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1875U - 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21875U CN220821875U CN202322564471.2U CN202322564471U CN220821875U CN 220821875 U CN220821875 U CN 220821875U CN 202322564471 U CN202322564471 U CN 202322564471U CN 220821875 U CN220821875 U CN 2208218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sbar
- insulating
- follow
- turnover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该汇流排组件包括汇流排以及绝缘件,汇流排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绝缘件固定在汇流排上,绝缘件位于汇流排的第一侧,用于将汇流排的第一侧的部分与电芯绝缘隔开,绝缘件的局部弯折并延伸至汇流排的第二侧以形成为翻折部,翻折部包覆住汇流排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有益效果包括:绝缘件能够将汇流排的部分与电芯绝缘隔开,避免汇流排与电芯发生非必要接触而造成短路;基于此,绝缘件具有翻折部以包覆住汇流排背向电芯的一侧,使得汇流排与绝缘件的相对固定更加稳定可靠,从而提升汇流排的绝缘稳定性,进而提升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领域的发展,对电池的容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电池的容量,一般需要将多个电芯串并联电连接。目前,一般是通过汇流排与电芯的预设部位电连接来实现电芯之间的电连接,但汇流排与电芯连接的稳定性在遇到振荡、晃动等恶劣情况时易受到破坏,而汇流排又具有导电性,汇流排易与相邻的汇流排或电芯的非必要接触部位发生非必要接触而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安全性能差,因此,汇流排的绝缘稳定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汇流排的绝缘稳定性差、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以提升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汇流排组件,包括:
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
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固定在所述汇流排上,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汇流排的第一侧,用于将所述汇流排的第一侧的部分与电芯绝缘隔开,所述绝缘件的局部弯折并延伸至所述汇流排的第二侧以形成为翻折部,所述翻折部包覆住所述汇流排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
可选的,所述汇流排包括多个沿第一预设方向分布的汇流排主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主体通过连接体电连接,所述翻折部包覆住所述汇流排主体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和/或所述连接体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
可选的,每个所述汇流排主体均包括主体部;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随型部,所述第一随型部随型于所述主体部,并完全覆盖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第一随型部的边缘部分弯折并延伸形成为所述翻折部的第一部分,所述翻折部的第一部分包覆住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电芯的一侧的至少部分。
可选的,所述绝缘件还包括第二随型部,所述第二随型部随型于所述连接体,并完全覆盖所述连接体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第二随型部的边缘至少部分弯折并延伸形成为所述翻折部的第二部分,所述翻折部的第二部分包覆住所述连接体背向所述电芯的一侧的至少部分。
可选的,每个所述汇流排主体还包括外接部,所述汇流排主体的一部分形成为所述外接部,所述外接部与所述绝缘件错开设置,并用于与电芯直接连接,所述汇流排主体的其余部分形成为所述主体部。
可选的,所述外接部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外接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分布,每组所述外接部均包括沿第二预设方向分布的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分布的正极侧和负极侧,各所述正极连接部均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正极侧,各所述负极连接部均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负极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随型部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随型部的边缘均包括第一边缘段和第二边缘段,所述第一边缘段位于相邻的所述正极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边缘段位于相邻的所述负极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边缘段和/或所述第二边缘段弯折并延伸形成为所述翻折部。
可选的,所述汇流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汇流排沿第二预设方向分布,与不同所述汇流排对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随型部之间通过加强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汇流排的第二侧的宽度为L1,所述翻折部包覆住所述汇流排的第二侧的部位的总宽度为L2,5%L1≤L2≤80%L1。
