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7158U - 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7158U
CN220847158U CN202322724170.1U CN202322724170U CN220847158U CN 220847158 U CN220847158 U CN 220847158U CN 202322724170 U CN202322724170 U CN 202322724170U CN 220847158 U CN220847158 U CN 220847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template
platform unit
unit
side perso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241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小斌
向山川
邓文杰
陈浩
樊正东
陆鹤升
黄伟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241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7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7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7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包括平台单元,平台单元的一端用于和模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平台单元的另一端铰接有斜撑,平台单元与斜撑之间能够相互转动,斜撑通过可伸缩丝杆与模板相连,丝杆与模板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丝杆能够调节模板与平台单元连接的斜边的长度。当底节模板需要翻模至顶节模板之上时,平台单元可随底节模板一起接于顶节模板之上,通过调节平台单元与斜撑之间转动的角度,通过调节丝杆的长度即模板与平台单元连接的斜边的长度,使平台单元能够水平平行于地面,以便工作人员在平台单元上进行作业。该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操作灵活,可调整角度以适应不同曲率下的模板,可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传统桥型H造型设计和施工工艺都已日趋完善。为满足现代城市景观美学,各类造型优美的异型桥梁正不断发展壮大。异型桥梁通常上塔柱为钢结构,下塔柱通常为保证受压要求而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异型桥梁全桥桥塔采用混凝土结构。上塔柱钢结构可通过工厂定型加工制造,数控化高,精度高,操作便利。下塔柱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塔柱造型曲率大,混凝土浇筑模板异形,造成人员空中操作安全隐患大。
异型混凝土塔柱施工,一般采用翻模、液压爬模等施工工艺。桥塔混凝土采用分节段浇筑,每个节段的模板四周均需搭设人员操作平台,当浇筑完成顶节模板后,拆除底节模板,将其接于顶节模板之上,由于模板和人员操作平台采用焊接固定,因此当底节模板翻模至顶节模板之上时,首先需要将人员操作平台拆除,待底节模板接于顶节模板之上时,再根据模板的角度重新在空中调整焊接位置,使人员操作平台水平平行于地面,如此循环,直至塔柱浇筑完成。
这种搭设人员操作平台的方法,需在空中不断调整人员操作平台的焊接位置以适应不同曲率下的模板,安拆困难、费工费时,并且人员操作平台在高空中调整至水平状态难度大,安全系数低,难以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异型混凝土塔柱施工,由于采用翻模、液压爬模等施工工艺,导致模板人员操作平台定位困难、重复利用安拆复杂、安装风险高、安装精度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包括平台单元,所述平台单元的一端用于和模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平台单元的另一端铰接有斜撑,所述平台单元与所述斜撑之间能够相互转动,所述斜撑通过可伸缩丝杆与所述模板相连,所述丝杆与所述模板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丝杆能够调节所述模板与所述平台单元连接的斜边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当底节模板需要翻模至顶节模板之上时,所述平台单元可随底节模板一起接于顶节模板之上,通过调节所述平台单元与所述斜撑之间转动的角度,通过调节所述丝杆的长度即所述模板与所述平台单元连接的斜边的长度,使所述平台单元能够水平平行于地面,以便工作人员在平台单元上进行作业。相较传统模板外侧人员施工平台,该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操作灵活,可调整角度以适应不同曲率下的模板,可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平台单元包括第一层平台单元、第二层平台单元,所述第一层平台单元铺设于所述第二层平台单元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层平台单元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层平台单元的长度,所述第二层平台单元长于所述第一层平台单元的一端用于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模板,另一端用于铰接斜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模板侧面设有若干节点板,所述节点板上设有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二层平台单元、所述丝杆分别通过插入开口销与所述节点板紧固锁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层平台单元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所述斜撑,当所述第二层平台单元与所述斜撑之间的角度调整完成后,通过拧紧开口销使所述第二层平台单元与所述斜撑紧固锁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