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8711U - 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系统及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系统及冷却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18711U CN220818711U CN202322090646.0U CN202322090646U CN220818711U CN 220818711 U CN220818711 U CN 220818711U CN 202322090646 U CN202322090646 U CN 202322090646U CN 220818711 U CN220818711 U CN 2208187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collecting
- water
- collecting tank
- miniature
- cooling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99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系统及冷却塔。微型汇水槽包括:汇水槽本体,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和连接侧壁的底壁,汇水槽本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封闭端底壁设有排水口;汇水槽本体的一个侧壁向外延伸、形成与侧壁具有第一夹角、向汇水槽本体外部偏移的倾斜汇水板,其端部向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汇水板折回部与倾斜汇水板本体之间存在第二夹角;其中,汇水槽本体的封闭端为低端,低端的底壁设置排水口,开口端为高端;汇水槽本体的高端具有与另一个汇水槽本体的高端相互适配的结构,用于将微型汇水槽相互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系统及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是一种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的装置,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冷却塔是逆流式湿式冷却塔,该类冷却塔造价低,应用广泛。
常规自然通风冷却塔和机械通风冷却塔发生传热传质的区域可分为3部分,包括喷淋区(喷头出口到填料顶面)、淋水填料区、淋水雨区(填料底至集水池顶面),不同区域的冷却能力不同,喷淋区冷却能力约占整塔冷却能力10%,淋水填料区冷却能力约占整塔冷却能力70%~80%,淋水雨区冷却能力约占整塔冷却能力的10%~20%。淋水填料区冷却性能占比最大,而淋水雨区的冷却能力占比较小,换热效率低。
在自然通风逆流式湿式冷却塔中,淋水雨区阻力占整塔阻力的40%~50%,淋水雨区高度占冷却塔静扬程的60%~80%,现有的冷却塔由于雨区的存在带来了以下问题:淋水阻力大,冷却能力低;雨区的存在增加了水泵扬程,增加了水泵电耗;淋水使得冷却塔淋水填料断面风速均匀性变差,降低了冷却塔的冷却效率;淋水噪声大,造成冷却塔噪声超标,增加了降噪成本。淋水雨区导致风速分布不均匀,造成冬季冷却塔进风口区域容易结冰。
目前常用的高位收水冷却塔,通过在填料支撑梁或托架下方设集水装置将循环水在填料下方收集的装置,集水装置由收水斜板、收水槽、吊杆、上部悬吊螺杆、防溅材料以及防晃钢丝绳等组成,集水装置高度,即从填料底端到收水槽底的垂直方向距离,约为3.3m。在一定程度减小了冷却塔淋水雨区的落水高度,节约了部分水泵扬程并降低了噪声,但由于集水装置高度仍有3.3m高,因此产生的淋水雨区阻力、噪声仍比较大,且雨滴下落到斜板速度较快产生的溅水较多,该方法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冷却塔降噪以及最佳节能的问题,另外原高位塔集水装置结构复杂,造价较高,推广和使用空间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一方面,一些实施例公开了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微型汇水槽包括:
汇水槽本体;该汇水槽本体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和连接侧壁的底壁,汇水槽本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
倾斜汇水板;所述汇水槽本体的一个侧壁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侧壁具有第一夹角、向所述汇水槽本体外部偏移的倾斜汇水板;倾斜汇水板的端部向所述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形成汇水板折回部,汇水板折回部与倾斜汇水板本体之间存在第二夹角;
其中,汇水槽本体的底壁具有坡度,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位于坡度的高端,汇水槽本体的封闭端位于坡度的低端;或,汇水槽本体的底壁的坡度为零,微型水槽设置在冷却塔中时,将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设置为高端,将汇水槽本体的封闭端设置为低端,使得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与封闭端之间形成坡度;
微型汇水槽在高端具有与另一个微型汇水槽的高端相互适配的结构,用于将两个相邻的微型汇水槽相互连接,微型汇水槽的低端设置有排水口。
进一步,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槽与倾斜汇水板具有一体化结构。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微型汇水槽由多个微型汇水槽模块拼接形成,微型汇水槽模块具有一体化结构。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微型汇水槽的整体高度为5~60cm。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槽本体为U型槽或方形槽。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微型汇水槽在高端的结构为可重叠卡槽,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微型汇水槽以相互重叠的方式相互连接。
