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5579U - 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5579U
CN220875579U CN202322522890.XU CN202322522890U CN220875579U CN 220875579 U CN220875579 U CN 220875579U CN 202322522890 U CN202322522890 U CN 202322522890U CN 220875579 U CN220875579 U CN 220875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ultivation
main pipe
frame
experimental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228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峰
张伟杰
姚鑫祥
胡岱福
王秀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ongxi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ongxi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ongxi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ongxi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228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5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5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5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包括机架,机架通过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多个安装空间,每块隔板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板,多个安装空间内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支撑板上设置有伸入培育容器的引水件,机架的左侧设置有进水主管,每个引水件的进口分别与进水主管相连通,机架的右侧设置有出水主管,每个培育容器的一端分别通过支管与出水主管相连通,机架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箱,过滤箱的出口与进水主管相连通,过滤箱的进口通过循环泵与出水主管相连通;优点是可以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进行空间区分,实现分批、分级的精准养殖,既满足了不同生长阶段鱼类的生存需求,又实现了培育环境的精细化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因其具有通体透明、基因与人类同源性高、生长周期短、产卵量大、体外受精等特点,已成为毒理研究的实验鱼类,其可以方便实现活体成像、高通量筛选、遗传操作等研究目的,并且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着87%的高度相似性,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很突出,这意味着其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人体,常可用于水质环境的监测。
现有技术中的斑马鱼培育装置通常采用矩形水槽养殖形式,为了实现大量繁殖,会在水槽中布置多个密集的网养箱,网养箱的底部和侧面采用细目网眼设计,以分隔单个或几只斑马鱼;水槽接通水循环与净化系统,保证水环境质量,且设置自动饲料系统定时投喂,一般还会配置水温、光照等环境控制装置,以模拟斑马鱼的自然生存环境和刺激其产卵。
但是上述斑马鱼培育装置空间单一、尺寸固定,无法根据鱼的生长阶段进行分层分类养殖,这导致小鱼缺乏成长空间,大鱼又受到空间限制,不利于实现不同生长周期鱼类的优化管理;同时,单一网箱结构也限制了装置内部的水环境和饲料流通,各部分环境条件难以得到有效调节和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可以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进行空间区分,实现分批、分级的精准养殖,既满足了不同生长阶段鱼类的生存需求,又实现了培育环境的精细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培育的科学性和产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通过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多个安装空间,每块所述隔板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板,多个所述安装空间内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培育容器的引水件,所述机架的左侧设置有进水主管,每个所述引水件的进口分别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右侧设置有出水主管,每个所述培育容器的一端分别通过支管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出口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过滤箱的进口通过循环泵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
每个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将每个安装空间分隔为前后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每个空间内均设置有所述培育容器。
除底部所述隔板下端外,其他各个所述隔板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对应所述培育容器进行照明的照明灯具。
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引水件包括主体部和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引水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孔。
所述过滤箱内部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沉淀过滤池、微孔滤网、活性炭过滤池以及紫外线杀菌池。
所述述沉淀过滤池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过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的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孔径为0.5-0.7毫米,所述微孔滤网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孔径为0.1-0.3微米,所述活性炭过滤池内充填有粒径为3-5毫米的颗粒活性炭,所述紫外线杀菌池安装有紫外线灯管。
所述进水主管的外壁上套设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套。
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用于对进水水质进行检测的水质监测仪,所述水质监测仪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
