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0536U - 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0536U
CN220880536U CN202322653081.2U CN202322653081U CN220880536U CN 220880536 U CN220880536 U CN 220880536U CN 202322653081 U CN202322653081 U CN 202322653081U CN 220880536 U CN220880536 U CN 220880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mold
station
weld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30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梦飞
舒钶尧
钱顺荣
朱会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oul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oul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oul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oul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530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0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0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0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支撑架、转动设于所述循环支撑架上的模具传输单元以及设于所述模具传输单元上的若干组模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支撑架上端依次设有模具预热工位、铅液加注工位、保温均化工位、电池上料工位、冷却铸焊工位以及卸料工位;通过环形设置的模具传输单元带动若干组模具单元循环转动,并在预热、加铅液、保温均化、冷却铸焊工位循环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模具循环至底部非工作区域时,通过保温结构设置,减小模具的温度损失,进而提高后续模具升温所需能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铸焊过程中,模具需要循环使用,在模具循环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如何降低能耗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中国专利CN216938378U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铸焊机,包括底模旋转工作台和蓄电池平移工作台,底模放置于旋转工作台上随其旋转,蓄电池平移工作台带动蓄电池直线平移移动,底模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路线和蓄电池平移工作台直线平移路线相切,底模旋转工作台和蓄电池平移工作台在蓄电池铸焊工位处重合。底模旋转工作台和蓄电池平移工作台分别设置,将底模的移动操作和蓄电池的移动分开,不需等待底模退回平移的时间,效率得到提高。
但是该技术方案采用圆盘带动模具循环使用,生产工位少,冷却效率低、导致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通过环形设置的模具传输单元带动若干组模具单元循环转动,并在预热、加铅液、保温均化、冷却铸焊工位循环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模具循环至底部非工作区域时,通过保温结构设置,减小模具的温度损失,进而提高后续模具升温所需能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支撑架、转动设于所述循环支撑架上的模具传输单元以及设于所述模具传输单元上的若干组模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支撑架上端依次设有模具预热工位、铅液加注工位、保温均化工位、电池上料工位、冷却铸焊工位以及卸料工位;
所述模具预热工位将模具单元预热处理;
所述铅液加注工位将铅液浇注至铸焊模具上;
所述保温均化工位将浇注后的铸焊模具进行保温并将铅液均匀分布在铸焊模具的型腔内;
所述电池上料工位将待铸焊的蓄电池的极耳插入浇注铅液的铸焊模具内;
所述冷却铸焊工位将上料工位传输的蓄电池进行冷却完成铸焊。
作为改进,所述模具传输单元带动模具单元沿循环支撑架周向循环。
作为改进,所述保温均化工位上设有用于对汇流排上的铅液均化处理的均化单元以及对该工位上的铸焊模具进行保温的第二加热部。
作为改进,所述均化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保温均化工位下方的均化驱动部以及与均化驱动部的输出端相连接的震动气泵。
作为改进,所述冷却铸焊工位上设有风机以及与风机相连接用于导风并对模具单元进行冷却的若干个导风通道。
作为改进,相邻所述导风通道的距离与相邻两组模具单元的间距匹配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风机采用正压/负压对导风通道进行通风。
作为改进,所述模具单元包括承载架以及安装于承载架上的铸焊模具;所述承载架的底部为镂空结构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模具传输单元包括:
循环驱动单元;
环形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安装于所述循环支撑架上,并通过循环驱动单元带动周向循环,所述承载架与所述环形输送带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循环支撑架的侧面和底面均设有保温棉。
