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3650U - 一种翻盖式气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盖式气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3650U
CN220843650U CN202322528860.XU CN202322528860U CN220843650U CN 220843650 U CN220843650 U CN 220843650U CN 202322528860 U CN202322528860 U CN 202322528860U CN 220843650 U CN220843650 U CN 220843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flip
valve seat
cover
close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288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正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ai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ai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ai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ai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288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3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3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3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盖式气阀,包括:阀座,所述阀座设置有上下贯穿设置的排气孔;盖体,绕水平设置的枢轴转动设于所述阀座,可相对所述阀座向上翻转以具有打开状态或者向下翻转以具有关闭状态,所述盖体设有密封件,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件能够封闭所述排气孔;卡扣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阀座之间,能够将所述盖体稳定在所述关闭状态。以上翻盖式气阀利用上下翻转的盖体来带动密封件关闭或者打开排气孔能够大幅降低气阀的整体厚度的尺寸,简化了结构,便于运输和储存,利用卡扣组件可将盖体稳定在关闭状态,防止盖体受到外力而导致外部气体侵入,确保气密性,而且卡扣组件对于盖体的翻转操作使用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翻盖式气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袋气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盖式气阀。
背景技术
真空压缩袋一般设置有气阀以用于排气,气阀一般采用上下活动的气塞、用于压住气塞的盖体和用于锁定盖体的高度位置的固定结构,这样的气阀普遍存在厚度较厚的问题,导致真空压缩袋叠放时总体高度偏高,给包装、运输和使用带来了一些不好的体验。而且,用于锁定盖体的高度位置的固定结构较为复杂,生产、组装以及使用都较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易、厚度尺寸较小、操作使用便利的翻盖式气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包括:阀座,所述阀座设置有上下贯穿设置的排气孔;盖体,绕水平设置的枢轴转动设于所述阀座,可相对所述阀座向上翻转以具有打开状态或者向下翻转以具有关闭状态,所述盖体设有密封件,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件能够封闭所述排气孔;卡扣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阀座之间,能够将所述盖体稳定在所述关闭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盖式气阀,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以上翻盖式气阀利用上下翻转的盖体来带动密封件关闭或者打开排气孔能够大幅降低气阀的整体厚度的尺寸,简化了结构,便于运输和储存,利用卡扣组件可将盖体稳定在关闭状态,防止盖体受到外力而导致外部气体侵入,确保气密性,而且卡扣组件对于盖体的翻转操作使用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一圈环形围板,所述阀座的内部和所述环形围板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盖体和所述密封件的容置空间,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环形围板的外周壁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盖体上活动设有扳扣件,所述扳扣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上表面安装有面盖,所述扳扣件成型于所述面盖的侧部并能够相对所述面盖上下摆动,所述环形围板的外周壁设有导向凸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为位于所述导向凸部与所述阀座的上表面之间的卡槽部,所述扳扣件具有可向下摆动至所述环形围板的外周的侧板部,所述侧板部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侧板部位于所述通孔下方的部分构成卡接于所述卡槽部的所述第二卡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凸部的上部设有自上往下沿所述环形围板的径向向外倾斜的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导向凸部的下部设有自下往上沿所述环形围板的径向向外倾斜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沿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进入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与所述阀座的上表面之间,所述通孔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之间限定出供手指伸出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扳扣件和所述面盖由PP材质构成,所述扳扣件与所述面盖通过窄边折痕段相连,所述窄边折痕段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面盖的最小厚度和所述扳扣件的最小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窄边折痕段的宽度尺寸W为0.5mm~3mm,所述窄边折痕段的厚度尺寸T为0.4mm~0.