可选的,所述绝缘件包括冷压绝缘膜,所述冷压绝缘膜与所述汇流排冷压集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汇流排组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绝缘件能够将汇流排的部分与电芯绝缘隔开,避免汇流排与电芯发生非必要接触而造成短路;基于此,绝缘件具有翻折部以包覆住汇流排背向电芯的一侧,使得汇流排与绝缘件的相对固定更加稳定可靠,从而提升汇流排的绝缘稳定性,进而提升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汇流排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汇流排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汇流排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部分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汇流排组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汇流排组件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局部E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汇流排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局部F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局部G的放大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汇流排1,汇流排主体11,主体部111,正极连接部112,负极连接部113,连接体12,绝缘件2,翻折部21,第一随型部22,第二随型部23,第一边缘段24,第二边缘段25,加强部26,电芯3,总正汇流排4,总负汇流排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见图1和图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汇流排组件。该电池包除了包括上述部件外,还可以包括电芯3。
可选的,电芯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芯3能够通过汇流排组件实现串联和并联;其中,多个电芯3沿第一预设方向并置为多排,同排的多个电芯3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布。进一步的,电芯3具有正极柱和负极区,其中,电芯3的壳体带有负电,负极区可以由电芯3的壳体的局部形成;壳体包括钢壳。具体的,电芯3包括圆柱电芯3,正极柱和负极区可以位于电芯3的同一端,汇流排组件可以叠放在电芯3具有正极柱和负极区的一端上,并与正极柱和负极区电连接,布局紧凑,连接简单方便。
参见图1至图1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汇流排组件包括汇流排1以及绝缘件2。汇流排组件除了包括上述部件外,还可以包括总正汇流排4和/或总负汇流排5。其中,汇流排1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汇流排1的第一侧为朝向电芯3的一侧;绝缘件2固定在汇流排1上,绝缘件2位于汇流排1的第一侧,也就是说,绝缘件2位于汇流排1和电芯3之间,用于将汇流排1的第一侧的部分与电芯3绝缘隔开,绝缘件2的局部弯折并延伸至汇流排1的第二侧以形成为翻折部21,翻折部21包覆住汇流排1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使得汇流排1与绝缘件2的相对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可选的,总正汇流排4和总负汇流排5沿第二预设方向分布,总正汇流排4与各排电芯3中在第二预设方向上位于第一端边缘的电芯3的正极柱电连接,总负汇流排5与各排电芯3中在第二预设方向上位于第二端边缘的电芯3的负极区电连接。
可选的,汇流排1可以一体冲压成型,冲压精度高,一致性好;绝缘件2可以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膜状结构,既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又能减轻重量。进一步的,绝缘件2包括冷压绝缘膜,冷压绝缘膜与汇流排1冷压集成;具体的,冷压绝缘膜可以先与汇流排1粘接后再冷压固形,其中,绝缘件2的第一随型部22和第二随型部23均与汇流排1的第一侧粘接,翻折部21与汇流排1的第二侧粘接,生产制造简单方便,尤其是与热压或注塑相比,成本大幅降低。
可选的,汇流排1包括多个沿第一预设方向分布的汇流排主体11,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主体11通过连接体12电连接,翻折部21包覆住汇流排主体11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和/或连接体12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其中,不同的电芯3之间可以通过同一汇流排1中的两个汇流排主体11和一个连接体12实现并联。
可选的,参见图3、图5、图8、图11、图13和图15,每个汇流排主体11均包括主体部111;绝缘件2包括第一随型部22,第一随型部22位于汇流排1的第一侧,第一随型部22随型于主体部111并完全覆盖主体部111朝向电芯3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随型部22能够将主体部111与电芯3绝缘隔开,有效避免主体部111与电芯3的正极柱、负极区接触形成电连接,保证了主体部111与电芯3的正极柱、负极区之间的绝缘性能。第一随型部22的边缘部分弯折并延伸形成为翻折部21的第一部分,翻折部21的第一部分包覆住主体部111背向电芯3的一侧的至少部分,使得绝缘件2与汇流排1不易脱离,绝缘件2与汇流排1的相对固定更加稳定可靠,提高了绝缘可靠性。其中,第一随型部22的数量与汇流排主体11的数量对应,第一随型部22与汇流排主体11一一对应,以确保汇流排主体11的主体部111与电芯3之间的绝缘性能。
可选的,绝缘件2还包括第二随型部23,相邻的两个第一随型部22能够通过第二随型部23相连,第二随型部23位于汇流排1的第一侧并随型于连接体12,第二随型部23完全覆盖连接体12朝向电芯3的一侧,第二随型部23能够将连接体12与电芯3绝缘隔开,避免连接体12与电芯3接触形成电连接;第二随型部23的边缘至少部分弯折并延伸形成为翻折部21的第二部分,翻折部21的第二部分包覆住连接体12背向电芯3的一侧的至少部分。
可选的,第一随型部22的外轮廓大于主体部111的外轮廓,且差值为D1,0.5mm≤D1≤2mm;例如,参见图3、图6和图11,第一随型部22的宽度为L3,主体部111与第一随型部22对应部位的宽度为L1,L3与L1的差值即为D1。进一步的,D1可以为0.5mm、1mm、1.5mm或2mm等数值中的任一数值。第一随型部22的外轮廓超出主体部111的外轮廓的宽度在合适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绝缘的可靠性。
