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5261U - 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 Google Patents

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5261U
CN220855261U CN202322837200.XU CN202322837200U CN220855261U CN 220855261 U CN220855261 U CN 220855261U CN 202322837200 U CN202322837200 U CN 202322837200U CN 220855261 U CN220855261 U CN 220855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rule
head
optical attenuator
groove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372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汇
吴婷
何业明
金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 Donggu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 Donggu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 Donggu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 Donggu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372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5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5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5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衰减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将插芯本体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插芯固定件的第一插芯安装槽内,将插芯本体的另一部分插入第二插芯固定件的第二插芯安装槽内,从而提高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工作的可靠性。通过双头多芯插芯使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能满足多模光纤的需求。每个限位插槽与适配槽形成的空间均适配一个第一插芯固定件、第二插芯固定件与双头多芯插芯形成的整体,使多个双头多芯插芯被固定于一个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内,使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能满足多路光纤的需求。插接头与适配槽相匹配,因此能保证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的通配性。如此,使光衰减器满足多路多模光纤的需求,并且提高光衰减器的通配性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衰减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背景技术
光衰减器的作用主要是按用户的要求将光信号能量进行预期地衰减,常用于吸收或反射掉光功率余量、评估系统的损耗及各种测试中。它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光通信系统或测试系统所传输的光信号的功率,使系统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常用以检测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适配器是一种连接光纤跳线接口的光器件,它能够使两个光纤连接器之间实现高效连接。适配器的一端可插入不同接口类型的光纤连接器,实现不同接口间的转换。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模光纤有时难以适应工业生产需求,因此通常采用多模光纤。为了满足多模光纤的需求,往往需要采用多个光衰减器,这样不仅会导致接线混乱,而且使接线空间需求增大。光衰减器与适配器通常是分别设计的,这样不仅会导致光衰减器与适配器中的零部件通配性不强,提高生产成本,而且会导致光衰减器各部分的连接处连接不可靠,容易发生松脱,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不稳定度难以符合预期要求。在多路光纤线路的工作场合,需要通过多个光衰减器来满足多路光纤线路的工作需求,这样不仅会使接线空间增大,还会导致光纤线路凌乱、复杂。
可见,如何使光衰减器满足多路多模光纤的需求,并且提高光衰减器的通配性及可靠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使光衰减器满足多路多模光纤的需求,并且提高光衰减器的通配性及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公头部和母头部,所述公头部包括至少一个且并排设置的插接头,所述母头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数量相等且并排设置的适配槽,所述插接头开设有与所述适配槽相互连通的限位插槽,所述插接头与所述适配槽相匹配,相邻所述适配槽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所述插接头之间的距离相等;
安装于所述限位插槽内的第一插芯固定件,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设置有第一插芯安装槽,所述第一插芯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
安装于所述适配槽内的第二插芯固定件,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设置有第二插芯安装槽,所述第二插芯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的第二定位台阶;
双头多芯插芯,所述双头多芯插芯包括插芯本体,所述插芯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对接头,所述插芯本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对接头,所述第一对接头设置有背离所述插芯本体的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二对接头设置有背离所述插芯本体的第二限位台阶;
其中,所述双头多芯插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插芯安装槽与所述第二插芯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抵接,所述第二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抵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适配槽相互连通,相邻的所述限位插槽相互隔开。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钩部,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钩部,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第二钩部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悬臂,所述第二钩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
所述第一钩部朝向外侧,所述第二钩部朝向内侧,所述第一悬臂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钩部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钩槽;
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三钩部,所述第三钩部与所述钩槽相匹配;
