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2526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2526U
CN220852526U CN202322451686.3U CN202322451686U CN220852526U CN 220852526 U CN220852526 U CN 220852526U CN 202322451686 U CN202322451686 U CN 202322451686U CN 220852526 U CN220852526 U CN 220852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plate
indoor unit
deflector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516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振
魏荔波
张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516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2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2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2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下导风板,其中,壳体具有出风口;下导风板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下导风板包括相互枢接的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主导风板的后端枢接于壳体;副导风板的第一端面具有沿折叠方向外凸的弧面结构,第一端面沿折叠方向指向主导风板的迎风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方面,风经过副导风板的弧面结构时,在康达效应的作用下,弧面结构引导风吹向地面,增强了空调室内机向地面送热风的能力,使得室内的热风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了较常用的家用电器之一,用户对空调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处设置下导风板,下导风板打开出风口,实现向前下方送风,在制热时,由于热空气密度小,容易上扬,不利于将热气流送达地面,导致空调的制热效果差,室内上下层温差大,空调制热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下导风板送热风能力差,空调制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出风口;
下导风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下导风板包括相互枢接的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所述主导风板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副导风板的第一端面具有沿折叠方向外凸的弧面结构,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折叠方向指向所述主导风板的迎风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方面,通过将副导风板的第一端面设有沿折叠方向向外凸的弧面结构,使得风经过弧面结构时,在康达效应的作用下,弧面结构引导风吹向地面,不会使得热风聚集在屋顶,增强了空调室内机向地面送热风的能力,使得室内的热风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副导风板展开于主导风板,相当于延长了导风板的长度,从而延长了送风距离,使得热风分布更加均匀;此外,设置相互枢接的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且主导风板的后端枢接于壳体,通过调节主导风板的角度以及副导风板与主导风板之间的夹角,实现改变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增强空调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地暖风模式,所述地暖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主导风板和所述副导风板均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主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前侧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副导风板位于所述主导风板的前侧且向下倾斜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向下倾斜送热风,避免热风聚集在屋顶,增强空调室内机向地面送热风的能力,使得室内的热风分布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模式,所述无风感模式被配置为:所述主导风板和所述副导风板折叠呈L形设置,所述主导风板、所述副导风板和所述壳体围合形成上出风口;如此设置,风从上出风口吹出,避免直吹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天幕风模式,所述天幕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主导风板和所述副导风板均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副导风板位于所述主导风板的前侧且向上倾斜设置。如此设置,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实现向上倾斜送冷风,由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形成冷热对流,使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冷风上吹的效果。
进一步地,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无风感模式,所述主导风板与出风口的端面的夹角为ɑ1;所述弧面结构的后端的切面与所述主导风板的夹角为β1;其中,ɑ1和β1分别满足:35°≤ɑ1≤45°;85°≤β1≤95°;
和/或,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天幕风模式,所述主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的端面的夹角为ɑ2;所述弧面结构的后端的切面与所述主导风板的夹角为β2;其中,ɑ2和β2分别满足:35°≤ɑ2≤45°;160°≤β2≤170°;
和/或,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地暖风模式,所述主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的端面的夹角为ɑ3;所述弧面结构的后端的切面与所述主导风板的夹角为β3;其中,ɑ3和β3分别满足:90°≤ɑ3≤100°;β3=0°。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风道;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后端枢接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下导风板的上方,所述内导风板的前端能够运动至所述出风口的前侧,所述内导风板能够将所述风道分割为上风道和下风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方面,通过设置内导风板,能够将风道分割为上风道和下风道,使内导风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温度接近,避免空调在制冷模式下,内导风板产生凝露,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空调处于制冷模式,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折叠呈L形且主导风板、副导风板和壳体之间形成上出风口,内导风板倾斜向上伸出至上出风口时,能够引导空调风从出风口的上侧吹出,由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形成冷热对流,使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冷风上吹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底座,所述内导风板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无风感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内导风板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前侧且向上倾斜设置;如此设置,在无风感模式下,内导风板能够引导空调风从出风口的上侧吹出,避免直吹用户;由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形成冷热对流,使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冷风上吹的效果;
和/或,所述天幕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内导风板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前侧且向上倾斜设置;如此设置,空调在制冷模式下,能够引导空调风从出风口的上侧吹出,由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形成冷热对流,使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冷风上吹的效果;