另一方面,一些实施例公开了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包括:
微型汇水槽;多个微型汇水槽间隔设置、均匀排列在冷却塔中淋水填料的下方,用于收集从淋水填料流下的冷却水;
集水槽,该集水槽具有一个开口低端和一个封闭高端,设置在微型汇水槽下方,位于微型汇水槽的低端,用于收集从微型汇水槽流下的冷却水;
主水槽,设置与集水槽的开口低端连接,用于收集从集水槽流下的冷却水。
进一步,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微型汇水槽的设置方式包括:
多个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
两个在高端相邻的微型汇水槽通过适配结构相互连接;
微型汇水槽的汇水槽本体与相邻的微型汇水槽的倾斜汇水板之间,设置为相互部分重叠。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微型汇水槽的开口设置连接有输水管道,用于连接微型汇水槽与集水槽。
再一方面,一些实施例公开了冷却塔,包括本文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包括汇水槽本体和与汇水槽本体具有一体化结构的倾斜汇水板,微型汇水槽整体高度在5~60cm之间,设置在淋水填料下方,能够收集冷却水,有效降低冷却水的噪音;包括微型汇水槽的汇水系统进一步在微型汇水槽下方设置了集水槽将收集的冷却水进一步聚集,送入主水槽中,不仅降低了冷却水的噪音,还提高了主水槽中的水位,将集水装置的现有高度降低1.8米以上,节约了2米以上的水泵扬程,大大降低了能耗。有效解决了冷却塔淋水带来的噪声、水泵电耗浪费、填料断面风速不均匀等问题。而且一体结构的微型汇水槽的制造成本低,安装施工方便,易于操作;微型汇水槽可以安装在冷却塔填料的支撑梁上方,固定简单,不易受自然风的影响,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施工成本;包含有微型汇水槽的汇水系统将冷却塔雨区高度大大缩短,降低了冷却塔的雨区阻力,从而降低了冷却塔的整体风阻,提高了冷却效率,提升了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和冷却效率,该技术的成本较以前的高位塔大大降低,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2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3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4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5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6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例7微型汇水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8实施例7微型汇水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实施例7微型汇水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实施例8集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11实施例9微型汇水槽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2实施例10微型汇水槽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3实施例11汇水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14实施例12冷却塔结构示意图;
图15-17实施例13汇水系统在冷却塔内实施方式示意图。
为了突出说明部件的结构特点,附图未依照实际比例严格绘制,附图中的尺寸与比例关系不构成对图中部件结构的限定。
附图标记
1 微型汇水槽 2 集水槽
3 主水槽 11 倾斜汇水板
12 汇水槽本体 111 汇水板折回部
121 汇水槽本体低端 122 汇水槽本体高端
123 底壁 124 侧壁
1210 排水口 1220 可重叠结构
1211 输水管道 100 冷却塔内支撑立柱
125 支撑板 101 填料支撑梁
102 喷溅装置 103 淋水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里专用的词“实施例”,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性能指标测试,除非特别说明,采用本领域常规试验方法。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它未特别注明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均指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和“大约”用于描述小的波动。例如,它们可以是指小于或等于±5%,如小于或等于±2%,如小于或等于±1%,如小于或等于±0.5%,如小于或等于±0.2%,如小于或等于±0.1%,如小于或等于±0.05%。在本文中以范围格式表示或呈现的数值数据,仅为方便和简要起见使用,因此应灵活解释为不仅包括作为该范围的界限明确列举的数值,还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独立的数值或子范围。例如,“1~5%”的数值范围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1%至5%的明确列举的值,还包括在所示范围内的独立值和子范围。因此,在这一数值范围中包括独立值,如2%、3.5%和4%,和子范围,如1%~3%、2%~4%和3%~5%等。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仅列举一个数值的范围。此外,无论该范围的宽度或所述特征如何,这样的解释都适用。