斜撑为中空钢管,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斜撑内,所述丝杆能够沿所述斜撑轴向伸缩,所述丝杆的长度为65-85cm,所述丝杆用以辅助所述斜撑将所述平台单元与所述模板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层平台单元铺设有厚度为2-4mm的花纹防滑钢板,以减少施工人员打滑摔倒的风险,提高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层平台单元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以便对平台单元进行吊装,提高施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平台单元的边缘垂直固定有防护栏杆,所述栏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2m,以进一步保障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平台单元的宽度为1.3-1.8m,为施工人员在平台单元上作业预留了充足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若干个平台单元横向相互拼接形成一圈平台,所述平台围绕所述模板周向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平台单元、斜撑以及栏杆的材质均为型钢,该材质为工程主材,加工及安装工艺简单,可现场制作,适用范围广,降低了成本投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包括平台单元,所述平台单元的一端用于和模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平台单元的另一端铰接有斜撑,所述平台单元与所述斜撑之间能够相互转动,所述斜撑通过可伸缩丝杆与所述模板相连,所述丝杆与所述模板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丝杆能够调节所述模板与所述平台单元连接的斜边的长度。
当底节模板需要翻模至顶节模板之上时,所述平台单元可随底节模板一起接于顶节模板之上,通过调节所述平台单元与所述斜撑之间转动的角度,通过调节所述丝杆的长度即所述模板与所述平台单元连接的斜边的长度,使所述平台单元能够水平平行于地面,以便工作人员在平台单元上进行作业。相较传统模板外侧人员施工平台,该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操作灵活,可调整角度以适应不同曲率下的模板,可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模板;2-平台单元;21-第一层平台单元;22-第二层平台单元;3-斜撑;4-丝杆;5-栏杆;6-吊耳;71-第一销轴;72-第二销轴;8-节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包括平台单元2,平台单元2的一端用于和模板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平台单元2的另一端铰接有斜撑3,平台单元2与斜撑3之间能够相互转动,斜撑3通过可伸缩丝杆4与模板1相连,丝杆4与模板1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丝杆4能够调节模板1与平台单元2连接的斜边的长度。当底节模板1需要翻模至顶节模板1之上时,平台单元2可随底节模板1一起接于顶节模板1之上,通过调节平台单元2与斜撑3之间转动的角度,通过调节丝杆4的长度即斜撑3与平台单元2的连接距离,使平台单元2能够水平平行于地面,以便工作人员在平台单元2上进行作业。该平台单元2操作灵活,可调整角度以适应不同曲率下的模板1,可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较优的方案中,平台单元2可以设置两层,第一层平台单元21用于供施工人员作业,第二层平台单元22用于吊装装配。并且,第二层平台单元22的长度需要长于第一层平台单元21的长度,第二层平台单元22长于第一层平台单元21的一端用于与模板1紧固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斜撑3铰接,使平台单元2既能固定安装于模板1,还能调整角度。
在较优的方案中,模板1侧面设有若干节点板8,节点板8上设有第一销轴71孔,当平台单元2、斜撑3、模板1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完成后,可以通过插入开口销的方式将第二层平台单元22、丝杆4与节点板8紧固锁定。
在较优的方案中,第二层平台单元22通过第二销轴72铰接斜撑3,第二层平台单元22与斜撑3可以相对转动,当第二层平台单元22与斜撑3之间的角度调整完成后,通过插入开口销的方式使第二层平台单元22与斜撑3紧固锁定。
在较优的方案中,斜撑3可以为中空钢管,斜撑3不仅能够用以调整平台单元2的角度,使平台单元2适应不同曲率下的模板1,还能够用以承载平台单元2的重力。
在较优的方案中,丝杆4沿斜撑3的轴向伸缩设置,丝杆4的长度为65-85cm,丝杆4采用双螺母型,双螺母型丝杆4负载较大,稳定性强,精密度高,适用于中度或者重度载荷下需要高刚度和精确定位的机械。将丝杆4设于斜撑3内,使斜撑3的长度能够延伸,用以辅助斜撑3与模板1进行连接。
在较优的方案中,第一层平台单元21铺设有厚度为2-4mm的花纹防滑钢板,以增强施工人员与平台单元2表面的摩擦力,减少施工人员打滑摔倒的风险;第二层平台单元22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6,以便对平台单元2进行吊装,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平台单元2的外周边缘围合有防护栏杆5,栏杆5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2m,以保障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进一步地,若干个平台单元2横向相互拼接形成一圈平台,平台围绕所述模板周向连接固定,其中平台单元2的宽度设置为1.3-1.8m,为施工人员在平台单元2上作业预留了充足空间,如图3所示。
在较优的方案中,平台单元2、斜撑3以及栏杆5的材质采用型钢,使用型钢材质的加工及安装工艺简单,可现场制作,适用范围广,降低工程成本投入。
实施例2
