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3620U - 极片、电芯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极片、电芯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3620U
CN220873620U CN202322427602.2U CN202322427602U CN220873620U CN 220873620 U CN220873620 U CN 220873620U CN 202322427602 U CN202322427602 U CN 202322427602U CN 220873620 U CN220873620 U CN 220873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pole piece
holes
reg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76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朋
付西超
周金勇
卫志达
张海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76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3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3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3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其中,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于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集流体上设有通孔,通孔贯穿集流体的两侧表面,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均覆盖通孔,且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通过通孔连接,增加了电极表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同时设置的通孔使得集流体内部具有更多通道,减小了电阻,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极片、电芯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可充放电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是指可以进行充放电循环使用的电化学能源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供电设备上,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设备等。
相关技术中,锂电池通常包括电芯和壳体,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层叠设置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可以卷绕设置,正极片和负极片起到电极的作用。
然而,目前极片结构使得电极表面积较小,导致电池的输出功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以解决目前极片结构使得电极表面积较小,导致电池的输出功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该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于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集流体上设有通孔,通孔贯穿集流体的两侧表面,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均覆盖通孔,且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通过通孔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通过在集流体表面设置通孔,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当极片应用至电池中时,可以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同时设置的通孔使得集流体内部具有更多通道,这些通道直接连接到极片,减小了电阻,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可以为多个,多个通孔在集流体的表面间隔设置,且在集流体上形成打孔区域,打孔区域位于集流体的两侧表面的涂膏覆盖区域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的孔径可以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通孔的间距尺寸可以为大于等于0.05mm且小于等于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的覆盖区域在极片厚度方向的投影错位设置,且具有重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孔区域的边界不超过重叠区域的边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具有自集流体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极耳,极耳具有空箔区,通孔位于空箔区的范围之外。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该电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极片,极片可以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依次层叠设置,在第一方向上,正极片上的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均位于负极片上的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以内;和/或,在第二方向上,正极片上的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均位于负极片上的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以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的集流体上的通孔的数量小于等于负极片的集流体上的通孔的数量;和/或,正极片的集流体上的通孔的面积小于等于负极片的集流体上的通孔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具有自集流体的一侧延伸出的正极耳,正极耳包括设置有绝缘层的涂覆区和非涂覆区,涂覆区和非涂覆区沿正极耳的延伸方向设置,极耳涂覆区的集流体设有通孔,且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不超过绝缘层靠近非涂覆区的边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涂覆区上的通孔的面积与非涂覆区的面积的比值范围可以为大于等于0.0001且小于等于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涂覆区上的通孔的面积与极耳涂覆区的面积的比值范围可以为大于等于0.001且小于等于0.5。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片具有负极耳,负极耳与集流体的主体连接的一端具有削薄区,负极片上的通孔位于削薄区的边界以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卷绕设置,电芯可以包括圆弧区和平直区;圆弧区的所述通孔的数量大于平直区的所述通孔的数量;和/或,圆弧区的通孔的面积大于平直区的所述通孔的面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芯,电芯设置于壳体内。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其中,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于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集流体上设有通孔,通孔贯穿集流体的两侧表面,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均覆盖通孔,且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通过通孔连接,增加了电极表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同时设置的通孔使得集流体内部具有更多通道,减小了电阻,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极片、电芯及电池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局部剖视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中集流体的打孔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位置局部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局部剖视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集流体上打孔区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正极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负极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集流体的打孔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芯;11-圆弧区;12-平直区;