在本文中,包括权利要求书中,连接词,如“包含”、“包括”、“带有”、“具有”、“含有”、“涉及”、“容纳”等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即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只有连接词“由……构成”和“由……组成”是封闭连接词。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一些方法、手段、仪器、设备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些实施例公开了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微型汇水槽包括:
汇水槽本体;该汇水槽本体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和连接侧壁的底壁,汇水槽本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通常两个平行侧壁和底壁相互连接形成槽状结构作为汇集的冷却水的通道,以便将微型汇水槽上方从淋水填料滴下或流下的冷却水汇集在一起,从汇水槽本体的排水口流出;通常,设置在冷却塔中时,回水槽本体的封闭端设置位置较低,封闭端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汇水槽本体的发开口端设置位置较高,开口端相对的两个汇水槽本体在开口端相互连接,形成两端封闭的一组汇水槽本体,汇集的水从汇水槽本体低端的排水口流出,进入下方的集水槽中;
倾斜汇水板;所述汇水槽本体的一个侧壁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侧壁具有第一夹角、向所述汇水槽本体外部偏移的倾斜汇水板;倾斜汇水板的端部向所述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形成汇水板折回部,汇水板折回部与倾斜汇水板本体之间存在第二夹角;通常,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冷却塔中收集冷却水时,汇水槽本体设置在水平面内,汇水槽本体的侧壁垂直设置,倾斜汇水板从汇水槽本体的侧壁向汇水槽外部延伸,以增大微型汇水槽的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面积,有利于汇集更多的冷却水;同时倾斜汇水板具有合适的倾斜度有利于汇集的冷却水向汇水槽本体内部流动汇集;向汇水槽本体外部延伸的倾斜汇水板,从汇水槽侧壁上方向侧上方延伸,形成倾斜的汇水板;倾斜汇水板与侧壁之间的第一夹角设置为130~140°既有利于收集冷却水,使其具有合适的流速进入汇水槽本体,同时不影响冷却空气向上流通,不增加空气阻力;倾斜汇水板的端部在适当位置向下方折回并延伸,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汇水板折回部;汇水板折回部与倾斜汇水板本体之间形成L形结构,可以增强倾斜汇水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在L型结构的最高处形成向两侧下方延伸的坡度,有利于汇集在倾斜汇水板上的冷却水沿着倾斜汇水板的上表面流动;若倾斜汇水板的端部没有折回部形成的L型结构,则汇水板上汇集的部分冷却水会从汇水板最高端处向汇水板下表面或背面流动,该部分冷却水不利于收集,同时由于冷空气的作用,很容易在寒冷天气发生汇水板下表面或背面的结冰现象;同时,倾斜汇水板折回部的长度应当适宜,过长的折回部会妨碍冷却空气向上流动,增大风阻,降低冷却塔的冷却效率;通常倾斜汇水板的折回部与其本体部之间的第二夹角大于一定角度,使得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冷却塔中时,折回部在垂直方向偏向相邻的微型汇水槽本体,以便将折回部汇集的冷却水引流到该微型汇水槽本体内;一般情况下,折回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设置成锐角;
其中,汇水槽本体的底壁具有坡度,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位于坡度的高端,汇水槽本体的封闭端位于坡度的低端;具有一定坡度的汇水槽本体底壁使得汇集在汇水槽本体中的冷却水能够以速度流动,防止在汇水槽本体中发生堵塞,还能够及时将收集的冷却水排放到集水槽中,提高冷却水收集效率;
汇水槽本体和倾斜汇水板的高端具有与另一个相邻汇水槽本体和倾斜汇水板的高端相互适配的结构,用于将两个相邻的微型汇水槽相互连接。通常,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冷却塔中时,需要相互配合组装,形成按照预定模式排列的微型汇水槽,微型汇水槽之间的组装方式之一,就是两个微型汇水槽的开口端相对应设置、互相适配连接,两个微型汇水槽的封闭端向两方向分别延伸,收集的冷却水从中部向两端的封闭端流动,从封闭端底壁的排水口流出;通常微型汇水槽的开口端设置有能够相互适配的结构,以便于其相对设置的微型汇水槽适配设置,形成相互连接的稳定结构;相互适配的结构可以是在开口端端部形成的相互适配的卡槽结构和凸条结构,能够通过相互插接的方式相互连接。通常地,微型汇水槽开口端设置的用于适配连接的结构,包括设置在汇水槽本体上的结构和倾斜汇水板上的结构。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包括:
汇水槽本体;该汇水槽本体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和连接侧壁的底壁,汇水槽本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通常两个平行侧壁和底壁相互连接形成槽状结构作为汇集的冷却水的通道,以便将微型汇水槽上方从淋水填料滴下或流下的冷却水汇集在一起,从汇水槽本体的排水口流出;
倾斜汇水板;该倾斜汇水板从汇水槽本体的一个侧壁向外延伸,倾斜汇水板与侧壁之间的第一夹角在130~140°之间;向外延伸的倾斜汇水板的端部向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折回部与倾斜汇水板之间存在第二夹角;通常倾斜汇水板可以为平板,也可以为波纹板;波纹板有利于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增加倾斜汇水板的力学强度,更有利于冷却水的汇集;
其中,汇水槽本体的底壁的坡度为零,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冷却塔中时,将汇水槽本体的封闭端设置为低端,将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设置为高端,使得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与封闭端之间形成坡度;通常,汇水槽本体的底壁坡度为零,水平设置的汇水槽本体底壁位于相同水平面内,设置在冷却塔中收集冷却水时,为了在汇水槽本体中形成坡度,使得其中的流水形成流速,在汇水槽本体底壁的开口端设置支撑架,使得开口端升高,进而使得汇水槽本体底壁形成设定的高度,此时升高的一端作为汇水槽本体的高端,高度不变的一端作为汇水槽本体的低端,进而使得汇水槽本体的底壁形成设定的坡度;
