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0966U - 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0966U
CN220850966U CN202322803732.1U CN202322803732U CN220850966U CN 220850966 U CN220850966 U CN 220850966U CN 202322803732 U CN202322803732 U CN 202322803732U CN 220850966 U CN220850966 U CN 220850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valve
pressure gas
fair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037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宗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Honglian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Honglian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Honglian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Honglian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037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0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0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0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主要技术特征在于:阀座上设有高压气体接口,高压气体接口与设置在阀座内的高压气体通道连通,高压气体通道止于阀座凸台的上表面;阀体上设置工作气体接口,工作气体接口与阀体的内腔相贯通;线圈先导头组件的先导外套与阀体的内腔连接;还包括与线圈先导头组件的固定铁芯的螺纹连接的整流罩。有益效果:将线圈先导头组件与阀体内腔连接,省去中轴杆的布置空间,使阀体体积缩小,利于与不同型号的制氧机配套。通过设置整流罩可缓释高压气体与氮气排出口发出的气体流速声音。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换向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对于制氧机电磁气动换向阀来说,其产品的体积小、工作效率高、噪音低是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此才能更好地为便携式制氧机配套。
授权公告号为CN2147435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便携制氧机用气动换向阀,该阀体的阀腔内设有中轴杆,中轴杆的两端分别设置膜片,先导阀设置在阀体的顶端。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先导阀的通、断电,使阀体的上腔通气、断气,使中轴杆的两端的膜片交替的推动中轴杆,使其中轴杆上、下移动,将阀腔内的气体实现排进排出。
由于这种结构设置了膜片,且膜片通过上盖、底座分别设置在阀体的上下两端,由于膜片的外边缘被上盖、底座和阀体连接固定,所以气体顶起膜片时,气体需要在上盖与阀体内腔、底座与阀体内腔之间均要设置一段给膜片的运动空间,以便于中轴杆能顶起膜片运动,可见,这种结构使阀体的体积增大,不适合便携式制氧机使用。先导阀设置在阀体之上,同样也占据整体空间、增大体积。
该气动换向阀在阀体内设置了一排排气圆孔,气体进入排气圆孔后由排气海绵降噪消音后,由排气盖板排气孔排出,由于该结构阀体内设置了一排排气圆孔,故排气时,气体可由任意一排气圆孔排出,使其每个排气圆孔与气体之间发生气体流速的声音,虽然最终由排气海绵降噪消音,但这种气体流速的声音无法通过排气海绵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阀座、设置在所述阀座上的阀体、与所述阀体连接的线圈先导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设有高压气体接口,所述高压气体接口与设置在阀座内的高压气体通道连通,所述高压气体通道止于阀座凸台的上表面;所述阀体上设置工作气体接口,所述工作气体接口与阀体的内腔相贯通;所述线圈先导头组件的先导外套与阀体的内腔连接;还包括与所述线圈先导头组件的固定铁芯的螺纹连接的整流罩。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气体接口设置在阀座的前端面或后端面的中心处。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气体接口分布在阀体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且均匀分布在阀体的中心线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罩包括卡板、设置在所述卡板上的卡扣、设置在所述整流罩上的卡孔及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整流罩内的内螺纹轴孔、所述内螺纹轴孔上设置豁口,所述内螺纹轴孔被豁口均布分成四个圆弧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整流罩内部的中心处的消音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填充物是消音海绵、陶瓷滤芯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线圈模块的通电、断电,将动铁芯、密封胶堵与固定铁芯的吸合、脱离,实现现有气动换向阀的中轴杆的换向动作,进而取代现有气动换向阀中轴杆、膜片,由于没有中轴杆、膜片,其在阀体的内腔中不用预留膜片的行程空间,使其高压气体在阀体内流通更加顺畅,没有气体滞留时所产生的噪声,使其阀体内气体流速的声音均匀一致。