使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当底节模板1需要翻模至顶节模板1之上时,若干个平台单元2所形成的平台可随底节模板1一起翻模,接于顶节模板1之上。然后在高空中根据模板1的曲率变化,调节平台单元2与斜撑3之间转动的角度,使平台单元2与地面平行,再调节可伸缩丝杆4的长度,使斜撑3与模板1实现紧固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底节模板1需要翻模至顶节模板1之上时,若干个平台单元2所形成的平台可从底节模板1上拆卸,将拆卸后的平台单元2吊装至地面,在陆地上进行角度的调整,使平台单元2平行于地面,然后再将平台单元2吊装连接至对应模板1上。将高空调整平台单元2转换为陆地调整,能够降低高空施工风险,减少安全投入措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单元(2),所述平台单元(2)的一端用于和模板(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平台单元(2)的另一端铰接有斜撑(3),所述斜撑(3)通过可伸缩丝杆(4)与所述模板(1)相连,所述丝杆(4)与所述模板(1)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单元(2)、所述丝杆(4)分别通过第一销轴(71)紧固连接于所述模板(1)侧面的节点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单元(2)通过第二销轴(72)铰接所述斜撑(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3)为中空钢管,所述丝杆(4)设置于所述斜撑(3)内,所述丝杆(4)能够沿所述斜撑(3)的轴向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4)的长度为65-8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单元(2)铺设有厚度为2-4mm的花纹防滑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单元(2)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单元(2)的边缘围合固定有防护栏杆(5),所述栏杆(5)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2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单元(2)的宽度为1.3-1.8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平台单元(2)横向相互拼接形成一圈平台,所述平台围绕所述模板(1)周向连接固定。
CN202322724170.1U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Active CN220847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24170.1U CN220847158U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24170.1U CN220847158U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7158U true CN220847158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2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24170.1U Active CN220847158U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7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7818B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筒壁施工方法及专用施工设备
CN106677211A (zh) 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及其工法
CN103161126A (zh) 路桥变截面空心高墩滑模施工方法
CN107387122A (zh) 一种用于管廊全断面施工的模板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CN212079327U (zh) 一种液压调节式侧墙模板台车
CN111236688A (zh) 一种用于对圆形筒仓进行体外加固的可升降施工平台
CN203939225U (zh) 房建楼板混凝土浇筑作业台架
CN107806019A (zh) 大跨度悬索桥门型索塔施工方法
CN108756441A (zh) 一种用于变径塔的液压顶升倒装装置及其吊装方法
CN107460889A (zh)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整体移动式支架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7939141A (zh) 一种钢结构塔及其施工方法
CN107419746A (zh) 一种移动模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2277900B (zh) 宝瓶形空间钢结构的分段累积顶升安装方法
CN220847158U (zh) 一种模板侧面人员施工平台
CN202064281U (zh) 一种滑模模架
CN102635061B (zh) 山涧跨河斜拉链栈桥及其吊装方法
CN110748156A (zh) 一种通过滑动定位的大型筒仓顶部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310234B (zh) 外悬爬塔式起重机支护系统
CN103243910B (zh) 液压可控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模竖向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6809520U (zh) 一种无级调节的贝雷片支撑架
CN105863261A (zh) 一种万向可调式悬挂模板系统
CN207211196U (zh) 一种移动模架体系
CN214696827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及行走模架系统
CN211949737U (zh) 一种用于对圆形筒仓进行体外加固的可升降施工平台
CN206267519U (zh) 一种单机位液压爬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