和/或,所述地暖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内导风板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前侧且向下倾斜设置。如此设置,空调在制热模式下,内导风板实现倾斜向下送热风,避免热空气在顶部聚集,形成热天花板的现象,从而可以让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无风感模式,所述内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的端面的夹角为γ1;其中,γ1满足:140°≤γ1≤150°;
和/或,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天幕风模式,所述内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的端面的夹角为γ2;其中,γ2满足:140°≤γ2≤150°;
和/或,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地暖风模式,所述内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的端面的夹角为γ3;其中,γ3满足:70°≤γ3≤80°。
进一步地,所述弧面结构的曲率半径为r,r满足:80mm≤r≤100mm;
和/或,所述弧面结构的前端的切面与所述弧面结构的后端的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θ,θ满足:20°≤θ≤40°。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中框,所述主导风板的后端枢接于所述中框。
进一步地,所述主导风板包括相互连接地内衬板和装饰板,所述内衬板和所述装饰板之间形成中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主导风板设置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流通有空气,由于空气自身的隔热系数较低,可以减少主导风板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温度传导,从而能够降低主导风板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前的温差,减少主导风板周围的空气因主导风板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温差产生凝露,从而避免凝露形成水滴落下,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副导风板设有散风孔。如此设置,若副导风板折叠于主导风板呈L形设置,风可以从散风孔中吹出,实现无风感,避免直吹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结构内设有海绵。如此设置,海绵能够减少主导风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温度传导,减少主导风板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温差,减少主导风板周围的空气因主导风板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温差产生凝露,从而避免凝露形成水滴落下,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板和所述装饰板相卡接。如此设置,主导风板的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在地暖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在地暖风模式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在无风感模式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在天幕风模式下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0、风道;111、出风口;112、上风道;113、下风道;120、中框;130、底座;
20、下导风板;201、上出风口;210、主导风板;211、内衬板;212、装饰板;213、中空结构;220、副导风板;222、弧面结构;
30、内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连接”、“相连”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下导风板为单导风板,一种方式中,单导风板的迎风面设置成内凹结构,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由于热空气密度小,热空气容易上扬,不利于将热气流最大化的送达地面,导致空调的制热效果较差,房间上下温差大,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差;另一种方式中,单导风板的迎风面设置成平板结构,实现沿斜前下方送风,不具有康达效应,削弱了空调室内机向地面送热风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参见附图1,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和下导风板20,其中,壳体10具有出风口111;下导风板20,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111;所述下导风板20包括相互枢接的主导风板210和副导风板220,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壳体10;所述副导风板220的第一端面具有沿折叠方向外凸的弧面结构222,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折叠方向指向所述主导风板210的迎风面。
需要说明的是,副导风板220枢接于主导风板210,即,副导风板220能够折叠或展开于主导风板2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方面,通过将副导风板220的第一端面设有沿折叠方向向外凸的弧面结构222,使得风经过弧面结构222时,在康达效应的作用下,弧面结构222引导风沿斜下方吹向地面,不会使得热风聚集在屋顶,增强了空调室内机向地面送热风的能力,使得室内的热风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副导风板220展开于主导风板210,相当于延长了导风板的长度,从而延长了送风距离,使得热风分布更加均匀;此外,设置相互枢接的主导风板210和副导风板220,且主导风板210的后端枢接于壳体10,通过调节主导风板210的角度以及副导风板220与主导风板210之间的夹角,实现改变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增强空调的实用性。
参见附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地暖风模式,所述地暖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主导风板210和所述副导风板220均打开所述出风口111,所述主导风板210位于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副导风板220位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前侧且向下倾斜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向下倾斜送热风,避免热风聚集在屋顶,增强空调室内机向地面送热风的能力,使得室内的热风分布均匀,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参见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模式,所述无风感模式被配置为:所述主导风板210和所述副导风板220折叠呈L形设置,所述主导风板210、所述副导风板220和所述壳体10围合形成上出风口201。如此设置,风从上出风口201吹出,避免直吹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天幕风模式,所述天幕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主导风板210和所述副导风板220均打开所述出风口111,所述副导风板220位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前侧且向上倾斜设置。如此设置,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实现向上倾斜送冷风,由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形成冷热对流,使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冷风上吹的效果。
参见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无风感模式,所述主导风板210与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ɑ1;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后端的切面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夹角为β1;其中,ɑ1和β1分别满足:35°≤ɑ1≤45°;85°≤β1≤95°。优选地,ɑ1=45°;β1=90°。
