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5239U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5239U
CN220865239U CN202321827597.8U CN202321827597U CN220865239U CN 220865239 U CN220865239 U CN 220865239U CN 202321827597 U CN202321827597 U CN 202321827597U CN 220865239 U CN220865239 U CN 220865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
fixedly connected
adjacent
plates
inn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75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咏
高辉扬
史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iy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iy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iy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iy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75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5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5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5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腔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靠近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与防护箱内腔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竖板,位于右侧的所述竖板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通过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装置可有效的良好的打开,便于使用者对充电桩本体进行使用,且可便于将充电桩本体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后续的维护,同时可对防护箱内腔的湿气进行吸收,能够保证防护箱内部环境的干燥性,进而保证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通过采用电能为机械的旋转运行提供能源,具有节能环保的使用优点,新能源汽车在进行能源补充时,通过采用充电桩进行电能的快速供应,由于充电桩的使用产生占地面积,造成可利用地面大小紧张,现有的充电桩发展有埋于地下,使用再升起的特性。
但是现有的地埋式充电桩在室内停车场中使用时,需要先打开盖板再升起来,在不需要时需要下降关闭顶口进行保护,而对于现有的这种方式,无法作用有效的良好的打开,导致充电桩使用不便,且不便于对充电桩进行拆卸,不利于后续的维护,同时现有的地埋式不具有除湿功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腔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靠近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与防护箱内腔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竖板,位于右侧的所述竖板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两个所述竖板上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内腔共同贯穿设有长轴,所述长轴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为相互啮合设置,所述长轴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伞形齿轮,所述横板上靠近左右两侧与防护箱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相邻的所述第二轴承内腔共同贯穿设有螺纹轴,两个所述螺纹轴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均固定套设有从动伞形齿轮,两个所述从动伞形齿轮均与相邻的主动伞形齿轮为相互啮合设置,两个所述螺纹轴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均啮合设有螺纹管,两个所述螺纹管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左右两侧靠近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支撑板上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两个限位开口,相邻的所述限位开口为前后设置,若干个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均贯穿相邻的限位开口内腔,并铰接设有支撑杆,若干个所述支撑杆顶端均铰接设有滑块,所述防护箱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铰接设有盖板,两个所述盖板底部靠近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若干个所述滑块均位于相邻的滑槽内腔,若干个所述滑块上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固定杆,若干个所述固定杆左右两端均与相邻的滑槽内腔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顶部靠近中心处贴合设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安装板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靠近的一侧均与充电桩本体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腔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相靠近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充电桩本体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卡接块均位于相邻的定位槽内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活动板相远离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两个所述第三轴承内腔均插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限位板相远离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杆相远离的一端均贯穿相邻的螺纹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板,两个所述螺纹杆外侧边缘均与相邻的螺纹孔内腔为相互啮合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活动板顶部和底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块,两个所述凹槽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若干个所述活动块均位于相邻的限位槽内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箱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两个所述矩形框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开口,两个所述安装开口内腔均贯穿设有吸水板,两个所述吸水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矩形框顶部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远离的一侧均与相邻的连接板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板上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定位杆,两个所述连接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盲孔,两个所述定位杆相远离的一端均插接在相邻的盲孔内腔,两个所述定位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远离的一侧均与相邻的固定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定位弹簧,两个所述定位弹簧均套设在相邻的定位杆外侧边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装置可有效的良好的打开,便于使用者对充电桩本体进行使用,且可便于将充电桩本体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后续的维护,同时可对防护箱内腔的湿气进行吸收,能够保证防护箱内部环境的干燥性,进而保证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支撑板右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处放大图。
