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2245U - 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2245U
CN220842245U CN202322401720.6U CN202322401720U CN220842245U CN 220842245 U CN220842245 U CN 220842245U CN 202322401720 U CN202322401720 U CN 202322401720U CN 220842245 U CN220842245 U CN 220842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liding
housing
block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017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毅俊
胡胜平
王雷
陈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017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2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2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2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充电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充电桩外壳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壳体还设有接线口,接线口贯穿壳体并与容纳空间相互连通,充电桩外壳还包括翻盖及滑盖。翻盖与壳体活动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敞开接线口。滑盖与壳体滑动连接,且至少部分位于翻盖背离容纳空间的一侧,滑盖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露出翻盖。充电桩用于接线的连接器可以设置在接线口处,通过滑动滑盖,能够让翻盖外露,然后将翻盖相对壳体活动,能够让接线口敞开,从而露出连接器,以便于接线。同时,接线过程中无需拆开壳体,避免将充电桩外壳内的电子器件暴露在外,为用户提供清晰简洁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在安装施工时,需要进行接线操作,例如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等。这通常需要将整个充电桩的外壳拆卸下来,而充电桩的外壳拆卸过程麻烦,导致整个接线过程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接线的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还设有接线口,所述接线口贯穿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连通,所述充电桩外壳还包括翻盖及滑盖。所述翻盖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敞开所述接线口。所述滑盖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翻盖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所述滑盖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露出所述翻盖。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充电桩用于接线的连接器可以设置在接线口处,通过滑动滑盖,能够让翻盖外露,然后将翻盖相对壳体活动,能够让接线口敞开,从而露出连接器,以便于接线。同时,接线过程中无需拆开壳体,避免将充电桩外壳内的电子器件暴露在外,为用户提供清晰简洁的视觉效果。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所述滑盖被配置为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翻盖,当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露出所述翻盖,当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滑盖能够与所述壳体分离,所述滑盖自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自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的距离。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第一位置为充电桩正常使用时的滑盖的位置,当滑盖位于第一位置时,翻盖及滑盖能够遮盖连接器。第二位置为当需要接线时滑盖的位置,当滑盖位于第二位置时,用户能够将露出的翻盖相对壳体移动,从而露出连接器,以便于接线。由于滑盖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的距离。第三位置为需要接线或者需要拆卸充电桩的外壳时滑盖的位置。由于充电桩的安装位置限制等原因,导致滑盖没有足够空间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滑盖可以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滑动至第三位置,此时滑盖能够与壳体分离,从而能够让连接器外露。让连接器外露的方式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滑盖移动至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以便于连接器的接线。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均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均平行所述预设方向,且两个所述第二面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接线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面之间,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面背离所述接线口的一侧。所述滑盖包括挡盖及与所述挡盖相对两侧连接的两个侧盖,所述挡盖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露出所述翻盖,所述侧盖与所述第一面和/或所述第二面配合,以使所述滑盖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且当所述滑盖位于第三位置时能够与所述壳体分离。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挡盖能够遮盖翻盖以保护连接器,或者露出翻盖以便于连接器接线。通过侧盖与第一面和/或第二面配合,以使滑盖与壳体能够滑动连接,从而滑盖能够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且当滑盖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滑盖能够与壳体分离,以便于接线或者拆卸充电桩外壳。