汇水槽本体的高端具有与另一个汇水槽本体的高端相互适配的结构,用于将两个相邻的微型汇水槽相互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为一体成型的部件,汇水槽与倾斜汇水板具有一体化结构,便于加工生产,也便于安装施工。例如,可以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一体成型得到具有一体化结构的微型汇水槽,质量轻,体积小,造价低,安装方便,能够大大降低冷却塔汇水系统的制造成本和施工成本。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微型汇水槽由多个微型汇水槽模块拼接形成,微型汇水槽模块具有一体化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微型汇水槽由一个汇水槽第一模块、多个汇水槽第二模块和一个汇水槽第三模块相互组装而成,其中,汇水槽第一模块位于微型汇水槽的低端,其端部设置为封闭,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汇水槽第三模块位于微型汇水槽高端,其端部开口,开口端部向外延伸,具有与其他微型汇水槽适配安装的可重叠结构;汇水槽第二模块依次连接、位于中间区域;其中,相互连接的汇水槽模块之间具有相互适配的连接结构,例如可以重叠的卡槽结构。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微型汇水槽的整体高度为5~60cm。
为防止微型水槽内泥沙淤积,确保微型汇水槽的过流能力满足微型汇水槽的汇水流量要求,汇水槽的内水的流速不易小于泥沙淤积流速,可以依照下述方法确定微型汇水槽的坡度及尺寸:
式(1)中:Vc为微型汇水槽内的水流流速,m/s;Rs为微型汇水槽的水力半径,m;i为微型汇水槽底壁的坡度;C为谢才系数;
式(2)中,n为微型汇水槽的粗糙系数;
RS=SL/LS……(3)
式(3)中,SL为微型汇水槽过流断面面积,㎡;LS为微型汇水槽的过流断面湿周长度,m;
SL=πR2/2+2×R×H……(4)
Ls=πR+2×H……(5)
式(4)、(5)中,R为微型汇水槽断面半径,m;H为微型汇水槽断面高度,m;
Qx=B×L×qL……(6)
式(6)中,B为微型汇水槽在填料底面的水平投影宽度,m;L为微型汇水槽的长度;qL为淋水密度,m3/s/㎡;
VL=Qx/SL……(7)
式(7)中:VL为微型汇水槽的出口最小流速,m/s;
Vc≥VL……(8)
将式(1)~(7)导入(8)式,整理得:
冷却水淋水雨滴下落速度与高度有关,倾斜汇水板的垂向高度L1根据水滴下落速度确定,假定L1高度下的雨滴最大下落速度为VL1,满足噪声指标的雨滴速度为VZ,满足不溅水的雨滴速度为VJ,则VL1<min(VZ,VJ),若不满足则需调整L1尺寸,直到满足为止。
通过调节微型汇水槽的坡度i,设计微型汇水槽内水的流速VW,其流速应大于不会产生泥沙淤积的最低流速VYJ。
在设计微型水槽时,将淋水雨滴简化为刚性球,根据牛顿第二定理即可列出雨滴的运动方程,从而计算不同高度下雨滴的下落速度uw:
式(10)、(11)中:m为雨滴的质量,kg;uw为雨滴z轴方向速度,m/s;ux为雨滴x轴方向速度,m/s;t为时间,s;fz为空气在z轴方向对雨滴的作用力,N;fx为空气在x轴方向对雨滴的作用力,N;
其中,μl为空气的动力粘性系数,kg/(s.m2);dr为等效的雨滴直径或雨滴当量直径,m,通过试验获得;u为空气在z轴方向的流速,m/s;v为空气在x方向的流速,m/s;
由于空气主要在垂直方向影响噪声及溅水的雨滴下落速度,可以假定水平方向空气速度和雨滴速度为0,在已知空冷流速u、v,空气干球、湿球温度以及大气压的条件下,即可知道空气的动力粘性系数μl,这样就可以计算出雨滴的下落速度。假定不同的倾斜汇水板的垂向高度,计算对应的雨滴下落速度uw。
按照上述方法,假定水从淋水填料底下落的初始速度为0.1m/s,雨滴直径为2.5mm,计算雨滴在不同高度的下落速度,如下表1所示;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雨滴下落距离的增加,雨滴速度增大,这样增大了集水装置的噪声、雨滴下落接触倾斜汇水板时的溅水散落范围、同时增大了雨滴对空气的阻力,阻碍了空气进入冷却塔。
表1不同下落高度雨滴速度计算结果表
雨滴下落距离,m | 雨滴速度,m/s |
0.20 | 1.61 |
0.40 | 2.05 |
0.60 | 2.35 |
3.00 | 4.50 |
为尽可能的减小噪声、溅水以及雨滴的空气阻力,同时最大可能的节约水泵扬程,微型水槽的倾斜汇水板距离填料底的距离越小越好,同时保持适宜的距离以防止微型水槽的倾斜汇水板阻碍空气进入冷却塔填料;实际上循环冷却水从填料底下落时,初始状态是以水柱的形态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摩擦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力,发生水柱的破裂,并最终以液滴的形式下落,为更好的收集循环水,可以在水柱破裂前采用微型汇水槽收集,此时,微型汇水槽的整体高度不大于60cm为宜。
一些实施例中,微型汇水槽的整体高度最优为20cm;淋水填料底部到微型汇水槽槽底的距离通常以不大于100cm为适宜。
一些实施例中,淋水填料底部到微型汇水槽槽底的距离最优为20cm。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槽本体为U型槽或方形槽。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槽本体的高端设置有与另一个汇水槽本体的高端相互适配的可重叠结构,例如可重叠卡槽;高端相互邻接的的两个微型汇水槽能够以可重叠卡槽相互重叠的方式相互连接。
图1为实施例1公开的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例的实施例1中,微型汇水槽1包括汇水槽本体12和与其一体成型的倾斜汇水板11;其中,汇水槽本体12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124和连接两个侧壁的底壁123,底壁位于汇水槽底部,形成中间低两侧高的弧形底面,汇水槽本体12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形,其横截面为U形;U形的汇水槽本体12,其第一端为汇水槽本体低端121,汇水槽本体低端121宽口通过隔板封闭,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口;第二端为汇水槽本体高端122,高端为开口端;开口的汇水槽本体高端122向外延伸,形成可重叠结构1220;可重叠结构1220用于与在高端相邻的另一个微型汇水槽重叠安装,实现两个微型汇水槽的相互连接;
