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0650U - 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0650U
CN220850650U CN202322850451.1U CN202322850451U CN220850650U CN 220850650 U CN220850650 U CN 220850650U CN 202322850451 U CN202322850451 U CN 202322850451U CN 220850650 U CN220850650 U CN 220850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re component
wheel core
copper worm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504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光
邓坤
陈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izhuowei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aizhuowei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aizhuowei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aizhuowei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504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0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0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0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属于焊接领域。包括采用黑色金属材料制成的轮芯部件,过盈配合套装在所述轮芯部件外周面上、采用有色金属材料制成、且难以直接焊接到轮芯部件上的轮缘部件,沿着所述轮芯部件和轮缘部件连接面两侧设置的两道环形焊接槽,以及填充并焊接在所述焊接槽内的搭接部件。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轮芯部件和轮缘部件之间设置焊接槽,填充具有高兼容性的焊材,用焊材将二者有机连接,确保强度等性能。而且所述轮芯部件和轮缘部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传递扭矩,整体承载能力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领域,尤其是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双金属复合材料是以钢为基础,表面复合非铁金属及合金,它不仅增加了非铁金属及合金的强度,而且节约了大量的铜材等非铁金属,降低了生产成本。钢基铜合金蜗轮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发展起来。
参阅附图1,现有的钢基铜合金蜗轮多采用铜包铁结构整体铸造,传统的“铜包铁”结构,不仅导致蜗轮整体的强度低,易磨损,使用寿命周期短,而且由于轮缘是砂型浇注的,致密度低,机械性能差,且易出现气孔、夹砂、砂眼等铸造缺陷,成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涉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包括:
采用黑色金属材料制成的轮芯部件,过盈配合套装在所述轮芯部件外周面上、采用有色金属材料制成、且难以直接焊接到轮芯部件上的轮缘部件,沿着所述轮芯部件和轮缘部件连接面两侧设置的两道环形焊接槽,以及填充并焊接在所述焊接槽内的搭接部件。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焊接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的剖口。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剖口的深度4mm;所述剖口的角度为10°。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焊接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剖口外部的凹槽。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黑色金属材料与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之间的熔点差为500~700℃。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为ZCuSn12Ni2
所述黑色金属材料为QT500-7。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搭接部件采用高镍材料焊接得到;所述高镍材料的牌号为CMC-M61N,规格1.2mm。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轮缘部件与所述轮芯部件之间采用H7/s6过盈配合。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轮缘部件与所述轮芯部件之间连接面可以为圆柱形。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轮缘部件的齿根圆df/2-轮芯部件直径D/2≈2×轮缘部件的齿根圆的模数m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轮芯部件和轮缘部件之间设置焊接槽,填充具有高兼容性的焊材,用焊材将二者有机连接,确保强度等性能。而且所述轮芯部件和轮缘部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传递扭矩,整体承载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铜包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铜蜗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焊缝槽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0、轮芯部件;20、轮缘部件;30、焊接槽;40、搭接部件;31、剖口;32、凹槽;50、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参阅附图2至3,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包括:轮芯部件10、轮缘部件20和搭接部件40。