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位于所述盖体下方的密封片和设于所述密封片的上表面并向上穿设于所述盖体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密封片脱离所述盖体的限位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设有可供所述连接柱活动穿设的安装穿孔,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柱的上端的防脱头部,所述盖体于所述安装穿孔的外周设有一圈向下抵靠于所述密封片的上表面的环形凸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于所述安装穿孔的外周设有开口向上的活动腔,所述盖体上活动设有可封闭所述活动腔的开口的扳扣件,所述卡扣组件设于所述扳扣件与所述阀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轴包括两个同轴地分别成型于所述环形围板的相对的内周壁的半轴部,所述盖体设有两个与所述半轴部一一对应的轴套,所述盖体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侧与所述阀座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盖体向下翻转至所述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气阀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的扳扣件向上转动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卡扣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窄边折痕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包括:阀座100,所述阀座100设置有上下贯穿设置的排气孔110;盖体200,绕水平设置的枢轴120转动设于所述阀座100,可相对所述阀座100向上翻转以具有打开状态或者向下翻转以具有关闭状态,所述盖体200设有密封件300,在所述盖体200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件300能够封闭所述排气孔110;卡扣组件400,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盖体200与所述阀座100之间,能够将所述盖体200稳定在所述关闭状态。
以上翻盖式气阀利用上下翻转的盖体200来带动密封件300关闭或者打开排气孔110能够大幅降低气阀的整体厚度的尺寸,简化了结构,便于运输和储存,利用卡扣组件400可将盖体200稳定在关闭状态,防止盖体200受到外力而导致外部气体侵入,确保气密性,而且卡扣组件400对于盖体200的翻转操作使用便利。另外,参见图5,当卡扣组件400解除盖体200和阀座100之间的锁定关系之后,盖体200绕枢轴120向上翻转时带动密封件300打开排气孔110,排气孔110上方具有能够通畅地排气的通道,提升排气效率。开启盖体200的方法可以是直接采用大抽力的抽气泵,也可以采用按压或抬起盖体200的方式将盖体200转动打开。
参见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一圈环形围板130,所述阀座100的内部和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盖体200和所述密封件300的容置空间;通过以上结构有助于充分利用阀座100的高度空间,减小气阀的整体厚度尺寸。
其中,参见图4和图6,所述卡扣组件400包括设于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外周壁的第一卡接部410,所述盖体200上活动设有扳扣件510,所述扳扣件510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410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420。可以理解的是,当扳扣件510向下翻转以使第二卡接部420和第一卡接部410相结合时,盖体200相对阀座100固定,盖体200维持在关闭状态,防止盖体200受到外力而导致外部气体侵入,确保气密性;当扳扣件510向上翻转以使第二卡接部420和第一卡接部410相分离时,盖体200即可相对阀座100转动,从而向上翻转以使密封件300打开排气孔110。
参见图3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00的上表面安装有面盖500,所述扳扣件510成型于所述面盖500的侧部并能够相对所述面盖500上下摆动,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外周壁设有导向凸部140,所述第一卡接部410为位于所述导向凸部140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之间的卡槽部,所述扳扣件510具有可向下摆动至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外周的侧板部511,所述侧板部511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的通孔512,所述侧板部511位于所述通孔512下方的部分构成卡接于所述卡槽部的所述第二卡接部420。以上结构的卡扣组件400非常简易,而且不会造成气阀的厚度尺寸明显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导向凸部140、环形围板130、排气孔110和阀座100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面盖500和扳扣件510亦为塑料件,当扳扣件510向下摆动时,侧板部511移动至环形围板130的外周,在扳扣件510向下摆动的过程中,第二卡接部420越过导向凸部140后进入卡槽部,侧板部511发生弹性变形以使第二卡接部420与第一卡接部410保持卡合,与此同时,面盖500和盖体200作为一个整体驱使密封件300保持密封排气孔110。
参见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凸部140的上部设有自上往下沿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径向向外倾斜的第一导向斜面141,所述导向凸部140的下部设有自下往上沿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径向向外倾斜的第二导向斜面142,所述第二卡接部420可沿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41进入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42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之间,参见图3,所述通孔512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41之间限定出供手指伸出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向斜面142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之间的位置即构成上述卡槽部,当需要将盖体200锁定在关闭状态时,扳扣件510向下摆动,第二卡接部420顺着第一导向斜面141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侧板部511产生环形围板130的径向向外的变形,当第二卡接部420越过第一导向斜面141后,侧板部511恢复弹性变形以产生环形围板130的径向向内的位移,第二卡接部420进入卡槽部中;当需要将盖体200解锁于关闭状态时,扳扣件510向上摆动,第二卡接部420顺着第二导向斜面142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侧板部511产生环形围板130的径向向外的变形,当第二卡接部420越过第二导向斜面142后,侧板部511恢复弹性变形以产生环形围板130的径向向内的位移,扳扣件510和面盖500即可一起继续相对阀座100向上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扳扣件510和所述面盖500由PP材质构成,所述扳扣件510与所述面盖500通过窄边折痕段520相连,所述窄边折痕段520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面盖500的最小厚度和所述扳扣件510的最小厚度。