100-极片;100a-正极片;100b-负极片;110-集流体;111-打孔区域;112-清洗区域;120-涂膏;130-通孔;140-极耳;140a-正极耳;140b-负极耳;141-极耳涂覆区;142-非涂覆区;143-绝缘区;144-削薄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可充放电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是指可以进行充放电循环使用的电化学能源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供电设备上,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设备等。锂电池通常包括电芯和壳体,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层叠设置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可以卷绕设置,正极片和负极片均为单层金属箔,其表面涂覆有活性涂层。
然而,目前电芯的结构中,极片的表面较小,限制了电池的输出功率,并且极片的导电性能较差,使得极片内部存在电阻,影响了电池的工作效率。此外,当电池发声膨胀时,由于极片中间的金属箔无法弯曲和变形,容易导致极片损坏和极性颠倒,存在安全隐患。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通过在极片的集流体表面设置通孔,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当极片应用至电池中时,可以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同时设置的通孔使得集流体内部具有更多通道,这些通道直接连接到极片,减小了电阻,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此外,通孔使得集流体的弯曲变形能力增强,可以有效环节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减小安全隐患。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电芯及电池。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应用于电芯,电芯应用于电池中,电池可以为锂电池,锂电池可以进行充放电并循环使用,而电芯及电池可以使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产品、储能设备、交通工具等,例如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局部剖视图一,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中集流体的打孔示意图,图3为图2中A位置局部视图。
请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100,该极片100包括集流体110和涂覆于集流体110两侧表面的涂膏120,集流体110上设有通孔130,通孔130贯穿集流体110的两侧表面,集流体110两侧表面的涂膏120均覆盖通孔130,且集流体110两侧表面的涂膏120通过通孔13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极片100上的通孔130贯穿集流体110的两侧,在极片100涂布辊压时,集流体110两侧的涂膏120可以进入通孔130内部,使得集流体110两侧的涂膏120在通孔130所在位置产生接触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极片100既可以为正极片也可以为负极片,当极片100应用于电芯中时,可以是正极片和负极片中的一者上设有上述通孔130,也可以是正极片和负极片均设置有上述通孔13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通孔130的截面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者其他规则、非规则形状,只需连通集流体110的两侧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通孔13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100在电池中起到电极的作用,通过在集流体110表面设置通孔130,使得集流体110的两侧连通,从而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当极片100应用至电池中时,可以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同时设置的通孔130使得集流体110内部具有更多通道,这些通道直接连接到极片100,减小了电阻,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
此外,设置有通孔130的集流体110的弯曲和形变能力增强,当电池使用过程中产生膨胀时,通过集流体110的变形可以有效地缓解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进而减小了安全隐患。设置有通孔130的集流体110具有更轻的重量,通孔130内填充有涂膏120,使得集流体110上的涂膏120的量可以增多,进而可以在减小电芯质量的同时增大电芯容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下面首先对极片100上的通孔130的具体布置方式以及尺寸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局部剖视图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集流体上打孔区域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4和图5,并结合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30可以为多个,多个通孔130在集流体110的表面间隔设置,且在集流体110上形成打孔区域111,打孔区域111位于集流体110的两侧表面的涂膏120覆盖区域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打孔区域111为集流体110上最外围的通孔130的外边缘之间的连接线所围设形成的区域,如图5所示,通孔130的连线位置为该通孔130背离其他通孔130的一侧边缘,根据多个通孔130的分布区域的不同,打孔区域111可以具有不同的边界。
可以理解的是,通孔130的两端分别连通集流体110的两侧表面,而通孔130的两端分别被集流体110两侧的涂膏120所覆盖,避免出现通孔130的一侧覆盖有涂膏120而另一侧未覆盖涂膏120的情况,从而在保持电芯厚度具有良好一致性的同时,可以防止集流体110一侧的涂膏120渗透至另一侧导致电池能量密度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30的孔径可以为0.01mm-1mm,将通孔130的孔径尺寸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以及循环寿命。
示例性的,通孔130的孔径的具体数值尺寸可以包括但不限于0.01mm、0.02mm、0.1mm、0.2mm、0.5mm、0.9mm、0.99mm、1m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通孔130的具体孔径数值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通孔130的间距尺寸可以为0.05mm-10mm,从而在集流体110表面打孔时,将通孔130之间的间隔尺寸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以及循环寿命。
示例性的,相邻通孔130之间的间隔尺寸的具体数值可以包括但不限于0.05mm、0.06mm、0.1mm、0.2mm、1mm、5mm、9mm、9.9mm、10m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通孔130之间的具体间隔尺寸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集流体110表面打孔时,可以通过控制打孔参数将集流体110表面的通孔130孔径接近一致,并且使得多个通孔130在集流体110表面均匀分布,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以及循环寿命。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请参照图6并结合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100具有极耳140,极耳140具有空箔区,通孔130位于空箔区的范围之外。极耳140连接于集流体110的主体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极片100设置在电芯,且电芯装置至电池中时,极耳140需要进行焊接,因此,极耳140的空箔区不设置通孔130可以保证极耳140具有较高的焊接强度。此外,极耳140是在集流体110的加工过程中通过模切形成,在集流体110的表面打孔时,避开极耳140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减小集流体110的打孔面积,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对多极耳结构的极片100加工过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首先,对极片100的箔材进行打孔,箔材用于形成极片100的集流体110,打孔后的箔材形成打孔区域111和非打孔区域,通孔130位于打孔区域111,其中,非打孔区域用于后续清洗模切形成极耳140;对打孔后的箔材进行涂布辊压,从而在箔材的表面形成涂膏120;对极片100的非打孔区域进行清洗,形成清洗区域112和模切区域,打孔区域111不超出清洗区域112的边界;对极片100进行模切,切除模切区域,在极片100的边缘形成多个极耳140。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正极片的局部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负极片的局部示意图。