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连接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与所述第一面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面及所述防脱块之间形成滑槽。所述侧盖对应所述滑槽位置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防脱块接触,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防脱块分离。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当滑块与防脱块接触时,滑块位于第一面与防脱块之间,从而能够限定滑盖相对壳体移动。当滑盖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滑块与防脱块分离,滑盖能够与壳体分离。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连接有侧边导向块,所述侧边导向块与所述第二面间隔设置,所述滑槽位于所述侧边导向块和所述第二面之间,所述滑块包括。所述第一配合条与所述侧盖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条朝向所述第一面的一侧与所述侧边导向块接触,所述第一配合条的另一侧能够与所述防脱块接触。所述第二配合条与所述第一配合条远离对应的所述侧盖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配合条与所述侧盖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条朝向所述侧盖的一侧与所述侧边导向块接触,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面接触。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通过第一配合条及第二配合条以限定滑盖与壳体的相对位置,从而壳体能够稳定地沿预设方向往复滑动。当滑盖移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二配合条与防脱块分离,从而解除限位,以使滑盖与壳体能够分离。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所述滑盖被配置为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翻盖,当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翻盖外露。所述壳体设有弹性滚珠,所述滑盖形成有滑轨,所述弹性滚珠与所述滑轨滚动配合,所述滑轨具有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所述第二卡位及所述第一卡位沿预设方向排列,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滚珠限位于所述第一卡位,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滚珠限位于所述第二卡位。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通过设置弹性滚珠及滑轨,能够稳定地引导滑盖滑动。当滑盖滑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弹性滚珠能够卡入对应的第一卡位或者第二卡位,并发出碰撞的声音,从而能够提醒用户滑盖移动到位,并且当弹性滚珠位于第一卡位或者第二卡位时,能够将弹性滚珠卡住,以减少滑盖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等情况发生。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连接有第一壳体限位块,所述滑盖连接有第一滑盖限位块,所述第一滑盖限位块和所述第一壳体限位块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排布,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限位块与所述第一滑盖限位块接触,以阻挡所述滑盖朝预设方向滑动。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通过设置第一壳体限位块及第一滑盖限位块,能够在挡盖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阻挡挡盖朝上移动,以使滑盖能够精准地滑动至第二位置,并且能够限定滑盖向上移动的最大行程。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三位置,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滑盖被配置为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翻盖,当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滑盖能够与所述壳体分离。所述壳体连接有第二壳体限位块,所述滑盖连接有第二滑盖限位块,当所述滑盖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限位块与所述第二滑盖限位块接触,且所述第二滑盖限位块和所述第二壳体限位块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反方向依次排布,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滑盖限位块越过所述第二壳体限位块,所述第二滑盖限位块和所述第二壳体限位块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排布。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设置第二壳体限位块及第二滑盖限位块能够增加挡盖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的难度,能够减少误操作导致滑盖移动至第三位置,导致滑盖与壳体分离的情况发生。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导向槽,所述滑盖连接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位于所述导向槽,当所述滑盖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导向滑槽位于端部的侧壁接触。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通过导向槽与导向滑块的配合,能够让滑盖与壳体稳定地滑动,并且当滑盖位于第三位置时,导向滑块与导向滑槽的侧壁接触,既能够限定滑盖向下滑动的范围,又能够提醒用户已经滑动至第三位置,可以将滑盖与壳体分离。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盖的形状与所述接线口形状配合,所述翻盖连接有卡块,所述接线口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配合。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通过卡块与卡槽的配合,翻盖能够从与第一壳固定或者从第一壳拆卸下来以露出连接器,翻盖与第一壳的连接方式简单。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连接,并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接线口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翻盖与所述第一壳活动连接,所述滑盖与所述第一壳滑动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通过设置第一壳及第二壳,能够让容纳空间外露,以便于安装充电桩的充电模块、连接器、支架及保护套等容纳空间内的结构,待将容纳空间内的结构安装完后再将第一壳与第二壳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模块和连接器,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连接器显露于所述接线口。