其中,所述轮芯部件10采用黑色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黑色金属材料为QT500-7,并通过热处理正火,提高轮芯部件10的强度、增加硬度和耐磨性。轮缘部件20采用有色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为ZCuSn12Ni2,具有更好的减摩性、耐磨性,韧性,机械性能高,不易产生咬死现象,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所述轮缘部件20套装在所述轮芯部件10外周面,所述轮缘部件20与所述轮芯部件10连接面50为圆柱形,采用H7/s6过盈配合,过盈配合可传递扭矩,整体承载能力更强。因为所述黑色金属材料与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之间的熔点差为500~700℃。具体地,所述ZCuSn12Ni2和QT500-7两种材料之间的熔点差为600℃左右,而且ZCuSn12Ni2和QT500-7两种材料熔点、热传导性不一样,因此轮缘部件20难以直接焊接到轮芯部件10上的轮缘部件20。为了更好的焊接,沿着所述轮芯部件10和轮缘部件20连接面50两侧设置有两道环形焊接槽30,所述焊接槽30的截面形状为“V”形的剖口31,常规的激光焊(浅表焊)不需要开剖口31,本实施例开剖口31,用于填焊丝,剖口31深度4mm,(过深剖口31加工难,焊丝用量大,成本高,但是牢度好,过浅不够牢),所述剖口31角度为10°,剖口31角度过大导致焊丝增多,增加成本;剖口31角度过小的话不利于焊接;激光溶化3mm,加起来一共7mm。搭接部位为采用高镍材料焊丝材料,所述高镍材料焊丝材料的牌号为CMC-M61N,规格1.2mm。此种材料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可保证ZCuSn12Ni2和QT500-7两种材料更好地焊接融合。另外,所述焊接槽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剖口31外部的凹槽32。考虑到焊接变形等因素,端面会重新加工,此凹槽32可避开加工到焊缝的作用。
其中,所述轮缘部件20的齿根圆df/2-轮芯部件10直径D/2≈2×轮缘部件20的齿根圆的模数mn。焊缝直径D也就是轮芯部件10的直径过大,焊缝影响区增大将会影响齿根强度;反之,焊缝直径D也就是轮芯部件10的直径太小,铜合金材料较多,材料较贵,成本增加较多。
为了方便理解铜蜗轮的接合结构的技术方案,对其焊接过程做出简要说明:采用离心浇铸工艺、ZCuSn12Ni2材料铸造轮缘部件20,采用正火处理QT500-7材料铸造的轮芯部件10;打磨制作剖口31和凹槽32,并将轮缘部件20采用H7/s6过盈配合套装在所述轮芯部件10上,形成焊缝槽,且焊缝有效深度不低于5mm;3、焊前预热160℃,焊后保温100~120℃,约20min;焊接采用激光焊接,10000w(48%即可)+送丝+气保护;其中,送丝材料为高镍材料,牌号CMC-M61N,规格1.2mm;气保护用气体为He,吹入方式旁轴侧吹;焊接完成后精加工,制齿。
本实施例中的蜗轮中的轮缘部件20和轮芯部件10采用“过盈配合+激光焊接”方式连接,通过焊材将二者有机连接,确保强度等性能,而且所述轮芯部件10和轮缘部件20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传递扭矩,整体承载能力更强。蜗轮整体的强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周期更长,成品率更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黑色金属材料制成的轮芯部件(10),过盈配合套装在所述轮芯部件(10)外周面上、采用有色金属材料制成、且难以直接焊接到轮芯部件(10)上的轮缘部件(20),沿着所述轮芯部件(10)和轮缘部件(20)连接面(50)两侧设置的两道环形焊接槽(30),以及填充并焊接在所述焊接槽(30)内的搭接部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30)的截面形状为“V”形的剖口(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剖口(31)的深度4mm;所述剖口(31)的角度为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剖口(31)外部的凹槽(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金属材料与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之间的熔点差为500~7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为ZCuSn12Ni2
所述黑色金属材料为QT5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件(40)采用高镍材料焊接得到;所述高镍材料的牌号为CMC-M61N,规格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部件(20)与所述轮芯部件(10)之间采用H7/s6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部件(20)与所述轮芯部件(10)之间连接面(50)可以为圆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部件(20)的齿根圆df/2-轮芯部件(10)直径D/2≈2×轮缘部件(20)的齿根圆的模数mn。
CN202322850451.1U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Active CN220850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50451.1U CN220850650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50451.1U CN220850650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0650U true CN220850650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6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50451.1U Active CN220850650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0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9437B (zh) 金属部件的接合方法及金属接合体
JP2007508145A (ja) 過度の硬化を起こす傾向のある同じ材料どうしをあるいは互いに異なる材料をフィラー材料として銅または銅合金を使用することによってプラズマやレーザーや電子ビームにより溶接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1376189A (zh) 涉及连接相异的金属的方法和装置
CN100544876C (zh) 高阻尼铜合金与钢的焊接工艺
JP2012519598A (ja) フラックス入りワイヤ電極
CN220850650U (zh) 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CN107178606B (zh) 一种行星齿轮架
CN115026390A (zh) 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焊接方法
CN104227262B (zh) 一种用于异种材料焊接的双芯焊条
CN107043893B (zh) 凸轮轴制作方法及凸轮轴
CN100381243C (zh) 接合两块分别由铝材料和铁或钛材料制成的板材的方法
CN205189866U (zh) 一种新型采煤机截齿
CN216279203U (zh) 减速机用复合蜗轮
CN109080695B (zh) 循环球转向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03674B (zh) 一种适合中厚板不开坡口高速焊接的金属粉药芯焊丝
CN204094331U (zh) 一种用于异种材料焊接的双芯焊条
CN210118373U (zh) 非焊接汽车传动轴
CN2595472Y (zh) 一种复合轧辊
CN113639010A (zh) 减速机用复合蜗轮及复合方法
CN85105131A (zh) 凸轮轴制造法
CN111482609A (zh) 径向扶正滑动轴承动环的制造方法
CN103398085A (zh) 一种花键轴头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4602490U (zh) 一种摩擦焊加拉齿的车用电机内花键空心轴
CN113927205B (zh) 一种高速工具钢焊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1327B (zh) 一种硬质合金刀圈热熔镶齿的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