倾斜汇水板11从汇水槽本体12的一个侧壁向外延伸,倾斜汇水板11与侧壁之间的夹角在130~140°之间;向外延伸的倾斜汇水板的端部向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折回部与倾斜汇水板本体之间存在第二夹角,通常地该第二夹角大于40°,例如可以设置在70~90°之间。
图2为实施例2公开的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例的实施例2中,汇水槽本体的底壁123具有坡度,汇水槽本体的排水口1210位于汇水槽本体的低端的底壁123上,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位于高端,高端向外延伸形成可重叠结构1220;汇水槽本体的底壁123从低端向高端延伸,厚度逐渐增大形成角度为α的坡度;可重叠结构1220为水平设置的底壁,以便相互重叠时能够紧密贴合。
图3为实施例3公开的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例的实施例3中,汇水槽本体的底壁123厚度保持一致;在冷却塔中设置安装微型汇水槽时,将汇水槽封开口端设置为高端,利用支撑架设置在高端保持其高度,汇水槽封闭端设置为低端,形成角度为α的坡度。汇水槽本体的排水口1210位于汇水槽本体的低端,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位于高端,高端向外延伸形成可重叠结构1220;汇水槽本体高端端面垂直于水平面。
图4为实施例4公开的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例的实施例4中,汇水槽本体的底壁123厚度保持一致;汇水槽本体开口端设置支撑板125,使其具有设定的高度,进而使得汇水槽本体的底壁具有设定的坡度;汇水槽本体的排水口1210位于汇水槽本体的低端的底部,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位于高端;在冷却塔中设置安装微型汇水槽时,汇水槽本体开口端作为高端,汇水槽本体封闭端设置为低端,形成角度为α的坡度。
图5为实施例5公开的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例的实施例5中,微型汇水槽1包括汇水槽本体12和与其一体成型的倾斜汇水板11;其中,汇水槽本体12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124和连接两个侧壁的底壁123,底壁123位于汇水槽底部,形成中间低两侧高的弧形底面,汇水槽本体12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形,其横截面为U形;汇水槽本体低端的底壁上设置有开排水口(未标示),排水口接近于底部封闭端面;
倾斜汇水板11从汇水槽本体12的左侧侧壁124向左上方延伸到汇水槽本体12外部,倾斜汇水板11与侧壁124之间的夹角β在130~140°之间;向左上方延伸的倾斜汇水板11的端部形成汇水板折回部111,向下方折回,即向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汇水板折回部111与倾斜汇水板11本体部之间存在第二夹角γ;例如γ可以大于50°;
微型汇水槽的整体横向宽度为B,倾斜汇水板的竖向垂直高度为L1,汇水槽本体的侧壁高度为h,汇水槽底壁为半圆弧形,其半径为R;微型汇水槽的整体高度为L1、h和R之和,微型汇水槽的断面高度H为L1、h之和。
图6为实施例6公开的微型汇水槽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例的实施例6中,微型汇水槽由多个微型汇水槽模块组装而成,其中,微型汇水槽包括汇水槽本体和与其一体成型的倾斜汇水板11;其中,汇水槽本体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124和连接两个侧壁的底壁,汇水槽本体12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形,其横截面为U形;汇水槽本体12的第一端为汇水槽本体低端121,低端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口;第二端为汇水槽本体高端122,高端开口;开口的汇水槽本体高端122向外延伸,形成重叠结构1220;倾斜汇水板11从汇水槽本体的左侧侧壁向外延伸;向外延伸的倾斜汇水板的端部向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形成汇水板折回部111;
其中,组装形成微型汇水槽的微型汇水槽模块包括设置位于低端部的汇水槽第一模块、设置位于中部的汇水槽第二模块和设置位于高端部的汇水槽第三模块。通常一个汇水槽第一模块、多个汇水槽第二模块与一个汇水槽第三模块依次设置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结构的微型汇水槽。一般地,汇水槽第一模块、汇水槽第二模块及汇水槽第三模块在相互连接部位都具有相互适配安装的结构,能够相互组装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微型汇水槽,例如插槽结构。
如图7所示例,实施例7公开的汇水槽第一模块包括:
两个平行的侧壁124与一个底壁相连接形成汇水槽第一模块本体,汇水槽第一模块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将汇水槽第一模块本体的一个端部封闭,汇水槽第一模块本体的底壁设置有排水口;另一端开口;倾斜汇水板11从汇水槽第一模块本体的左侧侧壁向外延伸;向外延伸的倾斜汇水板11的端部向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形成汇水板折回部111。
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汇水槽第一模块端部的隔离板为独立的隔离板模块,与汇水槽第一模块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隔离板模块与汇水槽第一模块本体之间具有适配的插槽结构。
如图8所示例,实施例7公开的汇水槽第二模块包括:
两个平行的侧壁124与一个底壁123相连接形成汇水槽第二模块本体,汇水槽第二模块本体的两个端部都设置为开口状态;倾斜汇水板11从汇水槽第二模块本体的左侧侧壁向外延伸;向外延伸的倾斜汇水板11的端部向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形成汇水板折回部111。汇水槽第二模块的两个开口端设置有与相邻汇水槽模块相互适配的可连接结构,例如重叠卡槽。
如图9所示例,实施例7公开的汇水槽第三模块包括:
两个平行的侧壁124与一个底壁123相连接形成汇水槽第三模块本体,汇水槽第三模块本体的两个端部设置为开口状态;其中一个个开口端设置有可重叠结构1220,用于与相邻的微型汇水槽相互连接;另一个端部设置有与汇水槽第二模块相互适配连接的可重叠结构;倾斜汇水板11从汇水槽第三模块本体的左侧侧壁向外延伸;向外延伸的倾斜汇水板11的端部向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形成汇水板折回部111。
一些实施例中,汇水槽第三模块的可重叠结构1220为独立的可重叠结构模块,与汇水槽第三模块本体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可重叠结构模块与汇水槽第三模块本体之间具有相互适配的可连接结构;例如重叠卡槽。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包括:
微型汇水槽;多个微型汇水槽间隔设置、均匀排列在冷却塔中淋水填料的下方,用于收集从淋水填料流下的冷却水;通常微型汇水槽间隔设置时,两个微型汇水槽之间的距离设置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相邻的两个平行微型汇水槽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区域,设置在冷却塔中的微型汇水槽完全覆盖淋水填料下方的雨区区域,能够将冷却塔中从淋水填料流下的冷却水完全收集;通常微型汇水槽之间有相互重叠区域,是指微型汇水槽的倾斜汇水板的投影面积区域与另一个微型汇水槽的汇水槽本体投影面积之间有重叠,以确保微型汇水槽能够完全覆盖淋水填料下方的雨区面积,将冷却水完全收集。通常,重叠区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既能确保完全收集冷却水,还能防止距离太近的微型汇水槽会增大空气阻力,降低冷却效率;
集水槽,该集水槽具有一个开口低端和一个封闭高端,设置在微型汇水槽下方,位于微型汇水槽的排水口下方,用于收集从微型汇水槽流下的冷却水;通常集水槽位于微型汇水槽的下方,位于微型汇水槽设置有出口的一端,便于微型汇水槽中汇聚的冷却水流入集水槽进一步收集;通常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冷却塔中淋水填料的下方,距离淋水填料很近的位置,集水槽设置安装在冷却塔内的支撑柱上,微型汇水槽与集水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为此,需要将集水槽设置在微型汇水槽的排水口的正下方,设置位置相互适配,以便冷却水从汇水槽本体中流入集水槽中;通常冷却水从汇水槽本体中自然流入集水槽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为了进一步减少该噪音,可以在汇水槽本体的出口设置输水管道,输水管道延伸到集水槽中,通过输水管道将冷却水引流到集水槽中可以有效降低噪音;通常集水槽的数量与位置与微型汇水槽的设置位置和数量相互适配,以便将微型汇水槽中汇聚的冷却水完全收集在集水槽中;
主水槽,设置在集水槽的开口低端下方,用于收集从集水槽流下的冷却水。通常主水槽设置在集水槽下方,集水槽中收集的冷却水自然流主水槽中。通常,对于不同类型的冷却塔,可以首先确定合理的主水槽位置,然后进一步设计合理的集水槽,集水槽与主水槽垂直设置。通常在主水槽后增设高位泵房或者增设水轮机,将收集的冷却水循环利用,由于基于微型汇水槽的汇水系统中,提高了主水槽中的水位,能够大大降低水泵的能耗或增加水轮机的发电势能,实现节能降耗。
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的微型汇水槽设置安装在冷却塔中时,微型汇水槽的设置方式包括:
多个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
两个在高端相邻的微型汇水槽通过适配结构相互连接;
微型汇水槽的汇水槽本体与相邻的微型汇水槽的倾斜汇水板之间,设置为相互部分重叠。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微型汇水槽的开口设置连接有输水管道,用于连接微型汇水槽与集水槽。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集水槽由多个集水槽模块相互连接形成。一些实施例中,集水槽采用U型槽,分段法兰连接,一端密封,另一端与主水槽相连接,U型槽也是以一定坡度安装,密封端为槽底高端,与主水槽连接一端为槽底低端,确保将微型水槽汇集的水进一步汇入主水槽。
如图10所示例,实施例8公开的汇水系统中,集水槽2设置固定在冷却塔内支撑立柱100上时,集水槽2分为两个独立的集水槽,从冷却塔内支撑立柱100的侧面绕过,然后汇集为一个集水槽2;两个独立的集水槽与冷却塔内支撑立柱100适配设置固定。
通常集水槽2的下方设置支撑梁以支撑并安装固定集水槽,支撑梁通过在冷却塔内支撑立柱100上生根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集水槽由多个集水槽模块拼接组装得到,与冷却塔内支撑立柱适配的集水槽通常称为穿柱段模块,与其他集水槽模块之间也以拼接的方式连接。
如图11所示例,实施例9公开了微型汇水槽的设置方式,高端部相邻接的两个微型汇水槽的水槽本体高端122相互搭接重叠,以固定连接微型汇水槽,形成微型汇水槽组;微型汇水槽组进一步固定安装在汇水装置支撑框架上(未标示),汇水装置支撑框架固定在冷却塔的填料支撑梁上;微型汇水槽的底壁123形成与水平面夹角为α的坡度,微型汇水槽的低端设置有用于流水的排水口;如图11所示,设置有排水口的微型汇水槽低端位于左、右两端,在微型汇水槽低端的排水口下方,设置有集水槽2;集水槽2为长方形水槽,设置方向与微型汇水槽方向垂直;
实际工程使用中,多个微型汇水槽组相互平行设置,以阵列方式排布在同一个平面内,微型汇水槽组的低端都位于集水槽2上方,以将微型汇水槽中的水收集到集水槽2中;相互平行的微型汇水槽组中,微型汇水槽的倾斜汇水板11端部设置在与其相邻的微型汇水槽的汇水槽本体上方;相互平行的微型汇水槽组,低端两两相对设置,在与微型汇水槽设置方向的垂直方向进一步排列,以完全覆盖冷却塔雨区;
通常,集水槽2设置在微型汇水槽低端下方,以使低端相对的两组微型汇水槽中的水都能流进集水槽2;如图11所示例,左侧的集水槽2上方右侧设置有微型汇水槽,该集水槽2的上方左侧还可以设置微型汇水槽;右侧的集水槽2上方左侧设置有微型汇水槽,该集水槽2的右方左侧还可以设置微型汇水槽。依次方式重复设置,可以在所有微型汇水槽下方设置有与其适配的集水槽,微型汇水槽中汇集的冷却水全部流入集水槽。
