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2534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52534U CN220852534U CN202322475547.4U CN202322475547U CN220852534U CN 220852534 U CN220852534 U CN 220852534U CN 202322475547 U CN202322475547 U CN 202322475547U CN 220852534 U CN220852534 U CN 220852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deflector
- deflector
- guide plate
- indo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壳体具有出风口;第一导风板的上端枢接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沿,具有多个散风孔;第二导风板的后端连接于壳体;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覆盖并关闭整个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覆盖并遮挡于第一导风板的前侧面;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时,沿出风口出风方向的风均落在第二导风板上,第二导风板的前端位于出风口的前侧,且第一导风板的下端能够沿第二导风板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依次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能够避免空调直吹用户,还能够提高空调的制热或制冷效率,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了较常用的家用电器之一,用户对空调的使用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炎炎夏日,用户常开启空调的制冷模式,若有冷风直吹于用户身上后,用户会感觉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空调机,用以解决技术现有技术中空调直吹,导致用户使用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端枢接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沿,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多个散风孔;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覆盖并关闭整个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覆盖并遮挡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前侧面;
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时,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风均落在所述第二导风板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前侧,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能够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依次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方面,通过采用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下端能够沿第二导风板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之间往复运动,若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的后端时,风仅从散风孔中吹出并经过第二导风板的遮挡引导,能够完全避免空调直吹用户;若第一导风板的下端沿着第二导风板的内表面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壳体围合形成侧风口,风从散风口和侧风口吹出,不仅能够避免空调直吹用户,还能够从侧面出风,增大空调的出风面积,提高空调的制热或制冷效率,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枢接于出风口的上沿,使得第一导风板的长度设计和转动不受风道尺寸的限制,避免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的后端时,风未经散风孔从出风口的左右端或上下端吹出,避免直吹用户,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此外,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能够完全覆盖第一导风板的散风孔,避免灰尘通过散风孔进入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依次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满足: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缝隙。如此设置,一方面,保证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过程中不与第二导风板的内表面发生干涉,防止干涉带来的摩擦噪音;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具有预设间隙,降低加工工艺及加工成本,易于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缝隙介于2mm-5mm。如此设置,防止缝隙过大,导致大量风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缝隙之间吹出,从而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达到散风或柔风效果;防止缝隙过小,导致加工工艺及加工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表面的截面为弧线结构,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壳体的枢接轴的轴心与所述弧线结构的圆心共心。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导风板转动过程中,第一导风板的底端与第二导风板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缝隙,防止缝隙过大,风从二者之间的缝隙直吹用户,导致用户使用舒适性差;另一方面,不需要第二导风板频繁运动,通过避让或补偿的方式保证二者之间具有预设缝隙,第二导风板的控制简单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后端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边缘抵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端;
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位置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侧风口;
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二侧风口;
其中,所述第二侧风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侧风口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第一导风板能够沿第二导风板运动,位于第二导风板的前端、中部位置或后端,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增强空调的实用性;第一导风板沿第二导风板的前端、中部位置和后端的运动过程中,空调的出风面积依次增大,能够提高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第一导风板发生凝露的风险。
进一步地,若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后端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封堵面之间的夹角为ɑ1,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封堵面之间的夹角为β1;其中,ɑ1和β1分别满足:ɑ1=0°且β1介于45°-55°之间;
若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封堵面之间的夹角为ɑ2,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封堵面之间的夹角为β2;其中,ɑ2和β2分别满足:ɑ2介于45°-55°之间且β2等于β1;
若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封堵面之间的夹角为ɑ3,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封堵面之间的夹角为β3;其中,ɑ3和β3分别满足:ɑ3介于25°-35°之间且β3等于β1;
其中,所述封堵面为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所在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能够向前转到直至完全脱离所述第二导风板表面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端之间形成前出风口。如此设置,能够满足用户快速制热的需求。
进一步地,若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能够向前转到直至完全脱离所述第二导风板表面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封堵面之间的夹角为ɑ4,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封堵面之间的夹角为β4;其中,ɑ4和β4分别满足ɑ4介于45°-160°之间且β4介于20°-135°之间。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具有较大的转动范围,二者配合实现多种送风模式。
