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2499U - 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2499U
CN210042499U CN201920213170.6U CN201920213170U CN210042499U CN 210042499 U CN210042499 U CN 210042499U CN 201920213170 U CN201920213170 U CN 201920213170U CN 210042499 U CN210042499 U CN 210042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ip
hole
wall
cylindrical hole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131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佳城
万跃敏
庄进光
胡凤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131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2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2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2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翻盖结构领域,提供了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翻盖结构包括翻盖和本体,翻盖的下表面上设有卡位孔,卡位孔包括柱形孔以及与柱形孔连通的喇叭孔,喇叭孔朝着远离所述柱形孔的方向渐开,本体包括两相对平行的侧壁,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相互对齐的转轴,转轴的尺寸设置为能够由喇叭孔进入柱形孔并被限制在柱形孔内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卡位孔与转轴的配合,将翻盖容纳在开口部内,因此,翻盖的上表面与本体的表面之间可以保持平齐,外观更美观,不会干涉,由于喇叭孔的限制,转轴需要在力的作用下才能从柱形孔内脱出,在打开翻盖时可以避免翻盖与本体之间的脱落,保证翻盖结构对其内部容纳的结构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盖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背景技术
翻盖结构一般用于将某些需要容纳或保护的元器件等保护在内部。现有的几种传统的翻盖结构为:1,转轴做在翻盖上,轴孔做在壳体上,转轴穿入壳体内部,翻盖从壳体内部向外部穿出安装,为保证翻盖的后端与壳体之间不会有较大的缝隙,翻盖上靠近后端的表面部分需要做减胶处理,翻盖的上表面不平整,且安装较困难;2,转轴做在翻盖上,轴孔做在壳体上,转轴穿入壳体内部,翻盖从壳体内部向外部穿出安装,要将壳体在转轴位置设置为相对于平面凸起,影响美观度;3,转轴做在翻盖上,安装时,从翻盖正面以强力压入进行安装,为了容易安装,需在转轴位置做出对应的开槽来使塑胶材料的翻盖变形,影响美观度;4,翻盖上单独凸出来做轴孔,转轴做在壳体上,然后安装时,翻盖以与正面平行方式平行推入,但打开翻盖时很容易拆卸拔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盖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翻盖结构中存在的表面不平整和翻盖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盖结构,包括:
翻盖,所述翻盖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出的卡位,所述卡位上设有卡位孔,所述卡位孔包括柱形孔以及与所述柱形孔连通的喇叭孔,所述柱形孔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翻盖的下表面,所述喇叭孔朝着远离所述柱形孔的方向渐开;以及
本体,包括两相对平行的侧壁,所述侧壁之间形成开口部,两个所述侧壁上分别设有相互对齐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尺寸设置为能够由所述喇叭孔进入所述柱形孔并被限制在所述柱形孔内,所述转轴于所述柱形孔内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一挡壁,所述翻盖的下表面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盖具有靠近所述卡位设置的后端面,所述本体具有对应所述翻盖的后端面的后壁,所述后壁上对应所述后端面设有倒角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端面上还设有第一凸出边缘,所述第一凸出边缘与所述翻盖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所述后壁上设有第二凸出边缘,所述第二凸出边缘对应所述台阶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盖具有远离所述卡位设置的前端面,所述本体上与所述翻盖的前端面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陷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盖的前端面和下表面的交界处对应所述陷入部设有第一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对应所述翻盖的前端面的前壁,所述前壁上设有第二挡壁,所述第二挡壁上设有第二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壁的下方设有挡块,所述翻盖的下表面还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的顶端呈钩