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2818U - 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2818U
CN220432818U CN202321005253.9U CN202321005253U CN220432818U CN 220432818 U CN220432818 U CN 220432818U CN 202321005253 U CN202321005253 U CN 202321005253U CN 220432818 U CN220432818 U CN 220432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ubator
spirulina
fixed
tub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52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荣
任海飞
杨喜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tuokeqi Derong Spirul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tuokeqi Derong Spirul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tuokeqi Derong Spirul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Etuokeqi Derong Spirul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52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2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2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2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涉及螺旋藻生产相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底板正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培养箱管,培养箱管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培养杆,培养杆左右端位于培养箱管内部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圆架,两个圆架之间的位置设置多个呈环形均布设置的置放板,立板的右侧位于培养箱管正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培养灯,置放板正下方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配重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圆板带动置放板的旋转移动,可使多个置放板逐一从弧形口的位置穿过,使置放板上侧的螺旋藻的灯光照射范围和时间得到均布,实现螺旋藻的均布培养,同时配重杆装配在置放板的下侧位置,保证置放板的位置稳定,可避免置放板上侧的螺旋藻不会掉落到培养箱管的内壁上。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旋藻生产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藻是全面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营养素来源。此外,它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在螺旋藻的养殖中主要以光合自养法为主,为了提高螺旋藻的养殖效率,一般会使用到相应的管道培养装置用于对螺旋藻的养殖工作,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在使用管道培养装置对螺旋藻进行培养时,由于螺旋藻处在管道培养装置被光线照射的时间和范围不均匀,进而会导致管道培养装置内部的螺旋藻被培养的效果不一致;
2、在使用管道培养装置对螺旋藻进行培养时,由于置放螺旋藻的结构稳定性不足,因此在对螺旋藻的位置进行旋转调节时,会导致螺旋藻在结构上脱出,以此使螺旋藻无法被光线照射。
因此,现有的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通过圆板带动置放板的旋转移动,可使多个置放板逐一从弧形口的位置穿过,使置放板上侧的螺旋藻的灯光照射范围和时间得到均布,实现螺旋藻的均布培养,同时配重杆装配在置放板的下侧位置,可保证置放板的位置稳定,可避免置放板上侧的螺旋藻不会掉落到培养箱管的内壁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包括底板,底板正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培养箱管,培养箱管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培养杆,培养杆的左右端位于培养箱管内部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圆架,两个圆架之间的位置设置多个呈环形均布设置的置放板,培养箱管左方的底板上侧壁固定有立板,立板的右侧位于培养箱管正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培养灯,置放板正下方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配重杆,置放板的下侧均固定有装配板,装配板下侧的左右部位均开设有T形口,配重杆上侧的左右部位均固定有T形块,T形块滑动设置在T形口内部。
进一步地,培养箱管上侧的中部位置开设有弧形口,弧形口的内部固定有观察板。
进一步地,两个圆架相反的侧壁中部均固定有与培养箱管的左右侧壁转动连接的轴杆,置放板均通过左右侧壁固定的转杆与圆架的侧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培养箱管右方的轴杆端部均固定有从轮板。
进一步地,底板上侧的中部位置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转轴端固定有主轮板,主轮板通过皮带与从轮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培养箱管的下侧固定有与底板相固定的撑架,电机处在撑架的内侧位置。
进一步地,培养箱管的前侧开设有封闭口,封闭口的内部设置有与之两侧铰接的封闭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螺旋在放入到培养箱管内部的置放板上侧位置,然后在通过电机工作,进而电机可经过主轮板通过皮带带动从轮板的旋转,并以此带动培养杆和圆架的转动,由此培养杆和圆架会直接带动两个圆架之间的置放板进行位置转动,使多个置放板逐一从弧形口的位置穿过,此时培养灯可对对应的置放板进行照射,以此使置放板上侧的螺旋藻的灯光照射范围和时间得到均布,进而实现螺旋藻的均布培养。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配重杆安装在配重杆的下侧位置,由此圆架在转动时,通过配重杆对置放板的拉扯,进而配重杆使置放板的下侧部位一致处于重心向下,可使置放板的上侧位置一直朝向上方,以此使置放板两侧的转杆会在圆架的侧壁上转动,以此可保证置放板的位置稳定,可避免置放板上侧的螺旋藻不会掉落到培养箱管的内壁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培养箱管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培养杆和置放板的结构连接图;
图4为置放板的结构图;
图5为培养杆的结构图;