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抵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头设置有导孔,所述第二对接头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孔相匹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双头多芯插芯包括至少两条对接光纤,所述对接光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对接头的端面平齐,所述对接光纤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对接头的端面平齐。
更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条,所述插接头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条;
所述适配槽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适配槽另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导向条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匹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宽度。
本申请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通过壳体使第一插芯固定件与第二插芯固定件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将双头多芯插芯安装于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时,将插芯本体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插芯固定件的第一插芯安装槽内,将插芯本体的另一部分插入第二插芯固定件的第二插芯安装槽内,通过第一定位台阶对第一限位台阶进行限位,通过第二定位台阶对第二限位台阶进行限位,进而使插芯本体被固定于第一插芯安装槽与第二插芯安装槽形成的空间内,避免插芯本体在第一插芯固定件与第二插芯固定件之间发生窜动,从而提高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工作的可靠性,防止因插芯本体在第一插芯固定件与第二插芯固定件之间发生窜动而导致光路的导体不稳定。通过双头多芯插芯使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能满足多模光纤的需求。每个限位插槽内均安装有一个第一插芯固定件,每个适配槽内均安装有一个第二插芯固定件。每个限位插槽与适配槽形成的空间均适配一个第一插芯固定件、第二插芯固定件与双头多芯插芯形成的整体,进而使多个双头多芯插芯被固定于一个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内,使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能满足多路光纤的需求。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的公头部的插接头插入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的母头部的适配槽中,由于插接头与适配槽相匹配,因此能保证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的通配性。如此,使光衰减器满足多路多模光纤的需求,并且提高光衰减器的通配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相互插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的壳体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头多芯插芯、第一插芯固定件以及第二插芯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头多芯插芯、第一插芯固定件以及第二插芯固定件的爆炸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6中E处的放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6中F处的放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相互插接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9中G处的放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20、壳体;30、公头部;31、插接头;32、限位插槽;33、第一导向条;34、第二导向条;40、母头部;41、适配槽;42、第一导向槽;43、第二导向槽;
50、第一插芯固定件;51、第一钩部;52、第一插芯安装槽;53、第一定位台阶;54、钩槽;55、第二悬臂;56、限位槽;
60、第二插芯固定件;61、第二钩部;62、第二插芯安装槽;63、第二定位台阶;64、第一悬臂;65、第三钩部;66、插芯固定凸部;67、限位条;
70、双头多芯插芯;71、插芯本体;72、第一对接头;73、导杆;74、第二对接头;75、导孔;76、对接光纤;77、第一限位台阶;78、第二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包括:壳体20、第一插芯固定件50、第二插芯固定件60以及双头多芯插芯70。壳体20包括公头部30和母头部40,公头部20包括至少一个且并排设置的插接头31,母头部40开设有与插接头31数量相等且并排设置的适配槽41,插接头31开设有与适配槽41相互连通的限位插槽32,插接头31与适配槽41相匹配,相邻适配槽4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插接头31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一插芯固定件50安装于限位插槽32内,第一插芯固定件50远离第二插芯固定件60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钩部51,第一插芯固定件50设置有第一插芯安装槽52,第一插芯安装槽5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53。
第二插芯固定件60安装于适配槽41内,第二插芯固定件60设置有第二插芯安装槽62,第二插芯固定件60远离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钩部61,第一钩部51与第二钩部61相适配,第二插芯安装槽62的侧壁设置有朝向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第二定位台阶63,第一定位台阶53与第二定位台阶63对向设置,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固定相连。
双头多芯插芯70包括插芯本体71,插芯本体7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对接头72,插芯本体7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对接头74,第一对接头72设置有背离插芯本体71的第一限位台阶77,第二对接头74设置有背离插芯本体71的第二限位台阶78。
其中,双头多芯插芯70固定安装于第一插芯安装槽52与第二插芯安装槽62内,第一定位台阶53与第一限位台阶77抵接,第二定位台阶63与第二限位台阶78抵接。
请参阅图1至图3,使限位插槽32与适配槽41相互连通,将第一插芯固定件50安装于插接头31的限位插槽32内,将第二插芯固定件60安装于母头部40的适配槽41内,进而通过壳体20使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
将双头多芯插芯70安装于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时,将插芯本体71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第一插芯安装槽52内,将插芯本体71的另一部分插入第二插芯固定件60的第二插芯安装槽62内。使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固定相连,通过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第一定位台阶53对插芯本体71中第一对接头72的第一限位台阶77进行限位,通过第二插芯固定件60的第二定位台阶63对插芯本体71中第二对接头74的第二限位台阶78进行限位,进而使插芯本体71被固定于第一插芯安装槽52与第二插芯安装槽62形成的空间内。将双头多芯插芯70固定安装于第一插芯安装槽52与第二插芯安装槽62内,第一定位台阶53与第一限位台阶77抵接,第二定位台阶63与第二限位台阶78抵接,避免插芯本体71在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之间发生窜动,从而提高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工作的可靠性,防止因插芯本体71在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之间发生窜动而导致光路的导体不稳定。
