交换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中,其中,在所述凹凸结构上设置有密封结构,在所述配对凹凸结构上设置有匹配于所述密封结构的配对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和所述配对密封结构形状配合地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和电驱动系统,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布置在车辆的前车厢与电驱动系统之间,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进风通道的入口连接到车辆的进气格栅上,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通出到所述电驱动系统的电池处。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前端冷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连接部位处的局部横截面放大图;
图3示出第一壳体在其连接部位处的局部横截面放大图;
图4示出第二壳体在其连接部位处的局部横截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类似表述仅用于描述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应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或者构件的先后顺序或装配顺序。
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前端冷却模块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前端冷却模块100包括第一壳体1、热交换单元3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彼此连接,热交换单元3布置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围成的空间中,其例如包括散热器31、冷凝器32和风扇33。第一壳体1围成进风通道10,第二壳体2围成出风通道20,第一壳体1在进风通道的出口102连接到第二壳体2上、尤其连接到出风通道20的入口201处,这样,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就围成了一个气体通道,气体通道的入口为进风通道10的入口101,出口为出风通道20的出口202,热交换单元3布置在该气体通道中,流入到气体通道中的气体一定流动经过热交换单元3。第一壳体1围成的进风通道10从入口101到出口102的横截面逐渐增大,第二壳体2围成的出风通道20从入口201到出口202的横截面逐渐减小。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都构造成类似漏斗的形状,这样可以使得气体在经过热交换单元3时与热交换单元3具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进风通道10的出口102和出风通道20的入口201的尺寸例如远大于进风通道10的入口101和出风通道20的出口202的尺寸。在进风通道10的出口102处(在图1中以加粗的线示出的部位)设置有凹凸结构,在出风通道20的入口201(在图1中以加粗的线示出的部位)处设置有配对凹凸结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凹凸结构和配对凹凸结构彼此连接,使得所述进风通道10与所述出风通道20连通。在凹凸结构上设置有密封结构,在配对凹凸结构上设置有匹配于密封结构的配对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和配对密封结构形状配合地贴合。
参考图2以及图3和4,图2示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连接部位处的局部横截面放大图,图3和图4分别单独示出第一壳体1在其连接部位处的局部横截面放大图和第二壳体2在其连接部位处的局部横截面放大图。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凹凸结构为朝向第二壳体2凸出的凸出部11,配对凹凸结构为匹配于凸出部的凹入部21,密封结构设置在凸出部11上,配对密封结构设置在凹入部21上,凸出部11与凹入部21的配合面设置成朝向第二壳体2弯曲的弧面。相比于平面的配合面,凸出部11与凹入部21的弧面设计使得凸出部11与凹入部21之间能够更紧密地形状配合地贴合,从而更好地防止气体和液体从配合面之间的缝隙中溢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1和密封结构延伸经过进风通道10的出口102的整个周缘,凹入部21和配对密封结构延伸经过出风通道20的入口201的整个周缘。也就是说,进风通道10的出口102和出风通道20的入口201的全部周缘都设置有凸出部11和凹入部21以及分别设置在其上的密封结构和配对密封结构,这样可以尽可能密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部位处的全部区域,防止气体和液体从连接缝隙漏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结构包括从凸出部11朝向第二壳体2突起、尤其从凸出部11的弧面最高点突起的突起部111,配对密封结构22包括匹配于突起部111的凹处211。该突起部111和凹处211的设计进一步在凸出部11和凹入部21的轮廓上提供了弯折的轮廓,使得进入凸出部11与凹入部21之间缝隙的气体和液体的流动路径加长,从缝隙一端流到另一端的难度大大增加,相当于增加了凸出部11和凹入部21之间的密封性。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配对密封结构包括朝向第一壳体突起的突起部,密封结构包括匹配于所述突起部的凹处,即凹处可以设置在凸出部上,突起部相应地设置在凹入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结构还包括从凸出部11突起的肋112,配对密封结构还包括匹配于肋112的凹槽212,肋112的突起方向与突起部111的突起方向不同。肋112和凹槽212的结构设置类似于上述突起部111和凹处211的结构设置,其都增加了流入到缝隙中的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路径,使其难以从缝隙中流出。同时,肋112的突起方向设置成与突起部111的突起方向不同,也使得突起部111和肋112分别从不同的方向上插入到凹入部21中,从而也就从两个不同的方向限制了凸出部11相对于凹入部21的运动自由度,能够更好地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彼此相对固定。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密封结构还包括从凸出部凹入的凹槽,配对密封结构还包括匹配于凹槽的肋,肋的突起方向与所述突起部的突起方向成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肋112的突起方向与突起部111的突起方向成直角。肋112和突起部111都设置在凸出部11的弧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将肋112的突起方向与突起部111的突起方向设计成直角,可以使得肋112和突起部111所限制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相对运动为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两个运动,从而能够更好地限制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相对运动。此外,这种设计方式也能够使肋112和突起部111在凸出部11上间隔开,便于凸出部11与凹入部12安装时肋112和突起部111分别与凹槽212和凹处211的配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肋112由橡胶制成。在该实施方式中,肋112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尤其由橡胶制成。这样使得肋112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与凹槽212进行配合,进一步减小肋112与凹槽212之间的缝隙,增加肋112与凹槽212之间的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11设置成长方体形,突起部111设置在凸出部11上,其沿突起方向的顶面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弯曲的弧面。突起部111的顶面设置成弧面,使得突起部111的顶面能够更好地与凹处211进行贴合,也进一步增加了进入突起部111与凹处211之间的缝隙中的气体和液体的流动路径,从而提高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密封性。此外,突起部111顶部的弧面设置成朝向第一壳体1弯曲(即与凸出部11的弧面弯曲方向相反)也进一步增强了凸出部11与凹入部12之间的相对固定。