将线圈先导头组件与阀体内腔连接,省去中轴杆的布置空间,故使其阀体的体积缩小,节省了空间,高压气体在阀体内滞留时间短,故提高工作效率。利于与不同型号的制氧机配套安装。
在线圈先导头组件的固定铁芯的螺纹处连接整流罩,通过设置整流罩可缓释高压气体与氮气排出口发出的气体流速声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沿A-A线的剖视图,图中所表达的结构是线圈先导头组件为通电状态下的内部构造;
图6是图1所示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沿C-C线的剖视图,图中所表达的结构是线圈先导头组件为断电状态下的内部构造;
图8是本实用新型阀座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沿E-E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沿F-F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7所示为D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3是图4中去掉整流罩后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整流罩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的仰视图;
图16是图15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阀座;2、阀体;3、线圈先导头组件;4、整流罩;101、高压气体接口;102、高压气体通道;103、凸台;104、沉头孔;105、球珠;201、工作气体接口;202、内腔;301、先导外套;302、固定铁芯;303、螺纹;304、线圈;305、线圈模块;306、动铁芯;307、空隙;308、氮气排出口;309、密封胶堵;310、滑槽;401、排气口;402、卡板;403、卡扣;404、卡孔;405、内螺纹轴孔;406、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包括阀座1、设置在阀座1上的阀体2、与阀体2连接的线圈先导头组件3,阀座1上设有高压气体接口101,高压气体接口101与设置在阀座1内的高压气体通道102连通,高压气体通道102止于阀座1凸台103的上表面;阀体2的前端面或后端面设置工作气体接口201,工作气体接口201与阀体2的内腔202相贯通;线圈先导头组件3的先导外套301与阀体2的内腔202连接。
如图5所示,工作时,线圈先导头组件3的线圈304中的线圈模块305通电使其固定铁芯302与动铁芯306吸合,固定铁芯302与动铁芯306之间的空隙307消除,空隙307如图7所示;线圈先导头组件3的固定铁芯302内的氮气排出口308关闭,同时,动铁芯306和密封胶堵309向上抬起,使密封胶堵309与阀座1的凸台103分离,高压气体通道102开启,高压气体经高压气体接口101沿高压气体通道102进入阀体2的内腔202,由于此时的固定铁芯302与动铁芯306是贴合状态,使其固定铁芯302与动铁芯306之间的空隙307消除,故高压气体接口101与氮气排出口308无法形成排气通路,使高压气体接口101与工作气体接口201连通,所以进入阀体2的内腔202的高压气体由工作气体接口201排出。
如图7、图12所示,线圈先导头组件3在断电状态下,线圈先导头组件3的线圈304中的线圈模块305断电使其固定铁芯302与动铁芯306分离,固定铁芯302与动铁芯306之间的空隙307开启,线圈先导头组件3的固定铁芯302内的氮气排出口308开启,同时,动铁芯306和密封胶堵309向下运动,使密封胶堵309与阀座1的凸台103贴合,高压气体通道102关闭,阀体2的内腔202的气体沿线圈先导头组件3的滑槽310到达,固定铁芯302与动铁芯306之间的空隙307处,并由定铁芯302与动铁芯306之间的空隙307处沿氮气排出口308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施例是将线圈先导头组件1设置在阀体2上,通过线圈模块305的通电、断电,将动铁芯306、密封胶堵309与固定铁芯302的吸合、脱离,实现现有气动换向阀的中轴杆的换向动作,进而取代现有气动换向阀中轴杆、膜片,由于没有中轴杆、膜片,其在阀体2的内腔中不用预留膜片的行程空间,使其高压气体在阀体2内流通更加顺畅,没有气体滞留时所产生的噪声,使其阀体2内气体流速的声音均匀一致。
同时将线圈先导头组件与阀体内腔连接,省去中轴杆的布置空间,故使其阀体的体积缩小,节省了空间,高压气体在阀体2内滞留时间短,故提高工作效率。
高压气体接口101的位置如图1所示,高压气体接口101设置在阀座1的前端面或后端面的中心处,再如图8-11所示,本实施例中,高压气体接口101设置在阀座1的前端面,高压气体接口101内设置高压气体通道102,高压气体通道102贯通阀座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以及贯通阀座1的凸台103的上表面,阀座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由球珠105封堵,由此可见,高压气体由高压气体接口101进入高压气体通道102后,由于高压气体接口101处于阀座1的前端面的中心处,所以高压气体在高压气体通道102内向阀体1的两个凸台103的上表面排出时,其高压气体分别流向凸台103上表面的行程、流量都是均衡的,故实现阀体内腔的气压均衡。阀座1上还设有均匀分布的沉头孔104,沉头孔104用于放置与阀体实现连接的螺钉。
工作气体接口201的位置如图1、图7所示,工作气体接口201分布在阀体2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且均匀分布在阀体2的中心线两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延伸扩展,较为优选的,如图5、图7所述还包括与线圈先导头组件的固定铁芯302的螺纹303连接的整流罩4。