如图12所示例,实施例10公开的汇水系统中,微型汇水槽本体12的侧壁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微型汇水槽本体12的底壁设置在水平面内;相互平行的两个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同一高度的水平面内,右侧微型汇水槽的倾斜汇水板11向左上方延伸,倾斜汇水板11的端部位于左侧微型汇水槽的汇水槽本体12上方,如图中虚线所示,倾斜汇水板1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汇水槽本体12部分重叠;以保证冷却塔雨区冷却水不能从两个微型汇水槽之间流下或滴下;微型汇水槽的低端设置有用于流水的排水口;如图12所示,设置有排水口的微型汇水槽低端位于同一侧;在微型汇水槽低端下方,设置有集水槽2;集水槽2为长方形或U型水槽,设置方向与微型汇水槽垂直。
如图13所示例,实施例11公开的汇水系统中,微型汇水槽1的低端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设置连接有输水管道1211,输水管道1211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水槽2中;集水槽2设置在微型汇水槽1的低端下方,集水槽2的方向与微型汇水槽1的设置方向垂直;集水槽2的下方设置有主水槽3,集水槽2中收集的水能够自然流入主水槽3汇聚。
通常,在目前常用的自然通风逆流式湿式冷却塔中,主水槽可以布置在冷却塔的一条直径上,集水槽可以布置在冷却塔内的支撑立柱上,微型汇水槽布置在淋水填料支撑梁上,主水槽、集水槽和微型汇水槽相互配合以设定方式形成汇水系统,实现对冷却塔中淋水的收集。
在目前常用的双侧进风机械通风冷却塔中,主水槽可以布置在冷却塔正中间位置,集水槽可以布置在支撑立柱上,微型汇水槽可以布置在淋水填料支撑梁上,主水槽、集水槽和微型汇水槽相互配合以设定方式形成汇水系统,实现对冷却塔中淋水的收集。
在目前常用的单侧进风机械通风冷却塔中,冷却塔一般背靠背布置,主水槽可以布置在两台冷却塔中间位置,即冷却塔淋水最深处靠近塔壁面处,集水槽布置在支撑立柱上,微型汇水槽可以布置在淋水填料支撑梁上,主水槽、集水槽和微型汇水槽相互配合以设定方式形成汇水系统,实现对冷却塔中淋水的收集。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冷却塔,包括:单侧和双侧进风机械通风冷却塔、消雾塔、常规自然通风冷却塔等所有逆流式冷却塔。
如图14所示例,实施例12公开的冷却塔中,淋水填料103上方为喷溅装置102,淋水填料103下方的填料支撑梁101上,分布有微型汇水槽1,若干个微型汇水槽1以设定方式,通过固定支架布设固定在填料支撑梁101上,填料支撑梁101设置安装在冷却塔内支撑立柱100上,均匀分布在淋水填料103下方,以完全覆盖淋水填料103下方雨区面积;微型汇水槽1低端下方设置有集水槽2,微型汇水槽1的低端排水口设置连接有输水管道1211,输水管道1211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水槽2中;集水槽2设置固定在冷却塔内支撑立柱100上。
冷却塔作业时,微型汇水槽1汇集淋水填料103中流下的冷却水,冷却水从微型汇水槽的排水口流经输水管道进入集水槽,冷却水在集水槽以图14中箭头所示方向,流动,进一步流进主水槽,实现对冷却塔中冷却水的收集。
实施例13公开了在常见几种冷却塔中布设汇水系统的示例;其中,汇水系统包括:若干微型汇水槽1,若干个微型汇水槽1以设定方式,通过固定支架布设固定在填料支撑梁上,填料支撑梁设置安装在冷却塔内支撑立柱100上;微型汇水槽1均匀分布、完全覆盖冷却塔内淋水填料下方雨区面积;微型汇水槽1低端下方设置有集水槽2,集水槽2设置固定在冷却塔内支撑立柱100上;集水槽2下方设置有主水槽3;
其中,图15为汇水系统在自然通风常规冷却塔中的实施方式示意图,示例了汇水系统在冷却塔内的平面布置方式,主水槽3布置在冷却塔的一条直径上;图16为汇水系统在双侧进风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实施方式示意图,示例了汇水系统在冷却塔内的平面布置方式,主水槽3布置在冷却塔正中间位置;图17为汇水系统在单侧进风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实施方式示意图,示例了汇水系统在冷却塔内的平面布置方式,主水槽3布置在冷却塔正中间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公开的冷却塔适配安装发电装置,可以利用冷却塔收集的冷却水进行发电;例如,可以在主水槽设置引水管道,引水管道的另一端设置连接水轮机,水轮机配套有发电机。利用冷却水驱动发电机发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包括汇水槽本体和与汇水槽本体形成一体化结构的倾斜汇水板,微型汇水槽整体高度在5~60cm之间,设置在淋水填料下方,能够收集冷却水,有效降低冷却水的噪音;包括微型汇水槽的汇水系统进一步在微型汇水槽下方设置了集水槽将收集的冷却水进一步聚集,送入主水槽中,不仅降低了冷却水的噪音,还提高了主水槽中的水位,将集水系统的现有高度降低1.8米以上,降低了1.8米以上的水泵扬程,大大降低了能耗。有效解决了冷却塔淋水带来的噪声、水泵电耗浪费、填料断面风速不均匀等问题。而且一体结构的微型汇水槽的制造成本低,安装施工方便,易于操作;微型汇水槽可以安装在冷却塔填料的支撑梁上方,固定简单,不易受自然风的影响,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施工成本;包含有微型汇水槽的汇水系统将冷却塔雨区高度大大缩短,降低了冷却塔的雨区阻力,从而降低了冷却塔的整体风阻,提高了冷却效率,提升了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和冷却效率,该技术的成本较以前的高位塔大大降低,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限定,凡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技术细节所做的常规改变、替换或组合等,都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汇水槽本体;所述汇水槽本体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和连接所述侧壁的底壁,所述汇水槽本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倾斜汇水板;所述汇水槽本体的一个侧壁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侧壁具有第一夹角、向所述汇水槽本体外部偏移的倾斜汇水板;倾斜汇水板的端部向所述汇水槽本体方向折回形成汇水板折回部,汇水板折回部与倾斜汇水板本体之间存在第二夹角;