所述机架的右侧连接有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的排污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采用机架内设置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以形成多个独立的培育空间,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配置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隔板上固定的支撑板通过设置的引水件直接将水引入培育容器内部;左右两侧的进出水系统可为每个容器提供循环水流,底部的过滤箱可净化循环水,保证提供清洁水源;该结构合理布局管路,操作维护方便,可按需调节每个容器的水量交换,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要扩充更多培育单元,可高效、稳定地提供鱼类培育所需的环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人工培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将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的水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引水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隔板;3、支撑板;4、培育容器;5、引水件;6、进水主管;7、出水主管;8、过滤箱;9、循环泵;10、照明灯具;11、安装空间;12、连接筒;13、出水孔;14、主体部;15、沉淀过滤池;16、第一滤网;17、微孔滤网;18、活性炭过滤池;19、紫外线杀菌池;20、紫外线灯管;21、电加热套;22、水质监测仪;23、排污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通过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2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多个安装空间11,每块隔板2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板3,多个安装空间11内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4,支撑板3上设置有伸入培育容器4的引水件5,机架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主管6,每个引水件5的进口分别与进水主管6相连通,机架1的右侧设置有出水主管7,每个培育容器4的一端分别通过支管与出水主管7相连通,机架1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箱8,过滤箱8的出口与进水主管6相连通,过滤箱8的进口通过循环泵9与出水主管7相连通。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每个隔板2固定在支撑板3的中间位置,将每个安装空间11分隔为前后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每个空间内均设置有培育容器4。
该结构通过在隔板2中间位置设置支撑板3将空间分隔为前后两部分,可实现一个培育空间内同时配置多个互不干扰的培育容器4,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保证了多个培育环境的独立性,实现精细化培育管理。
除底部隔板2下端外,其他各个隔板2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对应培育容器4进行照明的照明灯具10。
在上述结构中,除底部隔板2下端外,在每个隔板2下端对应培育容器4位置设置独立的照明灯具10,实现了对不同培育容器4的定向精准照明,每个容器的照度都可以精确控制,避免了顶部集中设置照明可能产生的光线互相干扰问题;与自然环境类似的上照式设计有利于鱼类正常生长,灯具紧贴容器可以减少光线损失,固定安装方式结构稳定,方便调节和维护,这种灵活的设计合理利用了隔板2空间,为每个培育容器4提供了独立调控的照明系统,整体提高了光照效果和控制精度,
实施例三:如图所示,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支撑板3的内部具有一空腔,空腔与进水主管6相连通,引水件5包括主体部14和固定在主体部14上的连接筒12,连接筒12连接在支撑板3上,且与空腔相连通,引水件5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孔13。
该设计通过在支撑板3内设置连通进水主管6的空腔,以及将固定在引水件5主体部14的连接筒12与空腔相连通,实现了将水源直接引入每个培育容器4的效果,具体而言,引水件5底部的多个出水孔13,可以使水以多点的形式注入容器,增加水流交换面,提高溶氧效果,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了支撑板3的空间,通过内部引水直接连接到培育容器4,无需外露管路,简化了结构。
为了使培育容易可靠固定在对应空间在,最左侧的培育容器4通过连接管与机架1的左侧相固定,相邻培育容器4之间则通过溢流管相连通。
过滤箱8内部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沉淀过滤池15、微孔滤网17、活性炭过滤池18以及紫外线杀菌池19。
该过滤箱8的内部结构按水流方向顺序设置多级过滤,先后利用沉淀、滤网筛除、活性炭吸附以及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净化水质;沉淀过滤池15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孔滤网17可滤除较小颗粒杂质;活性炭滤池可以吸附水中有机物、气味分子;紫外线杀菌可灭活病原菌,这种多级过滤组合,合理采用不同过滤模块去除水质污染因子,使循环水逐步达到理想的清洁程度,为鱼类培育提供优质水源,减少疾病感染风险。
沉淀过滤池15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过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的第一滤网16,第一滤网16孔径为0.5-0.7毫米,微孔滤网17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孔径为0.1-0.3微米,活性炭过滤池18内充填有粒径为3-5毫米的颗粒活性炭,紫外线杀菌池19安装有紫外线灯管20。
该过滤系统设置了多级滤料,第一滤网16采用0.5-0.7毫米的较大孔径,可以先过滤掉较大颗粒杂质,微孔滤网17使用PVDF材质,孔径0.1-0.3微米,可滤除更小颗粒,活性炭池使用3-5毫米的粒状炭吸附有机物,最后紫外线池的紫外线灯管20杀灭菌体;这种多级过滤的原理是从粗到细逐步提高滤除精度,每级目标污染物不同,最终达到清洁安全的出水质量,先过滤大颗粒,减少后级滤料堵塞,微孔滤网17精确除去小颗粒,活性炭吸附有机污染,紫外线灯管20杀菌消毒,可以高效、精确地净化循环水,为鱼类培育提供理想的水质环境。
实施例四:如图所示,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进水主管6的外壁上套设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套21。
该设计通过在进水主管6外部套装电加热套21,可以对流入培育容器4的水进行加热,以保持合适的温度,为鱼类营造舒适的温度环境,既节省内部空间,又实现了对培育水温度的精确管理。
机架1的左侧固定用于对进水水质进行检测的水质监测仪22,水质监测仪22与进水主管6相连通。
该设计在机架1左侧固定安装了水质监测仪22,与进水主管6连接,可以对进入培育容器4的水质进行监测,设置在进水管路上的水质监测仪22,可以对水源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检测pH、溶氧、浊度等参数,一旦监测到指标异常,可以快速反应,切断水源或启动备用水源,避免劣质水流入培育系统影响鱼类。