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中,连接器与充电模块连接,充电模块能够对电动汽车供电,连接器位于接线口,充电桩外壳能够让连接器露出,以便于接线。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支架及保护套,所述支架与所述保护套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支架与所述充电模块连接,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保护套连接于所述支架,并设有穿线槽,所述穿线槽用于供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电线穿设。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中,设置支架能够支撑连接器,提升连接器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将与连接器连接的电线与充电模块隔开,通过设置保护套能够保护与电线,从而减少电线与充电模块上的电子器件相互接触缠绕的情况发生,提升安全性以及连接器接线稳定性。
本申请的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中,通过翻盖及滑盖保护连接器,以免连接器与外部环境接触。当需要为连接器接线时,将滑盖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翻盖外露,再将翻盖从壳体拆卸,以露出连接器,以便于对连接器接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电桩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充电桩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充电桩的另一分解图。
图4是图1中滑盖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充电桩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图1中壳体及翻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滑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1中充电桩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C处的放大图。
图11是弹性滚珠、第一壳及挡盖的示意图。
图12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13是位于第一位置的挡盖与第一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位于第二位置的挡盖与第一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位于第三位置的挡盖与第一壳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充电桩外壳 10-壳体 11-第一壳
111-接线口 1111-卡槽 112-防脱块
113-侧边导向块 114-滑槽 115-弹性滚珠
1151-弹性件 1152-滚珠 116-安装槽
117-第二壳体限位块 1171-导向面 1172-安装面
118-第一壳体限位块 119-导向槽 1101-第一面
1102-第二面 12-第二壳 13-容纳空间
20-翻盖 21-卡块 30-滑盖
31-挡盖 311-滑轨 312-第一卡位
313-第二卡位 314-导向滑块 315-第一滑盖限位块
316-第二滑盖限位块 32-侧盖 321-滑块
3211-第一配合条 3212-第二配合条 200-充电模块
300-连接器 400-支架 500-保护套
600-充电枪 1000-充电桩 Z-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充电桩在安装施工时,需要进行接线操作,例如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等。这通常需要将整个充电桩的外壳拆卸下来,而充电桩的外壳拆卸过程麻烦,导致整个接线过程不方便。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还设有接线口,所述接线口贯穿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连通,所述充电桩外壳还包括翻盖及滑盖。所述翻盖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敞开所述接线口。所述滑盖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翻盖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所述滑盖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露出所述翻盖。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桩外壳中,充电桩用于接线的连接器可以设置在接线口处,通过滑动滑盖,能够让翻盖外露,然后将翻盖相对壳体活动,能够让接线口敞开,从而露出连接器,以便于接线。同时,接线过程中无需拆开壳体,避免将充电桩外壳内的电子器件暴露在外,为用户提供清晰简洁的视觉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外壳100及包括充电桩外壳100的充电桩1000。充电桩1000用于供电动汽车补充电能。充电桩1000还包括充电模块200及连接器300,充电模块200与连接器300均位于充电桩外壳100内,充电模块200与连接器300连接,在安装充电桩1000时,需要对连接器300接线,例如在连接器300连接火线、零线、地线等,充电模块200能够与电动汽车连接,以对电动汽车补充电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000还包括支架400,支架400位于充电桩外壳100内,支架400与充电模块200的一侧连接,支架400设有与连接器300配合的安装槽,连接器300设置于安装槽,以使支架400与连接器300连接,支架400用于支撑连接器300以提升连接器300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000还包括保护套500,保护套500位于充电桩外壳100内,保护套500与支架400连接,保护套500设有穿线槽,与连接器300连接的电线穿设于穿线槽。可选地,电线包括火线、零线及地线。
设置支架400能够支撑连接器300,提升连接器300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将与连接器300连接的电线与充电模块200隔开,通过设置保护套500能够保护电线,从而减少电线与充电模块200上的电子器件相互接触缠绕的情况发生,提升安全性以及连接器300接线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000还包括充电枪600,充电枪600与充电模块200电连接,充电枪600用于与电动汽车连接,以使充电桩1000能够为电动汽车充电。