其中,所述汇水槽本体的底壁具有坡度,所述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位于坡度的高端,所述汇水槽本体的封闭端位于坡度的低端;或,所述汇水槽本体的底壁的坡度为零,所述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冷却塔中时,将所述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设置为高端,将所述汇水槽本体的封闭端设置为低端,使得汇水槽本体的开口端与封闭端之间形成坡度;
所述微型汇水槽在高端具有与另一个微型汇水槽的高端相互适配的结构,用于将两个相邻的微型汇水槽相互连接,所述微型汇水槽的低端设置有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槽本体与所述倾斜汇水板具有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汇水槽由多个微型汇水槽模块拼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汇水槽的整体高度为5~6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槽本体为U型槽或方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型汇水槽的高端设置的结构为可重叠卡槽。
7.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微型汇水槽;多个所述微型汇水槽间隔设置、均匀排列在冷却塔中淋水填料的下方,用于收集从淋水填料流下的冷却水;
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具有一个开口低端和一个封闭高端,设置在所述微型汇水槽下方,位于所述微型汇水槽的低端,用于收集从所述微型汇水槽流下的冷却水;
主水槽,设置与所述集水槽的开口低端连接,用于收集从所述集水槽流下的冷却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汇水槽的设置方式包括:
多个微型汇水槽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
两个在高端相邻的微型汇水槽通过适配结构相互连接;
微型汇水槽的汇水槽本体与相邻的微型汇水槽的倾斜汇水板之间,设置为相互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汇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汇水槽的开口设置连接有输水管道,用于连接所述微型汇水槽与所述集水槽。
10.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汇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729084 | 2023-05-06 | ||
CN202321072908 | 2023-05-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18711U true CN220818711U (zh) | 2024-04-19 |
Family
ID=9070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090646.0U Active CN220818711U (zh) | 2023-05-06 | 2023-08-04 | 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系统及冷却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18711U (zh) |
-
2023
- 2023-08-04 CN CN202322090646.0U patent/CN2208187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89820B (zh) | 用于换热器的冷凝水导流结构以及换热器 | |
CN102620597A (zh) | 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 | |
CN202350575U (zh) | 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 | |
CN220818711U (zh) | 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系统及冷却塔 | |
CN118089463A (zh) | 用于冷却塔的微型汇水槽、汇水系统及冷却塔 | |
CN109708489A (zh) | 一种雨区采用干湿混合冷却模式的超大型湿式冷却塔 | |
CN218958379U (zh) | 一种实用于光伏箱变的控风装置 | |
CN106978887A (zh) | 一种多功能园林大棚雨水收集装置 | |
CN213956051U (zh) | 一种底部进风型闭式冷却/冷凝设备 | |
CN112503967B (zh) | 一种逆流湿式冷却塔 | |
CN215930675U (zh) | 一种消雾节水冷却塔的淋水填料布置结构 | |
CN214223809U (zh) | 一种抗污染冷却塔 | |
CN209857295U (zh) | 一种高冷效节能型机力通风喷雾冷却装置 | |
CN211405146U (zh) | 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 |
CN216741809U (zh) | 一种回收冷却塔循环水雨区势能的发电装置 | |
CN115183601A (zh) | 节水消雾冷却塔及其消雾填料单元 | |
CN209802127U (zh) | 一种方形逆流式冷却塔 | |
CN207716904U (zh) | 一种收水良好的冷却塔 | |
CN112556451A (zh) |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通风方法 | |
CN218380559U (zh) | 一种回收冷却塔淋水势能的微缩型收水装置 | |
CN219103747U (zh) |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 |
CN205014699U (zh) | 一种高效换热型蒸发式冷凝器 | |
CN219154274U (zh) | 充电柜 | |
CN213043612U (zh) |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光伏板支撑架 | |
CN214065776U (zh) | 一种用于机械通风冷却塔内收水器的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