请参阅图5至图8,通过第一定位台阶53对第一限位台阶77进行限位,第二定位台阶63对第二限位台阶78进行限位,从而将双头多芯插芯70固定在第一定位台阶53与第二定位台阶63之间。又,在第一对接头72中第一限位台阶77背离插芯本体71设置,在第二对接头74中第二限位台阶78背离插芯本体71设置,且双头多芯插芯70固定安装于第一插芯安装槽52与第二插芯安装槽62内,第一定位台阶53与第一限位台阶77抵接,第二定位台阶63与第二限位台阶78抵接,因此,通过第一定位台阶53与第二定位台阶63的限制,使第一对接头72和第二对接头74与插芯本体71的结合更加可靠,防止第一对接头72和第二对接头74相对插芯本体71产生松动,提高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并通过双头多芯插芯70使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能满足多模光纤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应用场景中,可在一些设备中设置与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结构相同的公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与此公头相适配,使此公头的插接头31插入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的适配槽41中,由于插接头31与适配槽41相匹配,因此能保证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通配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应用场景中,在一些设备中可设置与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结构相同的母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与此母头相适配,使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的插接头31此母头的适配槽41中,由于插接头31与适配槽41相匹配,因此能保证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通配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应用场景中,可在跳线或者传输线中设置与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结构相同的公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与此公头相适配,使此公头的插接头31插入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的适配槽41中,由于插接头31与适配槽41相匹配,因此能保证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通配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应用场景中,在跳线或者传输线中可设置与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结构相同的母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与此母头相适配,使本申请提供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的插接头31此母头的适配槽41中,由于插接头31与适配槽41相匹配,因此能保证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通配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应用场景中,可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的插接头31插入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的适配槽41中,由于插接头31与适配槽41相匹配,因此能保证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通配性。
如此,使光衰减器满足多模光纤的需求,并且提高光衰减器的通配性及可靠性。
请参阅图1至图3,请参阅图6至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公头部20包括至少一个且并排设置的插接头31,母头部40开设有与插接头31数量相等且并排设置的适配槽41,插接头31开设有与适配槽41相互连通的限位插槽32,插接头31与适配槽41相匹配,相邻适配槽4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插接头31之间的距离相等。
每个限位插槽32内均安装有一个第一插芯固定件50,每个适配槽41内均安装有一个第二插芯固定件60,通过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固定相连,进而将双头多芯插芯70固定于第一插芯安装槽52与第二插芯安装槽62形成的空间内。每个限位插槽32与适配槽41形成的空间均适配一个第一插芯固定件50、第二插芯固定件60与双头多芯插芯70形成的整体。进而使多个双头多芯插芯70被固定于一个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内,使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能满足多路光纤的需求。
请参阅图3,请参阅图7至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一体成型,使所有公头部30和母头部40形成一个整体,以此来提高壳体20的结构强度,降低壳体20的生产难度,减少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适配槽41相互连通,相邻的限位插槽32相互隔开。
通过使相邻的适配槽41相互连通,一方面使一体成型的插接头31能顺利进入一体成型的母头部40内,另一方面减小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厚度,进而使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占用空间,方便整体线路的空间布局。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芯固定件50远离第二插芯固定件60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钩部51,第二插芯固定件60远离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钩部61,第一钩部51与第二钩部61相适配。
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的插接头31插入至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的适配槽41中,为了方便表述及理解,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定义为A,将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定义为B。
将A的插接头31插入B的适配槽41后,A的第一钩部51与B的第二钩部61相互钩接,进而使A与B的插接结构连接可靠,减小A与B相互分离的风险,提高插接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通过在同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中使第一钩部51与第二钩部61相适配,进而提高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通配性。
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芯固定件6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悬臂64,第二钩部61设置于第一悬臂64的端部。第一钩部51朝向外侧,第二钩部61朝向内侧,第一悬臂64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钩部51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请参阅图9至图10,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的插接头31插入至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的适配槽41中,为了方便表述及理解,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定义为A,将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定义为B。