状并被限制于所述挡块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翻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翻盖结构为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盖结构,包括本体以及翻盖,翻盖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出的卡位,卡位上设有卡位孔,转轴设置在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一侧壁上,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开口部,通过卡位孔与转轴的配合,翻盖容纳在开口部内,因此,翻盖的上表面与本体的表面之间可以保持平齐,外观更美观,不会干涉;并且卡位孔包括柱形孔以及与柱形孔连通的喇叭孔,柱形孔用于提供转轴的转动空间,喇叭孔用于提供转轴进入柱形孔的通道,且喇叭孔的尺寸设置为允许转轴进入,并将转轴卡在柱形孔内,由于喇叭孔的限制,转轴需要在力的作用下才能从柱形孔内脱出,在打开翻盖时可以避免翻盖与本体之间的脱落,保证翻盖结构对其内部容纳的结构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壳体的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结构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结构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结构中翻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结构的翻盖的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结构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沿A-A线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壳体200,翻盖结构100,本体1,开口部10,转轴12,侧壁11,前壁13,后壁14,挡壁结构15,第一挡壁151,第二挡壁152,第二缺口153,陷入部16,挡块17,第二凸出边缘140,倒角槽141;
翻盖2,上表面21,下表面22,卡位23,卡位孔230,侧表面231,柱形孔2301,喇叭孔2302,第一缺口24,卡扣25,第一凸出边缘26,台阶2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翻盖结构100,包括本体1以及转动安装在本体1上的翻盖2,本体1包括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一侧壁11,第一侧壁11之间形成开口部10用于容纳翻盖2,且翻盖2下方的空间内还用于容纳待保护的结构、元器件等。两个第一侧壁11上分别设有相互对齐的转轴12,翻盖2的下表面22上设有凸出的卡位23,卡位23上设有缺口,缺口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柱形孔2301,用于提供转轴12的转动空间,柱形孔2301的轴向与转轴12的轴向平行,另一部分是朝着远离柱形孔2301方向而呈渐开状的喇叭孔2302,喇叭孔2302与柱形孔2301连通,用于提供转轴12进入柱形孔2301的通道,且喇叭孔2302的尺寸设置为允许转轴12进入,并将转轴12限制在柱形孔2301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结构100,包括本体1以及翻盖2,翻盖2的下表面22上设有凸出的卡位23,卡位23上设有卡位孔230,转轴12设置在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一侧壁11上,第一侧壁11之间形成开口部10,通过卡位孔230与转轴12的配合,翻盖2容纳在开口部10内,因此,翻盖2的上表面21与本体1的表面之间可以保持平齐,外观更美观,不会干涉;并且卡位孔230包括柱形孔2301以及与柱形孔2301连通的喇叭孔2302,柱形孔2301用于提供转轴12的转动空间,喇叭孔2302用于提供转轴12进入柱形孔2301的通道,且喇叭孔2302的尺寸设置为允许转轴12进入,并将转轴12卡在柱形孔2301内,由于喇叭孔2302的限制,转轴12需要在力的作用下才能从柱形孔2301内脱出,在打开翻盖2时可以避免翻盖2与本体1之间的脱落,保证翻盖结构100对其内部容纳的结构的保护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提出的柱形孔2301仅指其内表面均平行于轴向且内径各处相等,其内表面的具体形状如高度不做限制,柱形孔2301的内表面的具体形状由卡位23的具体形状限定。若卡位23的两个侧表面231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则柱形孔2301的内表面的高度则一致。较佳地是,卡位23的两个侧表面231均垂直于柱形孔2301的轴向,如图5和6所示,对于以注塑方式制作的翻盖2来说,更易成型和脱模。
喇叭孔2302以朝向垂直并远离翻盖2的下表面22的方式渐开,当翻盖2与本体1的表面保持水平时,喇叭孔2302能够与转轴12对准,从而可以对翻盖2垂直施力以将转轴12压入喇叭孔2302内。在翻盖2打开后,喇叭孔2302转向操作者的正面,如图3所示,转轴12不容易从卡位孔230内脱出。
请参阅图3,本体1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11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壁以共同围合上述的开口部10。具体地,图3中,本体1包括靠近转轴12设置的后壁14和远离转轴12设置的前壁13。前壁13与第一侧壁11之间还可连接其他的侧壁,这里不再举例,以下以开口部10的横截面呈矩形进行具体描述。优选地,后壁14垂直地连接两个第一侧壁11,以在翻盖2的转动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开口部10内空间的占用。