如图13-16所示,整流罩4包括卡板402、设置在卡板402上的卡扣403,设置在整流罩4上的卡孔404、排气口401。设置在整流罩4内的内螺纹轴孔405,内螺纹轴孔405上设置豁口406,内螺纹轴孔405被豁口406均布分成四个圆弧体。
整流罩4是这样实现与固定铁芯302的螺纹303连接的,先将卡板402上的卡扣403与整流罩4上的卡孔404卡接,使整流罩4与卡板402形成一刚性体;再将整流罩4内被豁口406均布分成四个圆弧体的内螺纹轴孔405与固定铁芯302的螺纹303压合,整流罩4的底面与线圈304贴合,如此,氮气排出口308排出的高压气体汇集在整流罩4内部的中心处,经整流罩缓释高压气体与氮气排出口308发出的气体流速声音后,由排气口401排出。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罩4内部的中心处还设置如等消音填充物,使其工作更加静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罩4的排气口401处外接消音器,进行二次降噪,使其工作更加静音。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6)

1.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包括阀座(1)、设置在所述阀座上的阀体(2)、与所述阀体连接的线圈先导头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设有高压气体接口(101),所述高压气体接口与设置在阀座内的高压气体通道(102)连通,所述高压气体通道止于阀座(1)凸台(103)的上表面;所述阀体上设置工作气体接口(201),所述工作气体接口与阀体的内腔(202)相贯通;所述线圈先导头组件的先导外套(301)与阀体的内腔连接;还包括与所述线圈先导头组件的固定铁芯(302)的螺纹(303)连接的整流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体接口(101)设置在阀座的前端面或后端面的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气体接口(201)分布在阀体(2)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且均匀分布在阀体的中心线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4)包括卡板(402)、设置在所述卡板上的卡扣(403)、设置在所述整流罩上的卡孔(404)及排气口(401)、设置在所述整流罩内的内螺纹轴孔(405)、所述内螺纹轴孔上设置豁口(406),所述内螺纹轴孔被豁口均布分成四个圆弧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整流罩(4)内部的中心处的消音填充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填充物是消音海绵、陶瓷滤芯中的一种。
CN202322803732.1U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Active CN220850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03732.1U CN220850966U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03732.1U CN220850966U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0966U true CN220850966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7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03732.1U Active CN220850966U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0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05500U (zh) 车用高速燃气喷射电磁阀
CN220850966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制氧机电磁换向阀
CN106089500A (zh) 一种直通式双通道燃气喷射阀
CN207945338U (zh) 一种磁保持脉冲电磁阀
CN105556090B (zh) 进气歧管用促动器
CN106837640A (zh) 针阀运动速度可控的共轨喷油器
CN202790816U (zh) 一种电磁气阀改良结构
CN215258109U (zh) 使用带密封圈活塞的电磁脉冲阀
CN2926706Y (zh) 双稳态电磁阀
CN214305517U (zh) 滑阀控制组件和使用滑阀控制组件的电磁脉冲阀
CN206468838U (zh) 一种分步直动式电磁阀
CN202102912U (zh) 制动灯开关及采用这种开关的汽车气压制动灯和汽车
CN220850965U (zh) 一种带有导向套的线圈先导头组件
CN220850967U (zh) 一种制氧机电磁气动换向阀
CN220850844U (zh) 一种制氧机气动换向阀
CN204372226U (zh) 一种电磁阀
CN201198906Y (zh) 双膜片电磁阀
CN101943276A (zh) 一种组合式气阀
CN209586830U (zh) 一种组合阀
CN101397954B (zh) 真空电磁调节器
CN215334756U (zh) 一种应用于色选机上的子弹式大流量高频电磁阀
CN202500682U (zh) 真空电磁调节器
CN112460322B (zh) 滑阀控制组件、使用滑阀控制组件的电磁脉冲阀和工作方法
CN105697292A (zh) 环保抽真空装置
CN112923116B (zh) 一种流体压力控制阀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