进一步地,ɑ4和β4满足:ɑ4+β4=180°。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基本平行,二者之间形成的导风通道最长,定向送风距离更远,室内温度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第二导风板的枢接位置分别设置在出风口的下沿,使得第二导风板的长度设计和转动不受风道尺寸的限制,第二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避免风未经第二导风板的遮挡从出风口的左右端吹出,避免风向下直吹用户,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外侧且能够伸出至所述出风口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第二导风板的滑动连接位置设置于壳体外侧,使得第二导风板的滑动不受风道尺寸的限制;第二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避免风未经第二导风板的遮挡从出风口的左右端吹出,避免风向下直吹用户,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如此设置,一方面,在第一导风板20的底端位于第二导风板的后端或中部位置时,使得经散风孔吹出的风经第二导风板引风,避免风直吹用户,提高空调的使用舒适性;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能够完全覆盖第一导风板的散风孔,避免灰尘通过散风孔进入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如此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能够完全覆盖第一导风板的散风孔,避免灰尘通过散风孔进入风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出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出风模式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二出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二出风模式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三出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三出风模式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常规出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常规出风模式下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关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关闭模式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01、出风口;102、第一侧风口;103、第二侧风口;20、第一导风板;201、散风孔;A、封堵面;30、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连接”、“相连”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参见附图1-图10,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壳体10具有出风口101;第一导风板20的上端枢接于出风口101的上沿,第一导风板20具有多个散风孔201;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连接于壳体10;其中,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覆盖并关闭整个出风口101;第二导风板30覆盖并遮挡于第一导风板20的前侧面;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时,沿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的风均落在第二导风板30上;其前端位于出风口101的前侧,且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能够沿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依次往复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能够沿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之间往复运动,第一导风板20、第二导风板30和壳体10会围合形成连通于出风口101的侧风口;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时,沿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的风均落在第二导风板30上,防止部分沿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的风未经第二导风板30的遮挡而向下直吹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板20的上端枢接于出风口101的上沿,也就是第一导风板20的上端未枢接于风道内,从而使得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以及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均不受风道尺寸的限制;若第一导风板2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能够充分遮挡在出风口101的前侧,避免出风口101左右端的风或者出风口101上下端的风不经散风孔201直接吹向用户,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覆盖并关闭整个出风口101;第二导风板30覆盖并遮挡于第一导风板20的前侧面;第二导风板30能够完全覆盖第一导风板20的散风孔201,避免灰尘通过散风孔201进入风道。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方面,通过采用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能够沿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之间往复运动,若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时,风仅从散风孔201中吹出并经过第二导风板30的遮挡引导,能够完全避免空调直吹用户;若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沿着第二导风板30的内表面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导风板20、第二导风板30和壳体10围合形成侧风口,风从散风口201和侧风口吹出,不仅能够避免空调直吹用户,还能够从侧面出风,增大空调的出风面积,提高空调的制热或制冷效率,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20枢接于出风口101的上沿,使得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设计和转动不受风道尺寸的限制,避免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时,风未经散风孔201从出风口101的左右端或上下端吹出,避免直吹用户,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此外,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30能够完全覆盖第一导风板20的散风孔201,避免灰尘通过散风孔201进入风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沿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依次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满足: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与第二导风板3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缝隙。如此设置,一方面,保证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过程中不与第二导风板30的内表面发生干涉,防止干涉带来的摩擦噪音;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具有预设间隙,降低加工工艺及加工成本,易于制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设缝隙介于2mm-5mm。如此设置,防止缝隙过大,导致大量风从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的缝隙之间吹出,从而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达到散风或柔风效果;防止缝隙过小,导致加工工艺及加工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地,第二导风板30的内表面的截面为弧线结构,第一导风板20和壳体10的枢接轴的轴心与弧线结构的圆心共心。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导风板20转动过程中,第一导风板20的底端与第二导风板3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缝隙,防止缝隙过大,风从二者之间的缝隙直吹用户,导致用户使用舒适性差;另一方面,不需要第二导风板30频繁运动,通过避让或补偿的方式保证二者之间具有预设缝隙,第二导风板30的控制简单化。