请参阅图3和图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外壳100包括壳体10、翻盖20及滑盖30,壳体10内设有容纳空间13,壳体10还设有接线口111,接线口111贯穿壳体10的一侧,以使接线口111与容纳空间13相互连通。充电模块200、连接器300、支架400及保护套500均位于容纳空间13内,并且连接器300显露于接线口111,以便于接线。
翻盖20与壳体10活动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敞开接线口111,当翻盖20将接线口111遮盖时,连接器300被遮盖,以保护连接器300,减少连接器300外露。翻盖20相对壳体10移动以敞开接线口111时,连接器300能够露出,以便于进行接线操作。
滑盖30与壳体10滑动连接,并且滑盖30至少部分位于翻盖20背离容纳空间13的一侧,滑盖30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露出翻盖20。
通过滑盖30以及翻盖20的阻挡,能够有效地保护位于接线口111处的连接器300,将滑盖30相对壳体10滑动,能够露出翻盖20,翻盖20相对壳体10活动,能够让接线口111敞开,从而露出连接器300,以便于接线。同时,接线过程中不需要拆开壳体10,避免将充电模块200暴露在外,为用户提供清晰简洁的视觉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图中建立了坐标系,后续关于充电桩1000的各个方位的描述基于该坐标系进行,参见图1和图2,滑盖30的滑动方向与Z轴平行,充电桩1000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等术语均是相对Z轴而言,充电桩1000的厚度方向与X轴平行,充电桩1000的宽度方向与Y轴平行。
壳体10包括第一壳11及第二壳12,第二壳12及第一壳11沿X轴的正方向依次排布,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连接,并形成容纳空间13。接线口111位于第一壳11,接线口111贯穿第一壳11以使接线口111与容纳空间13相互连通。
通过设置第一壳11及第二壳12,当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分离时,能够让容纳空间13外露,以便于安装充电模块200、连接器300、支架400及保护套500等容纳空间13内的结构,待将容纳空间13内的结构安装完后再将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连接。可选地,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请参阅图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翻盖20的形状与接线口111的形状配合,均大致为矩形。翻盖20连接有卡块21,接线口111的侧壁设有卡槽1111,卡块21与卡槽1111卡接配合,以使翻盖20能够固定于壳体10的第一壳11。
通过卡块21与卡槽1111的配合,翻盖20能够从与第一壳11固定或者从第一壳11拆卸下来以露出连接器300,翻盖20与第一壳11的连接方式简单。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11设有与接线口111连通的扣手槽,用户通过扣手槽能够将翻盖20取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翻盖20与第一壳1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通过卡块21与卡槽1111配合连接,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翻盖20与第一壳11转动连接,翻盖20的转动轴线平行Y轴,翻盖20向上转动能够露出连接器300,在重力的作用下翻盖20能够向下转动以遮盖连接器300。
通过滑盖30的滑动能够遮盖翻盖20或者让翻盖20露出,设定滑盖30的滑动方向包括预设方向Z及预设方向Z的反方向,滑盖30能够相对壳体10沿预设方向Z以及预设方向Z的反方向往复滑动,也即预设方向Z为向上方向,预设方向Z的反方向为向下方向。
滑盖30能够相对壳体10滑动至第一位置(如图1所示)、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及第三位置,滑盖30被配置为当位于第一位置时,遮盖翻盖20,当滑盖30沿预设方向Z滑动至第二位置时,露出翻盖20,当滑盖30沿预设方向Z的反方向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滑盖30能够与壳体10分离,滑盖30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的距离。
第一位置为充电桩1000正常使用时的滑盖30的位置,当滑盖30位于第一位置时,翻盖20及滑盖30能够遮盖连接器300。
第二位置为当需要接线时滑盖30的位置,当滑盖30位于第二位置时,用户能够将露出的翻盖20相对壳体10移动,从而露出连接器300,以便于接线。
第三位置为需要接线或者需要拆卸充电桩外壳100时滑盖30的位置。当由于充电桩1000的安装空间限制等原因,导致滑盖30没有足够空间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滑盖30可以沿预设方向Z的反方向滑动至第三位置,此时滑盖30能够与壳体10分离,从而能够让连接器300外露。让连接器300外露的方式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滑盖30移动至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以便于连接器300的接线。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壳体10的第一壳11设有导向槽119,导向槽119沿Z轴延伸,滑盖30连接有与导向槽119配合的导向滑块314,导向滑块314位于导向槽119,当滑盖30位于第三位置时,导向滑块314与导向滑槽114位于下端的侧壁接触。
通过导向槽119与导向滑块314的配合,能够让滑盖30与壳体10稳定地滑动,并且当滑盖30位于第三位置时,导向滑块314与导向滑槽114的侧壁接触,既能够限定滑盖30向下滑动的范围,又能够提醒用户已经滑动至第三位置,可以将滑盖30与壳体10分离。
请参阅图6和图7,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第一壳11沿Y轴方向的相对两侧均具有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第一面1101为垂直X轴的平面,第二面1102为垂直Y轴的平面,也即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均平行预设方向Z。两个第二面1102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接线口111位于两个第二面1102之间,第一面1101位于第二面1102背离接线口111的一侧。位于第一壳11同一侧的第一面1101与第二面1102相接并呈L形。
请参阅图6和7,滑盖30包括挡盖31及与挡盖31相对两侧连接的两个侧盖32,两个侧盖32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挡盖31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露出翻盖20,侧盖32与第一面1101和/或第二面1102配合,以使滑盖30与壳体10的第一壳11滑动连接,且当滑盖30位于第三位置时能够与壳体10分离。
