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2668U - 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2668U
CN220832668U CN202322564246.9U CN202322564246U CN220832668U CN 220832668 U CN220832668 U CN 220832668U CN 202322564246 U CN202322564246 U CN 202322564246U CN 220832668 U CN220832668 U CN 220832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transfer
transfer plate
coupler
ke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42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向阳
谷亮
陈前
桂东
徐尧
杨柳斌
麦绮莹
裴胜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642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2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2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2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其中,加热结构包括传热板、电热管和温控组件,传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电热管设于传热板的第二侧,电热管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温控组件包括第一耦合器和安装于第一耦合器上的温控件,温控件和电热管分别电性连接第一耦合器,第一耦合器安装于传热板的第二侧且位于电热管的内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实现了整周上均对传热板有加热效果,提高加热均匀度,避免热量集中发生糊底,将温控件集成于第一耦合器上,整体结构更紧凑,降低其占据的安装空间,并且降低了电热管对温控件产生的热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例如电水壶或养生壶,其发热体多数为C字型,因此加热盘存在明显的加热冷端。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会导致热量比较集中,烹煮食材容易糊底;另一方面在煮水时,发热体的上方区域产生气泡,而发热体的开口区域没有气泡,一些用户看到只有半圈或半圈多在加热冒泡而非一整圈,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质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结构,旨在解决加热盘加热不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热结构包括传热板和电热管,所述传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电热管设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所述电热管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如此设置,所述电热管设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两者热接触以传递热量,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用以放置物品进行加热,当需要加热物品时,所述电热管通电发热,通过热接触将热量传递至所述传热板,进而传递至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放置的物品,实现加热效果。所述电热管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电热管能在一整周上对所述传热板加热,由于所述电热管两端存在不发热的端部,为了避免两个端部对整周加热的影响,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避免不发热的两端对整周加热的影响。由于实现了整周上均对所述传热板有加热效果,整体加热均匀度更高,避免热量集中发生糊底,同时,所述加热结构用于液体加热时,液体底部对应所述电热管的区域会产生整圈气泡,产品性能观测的效果更好,不易出现现有技术中仅出现半圈或半圈多的气泡,降低被用户误解的可能性;然而,为了给所述电热管通电,并且实现所述电热管和所述传热板加热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第一耦合器和温控件,所述温控组件需要安装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以实现所述温控件和所述电热管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以及检测所述传热板的温度,方便控温,由于所述电热管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为了降低所述电热管对所述温控件产生的热影响,所述第一耦合器安装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的内侧,所述温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耦合器上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温控件集成于所述第一耦合器上,整体结构更紧凑,降低其占据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的安装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器安装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的内侧中心位置。
可选地,所述电热管的重叠段对应圆心角为θ,0°<θ≤90°。
可选地,30°≤θ≤60°。
可选地,所述传热板的周缘向外超出所述电热管的周缘设置。
可选地,至少50%长度的所述电热管的周缘与所述传热板的周缘距离L满足:2mm≤L≤10mm。
可选地,4mm≤L≤8mm。
可选地,所述传热板包括铝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加热壶,所述加热壶包括:
壶体;
底盖,套设所述壶体底部,与所述壶体共同围合成底腔;以及,
如上所述的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底腔内,且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安装至所述壶体底部,以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
可选地,所述加热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一测温端口,所述测温端口伸入所述壶体内以测温。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底腔内且安装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所述测温端口穿设所述传热板和所述壶体底部,以伸入所述壶体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体加热装置,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
底座;
第二耦合器,设于所述底座上侧,所述第二耦合器与所述第一耦合器上下耦合;以及,