在将A的插接头31插入B的适配槽41中的过程中,A的第一钩部51与B的第二钩部61相互挤压,进而使B的第一悬臂64发生形变,B的第二钩部61上升。当B的第二钩部61越过A的第一钩部51后,B的第一悬臂64恢复到抬升前的状态,B的第二钩部61实现与A的第一钩部51钩接。
将第二钩部61设置于第一悬臂64的端部,可使第二钩部61受挤压的过程中,第二钩部61受到较小的力即可使第一悬臂64产生形变,进而使插接过程更加顺利。第一悬臂64为悬臂结构,因此较为容易发生弯曲形变,从而使第二钩部61能更加顺利地被向上抬升。
通过使第一悬臂64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钩部51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进而使插接完成后,通过第一悬臂64对第一插芯固定件50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插芯固定件50发生窜动,提高插接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两侧设置有钩槽54。第二插芯固定件60的两侧设置有第三钩部65,第三钩部65与钩槽54相匹配。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端部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抵接。
将双头多芯插芯70安装于第一插芯安装槽52与第二插芯安装槽62形成的空间内后,第三钩部65钩设于钩槽54内进而防止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相互远离。又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端部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抵接,因此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无法继续相互靠近。如此,实现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固定相连,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对双头多芯插芯70进行固定,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芯固定件60朝向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一侧设置有插芯固定凸部66,第三钩部65位于插芯固定凸部66的两侧。第一插芯固定件50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悬臂55,钩槽54设置于第二悬臂55,插芯固定凸部66位于第二悬臂55之间。
在将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相连的过程中,将插芯固定凸部66插入至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两侧的第二悬臂55之间,通过第二悬臂55对插芯固定凸部66进行限位。在此过程中,第三钩部65顶动第二悬臂55,使第二悬臂55发生形变,直至第三钩部65进入钩槽54,使第三钩部65钩设于钩槽54内。由于第二悬臂55为悬臂结构,因此更易发生弯曲形变,使第三钩部65能更加顺利地进入钩槽54内。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插芯固定凸部66的宽度与第二悬臂55之间的距离相等。
通过第二悬臂55的内壁与插芯固定凸部66的侧壁抵接,进而对插芯固定件进行限位,进而使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进而使双头多芯插芯70能更加稳定可靠地被固定于壳体20内,提高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插芯固定凸部66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条67,第二悬臂55朝向插芯固定凸部66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56,限位条67与限位槽56相匹配。
在将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相连的过程中,通过限位槽56对限位条67进行导向。在插接到位后,通过限位槽56对限位条67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之间发生错位、扭转,提高第一插芯固定件50与第二插芯固定件60之间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至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插接头3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条33,插接头3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条34。适配槽41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导向槽42,适配槽41另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槽43。第一导向条33与第一导向槽42相匹配,第二导向条34与第二导向槽43相匹配。
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插接头31插入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适配槽41,在插接头31插入适配槽41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条33在第一导向槽42的导向下向适配槽41内部滑动,第二导向条34在第二导向槽43的导向下向适配槽41内部滑动,进而使插接头31能更加顺利地进入适配槽41。
请参阅图4至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42的宽度大于第二导向槽43的宽度。
由于第一导向槽42的宽度大于第二导向槽43的宽度,并且第一导向条33与第一导向槽42相匹配,第二导向条34与第二导向槽43相匹配,因此,第一导向条33的宽度也大于第二导向条34的宽度。如此,通过对第一导向槽42与第二导向槽43宽度的差异性达到防呆的效果,避免插接头31以错误的角度插入适配槽41,进而提高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6及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接头72设置有导孔75,第二对接头74设置有导杆73,导杆73与导孔75相匹配。
可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的插接头31插入至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的适配槽41中。为了方便表述及理解,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定义为A,将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定义为B。
在将A的插接头31插入至B的适配槽41中后,B的导杆73插入至A的导孔75内,通过导杆73与导孔75的配合,提高光纤与光纤之间的对接精度,并且防止对接后光纤与光纤之间发生错位,提高光纤对接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双头多芯插芯70包括至少两条对接光纤76,对接光纤76的一端与第一对接头72的端面平齐,对接光纤76的另一端与第二对接头74的端面平齐。
可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公头部30的插接头31插入至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母头部40的适配槽41中。为了方便表述及理解,将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定义为A,将另一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定义为B。