参见附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时,第一导风板20的边缘抵于出风口101的下端,空调具有第一出风模式;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位置时,第二导风板30、第一导风板20和壳体10之间形成第一侧风口102,空调具有第二出风模式;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时,第二导风板30、第一导风板20和壳体10之间形成第二侧风口103,空调具有第三出风模式;其中,第二侧风口103的面积大于第一侧风口102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风只从散风孔201吹出,且第二导风板30向前或向上引风,避免风向下直吹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空调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风从散风孔201和第一侧风口102中吹出,从而增大了出风面积,提高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率,且能够降低第一导风板20发生凝露的风险;由于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位置且具有预设缝隙,从散风孔201吹出的风会进一步受到第二导风板30的导流,避免风向下吹;空调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风从散风孔201和第二侧风口103中吹出,进一步增大了出风面积,提高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率,且能够降低第一导风板20发生凝露的风险。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第一导风板20能够沿第二导风板30运动,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中部位置或后端,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增强空调的实用性;第一导风板20沿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中部位置和后端的运动过程中,空调的出风面积依次增大,能够提高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第一导风板20发生凝露的风险。
参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时,第一导风板20与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ɑ1,第二导风板30与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β1;其中,ɑ1和β1分别满足:ɑ1=0°且β1介于45°-55°之间;封堵面A为第一导风板20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所在平面。如此设置,使得经散风孔201吹出的风,经第二导风板30的遮挡,改变出风方向,避免风直吹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导风板20可以是平板结构也可以是弧形结构,若第一导风板20为平板结构,封堵面A为第一导风板20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所在平面,也就是,第一导风板20的上端边线和下端边线所在的平面;若第一导风板20为弧形结构,封堵面A为第一导风板20的上端边线和下端边线所在的同一平面。
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时,第一导风板20与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ɑ2,第二导风板30与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β2;其中,ɑ2和β2分别满足:ɑ2介于45°-55°之间且β2等于β1。
参见附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位置时,第一导风板20与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ɑ3,第二导风板30与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β3;其中,ɑ3和β3分别满足:ɑ3介于25°-35°之间且β3等于β1。
参见附图7-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导风板30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能够向前转到直至完全脱离第二导风板30表面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与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之间形成前出风口,空调具有常规出风模式。如此设置,能够满足用户快速制热或制冷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风板30处于打开状态,可以是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也可以是第二导风板30处于直吹打开状态。
参见附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第二导风板30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能够向前转到直至完全脱离第二导风板30表面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与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ɑ4,第二导风板30与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β4;其中,ɑ4和β4分别满足ɑ4介于45°-160°之间且β4介于20°-135°之间。如此设置,可以改变前出风口的方向以及出风面积,增大送风距离,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快速制热或制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ɑ4和β4满足:ɑ4+β4=180°。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基本平行,二者之间形成的导风通道最长,定向送风距离更远,室内温度更均匀。
参见附图1-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枢接于出风口101的下沿。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枢接于出风口101的下沿,也就是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未枢接于风道内,从而使得第二导风板30的长度以及第二导风板30的转动不受风道尺寸的限制;若第二导风板30打开出风口101且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位于出风口101的前侧,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靠近或紧贴第二导风板30的内表面时,第二导风板30引导散风孔201吹出的风向上,避免风直吹用户,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封堵面A指第一导风板20与出风口101的上沿的枢接轴的轴线和第二导风板30与出风口101的下沿的枢接轴的轴线所在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第二导风板30的枢接位置设置在出风口101的下沿,使得第二导风板30的长度设计和转动不受风道尺寸的限制,第二导风板30处于打开状态时,避免风未经第二导风板30的遮挡从出风口101的左右端吹出,避免风直吹用户,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板30滑动连接于壳体10外侧且能够伸出至出风口101的前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风板30滑动连接于壳体10外侧,而不是滑动连接于风道内,同样使得第二导风板30的滑动不受风道尺寸的限制;若第二导风板30打开出风口101且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位于出风口101的前侧,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靠近或紧贴第二导风板30的内表面时,第二导风板30引导散风孔201吹出的风向上,避免风直吹用户,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第二导风板30的滑动连接位置设置于壳体10外侧,使得第二导风板30的滑动不受风道尺寸的限制;第二导风板30处于打开状态时,避免风未经第二导风板30的遮挡从出风口101的左右端吹出,避免风直吹用户,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导风板30枢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壳体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10包括端盖,端盖设有弧形滑道,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弧形滑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导风板30的长度大于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且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大于出风口101的长度。如此设置,一方面,第一导风板20的底端位于第二导风板的后端或中部位置时,使得经散风孔201吹出或经散风孔201和侧风口吹出的且风经第二导风板30引风,避免风直吹用户,提高空调的使用舒适性;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30能够完全覆盖第一导风板20的散风孔201,避免灰尘通过散风孔201进入风道。