可选的,第二随型部23的外轮廓大于连接体12的外轮廓,且差值为D2,0.5mm≤D2≤2mm;例如,参见图6、图8和图15,第二随型部23的宽度为L5,连接体12的宽度为L4,L5与L4的差值即为D2。进一步的,D2可以为0.5mm、1mm、1.5mm或2mm等数值中的任一数值。第二随型部23的外轮廓超出连接体12的外轮廓的宽度在合适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绝缘的可靠性。
可选的,每个汇流排主体11还包括外接部,汇流排主体11的一部分形成为外接部,外接部与绝缘件2错开设置,并用于与电芯3直接连接,也就是说,外接部与电芯3之间没有绝缘件2绝缘隔开;汇流排主体11的其余部分形成为主体部111。进一步的,外接部的数量为多组,多组外接部沿第一预设方向分布,每组外接部均包括沿第二预设方向分布的正极连接部112和负极连接部113,主体部111具有沿第二预设方向分布的正极侧和负极侧,各正极连接部112均位于主体部111的正极侧,各负极连接部113均位于主体部111的负极侧,也就是说,各组连接部中正极连接部112和负极连接部113在第二预设方向的排布顺序相同。其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具有夹角;具体的,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直。在本申请中,第一预设方向和电芯3的并排方向相同,即附图中的Y向;第二预设方向和同排电芯3的排布方向相同,即附图中的X向;汇流排主体11与绝缘件2的叠放方向、电芯3的高度方向均相同,即附图中的Z向。
可选的,同一汇流排主体11包括三组连接部,同一组连接部的正极连接部112和负极连接部113分别与两个电芯3的正极柱和负极区电连接,以实现两个电芯3的串联。可以理解的是,同一汇流排主体11中的连接部的组数并非局限于上述例举组数,也可以为一组、两组或其它组数。
可选的,汇流排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汇流排1沿第二预设方向分布,与不同汇流排1对应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随型部22之间通过加强部26连接,有利于增加绝缘件2的强度和一致性。
上述实施例的汇流排组件,绝缘件2将主体部111、连接体12与电芯3之间绝缘隔开,避免汇流排1除了连接部外的其它部位与电芯3接触电连接而引发短路,提高了主体部111、连接体12与电芯3之间的绝缘可靠性;另外,绝缘件2通过翻折部21能够有效限位固定在汇流排1上,绝缘件2与汇流排1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不仅提高汇流排1与电芯3之间的绝缘可靠性,还增强了相邻汇流排1之间的绝缘性,大大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参见图3、图6、图8、图11和图1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随型部22的边缘和第二随型部23的边缘均包括第一边缘段24和第二边缘段25,第一边缘段24位于相邻的正极连接部112之间,也就是说,汇流排1的边缘位于相邻正极连接部112之间的部位与第一边缘段24对应;第二边缘段25位于相邻的负极连接部113之间,也就是说,汇流排1的边缘位于相邻负极连接部113之间的部位与第二边缘段25对应。其中,第一边缘段24和/或第二边缘段25弯折并延伸形成为翻折部21。
可选的,参见图8,仅第一边缘段24弯折并延伸形成翻折部21或仅第二边缘段25弯折并延伸形成翻折部21,即汇流排1的主体部111和连接体12均单侧翻边结构,在保证绝缘可靠性的同时便于汇流排1与绝缘件2连接固定,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成本更低。
可选的,参见图15,第一边缘段24和第二边缘段25均弯折并延伸形成翻折部21,即汇流排1的主体部111和连接体12均双侧翻边结构,绝缘件2与汇流排1之间的稳定性更加牢固可靠,进一步保证了绝缘性能。
可选的,汇流排1的第二侧的宽度为L1,翻折部21包覆住汇流排1的第二侧的部位的总宽度为L2,5%L1≤L2≤80%L1。具体的,参见图3,当汇流排1的主体部111和连接体12均单侧翻边结构时,翻折部21的宽度为L21,总宽度L2即为宽度L21;参见图11,当汇流排1的主体部111和连接体12均为双侧翻边结构时,一侧翻折部21的宽度为L22,另一侧翻折部21的宽度为L23,总宽度L2即为宽度L22和宽度L23之和。进一步的,L2可以为5%L1、10%L1、40%L1、75%L1或80%L1等数值中的任一数值。合适的包覆范围既能便于汇流排1与绝缘件2粘接固定,又能保证汇流排1与绝缘件2之间相对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绝缘性能。
上述实施例的汇流排组件,翻折部21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绝缘件2的边缘的不同部位,既便于绝缘件2与汇流排1的连接固定,又保证了绝缘件2与汇流排1之间相对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了汇流排组件的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绝缘件2能够将汇流排1的部分部位与电芯3绝缘隔开,避免意外接触形成电连接而导致内部短路,提高安全性能;另外,绝缘件2具有包覆住汇流排1的背向电芯3一侧的翻折部21,有利于绝缘件2稳定的限位固定在汇流排1上,使得绝缘件2和汇流排1的相对固定更加牢固可靠,从而提升了汇流排组件的绝缘性能,进而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
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固定在所述汇流排上,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汇流排的第一侧,用于将所述汇流排的第一侧的部分与电芯绝缘隔开,所述绝缘件的局部弯折并延伸至所述汇流排的第二侧以形成为翻折部,所述翻折部包覆住所述汇流排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包括多个沿第一预设方向分布的汇流排主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主体通过连接体电连接,所述翻折部包覆住所述汇流排主体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和/或所述连接体的第二侧的至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汇流排主体均包括主体部;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随型部,所述第一随型部随型于所述主体部,并完全覆盖