PP材质又称为百褶胶,是能够反复折叠而不容易断裂的材质,扳扣件510、面盖500和窄边折痕段520由PP材质一体注塑成型,由于窄边折痕段520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面盖500的最小厚度和所述扳扣件510的最小厚度,借助窄边折痕段520的弯折变形,扳扣件510可相对面盖500自由地向上或者向下摆动,从而实现第二卡接部420与第一卡接部410的结合和分离,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参见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窄边折痕段520的宽度尺寸W为0.5mm~3mm,所述窄边折痕段520的厚度尺寸T为0.4mm~0.6mm。经过相关试验,在窄边折痕段520的宽度尺寸W和厚度尺寸T满足以上要求时,扳扣件510上下摆动时较为轻便,而且窄边折痕段520的耐用度较高。在本实施例中,窄边折痕段520与扳扣件510之间、窄边折痕段520与面盖500之间均通过圆弧面过渡,即使窄边折痕段520的宽度尺寸W较小也不会出现弯折时干涉的现象。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300包括位于所述盖体200下方的密封片310和设于所述密封片310的上表面并向上穿设于所述盖体200的连接柱320,所述连接柱320与所述盖体200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密封片310脱离所述盖体200的限位结构321。密封片310一般采用硅胶材质或者其他软胶构成,采用密封片310能够盖合在排气孔110的上端面即可实现完全密封,对密封件300和排气孔110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不高,从而降低生产难度,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优良率。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限位结构321的存在,密封件300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阀座100微幅移动,当盖体200受到较小的外力而向上微幅移动时,这个外力不会传递到密封片310上,在压缩袋内部的负压下密封片310会保持密封排气孔1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00设有可供所述连接柱320活动穿设的安装穿孔210,所述限位结构321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柱320的上端的防脱头部,所述盖体200于所述安装穿孔210的外周设有一圈向下抵靠于所述密封片310的上表面的环形凸缘230。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缩袋内的气体基本被抽完后,盖体200向下转动至关闭状态,这一过程中,由于密封片310是可上下活动的,因此密封片310在重力和压缩袋内部的负压吸力下会先接触到排气孔110的上端面,在压缩袋内部的负压下会把密封片310吸附住;然后盖体200继续下落,盖体200上的环形凸缘150才接触到密封片310。这样的设计可尽快地形成密封,尽可能地降低盖体200向下转动关合过程中外部的气体进入压缩袋的量。
参见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00于所述安装穿孔210的外周设有开口向上的活动腔,所述盖体200上活动设有可封闭所述活动腔的开口的扳扣件510,所述卡扣组件400设于所述扳扣件510与所述阀座10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活动腔为连接柱320和防脱头部提供了上下活动的空间,但是,当活动腔处于密闭状态时,在密封件300相对盖体200向上移动时,活动腔内的压强增大而反作用于密封件300以阻止密封件300向上移动,这时可以提前将扳扣件510打开以使大气压和活动腔内的气压平衡,连接柱320即可顺畅地上下移动。
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轴120包括两个同轴地分别成型于所述环形围板130的相对的内周壁的半轴部,所述盖体200设有两个与所述半轴部一一对应的轴套220,所述盖体200远离所述密封件300的一侧与所述阀座100之间设有弹性件600,所述弹性件600驱使所述盖体200向下翻转至所述关闭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枢轴120位于盖体200沿水平方向的一侧,盖体200、密封件300和面盖500组成的整体绕枢轴120的重力力矩较大,有利于在自重的作用下以及气压差的作用下让密封件300更好地密封排气孔110。另外,弹性件600也会增加环形凸缘150对密封片310的下压力,保证密封片310被压紧而保持密封状态,从而更好地避免了生产制造时产生的误差导致漏气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座(100),所述阀座(100)设置有上下贯穿设置的排气孔(110);
盖体(200),绕水平设置的枢轴(120)转动设于所述阀座(100),可相对所述阀座(100)向上翻转以具有打开状态或者向下翻转以具有关闭状态,所述盖体(200)设有密封件(300),在所述盖体(200)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件(300)能够封闭所述排气孔(110);