挡盖31能够遮盖翻盖20以保护连接器300,或者露出翻盖20以便于连接器300接线。通过侧盖32与第一面1101和/或第二面1102配合,以使滑盖30与壳体10能够滑动连接,从而滑盖30能够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且当滑盖30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滑盖30能够与壳体10分离,以便于接线或者拆卸充电桩外壳100。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1102连接有防脱块112,防脱块112与第一面1101沿X轴间隔设置,第一面1101及防脱块112之间形成滑槽114。侧盖32对应滑槽114位置连接有滑块321,滑块321与滑槽114滑动连接,当滑盖30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滑块321与防脱块112接触,当滑盖30位于第三位置时,滑块321与防脱块112分离。
当滑块321与防脱块112接触时,滑块321位于第一面1101与防脱块112之间,从而能够限定滑盖30沿X轴方向相对第一壳11移动。当滑盖30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滑块321与防脱块112分离,滑盖30能够相对第一壳11沿X轴方向移动,以使滑盖30与壳体10分离。
可选地,防脱块112的形状为L形,防脱块112的一部分沿Z轴方向延伸,用于与滑块321接触,防脱块112的另一部分沿X轴方向延伸,以增加防脱块112与第二面1102的接触面积,提升防脱块112稳定性。
可选地,防脱块112及滑块321的数量均为多个,并均沿Z轴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8、图9和图1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1101连接有侧边导向块113,侧边导向块113与第二面1102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滑槽114位于侧边导向块113和第二面1102之间,通过第一面1101、第二面1102、防脱块112及侧边导向块113形成滑槽114。
滑块321包括第一配合条3211及第二配合条3212,第一配合条3211与侧盖32连接,并与第一面110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配合条3211朝向第一面1101的一侧与侧边导向块113接触,第一配合条3211的另一侧能够与防脱块112接触,从而能够在X轴方向上限定滑盖30与壳体10的相对位置。第二配合条3212与第一配合条3211远离对应的侧盖32的一侧连接,第二配合条3212与侧盖32沿Y轴间隔设置,第二配合条3212朝向侧盖32的一侧与侧边导向块113接触,另一侧与第二面1102接触,从而能够在Y轴方向上限定滑盖30与壳体10的相对位置。
通过第一配合条3211及第二配合条3212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限定滑盖30与壳体10的相对位置,以使壳体10能够稳定地沿预设方向Z往复滑动。当滑盖30移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二配合条3212与防脱块112分离,从而解除X轴方向的限位,以使滑盖30与壳体10能够分离。
可选地,第一配合条3211及第二配合条3212均为矩形条状结构,并沿Z轴方向延伸。第一配合条3211与第二配合条3212连接,以使滑块321的形状大致为L形。
请参阅图6和图7,壳体10的第一壳11设有弹性滚珠115,滑盖30形成有滑轨311,滑轨311沿Z轴方向延伸,弹性滚珠115与滑轨311滚动配合,滑轨311具有第一卡位312及第二卡位313,第二卡位313及第一卡位312沿预设方向Z依次排列,也即第一卡位312位于第二卡位313上方,当滑盖30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滚珠115限位于第一卡位312,当滑盖30沿预设方向Z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滚珠115限位于第二卡位313。
通过设置弹性滚珠115及滑轨311,能够稳定地引导滑盖30滑动。当滑盖30滑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弹性滚珠115能够卡入对应的第一卡位312或者第二卡位313,并发出碰撞的声音,从而能够提醒用户滑盖30移动到位,并且当弹性滚珠115位于第一卡位312或者第二卡位313时,能够将弹性滚珠115卡住,以减少滑盖3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等情况发生。
可选地,滑轨31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滑轨311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每根滑轨311包括两根滑条,两根滑条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滑轨311。弹性滚珠115位于两根滑条之间。滑轨311的第一卡位312及第二卡位313处均设有两根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条,以使弹性滚珠115位于第一卡位312或者第二卡位313时,能够将弹性滚珠115卡住。
请参阅图5,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滚珠11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弹性滚珠115呈矩形阵列排布,当滑盖30位于第一位置时,四个弹性滚珠115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一卡位312及两个第二卡位313。当滑盖30位于第二位置时,位于下方的两个弹性滚珠115脱离滑轨311,位于上方的两个弹性滚珠115位于第二卡位313。
请参阅图11,壳体10的第一壳11靠近挡盖31的一侧设有安装槽116,每个弹性滚珠115包括弹性件1151及滚珠1152,弹性件1151位于安装槽116,弹性件1151的一端与安装槽116的槽壁接触,弹性件1151的另一端与滚珠1152接触,滚珠1152部分位于安装槽116内,且安装槽116的开口小于滚珠1152的直径,以使滚珠1152能够稳定地位于安装槽116。
通过设置弹性件1151抵推滚珠1152,以使滚珠1152部分能够伸出安装槽116外以与滑轨311接触。当挡盖31滑动以使滚珠1152刚与第一卡位312或者第二卡位313接触时,滚珠1152压缩弹性件1151,以使滚珠1152朝安装槽116内缩回,当滚珠1152位于第一卡位312或者第二卡位313时,弹性件1151弹性形变恢复,以使滚珠1152能够位于第一卡位312或第二卡位313中,且能够与第一卡位312及第二卡位313配合。
请参阅图5、图7和图12,壳体10的第一壳11连接有第一壳体限位块118,滑盖30的挡盖31连接有第一滑盖限位块315,如图13所示,图13是挡盖31位于第一位置时,挡盖31与第一壳11的示意图。当挡盖3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滑盖限位块315和第一壳体限位块118沿预设方向Z依次排布,也即第一滑盖限位块315位于第一壳体限位块118的下方。
如图14所示,图14是挡盖31位于第二位置时,挡盖31与第一壳11的示意图。当滑盖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滑盖限位块315仍位于第一壳体限位块118下方,且第一壳体限位块118与第一滑盖限位块315接触,以阻挡滑盖30朝预设方向Z滑动。
通过设置第一壳体限位块118及第一滑盖限位块315,能够在挡盖31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阻挡挡盖31朝上移动,以使滑盖30能够精准地滑动至第二位置,并且能够限定滑盖30向上移动的最大行程,减少用力过大导致位于上方的滚珠1152越过第二卡位313的情况发生。
请参阅图7和图1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第一壳11连接有第二壳体限位块117,第二壳体限位块117位于第一壳体限位块118的上方。滑盖30连接有第二滑盖限位块316,第二滑盖限位块316位于第一滑盖限位块315的上方。