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天幕风模式,所述主导风板21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ɑ2;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后端的切面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夹角为β2;其中,ɑ2和β2分别满足:35°≤ɑ2≤45°;160°≤β2≤170°。优选地,ɑ2=40°;β2=165°。
参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地暖风模式,所述主导风板21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ɑ3;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后端的切面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夹角为β3;其中,ɑ3和β3分别满足:90°≤ɑ3≤100°;β3=0°。优选地,ɑ3=95°;β3=0°。
参见附图1和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10具有连通所述出风口111的风道110;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内导风板30,所述内导风板3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风道110内且位于所述下导风板20的上方,所述内导风板30的前端能够运动至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所述内导风板30能够将所述风道110分割为上风道112和下风道1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方面,通过设置内导风板30,能够将风道110分割为上风道112和下风道113,使内导风板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温度接近,避免空调在制冷模式下,内导风板30产生凝露,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空调处于制冷模式,主导风板210和副导风板220折叠呈L形且主导风板210、副导风板220和壳体10之间形成上出风口201,内导风板30倾斜向上伸出至上出风口201时,能够引导空调风从出风口111的上侧吹出,由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形成冷热对流,使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冷风上吹的效果。
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10内设有底座130,所述内导风板3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底座1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无风感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内导风板30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且向上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内导风板30的前侧位于上出风口201中。如此设置,在无风感模式下,内导风板30能够引导空调风从出风口111的上侧吹出,避免直吹用户;由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形成冷热对流,使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冷风上吹的效果。
参见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天幕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内导风板30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且向上倾斜设置。如此设置,空调在制冷模式下,能够引导空调风从出风口111的上侧吹出,由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形成冷热对流,使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提升冷风上吹的效果。
参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地暖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内导风板30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且向下倾斜设置。如此设置,空调在制热模式下,内导风板30实现倾斜向下送热风,避免热空气在顶部聚集,形成热天花板的现象,从而可以让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参见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无风感模式,所述内导风板3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γ1;其中,γ1满足:140°≤γ1≤150°。优选地,γ1=145°。
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天幕风模式,所述内导风板3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γ2;其中,γ2满足:140°≤γ2≤150°。优选地,γ2=145°。
参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地暖风模式,所述内导风板3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γ3;其中,γ3满足:70°≤γ3≤80°。优选地,γ3=75°。
参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弧面结构222的曲率半径为r,r满足:80mm≤r≤100mm。优选地,r=90mm。
参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前端的切面与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后端的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θ,θ满足:20°≤θ≤40°。优选地,θ=30°。
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10内设有中框120,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中框120。
参见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主导风板210包括相互连接地内衬板211和装饰板212,所述内衬板211和所述装饰板212之间形成中空结构213。
由于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主导风板210的迎风面参与送风,背风面不参与送风,若主导风板210为实心板状结构,主导风板210的背风面会遇冷产生凝露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主导风板210设置为中空结构213,中空结构213内流通有空气,由于空气自身的隔热系数较低,可以减少主导风板210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温度传导,从而能够降低主导风板210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前的温差,减少主导风板210周围的空气因主导风板210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温差产生凝露,从而避免凝露形成水滴落下,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副导风板220设有散风孔(图中未示出)。如此设置,若副导风板220折叠于主导风板210呈L形设置,风可以从散风孔中吹出,实现无风感,避免直吹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中空结构213内设有海绵。如此设置,海绵能够减少主导风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温度传导,减少主导风板210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温差,减少主导风板210周围的空气因主导风板210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温差产生凝露,从而避免凝露形成水滴落下,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衬板211和所述装饰板212相卡接。如此设置,主导风板210的安装效率高。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具有出风口(111);
下导风板(20),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111);所述下导风板(20)包括相互枢接的主导风板(210)和副导风板(220),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壳体(10);所述副导风板(220)的第一端面具有沿折叠方向外凸的弧面结构(222),所述第一端面沿所述折叠方向指向所述主导风板(210)的迎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地暖风模式,所述地暖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主导风板(210)和所述副导风板(220)均打开所述出风口(111),所述主导风板(210)位于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副导风板(220)位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前侧且向下倾斜设置;