开口部10的周围设有挡壁结构15,如图3和图7所示,两个第一侧壁11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挡壁151,如图3所示。翻盖2可以承载、抵靠于该第一挡壁151上而不至于继续陷入开口部10内,既能够保证翻盖2的上表面21与本体1的表面之间平齐,也有利于翻盖2的打开。
基于此,为了便于翻盖2的打开,本体1上对应翻盖2的前端(远离卡位23和转轴12的一端)的位置处设有陷入部16,该陷入部16优选呈凹槽而非通孔的形式,以避免暴露本体1下方的其他结构或者直接暴露出开口部10内的结构。该陷入部16便于操作者的手指或者操作工具等进入后对翻盖2的前端施力并抬高,进而打开该翻盖2。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翻盖2的前端面与下表面22的交界处对应陷入部16设有第一缺口24。具体地,第一缺口24可呈楔形。当翻盖2承载于挡壁结构15上时,操作者的手指或者操作工具可经由陷入部16插入第一缺口24的下方,稍加施力,即可将翻盖2的前端撬起,操作更省力、简单。
请参阅图3和图8,在前壁13上还设有与第一挡壁151平齐的第二挡壁152,第二挡壁152上设有第二缺口153,第二缺口153的作用与第一缺口24的作用相同,第二缺口153的设置也增大了翻盖2的前端面与第二挡壁152之间可用于插入手指或操作工具的空间,进一步便利于翻盖2的撬起。第一缺口24和第二缺口153可单独设置,也可如本实施例所示同时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6所示,翻盖2的下表面22设有卡扣25,卡扣25的顶端呈钩状,本体1上于第二挡壁152的下方设有挡块17,在朝着开口部10内部的方向按压翻盖2的过程中,卡扣25的顶端先弹性压合在第二挡壁152上并逐渐向下滑动,当翻盖2的下表面22抵靠于第二挡壁152上时,卡扣25的顶端被限制于挡块17的下方而使翻盖2被固定在本体1上,对开口部10内部的结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在一些情况下翻盖2可能会因自身重力而从开口部10内翻出,例如翻盖2呈竖直设置或者是翻盖2位于本体1下方使用时。
挡块17的高度根据卡扣25的高度设置,较佳地是,挡块17可以与第二挡壁152直接连接,并且挡块17与第二挡壁152的表面保持平齐,以使卡扣25的顶端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卡顿,顺利到达挡块17的下方,同理,在将卡扣25的顶端从挡块17下方移出后,也可以顺利滑到第二挡壁152的上方。
卡扣25的顶端设置为圆滑状,其被限制在挡块17的下方的部分可以设置地较小,以满足在不对翻盖2施力撬起时,卡扣25能够被较牢固地被限制,在对翻盖2施力时又容易从挡块17下方移出为宜。
还需说明的是,第二缺口153的设置还为卡扣25的顶端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在力的作用下,卡扣25的顶端先接触到第二缺口153的底面,并且随着第二缺口153的底面而逐渐向下滑动,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并滑动至挡块17的表面上,防止被卡死在第二挡壁152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还可提供一些其他的将翻盖2固定的方式,如翻盖2的下表面22设有凸块,凸块弹性抵靠于第二挡壁152上或者是与第二挡壁152之间过盈配合,从而能够将翻盖2固定在开口部10内,该方式可以简化翻盖2的设置,适用于一些对翻盖2的固定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请参阅图4,本体1的后壁14上对应翻盖2的后端面(靠近卡位23的端面)设有倒角槽141,可以避免在打开过程中翻盖2的后端面与本体1的后壁14之间的相互干涉,使翻盖2的打开过程更顺利、流畅。
此外,请参阅图4至图6,翻盖2的后端面上设有第一凸出边缘26,该第一凸出边缘26与翻盖2的上表面21之间形成台阶260,本体1的后壁14上设有第二凸出边缘140,该第二凸出边缘140对应台阶260设置,当第二凸出边缘140对应在台阶260处时,翻盖2的上表面21与本体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非常小,从而减小了翻盖2与本体1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有利于提高翻盖结构100的整体美观性。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说的翻盖结构100。
具体地,该装置可以是任何具有壳体200的装置,如感烟探测器、遥控器、置物箱等。基于该翻盖结构100的开口部10的容纳特性,该翻盖结构100可以直接作为壳体200,用于容纳装置内的其他结构或器件,如SIM卡、电池等;或者,该翻盖结构100可以是壳体200的一部分,如图1和2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翻盖结构100设置在感烟探测器的壳体200上。壳体200与未示出的底座等对接后形成更大的容置空间。当然,翻盖结构100可包括连接侧壁11、前壁13和后壁14的底板,翻盖结构100的开口部10可以用于容纳一部分其他结构或器件,或者翻盖结构100可以不设置底板,开口部10可以作为其他结构或器件的拿取通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翻盖,所述翻盖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出的卡位,所述卡位上设有卡位孔,所述卡位孔包括柱形孔以及与所述柱形孔连通的喇叭孔,所述柱形孔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翻盖的下表面,所述喇叭孔朝着远离所述柱形孔的方向渐开;以及