如图13所示,当滑盖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壳体限位块117与第二滑盖限位块316接触,且第二滑盖限位块316和第二壳体限位块117沿预设方向Z的反方向依次排布,也即第二滑盖限位块316位于第二壳体限位块117的上方。
如图15所示,图15是挡盖31位于第三位置时,挡盖31与第一壳11的示意图。当滑盖3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滑盖限位块316越过第二壳体限位块117,第二滑盖限位块316和第二壳体限位块117沿预设方向Z依次排布,也即第二滑盖限位块316位于第二壳体限位块117的下方。
当挡盖3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第二滑盖限位块316从第二壳体限位块117的上方越过第二壳体限位块117,并移动至第二壳体限位块117的下方。设置第二壳体限位块117及第二滑盖限位块316能够增加挡盖3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的难度,能够减少误操作导致滑盖30移动至第三位置,导致滑盖30与壳体10分离的情况发生。
在安装挡盖31时,直接将挡盖31设置于第三位置,然后将挡盖31沿预设方向Z滑动,以使第二挡盖31限位块从下方越过第二壳体限位块117,以使第二挡盖31限位块位于第二壳体限位块117上方。
请参阅图13和图15,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限位块117设有导向面1171及安装面1172,导向面1171及安装面1172均为相对第一壳11倾斜的斜面。其中,导向面1171位于安装面1172的下方,沿向下方向,导向面1171朝靠近第一壳11方向倾斜。沿向上方向,安装面1172朝靠近第一壳11方向倾斜,导向面1171及安装面117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通过导向面1171及安装面1172的引导,能够让第二滑盖限位块316顺利地越过第二壳体限位块117,从而滑盖30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切换。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充电桩外壳100及充电桩1000,通过翻盖20及滑盖30保护连接器300,以免连接器300与外部环境接触。当需要为连接器300接线时,将滑盖30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翻盖20外露,再将翻盖20从壳体10拆卸,以露出连接器300,以便于对连接器300接线。
当充电桩1000的位置受限,滑盖30沿预设方向Z滑动的空间不足时,滑盖30可以沿预设方向Z的反方向滑动至第三位置,以使滑盖30与壳体10分离,从而露出翻盖20。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露出翻盖20,适用范围大。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充电桩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接线口,所述接线口贯穿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互连通,所述充电桩外壳还包括:
翻盖,所述翻盖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敞开所述接线口;以及
滑盖,所述滑盖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翻盖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所述滑盖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露出所述翻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所述滑盖被配置为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翻盖,当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露出所述翻盖,当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滑盖能够与所述壳体分离,所述滑盖自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大于自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均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均平行所述预设方向,且两个所述第二面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垂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接线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面之间,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面背离所述接线口的一侧;
所述滑盖包括挡盖及与所述挡盖相对两侧连接的两个侧盖,所述挡盖被配置为能够遮盖或露出所述翻盖,所述侧盖与所述第一面和/或所述第二面配合,以使所述滑盖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且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能够与所述壳体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连接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与所述第一面间隔设置,且所述防脱块与所述第一面之间形成滑槽;
所述侧盖对应所述滑槽位置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防脱块接触,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防脱块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连接有侧边导向块,所述侧边导向块与所述第二面间隔设置,所述滑槽位于所述侧边导向块和所述第二面之间,所述滑块包括:
第一配合条,所述第一配合条与所述侧盖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条朝向所述第一面的一侧与所述侧边导向块接触,所述第一配合条的另一侧能够与所述防脱块接触;
第二配合条,所述第二配合条与所述第一配合条远离对应的所述侧盖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配合条与所述侧盖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条朝向所述侧盖的一侧与所述侧边导向块接触,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所述滑盖被配置为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翻盖,当所述滑盖沿所述预设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翻盖外露;