参见附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导风板30的宽度大于第一导风板20的宽度,第一导风板20的宽度且大于出风口101的宽度。如此设置,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导风板30能够完全覆盖第一导风板20的散风孔201,避免灰尘通过散风孔201进入风道。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所述壳体(10)具有出风口(101);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上端枢接于所述出风口(101)的上沿,所述第一导风板(20)具有多个散风孔(201);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壳体(10);
所述第一导风板(20)和所述第二导风板(30)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0)覆盖并关闭整个所述出风口(101);所述第二导风板(30)覆盖并遮挡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前侧面;
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时,沿所述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的风均落在所述第二导风板(30)上;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101)的前侧,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能够沿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依次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沿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内表面和后端依次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满足: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内表面的截面为弧线结构,所述第一导风板(20)和所述壳体(10)的枢接轴的轴心与所述弧线结构的圆心共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边缘抵于所述出风口(101)的下端;
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位置时,所述第二导风板(30)、第一导风板(20)和所述壳体(10)之间形成第一侧风口(102);
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时,所述第二导风板(30)、第一导风板(20)和所述壳体(10)之间形成第二侧风口(103);
其中,所述第二侧风口(103)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侧风口(102)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0)与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ɑ1,所述第二导风板(30)与所述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β1;其中,ɑ1和β1分别满足:α1=0°且β1介于45°-55°之间;
若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0)与所述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ɑ2,所述第二导风板(30)与所述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β2;其中,ɑ2和β2分别满足:ɑ2介于45°-55°之间且β2等于β1;以及
若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防直吹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0)与所述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ɑ3,所述第二导风板(30)与所述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β3;其中,ɑ2和β2分别满足:ɑ3介于25°-35°之间且β3等于β1;
其中,所述封堵面(A)为所述第一导风板(2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在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能够向前转到直至完全脱离所述第二导风板(30)表面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0)与所述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ɑ4,所述第二导风板(30)与所述封堵面(A)之间的夹角为β4;其中,ɑ4和β4分别满足:ɑ4介于45°-160°之间且β4介于20°-13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ɑ4和β4满足:ɑ4+β4=1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能够向前转到直至完全脱离所述第二导风板(30)表面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前端之间形成前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出风口(101)的下沿;
或,所述第二导风板(30)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外侧且能够伸出至所述出风口(101)的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大于所述出风口(101)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宽度大于所述出风口(101)的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75547.4U CN220852534U (zh) | 2023-09-11 | 2023-09-11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75547.4U CN220852534U (zh) | 2023-09-11 | 2023-09-11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52534U true CN220852534U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7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75547.4U Active CN220852534U (zh) | 2023-09-11 | 2023-09-11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52534U (zh) |
-
2023
- 2023-09-11 CN CN202322475547.4U patent/CN2208525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88278B (zh) | 空调器 | |
CN211177114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1156608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 |
CN211177354U (zh) |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 |
CN112113274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0657495B (zh) | 空调内机 | |
CN112113278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819680U (zh) | 空调器 | |
CN220852534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20852538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08901598U (zh) | 一种出风组件和使用该出风组件的空调器 | |
CN220852532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6716381U (zh) | 送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20852535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6977150U (zh) | 导风板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8317598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095884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0656336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4841210U (zh) | 空调挂机 | |
CN21225287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 |
WO2021103387A1 (zh) | 出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0801395U (zh) |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211041161U (zh) | 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空调 | |
CN109340907B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8413485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