附图中,1、防护箱;2、电机;3、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主动伞形齿轮;6、从动伞形齿轮;7、螺纹轴;8、螺纹管;9、安装板;10、连接杆;11、支撑杆;12、盖板;13、固定杆;14、充电桩本体;15、支撑板;16、电动伸缩杆;17、矩形框;18、吸水板;19、连接板;20、把手;21、滑块;22、限位板;23、活动板;24、卡接块;25、螺纹杆;26、转板;27、活动块;28、定位杆;29、定位块;30、定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包括防护箱1,防护箱1内腔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两个支撑板15相靠近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与防护箱1内腔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竖板,位于右侧的竖板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两个竖板上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内腔共同贯穿设有长轴,长轴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4,主动齿轮3与从动齿轮4为相互啮合设置,长轴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伞形齿轮5,横板上靠近左右两侧与防护箱1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相邻的第二轴承内腔共同贯穿设有螺纹轴7,两个螺纹轴7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均固定套设有从动伞形齿轮6,两个从动伞形齿轮6均与相邻的主动伞形齿轮5为相互啮合设置,两个螺纹轴7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均啮合设有螺纹管8,两个螺纹管8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左右两侧靠近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两个支撑板15上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两个限位开口,相邻的限位开口为前后设置,若干个连接杆10远离安装板9的一端均贯穿相邻的限位开口内腔,并铰接设有支撑杆11,若干个支撑杆11顶端均铰接设有滑块21,防护箱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铰接设有盖板12,两个盖板12底部靠近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若干个滑块21均位于相邻的滑槽内腔,若干个滑块21上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通孔,若干个通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固定杆13,若干个固定杆13左右两端均与相邻的滑槽内腔固定连接。
可便于将充电桩本体14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后续的维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安装板9顶部靠近中心处贴合设有充电桩本体14,安装板9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2,两个限位板22相靠近的一侧均与充电桩本体14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两个限位板22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内腔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板23,两个活动板23相靠近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24,充电桩本体14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卡接块24均位于相邻的定位槽内腔,两个活动板23相远离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两个第三轴承内腔均插接有螺纹杆25,两个限位板22相远离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杆25相远离的一端均贯穿相邻的螺纹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板26,两个螺纹杆25外侧边缘均与相邻的螺纹孔内腔为相互啮合设置,两个活动板23顶部和底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块27,两个凹槽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若干个活动块27均位于相邻的限位槽内腔。
可对防护箱1内腔的湿气进行吸收,能够保证防护箱1内部环境的干燥性,进而保证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便于对吸水板18进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防护箱1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6,两个电动伸缩杆16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17,两个矩形框17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开口,两个安装开口内腔均贯穿设有吸水板18,两个吸水板18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两个连接板19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20,两个矩形框17顶部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远离的一侧均与相邻的连接板19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两个固定板上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定位孔,两个定位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定位杆28,两个连接板19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盲孔,两个定位杆28相远离的一端均插接在相邻的盲孔内腔,两个定位杆28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9,两个定位块29相远离的一侧均与相邻的固定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定位弹簧30,两个定位弹簧30均套设在相邻的定位杆28外侧边缘。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防护箱1安装在地下,通过启动电机2,通过电机2动力输出轴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转轴带动主动齿轮3转动,通过主动齿轮3带动从动齿轮4转动,通过从动齿轮4带动长轴转动,通过长轴带动两个主动伞形齿轮5转动,通过两个主动伞形齿轮5带动相邻的从动伞形齿轮6转动,通过两个从动伞形齿轮6带动相邻的螺纹轴7转动,通过两个螺纹轴7带动相邻的螺纹管8向上移动,通过两个螺纹管8共同带动安装板9向上移动,通过两个安装板9带动连接杆10和充电桩本体14向上移动,通过若干个连接杆10带动相邻的支撑杆11向上移动,通过若干个支撑杆11带动相邻的盖板12向上打开,并在两个盖板12打开的同时充电桩本体14向上移动至防护箱1外侧,此时可对充电桩本体14进行使用,从而使得该装置可有效的良好的打开,便于使用者对充电桩本体14进行使用,当需要对充电桩本体14进行维护,通过将充电桩本体14移动至防护箱1外侧后,通过转动两个转板26,通过两个转板26带动相邻的螺纹杆25转动,通过两个螺纹杆25带动相邻的活动板23向两侧移动,通过两个活动板23带动相邻的卡接块24向两侧移动,使得两个卡接块24与相邻的定位槽分离,此时可便于将充电桩本体14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后续的维护,通过两个吸水板18的设置,可对防护箱1内腔的湿气进行吸收,能够保证防护箱1内部环境的干燥性,进而保证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当需要对吸水板18进行更换时,通过将两个盖板12打开后,并启动两个电动伸缩杆16,通过两个电动伸缩杆16带动相邻的矩形框17向上移动,使得两个矩形框17顶部均移动至防护箱1外侧,此时通过拉动定位块29