请参照图7至图9,并结合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芯10,该电芯10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极片100,极片100可以包括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依次层叠设置,正极片100a上的通孔130所形成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位于负极片100b上的通孔130所形成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以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上都设置有通孔130的情况下,正极片100a上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不超过负极片100b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可以防止负极产生析锂的现象,从而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其中,定义第一方向为极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第二方向为极片100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为图2中的X方向,第二方向为图2中的Y方向。示例性的,在第一方向上,正极片100a上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不超过负极片100b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示例性的,在第二方向上,正极片100a上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不超过负极片100b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上打孔区域111的边界关系,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上,满足正极片100a上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不超过负极片100b的打孔区域111的边界。
示例性的,正极片100a上的通孔130的数量小于等于负极片100b上的通孔130的数量,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上均可以设置多个通孔130,本申请实施例对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上设置的通孔130数量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正极片100a上的通孔130的面积小于等于负极片100b上的通孔130的面积。当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上均可以设置多个通孔130,正极片100a上的通孔130的面积之和小于等于负极片100b上的通孔130的面积之和,本申请实施例对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上的通孔130尺寸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片100a上的通孔130的数量小于等于负极片100b上的通孔130的数量,或者正极片100a上的通孔130的面积小于等于负极片100b上的通孔130的面积,可以使得正极片100a的通孔130内的涂膏120的量小于负极片100b的通孔130内的涂膏120的量,从而保证CB(cell Balance)值在合理可控范围内,防止产生析锂的情况。其中,CB值是指单位面积负极片100b的容量相对于正极片100a的容量的过量比。
下面对正极片100a上的通孔130的具体布置位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100a具有正极耳140a,正极耳140a包括极耳涂覆区141和非涂覆区142,非涂覆区142与极耳涂覆区141连接的一端设有绝缘区143,极耳涂覆区141的集流体110设有通孔130,且通孔130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位于绝缘区143的边界以外。涂覆区141和非涂覆区142沿正极耳140a的延伸方向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正极片100a包括极片主体和与极片主体连接的正极耳140a,极片主体上均匀布置有通孔130,通孔130布置的区域可以超出极片主体与正极耳140a之间的边界,即正极耳140a上的极耳涂覆区141域设有通孔130,同时,保证通孔130所在的打孔区域不超过绝缘区143,这样,在保证正极耳140a具有良好的焊接强度的同时,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正极片100a的集流体110上的打孔率,提高能量密度。
此外,本另一些实施例中,正极耳140a还可以整体所有区域均不设置通孔130,只在集流体110的主体上设置通孔130,从而便于集流体110进行打孔和模切,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涂覆区141上的通孔130的面积与非涂覆区142的面积的比值范围可以为0.0001-0.5。这样,可以将正极耳140a上的打孔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极耳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示例性的,极耳涂覆区141上的通孔130的面积与非涂覆区142的面积的比值的具体数值可以包括但不限于0.0001、0.0002、0.001、0.01、0.1、0.4、0.5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涂覆区141上的通孔130的面积与极耳涂覆区141的面积的比值范围可以为0.001-0.5。这样,可以增大正极片100a的电极表面积,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
示例性的,极耳涂覆区141上的通孔130的面积与极耳涂覆区141的面积的具体数值可以包括但不限于0.001、0.002、0.01、0.1、0.4、0.5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负极片100b上的通孔130的具体布置位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片100b具有负极耳140b,负极耳140b与集流体110的主体连接的一端具有削薄区144,负极片100b上的通孔130位于削薄区144的边界以外。这样,负极片100b上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不会超出削薄区144的边界。
可以理解的是,负极片100b包括极片主体和与极片主体连接的负极耳140b,极片主体上均匀布置有通孔130,通孔130布置的区域不超出极片主体与负极耳140b之间的边界,即负极耳140b上不设置通孔130,这样,可以保证负极耳140b具有良好的焊接强度,此外,由于通孔130中具有涂膏120,负极耳140b上不设置通孔130可以保证清洗过程中需要清洗的削薄区144具有良好的清洗效果,避免清洗不干净影响负极耳140b的焊接效果。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集流体的打孔示意图。
请参照图7至图10,并结合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0卷绕设置,电芯10可以包括圆弧区11和平直区12;圆弧区11的通孔130的数量大于平直区12的通孔130的数量。圆弧区11的通孔130的面积大于平直区12的所述通孔130的面积。圆弧区11和平直区12的通孔130可以满足前述的一种条件或者同时满足前述的两种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电芯10包括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依次层叠卷绕设置,正极片100a和负极片100b之间设置有隔膜,从而形成卷芯结构。电芯10卷绕时的起始端为电芯10的头部,电芯10卷绕时的结束端为电芯10的尾部,电芯10的头部位于卷绕后的电芯10的内部,电芯10的尾部位于卷绕后的电芯10的外部。