卡扣组件(400),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盖体(200)与所述阀座(100)之间,能够将所述盖体(200)稳定在所述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一圈环形围板(130),所述阀座(100)的内部和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盖体(200)和所述密封件(300)的容置空间,所述卡扣组件(400)包括设于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外周壁的第一卡接部(410),所述盖体(200)上活动设有扳扣件(510),所述扳扣件(510)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410)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4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200)的上表面安装有面盖(500),所述扳扣件(510)成型于所述面盖(500)的侧部并能够相对所述面盖(500)上下摆动,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外周壁设有导向凸部(140),所述第一卡接部(410)为位于所述导向凸部(140)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之间的卡槽部,所述扳扣件(510)具有可向下摆动至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外周的侧板部(511),所述侧板部(511)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的通孔(512),所述侧板部(511)位于所述通孔(512)下方的部分构成卡接于所述卡槽部的所述第二卡接部(4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凸部(140)的上部设有自上往下沿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径向向外倾斜的第一导向斜面(141),所述导向凸部(140)的下部设有自下往上沿所述环形围板(130)的径向向外倾斜的第二导向斜面(142),所述第二卡接部(420)可沿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41)进入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42)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之间,所述通孔(512)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41)之间限定出供手指伸出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扳扣件(510)和所述面盖(500)由PP材质构成,所述扳扣件(510)与所述面盖(500)通过窄边折痕段(520)相连,所述窄边折痕段(520)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面盖(500)的最小厚度和所述扳扣件(510)的最小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边折痕段(520)的宽度尺寸W为0.5mm~3mm,所述窄边折痕段(520)的厚度尺寸T为0.4mm~0.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300)包括位于所述盖体(200)下方的密封片(310)和设于所述密封片(310)的上表面并向上穿设于所述盖体(200)的连接柱(320),所述连接柱(320)与所述盖体(200)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密封片(310)脱离所述盖体(200)的限位结构(3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200)设有可供所述连接柱(320)活动穿设的安装穿孔(210),所述限位结构(321)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柱(320)的上端的防脱头部,所述盖体(200)于所述安装穿孔(210)的外周设有一圈向下抵靠于所述密封片(310)的上表面的环形凸缘(2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200)于所述安装穿孔(210)的外周设有开口向上的活动腔,所述盖体(200)上活动设有可封闭所述活动腔的开口的扳扣件(510),所述卡扣组件(400)设于所述扳扣件(510)与所述阀座(10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盖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轴(120)包括两个同轴地分别成型于所述环形围板(130)的相对的内周壁的半轴部,所述盖体(200)设有两个与所述半轴部一一对应的轴套(220),所述盖体(200)远离所述密封件(300)的一侧与所述阀座(100)之间设有弹性件(600),所述弹性件(600)驱使所述盖体(200)向下翻转至所述关闭状态。
CN202322528860.XU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翻盖式气阀 Active CN220843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8860.XU CN220843650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翻盖式气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8860.XU CN220843650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翻盖式气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3650U true CN220843650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43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28860.XU Active CN220843650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翻盖式气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3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80143A2 (en) Container lid of vacuum valve operation type
CA2559873C (en) Leakproof one-way valve for use with vacuum attachment
CN102803089B (zh) 盖和具有盖的容器
CN220843650U (zh) 一种翻盖式气阀
CN218559726U (zh) 一种真空袋气阀
WO2024027215A1 (zh) 一种气阀
CN215753075U (zh) 一种停机坪及无人机系统
CN212149974U (zh) 密封盖及容器
CN220365988U (zh) 一种紧凑型翻盖气阀
CN212386938U (zh) 一种带安全出口阀的外置弹簧食品泵
CN217779482U (zh) 一种便于开盖的密闭容器
CN214165863U (zh) 翻盖式储物盖及储物罐
KR20140002515U (ko) 밀폐뚜껑
CN220616814U (zh) 便于盖合的保鲜罐
CN116538326A (zh) 一种可翻转开合的气阀
CN213980406U (zh) 一种车用微型执行器的密封结构
CN216154436U (zh) 气阀及真空压缩袋
CN218464361U (zh) 便于密封配合的保鲜盒
CN113833878B (zh) 抽充两用气阀及真空收纳袋
CN216270967U (zh) 一种用于真空容器的抽气阀和真空收纳装置
CN220298857U (zh) 一种真空封口机
JP3485563B1 (ja) 包装容器の内圧調整用樹脂蓋
CN219506466U (zh) 一种固定基座
CN211242853U (zh) 一种开水壶
CN220315922U (zh) 一种可开合连接的密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