本体,包括两相对平行的侧壁,所述侧壁之间形成开口部,两个所述侧壁上分别设有相互对齐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尺寸设置为能够由所述喇叭孔进入所述柱形孔并被限制在所述柱形孔内,所述转轴于所述柱形孔内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一挡壁,所述翻盖的下表面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具有靠近所述卡位设置的后端面,所述本体具有对应所述翻盖的后端面的后壁,所述后壁上对应所述后端面设有倒角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面上还设有第一凸出边缘,所述第一凸出边缘与所述翻盖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所述后壁上设有第二凸出边缘,所述第二凸出边缘对应所述台阶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具有远离所述卡位设置的前端面,所述本体上与所述翻盖的前端面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陷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的前端面和下表面的交界处对应所述陷入部设有第一缺口。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对应所述翻盖的前端面的前壁,所述前壁上设有第二挡壁,所述第二挡壁上设有第二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壁的下方设有挡块,所述翻盖的下表面还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的顶端呈钩状并被限制于所述挡块的下方。
9.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翻盖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翻盖结构为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
CN201920213170.6U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Active CN210042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3170.6U CN210042499U (zh)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3170.6U CN210042499U (zh)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2499U true CN210042499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3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13170.6U Active CN210042499U (zh)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24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3916A (zh) * 2021-05-31 2021-08-20 陈晓芳 马桶圈的安装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3916A (zh) * 2021-05-31 2021-08-20 陈晓芳 马桶圈的安装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74886B1 (en) Receptacle with shutter for optical connector
KR102147957B1 (ko) 카드 트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3964217B2 (ja) 光モジュール
EP321173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465102A1 (en) Card-type terminal
US10522939B2 (en) Cover assembly for a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US2015020151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casing used therefor
US7488554B2 (en) Battery cover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055251A (ko) 로크 기구 및 개폐 장치
US6845210B2 (en) Optical connector with a shutter
CN210042499U (zh) 一种翻盖结构及具有该翻盖结构的装置
EP3403524B1 (en) Card hold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211906B2 (ja) コネクタ
JP684129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139148B2 (en) Cap structure
US8827726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CN212435906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09750930U (zh) 扫地机器人
KR102146238B1 (ko) 유에스비 케이블 장착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가방
JPS647562Y2 (zh)
CN221058052U (zh) 充电槽的防尘门组件及其能量系统
CN218416608U (zh) 耳机充电盒
CN212219931U (zh) 导向头及自动充电设备
CN210983215U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壳体及终端设备
CN216313172U (zh) 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