作为改进,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下半部的两侧设有保温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设置的模具传输单元带动若干组模具单元循环转动,并在预热、加铅液、保温均化、冷却铸焊工位循环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模具循环至底部非工作区域时,通过保温结构设置,减小模具的温度损失,进而提高后续模具升温所需能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技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均化单元将浇注后的模具通过振动的方式使铸焊模具模腔内的铅液均匀分布在模腔内,提高铸焊质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配合多个导风通道,在铸焊后的电池间歇式输送过程中,精准、集中风力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多个风道设置,实现多点冷却,提高冷却速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通过垂直设置的回转机构,在相同的空间下,垂直回转能够存放更多模具,并有充足时间给与模具升温和冷却,提高升温和降温的均匀性,提升铸焊质量,并降低升温和降温的功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模具循环利用、能耗低、冷却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支撑架1、转动设于所述循环支撑架1上的模具传输单元2以及设于所述模具传输单元2上的若干组模具单元3,所述循环支撑架1上端依次设有模具预热工位100、铅液加注工位200、保温均化工位300、电池上料工位400、冷却铸焊工位500以及卸料工位600;
所述模具预热工位100将模具单元3预热处理,所述模具预热工位100上设有第一加热部101;
所述铅液加注工位200将铅液浇注至铸焊模具32上;
所述保温均化工位300将浇注后的铸焊模具32进行保温并将铅液均匀分布在铸焊模具32的型腔内;
所述电池上料工位400将待铸焊的蓄电池的极耳插入浇注铅液的铸焊模具32内,本实施例上料采用机械手上料的方式完成;当然采用手工上下料也可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所述冷却铸焊工位500将上料工位传输的蓄电池进行冷却完成铸焊;
所述卸料工位600上通过机械手将铸焊完成的蓄电池搬走;
需要说明的是,蓄电池铸焊过程中,通过模具预热工位100将铸焊模具32预热至工艺温度,便于后续浇注铅液,防止铅液凝固,将预热后的铸焊模具32传输至铅液加注工位200,将铅液加注至铸焊模具32内,然后传输至保温均化工位300,将铸焊模具32内的铅液通过震动气泵3012均匀的填充至铸焊模具32型腔中,然后随传输单元输送至电池上料工位400,即那个带铸焊的蓄电池的极耳伸入铸焊模具32型腔后,传输至冷却铸焊工位500,通过风冷的方式对铸焊模具32进行冷却,完成蓄电池的铸焊,铸焊后通过机械手将铸焊完成的蓄电池取走,铸焊模具32随模具传输单元2向下循环并传输至预热单元重复利用,实现铸焊模具32的循环使用。
优选的,所述模具传输单元2带动模具单元3沿循环支撑架1周向循环。
作为改进,所述保温均化工位300上设有用于对汇流排上的铅液均化处理的均化单元301以及对该工位上的铸焊模具进行保温的第二加热部302。
需要说明的时,第一加热部101和第二加热部302均可以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对铸焊模具32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优选为高频感应加热的方式,快速对模具进行均匀加热。
优选的,所述均化单元301包括:安装于所述保温均化工位300下方的均化驱动部3011以及与均化驱动部301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震动气泵3012;均化驱动部3011带动震动气泵3012上升,使震动气泵3012与该工位上的铸焊模具32底部接触,通过震动的方式将铸焊模具32内的铅液进行均匀化处理,使铅液均匀分布在铸焊模具32的盛铅液的凹槽内,提高后续铸焊质量。
作为改进,所述冷却铸焊工位500上设有风机501以及与风机501相连接用于导风并对模具单元3进行冷却的若干个导风通道502,所述导风通道502的出气端设有若干出气孔。
优选的,相邻所述导风通道502的距离与相邻两组模具单元3的间距匹配设置,使铸焊模具32间歇式向前输送过程中,导风通道502的端部刚好与铸焊模具32的底部对齐,提高铸焊模具32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501采用正压/负压对导风通道502进行通风,对铸焊模具32进行冷却。
优选的,所述模具单元3包括承载架31以及安装于承载架31上的铸焊模具32;所述承载架31的底部为镂空结构设置,使风机的风穿过承载架对模具进行快速冷却。
优选的,所述模具传输单元2包括:循环驱动单元21;环形输送带22,所述环形输送带22安装于所述循环支撑架1上,并通过循环驱动单元21带动周向循环,所述承载架31与所述环形输送带22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支撑架1的侧面和底面均设有保温棉11。
更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输送带22的下半部的两侧设有保温棉11。
需要说明的时,通过保温棉11的设置,进一步对模具传输单元2底部的铸焊模具32进行保温处理,减小铸焊模具32的热量损失,避免铸焊模具32温度大幅度降温,既影响生产效率,在预热工位进行预热时,又浪费能源,因此设置保温棉11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工作步骤
步骤一、模具预热,利用高频感应加热将铸焊模具32预热至工艺温度;
步骤二、铅液加注,将预热后的铸焊模具32传输至铅液加注工位200,将铅液加注至铸焊模具32型腔内;
步骤三、保温均化,加注铅液后的铸焊模具32随模具传输单元2向后传输至保温均化单元301后,均化驱动部3011带动震动气泵3012上升并与铸焊模具32底部接触,震动气泵3012带动铸焊模具32震动,将铅液均匀的分布在铸焊模具32型腔内;