如上所述的加热壶,所述加热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所述传热板、所述电热管和所述温控组件,所述传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电热管设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两者热接触以传递热量,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用以放置物品进行加热,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所述第一耦合器和安装于所述第一耦合器上的所述温控件,所述电热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当需要加热物品时,所述第一耦合器外接电源,与所述第一耦合器电性连接的所述电热管通电发热,通过热接触将热量传递至所述传热板,进而传递至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放置的物品,实现加热效果。所述电热管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电热管能在一整周上对所述传热板加热,由于所述电热管两端存在不发热的端部,为了避免两个端部对整周加热的影响,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避免不发热的两端对整周加热的影响。由于实现了整周上均对所述传热板有加热效果,整体加热均匀度更高,避免热量集中发生糊底,同时,所述加热结构用于液体加热时,液体底部对应所述电热管的区域会产生整圈气泡,产品性能观测的效果更好,不易出现现有技术中仅出现半圈或半圈多的气泡,降低被用户误解的可能性。如此设置时,由于所述电热管整圈加热,为了避免所述电热管对所述温控件产生热影响,所述第一耦合器安装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的内侧,所述温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耦合器上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温控件集成于所述第一耦合器上,整体结构更紧凑,降低其占据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加热结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温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壶体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0 液体加热装置 321 热保护片
1000 加热壶 322 热熔断器
100 加热结构 200 壶体
1 传热板 300 底盖
2 电热管 400 温度传感器
3 温控组件 410 测温端口
31 第一耦合器 2000 底座
32 温控件 3000 第二耦合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例如电水壶或养生壶,其发热体多数为C字型,因此加热盘存在明显的加热冷端。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会导致热量比较集中,烹煮食材容易糊底;另一方面在煮水时,发热体的上方区域产生气泡,而发热体的开口区域没有气泡,一些用户看到只有半圈或半圈多在加热冒泡而非一整圈,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质疑。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结构100,图2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整周上均对所述传热板1有加热效果,整体加热均匀度更高,避免热量集中发生糊底,所述第一耦合器31安装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2的内侧,将所述温控件32集成于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上,整体结构更紧凑,降低其占据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的安装空间,避免所述电热管2对所述温控件32产生热影响,以下将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所述加热结构100进行说明。
参照图2至图4,所述加热结构100包括传热板1、电热管2和温控组件3,所述传热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电热管2设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所述电热管2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2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所述温控组件3包括第一耦合器31和安装于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上的温控件32,所述温控件32和所述电热管2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31,所述第一耦合器31安装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2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结构100包括所述传热板1、所述电热管2和所述温控组件3,所述传热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电热管2设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两者热接触以传递热量,所述传热板1的第一侧用以放置物品进行加热,所述温控组件3包括所述第一耦合器31和安装于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上的所述温控件32,所述电热管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31,当需要加热物品时,所述第一耦合器31外接电源,与所述第一耦合器31电性连接的所述电热管2通电发热,通过热接触将热量传递至所述传热板1,进而传递至所述传热板1的第一侧放置的物品,实现加热效果。所述电热管2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2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电热管2能在一整周上对所述传热板1加热,由于所述电热管2两端存在不发热的端部,为了避免两个端部对整周加热的影响,所述电热管2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避免不发热的两端对整周加热的影响。由于实现了整周上均对所述传热板1有加热效果,整体加热均匀度更高,避免热量集中发生糊底,同时,所述加热结构100用于液体加热时,液体底部对应所述电热管2的区域会产生整圈气泡,产品性能观测的效果更好,不易出现现有技术中仅出现半圈或半圈多的气泡,降低被用户误解的可能性。如此设置时,由于所述电热管2整圈加热,为了避免所述电热管2对所述温控件32产生热影响,所述第一耦合器31安装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2的内侧,所述温控件32安装于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上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31,将所述温控件32集成于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上,整体结构更紧凑,降低其占据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的安装空间。