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模式,所述无风感模式被配置为:所述主导风板(210)和所述副导风板(220)折叠呈L形设置,所述主导风板(210)、所述副导风板(220)和所述壳体(10)围合形成上出风口(201);
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天幕风模式,所述天幕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主导风板(210)和所述副导风板(220)均打开所述出风口(111),所述副导风板(220)位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前侧且向上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无风感模式,所述主导风板(210)与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ɑ1;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后端的切面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夹角为β1;其中,ɑ1和β1分别满足:35°≤ɑ1≤45°;85°≤β1≤95°;
和/或,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天幕风模式,所述主导风板(21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ɑ2;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后端的切面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夹角为β2;其中,ɑ2和β2分别满足:35°≤ɑ2≤45°;160°≤β2≤170°;
和/或,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地暖风模式,所述主导风板(21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ɑ3;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后端的切面与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夹角为β3;其中,ɑ3和β3分别满足:90°≤ɑ3≤100°;β3=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连通所述出风口(111)的风道(110);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内导风板(30),所述内导风板(3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风道(110)内且位于所述下导风板(20)的上方,所述内导风板(30)的前端能够运动至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所述内导风板(30)能够将所述风道(110)分割为上风道(112)和下风道(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底座(130),所述内导风板(3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底座(13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内导风板(30)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且向上倾斜设置;
和/或,所述天幕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内导风板(30)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且向上倾斜设置;
和/或,所述地暖风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内导风板(30)的前端位于所述出风口(111)的前侧且向下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无风感模式,所述内导风板(3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γ1;其中,γ1满足:140°≤γ1≤150°;
和/或,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天幕风模式,所述内导风板(3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γ2;其中,γ2满足:140°≤γ2≤150°;
和/或,若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地暖风模式,所述内导风板(30)与所述出风口(111)的端面的夹角为γ3;其中,γ3满足:70°≤γ3≤80°。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结构(222)的曲率半径为r,r满足:80mm≤r≤100mm;
和/或,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前端的切面与所述弧面结构(222)的后端的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θ,θ满足:20°≤θ≤40°。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中框(120),所述主导风板(210)的后端枢接于所述中框(120);
和/或,所述主导风板(210)包括相互连接地内衬板(211)和装饰板(212),所述内衬板(211)和所述装饰板(212)之间形成中空结构(213);
和/或,所述副导风板(220)设有散风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213)内设有海绵;和/或,所述内衬板(211)和所述装饰板(212)相卡接。
CN202322451686.3U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852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51686.3U CN220852526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51686.3U CN220852526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2526U true CN220852526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1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51686.3U Active CN220852526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2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3499B (zh) 一种竖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864899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895645A (zh) 空调导风板和空调
CN209991595U (zh) 一种可避免凝露的空调导风板出风结构以及空调导风板
CN216693750U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783123B (zh) 一种强化辐射供冷/供热顶板换热的吊顶装置
CN11016014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6051925A (zh) 空调器
WO2023273620A1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441329U (zh) 空气式放射空调机
CN202195544U (zh) 单跨度空调系统
CN209246250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9442573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6196301A (zh) 低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2085252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8886921U (zh) 空调器
CN208475458U (zh) 空调壁挂机
CN20856688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418972U (zh) 一种多面出风卡式空调机
CN10940508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860429U (zh) 空调器
CN109099510A (zh) 空调器
CN206073254U (zh) 一种强化辐射供冷/供热顶板换热的吊顶装置
CN108488922A (zh) 空调壁挂机
CN22095884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