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突起部设置在凹入部上,其沿突起方向的顶面构造成朝向第二壳体弯曲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冷却系统,其包括上述前端冷却模块100和电驱动系统。前端冷却模块100布置在车辆的前车厢与电驱动系统之间,前端冷却模块100的进风通道10的入口101连接到车辆的进气格栅上,出风通道20的出口202通出到电驱动系统的电池处。前端冷却模块100主要用于电驱动系统的冷却。如果前端冷却模块中的两个壳体之间的连接没有达到较高的密封性,那么从两个壳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的气体和液体可能会流到电驱动系统的电池或其他部件上,从而导致电池损坏、电路短路、零部件过热或生锈等,降低电驱动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中,前端冷却模块100设置在前车厢与电驱动系统之间,相比于已知的竖直设置在车辆前端的前端冷却模块,给前车厢让出了更大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前端冷却模块100中密封结构的设置,增加了两个壳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液体和较热的气体流到电驱动系统、尤其电池上,在确保电驱动系统的冷却的前提下保证了电驱动系统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所有以上的优选实施例都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对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出的各种改型或变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法律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前端冷却模块(100),包括第一壳体(1)、热交换单元(3)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围成进风通道(10),所述第二壳体(2)围成出风通道(20),所述进风通道(10)从进风通道的入口到进风通道的出口的横截面逐渐增大,所述出风通道(20)从出风通道的入口到出风通道的出口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在进风通道(10)的出口处设置有凹凸结构,在出风通道(20)的入口处设置有配对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通过所述凹凸结构和所述配对凹凸结构彼此连接,使得所述进风通道(10)与所述出风通道(20)连通,所述热交换单元(3)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围成的空间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凸结构上设置有密封结构,在所述配对凹凸结构上设置有匹配于所述密封结构的配对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和所述配对密封结构形状配合地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为朝向第二壳体(2)凸出的凸出部(11),所述配对凹凸结构为匹配于所述凸出部(11)的凹入部(21),所述凸出部(11)与所述凹入部(21)的配合面设置成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弯曲的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1)和所述密封结构延伸经过所述进风通道(10)的出口的整个周缘,所述凹入部(21)和所述配对密封结构延伸经过所述出风通道(20)的入口的整个周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从所述凸出部(11)朝向第二壳体(2)突起的突起部(111),所述配对密封结构包括匹配于所述突起部(111)的凹处(211),或所述配对密封结构包括朝向第一壳体突起的突起部,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匹配于所述突起部的凹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从所述凸出部(11)突起的肋(112),所述配对密封结构还包括匹配于所述肋(112)的凹槽(212),所述肋(112)的突起方向与所述突起部(111)的突起方向不同,或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从所述凸出部凹入的凹槽,所述配对密封结构还包括匹配于所述凹槽的肋,所述肋的突起方向与所述突起部的突起方向成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肋(112)的突起方向与所述突起部(111)的突起方向成直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肋(112)由橡胶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11)设置成长方体形,当所述突起部(111)设置在所述凸出部(11)上时,其沿突起方向的顶面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弯曲的弧面,当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凹入部上时,其沿突起方向的顶面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弯曲的弧面。
9.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100)和电驱动系统,所述前端冷却模块(100)布置在车辆的前车厢与所述电驱动系统之间,所述前端冷却模块(100)的进风通道(10)的入口连接到车辆的进气格栅上,所述出风通道(20)的出口通出到所述电驱动系统的电池处。
CN202322681295.0U 2023-10-07 2023-10-07 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 Active CN220884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1295.0U CN220884043U (zh) 2023-10-07 2023-10-07 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1295.0U CN220884043U (zh) 2023-10-07 2023-10-07 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4043U true CN220884043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5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81295.0U Active CN220884043U (zh) 2023-10-07 2023-10-07 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40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2415B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8269578U (zh) 热泵热水器
CN102756643B (zh) 电动车辆用冷却系统及电气部件用冷却方法
CN220884043U (zh) 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
CN220884042U (zh) 前端冷却模块和冷却系统
CN210241930U (zh) 用于冷却装置的风道和冷却装置
CN216118671U (zh) 导风罩以及板卡结构
WO2023045122A1 (zh) 风机机壳及风机
CN215869656U (zh) 电池及其电池壳体
CN213071478U (zh) 充电连接器
CN210756980U (zh) 导风装置以及包含其的角磨机
CN211207054U (zh) 一种投影仪内外循环防尘散热系统
CN211082043U (zh) 中冷器
CN114110771A (zh) 新风组件以及新风空调器
CN214036005U (zh) 压缩机吸气结构、压缩机、空调设备及车辆
CN114017775B (zh) 燃气换热装置及燃烧室
CN217541058U (zh) 一种小型化空调
CN113299947A (zh) 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燃料电池车辆
CN219827249U (zh) 一种风道结构及抽油烟机
CN221591311U (zh) 塔扇及其风道结构
CN215683108U (zh) 散热装置及计算平台
CN216666478U (zh) 空气冷却器
CN221285409U (zh) 嵌入式饮水机
CN216591530U (zh) 一种一体式led车灯
CN220419902U (zh) 域控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