为了避免所述加热结构100加热过度,温度过高,通过所述温控件3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31,在所述传热板1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后,切断所述第一耦合器31传递至所述电热管2的电,放置温度过高。所述温控件32有多种,不做限制,具体的,所述温控件32包括热保护片321、以及热熔断器322中至少其中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件32包括所述热保护片321和所述热熔断器322,所述热保护片321与所述热熔断器322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器31电性连接,所述热保护片321先于所述热熔断器322进行保护,当达到保护温度,而所述热保护片321不能断开保护,温度继续升高到预设值时,所述热热熔器会形成熔断保护。所述热保护片321和所述热熔断器322安装于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上的安装方式不限,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耐热胶粘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上设置限位结构以限位所述热保护片321和所述热熔断器322,实现连接,所述限位结构有多种,具体不限,例如所述限位结构可以是卡扣,如此设置,无需通过耐热胶粘接,安装牢固的同时,拆装较为方便。
由于所述电热管2呈环形设置,为了避免所述电热管2直接对所述温控组件3产生热影响,所述第一耦合器31安装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2的内侧中心位置,避免所述第一耦合器31以及上面安装的所述温控件32与所述电热管2间距较小,受所述电热管2影响,出现性能不稳定或者控温失效的问题。
请参阅图3,所述电热管2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2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所述电热管2的重叠段对应圆心角为θ,所述圆心角的角度较小时,不能完全避免所述电热管2两端发热少对整圈加热的影响,所述圆心角的角度较大时,成本增加,并且所述圆心角角度越大,所述电热管2占据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的面积更大,由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还需安装其他元器件,会导致安装不方便,而且所述电热管2占据面积增大后,与其他元器件比如所述第一耦合器31的间距会变小,容易对所述第一耦合器31以及所述温控件32产生热影响,影响使用性能,因此所述圆心角的角度不能较大也不能较小,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0°<θ≤90°,优选的,30°≤θ≤60°,所述圆心角θ小于30°时,不能完全避免所述电热管2两端发热弱或不发热对整圈加热的影响,所述圆心角θ大于60°时,成本大,占据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空间大,不方便其他电器件的安装。
所述传热板1有多种,具体材质不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板1包括铝板,成本低,传热性能好,热损耗低。所述传热板1的形状也有多种,具体不限,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所述传热板1为圆形,方便使用环形设置的所述电热管2,加热更均匀,并且圆形的所述传热板1的第一侧更适应锅具、壶体200等物品放置以进行加热。为了提高加热的均匀度,所述传热板1与所述电热管2的中心对应设置。
现有发热体的外边缘和传热板1的外径基本等大,造成发热体的热量只能向发热体的内侧传递,而不能向外侧传递,热量比较集中,一方面煮食材糊底风险较高;另一方面热量集中造成加热壁面的过热度较大,烧水噪音大。为了使得所述电热管2的热量能够同时向所述传热板1的中心侧和外侧传递,所述传热板1的周缘向外超出所述电热管2的周缘设置。需要说明地是,所述传热板1的周缘向外超出所述电热管2的周缘的尺寸大小不限,以及所述传热板1的超出部分不限定,可以一部分向外超出所述电热管2的周缘,也可以全部超出,具体范围不限定。由于所述电热管2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2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在所述电热管2的周向上,所述电热管2的周缘与所述传热板1的周缘的距离不固定,为了保证所述电热管2的热量能够同时向所述传热板1的中心侧和外侧传递,所述距离较大时,所述电热管2靠近所述传热板1的中部设置,使得所述电热管2内侧的安装空间较小,影响其他电器件的安装,并且所述距离L过大,所述电热管2对所述传热板1的周缘部分的加热效果不好,所述距离较小时,所述电热管2向外侧传递不足,热量比较集中,所述电热管2对所述传热板1的第一侧放置的加热容器的壁面加热过度,热量集中与容器壁面,加热不均,并且加热水时噪音大。在本实施例中至少50%长度的所述电热管2的周缘与所述传热板1的周缘距离L满足2mm≤L≤10mm,所述距离L不限定于此,以上所述范围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4mm≤L≤8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加热壶1000,所述加热壶1000包括壶体200、底盖300和所述加热结构100,所述底盖300套设所述壶体200底部,与所述壶体200共同围合成底腔,所述加热结构100设于所述底腔内,且所述传热板1的第一侧安装至所述壶体200底部,以与所述壶体200底部热接触,所述加热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所述加热结构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壶1000有多种,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如电水壶或养生壶等。请参阅图1,附图中以所述加热壶1000为电水壶进行说明。
为了实现所述加热结构100对所述壶体200的加热的控制,所述加热壶10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00,所述温度传感器400具有一测温端口410,所述测温端口410延伸至所述壶体200进行测温,由于所述电热管2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2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为了避免所述电热管2和所述传热板1的温度对所述温度传感器400测温产生影响,所述测温端口410伸入所述壶体200内以测温。实现精准测温。所述温度传感器400具体设置位置不限,所述温度传感器400设于所述底腔内且安装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电热管2的内侧,方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31,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31传输温度信号。由于所述第一耦合器31安装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2的内侧中心位置,所述温度传感器400设于所述电热管2内侧时与所述电热管2的间距较小,测温容易被所述电热管2影响,所述测温端口410穿设所述传热板1和所述壶体200底部,以伸入所述壶体200内,直接接触所述壶体200内的水或食物等受热物品,实现精准测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体加热装置10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装置100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液体加热装置10000包括底座2000、第二耦合器3000和所述加热壶1000,所述第二耦合器3000设于所述底座2000上侧,所述底盖300设于所述底座2000上侧时,实现了所述第二耦合器3000与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上下耦合以传输电力和信号。