在将A的插接头31插入至B的适配槽41中后,A的第一对接头72的端面与B的第二对接头74的端面抵接,A的对接光纤76与B的对接光纤76对接并形成通路。通过多条对接光纤76的设置,满足多芯光衰减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接光纤76沿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10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
通过将对接光纤76并排布置,进而使双头多芯插芯70呈扁平状,减小双头多芯插芯70的厚度,使双头光纤衰减器的结构更加紧凑,防止在插接过程中产生干涉,提高插接的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公头部和母头部,所述公头部包括至少一个且并排设置的插接头,所述母头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数量相等且并排设置的适配槽,所述插接头开设有与所述适配槽相互连通的限位插槽,所述插接头与所述适配槽相匹配,相邻所述适配槽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所述插接头之间的距离相等;
安装于所述限位插槽内的第一插芯固定件,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设置有第一插芯安装槽,所述第一插芯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台阶;
安装于所述适配槽内的第二插芯固定件,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设置有第二插芯安装槽,所述第二插芯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的第二定位台阶;
双头多芯插芯,所述双头多芯插芯包括插芯本体,所述插芯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对接头,所述插芯本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对接头,所述第一对接头设置有背离所述插芯本体的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二对接头设置有背离所述插芯本体的第二限位台阶;
其中,所述双头多芯插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插芯安装槽与所述第二插芯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抵接,所述第二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适配槽相互连通,相邻的所述限位插槽相互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钩部,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钩部,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第二钩部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悬臂,所述第二钩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
所述第一钩部朝向外侧,所述第二钩部朝向内侧,所述第一悬臂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钩部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钩槽;
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三钩部,所述第三钩部与所述钩槽相匹配;
所述第一插芯固定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插芯固定件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头设置有导孔,所述第二对接头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孔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多芯插芯包括至少两条对接光纤,所述对接光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对接头的端面平齐,所述对接光纤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对接头的端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条,所述插接头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条;
所述适配槽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适配槽另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导向条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宽度。
CN202322837200.XU 2023-10-23 2023-10-23 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Active CN220855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7200.XU CN220855261U (zh) 2023-10-23 2023-10-23 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7200.XU CN220855261U (zh) 2023-10-23 2023-10-23 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5261U true CN220855261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37200.XU Active CN220855261U (zh) 2023-10-23 2023-10-23 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5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8062B1 (en) Fiber optic interface devic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P3367146A1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s
WO2021120882A1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件
PL173558B1 (pl) Zespół złącza światłowodowego
CN112764174A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CN112099157B (zh) 多芯光纤连接头、多芯光纤适配器及多芯光纤连接组件
CN220855261U (zh) 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CN218213573U (zh) 一种有源光缆
WO2024098704A1 (zh) 一种小型化mt光纤连接器及适配器组件
CN220855262U (zh) 集成式光衰减器
CN214375419U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CN210243903U (zh) 一种多芯光纤回路器
CN117348170A (zh) 双头多芯光衰减器
CN113109906A (zh) 一种光模块光口适配器、光模块及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EP3707541B1 (en) Shroud for sc optical connector
CN117348169A (zh) 双头光衰减器
WO2023060385A1 (zh) 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CN214954226U (zh) 用于光纤布线系统的光纤耦合器
CN213934295U (zh) Mt插芯组件
CN104765105A (zh) 机械传输mt插芯及单模光纤连接器
CN115144969B (zh) 一种光纤连接组件
CN220913382U (zh) 一种光纤衰减器
CN211979261U (zh) Mini插芯套管组件及lc连接器
CN216956445U (zh) 一种用于光模块的适配器组件
CN116400461B (zh) 一种公母兼容型多光纤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