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6158U - 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6158U
CN220846158U CN202321676654.7U CN202321676654U CN220846158U CN 220846158 U CN220846158 U CN 220846158U CN 202321676654 U CN202321676654 U CN 202321676654U CN 220846158 U CN220846158 U CN 220846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ell culture
wheel
culture
rota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66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官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filed Critical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Priority to CN2023216766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6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6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6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部,用于容纳预培养的细胞;转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培养部转动,所述转动器与培养部活动连接,转动过程中,培养部始终保持同一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第一转动架、第二转动架的旋转过程中,细胞培养容器能够保持始终如一的状态,且能避免细胞附着在瓶壁或瓶口,降低细胞变形、死亡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胚胎体外培养是把胚胎放在专门容器里,使胚胎体外持续发育。
体外胚胎发育的关键是人造子宫的开发,胚胎在植入子宫过程中,涉及一系列机械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这对于胚胎的发育至关重要,也是早期胚胎发育研究的“黑盒子”。
来自以色列研究所的Jacob H.Hanna团队发表了其经7年反复试验、微调、检查研发的一种人造机械子宫,并首次使用人造子宫培养了小鼠胚胎6天时间(达到小鼠整个妊娠期20天的三分之一),且胚胎在人造子宫培育过程中发育正常的研究成果。人造子宫包含恒温箱、营养物质和通风系统,首先,研究人员会将人类脐带血清,添加到玻璃小瓶中;然后,将小鼠胚胎放置在玻璃小瓶内;这些瓶子会被连在一个轮子上,轮子会缓慢旋转,避免胚胎附着在玻璃瓶子上,因为,一旦不小心附着在瓶身上,胚胎就会发生变形,直接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体外胚胎旋转培养过程中,胚胎附着在玻璃瓶上会导致胚胎变形、死亡,设计一种胚胎细胞培养装置,在旋转培养过程中能够保持始终如一的状态,且能避免细胞附着在瓶壁或瓶口,降低细胞变形、死亡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包括:
培养部,用于容纳预培养的细胞;
转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培养部转动,所述转动器与培养部活动连接,转动过程中,培养部始终保持同一状态。
本申请中的转动器驱动培养部转动,转动过程中培养部不会随着转动器的转动变换角度,而是始终保持同一状态,保证细胞的稳定生长。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器包括旋转装置与传动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培养部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旋转装置转动,从而带动培养部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架与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与第二转动架交错设置并保持同步转动,使得在转动过程中培养部始终保持同一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架与第二转动架具备相同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部包括转动支架与细胞培养容器;所述细胞培养容器与转动支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支架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瓶的瓶口的直径小于瓶底的直径,使得培养瓶内的细胞及溶液不易从培养瓶流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输出轮、传导介质、从动轮、动力源与输出轴;所述输出轮与输出轴相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所述从动轮与动力源相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所述输出轮通过传导介质与从动轮相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使得动力源带动输出轴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输出轴远离输出轮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架相连接,实现动力源带动第一转动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联动装置与从动轴;所述联动装置的一端与输出轴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从动轴与第二转动架相连接,使得第二转动架跟随第一转动架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内侧与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内侧与从动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外侧与第二传动轮的外侧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第一转动架、第二转动架的旋转过程中,细胞培养容器能够保持始终如一的状态,且能避免细胞附着在瓶壁或瓶口,降低细胞变形、死亡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细胞培养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培养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转装置;2、传动装置;3、支撑装置;4、底架;5、电源;11、第一转动架;12、第二转动架;13、培养部;131、转动支架;132、培养瓶;133、第一限位装置;134、底板;135、培养板;136、第二限位装置;137、第三限位装置;21、输出轮;22、传导介质;23、第一张紧结构;24、从动轮;25、第二张紧结构;26、动力源;27、输出轴;28、第一传动轮;31、第二传动轮;32、从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包括:
培养部13,用于容纳预培养的细胞;
转动器,用于驱动培养部13转动,转动器与培养部13活动连接,转动过程中,培养部13始终保持同一状态。
转动器带动培养部13以预定点为圆心转动,带动安置在培养部13内部的细胞转到,达到防止细胞贴壁的作用。并且转动过程中培养部13不会随着转动器的转动变换角度,而是始终保持同一状态,保证细胞的稳定生长。
转动器包括旋转装置1与传动装置2;旋转装置1与培养部13相连接;传动装置2驱动旋转装置1转动,从而带动培养部13转动。
旋转装置1包括第一转动架11与第二转动架12;第一转动架11与第二转动架12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并保持同步转动,使得在转动过程中培养部13始终保持同一状态。
具体的,第一转动架11朝向第二转动架12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圆周阵列在第一转动架11上。第二转动架12朝向第一转动架11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圆周阵列在第二转动架12上。
培养部13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架相连接。
为使培养部13能够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同一状态,第一转动架11与第二转动架12具备相同的结构,第一安装架的数量与第二安装架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一安装架在第一转动架11上的排列位置与第二安装架在第二转动架12上的排列位置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培养部13包括转动支架131与细胞培养容器;细胞培养容器与转动支架131可拆卸连接。
转动支架131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细胞培养容器为培养瓶132,培养瓶132具有瓶盖,瓶盖与培养瓶132可分离。
作为优选,培养瓶132的瓶口的直径小于瓶底的直径,使得培养瓶132内的细胞及溶液不易从培养瓶132流出。
在转动支架131的侧壁上设置第一限位装置133与底板134;第一限位装置133卡住培养瓶132的瓶口;使用时将培养瓶132的底部放置在底板134上,防止培养瓶132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限位装置133内滑脱。