所述加热壶1000安装于所述底座2000上侧,所述加热壶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10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体加热装置100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电力的通断,所述底座2000与所述底盖300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2000与所述底盖300连接时,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与所述第二耦合器3000上下耦合,电路连通,所述底盖300自所述底座2000上拆卸取下后,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与所述第二耦合器3000连接断开,电路断开。通过所述底盖300与所述底座200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将所述加热壶1000自所述底座2000上取下,方便向所述加热壶1000内添加液体或其他食物,并且在操作时,保证电路断开,避免用户触电,安全性更高。添加完成需要加热时,再将所述加热壶1000放置在所述底座2000上,实现所述第一耦合器31与所述第二耦合器3000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电热管,设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所述电热管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以及,
温控组件,包括第一耦合器和安装于所述第一耦合器上的温控件,所述温控件和所述电热管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所述第一耦合器安装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器安装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电热管的内侧中心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的重叠段对应圆心角为θ,0°<θ≤9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30°≤θ≤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的周缘向外超出所述电热管的周缘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50%长度的所述电热管的周缘与所述传热板的周缘距离L满足:2mm≤L≤1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4mm≤L≤8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包括铝板。
9.一种加热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体;
底盖,套设所述壶体底部,与所述壶体共同围合成底腔;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底腔内,且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安装至所述壶体底部,以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一测温端口,所述测温端口伸入所述壶体内以测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底腔内且安装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所述测温端口穿设所述传热板和所述壶体底部,以伸入所述壶体内。
12.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第二耦合器,设于所述底座上侧,与所述第一耦合器上下耦合;以及,
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壶,所述加热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侧。
CN202322564246.9U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 Active CN220832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4246.9U CN220832668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4246.9U CN220832668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2668U true CN220832668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44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4246.9U Active CN220832668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2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55104U (zh) 电热水壶的内胆加热结构
CN102028402A (zh) 电热水壶的内胆加热结构
TW201822693A (zh) 用於電動廚房多用機的烹飪器皿、電動廚房多用機及加熱部件製造方法
CN208610578U (zh) 一种电加热水壶
CN220832668U (zh) 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液体加热装置
CN206119971U (zh) 一种红外线加热方式的多功能锅
CN108618562A (zh) 一种防干烧的智能炖煮器
CN220876532U (zh) 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加热装置
CN209074183U (zh)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CN211748956U (zh) 一种降糖装置及安装有该降糖装置的电饭煲
CN213882903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8552079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液体加热器
CN208551238U (zh) 烹饪厨具盖体、蒸笼和烹饪厨具
CN217403632U (zh) 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
CN101785627B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容器及其制造工艺
CN219088916U (zh) 一种应用于连体结构压力锅的加热组件
CN218847429U (zh) 烹饪器具的测温装置
CN210643728U (zh) 一种煲
CN206507771U (zh) 一种新型低噪电水壶
CN218390774U (zh) 一种烹饪装置的发热导热机构及烹饪装置
CN217408435U (zh) 一种电子款电煮锅
CN215604975U (zh) 一种养生壶过滤网与炖盅的支撑结构
CN215305010U (zh) 新型电热水壶
CN208676987U (zh) 烹饪器具和加热装置
CN215127472U (zh) 奶瓶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