,通过定位块29带动定位杆28移动,使得定位杆28与相邻的盲孔内腔分离,此时向上拉动把手20,从而可将吸水板18进行取出,从而便于对吸水板18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腔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靠近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与防护箱内腔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竖板,位于右侧的所述竖板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两个所述竖板上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内腔共同贯穿设有长轴,所述长轴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为相互啮合设置,所述长轴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伞形齿轮,所述横板上靠近左右两侧与防护箱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相邻的所述第二轴承内腔共同贯穿设有螺纹轴,两个所述螺纹轴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均固定套设有从动伞形齿轮,两个所述从动伞形齿轮均与相邻的主动伞形齿轮为相互啮合设置,两个所述螺纹轴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均啮合设有螺纹管,两个所述螺纹管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左右两侧靠近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支撑板上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两个限位开口,相邻的所述限位开口为前后设置,若干个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均贯穿相邻的限位开口内腔,并铰接设有支撑杆,若干个所述支撑杆顶端均铰接设有滑块,所述防护箱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铰接设有盖板,两个所述盖板底部靠近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若干个所述滑块均位于相邻的滑槽内腔,若干个所述滑块上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固定杆,若干个所述固定杆左右两端均与相邻的滑槽内腔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靠近中心处贴合设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安装板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靠近的一侧均与充电桩本体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腔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相靠近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充电桩本体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卡接块均位于相邻的定位槽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板相远离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两个所述第三轴承内腔均插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限位板相远离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杆相远离的一端均贯穿相邻的螺纹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板,两个所述螺纹杆外侧边缘均与相邻的螺纹孔内腔为相互啮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板顶部和底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块,两个所述凹槽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若干个所述活动块均位于相邻的限位槽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内腔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两个所述矩形框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开口,两个所述安装开口内腔均贯穿设有吸水板,两个所述吸水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矩形框顶部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远离的一侧均与相邻的连接板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板上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定位杆,两个所述连接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盲孔,两个所述定位杆相远离的一端均插接在相邻的盲孔内腔,两个所述定位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远离的一侧均与相邻的固定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定位弹簧,两个所述定位弹簧均套设在相邻的定位杆外侧边缘。
CN202321827597.8U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Active CN220865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7597.8U CN220865239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7597.8U CN220865239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5239U true CN220865239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2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7597.8U Active CN220865239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5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6162A (zh) 一种防风太阳能路灯
CN112983268B (zh) 一种应用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破土器
CN22086523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埋地安装结构
CN210402844U (zh) 一种可调节的经济管理教学展示装置
CN217197963U (zh) 一种储物箱的开合装置
CN21601557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管下放式电池组的固定结构
CN207367498U (zh) 一种市政施工用警示牌
CN214037684U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用演示装置
CN211452082U (zh) 一种移动式升降靶机
CN115800019B (zh) 一种可主动降低柜内湿度的开关柜
CN211618117U (zh) 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
CN214267538U (zh) 一种汽车易拆卸保险杠
CN210156088U (zh) 一种钢琴合页结构
CN212411428U (zh) 一种妇产科护理教学用具
CN219793773U (zh) 一种道路隔离装置
CN211918409U (zh) 一种升降式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7022223U (zh) 一种充电桩监控集成式系统显示设备
CN220857327U (zh) 一种可适应狭窄空间的配电柜
CN215751989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5554183U (zh) 无人机用可收起式太阳能充电装置
CN220869212U (zh) 一种便于通风的装甲门
CN221012270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绘图工具箱
CN213524688U (zh) 一种可切换地产模型与室内模型的展示台
CN216232972U (zh) 一种施工现场监理用无人机
CN216834330U (zh) 一种无人机实时图像传输装置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