具体的,第一限位装置133为C字型卡扣,卡扣的开口方向设置在培养瓶132的非离心力方向,防止在转动过程中,培养瓶132在离心力的驱动下从第一限位装置133内滑脱。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装置2包括输出轮21、传导介质22、从动轮24、动力源26与输出轴27;输出轮21与输出轴27相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从动轮24与动力源26相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输出轮21通过传导介质22与从动轮24相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使得动力源26带动输出轴27转动。
输出轴27远离输出轮21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架11相连接,实现动力源26带动第一转动架11转动。
具体的,输出轮21与从动轮24均为皮带轮;传导介质22为皮带;动力源26为电机。电机转动带动从动轮24转动,通过皮带使得输出轮21转动,从而驱动第一转动架11转动。
或者,输出轮21与从动轮24均为链轮;传导介质22为传动链。
为保持传导介质22紧贴在输出轮21与从动轮24上,传动装置2还包括张紧组件;张紧组件与传导介质22接触。
具体的,张紧组件包括第一张紧结构23与第二张紧结构25,第一张紧结构23与第二张紧结构25于从动轮24的两侧将传导介质22拉开,使得传导介质22处于紧绷状态,无论从动轮24正转或反转,传导介质22均能带动输出轮21随着从动轮24同步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装置2还包括联动装置与从动轴32;联动装置的一端与输出轴27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从动轴32与第二转动架12相连接,使得第二转动架12跟随第一转动架11转动。
作为优选,联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28与第二传动轮31,第一传动轮28的内侧与输出轴27相连接;第二传动轮31的内侧与从动轴32相连接;第一传动轮28的外侧与第二传动轮31的外侧啮合。
第一传动轮28、第二传动轮31均位于第一转动架11与第二转动架12之间,实现了第一转动架11与第二转动架12的同步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装置2包括转动外壳;输出轴27插入转动外壳的内部,以固定第一转动架11的位置。从动轴32远离第二转动架12的一端插入支撑装置3的内部,以固定第二转动架12的位置。
具体的,输出轮21、传导介质22、第一张紧结构23、从动轮24、第二张紧结构25均设置在转动外壳的内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用于固定传动装置2、支撑装置3位置的底架4;传动装置2、支撑装置3设置在底架4的顶部,传动装置2、支撑装置3分别与底架4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架4的侧壁上设置电源5,电源5的一端穿过底架4后与动力源26相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5相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底板134上设置能够安装培养板135的第二限位装置136、第三限位装置137。第二限位装置136沿预定轨道在底板134上滑动。第三限位装置137沿预定轨道在底板134上滑动。
具体的,底板134的内部设置第一滑道,第二限位装置136分别经底板134的两侧进入第一滑道。底板134的内部设置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与第一滑道垂直且不互通,第二滑道的开口位于底板134远离转动支架131的方向上;第三限位装置137的一端插入第二滑道的内部,并沿第二滑道运动。
作为优选,两个第二限位装置136之间设置第一牵引结构,使得第二限位装置136能够牢牢卡住培养板135的两侧。第三限位装置137与第二滑道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二牵引结构,使得第三限位装置137能够将培养板135挤压在转动支架131上,防止在转动过程中,培养板135从转动支架131上脱落。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其包括,其特征在于,
培养部,用于容纳预培养的细胞;
转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培养部转动,所述转动器与培养部活动连接,转动过程中,培养部始终保持同一状态;所述转动器包括旋转装置与传动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培养部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旋转装置转动,从而带动培养部转动;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架与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与第二转动架交错设置并保持同步转动,使得在转动过程中培养部始终保持同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与第二转动架具备相同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部包括转动支架与细胞培养容器;所述细胞培养容器与转动支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输出轮、传导介质、从动轮、动力源与输出轴;所述输出轮与输出轴相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所述从动轮与动力源相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所述输出轮通过传导介质与从动轮相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使得动力源带动输出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远离输出轮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架相连接,实现动力源带动第一转动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联动装置与从动轴;所述联动装置的一端与输出轴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从动轴与第二转动架相连接,使得第二转动架跟随第一转动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内侧与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内侧与从动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外侧与第二传动轮的外侧啮合。
CN202321676654.7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 Active CN220846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6654.7U CN220846158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6654.7U CN220846158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6158U true CN220846158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5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6654.7U Active CN220846158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6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846158U (zh) 一种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
CN216688165U (zh) 一种诱导多能干细胞培养装置
CN213473595U (zh) 一种培养基的自动制作分装装置
CN211771353U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20460492U (zh) 一种免疫细胞培养袋混匀机构
CN114369530A (zh) 一种使用免疫磁珠的自动核酸提取设备
CN208199503U (zh) 一种药剂科中心摆药单元传送装置
CN207175944U (zh) 一种用于海洋微藻的储存装置
CN112899162A (zh)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218607656U (zh) 一临床麻醉用咽喉镜安装装置
CN112278525A (zh) 一种具有自定量加料功能的细胞培养箱
CN109679851A (zh) 一种带自动转盘结构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CN112119861A (zh) 一种茶苗自动取苗装置
CN220432818U (zh) 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CN219793011U (zh) 一种用于免疫细胞扩增的细胞培养装置
CN215856101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尿素酶法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
CN207384419U (zh) 一种智能化分区式婴儿培养箱设备
CN110498193A (zh) 一种轮盘式采血管存储移出装置及移出方法
CN211024077U (zh) 一种新型肝病科用热灸理疗设备
CN116355758B (zh) 一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培养容器
CN214937536U (zh) 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
CN211255713U (zh) 妇科医疗用玻璃器皿清洗消毒一体化设备
CN216061121U (zh) 一种医药洁净室用新型无菌传递装置
CN220568263U (zh) 一种可调节的生物材料称量用称重装置
CN207130247U (zh) 一种海洋微藻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