步骤四、蓄电池上料,步骤三的铸焊模具32随传输单元向后传输至蓄电池上料工位400后,机械手将待铸焊的蓄电池的极耳插入铸焊模具32型腔;
步骤五、冷却铸焊,将步骤四的蓄电池随铸焊模具32共同向后传输至冷却铸焊工位500,利用风机501对铸焊模具32进行冷却,完成蓄电池的铸焊。
步骤六、卸料,步骤五完成后,传输至卸料工位600,通过机械手将铸焊完成的蓄电池转移卸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支撑架、转动设于所述循环支撑架上的模具传输单元以及设于所述模具传输单元上的若干组模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支撑架上端依次设有模具预热工位、铅液加注工位、保温均化工位、电池上料工位、冷却铸焊工位以及卸料工位;
所述模具预热工位将模具单元预热处理;
所述铅液加注工位将铅液浇注至铸焊模具上;
所述保温均化工位将浇注后的铸焊模具进行保温并将铅液均匀分布在铸焊模具的型腔内;
所述电池上料工位将待铸焊的蓄电池的极耳插入浇注铅液的铸焊模具内;
所述冷却铸焊工位将上料工位传输的蓄电池进行冷却完成铸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传输单元带动模具单元沿循环支撑架周向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均化工位上设有用于对汇流排上的铅液均化处理的均化单元以及对该工位上的铸焊模具进行保温的第二加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化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保温均化工位下方的均化驱动部以及与均化驱动部的输出端相连接的震动气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铸焊工位上设有风机以及与风机相连接用于导风并对模具单元进行冷却的若干个导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导风通道的距离与相邻两组模具单元的间距匹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采用正压/负压对导风通道进行通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单元包括承载架以及安装于承载架上的铸焊模具;所述承载架的底部为镂空结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传输单元包括:
循环驱动单元;
环形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安装于所述循环支撑架上,并通过循环驱动单元带动周向循环,所述承载架与所述环形输送带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支撑架的侧面和底面以及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下半部的两侧均设有保温棉。
CN202322653081.2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 Active CN220880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3081.2U CN220880536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3081.2U CN220880536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0536U true CN220880536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53081.2U Active CN220880536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0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9396B (zh) 铅酸蓄电池的汇流板铸焊装置
CN114311493A (zh) 电子塑料元件加工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CN218586056U (zh) 一种冷却电芯装置
CN220880536U (zh) 一种铸焊用模具循环系统
CN201900249U (zh) 铅酸蓄电池的汇流板铸焊装置
JP3798545B2 (ja) タイヤ加硫設備
CN109304442A (zh) 一种自动化铝制品铸造设备
CN216325089U (zh) 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铁块热压成型设备
CN220825471U (zh) 一种蓄电池铸焊生产线
CN112705685B (zh) 一种双工位交替铸焊生产工艺
CN208197471U (zh) 一种注塑产品模外冷却和模外切浇口装置
CN211695876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加热炉
CN117139613A (zh) 一种模具循环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铅酸蓄电池铸焊线
CN212953235U (zh) 一种压铸件冷却传送装置
CN218748914U (zh) 全自动碳纤维成型生产线
CN113172212A (zh) 一种铅酸电池快速铸焊设备及智能全自动连续制造生产线
CN218025833U (zh) 热弯模具冷却设备
CN218333245U (zh) 一种电力电缆外绝缘层加工的塑型退温装置
CN112756587B (zh) 一种多工位交替铸焊生产线
CN114393195B (zh) 一种全自动内循环流转加工铸焊系统及加工方法
JP2564934B2 (ja) ブラウン管用パネルの成型システム
CN211305409U (zh) 一种s型冷却系统
CN219211565U (zh) 汽车零部件风冷装置
CN218139689U (zh) 一种注塑产品的冷却装置
CN214872295U (zh) 一种带导向机构的汽车连接器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