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第一随型部的边缘部分弯折并延伸形成为所述翻折部的第一部分,所述翻折部的第一部分包覆住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电芯的一侧的至少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还包括第二随型部,所述第二随型部随型于所述连接体,并完全覆盖所述连接体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第二随型部的边缘至少部分弯折并延伸形成为所述翻折部的第二部分,所述翻折部的第二部分包覆住所述连接体背向所述电芯的一侧的至少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汇流排主体还包括外接部,所述汇流排主体的一部分形成为所述外接部,所述外接部与所述绝缘件错开设置,并用于与电芯直接连接,所述汇流排主体的其余部分形成为所述主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外接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分布,每组所述外接部均包括沿第二预设方向分布的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分布的正极侧和负极侧,各所述正极连接部均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正极侧,各所述负极连接部均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负极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型部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随型部的边缘均包括第一边缘段和第二边缘段,所述第一边缘段位于相邻的所述正极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边缘段位于相邻的所述负极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边缘段和/或所述第二边缘段弯折并延伸形成为所述翻折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汇流排沿第二预设方向分布,与不同所述汇流排对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随型部之间通过加强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的第二侧的宽度为L1,所述翻折部包覆住所述汇流排的第二侧的部位的总宽度为L2,5%L1≤L2≤80%L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冷压绝缘膜,所述冷压绝缘膜与所述汇流排冷压集成。
1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64471.2U CN220821875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64471.2U CN220821875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21875U true CN220821875U (zh) | 2024-04-19 |
Family
ID=9070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64471.2U Active CN220821875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21875U (zh) |
-
2023
- 2023-09-20 CN CN202322564471.2U patent/CN2208218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51660B2 (en) | Reserve power supply with electrode plates joined to auxiliary conductors | |
CN216055079U (zh) | 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 |
CN112864541A (zh) | 一种叠片式电芯、叠片式电芯的制作方法及叠片式锂电池 | |
CN103988338A (zh) | 电储能器模块和用于制造电储能器模块的方法 | |
CN210129547U (zh) | 电池组件及电化学装置 | |
CN216720218U (zh) | 二次电池 | |
US20100062335A1 (en) | Bipolar battery | |
CN213782207U (zh) | 汇流排、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 |
CN111384350A (zh) |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 |
CN220821875U (zh) | 汇流排组件及电池包 | |
CN220491996U (zh) | 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 |
CN216850238U (zh) | 电芯及电池模组 | |
CN114122411B (zh) | 一种铅酸蓄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6054932U (zh) |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 |
CN215834666U (zh) | 动力电池模组 | |
CN113363649B (zh) | 固态电池簇和电池模组 | |
CN115458872A (zh) |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 |
CN113314806B (zh) | 复合电池和电子设备 | |
CN115706286A (zh) |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 |
CN220821740U (zh) | 电芯组件和电池包 | |
CN219476934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21827747U (zh) | 一种电容器 | |
CN215933783U (zh) | 电池模组和电池箱 | |
CN214384783U (zh) | 一种电连接件、电池组和电池包 | |
CN221239750U (zh) | 电芯组件及电池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