图6为培养箱管的外部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板;101、立板;2、培养箱管;201、观察板;202、封闭板;203、弧形口;204、封闭口;3、撑架;4、电机;401、主轮板;5、培养灯;6、培养杆;601、从轮板;602、圆架;603、轴杆;7、置放板;701、装配板;702、T形口;703、转杆;704、配重杆;705、T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正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培养箱管2,培养箱管2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培养杆6,培养杆6的左右端位于培养箱管2内部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圆架602,两个圆架602之间的位置设置多个呈环形均布设置的置放板7,培养箱管2左方的底板1上侧壁固定有立板101,立板101的右侧位于培养箱管2正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培养灯5;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用,在对螺旋藻进行培养时,可将螺旋在放入到培养箱管2内部的置放板7上侧位置,然后在通过电机4工作,进而电机4可经过主轮板401通过皮带带动从轮板601的旋转,并以此带动培养杆6和圆架602的转动,由此培养杆6和圆架602会直接带动两个圆架602之间的置放板7进行位置转动,使多个置放板7逐一从弧形口203的位置穿过,此时培养灯5可对对应的置放板7进行照射,以此使置放板7上侧的螺旋藻的灯光照射范围和时间得到均布。
置放板7正下方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配重杆704,置放板7的下侧均固定有装配板701,装配板701下侧的左右部位均开设有T形口702,配重杆704上侧的左右部位均固定有T形块705,T形块705滑动设置在T形口702内部位置,通过配重杆704安装在装配板701的下侧位置,进而配重杆704使置放板7的下侧部位处于重心向下,可使置放板7的上侧位置一直朝向上方,由此圆架602在转动时,通过配重杆704对置放板7的拉扯,以此使置放板7两侧的转杆703会在圆架602的侧壁上转动,同时在对配重杆704进行拆卸时,可将T形块705在T形口702的内部位置取出,即可使配重杆704与装配板701之间脱离连接,以此可对配重杆704进行拆卸处理。
其中如图1、6所示,培养箱管2上侧的中部位置开设有弧形口203,弧形口203的内部固定有观察板201,培养箱管2的前侧开设有封闭口204,封闭口204的内部设置有与之两侧铰接的封闭板202,在对培养箱管2内部的螺旋藻进行放置和取出时,可通过将封闭板202在封闭口204的内部进行旋转,进而可使封闭口204打开,此时即可对培养箱管2的内部进行操作。
其中如图1至图5所示,两个圆架602相反的侧壁中部均固定有与培养箱管2的左右侧壁转动连接的轴杆603,置放板7均通过左右侧壁固定的转杆703与圆架602的侧壁转动连接,位于培养箱管2右方的轴杆603端部均固定有从轮板601,底板1上侧的中部位置固定有电机4,电机4的转轴端固定有主轮板401,主轮板401通过皮带与从轮板601转动连接,培养箱管2的下侧固定有与底板1相固定的撑架3,电机4处在撑架3的内侧位置,在控制电机4工作时,电机4可经过主轮板401通过皮带对从轮板601进行转动处理,以此可使从轮板601带动轴杆603在培养箱管2的侧壁上转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正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培养箱管(2),所述培养箱管(2)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培养杆(6),所述培养杆(6)的左右端位于所述培养箱管(2)内部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圆架(602),两个所述圆架(602)之间的位置设置多个呈环形均布设置的置放板(7),所述培养箱管(2)左方的所述底板(1)上侧壁固定有立板(101),所述立板(101)的右侧位于所述培养箱管(2)正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培养灯(5),所述置放板(7)正下方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配重杆(704),所述置放板(7)的下侧均固定有装配板(701),所述装配板(701)下侧的左右部位均开设有T形口(702),所述配重杆(704)上侧沿长度方向固定有两个T形块(705),所述T形块(705)滑动设置在所述T形口(70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管(2)上侧中部开设有弧形口(203),所述弧形口(203)的内部固定有观察板(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圆架(602)相反的侧壁中部均固定有与所述培养箱管(2)的左右侧壁转动连接的轴杆(603),所述置放板(7)均通过左右侧壁固定的转杆(703)与所述圆架(602)的侧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培养箱管(2)右方的所述轴杆(603)端部均固定有从轮板(6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侧的中部位置固定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转轴端固定有主轮板(401),所述主轮板(401)通过皮带与所述从轮板(60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管(2)的下侧固定有与所述底板(1)相固定的撑架(3),所述电机(4)处在所述撑架(3)的内侧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管(2)的前侧开设有封闭口(204),所述封闭口(204)的内部设置有与之两侧铰接的封闭板(202)。
CN202321005253.9U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Active CN220432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5253.9U CN220432818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5253.9U CN220432818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2818U true CN220432818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4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5253.9U Active CN220432818U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2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42122A (zh) 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及细菌培养方法
CN220432818U (zh) 一种螺旋藻管道培养装置
CN211793524U (zh) 一种移动式植物组织培养装置
CN206791361U (zh) 一种笼门统一调节鸡舍
CN210176836U (zh) 一种植物细胞发酵罐
CN209321827U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上料装置
CN208434471U (zh) 一种旋转挖树装置
CN114158445A (zh) 一种苔藓营养繁殖用补光养护装置及其养护方法
CN213960985U (zh) 一种玉竹种植用育苗装置
CN209456443U (zh) 一种教学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CN113403176B (zh) 一种同步定位式碳中和微藻养殖装置
CN206575926U (zh) 一种可快速打开的智能农业大棚
US20240158734A1 (en) Automatic sliding table mechanism of culture vessel carrier and shaker incubator
CN215454380U (zh) 一种羊肚菌菌种的培养设备
CN106256178A (zh) 一种盆栽土壤养护作业平台
CN113308362A (zh) 微生物分离鉴定划线标记器
CN211832081U (zh) 一种低碳节能的林业育苗装置
CN220777016U (zh) 一种鸡蛋孵化装置
CN219117428U (zh) 一种微生物细胞培养用放置架
CN111771723A (zh) 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旋转可调式原料培养设备
CN113133384A (zh) 一种食用菌接种之后可自动取出培养皿的装置
CN205741007U (zh) 一种双向调节装置
CN220432663U (zh) 一种微生物有机肥料培育装置
CN220597462U (zh) 实验室微藻培养箱
CN208972252U (zh) 多肉植物组培变异品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