所述壳体设有弹性滚珠,所述滑盖形成有滑轨,所述弹性滚珠与所述滑轨滚动配合,所述滑轨具有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所述第二卡位及所述第一卡位沿所述预设方向排列,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滚珠限位于所述第一卡位,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滚珠限位于所述第二卡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有第一壳体限位块,所述滑盖连接有第一滑盖限位块,所述第一滑盖限位块和所述第一壳体限位块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排布,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限位块与所述第一滑盖限位块接触,以阻挡所述滑盖朝预设方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三位置,所述滑盖沿预设方向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滑盖被配置为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翻盖,当所述滑盖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滑盖能够与所述壳体分离;
所述壳体连接有第二壳体限位块,所述滑盖连接有第二滑盖限位块,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限位块与所述第二滑盖限位块接触,且所述第二滑盖限位块和所述第二壳体限位块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反方向依次排布,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滑盖限位块越过所述第二壳体限位块,所述第二滑盖限位块和所述第二壳体限位块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或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导向槽,所述滑盖连接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位于所述导向槽,当所述滑盖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导向槽位于端部的侧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的形状与所述接线口形状配合,所述翻盖连接有卡块,所述接线口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连接,并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接线口位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翻盖与所述第一壳活动连接,所述滑盖与所述第一壳滑动连接。
12.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模块和连接器,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连接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连接器显露于所述接线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支架及保护套,所述支架与所述保护套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支架与所述
充电模块连接,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保护套连接于所述支架,
并设有穿线槽,所述穿线槽用于供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电线穿设。
CN202322401720.6U 2023-09-01 2023-09-01 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Active CN220842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1720.6U CN220842245U (zh) 2023-09-01 2023-09-01 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1720.6U CN220842245U (zh) 2023-09-01 2023-09-01 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2245U true CN220842245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5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01720.6U Active CN220842245U (zh) 2023-09-01 2023-09-01 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2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90858A (zh) 一种带有排线功能的配电柜
CN220842245U (zh) 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CN214100051U (zh) 一种用于精密电子产品的新型线束
CN216215731U (zh) 一种母线槽封装结构及母线槽
CN213401581U (zh) 排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6780253A (zh) 快拆结合结构
CN215452358U (zh) 一种冗余线槽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0200812U (zh) 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蓄电池箱
CN210517260U (zh) 一种充电头
CN210042499U (zh) 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CN218783269U (zh) 一种接线端子座
EP3159954A1 (en) Insulation motherboard, insulation wire harness motherboard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CN217562910U (zh) 一种连体式端子保护罩和车辆
CN220692374U (zh) 一种插座面盖安全门
CN217974150U (zh) 安检门安装组件及安检闸道
CN216215730U (zh) 一种母线防护结构及母线槽
CN214677922U (zh) 一种移动设备保护壳
CN215421211U (zh) 一种应用于标准机箱的线缆引出结构
CN216672002U (zh) 一种带有屏蔽功能的插头
CN215934126U (zh) 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配电柜
DE112019000134T5 (de) Fahrzeug-Ladeeinrichtung und Fahrzeug-Lade-/Entladeeinrichtung
TWI796968B (zh) 快拆結合結構
CN218101515U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CN215645139U (zh) 实现l极和n极插销驱动的三插插座保护门装置
CN215872304U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车载电源壁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