示例性的,由于电芯10从内部至外部可以卷绕多层,因此当电芯10的极片100展开时,平直区12与圆弧区11呈交替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圆弧区11的通孔130相对于平直区12的通孔130的面积更大或者数量更多,当电池产生膨胀时,圆弧区11的集流体110更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从而释放应力,避免电芯10的电极损坏或者极性颠倒,减小安全隐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芯10,电芯10设置于壳体内。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内部可以注入有电解液,电芯10浸入在电解液中,本申请实施例对壳体的具体材质和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其中,极片包括集流体110和涂覆于集流体110两侧表面的涂膏120,集流体110上设有通孔130,通孔130贯穿集流体110的两侧表面,集流体110两侧表面的涂膏120均覆盖通孔130,且集流体110两侧表面的涂膏120通过通孔130连接,增加了电极表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同时设置的通孔130使得集流体110内部具有更多通道,减小了电阻,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于所述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涂膏,所述集流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集流体的两侧表面,所述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所述涂膏均覆盖所述通孔,且所述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所述涂膏通过所述通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间隔设置,且在所述集流体上形成打孔区域,所述打孔区域位于所述集流体的两侧表面的所述涂膏覆盖区域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1mm;和/或,
相邻所述通孔的间距尺寸大于等于0.05mm且小于等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两侧表面的所述涂膏的覆盖区域在所述极片厚度方向的投影错位设置,且具有重叠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区域的边界不超过所述重叠区域的边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具有自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极耳,所述极耳具有空箔区,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空箔区的范围之外。
7.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极片,所述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依次层叠设置;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正极片上的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位于所述负极片上的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以内;和/或,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正极片上的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位于所述负极片上的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以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集流体上的所述通孔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负极片的集流体上的所述通孔的数量;和/或,所述正极片的集流体上的所述通孔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负极片的集流体上的所述通孔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具有自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延伸出的正极耳,所述正极耳包括设置有绝缘层的涂覆区和非涂覆区,所述涂覆区和所述非涂覆区沿所述正极耳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涂覆区的所述集流体设有所述通孔,且所述通孔所形成的打孔区域的边界不超过所述绝缘层靠近所述非涂覆区的边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涂覆区上的所述通孔的面积与所述非涂覆区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0001且小于等于0.5;和/或,
所述极耳涂覆区上的所述通孔的面积与所述极耳涂覆区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001且小于等于0.5。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具有负极耳,涂膏包括有位于负极耳与集流体的主体连接的一端的削薄区,所述负极片上的通孔位于所述削薄区的边界以外。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卷绕设置,所述电芯包括圆弧区和平直区;所述圆弧区的所述通孔的数量大于所述平直区的所述通孔的数量;和/或,所述圆弧区的所述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平直区的所述通孔的面积。
13.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CN202322427602.2U 2023-09-06 2023-09-06 极片、电芯及电池 Active CN220873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7602.2U CN220873620U (zh) 2023-09-06 2023-09-06 极片、电芯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7602.2U CN220873620U (zh) 2023-09-06 2023-09-06 极片、电芯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3620U true CN220873620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06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7602.2U Active CN220873620U (zh) 2023-09-06 2023-09-06 极片、电芯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3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77729B1 (en)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utton cell battery
CN216120370U (zh) 一种二次电池的电芯及二次电池
WO2001084656A1 (en) Electrode plate fo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1654976U (zh) 一种无极耳的扣式锂电池
CN101106203A (zh) 具有新电极结构的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0224214U (zh) 一种带有绝缘针或金属针电芯的卷绕型纽扣电池
CN111668534A (zh) 锂电池及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15644565U (zh) 极片、电芯结构及电池
CN216120663U (zh) 一种二次电池的电芯及二次电池
JP2020102311A (ja) 捲回型電池および捲回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9575722U (zh) 全极耳卷芯和其锂离子电池
CN220873620U (zh) 极片、电芯及电池
CN114388743B (zh)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极组的优化制备方法
CN216698666U (zh) 一种电池电芯和锂离子电池
JP2017183619A (ja) 蓄電デバイス
CN215644569U (zh) 一种用于卷绕式多极耳电芯的集流体结构
CN212365995U (zh) 一种用于卷绕式多极耳电芯的极片及卷绕式多极耳电芯
JPH11111274A (ja) 鉛蓄電池
CN219832961U (zh) 一种多极耳圆柱形电池
CN220553479U (zh) 一种电池
CN212303743U (zh) 锂电池
JP2020135979A (ja) 二次電池用極板群、二次電池用極板群の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
CN215266584U (zh) 一种多极耳卷芯结构
CN217903145U (zh) 一种极片和电池
CN216563441U (zh) 一种含新型极耳结构的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