机架1的右侧连接有与出水主管7相连通的排污阀门23。
该设计在机架1右侧设置了与出水主管7连接的排污阀门23,当水质监测结果异常时,可以打开排污阀门23,将出水主管7道中的未达标水快速排出系统外,避免被反复循环使用,排污完成后关闭阀门,待水质重新达标后再进行正常供水。
除了正常向培育容器4加水以外,排污阀门23的另一端还可与外界干净水源相连接,配置加水管路。当需要增加培育系统内的水量时,可启动循环泵9,打开排污阀门23,然后从外界水源加入干净水,以补充因蒸发损失而减少的水量,这种设计使排污阀门23兼具了排污功能和补水功能,既可在水质不达标时快速排污,又可在需要补充水量时从外部水源加入干净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通过多块上下分布的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多个安装空间,每块所述隔板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板,多个所述安装空间内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培育容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培育容器的引水件,所述机架的左侧设置有进水主管,每个所述引水件的进口分别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右侧设置有出水主管,每个所述培育容器的一端分别通过支管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出口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过滤箱的进口通过循环泵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将每个安装空间分隔为前后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每个空间内均设置有所述培育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除底部所述隔板下端外,其他各个所述隔板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对应所述培育容器进行照明的照明灯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所述引水件包括主体部和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引水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内部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沉淀过滤池、微孔滤网、活性炭过滤池以及紫外线杀菌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过滤池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过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的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孔径为0.5-0.7毫米,所述微孔滤网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孔径为0.1-0.3微米,所述活性炭过滤池内充填有粒径为3-5毫米的颗粒活性炭,所述紫外线杀菌池安装有紫外线灯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主管的外壁上套设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用于对进水水质进行检测的水质监测仪,所述水质监测仪与所述进水主管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右侧连接有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的排污阀门。
CN202322522890.XU 2023-09-17 2023-09-17 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Active CN220875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2890.XU CN220875579U (zh) 2023-09-17 2023-09-17 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2890.XU CN220875579U (zh) 2023-09-17 2023-09-17 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5579U true CN220875579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2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22890.XU Active CN220875579U (zh) 2023-09-17 2023-09-17 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5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4080C2 (ru) Биореактор с захватом фотонов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CN105638515B (zh) 一种生态循环淡水养殖方法
CN108739617B (zh) 一种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供水系统
CN102657133B (zh) 一种投喂丰年虾的斑马鱼养殖系统水处理装置
CN108947134B (zh) 一种沼液光处理养殖系统
CN100402122C (zh) 海水强力紫外线消毒过滤器
CN108739343A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方法
CN108203212A (zh) 一种生态自净一体式观赏鱼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20875579U (zh) 一种实验鱼类人工培育装置
CN206570083U (zh) 漂浮式微生物水体净化系统
CN2847848Y (zh) 海水强力紫外线消毒过滤器
CN204930014U (zh) 一种具有微型生态系统的鱼缸
CN215855653U (zh) 耦合生物处理和生态处理的污水净化一体化装置
CN205884414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CN105753269B (zh) 一种低成本园林式景观用水循环处理系统
CN105284703B (zh) 高原地区冷水性鱼类苗种培育系统
WO2022267236A1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集装箱水产养殖系统
CN210076364U (zh) 一种斑马鱼养殖自净化系统
CN202738635U (zh) 一种投喂丰年虾的斑马鱼养殖系统水处理装置
CN203353460U (zh) 一种家庭全自动鱼缸
CN208279457U (zh) 一种生态自净一体式观赏鱼循环水养殖系统
KR101724610B1 (ko) 자연환경적 계류형 어류 수정란 부화시스템
CN220402780U (zh) 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内循环一体设备
CN220502865U (zh) 一种蛋白质过滤沉淀硝化系统
CN217757198U (zh) 一种多功能可控温的室内实验用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